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當年良將齊全,為什麼最終還是未得天下?

武有關張趙,還有馬超、黃忠、魏延,且卧龍、鳳雛都得到了,最終還是未得天下,何解?


劉備不能得天下,關鍵在前期的積累。

劉備確實起步比較慢,長期在縣級單位任職,且沒有中央賞識。但劉備前期也有機會,就是陶謙把徐州讓給劉備之後。
此時曹操控制兗州,袁術控制淮南一帶,北邊是近乎盟友關係的公孫瓚,正在和袁紹對峙。劉備此時基本上能和任何一個諸侯平起平坐。但呂布的突然到來亂了劉備的大好局面。呂布配合陳宮在兗州反叛曹操,曹操經過兩年苦戰才把呂布趕跑,呂布別無所歸,投奔劉備(此問題細節可參考我的另一個回答為什麼呂布打曹操戰無不勝,最後突然輸了)。劉備心裡索然不爽,但是還是接納了。最後果然呂布反叛,劉備失去了徐州。(順便吐槽,劉備接納無處可歸的呂布,卻遭呂布反叛,徐州沒了,老婆孩子都丟了。很多人還在痛罵大耳最後一言害死呂布。只能呵呵了)

劉備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急人所難,他之所以得人心也與此有關。陶謙被曹操攻擊,居然去向當時任平原令(平原縣縣長)的劉備求救,劉備立即出兵。劉備接納呂布其實也是一樣。

但很快劉備就又有機會了,曹操支持劉備再次掌權徐州,結果劉備馬上反叛。官渡之戰前夕,曹操舍袁紹,先打劉備,劉備再次敗走。

到這個時候,劉備的基業才算是徹底落後了別人。曹操站穩兗州,佔據一部分豫州,實際控制著司隸校尉,大致就是今天的山東,河南,安徽北部,江蘇北部一帶,基本控制中原地區。孫策也已經開拓出了江東。從此,直到建安十四年之前,劉備從此再也沒有在一個地方站穩腳跟。

劉備確實出身不好,雖然起步早,但長期在基層,但這並不能成為後來劉備長期落後別人的理由。劉備曾經有機會,徐州牧足以和當時任何諸侯平起平坐。但因為袁術的進攻、呂布的到來和劉備自己的原因,劉備還是丟掉了徐州。

劉備的下次機會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真正南徵才出現。
劉表去世,劉琦劉琮分家,劉備實際上繼承劉琦部分基業,並且成功促成了孫劉聯盟。建安十三年末,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曹軍;建安十四年,孫劉聯軍聯合攻下江陵,完全控制長江;建安十五年,南郡(包括江陵,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荊州)轉交給劉備,劉備才真正意義上再次立足。
建安十六年,再次南下無望的曹操移兵關外,逼反馬超;同年,劉備入蜀。建安十七年,劉備進攻劉璋;曹操在關中擊敗馬超。建安十九年,劉璋投降,劉備控制益州,劉備此時橫跨荊益(一部分益州)。
建安二十年,孫權襲擊荊州,劉備應戰;最終雙方握手言和,劉備以長沙郡和桂陽郡為代價。建安二十一年初,張飛大敗張郃,穩固益州;建安二十三年,劉備進攻漢中;次年,佔據漢中。劉備進位漢中王,勢力如日中天。
建安十三年到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沒有尺寸之地到橫跨荊益,勢力發展異常迅速。
曹操,基本消滅馬超和韓遂勢力,佔據關外,包括雍州和涼州;荊州前線和關羽僵持,揚州方面和孫權僵持。
孫權,主要是向南發展,大概就是現在的福建、江西、兩廣。
對比一下,很明顯,劉備的發展已經非常迅速了。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襄樊,一度威震華夏,孫權偷襲荊州,關羽隕落。
次年,章武元年,劉備伐吳,失敗。章武二年,劉備去世。

三國基本版圖從此就沒有了什麼變化。

後期的劉備發展異常迅速,反而曹操和孫權都發展不大,曹操內部的壓力也不斷增加。但劉備頂多了只是達到了自己不被吃掉的地步,還到不了能吃掉誰的地步。所以三國後期的形式基本就是前期進行持久戰,後期誰先撐不住就不行了,前期基業很重要。


================
2015年3月26日重新編輯。


先說答案:因為劉備的實力根本和曹操不在一個級別,即使和孫權也有較大差距。所謂「三足鼎立「,這三足根本不是均等的。
先看看勢力範圍比較:
魏:

司隸:雒陽(洛陽)
豫州:譙(安徽毫縣)
冀州:高邑(河北柏鄉東)
兗州:昌邑(山東金鄉西)
徐州:郯(山東郯城)
青州:臨淄(山東臨淄東)
并州:晉陽(太原市西南)
幽州:薊(北京西南)
涼州:隴(甘肅張家川西)
雍州:京兆(西安)

吳:

揚州:歷陽(安徽和縣)
荊州:漢壽(湖南常德東北)
交州:龍編(越南河內)

蜀:

益州:雒(四川廣漢)

以州為單位是衡量勢力大小的比較客觀的單位。因為古代出於行政邊緣的州的面積與中國核心地帶的州的面積有較大差距,而設立一個州,往往意味著在一定地區具有一定的勢力。而這種勢力往往不一定與純粹的地理範圍成正比,而是跟地方的經濟、貿易有關。
通俗的來講,上海市和新疆省同為省級單元,但是為什麼上海可以憑藉遠小於新疆的地理面積成為省級行政單位?原因在於經濟實力。所以根據行政單元的數量比較三個國家實力是一種比較客觀的做法。
在看一看勢力範圍圖:

網圖侵刪

從上圖可以看出,三國中後期魏蜀吳三方的力量也是差距較為明顯的。同時需要考慮到,明清之前,中國的疆界是並沒有明顯的界限的。可以想像成邊緣模糊的一個多邊形。所以益州、交州乃至西北,無論是從勢力範圍來講還是從實際實力來講,都是有一些水分的。

下面我們想像一下,如果順著諸葛亮的思路,蜀勢力可能如何統一天下,而這些計劃又是如何破產的:

  1. 關羽失荊州。
    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從農業經濟的角度,三國時期的主要經濟區是集中在關中、中原一帶。甚至可以說得關中者得天下。諸葛亮想要入主中原,荊州是霸業拼圖的重要一塊。荊州不但意味著勢力範圍的大大擴大,更是進軍中原的重要道路。所以關羽失荊州,諸葛亮心理就涼了一大半了。
  2. 關中始終牢牢被魏勢力掌控。

    其實從四川進漢中也就那麼幾條道路:劍閣道 洋巴道 米倉道
    從漢中入關也就四條道路:子午道 漟洛道 褒斜道 陳倉道
    所以諸葛亮所謂的北伐,其實已經回天乏術了。

所以五虎上將,其實只能解決戰術上的問題,而戰略上蜀勢力的劣勢太過明顯。同時一些重要的失誤導致蜀勢力錯失了良機,而一旦錯失良機,真的就是無力回天了。


補充: @蔣方舟 提到古荊州是湖北的,不在漢壽,解釋一下:
首先我們現在提到的荊州、益州、并州等各種州的概念是一個十分混雜的概念,包含了各個時期的行政單元。對州的考察其實屬於歷史地理中行政單元變遷的範疇。
州最先來自於禹貢九州。但實際上漢代真正的行政建制是郡縣制,也就是說郡實際上是行政單位。但是漢代也用「州」這個概念,但不是用於行政建制,而是用於監察(類似於紀檢委)。漢代將全國劃分為幾個監察大區,那麼這些監察大區怎麼命名呢?於是就借用了以往流傳下來的州的概念,但是也做了一定的調整,有一定出入,但仍然是以九州為基礎的。
而州在東漢末年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按照《中國歷史地圖集》中三國時期的地圖,是這樣的:

的確,荊州是標在江陵,也就是湖北。前面提到的漢壽大概是在地區左下角,常德附近。但實際上我在前面列舉的州,以及地圖,都是三國早期,或者說東漢末年的情況。
同時,另外一個重要事實是:

東漢末你那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荊州刺史為長沙太守所孫堅所殺,漢獻帝以劉表為荊州刺史,劉表就任之初,荊州境內也不寧靜,「時賊縱橫,道路梗塞」,劉表採納謀士蒯良、蒯越、蔡瑁等人的意見,行仁義之道,獲得成功,並把治所(首府)由江南的漢壽(位今湖南)遷到江北的襄陽。

文獻來源:薛國中. 論三國荊州之爭——再評諸葛亮[J].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04:517-522.
所以三國中後期,所謂的「荊州」的治所應該是江陵、襄陽。但是就早期而言,寫作漢壽也是沒錯的。

所以大概有以下要點:
1. 荊州非行政體制,而是監察大區。在東漢時期包含了湖南湖北等一大片區域。

2. 三國時期的荊州應該是受到東漢末年和劉表勢力範圍的共同影響,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3. 劉表將其統治範圍荊州的治所由漢壽(湖南)遷至了襄陽(湖北)。從這個時候開始荊州與湖北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論將帥之才,實事求是的說,關張馬黃趙比夏侯淵曹仁張遼張頜徐晃于禁李典還是要差了一大截了。魏延倒還可以。卧龍鳳雛治國和軍略再牛逼,也真的沒法和曹操龐大的的文臣謀士團相比。更何況荀彧陳群鍾繇治國不比卧龍差,郭嘉荀攸程昱劉曄滿寵司馬懿軍略也不比鳳雛弱。


玩三國志系列。
劉備手下武力90+的
關張趙馬黃,再一個魏延,姜維,張苞好好培養下能上90。
智力90以上的(隊伍里有個90+智力的不容易被混亂)
諸葛亮、龐統、法正,姜維徐庶(還去了曹操那)沒了

曹操手下武力90+的
典韋、許褚、張遼、張頜、夏侯惇、夏侯淵、曹彰、龐德、王雙、毌丘儉

智力90+的
荀彧,荀攸,郭嘉,陳群,賈詡,鄧艾,鍾會,司馬懿,劉曄,曹沖……

孫權這邊武力90+的
孫策、太史慈、甘寧、周泰、文鴦、……
智力90+的
張昭 周瑜 陸遜 魯肅 陸抗 諸葛恪


因為你三國類電子遊戲玩多了


讓你覺得沒得天下是運氣不好。


  • 人才儲備不夠:沒有中層支持的高層不是好高層,劉備一派除了五虎和龍鳳再也沒有別的人才了,反觀魏吳二國倒是人才濟濟。
  • 市場飽和:如果是當初的亂世的話,僅有幾個高層是沒問題的,到處征討吸收人才完全可以成功,但是問題是當時的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了,曹操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吳國已歷三代,沒有時間去發展,只有突破,實話說,蜀國能有一隅之地已經很不容易了。
  • 缺乏成熟的體制:領導全靠個人魅力,決策全靠個人情感。曹操把女兒嫁給了註定完蛋的漢獻帝,關羽則不願將女兒配給東吳;曹操能收殺了親兒子的賈詡,劉備則傾全力去為關羽報仇。

樓上的很多回答都是由結果推導原因,老是闡述所謂的硬實力。

如果真是這樣,輪得到司馬家嗎?

魏國雖然大,但是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如果吳蜀兩國自己不犯錯,也是基本滅不了的。

可以充分的利用魏國內部矛盾,淮南三叛,諸葛誕與吳國聯合,如果當時吳國主帥強點,估計魏國當時就很麻煩了。

姜維有一次都把司馬師差點逼死,幾次都是運氣極好。。。。

事物變化複雜,不可能都是實力強的取勝。譬如朱元璋打陳友諒,陳的實力強過朱,為啥還是朱勝利呢?

打仗之前,朱自己也沒把握,而且陳死的很離奇。。。。

再比如近代的TG , 早期就幾個窮學生,知識分子,部隊啥都沒有?照樓上幾位的說法,實力差距巨大,不就是一個死嗎?


實力強,只能說容錯空間大而已。。。。


看了上面各種蜀黑,真心看不下去了。。都是易中天看多了吧~~
干正事,回答問題,其實 蜀漢沒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經濟實力。前面很多人分析過了,我就不再贅言了。

2.地利,這個天使並不是指演義裡面所說的那個地利。劉備佔領西川之時,西川劉璋世家已經歷兩代 近百年的統治,而且治理還算清明,故而群臣附和,民心所向。這點從張任、黃權對劉備的態度就可以看出。而劉備有群眾基礎的根據地則是荊襄九郡,但彼時荊襄之地乃是戰略要地,絕不可以作為後方供給的大本營。

3.社會風向。不得不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實在是精妙。當時洛陽、許都地區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人才中心,而當時的漢獻帝也影響了一大批人留任洛陽,而這批人的才智、人脈乃至經濟、軍事資源自然就可以為曹操所用。

4.人才。。。。這一方面要對LZ的問題進行反駁。蜀漢在三國時期並不是人才儲備最豐富的國家,個人認為,蜀漢的人才不論是數量還是結構都不如魏國,甚至可能不如孫權時期的吳國。
引用我評論裡面所寫的吧:「論謀臣,玄德這也就龍鳳,法孝直,馬氏五子,徐庶還是個過客。總不能真的靠秦庇、尹籍、糜竺、孫乾吧。。。。論武將,倒是有些,五虎上將,魏文長,李嚴,費觀等一干蜀將。但歸根結底,西蜀的人才資源開發不足,造成人才能力、年齡斷層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反觀曹氏,五子良將不論,李典、龐德、文聘、曹洪、夏侯敦、夏侯淵、許諸、典韋、曹仁、呂虔那個不是顯赫一時的武將。再說文臣,就更沒得比了,曹操繼承了
漢室的原班人馬,連孔北海這種都不得不屈身人下。。。稍微舉幾個:陳群、荀彧、荀攸、郭祭酒、賈詡、程昱、劉曄、滿寵這還是曹操在位的時候,之後顯赫的陳
泰、司馬之類的就不說了。。。這跟劉備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所以蜀漢人才不如魏國是肯定的。。至於吳國,本身的江東多才俊加上孫氏家族嫡系的人才就足以與蜀國並肩了。記得舌戰群儒裡面吳國有多少謀臣吧?
其實蜀國人才的問題主要出在蜀地人才開發不足,過於依賴支柱臣子,以及人才年齡結構斷層這三個方面上。所以也就有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俗語了。。。。

其實展開來寫可以做篇論文的,寫提案時忙裡偷閒回答一下,簡陋勿怪。


曹操手下沒有良將么?曹操的五子良將,東吳的虎臣一點都不差。如果仔細翻翻三國志的話你會發現誰手裡都有王牌。
至於為什麼會輸,你只要記住一句話,打仗永遠是金錢的遊戲。看看蜀國多大地方,魏國多大地方,東吳多大你就知道了。蜀吳要贏只可能傾國之力合作討伐曹操,否則完全沒有一點勝算。翻翻三國時期資料,主要生產力在北方,科技在北方,魏國有虎豹騎精銳部隊。雖然蜀國也有白耳兵,但是等素質的騎兵和步兵在平原決戰好像除了過去幾個戰神級別的人還沒人做到過。更何況蜀國完全耗不起這樣曠日持久的戰爭。


良將,劉備的頭號良將應該是關羽了吧。看看徐晃傳,關比徐晃如何?
太祖遂自至陽平,引出漢中諸軍。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會漢水暴隘,于禁等沒。羽圍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陽。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太祖復還,遣將軍徐商、呂建等詣晃,令曰:「須兵馬集至,乃俱前。」賊屯偃城。晃到,詭道作都塹,示欲截其後,賊燒屯走。晃得偃城,兩面連營,稍前,去賊圍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晃振旅還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


更過分的是《蜀記》
「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


成大事,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還要加上自身的能力和狗屎的運氣。五個齊備了,你才能贏。
下面看劉備和劉備的親友團們。
1、天時。沒有,時機不到,天不歸漢已成共識。天下豪傑都去投奔曹操了。
2、地利。佔了,但是沒守住。因為關羽大意丟了荊州,等於丟了劉備的天下。
3、人和。沒有,靠感情拉起來的隊伍基本局限了隊伍的規模,唯有利益才是團結的關鍵。
4、能力。劉備比曹操、孫權,文臣對文臣,武將對武將。其實劉備和他的親友團們都很一般。
5、運氣。沒有。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到頭來強借東吳荊州不還,騙了劉璋的益州才有了自己一畝三分地兒。而這時曹操已一統北方,實力大盛;東吳也歷經三世圖強,人心歸化,眾志成城。
6、最苦逼的是兒子是個大BUG,要是劉備的兒子是個孫權那樣的雄主,蜀漢統一天下雖難,但不至於滅的如此之快。

打江山不是將軍勇武就可以的。
尤其是戰亂,群雄割據的時候。
吳起與諸侯大小76戰,無一敗績。卻還是不能一統天下。
白起號稱戰神,平生戰役無一落敗。卻還是不能橫掃群雄。
秦歷六世而得天下。卻二世而亡。
隨文中興,卻為他人做了嫁衣。
北魏至隋,良將輩出,卻花了近兩百年。
唐末於宋,良將更是多如燦雲,卻也有近百年光陰。
不是將軍們不會打仗,而是人心不歸啊。


劉備手下良將可不多,4個巴掌數過來了,能操持政務了,頂多兩個巴掌


那只是初期的曇花一現,這批人很快就死的差不多了,最後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蜀漢謀士靠譜的只有豬哥,鳳雛,徐庶,法正。徐庶在蜀漢時間太短,鳳雛死得早。 真正起作用的就是豬哥和法正,不過法正也不長壽。 和魏國無法相比,五大謀士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除了郭嘉早亡,其他人都輔佐曹氏父子多年,而且水平都不亞於卧龍鳳雛。

蜀國的五虎上將看似強大,能獨當一面的只有3人,馬超後期戍邊,關二爺獨當一面沒問題,再就是黃忠。張飛丟過徐州,趙雲就是警衛隊長。關二爺要是和豬哥一起,荊州是可以守住的,呂蒙的那一套逃不過豬哥的法眼,可惜鳳雛戰死於落鳳坡,劉大耳朵只能找豬哥上前線謀取西蜀,荊州留下來的是什麼貨色? 傅士仁,糜芳這種不入流的貨色能頂住吳國的進攻? 要是有個李典+曹仁水平的武將組合再配個五大謀士之一,荊州必然無虞,還是蜀國缺人才啊!

吳國有長江天險,蜀國和魏國均無法在水戰打贏吳國。周瑜,陸遜,呂蒙這類智謀一流的將領是蜀國沒有的。黃蓋,程普,甘寧,凌統也是猛將,丁奉,韓當,周泰也算是名將,起碼不是廖化之輩能比的。
文官集團有張昭,魯肅,諸葛瑾,雖然沒有豬哥 荀攸,荀彧這等水平的,但是周瑜 陸遜這些屬於文武雙全的人物。

看看魏國的武將:許儲,李典,樂進,徐晃,張遼,張頜,于禁,曹洪,曹真,夏候淵,夏候淳,龐德,後期有司馬懿,鄧艾,鍾會。蜀漢後期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僅有姜維苦苦支撐。
張遼威震逍遙津,李典與之有隙依然力挺張遼,李典雖然單挑不是很強,但是絕對是最佳副將。
許褚有勇無謀,算是和張飛一個類型的。
曹仁獨抗關羽,洪水圍城的時候能才用文臣的智計死守樊城,這點也是輕視文人的關羽很難做到的,關羽雖然勇猛忠心,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高傲自大,輕視文人,所以大耳朵把豬哥留下二人力保荊州,仗著豬哥也是創業期就輔佐劉備,資歷也算老,而且對關羽性格比較了解,能夠順毛擼。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鳳雛戰死,豬哥支援前線,沒有靠譜的人鎮守荊州,關羽雙線作戰必敗無疑。

劉備良將多,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蜀國是三國人才最匱乏,資源最少的國家。舉例說明蜀國就是在WAR3裡面基地最少,英雄陣亡的勢力。


其實,本人覺得,無論是在文在武,都是魏國最為強大。


想得天下,並不是有幾個有名的文官武將就可以的。這不是高考,有幾門高分的就能上清華。
晉朝統一天下,實質上是魏政權的一次「平穩」過渡。所以論統一,應該是魏國功勞最大。所以就從魏國說起。
曹操的平定北方之後,有了大量的地盤和資金,在前線交火的同時,後方有能力進行戰爭補給。更重要的是,曹操建立起來的扶植農桑、鼓勵屯田的一部分政策,可以保障後方的生產。打仗就是拼補給,後方越堅強,前線就越有優勢。從這一點上看,劉備完全不具備這個實力。
反觀劉備,一直沒有立足之地,四處漂泊的生涯註定他沒有充足的錢糧和兵馬,至於用好的人口政策和兵役制度來補充勞力和兵源那就更是無從談起。
無論曹操,還是孫權,都曾有休養生息的時間。這段時間可以發展生產、囤積兵糧、改善吏治、調整人口等等,即使是作戰時間,也可以通過後方建立起來的各種制度來彌補戰爭損失。可是劉備一直沒有這個發展期。公元214年,劉備才打敗劉璋算是有了根據地,可是才休整了兩年多,在218年就發兵漢中,又在222年起兵伐吳。那個時代的戰爭拼的是糧食和人口。這麼短的時間內劉備必然不會有特別豐盈的糧食儲備,不倒十年的光景要改善人口結構是白日做夢。所以劉備入川之後,包括諸葛亮的六出祁山,根本上就是在一點點消耗蜀國的實力,沒有好制度保障真正的國力提升,自然是敗筆。


1.劉備在入川以後,沒多久就被東吳擺了一刀,失了荊州,之後率大軍(幾乎全軍)進攻東吳。這一舉動不說是否正確,但是戰爭的結果是劉備敗了,而且損失慘重。不但荊州沒拿回來,還損兵折將,自己都身死白帝城。而這一次重大失敗,蜀漢的國力已經削弱的不行了。
2.劉備死後,託孤諸葛亮,諸葛亮可以兼任了元帥與丞相兩個職務,諸葛常年北伐,人長期位於漢中。當年劉備為了安撫劉璋舊部,在成都封了許多的官,而他們和劉備舊部的利益應當是相衝突的,諸葛北伐的時候劉備舊部沒死的基本都帶出去了,成都沒了能說話的人,靠書信很難控住宮廷內部的局面。
3.諸葛亮連年北伐,沒有得到魏國的一寸土地,要不是殺了許多魏國高級將領張合夏侯王雙等,早就被貶職了。儘管這樣還是會影響到他在朝中的地位。
4.漢中的蜀軍依靠的是四川的錢糧,而對面的魏國依靠的是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土地面積不對等,錢糧也完全不對等。
5.劉備舊部良將,關張死得早。馬超戰曹操以後剩下的基本就是殘兵殘將(龐德都被俘虜),而對這隻西涼兵,劉備從沒信任過,一直放他們在鎮守西羌。黃忠、趙雲都老了,而魏延也得不到諸葛亮的信任。剩下的偏將們,諸葛亮和姜維從來沒有給過他們獨當一面的機會(像張遼獨鎮東吳那樣),我猜測也許他們本身能力不大,也許諸葛和姜維掌控權力的慾望太大。
6.劉備的精英部隊白耳病、無當飛軍等全是在四川訓練的,適合山地游擊戰,除了關到了平原,不是曹操青州兵,西涼兵的對手。
7.東吳在之前荊州事件後,對蜀國也不是完全信任。再加上逍遙津又吃了一虧,孫權死後對北伐更是失去了想法。


劉備手下也就這麼幾個人,好多還名過其實。
這裡就說演義好了。

要說牛X的孔明,里如神一般,各種神機妙算。初跟劉備時沒有基礎,劉備入川後沒事幹,後來劉備打陸遜沒讓跟上,熬到劉備掛掉終於有舞台了,結果被個豬領導坑死。
要說牛X的關羽,說打,前期跟劉張三人拿不下呂布,中期也就靠出其不意拿下顏良文丑,當時還是給曹操打工。後期一個龐德也能掐住他。論用兵?除了拿下一個于禁也沒什麼大作為。就知道眼睛長腦袋上。
張飛?演義里說的豬一樣的智商,論打也大有馬超許褚之類平手。論智謀?帶兵打仗不是打擂台好吧?沒點智商沒有士氣實際上也不是個好將軍。張先生最出彩的應該就是長坂坡吼死一個雜兵對吧?
趙雲?除了長坂坡還有什麼曝光度?說是五虎將,說是常勝,事實上帶兵少的很。
馬超?自己乾的時候鋒芒畢露打的曹操屁滾尿流,但是按照演義的說法,馬超也是沒腦子的主兒,剛出來混的時候人家不知道幾斤幾兩不知道套路,吃一次虧以後馬超對上曹家基本就沒用了。
黃忠?同樣成為五虎將實際貢獻多少?
鳳雛?連環計很牛X的樣子結果貢獻最大的時候也不是在劉備手下。

除了這些人,你還看到劉備帳下有哪些能打仗的?老劉混幾十年就靠著幾個人?
蜀後期的姜維?劉備人都死了得不到天下這個問題就沒姜維什麼事吧?

然後呢?傳聞中牛X的各人,在劉備下根本有力氣沒地方使,劉備的確愛賢愛才,但是根本沒有用人之能!而且這些人牛X全在早起,劉備入川稱帝時這些人也要老了。好笑的是關羽當時還說「不與老兵同列「,親您老當時也少說50了吧?

補充
=============
很久沒看了,以前也是看的不精,估計很多地方記錯了。見諒-_-


因為龐統死了……

龐統死了,諸葛入蜀,然後關羽擅自破壞吳蜀聯盟,然後荊州失陷,關羽被殺,然後張飛被殺,然後劉備試圖脅迫東吳,猇亭兵敗,然後劉備身死,然後……諸葛亮翻盤太難了。


劉備人才全盛期,漢中大捷時,劉備在經濟軍事人才各方面仍然三國最弱。


這之前劉備分兵入蜀,想得民心,又想得到當地氏族支持,達到這樣的戰略目的,按當形勢是極其考驗政治和軍事智慧。龐統是有這個智慧的,然而龐統掛了……


荊州這個四戰之地,更是必須一個智商情商人品各方面爆發的人方能進退……蜀漢唯獨諸葛+關羽組合可擔大任,然而龐統掛了,諸葛走了……

所以劉備是很難的。


推薦閱讀:

海豹突擊隊為什麼選擇D700作為取證標準配置?
如果蔣介石不主動發動內戰,共軍會主動打嗎?
日本利用pokemon go來找中國秘密基地的說法是不是強行陰謀論?
一些人認為曹操的軍事能力很差,曹操的軍事能力究竟如何?
扎古肩部裝甲上的角有什麼作用?

TAG:歷史 | 地理 | 軍事 | 三國演義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