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農分離究竟是不是始於織田信長的改革,兵農分離前的士卒戰鬥力是不是非常差勁?

在知乎上,經常能看到圍繞日本戰國時期的兵農分離展開討論。在這個問題:在日本戰國早期,織田信長完成兵農分離之前,軍事動員規模非常低嗎? - 日本歷史 - 知乎 的回答下面,圍繞兵農分離政策是不是織田信長施行的展開討論,幾乎所有答主都否定這一說法,但還是一個答主回答說:「兵農分離我知道一些大概,但是時間確實不是特清楚,但是始於信長的一些改革我是知道的」。

但是這位答主卻沒有給出確切的文獻依據證明他的這一觀點,因此令人對此說充滿了疑惑。所以兵農分離是否如這位答主所說,是始於織田信長的改革?如果有,是否有確切的文獻證據?如果沒有確切的文獻證據,這位答主的言論,又是根據什麼得出的結論,來源可靠嗎,靠譜嗎?

另外,在知乎上也有這樣一個說法,經常看到,說日本戰國在晚期完成兵農分離之前,普通士卒的戰鬥力奇差無比,在兵農分離後才變得強大起來。這一套說法可靠嗎,靠譜嗎?按照上面那個問題的回答看,兵農分離只在天正十幾年,豐臣政權的刀狩令以後,在一定範圍內的地區短暫施行過,而整個日本戰國時代大部分時間、大部分地區,都沒有施行過所謂兵農分離。所以這一套說法也令人充滿了疑惑,按照這個邏輯說,只有豐臣政權的一部分士卒在兵農分離後變得很強大,而之前所有戰國大名的士卒戰鬥力都奇差無比,是這個意思吧?這個說法可靠嗎,靠譜嗎?望大神們不吝賜教。


在一般愛好者中,不少人對於兵農分離有個誤區,即把中世常見的閑時為農,戰時當兵的人進行分化,使一部分人不再像農兵那樣從事農業生產,而專門司職打仗,這樣這些士兵不受還要從事農業生產的困擾,可以專心訓練,迅速召集,使其本人及所屬大名的戰鬥力均有所提高,而大名則不再受農閑期的限制,時刻都可以率軍出陣。一直流傳的就是織田信長採用此種方式,構築了常備兵體制,使其能夠縱橫天下。

對於兵農分離的理解,前面的說法雖不能說一點都不對,但還是有些違和感的,或者說太直觀、太微觀了。按照號稱日本歷史最權威的工具書《國史大辭典》中關於兵農分離的解釋是:明確兵(武士)與農(百姓)的身份差別及階級差別,試圖建立前者支配後者的社會制度的一種推進政策。在律令制度下,百姓也要承擔軍役,即所謂的兵農一體。隨著律令制的衰敗及莊園制下地方豪族的武士化以及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專門從事軍事活動的武士団也日漸進步。幕府成立後,這幫人被任命為守護、地頭,基於在地土地所有進行農業經營,使百姓成為其從屬。武士與百姓,即兵與農之間的身份差異逐漸顯現。經歷了源平合戰和南北朝內亂後,戰鬥形式多樣化並演變成為大規模足輕的集團戰鬥為主流,戰國大名們通過與百姓的主從關係而對其進行軍役的賦課,不負擔軍役的百姓也要承擔年貢及其他徭役等。最后豐臣秀吉通過檢地,以一地一作人的原則認可土地耕作者的權力,又通過刀狩使百姓專於農耕。所以這種政策是日本封建社會發展中產生的,與其簡單的說只是把兵從農民中抽出來有利於打仗,不如說是對於武士階層與百姓階層的身份區分,這是從國家的角度固化了二者的身份差別。

從以上來看,兵農分離並沒有一個非常確切的時間,是在歷史慢慢發展過程中而產生的,而且要說這個政策實施後才使士兵戰鬥力大幅提升,則顯得有些片面和武斷了吧。另外這個政策的內涵遠比一般想像中的侍和農分離要深刻,在下對此也沒有過深涉獵。

————————————————--17.1.3更新——————————————————

今天得空又深查了一下,鈴木真哉在其《戰國常識·非常識的大論爭》一書中恰有一篇是說兵農分離的。按照鈴木氏的說法,兵農分離從軍事角度去理解,也就是與兵農一致相對的說法,乃是起於1944年刊行的奧野高廣的《織田信長》一書,大致是說武士化的名主移住至城下,還有一部分下層農民轉變為足輕,由此實現兵與農在地域上的分離(城下和農村)。在此前幾十年竹越與三郎撰寫的且後來又多次訂補的《增補訂正二千五百年史》中也提到「兵農的分別,城下的發達,戰術的變遷」云云;德富蘇峰的《近世日本國民史-豐臣氏時代》一書中也有「百姓與侍劃分了職種」等。在1959年同為奧野高廣所著《武田信玄》一書中提到武田、北條、今川諸家並未實現家臣集住於城下町,未能建立消除在地性的武士団,而集住於城下的織田信長的軍隊可以每日進行集團戰的訓練,自然難以戰勝。由於奧野高廣本身就是不亞於高柳光壽、桑田忠親的戰國史研究巨頭的存在,或許這種說法成為了定說。在1924-25年成書的田中義成的《織田時代史》和《豐臣時代史》中,就沒有關於兵農分離的明確說法,而且上述書籍中均沒有關於兵農分離來源的確證史料。所以我個人認為,兵農分離可作為一個歷史概念或政策去看待,但無法恰當的作為一個將常備兵和農民進行職業分離的具體方法,至少這事是沒有史料能夠安在織田信長頭上的,何況織田家的軍役方面的史料是極其匱乏的。


兵農分離根本不關織田信長什麼事,沒有任何確切的原始文獻證據能夠證明這一點。無論說兵農分離是由信長貫徹完成,還是始於他的一些改革,都沒有原始文獻證據能夠證明。織田信長活著的時候,根本沒有直接頒布過任何推進、改革兵農分離的命令、政策。將兵農分離的「豐功偉績」安到他頭上,是信長死後四百多年的後人所為。在戰前,不管哪一個舊史家,都沒有提到織田信長開始改革、或者貫徹兵農分離這一政策。在戰後的大半個昭和時代,也沒有冒出這個說法。這個說法實際上始見於平成初期的1990年,由小和田哲男參與寫作的《激闘織田軍団―「天下布武」への新戦略》一書當中,小和田在此書當中「發明」了此說,大加鼓吹,說織田信長貫徹了兵農分離制,形成了常備軍。但諷刺的是,十六年後的2006年,同樣由小和田哲男參與寫作的《秀吉の天下統一戦爭》,又主動否定了這一說法,狠狠打了自己一巴掌。從小和田哲男自己在1990年提出織田信長主導兵農分離,再到2006年他主動否定這一說法,其存在幻滅的時間只不過區區十六年。現在,正經的現代學者根本不會採納此說。換言之,無論兵農分離是由織田信長貫徹完成,還是始於他的一些改革,都是無中生有的說法。此說不過是二十多年前才冒出來的,而現在距離被當初的提倡者主動否定,都已經過去了十年時間。兵農分離開始得到貫徹的標誌,是天正十六年豐臣秀吉頒布刀狩令以後,與織田信長根本毫無關係。

所以很想請教一些堅持織田信長開始改革或者完成兵農分離說法的朋友,依據是什麼?


推薦閱讀:

明智光秀是否为振兴室町幕府而发动本能寺之变?
如何评价织田信长?
歷史上的坂本龍馬是不是真的是個逗B?

TAG: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 織田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