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電影是如何控制影評和刷分的?

提這個問題是起因是,我豆瓣賬號被盜凍結,解凍後發現「盜號者」就用我賬號給《大話西遊3》刷了一條五星好評的影評。交流後發現遇到這種「被刷分」情況的人還挺多。(相關回答:如何評價電影《大話西遊3》? - 卓恆的回答 )

比較多的說法是,這是豆瓣官方的變現方式:電影製作方給錢豆瓣,豆瓣官方通過暗操作,把長久未登錄的半死賬號直接作為水軍刷分寫好評。是否存在這樣的行為?如果有的話,豆瓣電影的評分體系還有多少參考價值?希望有內幕人士爆料一下。

如果是第三方人員進行盜號,我們這種大半年沒登錄,而且密碼設置還挺複雜的賬號,說盜就盜,豆瓣還沒發出任何風險通知,而且還是大批量地盜。是否說明豆瓣的賬號安全情況極差,隱私存在極大風險?


最近有朋友遇到了和知友一樣的問題,自己的豆瓣賬號莫名奇妙給沒看過的電影打了分。以國內新上映的院線電影為主,而且大部分是五星或者一星。


我們問了豆瓣是怎麼回事,目前給我們的官方回復如下:

我們發現有部分賬號異常打分的情況,已第一時間鎖定異常賬號並清理評分。豆瓣有完整且一直在不斷完善的評分機制,刷分行為影響不了評分。賬號安全非常重要,有些用戶可能習慣在不同的網路服務使用同一個帳號密碼,這樣容易造成安全隱患。我們也提醒用戶如有使用和其他網路服務相同的賬號密碼,還請儘快修改。

總結一下就是:

1)確有盜號刷分的情況,豆瓣正在處理。

2)一旦被識別為刷分行為,賬號會被系統鎖定。(這也就可以解釋你賬號被凍結的情況)

3)這部分刷分不會影響一部電影的整體豆瓣打分。

前兩點比較容易理解,而對於「刷分不會影響一部電影整體打分」,有很多人存在疑問。而且隨著這兩年電影市場越來越熱,爛片越來越多,大家對於豆瓣評分其實是更加依賴了。


這個問題被放大之後,豆瓣CEO阿北曾經在去年年底發過一篇《豆瓣影評八問》來解釋。和打分、刷分有關的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1)豆瓣電影打分過程都由機器完成,1-5星被換算成0到10分,然後除以打分人數得到平均分。「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分數更新速度也很快,「每過若干分鐘,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2)隨著豆瓣用戶越來越多,對一部電影的評分也越來越接近「普通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而不是「文藝青年的品味」(除了一部分特別小眾的獨立電影)。


3)豆瓣一直在跟水軍「鬥智斗勇」,而且可以說一下電影評分已經「很難刷得動」了。這個過程主要也是通過程序演算法的不斷調整和優化,識別出是「非正常評分」後,首先會預防性地計入評分,再確認是刷分之後刪除。


4)豆瓣不會靠犧牲電影評分公正性來賺錢。電影評分和電影商務部分完全沒有關係,來源於電影行業的主要營收渠道是僅限於電影的宣傳banner廣告。

阿北並不是一個愛發公開信的CEO,所以你可以看到豆瓣對於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到現在這封信還掛在豆瓣電影主頁右上方顯著的位置 豆瓣blog)

實際上就在這封信發出來不久前,《萬萬沒想到:西遊篇》和《唐人街探案》這兩部院線電影就因為水軍的問題大打口水仗,還波及到了豆瓣,這或許也是阿北寫這封信的直接原因。

阿北在這封公開信裡面還提到,「電影行業里更大的商業機會,豆瓣會當仁不讓地去爭取」,實際上豆瓣今年在電影業務上面也是動作不斷。


首先是5月份上線的「影視改編」項目,影業公司可以通過這個平台挑選豆瓣閱讀上面的文學作品;然後在8月份乾脆把這塊業務單獨拆出去成立一個新的團隊和組織,成立影業公司,「選擇好的豆瓣閱讀小說,組織編劇、導演和主創,並參與後續電影的投資和開發。


不過之前阿北表了態,這些影視業務的開展有一個大前提,是「不會影響到公眾對豆瓣評分的信任」。


當然,即便你不相信豆瓣和阿北的「一面之詞」,從商業邏輯的角度來看,犧牲評分去賺錢也不是一個聰明的策略。


由於影評人在國內的弱勢地位,許多人都把豆瓣打分作為「審片員」,電影上映前去豆瓣看打分已經成了一種「剛需」。你也很難在國內找到第二個同時擁有同樣用戶群和(一定)公信力的打分平台了。其它的幾個同類平台因為商業化的原因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妥協,但豆瓣還沒有開這個口子。


因為豆瓣的商業模式還是建立在流量和廣告變現上。當豆瓣電影的打分與用戶的觀感基本一致時,這種信任感和安全感又會讓他不斷回來(反之則會離開),甚至帶來一些新的小白用戶,也能產生新的平台流量和廣告價值(比如精準廣告)。


反之,如果豆瓣開放了電影評分的合作,短期內會有很多電影公司找上門來合作,希望可以讓自己的電影評分高一些。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合作方都這麼做時,首先它的效果被稀釋了,其次用戶也不再會相信它的公允性,顯然,豆瓣不會傻到丟掉這個目前在電影業務上最大的賣點。


希望回答有幫助到你。


by
俞斯譯(關注文化娛樂和創業領域,微信號「halfleo」,歡迎交流)


我傾向於認為,不是豆瓣官方所為
一方面,現在流行的加密方式,豆瓣自己都不知道你用的什麼密碼。
另一方面,豆瓣官方要變現,有更簡單更有效的方式,比如無中生有造一些大V出來,給那些帳號的影評莫名其妙幾萬個有用和贊,直接置頂了。
甚至生造很多很多的帳號出來,給收錢的電影全打高分,技術上都是很簡單的事情。
然而從國產片的分數明顯比國外未在國內上映的電影偏低這一現象來看,豆瓣應該是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或者說,就算做了做得也不算過分。

以我自己的帳號為例子,我已經很久沒登錄過豆瓣了。看見這個問題剛剛登錄上去,最近的廣播依舊是很久以前的了(2015.2月),並沒有什麼異常

我的豆瓣賬號是一個特殊密碼,和其它任何網站的密碼都不一樣。

我敢說題主的豆瓣郵箱和密碼一定和某些其它網站是一樣的

這就是很簡單的一個撞庫盜號的情況,題主在其它網站的密碼泄漏了,導致豆瓣帳號也泄漏,並且賣給了相關的產業鏈。如果你的apple id也是相同的,我深深懷疑你的app store消費記錄裡面應該已經多了許多垃圾國產手游。

題主應該做的是,把和豆瓣密碼相同的其它網站的密碼全部改了。並且立刻修改豆瓣賬號郵箱的密碼。


豆瓣電影評分八問
阿北
這是篇長文,沒空的話,看下大意:豆瓣電影評分在過去十年里一直中立地還原觀影大眾的平均看法,影視市場的爆發正給這一工作帶來更大的外部壓力,我們會繼續滿懷誠意地保護公眾對豆瓣評分的信任。

我是豆瓣的創始人,也一直是豆瓣的CEO。我還寫過計算豆瓣評分的最早的幾版代碼(不難,加起來除下人數)。

除了最早的幾年之外,我不直接負責豆瓣電影。但電影評分的大原則和策略,包括和商業獨立的原則最早的時候是我定的,後來一直也沒變過,期間少數個案也會被捅到我這裡拍板。所以以下說的你可以認為是我的個人看法,也可以看作是豆瓣的「公司意志」。

因為用戶的力量,豆瓣的電影評分在影視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兩年電影的商業體量激增,評分的影響也跟著變得重要。無論雨點大小,「水軍」的雷聲越來越大。我們收到的威逼利誘也多起來,諸如「不開個價給水軍放行,就找媒體黑你們」之類的。這些讓我們覺得,不管願不願意,豆瓣的評分會更頻繁地被推到風口浪尖。

我們一直認為提供一個真正可信的服務就好了,不需要整天說自己。但現在看起來保護公眾對豆瓣評分的信任變成另一個工作,我們需要清楚明確地表達豆瓣的原則和做法,避免可能會出現的誤解,讓豆瓣評分對影視行業的成長繼續有積極和健康的貢獻。

一:豆瓣評分是誰定的?

很多評獎的場合有「專家評審團」和「大眾評審團」。豆瓣沒有專家評審,但有一個一億多人的大眾評審團。

豆瓣的註冊用戶看完一部電影,心情好的話會來打個一到五星的分(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來)。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我們的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零到十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每過若干分鐘,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那42萬用戶里可能包括資深電影評論家,可能包括你、你的親戚、你的小學同學、早晨賣你油條的那個人,也可能包括阿北我個人。但每個人都是一票。這個是「大眾評審團」應該的含義:不是說團里的人全都大眾,而是說和大眾一樣一人一票。

豆瓣的工作人員偶然收到「我明明給這個片子打了五星,為什麼評分一點沒變」的投訴的時候,除了心裡嘀咕一下「哎,你拿這些紅人/獨生子女/八零後/九零後/零零後/數學不好的人怎麼辦」以外,會(或者應該)這樣耐心解釋:評分實際是變了,只是在小數點後四位,被四捨五入掉了,但如果有幾千個人和你一樣都打五星的時候,分數就會變。

「一人一票」唯一的例外,是豆瓣的程序判斷是「非正常打分」的帳號。這些打分會被排除在外。具體下面會說到。

豆瓣電影評分的主旨和原則,是「儘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這個主旨過去十年沒變過,將來也不想變。

它並不是專家、影視從業人員或者資深人士對電影的看法,雖然這些看法會被豆瓣算在「普通觀影大眾」之內。所以有次聽到「豆瓣電影評分不專業」的說法的時候,我的反應這是在說「大眾不專業」,應該怪語文才是。個人認為匯總專家意見會是另一個很有價值的服務,但這個確實不是豆瓣評分的宗旨。

二:豆瓣評分反映文藝青年的喜好嗎?

早已經不是了。

早些年可能是的,因為來打分的人里文藝的比例要比街上的比例高些。但是現在每個月有一億上下的人會用到豆瓣的評分,我不覺得咱們文藝青年的勢力變這麼大了。基本能確定現在豆瓣評分反映了大眾觀點。只是這個「大眾」更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裡,和豆瓣用戶扎堆的地方一致。

換種說法,在所有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大眾」和所有看電視的「大眾」之間,當前(2015年)在豆瓣打分的人更接近去電影院的那個。

有些獨立電影只有文藝青年會找來看,所以得到的是文藝青年給的平均分。你又不文藝,就因為分數高也找來看,然後… 這不能怪豆瓣,更不能怪她們。但很多東西都是這樣的,評分只是判斷用到的一部分,經常更重要的是「聽說」和「選擇」。這個下面也會說到。

三:為什麼我喜歡的/我討厭的/我拍的/我導的/我投資的電影/電視劇會在豆瓣上的評分低得/高得不正常?

所有電影都有眾口難調的問題。最好的不是所有人喜歡的,所有人喜歡的不是最好的。

人對一件事情有感情投入,或者有明確愛憎的時候,會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應該會有同感。這個當爹媽的都知道。「別人」匯總起來就變成「多數人應該「或者是「正常人應該」。看到有同感的時候我們感覺好,沒看到的時候我們不是一下子能接受。你我都這樣,沒什麼奇怪的。

在評分這件事上,看到評分和自己想法一致,覺得豆瓣靠譜,看到不一致,覺得豆瓣不靠譜。這種反應也正常。但「豆瓣」後面只是很多個「別人」而已,不多不少。你和別人平均看法不一致,可以冷靜下來再下結論。未必別人不正常,也未必背後有陰謀。這也不一定是壞事,大眾經常是錯的,至少你是有主見的。

我也是一個創造東西的人,做過一些個靠譜不靠譜的互聯網產品。我非常明白自己的作品出來的時候,希望和相信別人會喜歡的心情。事實是,自己和別人的喜好都很難把握,碰壁難免,但下次我們還會「愛上自己的作品」。這是創造的代價,我們自找的,也是我們著迷於此的一個原因。

四:水軍是怎麼回事,豆瓣評分可刷嗎?

水軍是有的,但豆瓣評分很難刷得動。

電影這個行業大了,怪事就多。我們把「老子還就不信了,我就要把這個平均分抬高/拉低」動力之下的打分行為統稱為「非正常評分」,或者說打分的目的是為了直接干預平均分數。我個人印象里,「非正常評分」大致有四類:註冊/收購帳號刷高分的,註冊/收購帳號刷低分的(這個我也百思不得其解過),明星粉絲團「進攻豆瓣」的,鐵杆用戶「捍衛豆瓣評分公正」反水行動的。應該還有別的,比方說行為藝術什麼的。

以上聽起來嚇人,對豆瓣評分的影響其實沒那麼大,小影響還是短暫和個別的。因為正常打分的人實在太多了,也因為反刷分早已經是豆瓣電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少同事藉助更多的程序一直默默在做。

豆瓣這兩年的原則是「所有能判斷屬於非正常評分的一概不算」,不分高低貴賤顏色。(捍衛評分公正的用戶,真的抱歉加感激。但這應該是我們的工作,不是大家的,一時沒做好是我們失職。)。

「不算」非常簡單可操作,但「判斷屬於非正常評分」不是那麼直接。豆瓣一代接一代的演算法工程師、程序員、編輯和產品經理在這件事上貢獻過才智,最後都落實在二十四小時跑的大小程序上面。這確實是持續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事情。但現在門檻已經很高,聲稱能刷分的基本是在騙人。

刷分基本無效之後,干擾豆瓣評分的努力在向「社會工程」進化:針對具體一部片子製造「豆瓣評分有問題」的輿論,想辦法打擊豆瓣評分整體的公信力,或者直接對豆瓣的工作人員施加心理壓力。行業變化很快,不知道將來會變成怎樣,但豆瓣自己的想法和立場可以是不變的。

五:有沒有一勞永逸完全解決水軍問題的辦法?

一勞永逸的辦法可能沒有。但當下來說,水軍的千軍萬馬跳進來,讓評分的湖面一點漣漪都不起的辦法是有的,但對正常打分用戶的感受可能略有影響。我們在積極地準備,需要的時候可以推出。

六:我可以做點什麼讓我的片子在豆瓣評分高一點?

「找豆瓣的人」是最沒用的。不少人試過,大大佬託大佬也直接找到過我。江湖這麼大,有用的話早會有人知道,你可以去四處打聽一下。據我所知,整個豆瓣系統里沒有「修改電影平均分」的後台功能。

刷分上面說過了,越來越沒用。所以我確實不知道除了拍好電影,能做什麼。

但是最近有轉行做電影的老朋友問我同樣的問題。直接回答「拍更好看的電影就是了」估計會被他扁。所以我第一次站在片方的立場想了這個問題,答案還是沒有。但我給了些觀察希望對他有用,以下是大致的意思。

一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是來評分的人群的平均意見決定的。按道理、平均來說、其他都一樣的時候,不怎麼宣傳就會來看一部電影的人傾向於打高分,但人少;本來不會喜歡、因為大規模宣傳建立了高預期來看的,傾向於打低分,但人多。這也是獨立電影為什麼有時候評分很高(只有粉絲來打分),而票房奇蹟有時候評分很低(把不會喜歡的人也宣傳來了)的原因。

所以叫好和叫座,高分和票房的確有一些本質的衝突,只有真正廣受歡迎的電影能化解這個衝突。除了拍更好的電影永遠是王道,把握好宣傳的度也比較重要,過度宣傳可能會拉低評分。

最後我問這位朋友:口碑還是票房,哪個對你更重要?他的回答比較吐血,這裡就不複述了。但我覺得,他的電影好的話,到最後這不會是一個糾結的問題。

七:豆瓣電影評分和豆瓣電影商務是什麼關係?

簡單地說,沒有關係,我們也不想有關係。具體可以分現在的商務和將來的商務看。

豆瓣目前來源於電影行業的主要營收渠道是電影的宣傳廣告。形式是廣告banner,賣點是「讓更多人知道你的電影/電視劇」。經常需要電話里澄清「但是賣點不包括更高評分「,我覺得我的同事挺累的。這件事的收入也只是豆瓣整體收入的零頭,如果容易起誤會我們可以另作打算。

電影行業里更大的商業機會豆瓣會當仁不讓地去爭取,只要不會影響到公眾對豆瓣評分的信任。內部做到真正的獨立比較容易,可以用結構、制度和防火牆做到。稍難的是避免市場和公眾的認知被輕易誤導,或者說避嫌。只要新的模式依賴於豆瓣整體數據之上的宏觀判斷,而不是直接依賴評分,我們相信很多事可以做,也想很快開始做。

從管理和團隊一致性的角度看,我在公司各種內部場合、在幾百人的年會上講過和這篇問答大同小異的東西(要精簡一些,因為得站著講),所以我的同事大都知道和評分中立原則偏離是極端嚴重的錯誤。在和評分有關的事情上,到今天我個人沒有發現過一例本質的執行錯誤。更重要的是如果過去或將來有錯誤的話,豆瓣作為一個公司有誠意和意志保證發現後能馬上得到糾正。

八:你為什麼這個時候出來寫這個東西?

我們以前認為提供評分服務需要保持中立和獨立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什麼好公開標榜的。碰到有意無意曲解豆瓣評分原則的,我們也很少出來辯護,我們覺得只要每個月有上億的人信任豆瓣就夠了。但影視行業最近的變化,讓我們直接感覺到低調在這個時候可能是不明智的。

但我確實看到行業中具體的個人,曾經都是有理想抱負的年輕人,所以除了溝通走樣和誤會的原因,我也猜測行業正在催生一些結構的問題。我直覺判斷,今天可能是一個岔路口,現在有必要把豆瓣的立場一次表達清楚,以免猜測和誤解引發的博弈把行業的一角推向我們最終都不喜歡的方向。

豆瓣一直是用戶的朋友,我們希望一直也是影視行業的朋友。我很想看到行業能一直健康地發展下去,相信一個滿懷誠意的、中立的評分服務對整個行業在結構上是長期有益的,也相信一個透明地傳達觀眾看法的地方對行業里個人的職業成長也有微薄但是長期的幫助。

— 阿北
(轉自豆瓣)


不友善的實名對兩類人說:* *

第一類:豆瓣肯定刷分了,你看什麼什麼電影,這麼爛,分這麼高。

感情你不喜歡的別人也不能喜歡,分高了就是刷的?

第二類:我的豆瓣號上有我沒看過的電影的評論,影評,豆瓣刷分了。

豆瓣要是真想刷分有一萬種手段不讓你發現,何必去用你那個沒有什麼價值的號。


首先,豆瓣電影算是豆瓣最有價值的一部分了,如騰訊科技所說,自毀羽翼去換取短期利益?阿北又不是傻子,還是分的清的。

其次,就算真的豆瓣刷分,可以直接改平均分,可以憑空造出各種不存在的大v,影評來,為什麼非要用你們這些沒有價值的賬號。

再說一件事,我的豆瓣倒是沒被盜過,不過微博被盜過,一個許久不上的小號,發現異地登陸以及關注了不少人,對了,還給周筆暢微博點贊評論了不少。自己平常在用的大號也給一部我不太喜歡的電影給了五星好評(微博)。
豆瓣是一直在處理盜號刷分的,對比微博的態度,高下立判


豆瓣等不給力,保護國產片的影評系統「跪舔電影」或上線

類別:洋蔥科技

近日,針對豆瓣、貓眼等電影評分系統居然給有史以來刷新了人類影視藝術高度、可以衝刺奧斯卡獎的國產大片《長城》、《擺渡人》和《鐵道飛虎》等影片打了超低分的事件,傳統電影評分系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也催生了新的創業機遇。一款叫「跪舔電影」的APP或許在不日內上線。

「跪舔電影」一名的靈感來源於已經沒有市場的「褻瀆電影」。眾所周知,公元2016年,@褻瀆電影 因為不務正業,對我國知名導演張藝謀大師進行人身攻擊,基本氣數已盡。而跪舔電影則充分吸取了@褻瀆電影 、豆瓣、貓眼的教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走正能量路線。據說因為主流媒體和資本市場一直看好,這個想法還沒有落地的時候,就融了一個億的天使。


跪舔電影的創始人是一名80後,此前在某知名主流媒體工作,跟電影這塊跟了6年,所以對國產電影非常了解,也有很豐富的人脈關係。但他在接受洋蔥辦專訪時說,主要還是喜歡,自己從小學開始,就愛看國產電影,現在已經看了不止一萬部。他認為,自從萬達收購了傳奇之後,世界的主流電影即將由國產電影指導。那麼專門針對國產電影的影片市場,在未來的三年有望達到一千億。


(跪舔電影demo)

據他介紹,跪舔電影的設計沿襲了豆瓣電影和貓眼電影的一些基本功能,比如劇照的上傳、電影的簡介和海報的集合等等。同時也開創性引入專家的專業影評和看片交流功能。專家的專業影評一直是豆瓣和貓撲解決不了的問題,而這次跪舔電影簽了一大堆導語和影評專家作為自媒體入駐,可以說是該系統的一大亮點。而話題交流區又彌補大家社交的需要,讓品味一致的人能夠相互交流,也講解促進該APP的活躍度。


當然,跪舔電影的最大特點是保護國產電影的機制。跟傳統的評分系統不一樣,跪舔電影採取了獨創的AB演算法。什麼叫AB演算法呢,就是任何一部國產電影,如果滿分是10分的話,會給A組划出7分,會給B組划出5分。你沒看錯,如果AB兩組都給滿分的話,一部國產電影,是可以評到12分的。


關於AB組的構成,也很清晰,A組實行邀請制,專門邀請一批專家學者,當然,拍這部電影的演員、導語和投資人,也會邀請在內,畢竟這些人才懂電影,其他就算了。而B組呢?則是來自實名制的普通用戶,但考慮到水軍問題,所以需要審核,條件是沒有發表過中傷國產影片的任何言論、並至少看過1000部手撕鬼子片的人。


(跪舔電影demo)

在這個基礎上,針對B組用戶,還推出看國產片給好評獲取積分的功能。比如用戶看完《長城》之後,只要在跪舔電影里說「景甜演得真好」、「這是我出生以來看過最好的一部片」之類的話,就能獲得100積分,累計獲得500積分可以兌換一張電影票,當然你也可以套現,500積分可以套現50人民幣。據跪舔電影的產品總監說,這個功能一方面給用戶爭取了返利,另一方面幫電影方推廣了影片,還實現跪舔電影的變現,打通了商業模式。


關於天使輪融了一億,跪舔電影的創始人不肯透露投資人的身份,他認為,一億也很少,你看那個什麼澎湃新聞,剛剛又融了6.1個億,我這點錢算什麼。他說:「而且我也跟投資說了,我是因為喜歡才做的,如果你想考慮十年內變現,就不要投我了。投資人也是因為喜歡看我的影評才投我的,我的理解是我在幫投資人實現他的夢想,他也在幫我實現我的夢想。」


據了解,跪舔電影評分系統首先推出公眾號和微博,稍後會上線APP和網站,同時小程序也在秘密開發中。等一切全面成熟之後,也會推出英文版、法文版、俄文版、日語版、德文版、阿拉伯文版的網站,面向世界用戶,我們且耐心期待。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為洋蔥新聞,純屬本辦虛構!轉載務必加上這句:這是一條原裝的假新聞,不真實是我們洋蔥辦的基本底線!(交流可以加劉主任的微信:xshuntong01)


我就發兩張圖...

上面這張是格瓦拉
下面這張是豆瓣


問豆瓣的刷分機制,首贊是騰訊回答的,即使很有邏輯我也不知道該信還是不該信?


豆瓣其實很努力,用他的方法控制著廣大人民群眾欣賞電影的情商,豆瓣不這樣,,國內院線怎麼做起來,如果真用一定標準去評價電影,(天了嚕)國外引進的片子會更少吧,畢竟差距在那兒~


豆瓣最大的問題在於,某個方面的用戶(文青)太多了。從而導致用戶的評分不具有普遍性、全面性。
不過沒辦法,豆瓣本來就是靠文青起家的。文青在很多時候確實能夠引領文藝的潮流。


不管怎麼說,我現在唯一信的就是豆瓣,一般分數和我看完覺得能得的分數都差不多


豆瓣評分根本不靠譜!
第一,國內國外雙重標準,國外電影主要看其優點,國內電影主要看其缺點。可能是這些人看國外電影看習慣了,標準先入為主,再看國內電影時就拿國外電影的那套標準硬套,簡直就是一群「外國人」在看中國電影。
第二,豆瓣用戶不全面也不普遍性,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中豆瓣用戶才佔多少啊,連一半都沒有!豆瓣僅僅只是代表了一類人而已,代表不了廣大影院觀眾,論權威性,美團評分更有權威!
第三,豆瓣評分的高低與票房不成正比。大多數電影拍出來是為了給廣大影院觀眾看的,是為了票房,票房是證明這部電影好壞的最重要依據。
再說一遍!大多數的電影是為了給廣大影院觀眾看的,是給這許多類人看的!而不是單單給豆瓣上的那幾類人看的。


官方的回答,咳咳,可以想到是這樣:
1.我們承認確實是有這樣的問題,我們會努力改正,修復這個問題的;
2.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可能是這樣,可能是那樣;
3.實際上你提的一些問題可能回答你的人根本不清楚,只是領導部門的人早就對相關的一些提問做了硬性的答案,回答你的人只不過是照搬了而已,例如我現在是一家遊戲公司的客服人員,你問我這個遊戲是不是你們有內部人員暗箱操作?客服當然只會給你答覆說不是的,實際上到底有沒有,可能客服人員都是不知道的 。。
不過以上只是個人看法,不喜勿噴哈 ~


從個人角度,從來沒看到哪部爛片評分很高的,我覺得好的分往往都很高,我覺得一般般的往往不高不低。
所以, 我信豆瓣。


說豆瓣客觀的人啊,到底記不記得去年叫獸拍得電影《萬萬沒想到:西遊篇》,提前點映評分還可以,吸引我也去看了,回來我就想到豆瓣吐槽,結果豆瓣把這部電影評分系統關閉了,把負面貼刪掉了~~!
錢錢面前,管它南還是北,都經受不住誘惑的!
~~~~~~
去年的這個氣確實讓人不爽了很久,索性較真兒了一把。剛剛回豆瓣去看了看,現在短評什麼的又開放了,但是話說影院上映完了才開放影評,其中是不是有點什麼呢?適當的懷疑一下不為過吧!
另外百度搜索阿北,出現了一篇文章,有興趣的可以看看:https://m.huxiu.com/article/135105.html
~~~~~~~~~~
修正一下,《萬萬》是叫獸拍的,不好意思!
~~~~~~~~~
另外啊,前面高贊的回答裡面很多都引用了豆瓣老闆的發言,我就想問一下:當年奧巴馬有沒有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這個老闆的發言啊,只能說豆瓣的文案搞得好


還是我來爆料吧

豆瓣的pm那副視金錢為糞土的言行,估計it同行應該有所耳聞,以下闡述幾個事實,大家感受下

1.豆瓣的廣告推薦僅根據用戶關聯性及實用性做排序,絕不根據客戶繳費多少來做安排。。。。。據說因為這件事豆瓣推掉了每月幾百上千萬的廣告費。。。。。豆瓣市場商務膝蓋中了一箭

2.依然是受害者豆瓣市場商務,為了完成指標,想要多添加幾個廣告位,增加走馬燈廣告位的切片數量。。報到老耽那。。。結果可想而知

3.還是豆瓣市場商務,n種方案,想要修改推薦排序,標籤推薦and more,老耽N+1條理由全部批駁了。。。。

老耽的態度是這樣的:「有我在,爾等休想完成KPI!」(求牛人配圖。。。)

然後你們說豆瓣內部有人修改評分賺錢?逗我呢?
事情真相是:
豆瓣評分是後端全自動的,無法人為修改,修改許可權要到公司總監級別的批准,並且流程要通過幾個相關高層。

而事實上,正因為豆瓣的嚴謹以及儘可能少的人為干涉評分,才造就了豆瓣評分的權威性,也才有了現在很多人盜取豆瓣賬號刷評分的事情

那別人是怎麼刷豆瓣評分的呢?
1.撞庫攻擊
黑客通過收集互聯網已泄露的用戶和密碼信息,生成對應的字典表,嘗試批量登陸其他網站後,得到一系列可以登錄的用戶

2.羊毛黨
一群白領,因為某些利益,有選擇地參與活動,從而以相對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換取物質上的實惠

3.暴力破解
通過窮舉法破解密碼,這種方法只能對無限次輸入密碼的軟體或者程序有效,通過窮舉,找出最終的密碼,這就是暴力破解,就好像小偷撬保險柜似的,一個一個數字試,直到破解為止

4.惡意註冊
人為的,或者腳本,批量註冊新用戶。使用新用戶帳號進行相關操作

以上四種是目前來說最常用的手段了
那麼我們如何防護呢?

--------------以下是硬廣-------------------

UCloud – 專業雲計算服務商
ucloud作為目前國內頂尖的雲服務商,擁有著龐大的技術積累以及遠超同行的豐富經驗。在安全領域的防護上,獨樹一幟。
從基礎安全服務,到企業防火牆及高防,還有漏洞掃描,ucloud全心全意,為客戶提供最全面的安全服務。
在2016年10月中,ucloud更將推出業務安全產品,對黑客對惡意攻擊進行最全面的防禦。從此,撞庫攻擊,羊毛黨,暴力破解或者惡意註冊都將不再困擾您的產品!

選擇Ucloud,選擇最全面的安全防禦


各位創業老闆,如果對自家產品有安全需求的話可以聯繫我:)


雖然在豆瓣上已經給上千部電影打了分,但我得承認,我還是不太會用豆瓣,就僅僅是用來看看電影評分,記錄自己看電影的足跡。一般看電影之前,我都會先來看看評分,然後看看首頁的五篇影評。除了整體的分數,我個人還是會受到這些影評影響的,但我不知道豆瓣是用什麼規則選這五片影評的。
拿長城來說,首頁五篇都是一星,我研究了下,即不是回復最多、有用最多的五篇,也不是發布時間最早的,難道是看點擊嗎?那發布得早的影評就無疑佔了大便宜。長城點開更多影評,在這五篇置頂的後面就是三星和四星的影評,回複數和有用都比置頂的一篇多,從這裡我就有點質疑豆瓣的公平了。


題主是不是用網易的郵箱作為賬號?恕我直白。曾在亞麻X網站上買了本書,下單一兩天的樣子,有自稱客服的人打電話給我說沒貨了要給我退錢,讓我登錄亞麻X網站一步步按照他的提示操作,我從官網上登錄上去確實顯示是訂單取消什麼的,但是後面退錢給我竟然要我提供銀行卡密碼,遲疑了,對方聲稱一定要在當天24點前完成退款,否則就視為自動放棄,他給我打電話時只有20分鐘了,明顯覺得這個不合理,我堅持查清楚再說。掛了電話打給亞麻X的客服詢問退款流程和相關規定,客服說問我是不是網易郵箱,說是這個郵箱不安全,被批量盜號了。


梵蒂崗的樞機和司鐸們沒曝出孌童時也他媽一臉聖潔,婉如天使,十二使徒都要跪舔,事實捏?一群心理變態老淫棍罷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說難聽的,tg拿下的一,二,三品前程多了去了,剛提了點意見,就一個個出來炸毛的,少見了。


哎,講真的,豆瓣現在一水的水軍在惡意刷分,刷高分刷低分的都有,豆瓣肯定知道,你再看,有些電影就是一分全顯示在前面,不管其他的評論點贊有用數多高都沒法前頁顯示,這個應該是肯定有人可以控制的啊,所以,電影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豆瓣參考就好!


只有我注意到並且閱讀過豆瓣電影首頁的這篇文章嗎?豆瓣CEO阿北寫的一篇文章


推薦閱讀:

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里出現數次的純音樂背景配樂叫什麼?
如何看待豆瓣部分用戶給《戰狼2》差評的現象?
為什麼對國外影片,豆瓣的評分普遍比IMDb高0.3-0.5分?
有哪些電影或電視劇的結局堪稱神來之筆?

TAG:電影 | 互聯網 | 網路安全 | 豆瓣電影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