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不是聖賢?
不說三國演義,單說歷史,我讀了諸葛亮的《戒子書》,深感敬佩,又讀了諸葛亮其他的作品,感覺擁有這樣境界的人,為何不能稱之為聖賢?僅僅是因為他沒去搞學問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能有這種見識的人,又為千古名相,怎麼看也應該被引為「五大聖賢」吧,我覺得聖賢不是搞學問,而是以自身的言行影響千秋萬代,引為萬世楷模,而且諸葛亮在封建時期一直是聖賢楷模標準的,為何我們評四大聖賢就不加上諸葛亮?是因為《三國演義》的落差?
首先,一個政治家不會是聖賢,尤其是諸葛亮這樣肩負一個國家的政治家,絕不可能是靠白蓮花上位的。是,他私德無愧,這很顯然,題主也舉了例子,然而他殺起人也從沒手軟過,比如馬謖,比如張裔(本來位至長史後來被嫌棄成「去婦不歸門」了,見諸葛亮集),還有李嚴那件事也很可疑。
看到這裡題主大概覺得我在黑,恰好相反,這些手段恰恰表現了諸葛亮對於國家的負責,他獎懲一個人從來不是為了私利,是出於對整個國家的考慮。
真實的歷史上,他還干過怎樣腹黑的事兒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他的性格和行為我們有理由相信,盡心為國,公而忘私,他當得起。 聖賢是悲憫眾生的,他們肩負的責任不是關係到十幾萬人的吃飯傢伙,一個人有罪,出於人性聖賢會饒恕他,但政治家不會。
百度上是這樣解釋聖賢這個詞的:(不好意思維基掛了我上不去)
在儒學的王道信仰之中,生命的境界被分為聖人、賢人、君子、士人、庸人。聖賢即是聖人與賢人的合稱,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通常是指被認為實踐了儒學生命價值觀的貢獻歷史和社會的人物。「聖賢」的地位其實是由歷代學者通過史書和官方祭祀制度確認的,而非個人的認同。
如:"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至於丞相,他本人是個實用主義者,並沒有特別的學派偏好,非要說的話,大概可能是法家或者……墨家?
反正肯定和儒家沾不上邊,所以這個同上述的「實踐了儒學生命價值觀的貢獻歷史和社會的人物。」完全扯不上關係嘛。
成神其實也蠻好的,如果沒有那麼多別有居心的人抹黑的話。
他本來也是更像神仙家風氣,比如晉時的葛玄葛洪,都是神仙,琅琊葛喲,家風如此=v=~
聖賢是儒家的概念。
而諸葛亮的思想和執政方式都是屬於法家。
聖賢只是悲天憫人,教化世人,但他們卻背不起那千鈞的重擔。
想問四大聖賢有誰啊?政治家能得到武侯這種身後待遇的,基本是千古一人了。關羽是聖人,那是文化符號,宗教宣傳,並非政治家。
問的就有問題,作為入了文武兩廟,尤其是文廟的,在過去本來就至少是賢的級別。至於四大聖賢之類的,沒聽過就不說了。不過孔門72賢人都不算賢?至於聖,要求太高,連我這個亮粉也覺得不是。
首先,「N大聖賢」這個概念本身就比較模糊,不但每個人心中的排名可能都是不一樣的,而且N和N+1之間的取值更是隨意,沒有明顯的分界。其次,在我這裡google「四大聖賢」,排名第一的結果是「餘姚四大聖賢」,諸葛亮是山東人,所以不在其中。其他的「四大聖賢」的構成各不相同,除了孔子不太好排除以外,老子孟子都頻頻落選。這說明「四大聖賢」似乎並不是公認的成熟概念。最後,關於諸葛亮本人,「以自身的言行影響千秋萬代」而言和孔孟或者朱熹相比影響力稍遜,「引為萬世楷模」而言價值觀可能也有很多人和他並駕齊驅。
PS:崇拜一個人是沒有錯的,所以鼓勵題主在下次有人問起四大聖賢時,自行加上諸葛亮的名字,並提出自己的見解。
推薦閱讀:
※為什麼西漢的霍去病在漠北的戰功能勝過明初的徐達、李文忠等一批頂級名將?
※孫殿英真的掘了慈禧的墓並搶劫一空嗎?清東陵還有剩下的文物嗎?
※如何評價管寧?
※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為何一言不合就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