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活著最後的結果都是死亡,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謝邀。
題主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但後面的很多答案不是感性的詩情,就是虛無的悲觀。就好比一個深陷泥潭的人,不是很冷靜地想辦法脫離,而是抓緊時間做一面旗幟,留下你活著的證據;或是甘於墮落,無所謂:來都來了,洗個澡先。
現在的人可能真是生活壓力太大,很享受調侃帶來的精神麻痹。但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無疑是非常嚴肅的,如果不能清晰地認知到人生就是一個泥潭,只有「進入,死去,屍骨無存」這個事實,你就找不到答案。
歷史上很多聖賢,在思考人生大義後,留下了「泥潭脫險說明書」,但擱在那裡發霉了都沒人願意染指。倒是「論泥巴的美容效果」,「爛樹葉的美學設計」,「如何壟斷乾淨的雨水」,「泥巴恆久遠,一坨永流傳」等等思想,十分搶手。
現實當中如果我們在岸上看到有人這樣享受沼澤,會覺得他腦子有問題,肯定是妄想症。
我們又何嘗不是?生於世間,玩得不亦樂乎,將生老病死當著正常現象,還覺得玩的好,人生就有意義了。
這是泥潭痴想。這種痴到了什麼地步?我沒玩好沒關係,我還有後代,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一定要把「泥巴」玩出花來。
生死,解脫;問題,答案。人生就是這麼簡單粗暴,沒有繼承,沒有模稜兩可,沒有詩情畫意,沒有所謂永恆。你覺得有,就是妄想。
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在生與死的喘息之間,有足夠的時間去探尋生死的答案。答案存在於一切萬物和起心動念的無常中,只是人耽於事物的是非美醜和喜怒哀樂的感受,而不能沉下心去覺知生生滅滅的苦。
身為人,很難得。但我們活得更像動物,靠本能行事,浪費了思想的價值。有心探尋人生的意義而不得,可以多看看聖人言說,如果讓我推薦,佛陀的「泥潭脫險說明書」,寫的最好。
我在個人公眾號上寫了不少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有興趣可以看看。
1.人為什麼活著
2.思想,是一個與生俱來的謊言史鐵生 《我與地壇》節選
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過之後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麼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鬆一點?並且慶幸並且感激這樣的安排?
這個問題的邏輯究竟在哪裡???
「如果」和「那」之間得有一個邏輯遞進的關係啊。現在這個「如果人活著最後的結果都是死亡,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裡面「如果」和「那」之間有邏輯關係嗎?
可能有些人覺得有,那我換一句邏輯上等價的話,「如果人吃飯的最後結果就是吃飯停止,那吃飯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人洗澡的最後結果是洗澡停止,那洗澡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人下棋的最終結果是下棋停止,那下棋的意義是什麼?」你是不是覺得這些句子很奇怪?
概括一下:如果人的某個狀態的最後結果是該狀態停止,那該狀態有什麼意義?
請問在上一句話當中,「如果」和「那」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你可以直接問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但為什麼前面要加上一個完全沒有關係的「如果XXXX」呢?「如果餐巾紙賣一塊錢一包,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樣的問句,前半段究竟有啥用?
可能大家還是覺得,活著的結果是死亡,那活著的意義就格外值得追問。
但假設,我們實現了科幻小說中的永生技術,難道我們就不用問活著的意義了嗎?難道活著的結果不是死亡的時候,活著的意義就不用問了嗎?
最後,我在另一個回答中,涉及到的「活著的意義」,活著的目的是什麼? - Andy Lee 的回答Non omnis moriar
這是一句拉丁語古諺語,意為「我不會全死」。中文翻譯過來味道怪怪的,但我後來在某一刻完全體會到了這句話什麼意思。
那是十分平常的一天,我在地鐵站等車,我也記不得是去哪去幹嘛。一道等車的陌生人看似安然閑散,大概也各懷心事。我在人群中容易緊張,就像無意識聳起的肩膀。高懸的顯示屏不間斷播放著流行音樂,我試圖轉移注意力聽聽在放什麼歌。然後再一次、記憶中無數次地響起鄧麗君的歌,鄧麗君歌聲婉轉,讓我的心也開始婉轉起來。我小時候就喜歡鄧麗君,喜歡到願意順藤摸瓜探尋她的人生足跡。她年逾不惑便香消玉殞於異國他鄉,徒留幾段紛擾情事卻未成家也無子嗣,看上去比普通人的命運更悲愴幾分。我剛認識她,她剛離世。那時家裡買了一堆她的VCD碟,演唱會裡的她,舞步輕快、笑容甜美、聲音更是動人,可我總也忍不住問媽媽「她真的…不在啦?」,死亡對小孩來說還是略顯渺遠,但是認識和情感卻開始就地撕扯,這種感覺叫「揪心」。在成長過程中我又不斷回溯她的歌聲,我喜歡聽很多纏綿悱惻的流行情歌,但又很難對外宣稱誰是我最喜歡的歌手,我甚至很難說鄧麗君是我最喜歡的歌手,那看起來有一絲不懷好意的賣老。但她的歌聲在我心中無疑成了某一種標準,我經年累月地聽,細細品味和比對,感覺不斷細化、再細化,我喜歡她聲線中明明滅滅的起伏,喜歡她俏皮的倚音,喜歡她別緻的咬字。而因為她的歌聲,她的故事被一遍遍重述甚至改寫,真相似已不再那麼重要。她變成了某種比自己整個人生更大的東西,對於在世的人來說,她變成了一種永恆的靈感。
這就是Non omnis moriar
我不拆解題主的問題,因為我知道這是題主遭遇了existential crisis,題主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義了,索性退一步、站遠點,發問人生到底應不應該有意義。但是你的感覺不是早就告訴你答案了嘛?我也喜歡思考意義,existential crisis往往來得多而密集,「不停為自己找解藥」,在思想層面上我從未放鬆,在現實層面上卻往往無著施力。但是二十歲的時候我大概算找到了,就再也不懸在空中,或者即便懸在空中,也知道怎樣能慢慢著落了。
誒,我們畢竟也都活了十幾二十年了,有些事也應該感受過了:
熱情是有限的,背後的冷清和死寂卻趨於無窮,而比痛苦更加令人難以忍受的是空虛。
我們汲汲於成長,小時候也都曾囫圇吞咽過一些二手經驗,似懂非懂,卻又洋洋得意。巴不得把幾倍於自己人生的經歷摺疊著塞入體內。我們好像活了很多遍,又好像重來沒活過,但我們終究會活一遍,而且只能活一遍,我們從千萬種合胃口的修辭里解脫出來,因為只有一種對自己來說是真實的。
然後share your version of reality to us吧。
Create, always create,
Create for others, create for yourself.
這是我的解藥。
怎麼沒人提那句著名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同樣都是活一輩子,但卻各有各的不同。
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有一個公益廣告如是說,放到這裡與君共勉
史鐵生《好運設計》一篇,針對這個問題說的很讓人信服,像他所有的散文給人的感覺一樣,你知道這是一個真誠有力的思考者的肺腑之言。
曾經自己想過這個問題,這篇文章解答了我的困惑,記得我還在那本書上嘩嘩寫了很多批註。全文太長這裡只摘切題一段。
。。。。。。。。。。。。。。。。。。
「你,譬如說你就是一個永遠的勝利者,那麼最終你會碰見什麼呢?死亡。
對了,你就要碰見它,無論如何我們沒法使你不碰見它,不感到它的存在,不意識到它的威脅。那麼你對它有什麼感想?你一生都在追求,一直都在勝利,一向都是幸福的,但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你想你終於追求到了什麼呢?你的一切勝利到底都是為了什麼呢?這時你不沮喪,不恐懼,不痛苦嗎?
你從來沒碰到過不可逾越的障礙,從來沒見過不可消除的痛苦,你就像一個被上帝慣壞了的孩子,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失敗,從來沒遭遇過絕境,但死神終於駕到了,死神告訴你這一次你將和大家一樣不能倖免,你的一切優勢和特權(即那「好運設計」中所規定的)都已被廢黜,你只可俯首帖耳聽憑死神的處治,這時候你必定是一個最痛苦的人,你會比一生不幸的人更痛苦(他已經見到了的東西你卻一直因為走運而沒機會見到),
命運在最後跟你算總賬了(它的賬目一向是收支平衡的),它以一個無可逃避的困境勾銷你的一切勝利,它以一個不容置疑的判決報復你的一切好運,最終不僅沒使你幸福反而給你一個你一直有幸不曾碰到的 絕望。絕望,當死亡到來之際這個絕望是如此的貨真價實,你甚至沒有機會考慮一下對付它的辦法了。
怎麼辦?你怎麼辦?我們怎麼辦?
你說事情不會是這樣,你的勝利依舊還是勝利,它會造福於後人;你的追求並沒有白費,它將為後人鋪平道路;而這就是你的幸福,所以你不會沮喪不會痛苦你至死都會為此而感到幸福。這太好了,一個真正的幸運者就應該有這樣的胸懷有如此高尚的情操 讓我們暫時忘記我們只是在為自己設計好運吧,或者讓我們暫時相信所有的人都能夠享有同樣的好運吧 一個幸運者只有這樣才能最終保住自己的好運,才能使自己最終得享平安和幸福。
但是 但是!就算我們沒有發現您的不誠實,一個如您這般聰明高尚的人總該知道您正在把後人的路鋪向哪兒吧?鋪到哪兒才算成功了呢?鋪到所有的人都幸福都沒了痛苦的地方?那麼他們不是又將面對無聊了嗎?當他們迎候死亡時不是就不能再像您這樣,以「為後人鋪路」而自豪而高尚而心安理得了嗎?如果終於不能使所有的人都幸福都沒了痛苦,您的高尚不就成了一場騙局您的勝利又怎麼能勝得過阿Q呢?我們處在了兩難境地。
如果您再誠實點,事情可能會更難辦:人類是要消亡的,地球是要毀滅的,宇宙在走向熱寂。我們的一切聰明和才智、奮鬥和努力、好運和成功到底有什麼價值?有什麼意義?我們在走向哪兒?我們在朝哪兒走?我們的目的何在?我們的歡樂何在?我們的幸福何在?我們的救贖之路何在?我們真的已經無路可走真的已入絕境了嗎?
是的,我們已入絕境。現在你就是對此不感興趣都不行了,你想糊弄都糊弄不過去了,你曾經不是傻瓜你如今再想是也晚了,傻瓜從一開始就不對我們這個設計感興趣,而你上了賊船,這賊船已入絕境,你沒處可退也沒處可逃。情況就是這樣。現在我們只佔著一項便宜,那就是死神還沒駕到,我們還有時間想想對付絕境的辦法,當然不是逃跑,當然你也跑不了。其他的辦法,看看,還有沒有。
過程。對,過程,只剩了過程。對付絕境的辦法只剩它了。不信你可以慢慢想一想,什麼光榮呀,偉大呀,天才呀,壯烈呀,博學呀,這個呀那個呀,都不行,都不是絕境的對手,只要你最最關心的是目的而不是過程你無論怎樣都得落入絕境,只要你仍然不從目的轉向過程你就別想走出絕境。過程 只剩了它了。
事實上你唯一具有的就是過程。一個只想(只想!)使過程精彩的人是無法被剝奪的,因為死神也無法將一個精彩的過程變成不精彩的過程,因為壞運也無法阻擋你去創造一個精彩的過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變成一個精彩的過程,相反壞運更利於你去創造精彩的過程。於是絕境潰敗了,它必然潰敗。
你立於目的的絕境卻實現著、欣賞著、飽嘗著過程的精彩,你便把絕境送上了絕境。夢想使你迷醉,距離就成了歡樂;追求使你充實,失敗和成功都是伴奏;當生命以美的形式證明其價值的時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現在你說你是一個幸福的人你想你會說得多麼自信,現在你對一切神靈鬼怪說謝謝你們給我的好運,你看看誰還能說不。
但這虛無與絕望難道不會使你痛苦嗎?
是的,除非你為此痛苦,除非這痛苦足夠大,大得不可消滅大得不可動搖,除非這樣你才能甘心從目的轉向過程,從對目的的焦慮轉向對過程的關注,除非這樣的痛苦與你同在,永遠與你同在,你才能夠永遠欣賞到人類的步伐和舞姿,讚美著生命的呼喊與歌唱,從不屈獲得驕傲,從苦難提取幸福,從虛無中創造意義,直到死神和天使一起來接你回去,你依然沒有玩夠,但你卻不驚慌,你知道過程怎麼能有個完呢?過程在到處繼續,在人間、在天堂、在地獄,過程都是上帝巧妙的設計。」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呢,你終究要回家。
Life is a journey, enjoy your trip.以下是我以前的回復,是對死亡的理解,再從死亡理解生存、進步和發展,希望能給題主帶來點啟示。
死亡對大自然,對宇宙而言只不過是一個事物轉變成其他事物的一個變化。
對於生物進化,死亡是一種篩選手段,通過死亡篩選能夠適應環境盡量活得更久的生物,而擁有對死亡恐懼的生物,在死亡篩選中比起沒有死亡恐懼的同類生物更具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於是對死亡恐懼的功能被慢慢固化下來,直到進化出人類,人類繼承了這個功能
但人類並不被死亡篩選的手段束縛,人類發展出語言、文字,於是人類對科技的發展取代了之前的進化。但在人類認識不斷增加的同時,質疑也隨之產生,「為什麼要恐懼死亡」,「有的痛苦不是比死亡更加恐懼」,於是開始反抗本能,反抗對死亡的恐懼,人類開始出現「自殺」,而對於這類人,死亡的篩選手段還在起著作用,將「自殺」的人篩選走。
人類並不屈服死亡,因為個體的死亡不僅僅死了那麼簡單,還包括各種損失,對個人成長所付出的,精神所付出的,愛所付出的,也包括個人對社會的付出、貢獻。人們是極力制止死亡,在古代擁有權力之人基本都是尋求永生之道,而對社會有很大貢獻的人,社會也是盡其力量延遲他的死亡。隨著科技和生產力的進步,人們溫飽慢慢滿足,這種追求開始遍及普通百姓。
直到科學找到了生命老死的主要原因,慢慢衰老死亡變得越來越容易克服了。但即使肉體長生不老,肉體仍然是脆弱無比,人類還要克服其他無數的死亡威脅,人類的追求永生之道可謂慢慢長路,甚至是永無止境。
「如果人活著最後的結果都是死亡。」
必須注意,我們看到的是肉體的死亡。精神是否被消滅,實際上沒有人知道。所以耶穌死的時候說:路加福音 23.46 耶穌大聲喊著說、父阿、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死亡迫使人類思考人生,為什麼人要死。基督教認為是原罪,佛教認為是業障。活著的意義就是找到方法,超越生死。耶穌做到了,佛陀做到了。
基督教,佛教和哲學的統一 - 知乎專欄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專欄 《基督教,佛教和哲學的統一》
生活就是來體驗的
如果旅遊的最後結局都是回家,那麼旅遊的意義是什麼?
人活著並不都是死亡。
不僅不是,而且都不會死。絕大部分人只是轉世,在六道里繼續輪迴,少部分修行成就之人得以出六道往生。這就是我們人類的歸宿。
如果你明白了這些道理,你的人生就有了一種全新的意義。
覺得最近經常在爪機上打這段話…… 首先,生存和生活是兩個概念,生存是一種自然狀態,生活是一種創造性的人為設計的結果,人區別於動物就是動物處於本能的生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大多舉動都是基於本能的循環舉動,而人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超出了循環舉動,有創造衝動改變生活。 生活自成界限,自成目的,且自成解釋,生活的目的就在生活之內而非生活之外。 生活的最高價值是幸福是不可否認的,幸福區別於快樂,是因為快樂是一種消耗品,取得的同時就在流失,而幸福是一種狀態,而且真正的幸福必然是個人幸福,這幸福包含了許多概念,例如,友情,愛情,親情之類的,只有這些極具個人偏好且能自由認定,由主體來解釋的幸福,有選擇性的才是真正的幸福。
最後吐槽一下問題,用不上「如果」……死亡是生命必然面臨的終結之改變……不用假定詞進行描述╮(╯_╰)╭半夜三更睡不著怒答
我不是失眠失戀思春睡不著,是因為剛剛有兩個年輕仔半夜騎著摩托車飆車,一下撞到一輛大車上。一個肝碎了,送過來已經休克,輸了一萬多的血沒救過來。一個骨盆骨折尿道破裂,現在還沒醒過來。無意間看到這個問題氣不打一處來。
空氣存在的時候你意識不到它的意義,水存在的時候你意識不到它的價值,生命存在的時候你在問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也許那個搶救過來的年輕人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
也許題主很迷茫,意識到自己終將歸於虛無。想知道為什麼做人這麼累還要活下去。每天面對那些即將失去生命或者慢慢要失去生命的人,我能感受到他們對生的渴望。如果我們只是感受到那些負面的東西,早就已經崩潰了。
終於有一天,我看到一個白血病的患兒,他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但是他會在病房裡跑來跑去,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跟護士姐姐醫生一起玩。他很懂事很乖巧很可愛,美好到你會覺得死神太過殘忍,為什麼會是他。可是在他出院後的那一刻,在審視了他給我們帶來的東西之後我才明白他的生命的意義。
因為他,其他的小朋友更加配合我們的工作,因為他,我們更加努力的去對待每個生命。也許,那些積極接受治療的小朋友長大後會是出色的人才,可以創造出偉大的奇蹟,再不濟也是個普通人,是普普通通的家庭里幸福的因素。而而我們在絕望和疲憊中也會對自己說,再加一把勁吧,不要放過每一絲希望。
你看他對其他人的影響就像空氣和水一樣,無聲無息,但是沒有,就會絕望而走向毀滅。再看看前面那兩個年輕仔。他們給家人,陌生人,醫生,護士造成的影響又是什麼?也許已經毀了幾個家庭,光光是一萬的血可以救多少命啊?
這個美好的世界,不論是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是賦予你的財富,好好的去感受它,把自己的感覺感受感悟傳遞給別人。也許你覺得這很無聊,很平凡,很沒意義。沒有價值的東西才是沒有意義的,負麵價值的東西更加是垃圾。我更願意花時間去做我覺得很有價值值得自己去做的事情。比如,好好對家人,做好自己的工作,善待別人和自己。這很無聊對吧?很沒意義對吧?可是我就是覺得有意義,不服來打我啊?類似的問題,不久前剛與人討論過。轉帖如下:
問:「緣起緣滅,緣滅緣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和「彈指剎那間即是永恆」是不是矛盾?
答:打個比方。人生好比一場電影。每一場戲都似乎是無常的,虛幻的,運動中的。
其實每一格膠片都是靜止的,常的,定的,金剛不壞的。
也就是說,其實無生無死,卻表現為前一格剛死後一格又生。
曾聽人說,宇宙好比一個大的攝像機記錄下一切。
我則認為,一切都記錄在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乃至集體無意識里。
就像那個動畫片「inside out",但無所謂遺忘
將來或許有如同電影《源代碼》的技術能讓我們經歷他人的一生
其實,在我看來,最基本的不是微觀粒子,就是每個生命當下的覺,
互為因緣,交織在一起
每格膠片,每個水晶球都是不可缺的一環
總之,人生,任何生命的一生,都有大意義,不可輕忽。
所有的生命都是一樣的,平等的
好比同樣的電視機,不因放映《昆蟲總動員》而小或低級
也不因放映《星際穿越》而大或高級
聾子也能欣賞SOUND OF SILENCE
瞎子也能品味黑暗之光
沒有任何物種或神靈能超越小小的人類的這個覺悟
問:死?
答:記得早年,筆者對一位朋友說:關於未來,無非兩種可能。
一者你會死,二者你不會死。
如果是前者,死都死了,一了百了,還擔心什麼呢?
如果是後者,你都不會死了,自古艱難唯一死,除死無大事,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死並不可怕。試問,你可以看著自己死嗎?如果可以,這還叫死嗎?不是另一種活嗎?真正的死亡是無法經歷的。可以經歷的都不是死亡,而是生活。
有人說,死後會墮入黑暗。你還能看到黑暗,那你就還沒死。活在黑暗中
有人說,死後什麼也沒有,你還能感到什麼也沒有,那你還是沒有死,活在什麼也沒有里。
如果連什麼都沒有也沒有,那麼我們在怕什麼呢?
對於死亡,黑暗,未來/空曠的恐懼,都來自對於未知的恐懼
按說這種恐懼是非理性的。
因為不知就不知好了,應該好奇才對,為什麼要害怕呢
也許是因為原始人類的環境太惡劣了
那些膽大的,莽撞的,不懂得如履薄冰,摸著石頭過河的早死了
沒來得及把基因傳下來
其實完全可以換個角度看,不知道才有趣。劇透了就沒意思了。
不要迷信權威,專家,標準答案,經典,乃至任何理論,
死亡有無數的可能性,未必一定斷滅
死後可能什麼也沒有,連什麼都沒有也沒有,就叫斷滅。也可能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比如原來是缸中之腦,或者某高級生命玩的大型遊戲NPC。或者我們就是這種高級生命。之所以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為了玩得更投入,更有意思。當然也可能上天堂或輪迴。可能性太多了。
人的理性必然要簡化現實,(不然的話,是無法思考的)
然而現實是真的可以簡化的嗎?
比如1=1,看起來很對,是基本的
但是我們能找到兩片相同的樹葉嗎?
1個蘋果+1個蘋果真的等於兩個蘋果嗎?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不要輕易否定自己心愿,夢想,理想,志願……
以至於失去生活的目標,(常問: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
人雖未死,心先死了,直如行屍走肉一般
除了對於未來(未知)的恐懼,怕死還夾雜著對於失去肉身這個外緣的恐懼
這是因為我們迷失自性,難免攀緣妄想
打個比方,當初上帝要造亞當,可能就是因為上帝害怕了
他以為自己的靈行在水上,而在鏡面里(水能反射=鏡)找不到自己,害怕了,
於是就拚命抓住鏡中像這個「外」緣,慢慢形成了身體和安置它的宇宙
明心見性(開悟)不是難事,請看下文。
道即非道,非道即道。某即非某,非某即某。
我(能覺)即非我(所覺),非我(所悟)即我(能悟)。
自(生命/心)他(宇宙/物)不二。
你什麼時候學會把立體的看成平面的,大約就離悟道不遠了。
(眼前三維外物=圓滿平直的心鏡)
覺塵不二,離覺無塵,離塵無覺
好比鏡像不二,離鏡無像,離像無鏡
鏡=能=我=自=性空=個體=生命=心
像=所=非我=他=緣起=集體=時空宇宙=物
緣起是空間上的因果,因果是時間上的緣起,因果與緣起是一回事
時間和空間也是一回事,空間上的距離就意味著時間上的久遠或短暫
(想一想什麼叫「光年」,我們看到的星星是過去的,看到的人不也一樣是過去的?
只不過是剛過去而已)
時間是從我們產生空間感時開始的,
也就是從我們把平面看成立體時開始的
要想開悟,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開悟的根本在於轉變對象化思維
對面的是誰?就是我們自己
好比照鏡子,看到的都是自己
又與照鏡子不同,並沒有另一個自己在鏡前
問: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
你可以回答:為了實現各自的心愿,夢想,理想,志願……
生命(=宇宙)沒有最終目的地
但是人都有各自的心愿
即便是出世的和尚或道士也有其大願
所以你的問題其實不在於不明白人生的意義
而在於你以為你的心愿或夢想是實現不了的
人雖未死,心已經死了
其實未必
不要迷信任何理論
(不要迷信任何權威,無論是zz的科學的還是宗教的)
人的理性必然要簡化現實,(不然的話,是無法思考的)
然而現實是真的可以簡化的嗎?
比如1=1,看起來很對,是基本的
但是我們能找到兩片相同的樹葉嗎?
1個蘋果+1個蘋果真的等於兩個蘋果嗎?
所以
一切皆有可能
無論你的理想看起來多麼不切實際,
都是有可能實現的
只要你有所行動
信願行是連在一起的
只有中大獎之願,而不去買,是不可能中的。
鏡=能=我 =自=性空=個體=生命 =心
像=所=非我=他=緣起=集體=時空宇宙=物
鏡像不二,離鏡無像,離像無鏡
生命=宇宙
緣起是空間上的因果,因果是時間上的緣起,因果與緣起是一回事
時間和空間也是一回事,空間上的距離就意味著時間上的久遠或短暫
(想一想什麼叫「光年」,我們看到的星星是過去的,看到的人不也一樣是過去的?
只不過是剛過去而已)
時間是從我們產生空間感時開始的,
也就是從我們把平面看成立體時開始的
要想開悟,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你什麼時候學會把立體的看成平面的,大約就離悟道不遠了。
(眼前三維外物=圓滿平直的心鏡)
道即非道,非道即道。某即非某,非某即某。
我(能覺)即非我(所覺),非我(所悟)即我(能悟)。
自(生命/心)他(宇宙/物)不二。
緣起(宇宙/物)性空(生命/心)
第一因(第一緣)就是欲觀之心(對象化思維),
道德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有,欲以觀其徼,常無,欲以觀其妙
欲者,願也
當上帝以為自己的靈在水面之上,把平面看成外物(立體)時,他已經開始迷失了
但是不如此,如何造物,如何如願呢?
天地(或聖人)不仁,沒有自己的私願,而要滿足一切眾生之願
(包括孽待狂與受孽狂之願)
由於所有看似單獨孤立的個體都通過因緣連在一起
所以不能一一如願,只能一起如願
所謂心想事成的秘密,所謂吸引力法則,不是馬上靈驗的
(恐懼也是一種願,怕什麼來什麼,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我相信大家的心愿,夢想……都能實現
貪心永遠填不滿,生命(=宇宙)只有固定的前進方向,沒有最終目的地
問:思維是被什麼局限的?
答:思維離不開概念名詞,也被概念名詞所框定禁錮
理性必然要簡化現實,不然地話,是無法思考的
給萬物起個名字,就是在簡化現實
然而現實是真的可以被簡化的嗎?
樹葉A=樹葉B嗎?1=1?
如果1不等於1,那麼我們給他們起同一個名字是對的嗎?
我們建立在1=1的基礎上的邏輯思維真的可靠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所謂非常非恆,就是指在時間上1不等於1,處於變動中
再則,把現實概念化,會割裂萬事萬物之間的因緣之網
把多因生多果簡化為單因生單果
當我們沾沾自喜於自己的邏輯的勝利時
完全意識不到,那是被我們忽略不計的其他因素暫時放任的勝利
我們如果沒有清醒的頭腦,以為自己真掌握了什麼永恆的普遍的真理
恐怕到摔跟頭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某,非某,所以某
某之所以是某,是建立在一切非某之上,以一切非某為因緣的
理性,非理性,所以理性
思維,非思維,所以思維
只要我們有清醒的頭腦,理性思維也沒什麼錯。
記住:摸著石頭過河,如履薄冰,
別人的話聽不得(教條主義要不得),
過去的經驗也是靠不住的(經驗主義也一樣)。
問:易經科學嗎?
答:易經不是科學,但可能比科學更接近真理。
現在連我還是蒙童的兒子都會說:"這不科學"
言下之意,不科學就意味著不可能或不正確
好似,科學是等同與真理的。
其實不然
只有可證否的才是科學
所謂可證否,就是可以被檢驗,可以被推翻
在筆者看來,所有科學理論都註定要被推翻
因為它們是建立在1=1這個邏輯基礎之上的
人的理性必然要簡化現實,(不然的話,是無法思考的)
然而現實是真的可以簡化的嗎?
比如1=1,看起來很對,是基本的
但是我們能找到兩片相同的樹葉嗎?
1個蘋果+1個蘋果真的等於兩個蘋果嗎?
所謂相信科學,這個口號是說不通的
科學的精神就是懷疑
沒有懷疑,就沒有科學
「相信科學」的潛台詞是相信專家,相信權威,相信標準答案,……
這恰恰是反科學的
如果一定要讓筆者選擇的話,
筆者更願意相信1=0的邏輯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陽生,陽極陰生,
物極必反,過猶不及,苦盡甘來,樂極生悲……
迷信經典和迷信權威一樣,會扼殺可能性,扼殺夢想
使人失去生活的目標,(常問: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
人雖未死,心先死了,直如行屍走肉一般
姑娘,在進入工作生涯後,老闆最喜歡對你說的一個詞是:結果導向。
但是,你會發現,真正的意義總在過程中。
這種結果導向的句式可以無限的問下去:
如果明知道會拉屎,為什麼還要吃飯?
如果明知道會困,為什麼還要睜開眼起床?
如果明知道會衰老,為什麼還要成長?
結果導向看起來是讓工作有意義的詞,其實往往帶你走向虛無,這只是公司考核員工的一種方式。
在過程中尋找意義吧。首先,接受這樣一個鐵板釘釘的事實:活著是無意義的。人生而必死,僅僅是一個偶然,每個人從生下來就被判了死刑。任何人生的舉動都僅僅和西西弗斯一樣,是徒勞的、沒有休止的苦役罷了。
但是人依然活著,與其給這個事實加上光輝,說這就是人類的強大的生命本能云云,不如說這主要是習慣;並且,「活著的結果是死,因而生是無意義的」這樣的論斷僅僅是理智上的判斷,而幾乎不可能致使一個即使相信這一點的人去自殺,因為比起生的惰怠於無意義,人更害怕死這深淵的虛無。
人類的歷史中,無數人給人生強加上形形色色的意義,力圖從宗教、道德、政治、哲學等等各方面來肯定人生,但是仍掩不住人生虛無的本質。生是無意義的,這無法改變,無法去自欺欺人。但是人生卻又是不可避免的,人沒有辦法不去活著。所以我們能做的,僅僅是牢記人生的荒謬,進而去肯定它,肯定無意義本身,以美學的態度而非倫理學的態度去生活。也就是說,把人生當作一件註定消逝的藝術品而非某種道德價值的實現來過:西西弗斯的苦役是徒勞的,但他永恆的推動石頭的舉動,就是一次次的抗爭,就是偉大的作品。人類就是在無意義的掙扎中反反覆復地抗爭荒謬,雖然永遠不可能獲勝,但抗爭本身就成其為生活的幸福之所在。
明眼人應該看得出來我這幾段話和尼采、海德格爾、加繆三個傢伙又脫不開的干係吧。畢竟,在我心目中,他們是迄今為止對人生意義問題最執著和有力的探索者了。
有一天,我想通了一個事情,從此終於不再被這種問題所困擾
那天,我寫下了這段文字,用來提醒自己
我費盡心機擠破頭皮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盡我所能的一窺究竟
而這世界總會通過各種困難和無聊來阻礙我,例如生活的艱辛和誘發我思考「活著的意義」這種狗屁問題
I dont give a shit about this!
我只知道,我只能儘力往前走,探尋這個世界的每一個真實角落,直到我耗盡生命,被他再次收回。
既然賺了錢反正都要花掉,那為什麼要賺錢?就是為了花錢。
既然活著反正都要死掉,為什麼還要活著?就是為了生活。
What is life? Life just is living.
推薦閱讀:
※釣魚的裝備越豐富是否越體驗不到釣魚的樂趣,簡單的釣魚裝備是否越能感受到釣魚的樂趣 ?
※我們活著是為了快樂嗎?
※人生順風順水沒有成就感怎麼辦?
※覺得自己不被社會需要、不被身邊的人需要、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