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起来更专制的新加坡,其底层人民的生活却比相对民主的香港更幸福?


我们做一个假设吧。
1997年,你的祖坟忽然冒了青烟,中央老大一纸诏令,请你去当第一任的香港特区政府首长。

好了,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这样一个摊子(记住,这可不是个烂摊子)——
1,你治下的领地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是中国巨无霸国企和民营企业最大的海外融资中心,这里发展起来了世界级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友邦保险等一系列金融巨头,小小的新加坡在金融业的成就上望尘莫及。
2,这里的法律、会计、会展、广告、咨询、航空、电信等商务服务业世界一流,短时间内亚洲都没有竞争对手。
3,由于大量的卖地收入,政府的财政实力可是很雄厚的哦,1997年金融风暴,要不是有这么多卖地收入,香港拿什么击退索罗斯的攻击?
那么,你的施政任务是什么呢?
香港人民交给你的艰巨差事就是——
1,房价太太太高了,屌丝买不起房子,中产阶层买不起房子,天怒人怨!
2,制造业都被内地抢走了,港口物流中转贸易的功能也要被深圳、上海抢走了,未来怎么办?请你告诉我!

ok,这两大难题丢给你,你会怎么办呢?
房价问题。香港是世界上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都可以去掉了。房价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你一定会说,香港有世界上最多的房地产富豪,李嘉诚等四大家族什么的,房价高一定是因为他们垄断造成的。要解决房产问题,只能拿他们开刀了。
是不是这样呢?我认为不是的。
香港政府一向是奉行不干预的自由主义政策的,在一个自由市场里,房地产的利润率不可能很高。事实上,香港的房地产大亨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商场物业的租金,而不是住宅的零售。真正炒高香港房价的,是香港政府过往的一套经济政策。
这套政策是这样的:我提供很低很低的税收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然后通过卖地来获得收入。高地价,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税收来源。这种策略,跟互联网行业大行其道的提供免费产品吸引用户,再通过增值服务和卖道具来获得收益的思路是一致的。你说妙不妙呢?很妙,妙的呱呱叫,可以说,过去半个世纪的香港经济飞跃,这套政策功不可没。(当然,我们知道,这套政策后来被中国政府全盘学了去。)
但任何政策都是双刃剑,他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让资本家大受其益,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相对同等收入地区更高的房价,让底层民众深受其害。这就是香港贫富差距大,下层民众不幸福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作为香港新一任行政长官,你的对策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但是董伯伯用的办法就是:向新加坡学习。
新加坡的房价相对比香港要低一些,那是因为这里有庞大的廉租房系统。香港也是有“公屋”的,不过比起新加坡的“组屋”,那就要逊色的多了。
资料显示,新加坡1964年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发展至今,庞大的组屋为79%的新加坡人提供了居住的空间。一套90平方的组屋,总价20万新元,使用公积金还款的话,一般月入上万新元的夫妻,只需要拿出20%的收入来还款。这样的生存成本,当然是很幸福的。
董伯伯上台第一招:八万五建屋计划。具体来说,就是以后每年推出不少于八万五千套公屋,希望在十年内让全香港七成家庭都可以获得低成本的生活空间。
大快人心吧,屌丝们赶紧鼓掌吧!
很可惜,事情的结果和预想中的完全不一样。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香港楼价崩溃,由于八万五计划的推出,使得房价更加严重低迷,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持续漫长阴跌,大量原来持有物业资产的中产阶层成了负资产,金融业坏账风险持续攀高,消费低迷,资本家不敢投资,百业萧条,本来以为可以低价买房的屌丝们也失去了工作,买不起房了。可以说,八万五计划使得香港的金融危机持续时间大大的延长了。
2003年,香港的房价跌到最低点,比高峰时下跌了超过七成,愤怒的香港人涌上街头,呃,后面的事情我就不说了。

现在来看看第二个问题:产业升级。
这可是个老大难问题了。大家都说,香港不能没有制造业,一个空心化的经济体,最终服务业也将无所依靠。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大陆的劳动力价格太便宜了,十分之一都不到,这个是真的没法竞争啊。1997年的时候,香港的制造业比例就已经低于8%了。几乎可以说,香港就是一个百分之百依靠服务业的城市。
那么,在一个高成本的经济体里,制造业还有生存空间吗?
李光耀会告诉你,有的。不过我的办法,香港你学不来。
因为我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啊,我的政府权力是大大滴啊,我可以划出专门的工业园区,提供各种各样的税收减免政策,成立国营合资公司,有完善的工业投资规划。我要发展高科技,可是我的技术积累不行啊,那我就依靠土地税收发展高利润的代工制造业呗。
谁说代工没有前途:新加坡三大工业支柱,第一是石化工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石化炼油中心,新加坡哪有什么核心技术啊,全是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杜邦、住友化学这些跨国公司的化工厂。第二是电子工业,作为全球仅次于美日韩台的半导体加工中心之一,新加坡的所有半导体产品都是外来资本的贡献。
新加坡干了什么呢?不过就是填海造地,完善基建和后勤服务,提供税收优惠等等,一句话,做好保姆的角色。这套新加坡工业园区政策,后来又被中国学去了。
新加坡唯一有自己品牌和技术的,就是海洋工程。作为全球顶尖的石油钻井平台生产中心之一,新加坡的这个行当,也是拜政府所赐。新加坡在这个领域里的两大龙头企业,一个叫吉宝海事,一个叫胜科海事,他们的控股股东都是淡马锡,众所周知,淡马锡的后台老板,就是政府。
在需要大资本投入的高风险工业中,新加坡的民营资本其实是很少涉足的。翻开新加坡的富豪榜看看就知道了,几乎所有的富豪都是从事房地产、金融、物流、零售这些行业的。和香港比,新加坡的民营资本热衷的行业并没有任何的不同。
唯一的不同,就是新加坡有淡马锡。淡马锡所控制的国联企业(就是我们所说的国企),包括星展银行、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吉宝企业、嘉德置地、新科工程、胜科工业、新加坡石油、港口、电力、地铁、报业等等,他持有的股份几乎占了新加坡上市公司市值的一半。
可以说,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完全是靠淡马锡这家神奇的企业。在新加坡人的生存空间中,淡马锡这只上帝之手在高效的打着算盘,精密的规划着一切。
总之一句话,有了新加坡政府这个好保姆,外来资本家很满意,新加坡人民也很幸福。

可是,问题来了,新加坡能做到这一切,香港能吗?董伯伯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轻轻的递出了一个政策:数码港计划。
传统工业是没有发展希望了,一来大陆竞争力太强,香港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没有优势,二来美国互联网大热,及时切入这个新兴产业才是正道。
新加坡有淡马锡,可以建设工业园,提供低廉税收优惠。香港可没有这样的机构啊,怎么办呢?董伯伯想到了李超人。
“超人啊,我有个数码港的计划,你能不能帮帮忙……”
“好事好事,不过,在商言商,香港没什么成本优势呢……”
“那这样吧,我免费批给你一块地,成本够低了吧,你定向出租给有意发展数码科技的企业,我们香港只有在高科技上杀出一条血路,才有未来啊……”
“好说好说,嘿嘿”
2000年,在未经过招标的情况下,香港政府将一块背山面海的优质地皮免地价批给小超人的盈科拓展,引起轩然大波。如果项目发展成功了,旁人也自然闭口,只不过,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在一个金融中心发展科技产业,在世界上有成功的先例吗?没有,纽约做不到,伦敦做不到,上海做不到,香港自然也没有可能做到。于是几年之后,所谓的数码港,超人家族轻车熟路的搞成了一个房地产项目,说好的互联网呢?

你看,几年下来,董伯伯诚心向新加坡学习,结果却是完全变了样。
怪我咯。

正经的说,新加坡人民看起来更幸福,离不开各种大环境的因缘巧合。
1,新加坡的工业发展没有遇到大陆这个怪兽一样的竞争对手,得以顺利成长,这是机遇。
2,新加坡的廉价房政策从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始发展,循序渐进,中间没有遭遇过大的变故,这也是机遇。
新加坡的制度,适合新加坡,并不一定适合香港。
事实上,香港虽然失去了工业支柱,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香港的服务业竞争力,是新加坡所不能比的,尤其在金融业和旅游零售业这两个领域,香港在近十年来的地位不断强化。香港,仍然是资本家的乐园,作为屌丝阶层,吃喝玩乐也可以很爽的。
香港人看起来不幸福,房价问题是一个,更重要的,其实是在大陆崛起的大背景下,相对优越感的失落和惶恐吧,在这个层面,更民主的台湾和日本,何曾不在面对。与专制和民主,其实关系不大,只是一个发泄口罢了。


作为一个在新加坡生活了10年的中国人,我这个答案只是对比下我眼中的新加坡和香港。

你们要真相,或者要科学分析。对不起,我不打算写篇论文或者社论。
在阅读这个之前,请可以先看下新加坡在过去 10 年里 GDP 赶超香港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回答。

香港和新加坡今日发展的不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是否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虽然两者一个被叫做李家城,一个被叫做李家坡,但是两者的制度完全不同。
香港奉行的是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政府无为而治。
新加坡奉行的是凯恩斯主义,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香港拥有一个相对更自由有活力的经济体,造就了李嘉诚这样的亚洲首富。
新加坡有了非常细致和有条理的政府管理,人民的生活从方方面面得到了考虑。

作为民众的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其中衣,食,行三方面我觉得两个地方没有明显的差别。
新加坡的底层人民如果说比香港幸福,那我觉得主要是幸福在房子上。居者有其屋这个理念在新加坡被贯彻的非常彻底。那么我主要来分析下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

作为一个被夹在世界两大穆斯林国家中间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陆地面积只有香港三分之二的新加坡充满了危机感。
所以新加坡的新加坡政府是典型的公司化管理,一切都是服务于效率和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基本没有回环的余地。

基础建设发展太慢?拆!所以从70年代起就勒紧裤腰带搞公众租屋发展计划,强拆城中村改建高密度住宅,为的就是居者有其屋。城市的许多核心地段都建造了公屋,并且设定价格上限。

房子还是新加坡政府调节收入不平衡的手段,在新加坡80%的人居住在政府修建的组屋中,能够购买这种房子的标准是家庭月收入低于8000新币,也就是4万人民币。(新加坡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在3000-4000新币之间)超过这个线的话,就只能用两倍的价格去购买商品公寓。不过组屋是有时间期限的,一般来说是60年,所以这东西没法当做遗产传下去,到期政府要收回。歪果仁也不允许购买组屋。而且你要是老了以后没钱养老,你可以跟政府申请把大的组屋换一个小的,同时政府会给你一笔补贴来养老。

同时房子在新加坡还兼顾了另一份社会责任,就是加强种族之间的沟通,避免种族冲突。所有的社区必须有一定配额的马来和印度人,华人配额满了就不卖了。

在新加坡所有人的收入的36%都被强制用来当做公积金和退休保障金存入银行,这在一方面保证了国家的基础建设有着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一部分人过度消费没钱养老。

最后,组屋区的发展好坏直接影响到了PAP在底层民众中的支持度,整个新加坡被以社区为单位划分成了很多集选区,所以政府是不敢懈怠的。

一目了然。

而香港底层人民过得不好更应该归咎于港英政府时期的土地政策都便宜了资本家,
自由市场嘛,优胜劣汰。
搞房地产搞金融的都被授勋了,没能及时的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和保障体系。
经济发展快的时候民众还能喝点汤,一旦增速下降,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就显露无遗。
回归后为了维稳只能继续依靠当地资本家的力量,走群众路线的话你总不能再来一次打土豪分田地吧,当时回归都担心政府会对资本家不利,破坏现有经济体系,现在又跑来控诉communist和资本家联手压榨民众,所以到底要哪样?
香港有可能像新加坡一样为了多数人利益牺牲少部分人?当然不可能,民主要保障的就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不过相对来说,香港的发展空间要宽松的多,所以香港人民是不可能接受一个新加坡式政府的,
好歹在香港你们还能集会吧,新加坡呢?
在香港你不会因为小学毕业没考好就被送到技工学校吧,新加坡呢?
在香港你不会因为骂了哪个特首被追着告到倾家荡产吧,新加坡呢?
在香港你不会因为自己的选区反对党赢了然后就被停止更新公众设施吧,新加坡呢?
大陆搞个国民教育你们还上街游行,
新加坡逼着我们这群歪果仁也得上思想教育课,而且是从初中上到大学。

然后我再扯点不太相关的:
港大奖学金四年才给70万,刚够个学费,一年还没几个,
新加坡每年从中国招接近1000个全额奖学金的学生,每个人的支出都接近100万人民币。
我还有不少中国同学拿着新加坡的奖学金去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读书的,算下来过200万了。
本地居民反对,说抢了他们的工作。政府象征性的调整下就业门槛意思一下就是了。
大家都很明白,没有foreign talent,新加坡的未来毫无竞争力。
于此同时香港在积极的搞着排斥大陆的运动,又是蝗虫又是阿灿的。
新加坡的政治叫做meritocracy,
能者居之。没人在乎你的出身。

外来人才是新加坡这几年经济腾飞的主要助力。


所以香港更自由,但是底层人民的生活更悲催一些。
当然了,面包和自由谁更重要就是看个人价值观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到此为止。

-------------------------警戒线-----------后方内容高能,与本文无关-----------------------------------

不好意思,借这个问题解决下和syo桑的一些私人的争论。

syo桑的观点是,因为回归中国,所以香港经济被新加坡超越了,然后导致了香港底层人民不如新加坡幸福。
然后拿出的具体论据就是比较GDP总量
Syo桑煞有其事的列了很多图表,可惜,开始的论点就错了,你列多少东西也是不相干的。

反驳1:GDP总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准吗?
看情况。如果说看GDP总量的话中国的GDP高于日本,印度GDP高于挪威,结论难道是中国和印度底层人民的生活更幸福?

这种问题从来都是看人均更有说服力。

新加坡的人均GDP94年就超过香港了好吗?
彭定康无奈的┑( ̄Д  ̄)┍, 怪我咯:)

至于后面新加坡总体GDP超过是因为新加坡的人口从200多万变成了500多万。
其中增加的一半是外来人才。
日本为了增加竞争力弥补老龄化人口的劳动力缺口不是也把syo桑归化过去了吗?
目前从答题情况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去了以后融入的相当彻底。

所以说人口政策的红利是不能忽略的。

与其说什么GDP,不如放点看起来跟底层人民更相关的数据。

图表来源:谷歌公共数据库-世界银行

syo桑在无法反驳的情况下居然跳脚说我数据作假,在这里我必须要郑重的道歉:我确实hack进了谷歌的服务器和世界银行的服务器,篡改了他们的源代码,以至于你们现在去搜索同样的东西都变成了我篡改过的数据:)


反驳2:香港回归不是造成香港经济衰落的原因。
香港的发展是基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以前中国封闭,香港就是进通中国的一个窗口,现在中国开放了,大家可以直接从上海这样的门户进来,就没必要翻窗子了。

syo桑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致命的弱点无法自圆其说。

第一,港人治港是人所共知的,我让他举出一个例子证明中共的哪条经济政策导致了香港经济发展的迟滞,自由行还是什么?
syo桑左右支绌,不敢给个正面回答。

我来给他翻译一下,这里的逻辑就是虽然我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干了,但是我说他们干了他们就是干了!你再问我我也没话说了。

第二:至于你说的什么香港回归后增速变慢就赖中央政府什么的,知乎很多答案写的很清楚了,我实在懒得反驳你。你说中央别的不好或许还有点市场,你说经济建设不行我就笑了,中国这段时间内发展成果如何用眼睛是看的见的,大家自己心里都有公论,不是你写两句话就能抹杀的。

第三:事实是,香港的经济也在发展,只不过发展的没有新加坡快而已。但是,你们要知道这15年左右基本上这世界除了中国没有几个国家比新加坡发展的更快。。。

反驳3:Syo桑从来就没有就生活幸福这个论题建立一个讨论标准,完全是被我的答案牵着鼻子走,我评论一句他反驳一句,但是我从一开始就说了,新加坡人民如果更幸福,就是幸福在房子上,香港人也有比新加坡幸福的地方,比如言论方面。
Syo桑论证了那么多,也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结语:
结合你在多个答案下的多个回答,我实在是不好对你做出什么评价,我尊重日本友人,比如佐藤先生,比如加藤嘉一,但那是建立在双方对于彼此的国家,文化互相理解尊重的前提下。我不接受的是用看似礼貌的方式阴阳怪气的抹黑中国,用带有偏见的目光评论问题。

男女分手了也没有转头就互相骂的,更何况是自己曾经的祖国呢?
你运用统计学数据,挑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进行论证,这种诡辩的技巧适合辩论赛,不适合知乎,因为在知乎上,大家都具有全面搜索信息的能力,你没法依靠信息的不对称来建立你的逻辑链。当然了,你的逻辑也不错,对我的所有质询一律无视,只是在完善自己的逻辑链,并且附带对我个人的礼貌嘲讽,这些都是大家可以从你身上学习的。

对于你这样的“友人”我感到很遗憾,借评论中一个知友的话来说。

当然了,我这个人素质也不高,不像你能一口一个贵国,阁下的。在网上我不喜欢的言论我就会删掉,不识抬举的我就会尖刻的反驳。你觉得我没素质也好,觉得我没知识也罢。

顺便我想提醒你一下,
做图表的话有很多方便的工具和网站,不需要自己把数据导入EXCEL然后画,看你做的这么费劲真是为你感到揪心啊。
在我连续两个问题把Syo桑反驳到除了找管理员哭泣就是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之后他终于把我屏蔽了,真是好伤心,就这么少了一个相爱相杀的伙伴:)
附另一个问题的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274608


更新点: 昨天有幸跟一位香港的航运企业家交流,说到国际航运中心,他说,国际航运的蓝图在新加坡而不是在香港。他痛恨香港搞金融的太多,到了投机的地步,香港的航运只是中转,而新加坡的航运,除了中转运输,还有造船,修船,海洋工程,炼油厂等产业链!
。。。。。。。。。。。。。。。。。。。。。。。。。。。。。。。。
特别想说一点,新加坡不是高薪养廉,只是相对中国公务员的基本工资来说是高,相对本国的在公司里面同等职位薪水不高,当然相对稳定些。新加坡最好的两所大学NUS和NTU的毕业生,好的出路不是考公务员。


其实对于底层人民来说,最重要的无非就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求是否能很好满足咯。
对于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新兴发达地区来说,穿衣吃饭出行肯定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最大的问题是住房。
香港奉行自由经济,房子被四大地产商搞成天价。底层人民在天价的房价面前是没有幸福可言的, 很多中产阶级都为了房子奋斗一辈子,有的底层三代都在香港租房也是事实。
反观新加坡就不一样了,由于有祖屋政策,居者有其屋,对于低收入者政府会补贴他们购房。


总结一下:
两个地方底层人民幸福感差别很大的根本原因就是住房!!!!
两个地方底层人民幸福感差别很大的根本原因就是住房!!!!
两个地方底层人民幸福感差别很大的根本原因就是住房!!!!


罗列这些数据我很佩服,其实就很简单的讲,如果一个政府

保护本地人

政策随时能适应当前环境

80%以上人居者有其屋

工作重点是促进经济和保证就业

不为了政治正确而优待某些族群

不按闹分配


你生活在这里,你觉得幸福感如何?


2012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的幸福度排名:新加坡33,香港67。

下面上几幅各大媒体的数据图,分别是对比新港两地收入、房价、空气质量、政府管制、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都是让港人羡慕的。具体生活感受,喜欢新加坡更多,可香港回国更方便。幸福的标准真是因人而异,看每个人重视什么了。


新加坡和香港有不少共同点,比如两者都是华人社会,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都是亚洲的金融中心,都在1970/80年代完成经济腾飞,都遵循英美法体系,汽车都靠左开。在很多时候,新加坡和香港政府的领导人都以对方为自己竞争和超越的对象。

当然有时候,在竞争比较激烈的时候,关于两地比较的文章也会有一些火药味。毕竟,每个人都觉得,或者希望自己的家乡更好一些,而对别人的批评不一定认同。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会尽量遵循证据主义哲学,用事实说话,摈弃自己的个人偏见,来对两地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比较。

首先,从过去的20年看,事实上新加坡在收入方面已经超过香港很多了。用数据说话:

图1:

上图是2014年(最新的哦)统计的亚洲不同地区的人(成年人)均财富。蓝线和绿线是用不同汇率算出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在亚洲地区,新加坡人均财富仅次于澳大利亚,大约是25万美元左右,而香港的人均财富不到20万美元。

图2:

上面这张图2,显示的是从2000年到2014年不同地区的人均财富增长率(蓝线和绿线代表不同汇率折算)。新加坡比香港要高一些。

你可能会说,上图的数据显示的都是富人嘛,哪有那么多人有25万美元以上的财富(其实把房子放进去以后估计大部分中产阶级都有这么多财富)。不过没关系,我们来看看普通人的财富增长情况:

图3

上图3显示的是各地中位数财富的增长情况。中位数的意思就是基本可以代表大众了。你可以看到,代表新加坡的深蓝线从2000年以来还是保持了不错的增长,但是代表香港的淡绿线基本没有增长,说明什么?在过去14年中,一个普通香港人的财富根本没有增长。我相信这张图能够代表很多东西,也能够解释很多目前在香港发生的问题的原因。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大家自己解读。

图4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最近十几年没有看到香港出现新的富豪。你想想如果要列举香港的富豪,你可能说来说去就是那几个几大房地产家族的老面孔。反观亚洲其他地区,包括新加坡,都有新的富豪产生。香港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大家可以自己思考。

图5

这又是一张信息量很大的图表,我稍微解释一下。根据该国家最富有的10%的人口占据的财富总数,该表格将不同的国家归入不同的类,主要体现的就是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比如香港,最富有的10%占有的财富占据香港总财富的70%以上,和美国/瑞士都属于贫富差距极度高的地区,位居世界第一。而新加坡相对来说就稍微好一点(当然新加坡比日本和比利时还是要更贫富悬殊的)。

图6

最后一张图,来自世界银行的人均GDP比较:香港/新加坡/美国。你可以看到,新加坡直到2004年左右,人均GDP和香港还是差不多的,但从04年开始,新加坡就飚了,甚至没有受到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举超过美国。

事实上新加坡的人均产出从90年代初就超过香港了,是在97年回归之前;将香港衰败归罪于回归是不恰当的。

下面看图。

黄线是新加坡,绿线是香港,从1989年开始,新加坡的人均GDP就开始超过香港了。注意这个是PPP计算的,和用事实汇率算出来的GDP不一样。

那么这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再看这张图:

图中红线是新加坡的每年的GDP增长率,蓝色的是香港的。你可以看到,从89到99年的10年间,新加坡基本每年的增长率都超过香港。所以香港97年回归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慢下来了很多了。

也就是说,综观过去十多年,香港的情况可以概括为:

1。香港人没有变富;(但是其他各国都富了,所以相对的说香港人更穷了)
2。财富太过集中于以前发家的那几个大富豪(贫富差距);
3。经济总量上去的也不快(因此人均GDP被拉下来了);
4。这样的情况在97年之前就开始了,因此将香港经济落后于新加坡归咎于97年回归是不恰当的。

下面再说说香港和新加坡经济的主要区别:

新港都是亚洲数一数二的金融中心,两地有很多相似性,比如英殖民历史,港口地理位置,低税,等等。甚至还有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香港输了坡就会赢。可见新港之间的竞争和共生是受到很多人关注的。

在讨论新港对比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两者最大的不同。在我看来,这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管理经济和人口的哲学的不同,即香港可以称为放任派,而坡县则可以称为管制派。这个差别是提纲挈领式的,你会发现两地绝大多数的不同都可以用这个差别去解释。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经济学中的两大流派,即自由放任流派和中央计划流派。当然这只是非常宽泛的分法,在这个大范围下还有众多各种流派。在近代史上自由派有过两次重大胜利,即里根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追捧以及苏联解体。全世界几乎一致认为最好的政策就是给大众和社会自由,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所以在舆论上占上风的几乎总是那些要求政府少做事的论调,比如减税,国退民进,减小政府规模,让民众自由生息。当然这个舆论优势一直持续到08年金融危机,人们忽然发现自由解放也需要一个度,不能闭着眼睛任市场发展,市场中很多人并不如经济理论预测的那般理性,甚至很多人无法约束自己,有时候中央调控还是需要的。

插了这一段再回来讲新港,你就能明白这其中的联系。新和港的崛起史恰恰是两种经济制度和哲学在现实中运用的绝佳实例,一个是自由放任,只要不违法,只要政府不明令禁止,任你随便说随便做。另外一个呢,几乎全都是中央调控,政府就像父母加保姆,把每个国人到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都想好了,同时所有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都被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

那么如此截然不同的政策,会产生如何不同的效果呢?

上面提到新港两地政府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来发展经济,即放任自由和政府调控。细细想来这也有各自的历史背景。香港当时的英殖民政府本来就没有很强的动机去认真管理香港,更无长远规划,因此过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悠哉日子,除了一些比如警察等必要的公共服务,其他放任港民自己搞。

而坡县则就大不同了。从65年建国开始,坡府就不得不同命运抗争,无时无刻不为生计发愁。在我看来,可能全世界与坡县最相近的政权就是以色列了,无怪乎两国惺惺相惜。当然坡县可能还是要比以色列稍微幸运一些,因为不用三天两头挨炮弹。但这块小岛除了位于马六甲海峡比较战略的位置以外一无是处,连水和气都要仰仗马来西亚,其生存压力可见一斑。

从这方面来讲,坡县的生存环境是大大劣于香港的。港府搞砸了,下限可能就是沦为一个中国的二流城市,而坡府搞砸的话,下限就是亡国了。所以李光耀说现在新加坡的一切都是我们深思熟虑的结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坡府确实就是在这种不停的危机感中过活的。

虽然两地的自然秉赋和历史背景不同,也由此选择了不同道路,但他们却都获得了类似成功,被冠以亚洲金融双城记的美名,是不是有点造物弄人的感觉。

那么两种道路具体来讲都有哪些优劣呢?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苏联解体后的二十年,自由派完全占据舆论制高点。具体来讲,自由派的出发点是人,都是理性动物,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因此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们自由,让他们自行决定行为,并为之负责。这样一方面,政府管理社会的成本大大降低,因为很多事情逗不用管了,也无需政府雇员了。而另一方面,下面的民众也更自由了,想搬家就搬家,不用在乎户口,想卖啥就卖啥,不用申请许可。那么如何保证社会中有足够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供应呢?这就是所谓得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经济理论的假设是,如果一样东西奇货可居,价格昂贵,自然会有理性人为了逐利去增加生产和供应,因此价格会慢慢降下来,达到长期均衡。反之也一样。

人是不是理性的?这是众多经济理论中最核心的假设之一,也是近年来经济学受诟病最多的地方。可能你最多只能说人在大部分时间下是讲道理的,但讲道理绝非理性。讲道理的意思是人和人可以就任何交易或者纠纷摆出事实依据和论据,而理性的意思是你做的任何行为其内部都有一个固定的逻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告诉一个人说,2&>1 3&>2. 那么理性人一定会得出结论3&>1.

那么人是否是理性的呢?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证明人的决策在内在是缺乏统一的逻辑的。举个简单得例子吧,我认识很多大妈,买几百万的房子眼睛都不眨一下,买斤十块钱的肉要货比三家,还和小贩花不少时间讨价还价。这方面有不少研究,基本结论就是人非理性。

在这个前提下,自由放任就可能有问题了。你让大家自己管理自己,可是这些人有能力自律么?如果他们头脑一发热没有管好自己,政府管不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养老金。如果有人把本来应该花十年的养老金在几天之内吃喝嫖赌花完了,政府管不管?

因此就有了中间学派,叫自由管制派。就是还是给于市民一定的自由,但同时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养老金储蓄,强加一些政府的管制。在我看来,坡县政府的出发点是相当家长制的,就好像一个严厉的说一不二的老爷子,下面的娃除了听话别无选择。但最近几年这个老爷子也有松动的迹象,比如在某些敏感区,如公积金,住房等问题上慢慢给民众以更大的自由。而香港呢,可能在自由度这根线的另一端。这也导致了港府历来比较弱势,不像坡府那么说一不二,拉起来就做。弱势的港府治下的港民自然有更大的自由,但同时也不得不负担自由带来的成本。住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和坡相比,香港不光不缺地,还有很多被囤积的空地。但是香港就是不能像坡府那样建立起一套廉价屋供给以满足大多数市民的需要。反观坡府,一开始就通过法律规定政府有权征用任何土地,因此基本不存在开发商囤地待价而沽的情况。

以上说的都基本是历史回顾,但是97年以后,情况又开始变化,那么如何变化的呢?

97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即香港归北京管了。虽然北京政府在交接过程中尽量做的非常平稳,平稳的让人都感觉不到有任何实质的变化,但变化却实实在在的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首先是香港的自由放任,不得不被限定在一个大框架内,即一国两制。这个框架的前提是一国,也就是说你再牛逼也就是一个省级的行政单位。很多港人可能在感情上没法接受这一点,由此生出很多是非。主要原因在于后面的两个字,两制。事实上这个名称可能就是个悖论,所谓一国之下,如何两制?还是名义上的两制原来只是个噱头?

这可能是未来会困扰香港多年的一个问题,也是香港有别于坡县的基本要素之一。但至少目前看来,找到一个财大气粗的干爹,好处是多过成本的。由于是中国的一个省,香港和北京的经济利益高度一致,中国兴,则香港兴。中国衰,则香港衰。

反观新加坡则完全不同,坡县没有干爹,周围还有两个穷邻居。所以我一再说,从长期来看,新加坡的地缘政治环境充满风险。两个穆斯林大国,三观和你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完全不符,根本说不到一块,你却还要仰仗他们供给食用水和天然气。这样一对比,你就可以看出,香港人幸福啊

有很多人谈到香港即使有干爹,但干爹有喜欢偏好怎么办?干爹有这么多干儿子,仅深广沪几个就可以分分钟把香港搞死?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多虑了。香港目前对国内和国际资本提供的服务和便利,没有其他城市可以比拟。国内资本有了一定实力以后都会找个金融中心捣鼓,比如沪,坡,港,纽,伦等等。为什么这么多大佬最后还是选择了香港,是经过仔细计算和得失衡量以后得出的结论。这个优势,可能十年后还很难撼动。

那么坡县靠什么呢?回到地缘政治,东南亚强,则坡县强,东南亚衰,则坡县衰。当然回顾历史,好像东南亚从来都没强过。同时穆斯林兄弟的世界观,好像也不像华人如此追逐功名那么势利。所以坡县的资本只能走的更远去寻找利润,比如中印。而要吸引国际资本到来,坡县也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提供效率第一的服务,最具有竞争力的税率,一视同仁的法律,等等。在坡县呆过的朋友都会有体会,这个地方最有效率的就是政府部门。小到停车罚款,大到公司纳税,跟政府打交道,分分钟搞定,毫无拖泥带水。坡政府分明就是一个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嘛。

所以从这方面说,港府做出的努力跟坡府比还是差太远了。这个世界有个奇怪的规律,天然秉赋丰富的,经常出平庸例子,比如拥有丰富能源优势的马来西亚和印尼。而那些秉赋差的屌丝,却经常有惊人之举,比如日本和韩国。接下来的十年,坡县和港府可能会越走越远,一个不得不在残酷冷血的国际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另一个则要看中国的发展趋势。

最后想说,港坡都是好地方,竞争只是支流,共赢才是主干。两个金融中心都是华人的骄傲,当珍惜当前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http://weixin.qq.com/r/ZzuIkLbE5euarfLz9251 (二维码自动识别)


因为制度信仰而大大拖累经济的情形,香港是一例,大陆的大跃进和文革是一例,只不过后者迷信公平与个人觉悟,前者迷信民主自由。

两者都为人类提供了很好的案例与教训,其他的人应该对此表示感谢。

底层人的幸福水平取决于两点:总体经济状况,所谓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社会分配福利制度。

对于总体的经济发展,专制与民主不过是不同的手段,具体结果需要看这些手段能不能达成以下:能否对重要产业提供足够支持与适时的保护;能否保障合理的竞争与市场活力;能否在交通、能源、电力、网络等方面提供稳定的支持;能够高瞻远瞩,对未来产业发展,在科研、教育、创业者引导方面提前合理布局等。在这些方面,民主能够保证不犯大错,但也难以把握机遇,不过在英明领导人带领下的集权政府,处理这些问题的表现可能会好的多。

而分配方面,组屋以及强制储蓄这种事情也就强人李光耀办得到。而所谓民主政府易被资本家寡头把持,底层自然就不好过了,香港在维护金融地产寡头利益上的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也名列前茅了吧。


新加坡底层过得比香港好?一个印尼的医学院毕业生在新加坡做佣人,照顾小孩儿,新加坡人一个月给他六百新元的工资,其中三百给新加坡政府,三百给他。
这个人肯定不属于新加坡的底层。


至少我的财政学课本告诉我,新加坡和台湾的崛起并不是因为专制独裁,而是因为他们实行的出口导向战略迎合了那个时代国际市场的需求。鼓吹“精英治国”的可以退散了。所谓精英政治不就是官僚资本主义换了个名字么?
另外,我认为,诸如 独裁政府经济崛起了就是独裁体制集中力量的优越性使然,经济衰退了就是世界市场状况的锅。民主政府经济腾飞就只是恰好赶上了时候,经济衰退就一定是民主制度的问题。这样的双重标准的论调实在是让人恶心。尤其是那些跪舔台湾两蒋时代的人。我在这里劝你们一句:

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我们应该铭记五卅惨案工人同志们的鲜血,万里之外的法国战壕中华工的血泪,4.12政变中无数优秀的左翼革命家的尸骨。而不是在这里鼓吹所谓的台湾、新加坡式的精英主义、精英治国,为权贵独裁者和官僚资本家站台。满足于他们的事业所带来的一点可怜的红利。

利益相关:并非毛左,但是坚决的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不客气的说,在这个《人民日报》已经开始鼓吹“重建乡贤”的时代,所有五毛本质上都是右派。


底层人哪点幸福了?地铁上看到的尽是欲求不满的嘴角吊着的人,眼睛里没有一点活力跟灵气。

你们这些键盘社会观察家别想当然了行不行。


2011/2012年时在新加坡买了份报纸,(不是微信朋友圈)上面明明写着世界幸福感排名新加坡垫底。为了确定不是我有妄想症编出来的,刚刚google了一下。不信你也google看看,不行就百度。


类似的争执实在太多。我不同意排行第一的就是不是日本人的就给人扣帽子,我相当反感扣帽子,有理说理。

不过就香港现在经济地位不如过去,我们看看同是华人的台湾的情况,实际上台湾经历高速成长以后,自李登辉,陈水扁的治下,经济也放缓了,起码我们知道台湾不归中共管,对不?

Masao Syo的数据其实可以分着看

你的数据说明香港在1996年以后跌了一下,没错,香港那时候确实不行,问题是新加坡当时也下滑的厉害啊,根据曲线,貌似比香港下滑的更厉害啊,。为什么呢?

阁下没听说过亚洲金融风暴吗?如果我同比同时期的泰国,韩国,你会发现这一票国家统统跌下去了。

不相信?就同一个图我再给你看一下

你看看,时间接点是在哪里?2008年香港又跌了一下,为什么?

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啊,新加坡拥有的是航运和一些制造业优势,香港就是金融啊,越是这类全球性的经济风暴,金融产业就会被打击的越厉害,这很正常啊,不信去看2008年美国和一大票欧洲国家,统统都是这个样子。

这和谁谁统治有关吗?问题是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经济危机,这不用什么“高深”的学问,人人都知道的啊。有鉴于此,我预言:


下一次经济危机时,所有以金融立国的国家受到的打击远比以制造业打击的重。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这尼玛也叫预言?这种预言都属于废话。

香港迄今为止除了房地产和金融还有什么啊?农业没有农业,制造业早就不见了,而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修造船基地,以及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新加坡工业可不差啊。

关于香港人的住房问题,请自行维基百科一下董建华时期的八万五计划

八萬五建屋計劃

八万五计划是导致董建华下台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大家看看现在的香港房价,再回首当年董的政策,你不能说董当时的政策是完全错误的吧,董事倒霉,碰到了98年亚洲金融风暴,如果说这个计划一路下来,香港房价何至于搞成这样?

其实就作为英国人来说,作为前殖民者,英国人的看法也颇有意思,在FT金融时报这种举足轻重的报纸上,对于香港发生的这次社会运动,绝大多数对中央不满的情绪,不是来自于经济问题,而是来自于民主和自由的问题。你去看一下FT任何的报道,几乎没有说这次运动是由于香港回归以后经济变差造成的

有些报道例如:香港抗议应聚焦“大亨经济”
非常明确的说了,香港的卡特尔问题。

但是问题是:这些卡特尔可不是97年回归以后才有的,李嘉诚也不是97年以后才变成大亨的。

再看关于这次香港社会运动的英国政府的声明: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8463#adchannelID=1202

但英国官员们表示,北京方面的提议并未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并指出英国当年也未提供普选产生行政长官的安排。他们形容英方的姿态是“细致耐心的”。

因为80年代讨论香港问题的时候,英国很怕香港回归以后变成了共产主义,而且自97以后一直有这个担心,而实际上英国人自己非常清楚,不但香港没有变成共产主义,反而大陆越来越资本主义,就那种主义来说,香港今天超出了英国人当年所期望的最高值了,之所以发生今天这种事,是由于当年的谈判当中,英国人对于香港普选的问题想都不敢想--------他们自己都任命总督,怎么敢想象由中国收回来以后实行双普选?

非常诚实的说:97之后,对于中方对于香港承诺的一切,从未背约,如今的香港是由于想要获得更大的自由和更高的民主---------这完全可是大方的指出来,不丢人,而不能乱扣帽子,说香港的经济问题是回归导致的。

但是如果有人说今天双普选就会改善香港的问题,一样是个严重错误,民主和自由是人的需求,没错,我其实也赞同香港人的社会运动,但是不能说这种做法就能改善经济问题,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讨论社会问题必须诚实,不能因为某一件事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就高抬它,也不能因为某一件是不利于自己的,就无视它,更不能由于同时发生了有利于和不利于自己的事,就把水搅混。


幸福来自钱的多少,和专职民主没什么关系!不信,迪拜那帮人幸福感绝对比新加坡、香港的强多了,人家宪法还是古兰经呢


新加坡人。
政治制度跟幸福感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更自由并不等于更幸福。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制度比之香港更好地保障了中低层人民对于生理与安全的基本需求。
新加坡政治制度的问题在于当丰衣足食的人民已经不满足于低层次的需求,开始索求社会流动性,体制的公正度,表达理想的自由度等更高阶层的需求时,习惯了精英式政治的管理阶级有没有办法满足或消除人民的需求。
问题2在于新加坡的门阀式精英制度有没有办法持续提供能力强的领导人,发展新加坡的经济,保障中低层人民的基本需求。另外,很多新加坡人并不觉得自己多幸福。常年羡慕马来西亚的物价,香港的美食,台湾的趣致,日本的整洁,欧美的福利。各种埋怨,心灵各种空虚寂寞冷。可惜文化产业枯竭,否则写闺怨诗必制霸亚洲。


底层人民在哪个国家能生活的幸福呢?除非在高福利国家,然而高福利国家经常会养懒人,欧洲五猪是前车之鉴。

坡县如今能发展到这个地步,威权主义功不可没。但有人据此以证明威权主义提高国家效率就是好是不可取的。威权主义能在坡县收获如此良好的结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个国家真的很小,甚至还没有中国很多城市大。新加坡模式并非适用于每个国家和地区,就像腐败率较低的新加坡能高薪养廉,如果在我国搞高薪养廉,又能有几成胜算呢?而且我们要注意到,即使是一个威权主义国家,新加坡的经济自由度其实颇高,在亚洲仅次于香港,全球排名第二(中国排136)。

也就是说,坡县其实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且自由度较高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在这种状态下实行威权主义我认为是存在一定基础的。而对于底层人民来讲,他们根本无所谓专制与否,能解决基本的温饱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了,对于没吃的人来讲,面包自然是比自由更重要的东西了。

哦,对了,另外说一下,如果没有大的变化,在接下来半个世纪,新加坡基本不可能为世界贡献出任何一名具有影响力的导演、演员、作家、知识分子等等。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台机器,效率高,但是缺乏想象力。


前几名的答案都陷入了关于新加坡与香港经济什么时候交替排名中去了。个人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更有普遍性。
这和美国两党理念之争一样:绝对的自由与绝对的平等是互斥的。
假想一个绝对自由的社会吧。没有法律道德的约束。私有财富较多的人群就能更大程度的剥削甚至奴役穷人。因为绝对的自由嘛。
相反的一个绝对平等的社会。为了所有人的平等,那么人民的行为便要很大程度的受限制与克制了。想骂人你也得忍着,否则会造成不平等嘛。
因此,新加坡政府也并不是真的独裁,只是更倾向于不自由,其追求的更多的是平等。
而香港崇尚自由,在平等方面有事偏颇。


专制(民主)与否,和底层人民幸福与否有什么关系?


精英政治 vs 民主政治的结果。
李光耀显然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但是问题是李光耀死了怎么办?新加坡还能超越香港吗?


介个嘛。。。
本人正准备赴新留学。。。
好像。。。
wsj有个报道说全球国民最希望离开的国家是我大天朝。。。
这我也知道啊→_→
但是,猜猜第二名是谁。。。「nm你在这说还用猜吗ヾ(o?ω?)?」
对咯,就是新加坡。。。
就这咯( ̄. ̄)


香港和新加坡的对比,有一个大前提,既他们的资本是全球化的,但劳动力却不是。资本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在这两个城市进出,但劳动力却不可以。

新加坡对比香港,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制度设计,看起来不如香港符合“市场经济”,但实际却打造了更好的市场。

第一个对比明显的是楼市,虽然香港也有所谓廉租屋,但是和新加坡的组屋比起来,差距明显。新加坡组屋制度从推出开始,就是面向全民,从来不是为照顾穷人而设,它只把最富裕的少数人口排除在外。由此,组屋实际保护了新加坡发展起来后,占人口最多的中产阶级利益。新加坡虽然也炒楼,但是仅限于占比极少的高端楼市,这些楼市承担了大量资本涌入后对土地资源的冲击,让新加坡的社会不至于贫富分化过于严重。而香港则相反,其廉租屋只面向穷人,尽管中产阶级可以获得信贷优惠,但其楼市对外来资本却不是如新加坡般是免疫的,由于其相对中国大陆的制度优势,大量内地资本必然涌入香港,而由于香港已经不存在制造业,这些资本出口就只有金融市场与楼市,这导致一方面,廉租屋条件相比过去,根本没有任何改善,中产阶级不得不接受被外来资本炒高的楼价,整个社会资源被楼市绑架,已经失去了产业创新的能力。

第二个则是对制造业的发展。新加坡和香港都是贸易港口城市,但是新加坡至今的电子制造,生物医药,化工等行业,仍占其经济比重的四分之一左右,反观香港,除了金融服务,相关制造产业早已消失殆尽。一个地区的经济成分越复杂,其可以吸收的劳动力成分就越多,竞争力也越强,所谓的夕阳产业概念实际是个伪命题,只剩金融服务的香港,让很多香港市民实际没有了选择,创业的可能也趋近于无,其竞争力与新加坡比起来已被远远拉开。

第三点,个人认为也是最重要的,既新加坡有移民计划,专注的吸引优秀华人(大部分是中国人),这些外来移民实际是今日新加坡经济的基石。而香港嘛,呵呵。

今天的香港实际只剩下相对内地先进的制度设计,这是英国人的遗产,而其自由港身份,随着上海这个上世纪老牌国际都市崛起,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实际上,留给香港改革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推薦閱讀:

《小時代》在香港、台灣與海外的口碑與票房是怎麼樣?
港漫為什麼這麼多強者語?
香港人會不會認為 ,銀翼殺手和攻殼機動隊, 這類的賽博朋克作品抹黑香港?

TAG:香港 | 经济 | 社会 | 新加坡 | 新加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