關於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類似問題:明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991326
關於宋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869358


謝邀文文邀請! 清朝後宮經濟生活的分析

有些知友發私信問我學了三十年歷史,是怎麼學習分析歷史的。今天就兩個比較冷的知識,一是談談清朝宮廷的經濟生活,二是歷史研究法。把二者結合,推斷出清朝的宮廷經濟生活的情況。

現在很少有真實還原清朝後宮生活的文章,正史是不記錄後宮的瑣碎的事情,一手文獻就是『內務府·起居注』、『清會典』及其清朝宮廷的制度,但因為其記錄太多,而且對普通愛好者也看不到。所以,清代後宮生活究竟是怎麼樣。我們就要找一些基本文獻了。相對於人的記錄,數字是比較客觀的。所以,我先從歷史數據入手。

還好,數字史料是很多的。這張表就是清朝嬪妃宮分表。

仔細看錶,你一定發現了很多問題。怎麼一個嬪妃一天吃那麼多肉,怎麼吃的完呀?

帶著問題去翻閱別的史料------後宮的人員配置。

清宮的後宮分了八個等級:每個嬪妃都要有伺候她的宮女和太監。

皇 後 1 人 (可分宮女10人)
皇貴妃 1人 (可分宮女 8人)
貴 妃 2人 (可分宮女 8人)
妃 4 人 (可分宮女 6人)
嬪 6 人 (可分宮女 6人)
貴人 不限 (可分宮女 4人)
常在 不限 (可分宮女 3人)
答應 不限 (可分宮女 2人)

另外,每嬪妃配置伺候太監14人。首領太監二名(八品侍監),12個負責陳設、洒掃、承應傳取、坐更等事的太監。這樣下來,以貴妃為例,宮女太監一共要22人。二十幾個人一天吃9.8斤豬肉,一人一頓飯才吃二三兩肉,也不多。所以,這伙食宮分還包括底下的宮女和太監的。

那麼這些後宮吃什麼?伙食標準是怎麼樣?一般對最高統治者的飲食是要保密的,因為要樹立愛民如子,與百姓同甘共苦的情況,正史是不會記錄皇家的奢侈生活的。我們還是從史料入手。

我們從清朝初年的《欽定宮中現行則例》,就可以找到史料。

不同嬪妃的得到配給是不同的。對比皇后與答應的宮分(配給)。

皇后的宮分

每年:銀l000兩,大卷江綢2匹,妝緞4匹,倭緞4匹,閃緞3匹,金字緞2匹,雲緞7匹,衣素緞4匹,藍素緞2匹,帽緞2匹,楊緞6匹,宮綢2匹,紗8匹,里紗8匹,綾8匹,紡絲12匹,杭細8匹,綿綢8匹,高麗布10匹,三線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線20綹,絨10斤,棉花線6斤,棉花40斤,里貂皮40張,烏拉貂皮50張。

每日:盤肉用豬肉166斤,羊肉1盤,小牲口2隻,新粳米1升8合,黃老米1升3合5勺,高麗江米1升5合,粳米面1斤8兩,白面7斤8兩。麥子粉8兩,豌豆菜3合,白糖1斤,盆糖4兩,蜂蜜4兩,核桃仁2兩,松仁1錢,枸杞2兩,晒乾棗5兩,豬肉9斤,豬油1斤,香油1斤6兩,雞蛋10個,麵筋12兩,豆腐1斤8兩,粉鍋渣1斤,甜醬1斤6兩5錢,青醬1兩,醋2兩5錢,鮮菜15斤,茄子20個,王瓜20條,三兩重白蠟1支,一兩五錢重白蠟4支,一兩五錢重黃蠟4支,一兩五錢重羊油蠟10支,羊油更蠟1支(夏例5兩,冬例10兩),紅籮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黑炭夏例50斤、冬例60斤。

常在宮分

每年:銀50兩,大卷八絲緞l匹,大卷五絲緞l匹,雲緞l匹,衣素緞l匹,藍素緞1匹,春綢l匹,宮綢1匹,紗1匹,綾1匹,紡絲2匹,棉花3斤。

每月:小牲口5隻,羊肉15盤。

每日:豬肉5斤,陳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兩,香油3兩5錢,豆腐1斤8兩,粉鍋渣8兩,甜醬6兩,醋2兩,鮮菜6斤,茄子6個,王瓜5條,一兩五錢重黃蠟2支,一兩五錢重羊油蠟1支,黑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

通過這兩段史料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很多信息。後宮嬪妃一天吃什麼。皇后吃的主食就是各種大米和麵粉,不過種類很多。肉類只有豬肉和羊肉,除此之外就是時令蔬菜。乾果之類只有核桃仁、松仁、枸杞、晒乾棗了。答應吃的就很簡單了,大米、白面、豬肉和蔬菜,連個乾果也沒有。這和我們現在老百姓的生活也差不多。請注意,答應連個老百姓經常吃的雞蛋也不供給,這個就說明清朝入關以後,還保留著滿族飲食的傳統,與漢族截然不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清朝初期,宮廷的生活還是不太奢侈的。

既然每宮的還是伙食標準不同,那麼,就說明每宮的嬪妃就有自己的廚房了。一查御膳房的資料,的確如此,每宮都有自己的御膳房,每天領來固定的食品和蔬菜,自己做自己的飯菜,吃什麼沒有選擇的餘地。所以,等級低的嬪妃得到蔬菜和肉類的種類數量也少,能做出來的菜品也是不多的,伙食標準相差很大,當個答應連乾果也吃不上,這心情能不鬱悶么?我們立刻就可以感到後宮嬪妃待遇的巨大差別了。

歷史是流動的,制度是變化的,到了清朝中期時候,我們再來看看《清會典》記載的宮分:除了以前的供給,又增加了什麼。

:皇帝:每日用盤肉二十二斤,湯肉五斤,豬油一斤,羊二隻,雞二隻,鴨三隻,當年雞三隻,還有六十頭乳牛的乳茶(每頭每日交乳二斤),玉泉山泉水十二罐,乳油一斤,茶葉十包

;皇后:盤肉十六斤,菜肉十斤,雞一隻,鴨一隻,二十五頭乳牛的乳茶,泉水十二罐,茶葉十包;貴妃盤肉六斤,菜肉三斤八兩,每月雞、鴨各七隻,例用乳牛四頭。

以下層層遞減,至常在盤肉三斤八兩,菜肉一斤八兩,每月雞五隻,乳茶按分例內用,茶葉五包。

皇子盤肉四斤,菜肉二斤,每月鴨十隻;皇子福晉盤肉十二斤,菜肉八斤;側福晉盤肉六斤,菜肉四斤。

皇子、福晉等例用乳牛八頭,茶葉五包。

這僅是分例。此外御膳房每年從皇莊和各地繳來數量可觀的鹿、狍、野豬、野雞等野味,各種魚等水產品,以及燕窩、百合、山韭菜、小菜根等,都用於帝後的膳食了。御膳房根據每位分例烹制各種菜肴。

對比清朝初期和中期的宮分,我們就可以得到結論:

一、清朝宮廷飲食習慣開始漢化了,宮分食材中出現了家禽和茶了。

二、清朝宮廷生活也越來越奢侈了,就連皇后的水也都是特供的了。

三、後宮的嬪妃吃的還是很普通,與皇帝、皇后差別很大。

現在有關清朝宮廷的飲食的論文、趣聞很多,描述也很不相同,這也給一些文史愛好者帶來困惑。其實,只是對不同歷史某一個時期的描敘,誰也不能代表整個清朝的全貌。

例如乾隆後期飲食就很奢侈,與道光就截然不同。

乾隆十九年五月十日早膳記錄:卯正三刻進早膳:肥雞鍋燒鴨子云片豆腐一品、燕窩火熏鴨絲一品、清湯西爾佔一品,攢絲鍋燒雞一品、肥雞火熏燉白菜一品、三鮮丸子一品,鹿筋燉肉一品、清蒸鴨子糊豬肉喀爾沁咸攢肉一品。上傳炒雞一品,竹節卷小饅頭一品、孫泥額芬白糕一品。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蜂糕一品、老菜一品、醬王瓜一品、蘇油茄子一品。隨送粳米膳,進一品;野雞湯,進一品――由此可見葷菜八樣,小菜腌菜點心等,

中午點心多用「八珍糕」。這是用人蔘二錢、茯苓二兩、山藥二兩、扁豆二兩、薏米二兩、炒芡實二兩、建蓮二兩、肉粳米面四兩、糯米面四兩,共研為極細面,加白糖八兩,和勻蒸糕,晾涼,每日隨著熬茶時送進。

「晚向」,晚上的夜宵:有時用酒膳,有時用果餅,有時用爐食:即豬油到口酥、豬油酥燒餅、豬油酥火燒、豬油澄沙餡酥餃子、奶酥油光頭、香油提漿薄脆、香油缸爐、香油雞蛋麻花、香油發麵麻花。

而道光即便是年夜飯也是「四菜一主食」。主食大多是餑餑,葷菜只是很普通,並非什麼極盡奢華的山珍海味。一頓飯下來,所有花費還不及乾隆皇帝的一道菜。

後來,慈禧的飲食更為奢侈,這樣的文章很多了,再不介紹。這樣分析下來,就會對整個清朝後宮飲食有一個全面和客觀的分析。所以,滿漢全席不能代表整個清朝宮廷的飲食。

我們結論就是除了皇帝皇后之外,普通的嬪妃生活完全不是我們在影視文學中看到那樣豪華富貴的。

我們再來看看後宮嬪妃的經濟收入。

後宮的嬪妃收入表:

皇 後:年薪銀子1000兩;

皇貴妃:年薪銀子800兩;

貴妃:年薪銀子600兩;

妃:年薪銀子300兩;

嬪:年薪銀子200兩;

貴人:年薪銀子100兩;

常在:年薪銀子50兩;

答應:年薪銀子50兩。


這樣的收入水平怎麼樣呢?所以,歷史研究法中比較法一定要注意橫向和縱向對比。

我們橫向對比當時同一歷史時期大臣的收入:

這樣看起來,嬪妃的工資真是高於同等級的大臣。

再和百姓收入進行對比:

英國馬戛爾尼筆下記錄的17世紀中國訪華,其中披露的數據是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每家年收入是32兩銀子,支出是35兩銀子。我們採用史料一定不能光看一種,何況是一個外國人的,人總是有主觀因素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查閱別的史料。

康熙年間的查慎行的《南齋日記》:「付轎夫七月工食文銀四兩」。轎夫為四人,轎夫的月工資是一兩。除此之外還包括一些賞錢。當時蘇州織造衙門裡的一個熟練織工的月工資是一兩四錢銀子,另還有每月四斗米的實物口糧。這樣一折算下來,馬戛爾尼的數據還是很客觀,一家收入就是三十兩左右白銀。

這樣相比看起來,後宮嬪妃收入還是不錯。絕對是高薪了,但是也不是大富大貴了。

如果與現在我們生活的相比,按最普遍的清朝銀兩的折成人民幣來換算,一兩銀子等於二三百人民幣。清朝皇后年薪是1000兩銀子,大體相當於如今二十萬元左右。答應的年薪最少僅僅只有一萬元。天呀,這收入有點太少了。還趕不上現在人的收入了。

這裡存在一個問題,銀兩和人民幣的換算問題,一定要考慮到現在和當時通貨膨脹率問題。所以,在研究歷史中僅僅簡單的引用史料進行對比,就是歷史學術上的耍流氓。要想真實再現當時歷史情景,不下點苦功夫是不行的。所以,學歷史一定要深入各種枯燥的文獻中,對當時歷史的社會情況進行研究。

我們首先要了解當時白銀的購買力。找一張康乾盛世的數據資料,康乾盛世物價比較穩定,上下波動不會太大。

一石為一百升,一升大米重約一斤八兩,一石即為180斤。我們取個平均數,也就是180斤大米相當於2兩銀子,1兩白銀可買90斤大米。現在大米是平均一斤2.5元,所以,當時1兩白銀相當於現在225元。皇后的年薪也就225000元,答應年薪也就11250元,縣官的年收入也就兩萬元,一個普通家庭的全年收入也就6750元,這樣看起來當時工資水平真的不高,相比而言,你的工資好高呀,我們現在生活蠻幸福的。

但是還有別的物價因素,我們參考房價。

《光緒朝大清會典事例》記載:康熙8年(1669年)規定分給旗人房屋時,房屋分為六等:一等房屋每間折給銀110兩;二等房90兩;三等房70兩;四等房50兩;五等房30兩;六等房20兩。

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劉家衚衕二道街買了一塊地,蓋了一處四合院,這四合院佔地近一畝,蓋了10間房,連買地帶蓋房,花了180兩銀子。

我們算一算,六等房也就4500元,一個四合院也就40500元,所以,大部分妃子的工資水平不到四年就可以買一塊地和建個的四合院。相比今天的房價太便宜了。

這樣對比下來,你說當時清朝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怎麼樣?對於滿足基本食物要求來說,一個普通人最高年收入也就2兩銀子,也就能買180斤大米吧,一天才半斤口糧,能吃飽么?所以,老百姓也就吃一些黃豆之類的便宜的雜糧,可能填飽肚子,勉勉強強解決溫飽。當然這還是在盛世。那麼後宮嬪妃的生活相對老百姓來說是幸福,至少解決的溫飽問題,衣食無憂了。但是也絕對不沒有想像中那麼好。

但對於房價,這收入絕對可以說的過去了,一個清朝老百姓一年收入至少可以買個六等房了。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房價也是有點太貴了,如果當時皇后來到現在社會,一年的收入22萬也頂多在北京買個十來平米。

其實這樣算是很不精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不同的年份(豐收或者歉收),米價都是不一樣的,僅僅只是大概的估算。

所以,研究歷史一定要把數據放在一個歷史特定時期之內,絕對不能直接拿出來直接進行對比。

我們再來看看官員的收入,把俸和祿兩項折成現在的人民幣(一般2兩銀子等於一石大米),一個國家總理的年薪人民幣才5萬多。這也太少了!關鍵清朝有養廉銀、冰敬、炭敬、歲敬、火耗等,這實際的收入恐怕就高於俸祿的幾十倍、上百倍了。這樣下來,當嬪妃的工資比大臣的也就不高了,反而低的多。我們就是通過這樣對比,不難看出當時盛世下的平民生活也就可以勉強吃飽飯。普通嬪妃的生活也就是每頓可以吃上細糧和肉了。倒是大臣生活待遇極好,在加上灰色收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此話不假,真是「千里做官,只為發財」。

所以,嬪妃都想要往上升,這是直接和經濟效益掛鉤的,難免就會鉤心鬥角,上演後宮風雲了。妃子上升只有兩條路,要麼得到皇帝的臨幸,皇帝能翻自己的牌;要麼為皇帝生下一兒半女的。即使臨幸完了也不見得就可以受孕,每次皇帝臨幸後總管太監的問皇帝:留不留? 皇帝如說「不留」,太監則用手微按其肛脈,「龍精」盡出,點穴避孕。想要出人頭地真的很難,真是「侯門一入深似海」

我們再來看看後宮嬪妃的生活。這點很少有人去記載,我們應該如何去還原呢?通過清朝皇帝的作息表,我們很容易推出嬪妃的作息表,因為一切都要是以皇帝生活作息為準繩的。

清代後宮的作息時間:

上午 5:00——7:00 起床、請早安

上午7:00——9:30 早膳;

上午9:30——11:00

上午11:00——下午2:30 午休、晚膳

下午2:30——5:00

下午5:00—9:00 晚點,請晚安

低等的嬪妃每天給皇太后、皇后 「請早安」、「請晚安」 ,這就叫做「定省」。這也是她們唯一要做的正式工作了。除此之外,嬪妃還幹什麼呢?當然不多想,後宮女子最多的就是打扮自己,保養自己的皮膚,讓自己顯更美麗,這是她們本職工作和事業基礎。

然後就是養寵物狗。內務府起居錄記載,清內務府下設內、外養狗處,共養了數百隻血統純正的名犬。僅慈禧就養了數十隻,端莊皇貴妃也養了九隻。

象《道光帝喜溢秋庭圖》中,就可以看到很多可愛的小狗。

所以,我們可以想像推論,後宮女人寂寞無聊時,當然養寵物狗是最解悶的方法。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玫貴妃春貴人行樂圖》中,也可以看到宮中女性是如何進行消遣的。就是賞花,釣魚。

在圖中,中間穿綠色衣服玫貴妃的地位最高些。因姿色秀麗,善解人意,1853年被咸豐皇帝封為「常在」,不久又晉陞為玫貴人。但兩年後不小心犯錯,咸豐帝大怒,把她降為常在。不到一個月,再次把她降為官女子。官女子,實際上就是宮女,地位極為低下。徐佳氏一個月之內由主子降為奴才,這讓她終日以淚洗面。幸而,咸豐帝很快就覺得自己做得有些過分,八天之後,又封她為常在,不久又重新升為貴人。從此她領略到皇帝的天威,千方百計討好皇帝,重新贏得皇帝的寵愛,不久就身懷有孕,於1858年生下了一位皇子。咸豐帝欣喜若狂,孩子剛滿月,就晉封她為玫嬪。可惜,不久小皇子夭折,她從此鬱鬱寡歡。咸豐帝駕崩時,她才25歲。同治帝登基後,晉封她為玫妃,後又被尊封為玫貴妃。她一直活到光緒年間,1890年去世,終年54歲。她算是混的不錯了。從這段事中,我們真感到當一個嬪妃的不易。

剩下時間就是靠做女工、刺繡來打發了,自己穿的內衣、鞋襪等都要自己做。今天,故宮的一個大庫房內,還存放著後宮女眷們做的滿滿一大箱子的鞋底和鞋幫子。

翻閱清朝史料,很少有發現有後宮的嬪妃讀書記載。特別後宮女人是不應該識字的,這容易造成後宮干政。慈安就不識字,只能讓慈禧去處理。我們來看看慈禧的文化水平。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王開璽,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特別是晚清政治史的研究,他見過咸豐十一年慈禧太后親自起草將肅順等人解任的密諭,得出一下結論:

第一,字跡歪歪扭扭,看不出有任何書法功底,與世間所傳慈禧太后御筆書法大字比,更有天壤之別。

第二,她的文字和文化基礎並不好。密諭共237個字,其中有錯別字12個,達16處之多,而且語句多不通順。如「進成(城)後,在(再)傳旨著恭親王總理贊襄正(政)務,是(當)否,求兄弟著議」,23個字中有4個明顯的錯別字。

第三,她本人亦知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故在密諭中有「求七兄弟(指奕譞)改寫」之語。

最後,得到結論慈禧文化水平不高,現在世間流傳的所謂慈禧太后書畫真跡,至多為雖鈐有「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實際由他人捉刀代筆的偽作。對於這個觀點我是同意的,現在除慈禧外,幾乎見不到清朝後宮的嬪妃手書和墨跡。

不過從慈禧開始,認識到讀書認字的重要了,她倒是提倡後宮女眷寫字畫畫了,這一風氣才得以改變。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清代也有女子讀書寫字,但那畢竟是少數開明的家庭了。

所以,後宮的生活就是化妝、養狗、遊玩和做女工,這樣的推論是很合理有依據的吧,也很符合人之常情。加上這些女子又不讀書,毫無精神寄託,而且爭寵競爭壓力大,難免後宮的嬪妃都會抑鬱,四制香附丸就成了嬪妃要吃的葯了。可見當時後宮嬪妃生活的精神苦悶。這就是她們真實的生活狀態。

當然在影視文學中,我們是可以看到作為宮女和太監是及其勢利的。這也是難免的。

看看宮女和太監的收入,太監的收入也是按品級來的

四品宮殿監督領侍月食(每月俸祿)銀八兩,米八斗,公費制錢一貫三百.

五品宮殿監正侍月食銀七兩,米七斗,公費制錢一貫二百.

六品宮殿監副侍月食銀五兩,米五斗,公費制錢一貫一百.

七品執守侍月食銀四兩,米四斗,公費制錢一貫.

八品侍監月食銀四兩,米三斗,公費制錢七百

無品的太監分三級:

一級太監月食銀三兩,米三斗,公費制錢六百.

二級太監月食銀二兩五錢,米二斗半,公費制錢六百.

三級太監月食銀二兩,米一斗半,公費制錢六百.

宮女一般是每月2兩銀子。這樣算下來,頭等太監一月也才四五千元,宮女一月才四百多元,也太少了。這工資是內務府發的。剩下的全是靠主子打賞了。所以,主子的地位及其升遷,直接關係的奴才的收入和生活待遇,這就難免大部分太監和宮女就有勢利眼了。


同樣是當奴才,伺候皇后與答應的差別也大不一樣,就連吃的也不一樣。一旦主子地位上升,底下人也高興。可主子的地位一降,奴才們的伙食標準也下降了,難免就會對主子不滿意,給主子臉色看。所以,當個嬪妃很不容易,自己地位高低完全是可以感到周邊人和奴才的態度變化的,真可以感到世態炎涼,可以想像出來後宮鬥爭真是很慘烈的,完全赤裸裸和血淋淋的。

歷史是發生過的事情,很多具體的細節是不會被記錄下來的。所以,要想知道了解當時情況,就要去我們還原歷史,通過收集和評價歷史材料,再進行史料的分析、對比、解釋,就可以理出一個較客觀的認識。

當然了,這樣推論也是大概,是否就符合當時歷史情況呢。我們可以依據當世人的一手資料,正好書是慈禧宮女的回憶錄。在從個人的視角去看到,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朝的宮廷得到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了。

我一直想進行東西方平民的現實生活對比,但是索引不出歐洲歷史社會詳盡的數據,就算是《劍橋史》這樣權威的著作也沒有。所以,這樣研究僅僅只適合東方,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大致還原當時的各個階層具體的生活。但是對於西方社會,特別是歐洲中世紀那段歷史及其以前的歷史,當時沒有留下詳盡的文獻的,我們真是無法還原的。只能西方專家說什麼就是什麼了,畢竟話語權在人家手裡。就歷史研究而言,無論從史料上和方法、手段上西方史學真是比不過我們,我想這一點西方歷史學家做研究時候一定會很羨慕中國的。一個民族文化自信,當然包括歷史的自信,這一點我們應該是自豪的!


義大利強租三門灣事件

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

看見列強都在行動,義大利也想在大清那裡搞一塊租界,弄點勢力範圍。

1899年,義大利公使照會大清朝,要求租借三門灣做軍港,修築一條從三門灣通往江西的鐵路,浙江省南部三分之二均為其勢力範圍,並聲稱浙江全省不得租借給其它國家。

還有十多年就藥丸的大清斷然拒絕。義大利三艘軍艦開赴三門灣,進行恐嚇。大清這時候也已經漸漸知道了一點世界局勢,知道義大利是歐洲最弱雞的,也在浙江沿海增兵備戰,針鋒相對,寸步不讓。

義大利又提出,若不給三門灣,則需別找一港口租借給義大利,同時保證以後不將三門灣租給第三國,修築三門灣杭州的鐵路,在寧波鎮海開礦等要求。大清朝一律堅定回絕,號稱不惜一戰。

而義大利這時候離1896年的阿杜瓦戰役全軍覆沒剛剛沒多久,也沒有遠征東亞的實力,見恐嚇無效,只好認慫,不提此事。

後來,八國聯軍,義大利終於找到了機會,出動大軍85人(其中陸軍5人),最後在天津拿到了一塊租界,大約0.5平方公里。1946年,抗戰勝利後收回。

土豆燒牛肉貼木兒:關於元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1、建州女真族不是游牧民族!不是游牧民族!和匈奴突厥不一樣

2、康熙和鰲拜
和大家在影視劇中認知的不同,鰲拜其實更多情況下是先帝護駕忠臣+國之功臣的形象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野心勃勃,之後的王大臣會議,鰲拜,遏必隆,索尼讓兩黃旗的巴牙喇張弓挾矢,環立宮殿,兩黃旗的護軍又聚集大清門,以為護衛。推舉皇帝的時候, 鰲拜帶著兩黃旗上前,以死相爭,才護得順治登基。
可以說沒有鰲拜,康熙連當皇帝的機會都不會有。之後更是遭到了攝政王多爾袞的打擊報復,屢屢被貶。
順治駕崩後,顧命四大臣,蘇克薩哈是多爾袞正白旗一系的,其時多爾袞舊部勢力還在。鰲拜所謂的「擅權」殺的大臣也基本為兩白旗,因此鰲拜事件其實基本都是以削弱和打壓多爾袞留下的正白旗勢力和圈地運動中八旗內部鬥爭為兩條主線的,和「奸臣欺主把持朝政」沒啥關係。
而且鰲拜並沒有當殿被韋小寶砍死....而是念其舊功,予以圈禁。其後康熙晚年,和雍正、乾隆兩朝也屢屢平反加封。

3、清朝最後三個皇帝,同治,光緒,宣統都沒有後代
同治才活了十九歲姑且不論,光緒活了三十八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恐怕就是生理+政治的雙重影響了,一方面政治需要,一方面長期高壓的環境下,很容易不舉......
但是最蛋疼的恐怕還是宣統,人家是真.蛋疼
溥儀自幼年起,常遭宮女捏xx取樂(另一種說法是太監教唆宮女和溥儀在床上玩不能描寫的遊戲,又給他強力催春藥吃)(出自軍統大頭目沈醉《皇帝特赦以後》),因此過度耕耘,導致了嚴重的陽痿......大青果真是藥丸

4、關於語言
有清一代,大方向上的確是越到後期滿語適用範圍就越小,有的說法是八旗子弟一口京片子,差點讓滿語斷了後。這種說法,既對又不對,皇帝是看人說話的,需要說滿語的時候就用滿語,面對不會滿語的大臣就用漢語。
但由於清代皇帝素來維護「國語騎射」,在很多特定場合是要求必須說滿語的。 皇帝身邊的日講起居注官都是翰林出身的懂滿語的高級翻譯人才,不過奏章中,漢文的比例太大,皇帝沒有必要用滿文來回應漢文奏章。但是對於滿蒙文書,皇帝以滿文批複也是正常的。
另外一說,清朝皇帝一般會多種語言,漢語,滿語,藏語等,見八旗貴族的時候說滿語,見西藏班禪時候秀藏語,平時見大臣的時候用漢語。

5、清朝有位皇子據說精通八國外語的外語專業高材生
他就是康熙朝九龍奪嫡之一九阿哥胤禟。

胤禟有著極高的語言學天賦。他學習漢文的速度比一般皇子快很多,閱讀速度也很快。當其他的皇子還在學滿文的時候,胤禟就已經精通滿漢蒙三種文字。之後因為被任命和俄國人打交道,胤禟又學的一手俄文。在皇室之中,胤禟是唯一會俄文的。康熙當年想學俄文,但最後還是中途放棄了,斯拉夫語言特有的大舌頭音讓康熙不勝其煩。九龍奪嫡時,為了使密信不泄密,特意找了傳教士用英語來寫聯絡信。根據一些傳教士的說法,胤禟甚至還初通拉丁文、法文、義大利語....

更有創意的是,在奪位失敗被雍正囚禁之後,他竟然試圖利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滿文,傳遞密碼信息給自己的兒子。

另外一說,九皇子的母親是宜妃郭絡羅氏,恩的,就是那個總跟著張國立微服私訪的妃子....

6、地名梗

清末,李鴻章和翁同龢同為朝中大臣,一為秉國重臣,國家宰相,一為清流領袖,戶部尚書大司農,不過兩人都不是什麼清廉之輩。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翁同龢是江蘇常熟人,因此世人做對聯嘲諷他們。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農常熟世間荒

一語雙關

另外一說, 翁家是常熟望族,祖孫三代,都出牛人。

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是同治小皇帝的帝師

翁同龢的大哥翁同書做過安徽巡撫。翁同書的兒子翁曾源幼承家學,惜乎屢試不中。翁存心死後,以帝師故,朝廷賜其孫翁曾源舉人,免會試,直接參加殿試。結果翁曾源一舉大魁天下。

後來翁同龢進「弘德殿行走」,成為光緒的帝師,
因此翁家前有「叔侄狀元」,後有「父子帝師」,

7、宗人府

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宗人府,作為皇家宗室的管理機關,宗人府的宗正、宗令、宗人,都必須由王公擔任。但是實際上這些王公都是掛名的,或者是宣示權力地盤的,對於宗室庶務,他們就沒有那個精力去管,也沒有那個能力去管。那麼,宗正、宗令、宗人之下的宗人府府丞,就是實際上的宗人府第一人,實際管理者。

宗人府府丞名義上「掌校漢文冊籍」,實際上負責整個宗人府的庶務。有趣的是,宗人府掌管宗室、覺羅諸事,府丞這個宗人府的大管家,卻是定製為漢人的——不然,怎麼「掌校漢文冊籍」呢?
之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為,滿人各有旗屬,宗人府掌宗室、覺羅之敎誡、賞罰,如果府丞由滿人出任,可能會有偏袒本旗、本族的情形,特別是如果犯罪圈禁的竟是自己的主子,容易下不去手,漢人做府丞,反倒更容易一碗水端平。

8、滿漢
滿洲親貴對南方的漢人,有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中樞官員強行規定兩套班子,一滿一漢,六部一滿一漢兩尚書
最高決策機關軍機處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軍機大臣中的漢員,至多兩名,籍貫一南一北。事實上,漢員「滿編」的時候並不多,就算「滿編」,常常兩個都是北方人;如果只有一個漢員,那鐵定是北方人。

8、清朝官員的官職名稱越到後期越繁瑣,往往喜歡在本官官職後面+「行走」

清朝軍機處,軍機大臣正式稱謂是「軍機處大臣上行走」

皇帝的講師為 弘德殿行走

御前大臣是「內廷行走」

初入值軍機處者,因資歷或能力尚淺,則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加「學習」二字,意示見習,其地位低於一般

軍機處首席為軍機領班,實際上的一國首輔,但是「軍機領班」本來就不是一個正式的官稱,大多見於口諭,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也會在筆諭中出現。比如因為當事人資歷有限,新官上任,為強調身份,講其他事情的時候,順帶一筆。


同理還有總理衙門

有總理大臣、總理大臣上行走、總理大臣上學習行走、辦事大臣這些繁瑣的官職。大臣下設總辦章京、幫辦章京、章京、額外章京。

中國近現代之前的官稱,大都如此含混、微妙,當然,非常討厭。
根本原因,是皇帝為了集權於自己的手中,不把明確完整的權力賦予臣下,以方便自己隨時掌控整理調度。
比如軍機大臣,本身沒有品級,儀制上互不相屬,皇帝既可以全班召見。也可以隨時召見其中任何一人;而任何的一件事。可以交給任何的一位軍機大臣辦理。

9、

江蘇省內,設有兩個布政使,也就是兩個藩司。

一個叫做江蘇藩司,下轄松江、蘇州、太倉、常州、鎮江,一共五府。

另一個叫做江寧藩司,管著江寧、淮安、揚州、徐州、海州廳等地方。

如果是粗略的說,可以算成一個管著蘇南。一個管著蘇北。

巡撫這個職務,以前並不是一個固定的職務,從「巡」字便可以看得出來。到了後來,巡撫漸漸變作一個定職,凌駕於藩司之上,成為一省的老大,但用人行政。依舊要通過藩司來施行,這也是所謂「布政」兩個字的含義。因此藩司所轄的地方,也就是巡撫所轄的地方。


因此江蘇藩司,歸江蘇巡撫管,但江寧藩司,卻由駐節江寧的兩江總督直轄

10、清末朝廷用電報發布命令。

據《清會典》記載:總理衙門規定,凡因緊急。公事皇帝下達諭旨或督撫上奏都可使用電報。

至此,在中國朝廷通用了千年的聖旨馬遞變成了電報。不過真正用電報傳聖旨還是在戊戌變法時期。
」這是清政府第一次開始使用電報傳聖旨。這也是有線電報的開始。由電報局電知各省,該督撫即行遵照辦理,毋庸專侯部文。這就是說,各省督撫接到電報後就可遵照辦理,不必等待公文。

而清末,民國時期屢屢出現的【通電全國】也因此誕生,清末民初的各路諸侯都喜歡用通電全國來佔領輿論高峰,那時候人們為了擴大輿論影響,往往採用電報與報紙相結合的方法,一有重大新聞事件,就發私密電報或者公開通電,然後報紙再予以轉載。這種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信息傳遍全國。


謝邀!

1、乾隆第五子愛新覺羅永琪,可不是《還珠格格》里那個天天圍著小燕子轉的「五阿哥」形象。他文武雙全,通曉滿語、漢語和蒙古語,還熟知天文歷算,著有《蕉桐賸稿》傳世。乾隆二十八年,清宴殿火災,他親自將父親背出火海。24歲被冊封為和碩榮親王,可惜不久後就病逝了。在他去世20多年之後,乾隆在接見英國使臣馬嘎爾尼的時候,還提到他,說他的第五個兒子很優秀,他最為看重,可惜病逝的太早了。

2、【西山十戾】清末民初老北京人之間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在北京西山有十個修鍊千年的精靈,他們修得千年道行之後就投胎轉世,托生為成為影響清朝開國到滅亡時的十位重要人物。每個人對應某種動物是因其相貌或是性格特徵等被編排附會所得,分別是:多爾袞——熊、洪承疇——獾、吳三桂——鶚、和珅——狼、海蘭察——驢、年羹堯——豬、曾國藩——蟒、張之洞——猴、慈禧太后——狐、袁世凱——蟾。

這就是民間傳說,大家看看就行,別信。

3、《老太監的回憶》一書中提到道光皇帝小時候不愛讀書,有一次把嘉慶惹火了,就把他扔到打掃處,讓道光和那些小太監一起拿著笤帚掃地幹活(老百姓家裡經常嚇唬孩子,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掃大街,沒想到皇家也玩這一套)宮裡太監也分三六九等,打掃處是地位最低的部門。道光被送去之後就真的每天早晨起來和太監們一起去內右門裡掃地。後來道光登基即位做了皇帝,還偶爾閑暇時候去打掃處和太監們回憶當年的事。為此,打掃處專門設了御座,叫皇太子潛龍處。當年道光用過的笤帚、簸箕也都漆成黃色珍藏起來。

4、溥儀在《我的前半生》里記述了他幼年時見慈禧的情景,原話這麼說的「在我面前有一個陰森森的幃帳,裡面露出一張丑得要命的瘦臉——這就是慈禧」年僅三歲的溥儀頓時嚇得大哭不止,而且渾身發抖,慈禧拿糖葫蘆給他也哄不好。幾十年之後溥儀還對這次會面記憶猶新,可見慈禧的威力之大,給年幼的小皇帝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

那麼請問陰影面積是多少?

5、清朝大才子錢名世受年羹堯案牽連革職,雍正親書「名教罪人」的匾額掛在錢家門上,還得每逢初一十五派人去看看是不是掛好了,怕他偷摘下來。這還不過癮,還找來三百多人開群噴模式,讓大家一起作詩罵錢名世。罵的不好重寫,罵的不夠革職。最損的罵完之後,這些詩句還被收集起來交給錢名世,讓他自己出錢刊印出版。

6、光緒皇帝天生膽小,尤其害怕打雷。所以一到夏天下暴雨,所有御前太監都得當值。光緒本人坐在座位上把自己耳朵捂住,太監們把宮殿里門窗都關的嚴嚴實實,然後守在各處。一看見閃電大家就一起大聲嚷嚷,用人聲把雷聲蓋過去,不能讓皇帝聽見一點雷聲。光緒怕打雷,卻又喜歡聽暴雨後,宮裡下水道瀉水的聲音。經常冒著雨跑到御花園東北角的一個亭子里,下面的池子里有個石龍頭,高懸著,後宮的雨水都從這個龍頭噴瀉出來,落在池子里,像瀑布一樣,這也是光緒在深宮之中難得的一點樂趣。

7、清朝末年,山西票號興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日升昌票號。日升昌的大掌柜雷履泰堪稱中國金融業泰斗,對我國早期金融業發展貢獻極大。日升昌的二當家叫毛鴻翙,這倆人最初也合作愉快,日升昌的生意蒸蒸日上,後期因為一些誤會鬧了彆扭,毛鴻翙一怒之下離開日升昌,自創了蔚泰厚票號。從此,二人開始明爭暗鬥,從生意上到生活上。最有趣的就是雷履泰給自己兒子起名叫雷鴻翙(這樣就可以天天X鴻翙他媽了,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意思)而毛鴻翙也不甘示弱,給孫子起名叫毛履泰

8、清末時候,宮裡大總管李蓮英,二總管崔玉貴。通常管李蓮英叫李總管,崔玉貴稱崔回事。崔玉貴和李蓮英倆人還有點親戚關係,崔比李小十幾歲,但是論起輩分,李蓮英得管崔玉貴叫叔。

9、崔玉貴是慈禧的弟弟葉赫那拉桂祥(人稱桂公爺)的乾兒子(不知怎麼攀上的),照這麼說他還是慈禧的干侄子,隆裕的乾哥哥。那麼李蓮英是崔玉貴的遠方侄子,他應該管慈禧叫。。。。。。。呃,我繞糊塗了。呵呵,貴圈真亂啊。

10、據清末老太監回憶,清代太監們私下裡都要過一個節日,就是四月二十八。這一天是藥王爺的生日,太監們大多供奉藥王爺。到這一天,太監們互相道賀,祝賀對方大難不死(指當年閹割那一刀)。

11、清初,清人入關之後,曾多次發布圈地令。名義上是把「無主荒地」賞賜給勛貴重臣,實際上就是巧取豪奪,強佔民田。而有趣的是,每次發布圈地令的時候還都要加上這麼一句:「以後無復再圈民地,庶滿漢兩便。」但可惜的是這些滿清貴族大多都是屬金魚的,只有七秒鐘的記憶。所以這「無復再圈民地」的圈地令發布了很多次,直到康熙二十四年發布了一條「嗣後永不許圈」的諭令,這個被後世稱為清初惡政之首的圈地才算真的被廢止。

12、抬旗是清朝一項褒獎政策,對於立功的人,如果是漢人包衣,可升為漢八旗。若是漢八旗,可變為滿八旗。若是下五旗,也有可能提為上三旗。就是將身份提高一級,這就叫「抬旗」。而「出旗」這項「福利」措施則是只針對於漢八旗的。乾隆七年發布的一條詔令,允許漢八旗的旗人「自願」出旗為民,因為旗人是不許自己出去找工作,只能白吃皇糧的,怕耽誤了有學問有手藝的漢人發家致富邁向成功,所以允許他們出旗。詔書寫的冠冕堂皇,實際上就是不想再白養著這些人吃乾飯,讓他們「出旗」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乾隆七年發布的這條允許出旗的詔令還算比較委婉的。過了十幾年,到了乾隆二十三年,又發布了一條詔令,這次可就不那麼客氣了。直接昭告:「八旗漢軍年老殘疾不能當差,以及差使平常不堪教養者,俱令為民。」上次還允許「自願」,這回連「自願」都不行了,直接採取強制性措施。大批漢八旗自此被掃地出門,自謀職業發家致富邁向成功去嘍。

13、溥儀讀書的時候有兩位伴讀,一個是他弟弟溥傑,另一個是溥倫的兒子毓崇。(後來學英文的時候又加了一位溥佳)兩位伴讀的作用除了陪著讀書,更重要是替皇帝受罰。溥儀是皇帝,犯了錯是不能教訓的,所以這時候伴讀的作用就突顯出來了。溥傑是溥儀的親弟弟,哥倆的關係也不錯,師傅們也沒傻到想拿溥傑開刀,所以所有的倒霉事就都落到毓崇頭上了。比如某次溥儀蹦蹦跳跳的進了書房,一旁的師傅就轉過身去對著坐的端端正正規規矩矩的毓崇厲聲呵斥到:「看你何其輕佻!」。毓崇此時心裡活動:草泥馬啊,你他媽在逗我

14、陶士僙,清中期任福建布政使,此人有觀看酷刑的愛好。平時最喜歡拿根小繩,澆上油,然後點著了放到犯人的小丁丁上,看著犯人痛苦的哀嚎大哭,引以為樂。「以油繩燃火,烙囚之陰莖,囚痛而大哭,則以為笑樂」。除此之外,他的另一項愛好是挖去犯人的眼珠,用大碗接滴下來的血,再用這血畫符,說是能鎮邪。他家裡收藏著大量的這種血符。

15、關於和珅的得寵,說法很多,其中最離奇的就是「轉世說」。話說乾隆皇帝還是皇子時,一次玩心大起,路過一個妃子身邊的時候從後面捂住了她的眼睛。這妃子不知道是皇子和他開玩笑,就胡亂向後打,正中乾隆的額頭。第二天乾隆的母親看見兒子額頭上的傷,問出情況之後大怒,認為是妃子調戲自己的兒子,便將那妃子賜死。乾隆趕到時妃子已經死了,他便在那妃子的頸後點上了一點硃砂,說我們二十年後再見吧。幾十年後,乾隆發現和珅與當年那妃子的面容很像,而頸後似乎還有當年點硃砂時留下的指痕,故此對他倍加恩寵。

這種所謂「轉世說」的說法根本沒有可信度,但是思想比較傾向於浪漫主義的西方人則更願意接受這種說法。佩雷菲特就將這種說法寫入了他的著作《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

相關問題:關於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 朱權的回答
關於宋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 朱權的回答
明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 朱權的回答


不論年代,想到哪說哪,如果贊多了,我繼續補充:

一、清朝皇權已經下縣,在許多地方的政區已經到了鄉一級:巡檢雖是從九品的官,但有權審理民事案件,一般民間糾紛就由巡檢處理;還有的地方設分防縣丞或分防典史,這些人負責地方上的民事糾紛。

正思量之際,聽得外邊門上人進來說:「三爺,外邊有人在門外等著你老人家說話哪。」三爺方才到了外邊一瞧,見是四個公差,手拿著鐵鏈,說:「你就是張廣太?你哥哥把你給告下來啦,我們老爺派我們來傳你過堂去。」說著,把鎖子一扔,把三爺鎖上了,拉著望前就走。到了巡檢司,衙門裡頭早坐了堂了,見他大哥廣聚把頭自己也拍破了。這位老爺是吏員出身,姓牛,名必,字受川,是愛財如命的極惡的小人,原與廣聚有舊交。今天張廣聚自己打算要把他兄弟給治死,故此自己先把頭拍破了,到巡檢司署喊控,老爺派人傳到廣太。——《永慶昇平》第四十二回

那鎮店太平之時,有大清國一文一武,文的是巡檢司,武的是把總。——《永慶昇平》第八十回

《永慶昇平》成書於光緒年間,基本上可以看過當時社會的史料。

關於縣丞、典史分防的資料,可以參看胡恆著的《皇權不下縣? : 清代縣轄政區與基層社會治理》皇權不下縣? (豆瓣)

二、天地會創始人陳永華(陳近南)的兒子陳夢球入了內三旗中的正白旗,享受滿八旗的侍遇,最後這位考中了進士,點了翰林還任過學政。內三旗不在漢八旗出旗之列,如果陳家還有後人,那民族八成是滿族。

三、清朝的國家祭祀里有「萬曆媽媽」,因為萬曆將其母為九蓮聖母化身,當時努爾哈赤還是明的都司,也將拜九蓮聖母這一習慣引入滿洲。

中壁所設,一為國朝朱果發祥仙女,一為明萬曆帝之太后,關東舊語稱為「萬曆媽媽」。蓋其時明兵正盛,我祖議和,朝臣執不肯行,獨太后堅意許可,為感而祀之,國家仁厚之心亦云極矣。——竹葉亭雜記·卷三

四、清朝開始不搞賠錢朝貢,朝鮮開始時每年要交的歲貨高達60萬兩。

龍骨大持汗書來。 其書曰:
^ 崇德二年正月二十八日。 歲幣以黃金一百兩、白銀一千兩、水牛角弓面二百副、豹皮一百張、鹿皮一百張、茶千包、水?皮四百張、靑皮三百張、胡椒十斗、好腰刀二十六把、蘇木二百斤、好大紙一千卷、順刀十把、好小紙一千五百卷、五爪龍席四領、各樣花席四十領、白薴布二百匹、各色綿紬二千匹、各色細麻布四百匹、各色細布一萬匹、布一千四百匹、米一萬包爲定式。——李朝實錄仁祖 34卷

每次清朝給朝鮮減貢物,朝鮮就在消息到國內以前喊反清復明,這樣好讓國民以為是李家強硬的態度嚇的清朝給他們減租子。

五、越南的名字名由嘉慶帝所起,原先他們想叫「南越」,嘉慶怕他們對中國領土有野心,給他們定名為「越南」。

六、韋小寶睡葉卡捷列娜女皇之事有歷史原型,原型為侍衛托碩

康熙中,聖祖嘗遣侍衛托碩至彼定邊界事。托碩美鬚眉,為女主所寵,凡三年始得歸。所定十八條,皆從枕席上訂盟,至今猶遵守不變。聞近日亦易男主矣。——《檐曝雜記》·卷一·俄羅斯。
……
七,都說俄羅斯人入旗是入了滿洲鑲黃旗,甚至有人直接以此斷定他們地位比漢軍高,其實不然,他們只能幹五品以下的武官,同樣侍遇的還有加入八旗的維族。因為這個限制,他們的地位比不上八旗內的漢軍。

鑲黃旗滿洲內有俄羅斯佐領一缺,原命俄羅斯人伍朗各里管理,後隸滿洲官員領之,今只准作五品以下武職。又有回子佐領,由內三旗人員補放,佐領下人准作五品以下武職,不得為文官。——《聽雨叢談·卷一》

八、穆斯林即使當官,當到三品以上,就必須放棄信仰。

凡以回籍服官者,洊擢至三品,即須出教,以例得蒙賞吃肉,不能辭也。——《清稗類鈔·宗教類》

九,滿族根本沒有不吃狗肉的習慣,相反在入關初和入關前,根本不忌諱。這類說法疑似民國以來各種按天啟教來搞的民族習慣一刀切,類似的情況還有某些北京的小說故事變成了出處不明的口頭文學,成了該地的傳說(乾隆為劉備轉世,這故事出自晚清旗人的扯蛋小說《梨園外史》)

英王(阿濟格)在時。嘗宴諸將。可二百席。豚雞鵝各一器。徹去。進犬豕俱盡。始行酒。——《北游錄·紀聞下》

俾自撫順城來降之千戶,未分其父子、兄弟,未離其夫婦。因戰事而失散之兄弟、父子、夫婦、親戚、家奴及一應器物,盡查還之。此外,再給以馬、牛、奴僕、衣服、被褥、糧食等。又給牛一千頭,以供食用。每戶分給大母豬二口、犬四條、鴨五隻、雞十隻,以供飼養,並給與器皿等一應物件。仍依明制,設大小官員,著交其原主游擊李永芳管轄。——《滿文老檔·第六冊天命三年正月至閏四月·額爾德尼掄敗明之戰及安置撫順之降人》

十、京旗中乾隆為劉備轉世的傳說;似乎藉此來表明雖然護國神是關二爺,但皇上卻是大哥,畢竟清朝將蒙古比作關公,就是不知道張三爺是誰……

——《金啟孮談北京的滿族·京旗的滿族·八,口頭文學》

看看《梨園外史》里的,這故事更熱鬧:


德寶道:「可不是嗎?當初乾隆爺有天退了金鑾殿,正在一個人閑走,忽聽身子背後有盔甲之聲。乾隆嚇了一跳,怕是有刺客。回頭去看,卻沒有人。他老人家福氣大,心眼靈,早有些明白,便問:『是何人保駕?』那空中人答道:『是二弟雲長。』乾隆恍然大悟,前生自己是劉備老爺,便順口問道:『三弟何在?』那老爺又在空中答道:『鎮守遼陽。』乾隆爺又問道:『四弟何在?』老爺答道:『兆氏門牆。』乾隆爺道:『朕今降旨,封賢弟為蓋天佛,連如來佛、玉皇大帝,都歸賢弟管轄。』老爺道:『不可,諸葛軍師,現在朝中,怕他記著小弟不聽他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兩句話,不小心失了荊州,闖下那場大禍。有些罪過,必然攔阻。』乾隆爺道:『賢弟且退』,老爺便歸了本位。次日,乾隆爺傳旨,封老爺作蓋天古佛。有山東劉丞相,就是劉天官的父親,上殿奏本,說:『使不得。』乾隆爺才知他是孔明,怪不得會演八卦,能知過去未來,即收回旨意。乾隆爺打開天下清官冊一見,知道鎮守遼陽的張廣泗,他是張老爺托生,即發金牌召他來京,弟兄相見。那張老爺是轉過岳老爺的,見不得金牌,見了時由不得害怕,便吞金死了。乾隆爺十分後悔。又曉得九門提督兆惠,是趙老爺一轉。兆與趙同音,知道說破不得,不敢言語。只暗地把他當手足一般看待,後來封了平南王,下杭州,捉年羹堯,滅準噶爾,又成了一朝的福將。老爺不曾轉世,卻是時常顯聖,所以唱不得。」——《梨園外史·第十二回》

編這故事的水平不高……

十一、日本德川幕府時期,一方面想從中國學習武科考試的內容,一方面想得到中國的戰馬種馬。
後來武科考試由前任武官身上學到,戰馬則沒有得到。

1725年,江戶幕府復以「御用」名義向長崎奉行下達了招請擅長騎射的清朝武官的命令。從對騎射之人武官身份的要求可見幕府此舉的真實目的。朱佩章接受了此項任務,次年2月歸國之時得以其子朱允傳名義獲得該年廣東臨時午牌,但因私載武人出境有違清朝律法,11月再次赴日時,所約之人並未同船前往,朱佩章亦因此未能獲得日本方面的貿易許可,數月後被迫返航。朱佩章返航七日後,騎射之人陳采若、沈大成分乘二艘唐船登陸長崎,《唐馬乘方補遺》中所收「騎射並馬醫唐人陳采若、劉經先、沈大成之渡來經緯」記載:1727年,朱佩章之弟朱來章聽聞其兄貿易受阻後,派弓馬俱佳之沈大成與陳采若及馬醫劉經先搭乘二十番鍾覲天之船抵達長崎;另二十一番船船主陳良選應先前朱佩章之再三懇請,改稱陳大成,秘攜沈大成同日抵達。為博取日方信任,清商竭盡所能招募騎射之人,貿易信牌再次彰顯出巨大作用。
江戶幕府對陳采若、沈大成二人的到來十分重視,專門派遣富田又左衛門奔赴長崎,記載清朝弓馬技藝情報的書面報告被源源不斷地送往江戶。二人1731年方隨唐船回國,滯留日本四年(。滯留期間,二人不但教授了馬的治療法、飼養法、相法等方面的知識,而且傳授了中國武術中的雙刀功夫和一馬一箭、一馬三箭、蘇秦背劍三門騎射之術。這三門騎射術乃清朝武舉考試中最難科目,亦為清朝八旗、綠營之強項。關於二人的個人信息,「渡來經緯」中寫道:陳采若,三十五歲,九歲師從正紅旗同山之官董爾泰,學習弓馬之術,曾任陝西西安府中營千總,尤善教授弓馬,有弟子三十人,因當差年滿,歸故鄉杭州;沈大成,三十二歲,二十歲時師從台州府守備趙天祥,後歷任把總、千總,教授部下弓馬七年,去年當差年滿,隱退閑居。大庭修對見載於中日雙方史料中的清商姓名進行了比定研究,結果表明,沈大成實為楊姓之人冒頂,陳采若乃1723年浙江武鄉試第五名武舉張燦若之化名。

1715年,日本頒布《正德新例》,規定了以信牌進行貿易的新方式,江戶幕府有效利用這種新的貿易方式,多次以「御用」名義命令長崎奉行購入清朝馬匹及馬具。1718年,寧波船船頭林達文因接受馬具的訂購,獲得當年臨時戊戌牌,成功地將二套馬具帶至日本後,又被授予庚子牌。1719年,南京船船頭伊韜吉因承接良馬的訂購,獲得當年臨時己亥牌;次年,其弟伊孚九搭載二匹清朝公馬抵達日本,離日時不但取得了新增辛丑牌,而且得以領取褒獎銀。唐船歸國時,日方一般皆會授予次年信牌,授予當年信牌意味著給予一年二次赴日貿易的機會,此對清商而言,乃莫大恩典。增發臨時信牌、授予褒獎銀成為江戶幕府誘使清商販運馬具、馬匹的有效手段。……自1722年開始,幕府又將褒獎銀的數額大幅提高,由日本銀兩枚增至五枚,有時為七枚,最高可達十枚。

1723年,丘永泰欲將將軍所求之長毛馬即「韃靼馬」牽渡日本,因清朝關卡嚴格盤查未能成功,隔年後的再次嘗試亦因受人告發而失敗。長崎受阻後,江戶幕府並未放棄購入「韃靼馬」的計劃。……1725年,幕府老中松平乘邑向對馬藩江戶留守居家老原宅右衛門下達了購入「韃靼馬」以作「御用」的命令:「設法從朝鮮購入韃靼之馬獻上,遲延無礙,一二匹亦可。」名為「御用」,「去勢之馬不可」的要求充分暴露了江戶幕府欲借清朝馬種改良外形矮小、戰力不足的日本馬匹並最終提高日本軍馬戰鬥力的目的。對馬藩藩主宗義誠多次通過釜山倭館與朝鮮交涉,1726年4月,朝鮮倭學譯官致書倭館館守曰:「韃馬之求貿則絕不可為者也,韃馬本非我國土產,而在中國大宛,故即今清皇帝多聚其種以為戰馬,因令天下立法不得出送他國。」……對馬藩的購馬要求終為朝鮮所拒。同年9月,松平乘邑再就同一事項詢問松前藩主松前邦廣,兩個月後,邦廣告之曰:「因松前與韃靼間並無通路,韃馬之事難以承應。」對馬、松前兩藩並未成為江戶幕府獲取清朝軍事情報的有效渠道。購入「韃靼馬」的計劃最終未能實現。——江戶幕府時期日本對華觀的矛盾現象——以日本對清朝的軍事情報活動為中心》(仲光亮)

十二、精日高胖子在節目里吹戰國無敵,台灣鄭氏日本乞師是真,但日軍就算來了,也是填大坑的命。7千八旗兵的戰鬥力等於10萬秀吉時代的日本兵,外加清朝入關時,日本已經承平多年,戰鬥力已經連鎮壓個天草起義都困難的時代。不知道那時候20萬日軍能不能打的過7千八旗。

上幸李副總 【如梅。】 所館處, 接見。……副總曰: "麻提督在此, 劉提督繼來, 加以楊老爺經理之, 賊豈有不平之理? 曩者蔚山之役, 詳探倭賊之技藝, 漂輕不猛, 倭子三十, 不能當韃子(蒙古人)一人。 然則滅之不難, 何待提督之再來?"……上曰: "大人遠自戰場回來, 而郊外之迎, 不得從容。 請於今日, 穩行酒禮。" 副總曰: "老羅赤( 努爾哈赤)近無作賊聲息耶? 彼雖爲亂, 麻提督回軍時, 與廣寧提督及貴國之兵, 腹背挾擊, 則蔑不勝矣。" 上曰: "在數年之前, 有作梗聲息, 數年之後, 頓無形影。 未知此賊終當梗化作亂者耶? 敢問形勢與強弱。" 副總曰: "此賊精兵七千, 而帶甲者三千。 此賊七千, 足當倭奴十萬。 厥父爲俺爺所殺, 其時衆不過三十。 今則身自嘯聚者, 至於七千。 雖以十人, 來犯境土, 卽報遼東而求救。 西北雖有韃子(蒙古人), 皆不如此賊, 須勿忽。——《李朝實錄·宣祖三十一年(1598年)二月初三》


贊多了再補充


有某紳在揚州買妾,連相數家,悉不當意。惟一縕寄居賣女,女十四五,丰姿姣好,又善諸藝,大悅,以重金購得之。至夜,入衾,膚膩如脂,喜而捫其私處,則男子也。駭極,方致窮詰,蓋買美僮加意修飾,設局以欺人耳。黎明,遣家人奔赴媼所,則已遁,中心懊喪,進退莫決。適浙中同年某來,因告之。某便索觀,一見大悅,以原金贖之而去。

都喜歡有大JJ的美女啊


關於先前的描述有引戰之嫌,筆者在此向諸位道歉

————————————————————————————————————

一.
努爾哈赤在滿語的意思就是野豬皮,這也是各種明穿小說中努爾哈赤的代稱。

滿文《玉牒》其拉丁字轉寫為nurgaci,一般寫作nurhaci。nurgaci或Burhaci一詞,不見於《無圈點老檔》(《舊滿洲檔》或《老滿文原檔》)或《滿文老檔》。在滿文體的《滿洲實錄》、《清太祖高皇帝實錄》、《清太祖本紀》中,奴酋的名字為貼簽或諱闕。

在滿語中,野豬皮這個詞是nuheci,後人推測努爾哈赤(nurgaci或Burhaci)含義為野豬皮。

(你覺得野豬很鶸嗎?)

二.
清朝的前稱是後金(你也配姓完顏?)對此大萌一律蔑稱為建奴。

三.
我大清在入京之後還是擁有一定的審美觀,雖然要求「留髮不留頭」,但康熙以後得幾位皇帝都不剃髮,具體可以看看清朝皇帝的畫像注意鬢角。

(注意其鬢角)

四.
李光斗在《中國第一商幫「晉商」是如何衰敗的?》一文中寫道:「明末,後金崛起,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晉商甚至干起了『裡通外國』的勾當。

史載,後金的火藥、八成的糧食和超過六成的金屬全部由晉商提供。甚至京畿情報,細緻到每個關口的守將姓名、士兵的數量和裝備的細條,也由晉商提供。可以說,晉商為顛覆明末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後金軍隊不斷通過戰爭從明朝身上放血,晉商們不斷通過走私為後金政權輸血,最終,明朝在內外攻擊下轟然倒塌。

文建平在《晉商,明朝的掘墓人》中說:「如果沒有晉商的財力,就沒有滿清軍隊的驍勇,滿清就不可能戰勝明朝奪取漢家天下,說晉商是明朝的掘墓人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註:史料存疑,詳情見下面問題

五.
作為依靠藉助蒙古人贏得天下的大清統治者,一直對於蒙古很是提防,我大清十分機智的在草原推行佛教,基本上每戶蒙古人都會有一個人送去當喇叭從精神上閹割。

為了從肉體上防備蒙古,甚至讓蒙古人感染梅毒,到了民國時期,上到王公大臣下到放羊娃可以說都會梅毒,一直到解放後蒙古人才徹底擺脫梅毒的迫害。

《馮玉祥自傳》中寫道:「談到人口,蒙古本有一千二百萬人。在滿清長期統治之後,今已減少至五十萬人。滿清利用喇嘛教以統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須當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須當喇嘛;僅有一人可為娶妻生子的平民。當喇嘛者有紅黃緞子穿,又可坐享優厚的俸祿。

女子沒有充當喇嘛的福氣,但又難找得相當的配偶,於是都做了內地人洩慾的對象。因為由本部內地來的文武官吏及軍隊、商人,都以道遠不能攜帶家眷,他們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臨時太太。

一方面是七八個蒙古男子僅有一個妻子,一方面是一個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內地人為她的臨時丈夫,事實上形成一個亂交的社會。

同時男女衛生都不講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後,惟有聽其自然。當時活佛即患梅毒,爛塌了鼻子。據說目前檢查結果,蒙古青年十七歲至二十五歲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歲以上者,所佔百分比自然更大了。

這種現象是太可怕了,若任其繼續存在,馬上就會有滅絕種族的危險!那次和蒙古國民黨的朋友談及這個問題,他們把這一點也作為他們脫離中國而獨立的理由。

他們說:「你看,中國政府就這樣防制我們,使我們即要滅種,使我們民族無法生存,你看我們怎麼還能和你們在一起 」

我詫異道:「你這是什麼話 這明明是滿清政府防制你們的,怎麼說是中國政府我們中國內部的人民,不是和你們受滿清政府同樣的壓迫和虐害的嗎?」

六.

辛亥革命的導火索是武昌起義,這次起義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四川的保路運動抽調了大量的新軍前往四川鎮壓革命以及趁機作亂的袍哥們,而四川的保路運動又是因為盛宣懷出任郵傳部尚書並推行鐵路「國有化」政策時,拒絕為川漢鐵路公司的虧空買單。而這個虧空又是因為上海的橡膠泡沫的炸裂,導致上海八大行破產。


所以說,一點小小的橡膠竟然能夠顛覆一個國家。

七.
義和拳運動興起後,英國深恐波及屬其勢力範圍的長江流域,便策動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與列強合作,經買辦官僚盛宣懷從中牽線策劃,由上海道余聯沅出面,與各國駐滬領事商定《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省督撫保護。

清室向十一國宣戰後,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即和各參戰國達成協議,稱東南互保。

時局日益糜爛,湖廣總督張之洞隨後提出「李鴻章大總統」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

八.
在大東溝海戰後,清軍損失主力艦後,駐英國的外交官龔照璦電告李鴻章,說英國的造船廠內有英國為智利造好的七艘頭等快船出售,現決意購買。在電報之中,龔照璦勸說李鴻章說:「如能辦到,日患早除,必省兵費,各國現有我賠日兵費了事私議,實不忍聞。

身在天津的李鴻章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大喜過望,他立即致電總署,勸說道:「日恃船多,橫行海面,添此船必可戰勝,惟購價及包送費,計必甚巨,可否致電龔使,密速妥議,再以四五釐清息,借洋債償之,乞代奏請旨。

海軍總署接到電報之後立即上報給了皇帝,可是光緒皇帝到了這個時候還是不想花錢,於是在李鴻章的購買艦船的計划上打了一個折扣,他下旨說:「若購四船,需價若干,能否包送無阻,需費若干,何時到華,訊即電復,再侯諭旨辦理。」

李鴻章也只有無奈的在第二天繼續通過電報的形式向皇帝彙報說:「七船內之卜拉德號系鋼甲快船,大而且堅,『白郞古』號即阿廠(英國阿姆斯特朗廠)去年造成大快船,行二十二海里半,另兩船較小,然行速炮多,可先購此四船

可是對於這樣一個打了折扣的購船計劃,光緒皇帝還在猶豫,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後來戰場形勢危急,光緒下決心要購買這四艘戰艦的時候,因為南美國家之間關係緊張,智利不再出售這四艘戰艦。


中國的北洋海軍因為船隻比日本的戰艦少,無法出海作戰,只能呆在劉公島的基地內被動挨打,最後全軍覆沒。

此事若成,又能為我大清續命幾年,然而我大清終究不是你大清啊!

九.
1911年,墨西哥爆發革龘命,迪亞斯下台。墨西哥國內政局一片動蕩,華僑再度成為動龘亂的犧牲品,共有300多人遇害,財產損失高達百萬元,居各國居墨僑民之首。與此同時,古巴等地也掀起一股排華高潮。

大清國駐墨西哥代辦沈艾孫,向墨西哥政府提起交涉,要求懲辦兇手、撫恤死難者家屬、設法保護華僑並給予經濟賠償。在沈艾孫提出的索賠被墨西哥政府拒絕以後,清政府決定派遣艦隊前往南美進行訪問。

8月中旬,「海圻」號首先駛抵古巴首都哈瓦那,古巴總統被迫拜謁艦長,簽訂討好華僑的城下之盟,古巴總統接見程璧光時特意表示:「古巴軍民決不會歧視華僑。」

在「海圻」號
停泊古巴的幾天里,清政府向墨西哥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給個滿意的說法,美國表態支持,墨西政府府就排華事件正式向清政府賠禮道歉,償付受害僑民生命財產損失,緝捕暴民「海圻」號於是取消了進軍墨西哥計劃。

而20天後,中華民國成立,「海圻」號易幟回國,南美等國的一些承諾不了了之......

十.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一些太平天國殘部自願賣身為奴,成為豬仔,漂洋過海來到南美。在秘魯從事苦役,每天幹活十四個小時比苦役還要辛苦。
面對萬惡的礦主的削剝即使是勤勞的中國人也忍受不住,在1867年3月,伊基克的太平軍發動起義,打死礦監西哥斯,並奪取了硝石礦公司的武器,並與前來鎮壓的秘魯軍隊展開激戰,打死兩位秘魯少校,並俘獲了兩百印第安僱傭兵。

起義者推舉湖南人翁德容和廣東人陳永碌為領袖,以太平軍原有的編製進行了整編,還派出被俘的印第安僱傭兵和一名巴西人去找智利軍隊的司令西拉皮佐少將,表示願意幫助智利對付秘魯和玻利維亞軍隊。

西拉皮佐少將大喜,派遣一名少尉化裝前往起義部隊駐地伊基克礦區,並帶來了智利總統的親筆信,給予所有的太平軍將士及其家屬以智利國籍,並表示戰爭結束後將伊基克交給太平軍和他們的家屬。

而這群老兵並沒有因為生活奔波而忘記戰鬥,數次以弱勝強,大破智利軍,多次擊退智波聯軍,成就一代,愛砍人頭的黃色魔鬼的神話。(太平軍算軍工按照腦袋計算,所以砍下腦袋才能算。)

戰爭結束以後智利政府決定將伊基克贈給太平軍余部,成立一個自治鎮,但條件是繼續幫助智利攻打秘魯,但太平軍不願意繼續為異國當炮灰,他們沒有接受,甘願融入當地社會。


康麻子號稱兔子終結者,按照《聖祖仁皇帝實錄》中記載「諭近御侍衛等曰、朕於騎射哨鹿行獵等事、皆自幼學習。稍有未合式處、侍衛阿舒默爾根、即直奏無隱。朕於諸事諳練者、皆阿舒默爾根之功。迄今猶念其誠實忠直、未嘗忘也。朕自幼至今、凡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猻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哨獲之鹿凡數百。其餘圍場內、隨便射獲諸獸、不勝記矣。朕曾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畢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數也。朕所以屢諭爾等者、以爾等年少、宜加勤學。凡事未有學而不能者。朕亦不過由學而能、豈生而能者乎」

可見康麻子應該是永動機,連拉三百多次不帶歇的,不過考慮康麻子弓可能是從大秦傳來下的大秦殲星弓,這個案例還是很有可能的。


《大清律例》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部法典。《大清律》又叫《大清律例》,它是以明朝的《大明律》為藍本,再加以修改。《大清律》一直都在清朝版圖內奉行。《大清律例》的制定工作,開始於順治元年,經過順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君臣的努力,到高宗乾隆皇帝即位時,命三泰為律令總裁官,重修《大清律例》,在經過乾隆御覽鑒定後,正式「刊布中外,永遠遵行」,形成清朝的基本法典。

中國內地早在1910年就已經廢止了《大清律例》,但是該部法律真正意義上的廢止卻是在1972年。1842年,香港被清朝政府划到了英國的殖民版圖中。但雙方簽署的條約中規定,香港法律中對於華人仍按照《大清律例》,這一規定直到1971年以後才完全廢止。到這個時候,《大清律例》才真正完全的廢止!

自從香港被割讓之後,英屬時代的香港跟隨英國奉行英國本土的慣行法律。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於1841年登陸香港島後宣布華人仍依當地習慣治理。所以,在當時的香港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同樣的謀殺罪,若罪犯為歐洲人,則按照當時的英國法律會被判處繯首死刑,但若罪犯是華人的話,就會被殺頭。但因為地域不同,發生在香港的部分案例,沒有英國的法律可依,於是《大清律》繼續成為香港判決此類案件的參照依據。

根據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的協議,香港中的香港島、九龍是割讓給英國,而面積最大的新界地區只是租借,租期99年,主權仍然屬於中國。因此,部分《大清律》條例仍然適用於新界等地,甚至在中華民國成立以後。中華民國成立,廢除清代律法,推行《民國民法典》等法律,但是《大清律例》依舊適用於香港。

在197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著手將所有參照《大清律例》的案例重新編寫成為成文法。與此同時,也利用合適的法例來取代過時的舊法。1971年,香港廢除《大清律》,1972又頒布《婚姻改革條例》,「一夫多妻」才改為不合法,結束了香港男人借《大清律例》作為擋箭牌,來納妾或是休妻。香港禁止一夫多妻制後澳門隨後也廢除了大清律例,一夫多妻現象才在香港和澳門地區有所遏制。

《大清律例》的歷史使命雖然完成,但在1971年前依《大清律例》訂立的小妾們仍然在世,她們、她們的子女與後代仍然有承繼權(但承繼權分攤比例少於妻子),仍然受到主權移交後的香港法律按《大清律例》給予承認。因此,在某些上了年紀的香港人中,有幾個合法的妻、妾,是很正常的。

澳門著名賭王何鴻燊出身於澳門顯赫的律師家庭,因原配黎婉華卧病多年,何鴻燊便以香港的大清律例為理由迎娶藍瓊纓為妾,育有一男四女,分別是:超瓊、超鳳、超葭、超儀和酞龍。之後的三太陳婉珍和最得寵的四太梁安琪,三太育有一子二女,梁安琪則為何鴻燊生了三子一女。總共計算起來,何鴻燊的四房妻妾一共為他帶來了十七個兒女。

霍英東一生娶了三房太太,元配呂燕妮、二太馮堅妮、三太林淑端,共育有十一位子女,其中呂燕妮是霍英東患難之妻,嫁入霍家時,霍英東還未發跡,呂燕妮先後誕下三名兒子震霆、震寰、震宇,一直獲霍英東悉心栽培接班,地位超然。2012年,奧運冠軍郭晶晶與霍啟剛完婚,霍啟剛父親便是霍震霆,出自呂燕妮這一脈。

亞洲電視有限公司永久名譽主席林百欣則共與四房妻子育有七個子女,林百欣元配賴元芳乃大家閨秀,二人20歲結婚,先後生下長子林建名和長女林淑瑩。二太余寶珠則先後產下林建岳和林淑如。此外林百欣還有三太顧瑞英、四太蔡艷如。如今長子林建名與何傲兒的爺孫戀鬧得沸沸揚揚、林建岳則先後與王祖賢等女星傳過緋聞。

轉載 侵刪


1619 開原 努爾哈赤 100,000
1619 鐵嶺 皇太極 20,000
1644 畿南 多爾袞 5,000
1644 潼關 多鐸 7,000
趙州大屠殺 三萬
1645 揚州 多鐸 800,000
1645 嘉興 李成棟 500,000
1645 江陰 多鐸, 孔有德, 博洛, 尼堪, 劉良佐 172,000
1645 嘉定 李成棟 200,000
1645 崑山 李成棟, 李廷齡 40,000
1646 金華 博洛, 張存仁 50,000
1646 涇縣 張天祿, 於永綬 50,000
1646 贛州 金聲桓,柯永盛 200,000
1647 平海 不詳
1648 邵武 王之綱 不詳
1648 同安 陳泰,陳錦,趙國祚 50,000
1649 南昌 譚泰 200,000
1649 信豐 膠商,劉武元 不詳
1649 曹州 賴惱,佟養量,易永貴 不詳
1649 大同 多爾袞,阿濟格,尼堪,博洛,碩塞 不詳
1649 汾州 博洛,滿達海,韓岱 400,000
1649 蒲城 吳三桂,李國瀚 10,000
1649 湘潭 濟爾哈朗 50,000
1649 南雄 尚可喜,耿繼茂 20,000
1650 廣州 尚可喜,耿繼茂 600,000
1653 潮州 耿繼茂,哈哈木 100,000
1659 永昌 趙布泰,線國安 不詳
舟山大屠殺 不詳
蘇州大屠殺 不詳
廈門大屠殺 不詳
四川大屠殺 四川全境 約五百四十萬人
到了「彌望千里,絕無人煙」的地步。
明末時期中國人口在8000萬到一億五千萬之間,康熙二十年的人口在7000萬左右。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國人丁數2464萬餘。(康熙五十年的人口確實應該恢復到一億左右,但這種恢復應該是在高產作物的刺激下爆炸性增長的)

直隸南部 ; 順治初年,「逃亡人丁十居六七,一望極目,田地荒涼,四顧郊原,社社冷煙」。[94]
近京州縣 ; 無主荒地甚多。 據直隸巡撫董天機報稱,順治十二年二月近畿之地還是「荒熟參半」。[95]
山西 ; 「田地榛荒,生齒凋耗,舊日里甲徒存牘稽之名,有一甲止存數人,甚有一里一甲全然脫落,其僥倖如故者十不一二」。[96]
河南 ; 順治初年,「滿目榛荒,人丁稀少幾二十年矣」。[97]
黃河以北三府所屬州縣 ; 「荒地九萬四千五百餘頃,因兵燹之餘,無人佃種」。[98]
黃河以南嵩縣 ; 原有地12000頃,其中10887頃為無人耕種的「無主荒地」, 直至順治十六年全省行糧熟地只有383707頃,僅占原額行糧地畝的1/3。[99]
山東; 順治二年正月,「地土荒蕪,有一戶之中,止存一二人;十畝之田,止種一二畝者」。[100]
四川; 「大約全川民存十分之一,地荒十分之九」,省會成都一帶,「千里無煙, 蒿萊滿目」,米貴過珠。湖廣於大亂之後,「彌望千里,絕無人煙」,無主荒地遍佈於各個州縣。[101]
南直隸江寧府 ; 十室九空,「一望皆無人煙,惟見空房四壁」。[102]
江西 ; 自萬安到贛州,「二百餘里,沿途之廬舍俱付灰燼,人蹤杳絕,第見田園鞠為茂草,郊原盡屬丘墟」。[103]
福建、浙江 ; 由於用兵,百姓苦於攤派,「十室九空」。[104]
雲南、貴州 ; 據順治十八年雲貴總督趙廷臣奏稱:「滇、黔田土荒蕪,當亟開墾」。[105]
湖南 ; 「 彌望千里,絕無人煙」。[101]
東南沿海 ; 由於遷海「盡夷其地空其人」 。[102]


雍正皇帝的批文可沒有那麼想像中嚴肅
「朕躬甚安好,你好嗎?」
「朕亦甚是想你」
「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汝謂朕盲耶?」
「莫非爾身果有瘋症耶!」
……


@穆好古 穆公在微博上的近代遺事系列,他老人家新婚事繁,我來替他轉幾條吧:

嘉慶十一年,御史和順上奏請察禁旗人化妝出城聽戲之事,下旨命步兵衙門查究,發現和順本人亦出城聽戲,為了避人口舌,杜撰所謂「密為查訪」之由,和順因此事被下令革職議處後,又上書言步兵衙門某騎兵統領已出城聽戲,被其所見,遂惡人先告狀。

道光年間,天津航運不斷發展,有李姓漢民(李純既此家後代)與安姓回回兩家混混兒搶奪牙行領導權,斗至最後,兩家在碼頭架起一座大油鍋,李家一青年將手放入油鍋,眾人赫然。而安家家主見事以至此,便高呼安拉胡阿克巴,縱身跳入油鍋,於是安家獲得牙行壟斷權至袁世凱廢除該行。

同治年間,倭仁弟子正紅旗蒙古某上書誹恭親王,滿篇稱恭親王曰漢奸,自謂曰諸夏。

同治八年,散湘軍後,文正公入為直隸總督,評老佛爺曰:「才地平常,見面無一要語」,評恭親王「搖晃不能立足」,評文祥「規模狹隘,亦不知求人自輔」。不知文正公悔吞紙之事乎?

1885光緒十一年第三次英緬戰爭後,曾紀澤建議清朝乘勢佔領八莫密支那,清廷以「緬王十年一貢,自高宗以來恭順守疆,可立其後於密支那,合興滅國,繼絕世之意」,拒之。

1891光緒十七年鎮江拿得一名接應哥老會搶教堂軍火三十五箱之海關洋人梅生,其人供曰「素非教徒,不信上帝,純為利而入哥老會,商之赫德得准」,並從身上搜出赫德簽名之商品准入關證件。此事案發後,哥老會捕百餘人,而洋人梅生僅監禁9月後尋保獲釋,繼續在海關任職。

1895光緒二十一年李中堂馬關議和,遇刺受傷,時人有詩云:肉袒牽羊入島夷,堂堂宰相好威儀,小山枉識迎賓禮,聊把風槍射臉皮,臉皮之厚厚如船,鐵甲重包內裹鉛,中國兵船容易破,相公鐵面最難穿。——不知何人所做?

1897光緒二十三年所建杭州武備學堂大堂兩邊有對聯,上聯「十年教訓,君子成軍,溯數千載祖雨宗風,再造英雄于越地」此聯尚好,而下聯為「九世復讎,春秋之義,願爾多士修鱗養爪,毋忘寇盜滿中原」,大抵至順治到光緒,九世而已,如此勃逆之文,不但旗人總辦三多未注意,浙江巡撫旗人增韞臨場點名亦渾然不覺。

1898光緒二十四年孫詒讓在戊戌後,開始專研墨家之學,學生怪之,詒讓言「今天下已亂,墨翟之學乃亂世學問,正當其時」 士林有言「籀庼學墨,這是要做革命黨」。

1898光緒二十四年法佔廣州灣時期,當地有兩支土匪,一隻號稱專搶唐界,由法國殖民者支持,另外一隻號稱專搶洋界,由香港英國殖民者支持。因法國人的槍彈貴而香港槍支便宜,專搶洋界之土匪不但壓制別家土匪,還多次直接襲擊法國殖民軍隊。

1900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國變前,北京旗人視入教之旗人為叛旗,遠過娶漢人媳婦,「有鐵杆莊稼還去吃教,那是上對不起咱祖宗!下對不起你兒孫!」

某泰,正紅旗滿洲某管領之子,1860咸豐十年庚申之亂時,從文宗北狩有功,後於1861咸豐十一年辛酉政變中參變捕八大臣,得升為正紅滿洲都統,封鎮國公。1894光緒二十年甲午時,其長子在聶軍中死遼東,義和團進京,開壇府中。1900洋寇至,有旨隨帝後出京,不從,眾以庚申之亂喻之,答曰「我大清若如故唐?不如明季爾」,遂死節。

#義和團#我認為義和團是中國傳統封建集團(上到慈禧,下到師兄師弟)最後一次在進行局部動員後,使用自己所有先進(武衛軍)和落後(會道門)力量,妄圖挽救「大清天下」進行的最後一搏,從結果看是成功的,讓列強打消了繼續瓜分的想法, 同時也讓所有人看到老路子徹底走不通了。

1900光緒二十六年,俄人出兵東北,壽山死齊齊哈爾,吉林某正白旗滿洲佐領憤然遣子弟留洋,以求革命黨,佐領言「事至此,載湉小兒非努爾哈赤子孫矣,吾輩當自奮之!」

1900片光緒二十六年馬事件後,因滿清外務部的強硬態度,還「史無前例」派新軍一標,進駐騰越,遠征隊撤出片馬,英國外交部評論說「這種無法持續的短期冒險行為,對付非洲那些部落也許是有效的,但對正在執行邊境前進政策的滿清,不但不解決問題,還讓對方強硬態度顯得有效,給未來的邊境談判增加更多困難」

1902光緒二十八年,日本留學生欲辦報紙一張,而苦無承辦機關與啟動資金,求之清國使館,領事以為辦報必為反滿,不與。求之梁啟超,梁啟超曰「你們文章可以給我在清議報上發表」。時孫中山在橫濱,聞之派人送200元以為啟動,又允使用國民報之印刷機械,中山之名始在留學生中傳播。

1903光緒二十九年,俞樾寫信給孫詒讓說「辛丑之後只有東方之清國,無有大清天下矣,而吾教將伏之一甲子,吾之弟子將潛而續之,然恐賴弟與章絳之後以光大」

1903光緒二十九年,梁啟超在日本和康聖人談到孫文亂黨時說「其黨可傾家蕩產以助中山革命,以至人不名一錢,而心不悔焉,日日死心為彼辦事,闔埠皆推其才,勿謂其無人也」

1904光緒三十年日俄戰爭時,蔡元培等辦《俄事警聞》對日本多有支持,稱「一則與我同文同種,二者有議會政府,不若俄國之獨裁野蠻」,周樹人對此不以為然言:「中國自庚子以來不亡,蓋列強相持,無一獨大者,今日若日勝俄,則獨佔之,吾恐滿洲復非中華矣。同文同種真自欺欺人。」

1905光緒三十一年,廣西陸小建立後常請文武官員演講,無非忠我大清,苦練技術之類,輪到陸榮廷時,先講馮子材抗法之事,並說:」什麼外交不外交?打得過就是外交!拍洋人馬屁不如打他,你們不信,可以去安南問問,陸某人派去的人哪個敢惹?你們好好學兵,以後我帶你們和馮大帥一樣去安南打法國佬!」

1905光緒三十一年,二十一混成協在黃陂招兵100名,其中稟生12,增生24,附生三十餘,文盲僅數人。

同盟會在1905光緒三十一年建立前,東京留學生團體幾乎全被立憲運動吸引,連陳天華都在梁啟超的誘導下,起草了一份要求太后歸政,實行立憲的意見書,並準備親自去北京承稟。

1905光緒三十一年開始預備立憲,同年,同盟會在東京成立,海外保皇黨徹底崩分離析,要麼回國參與立憲,要麼加入同盟會,康門弟子麥孟華言「支那人只重利益,不承法統,是故易反動與革命,不易執中而變。」

滿清宣布預備立憲後,國內外輿論除同盟會掌握外,皆歡呼萬歲。

1905光緒三十一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有宗室留學生乃世續之侄,欲回國投軍被總領事所拒,曰「祖宗之地化為域外,不知昱日漢朱氏再起,可有煤山吊?可有東陵殉?不若今日尋阿瞞輩保其身家。」於是回國積極支持袁世凱。

1906光緒三十二年西太后遣內侍至當時北京唯一白話報紙《京話日報》報社傳口諭「每天要看」,此後該報報頭既刊出「進呈兩宮預覽」字樣。

1907光緒三十二年章炳麟組織「亞洲和親會」時,將日本列為「帝國主義」之一,宮崎滔天哂曰「吾國島小民貧,維新至今不過勉強保其疆域,太炎列之帝國主義,實在是太高看了。」

1907光緒三十二年,梁啟超言「清國留學生致外洋,其第一事乃割辮,而近日新至之留學生概不割辮,還視辮髮者為諸夏之人,而髡髮者皆目之夷狄也」

康長素言印度曰「其國雖口兩億,全國命之所寄不過兩千萬人,其餘不過低等賤種,無能為役」--十億牲口的最早闡述?

康長素在談到清末邊疆危機時說:「泰西之進官曰選舉,吾聖朝曰科舉,雖踐跡不同,然選地方之人於中央,其意一也,故阿美利堅與天竺與英吉利既以中央無代議士而革命之,聖朝欲保邊疆之地,應以開學校,辟科舉為先」

滿清末年,廣州粵劇演員地位低下,常露宿街頭,班主要找演員,就提著煤油燈,到街邊挨個照頭,並大聲喊「有演XXX(行當)的么?」。辛亥革命時,很多粵劇演員成為民軍參議,下級軍官,後有官至司令者。

1911年泰晤士報估計慶親王身價接近1000萬英鎊,可購買4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1911宣統三年農曆二月初,胡毅生(不知此人幹嘛的請自行百度)向存放自己寄賣古董的古玩店透露,很快廣州會有起義之事,到時有脖繞白漢巾之人進攻兩廣總督府,要求速將古董轉移——古董店老闆之子亦是同盟會分子,嘆曰「同志貪財好利至此,起義如何成功?」

1911辛亥年舊曆三月廣州將軍孚琦在回衙署路上被革命黨人溫生財刺殺,當時城內八旗官員,召集全部騎兵聽侯差遣,獲悉確是孚琦遇刺,眾皆大笑而散,謂昔日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有價值。孫汶亂黨刺一貪腐無能之孚琦,簡直盲目妄為,惹人笑話而已。後來僅派一隊旗兵出城將孚琦屍體抬回。

先時,張謇與瑞方友善,其創辦實業多用兩江總督之公款,而張人駿為兩江總督後多次揚言要查賬,繳還欠款。謇惶惶不可終日,已準備攜款出奔外洋,遇武昌首義起,張謇遂策動蘇撫程德全獨立。革命後,江蘇民政公署突發大火,所有公款帳目全部被毀。

程潛回憶,辛亥革命後,長沙街頭有人穿深藍色道袍,有人穿京劇中武松的短打服,蓋以為革命就是反清復明。

廣東基層警察回憶:辛亥後,奉命持剪在街上剪學生裝束女生之頭髮,北伐後,奉命上街逮捕女子著學生裝束剪短髮者。

當在南方的張鳳岐聽說載灃在清帝退位後,回家第一句話:「太好了,從此我也能回家抱孩子了」時說:「讓國如讓席,我大清衰世能出此等為國者,亦是天幸也。」

民國初年,陝西某地大收「光復款」,有鄉紳領村民圍攻政府,號曰「復辮豁款」 。長素聞之曰:「人思聖清」

1912民國二年,某近支貝勒言「革命而今,吾等無滅族之危,無亡國之險,比之宣統末年惴惴不安,恐尚過之。」

白朗軍起義前期,多呼袁世凱為袁紹,曰「四世三公,自詡識時之俊傑,千秋萬歲,難逃亂世之奸雄」。到起義後期,稱袁為曹操,孫中山為皇叔,自詡為過五關之關羽。和袁打了幾年,最終身死軍散。孫中山寓居上海時,曾感嘆:「我黨雖多軍事同志,然無一人能如白郎自發起事,而聽我黨號令。」

1916民國五年,康長素在北京創立孔教會,北京各大學入會最積極屬清華與燕京兩校,清華入會者近半,燕京亦有三四成,概因二校新教傳教活躍校生頗厭之,故欲以孔子抗耶穌爾。

1916洪憲帝崩,天下大亂,廣府大師爸「幼而學」言「洪者水也,憲者金也,兩離之象必亂天下。能一天下者需火與土,當為尚紅而重土地之人。」

1917張勳復辟時,梁敦彥以同學之故,授詹天佑為郵傳部尚書,詹天佑不知所以,準備入京再說。在買京漢鐵路火車票後,為葉恭綽所阻,芝帥三造共和後,恭綽曰「眷誠真老實人也,不知政治複雜,此亦險哉。」

張勳為復辟召開過兩次徐州會議,並要求參與軍閥在一條支持復辟的白錦緞上簽字,傳說譚延闓是唯一簽字的南方省長,後人以次事詢祖安,祖安答曰「此釣魚爾」

某人諷曰:要當餘孽,頂好是學辮帥這樣武力復辟,次好是像金梁這樣篡史存志,再不濟去大連天津當個寓公,不食周粟也好。王國維這種投湖自殺,宣統皇帝還活得好好,你著什麼急呀?

推薦閱讀:張南皮名著《勸學篇》中《教忠第二》乃我所讀最好之粉清文章。,其戰鬥力超越閻包衣輩何止數萬,

最近沒事翻了一些明清學案,發現不少士大夫都反對用二十四孝,弟子規,女德,菜根譚之類"晚出帶村人語"來進行儒家教化,其中一個理由就是「以苦鄙之規傳禮非孔孟之道」,並認為入門讀物「論孟足矣」

1931年918後不久,天津溥儀曾致電中央表示願意內附,請確定行止,當時中央顧慮溥儀以廢帝身份,侍從必多,當時財政困難,無錢招待,所以回電制止。未幾,溥儀就讓日本人送到關東州去了。

北京某遺老先聞溥儀去東北,欣欣然有喜色,命家人備黃龍旗,準備慶祝復辟,後聽說僅為滿洲國執政,屢言「文王亦居羑里,此權也」,至溥儀為滿洲國皇帝年號康德,怒曰「豎子兒皇帝不可教矣!」

1932宣統二十三年偽滿開鑼時,北京王公們非常反對遜帝出任滿洲國執政,當時王爺言「去東北,那是要給日本人當傀儡,如何比的我們在民國做關門王公舒服?而且咱皇帝是大清朝的皇帝,去東北做偽國執政實在有辱列祖列宗!」

918後,日本人曾想撮合段芝帥和宣統帝,一起合作領導華北自治運動,但因見面禮儀糾紛而流產,時報紙評曰:「一方想用大清皇帝見兩江總督之禮,一方想用中華民國執政見前清廢帝之禮,只是雙方都忘了自己都是無官一身輕的平民了」。

1936民國二十五年,北京某親王言:我大清澤被天下垂兩百年,雖不乏割地賠款,然心腹之地皆為保存,以辛丑四萬萬賠款之迫尚能舉國行新政,開學校,修鐵路。觀之民國,不但建設全無,內有共匪軍閥各霸一方,外有倭寇奪滿洲,臨北京,金陵政府實可比南明小朝廷,吾看將來非北人朝廷,既闖王天下。

1937北平破城後,日軍某「活動分子」訪私封和碩豫親王端鎮(金東屏),盛稱其祖多鐸橫掃中原之舉,並言今日日軍入主中原,亦如當年多爾袞之業。金東屏言「時異而事異,今之中華百姓受西方民族主義之侵洗,以聖清覺羅二百四十年之仁義尚不能保其國,何況東夷異族之軍人?」

1937南京淪陷後,北平某遜清貝勒言「辛丑拳亂,北京破城之事,八旗合家殉節幾十家,今日南京城破,不知道黨人殉節者有幾?」

一曾為定武軍幕僚之老舉人,1938日軍攻陷徐州後,要其出山組織維持會,拒曰「吾一心忠於聖清,無仕二主之理。若再逼我,必殉聖朝!」,日本人以滿洲國勸之,老舉人罵道「爾等倭寇,不但以夷變夏,還挾持聖主,禁閉關外,比之馮逆更為可惡!」後絕食而死。

陳毅對管文蔚說:「蘇北讀線裝書的老秀才受張勳影響大,講究氣節正統,尚不食民國之粟,何論倭寇?又如李明揚般老同盟會,推翻滿清,對民國有感情,且在日本久住過,知道鬼子的底細,這兩種人是可以團結的。需要提防的是KMT中央派來那些黃埔生,只知有老蔣不知有國家,又沒有桑梓之情,反共投日可能性都很大。」

從清末到民初,中國從零起步的工業發展速度很快,畢竟初級工業門檻低,加上一戰前後列強矛盾加劇,無暇東顧。停滯是從北洋後期——從帝國主義謀求建設國際新秩序開始,到KMT上台完成。不過呢,由於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就算南京政府時期,很多地方政府也力所能及的發展了一下自己的工業基礎。

陳絜在回憶時說:我從小就聽爺爺痛罵中華民國與國民黨,講「聖清大一統」,對我父親參加同盟會一直耿耿於懷,所以我在燕京參加TG,他是默許的,甚至私下表示孫子能革KMT的命,那就算是不辱家門。

直系老將王懷慶在去世前,告訴孫子「你爺爺雖然草包一輩子,但我生在大清死在共和國,算是從生在太平時,死在太平時,不容易了。

看偽滿洲國建立,日本人還真怕宣統復辟大清,造成「全國響應」不好控制。所以處處表示「新國家與已消滅之大清不同」

看偽滿洲國史,裡面提到日軍有搜集婦女花枕,內衣,褲襖的獸性癖好,原來內褲賊在日本也是自古以來呀。。。

以下是我收集的一點點
1877光緒三年,英國傳教士為宣教搞起有獎徵文,一煙鬼秀才屢次投稿,獲頭獎得銀100兩,遂入教。為宣教,教會又給他戒了毒。

南桂馨日本留學警校,因見大杉榮罵:日本警察都是資本家的狗。南想改行,大杉榮勸說:不可這樣,將來歸國革命,如果能掌握警察權,即可掩護同志,又能聯絡同志。你有革命的勇氣,這很好,但革命事業不可造次,必須涵養甚深,考慮周至,才能有利。暴虎馮河,死而無悔,並不見得就能成功。

南桂馨留學日本時,大杉榮對他說:本庄繁他們常常給你們講軍術,這在你們革命中當然需要。但他們是日本政府的軍官,而日本政府對中國革命是不懷好意。這一點必須認清。

政聞社在錦輝館開成立和擴大會議,同盟會在民報社商議後決定選勇敢幹練人手若干前去踢館,南桂馨等人由張繼、宋教仁率領前往。梁啟超演講時,南桂馨闖到主席台,把梁打退。台下同盟會一齊動手,政聞社除楊度外一鬨而散。事後梁嘆曰:同盟會人愛黨精神充足,政聞社遠不及也。

上邊這條穆公也有對應記錄如下:

東京立憲黨梁啟超等人仿日本政友會組織「政聞會」,同盟會去踢場,現場千餘人,政聞會不過兩百人,梁啟超剛言「我國必須立憲」,張繼掏出鐵棍叫到:「馬鹿,立憲個狗屁!」同盟會百餘人全部掏出鐵棒木杖一整亂打。事後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曰「此輩如北美紅番之野蠻,實非我中國人也」

相關回答
你看過最好的黑色幽默故事是哪個?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1、你我相見恨晚,何不義結金蘭?
別鬧!
順治十八年令:凡歃血盟誓、焚表結拜弟兄者著,即正法。
所以,劉關張……

康熙三年刑部題准新例載:「凡異姓人結拜弟兄者,杖一百。查此款律內未載。今酌議得,凡人結拜弟兄者杖一百。如十人以上,歃血盟誓、焚表結拜,為首者杖、徒三年。奉旨:歃血盟誓、焚表結拜者,殊為可惡!此等之人,著即正法。查此款因歃血盟誓、焚表結拜弟兄為非,所定相應,仍留此例遵行。其立決改為監候,秋後處決。如無歃血焚表盟誓,止結拜弟兄者,照依原定,鞭責一百可也。奉旨依議可也。奉旨依議。」
所以,劉關張三位要是在康熙年間結拜,那是杖一百的罪過,同樣,龐青雲、趙二虎、姜舞陽也是如此。

然而不久之後又變了……
康熙十年題准:歃血結拜弟兄者,不分人之多寡,照謀叛未行律:為首者擬絞監候,秋後處決,為從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其止結拜弟兄,無歃血焚表等事者,為首杖一百、徒三年,為從者杖一百。十二年題准,凡異姓人結拜弟兄,未曾歃血焚表者,為首杖一百,為從杖八十。
哎對了,劉關張結拜的時候歃血了么?

2、有趣
清朝往前捋,得說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原來居於胡里改地區,稱胡里改部。
而胡里改有個重要的城鎮叫——五國城。
而五國城在金朝居住的主要居民是從開封移民過來的……
。。。。。。

當然上面這些,事情是真的有,然而絕對不是你們想的那樣子的。
據《皇朝通志·滿洲八旗姓》、《黑龍江志稿·氏族》等史料記載,女真後裔中的伊爾根覺羅姓,其漢姓即為趙,傳為宋徽、欽之後。
而這事,清朝也有人承認: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鐵保,字冶亭,棟鄂氏,滿洲正黃旗人。先世姓覺羅,稱為趙宋之裔,後改今氏。
據他自己說,他是宋英宗越王之裔。

3、犯罪
3.1、貝勒、阿哥、當官的抽大煙?弄死!
宗室覺羅及王公有吸食鴉片煙者,擬絞監候。

3.2、坑蒙拐騙藏在地窖里,被發現了要帶走懲處。但是,若是藏在山東省的地窖里,罪加一等!
山東省凡有賭博姦拐窩藏竊盜容留邪匪等案在地窨內被獲者各就所犯本條加一等治罪

3.3、家裡窮,為了不給兒女當累贅,我自殺吧。——別鬧,你這樣的話,你兒子屬於犯罪,杖一百,流三千里。
子貧不能營生養贍父母因致父母自縊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3.4、辱罵爹媽或者爺爺奶奶的,
凡罵祖父母父母,及妻妾罵夫之祖父母父母者,並絞。

3.5、知乎上的大V小V出口成臟? 打!
凡罵人者笞一十互相罵者各笞一十


清朝和尼泊爾打過一次。

當時尼泊爾侵略西藏
1788年7月(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三千廓爾喀軍隊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兵分兩路侵入中國領土。自從1720年清軍驅逐了進犯西藏的準噶爾蒙古之後,西藏地區已經60多年不見兵戈,承平已久武備廢弛。藏軍雖然號稱有一萬五千之眾,但平日都在家耕牧營生,這時戰端突啟,倉促之間只能調集千人;至於清廷在整個西藏地區的駐軍更是只有區區數百人。故廓爾喀得以兵進噶協爾(今定日縣),全藏震動。
後乾隆皇帝命福康安領軍征伐,六千清軍翻越高原,遠征尼泊爾勝利,自此尼泊爾成為附屬國,五年納貢一次。


1. 顧炎武是著名學者徐乾學的舅舅,徐乾學的弟弟徐元文也很厲害,是順治年間的狀元,官至文華殿大學士。這就解決了我們多年的疑問:顧炎武在明亡之後,誓不事清,秘密從事反清活動。到處遊歷,對全國各地的形勢、險要、衛所、城堡、關寨、島礁、烽堠、民兵、巡司、馬政、草場、兵力配備、糧草供應、屯田等等方面,都做了詳盡細緻的考察,積極的為反清做準備,並且把這些寫成著名的《天下郡國利病書》。

為什麼顧炎武沒有受到迫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兩位外甥為他擋槍。但顧炎武和他們的關係並不好,尤其是徐乾學。徐乾學為了拉攏明珠,和納蘭容若交好,並且為他刻了一部《通志堂經解》,顧炎武對於這種行徑十分不齒。有一次,徐乾學邀請舅舅顧炎到家中做客,顧炎武推辭不過,就去了。宴席之間,顧炎武沒有食用一口飯菜,表示自己對明朝的忠心。


2. 清初詩壇領袖錢謙益,有一位族孫名叫錢曾,是一位大藏書家,他寫了一部很有名的著作叫《讀書敏求記》。當時的人們,都知道他寫了這麼一部書,但由於他一直秘不示人,平時就把這本書鎖在家裡,外出的時候,就讓書童帶在身邊,所以誰也沒有見過。俗話說,好奇心害死貓。著名詞人朱彝尊就是一隻貓,而且是一隻饞貓,只要有好的書籍,不惜重金也要得到。他曾因攜帶楷書抄手私入禁中抄書,受人彈劾,被「降一級」謫官。

朱彝尊為了得到《讀書敏求記》,就請錢曾等一眾名流吃飯。錢曾還是像以往一樣讓書童背著書箱跟隨赴宴,大家都喝得酒酣耳熱之際,朱彝尊悄悄用重金收買錢曾的書童,把《讀書敏求記》拿出來,讓預先埋伏的十幾個抄手分頭抄寫。抄完的時候,錢曾還在盡情暢飲,朱彝尊乾脆讓人把另一珍本《絕妙好詞》也抄了下來。後來,當《絕妙好詞》刻印出來,朱彝尊對錢曾說這書其實我早已抄下了,您就不必送我了,錢曾氣得差點吐血。朱彝尊向錢曾保證,決不把尚未刻印的《讀書敏求記》外傳。


3. 錢謙益是清初第一大藏書家,有一次去另外一位藏書家曹溶借書。一般藏書家對於借書者都不太熱情,但是曹溶心裡暗暗高興。心想,你今天到我家來借書,我就好開口跟你借了。果然,曹溶問錢謙益:您那裡有《九國志》《十國紀年》嗎?錢謙益回答:有。曹溶和錢謙益是老鄉,於是約好,下次回鄉的時候借來看看。幾年後,曹溶回到浙江探親,就去錢謙益家借這兩本書,錢謙益說:其實我沒有這兩部書,之所以上次說有,是怕您說我借故推脫。

後來,錢謙益的藏書樓失火,多少珍本善本,全部化為灰燼了,其中就包括《九國志》《十國紀年》。作為朋友,曹溶來慰問錢謙益,錢謙益後悔不迭,對曹溶說:唉,要是當時我把這兩部書借給你,現在也不至於失傳了。你問曹溶啥反應,當然是和錢曾一樣,快氣得吐血。這件事之後,曹溶約集當時的藏書家,撰寫了《流通古書約》,約定大家互相傳抄古書,以防水火及戰亂對書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也算是功德一件吧。


皇太極其實也是音譯,按理說譯為洪台吉更貼切發音,只是選擇了皇太極這種霸氣的字。


第一輛蒸汽汽車製造於康熙時的北京。

?南懷仁

1672年,比利時籍傳教士南懷仁在北京製造出了蒸汽動力的機械裝置,成為世界上第一輛四輪蒸汽汽車。而此時,瓦特還沒有出生,比他製成的複式蒸汽機早了115年,比西明頓將蒸汽機應用於輪船早123年,比司蒂芬孫用於火車早150年,比布爾用於汽車早200年。

南懷仁製造的這輛汽車只有二尺長,汽車中部有火爐和汽鍋。銅製的汽鍋猶如現在的水壺,下平上圓,頂上有一噴汽的壺嘴。壺加熱後,蒸汽從小嘴裡噴吐而出,射在渦輪葉片上,像水車產生動力,帶動汽車後輪,驅動小車行走。車前還裝有手動輪,控制行走方向。汽鍋里發出的蒸汽可以驅動小車行駛10小時以上。但只是輛能自動行駛的概念車。

南懷仁將自己的科技成果梳理成論文寄往歐洲,就在去世前一年,這篇名為「自動機器」的文章發表了。南懷仁手稿完成於康熙二十年,6年後發表在德國的《歐洲天文學》雜誌上,使這一科技成果保存下來。193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技術評論》把南懷仁譽為「汽車始祖」。

?南懷仁墓

北京汽車博物館按照文章的描述,複製出了這輛小車,讓人們從科技的角度領略南懷仁汽車的神韻。

?仿製的南懷仁蒸汽汽車
(部分資料來自鳳凰汽車,侵刪)


清朝的官職中,一品官中約八成是旗缺,只有兩成是可以通過科舉獲得的。但品級越低,科舉官位就越多,越接近地方,科舉官位就越多

清朝沒有警察,警察事務由綠營承擔,全國軍警總計八十萬,這個軍民比例應該說是相當低了

清朝為遏制漢大地主掌權,拉攏漢農民,有意識削減官員數量,降低稅賦,清國官民比例相當低。

清朝作戰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少,打蒙古收復新疆,所用八旗不過三四萬,出於維護八旗的目的,北方作戰極少動員綠營。

駐防於漢省的八旗加起來不超過四萬,而且集中於成都,廣州,武漢,且不插手地方事務。有點類似駐港部隊

清朝時通過拉攏,征服的方式,降服了蒙古,極大地減輕了漢地的防衛成本

清朝前期對漢文化中的關於婦女的態度十分反感。滿人作為北方魚獵民族,十分厭惡纏足,曾多次下令嚴禁纏足,無果

滿人最初對婚姻態度較為開放,康熙曾勸過旗下人,守寡的要趕緊再找一個。後漸漸開化,從乾隆開始,大力提倡婦女守節

滿洲人在很多現代學者尤其是日本學者眼裡,是作為征服者而非中國人的姿態出現的

出於穩定的目的,我們的教科書上說辛亥革命只趕走了一個皇帝。實際上大量的滿人被趕出了漢地

東北的開發從1850年才開始,略早於北海道

太平軍擊斃的那個美國人華爾,嚴格意義上是清籍美裔,因為在他與太平軍作戰時,已經加入大清國國籍了

清朝損失的領土中,百分之九十是割給了老毛子或跟俄羅斯人密切相關。不算不知道,外東北,外蒙古,部分新疆領土,都是老大哥的啊

北京地理位置非常好,處於魚獵區,游牧區,農耕區的交匯點,控北京則制滿洲,蒙古,華北。正因如此,超過一半的旗軍駐紮於北京

據說是清朝的原因,越往南漢民族意識越強,港台地區的漢民族認同度甚至高於大陸。越往北統一思想就越強

清朝自建國以來就充滿了血腥與罪惡,都盛京號金之時,繳獲的戰利品通常人畜混報,漢人甚至比不上一匹好馬

最後說個有點萌萌的,菲律賓曾強烈要求加入大清國,遭婉拒


清的國號並不是清,而是「大清」。
我不是開玩笑。。。
唐,宋,完了應該是「大元」,「大明」,「大清」
然額諷刺的是,多年後我們叫唐往往稱「大唐」,而稱「大清」為清。


格格應該讀作「哥哥」,正黃旗應該讀作「整」黃旗。

額娘是用來稱呼父親的小妾(庶母)的。

對於媽媽要稱呼奶奶,對奶奶的稱呼是太太。

xx吉祥,是老太監之間的用語。(過去的電視劇都會採訪老太監們以試圖還原歷史)

滿族不裹腳,但是禁不住有畸形審美的家長。

皇帝大婚之前要先臨幸宮女試手...公主出嫁之前也有試婚格格摸底。

同治,光緒,宣統曲皇后的時候,都剛好趕上皇后大姨媽。

江浙一帶幾乎包攬了清代的狀元。

宗人府其實是管皇族戶口的。

愛新覺羅意思是像金子一樣高貴的覺羅族,漢譯金。(也有改別的姓的,總之想改啥改啥,還有不要再問我家為什麼改姓這個問題了)

皇太極:

曾經讓自己的老婆在生了孩子之後改嫁他人。

孝庄死了之後並沒有跟皇太極葬在一起...而是葬在東陵外側。(位置我覺得真的有點尬...很多人懷疑是太后下嫁的原因導致她覺得沒臉再見皇太極...但是太后下嫁這事並沒有證據)

順治:

大名鼎鼎的董鄂妃是嫁過順治的弟弟博穆博果爾,後來改嫁的,博果爾因為發現了這兩個人的事打了董鄂妃,之後順治就賞了他幾個耳刮子,導致博果爾半年之後抑鬱而終。

董鄂妃是以皇后的禮儀下葬的,謚號: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謚,是中國最後一位獨立謚號的皇后),是清朝最不知名的皇后。

順治只出家了幾天...就被迫還俗了。

順治應該是沒有去南苑避痘,在傷感之際染病死於天花,而不是去五台山當和尚了。

康熙:

康熙是清朝嬪妃最多的,但是康熙皇帝情商高,後宮都沒有宮斗。

康熙的生育能力屬歷史皇帝中最強哈哈哈,一生五十二個皇子。

蘇麻喇姑是孝庄的侍女...兩個人不會有什麼感情線。

雍正:

雍正皇帝是最後一個信道士,迷戀丹藥的皇帝。

雍正皇帝眼睛不好,造辦處為他製作的眼鏡達35副之多。

雍正是第一個穿西裝的皇帝。

乾隆: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福的太上皇。

實際上,乾隆實際掌權的時間達到六十三年,是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

乾隆喜歡刻章,因為章太多,還曾被太監偷走盜用。

乾隆是史學家認為清代最gay的皇帝。

乾隆皇帝以為拿到的富春山居圖贗品是真品,以為真品是贗品,在上面蓋了一堆章把空白的地方全填滿了,還好他不識貨,真品得以倖免。

著名的幹將莫邪寶劍是乾隆的陪葬,後被孫殿英盜走。

嘉慶:

嘉慶剛當皇帝的那幾年住的還是太子府。

嘉慶每天半夜一兩點就得起來,等著給乾隆請安。

嘉慶曾經在紫禁城遇刺。

道光:

清朝立賢不立長,道光帝是清朝唯一一個以謫子身份繼位的皇帝。

道光皇帝長得比較難看,又瘦又老,當時有個朝鮮使節描述綿寧說:「皇長子面貌涼薄」。

道光皇帝是在歷史上很沒存在感的皇帝,我看過幾本幾百頁的歷史書,關於道光皇帝的就只有幾頁...。

嘉慶在位時曾有白蓮教的起義,但是嘉慶不在紫禁城,還是道光皇帝帶頭鎮壓的。

咸豐:

咸豐是歷史上著名的「跛腳皇帝」。由於兩次摔傷,導致右腳比較脆弱,經過太醫的精心治療,骨病雖然好了,卻落下了個殘疾,成了跛子。

咸豐皇帝本名本名愛新覺羅·奕詝,念yi zhu。

小時候的奕詝還得過天花,病好之後據說留下了滿臉麻子。

咸豐皇帝是苦命天子,可惜他五毒俱全,好色,嗜酒,還抽大煙。

洪秀全是個學渣。

洪秀全不是皇帝,他曾鄭重其事地頒布詔令,不許人稱他為皇帝,因為「天下皇帝獨一,天父上主皇上帝是也」,只有上帝才是皇帝,他只能是天王,而古代的帝王則因此被他「降職」--唐太宗成了「唐太侯」,梁惠王則變成「梁惠相」。

同治:

同治皇帝曾在病中與皇后說話,慈禧闖進來抓著皇后阿魯特氏的頭髮往外拉,揚言要揍她一頓,嗯...至於此時的同治皇帝,已經被嚇暈了。

皇后死的時候,是懷孕的。(皇后可以斷定為慈禧迫害而死)

陝西回漢爭鬥頻繁發生,漢人又往往以強凌弱,回民因此常常吃虧,怨恨和衝突也隨之產生,甚致引發大規模的械鬥。

同治元年(1862)的陝西,一些回民首領乘機報仇,發動了"傳帖殺人",然後想要殺光陝西漢人,在黃河以西建立一個純粹的穆斯林國家。渭河兩岸的全縣村莊,30萬漢人全被殺光。

1863年甘肅回民受到動員開始起事,不過覺得難以下手痛殺漢人鄉鄰。於是,不抵清軍進攻的陝西回民,轉入甘肅一路走一路殺,一次10萬以上漢人的大屠殺有很多次,許多縣的漢人被殺光,共約600萬,全省人口減少70%。一年之內,陝甘兩省共有1100多萬漢人被殺。時稱"同治回亂"。

根據當時的經濟軍事情況來看,回民的動機既不是反抗壓迫的"自衛",也不是"反清"。他們不為謀財,不為佔地,沒有計劃侵入西安或者北京,就是在當地進攻縣城,圍獵村莊,對漢民不分男女老幼,挨村挨戶,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燒死,單純為殺人而殺人,種族滅絕。

光緒:

大家都覺得很好看的珍妃是光緒最喜歡的,本來應該是皇后的,結果被慈禧一嗓子嚇得直哆嗦,就根據先前慈禧的暗示選了隆裕皇后。

嬪妃侍寢之後皇帝不能留宿,珍妃死的一個原因就是光緒在她那呆得時間太長了。

光緒皇帝其實挺好看的,不只有照片還有畫像。

對了康有為跟光緒皇帝的照片是他做假的,康有為挺垃圾的,其實沒幹什麼好事。

每天散朝以後,光緒帝會回到瀛台的屋子裡呆著,他每天只有吃飯、讀書、睡覺。無聊的時候就拿紙畫上烏龜,在烏龜的背上寫上袁世凱的名字,然後把紙粘貼在涵元殿的牆上,當做射擊的靶子,用竹籤向其射擊。

據記載,某年的冬天,北京天氣出奇的寒冷,南海水面結了冰,一天光緒帝微服出行,沒走多遠就被崔玉貴等太監發現,趕緊把皇帝扯拉回殿。慈禧太后知道後,命人把水面的冰鑿開,以防光緒帝借水面結冰的機會逃走,並且將陪同光緒帝南海遊行的六名太監立斃杖下。此後,為了防止光緒帝的逃跑,瀛台岸邊每日都不厭其煩的鑿著冰。

宣統:

溥儀的名是慈禧起的。

溥儀真的跟末代皇帝電影里一樣,小的時候喜歡上房揭瓦哈哈哈。

溥儀曾經把把門檻鋸了。

溥儀玩兒的可不比現代人差,什麼時興玩什麼。

溥儀投靠日本人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祖墳被盜了,但是並沒有人管這事,四大家族賺的盆滿缽滿,蔣介石也收了不少。

溥儀的淑妃文綉其實並不醜,也不像鳳姐...,文綉提出離婚是因為雙方並沒有x生活。

溥儀跟崇禎一樣,其實真不算是亡國之君,只是國家已經是強弩之末,無可挽回了。

就這樣先寫這些,想到再補充,至於慈禧老妖婆的事我不想講,over。


清朝皇帝如何上廁所,如何解決臭味問題?阿城一片散文中說過。一位老太監告訴他:用焦棗,把棗烤焦了,在馬桶里鋪上一層,棗輕,屎砸下去,棗永遠在上面,焦棗又香,遮味兒;皇帝大便完太監把馬桶抬走就OK了。


推薦閱讀:

歷史倒回,董卓進京後到底應該怎麼走?
戰國時期什麼樣的人被稱為公子?
為什麼古裝劇常出現昏君蒙眼抓妃子作樂的情節?

TAG:歷史 | 冷知識 | 清朝 | 歷史知識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