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巴金批孔文章《孔老二罪惡的一生》?

巴金的文章《孔老二罪惡的一生》是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運動」期間發表的。發表該文時使用的作者名字是巴金的筆名「蕭甘」。本文使用了當時最激烈的詞語批判孔子。
節選原文(巴金曾經的批判力作:《孔老二罪惡的一生》):

春秋時代,我國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如火如荼的奴隸起義和新興地主階級的奪權鬥爭,猛烈衝擊著奴隸制統治的基礎;失敗的奴隸主階級,千方百計企圖恢復自己失去的「天堂」。社會上的階級鬥爭,十分尖銳複雜。

就在這奴隸制崩潰、封建制興起的社會大變革時代,奴隸主階級的政治代表孔丘,於公元前551年出生在魯國(今山東)。孔丘排行老二,所以又名仲尼,祖先本是宋國貴族,父親孔紇是個破落的奴隸主。

孔老二念念不忘自己是奴隸主貴族的後代,他從小迷戀貴族老爺的生活,喜歡用小碗小盤做祭。

從十五歲起,孔老二就下死勁學習周朝奴隸制的典章制度,學習奴隸主貴族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夢想將來出人頭地,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孔丘切望結交有權勢的人,一步步爬上政治舞台。有一次,魯國新興地主階級分子季孫氏設宴招待賓客。剛死了娘的孔老二,認為自己是貴族後代,不顧身上披麻戴孝,也趕去參加宴會。

還沒踏進季孫氏家門,季氏的家臣陽虎迎頭給他一頓臭罵,把他趕下台階。孔老二意識到,新興封建社會勢力抬頭,奴隸貴族就要倒霉。他咬牙切齒要為復辟奴隸制賣命。

孔丘十九歲成婚,第二年生了個兒子。魯國國君昭公特地送來一條鯉魚作賀禮,孔老二受寵若驚,給兒子起名叫孔鯉,巴望他有朝一日重振家業,光宗耀祖。

孔丘一心要復辟,一心想當官。到了二十六、七歲,總算來了機會,當了個「乘田」,職務是管牛羊;後來又當「委吏」,就是倉庫會計。孔老二不嫌官小,幹得很賣勁。他要為今後向上爬,打下個基礎。

孔丘三十歲左右開辦私塾,廣收門徒。他嚴格規定招生的階級界限,當時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根本無權入學;他向學生勒索學費,誰要來報名,他就伸手說:「你能交納十條臘肉做見面禮,我才肯教。」

能在杏壇聽孔老二講學的,都是貴族、當官人家的子弟。孔老二利用講學,聚徒結黨,培植復辟奴隸制的吹鼓手。他壓根兒不是什麼「全民教育家」。春秋末期,各地經常爆發奴隸起義。有一次,鄭國奴隸大暴動,奪占禁地萑苻,統治階級萬分驚慌。孔老二對奴隸造反怕得要死,恨得要命,竭力主張鎮壓。

鄭國的奴隸主貴族殘酷鎮壓這次暴動,殺害了所有起義的奴隸。孔老二大聲喊好,叫嚷什麼:「對奴隸太寬大,他們就要造反;只有嚴厲鎮壓,才能斬草除根!」殺氣騰騰,充分暴露了他反對革命的猙獰嘴臉。

魯國當時有孟孫、叔孫、季孫三家新興地主,勢力很大。家臣出身的季孫氏,按照周天子的排場,用六十四人在家廟裡作樂起舞;祭泰山原也是周天子的事,可季孫氏照樣去祭了泰山,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

-----------------------------------------------------------------------------------------------------------------

不知道為什麼覺得這篇文章說得很正確..希望知友們不要分析作者所處時代如何如何,作者可能迫於壓力如何,我想知道這篇文章如何,說得是否正確,有道理


大多數人的做法都是先看一眼參考答案,再遞推解題思路。第一反映說巴金有局限性的,在這件事上你自己是不是也已經局限了。

我理解題主的意思是在承認歷史局限性和特殊限定的前提下,這篇文章是否有一些正確的觀點。只顧著粗暴的直接用結果去否定,豈不是反而更接近那個時代的思路了。

說實話我看了這篇批判的全文,也覺得最起碼不是通篇沒有道理的。


很喜歡巴金,匿了。

一,文章發表在1974年,不排除巴金老先生為了自保。
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局限性。


巴金後來寫了一本書《隨想錄》,我買來看過了。
小時候剛看了幾本書的時候很崇拜幾個文人中就有巴金、馮友蘭、郭沫若,尤其那個杜撰出來的甲申三百年祭。
後來讀了一些書之後頂瞧不上這幾個人。
再後來讀了更多書,有了更多牽絆,了解了更多人情冷暖,我覺得,大家都不容易。


居然都是對巴金的批判這一角度,嚇到了,這是何等的荒唐,孔子不過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學者,那個時代像這種學者多如牛毛,諸子百家,因為一個君主做了一個決定造成了孔子的知名度和記載遠多於其他而已,說到底孔子也只不過是人,插科打諢,趨炎附勢,唯我獨尊之類的太正常了,不管理由是什麼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太正常了,怎麼解讀那是另一回事,這屬於言論自由,隱隱感覺你國還處在奴隸社會,思想上的奴隸,儒學的奴隸。


淑娟阿姨有一段話,原文我記不清了,大意是:要想把握歷史,首要的是建立框架,至於細節的事實如何並不重要。
說白了就是,三觀決定歷史觀,歷史要為現實政治服務。
而這一套手法的老祖宗是誰呢?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當然啦,能夠依靠「書寫歷史」建立起一套政治模式(用流行的話來講就是「提供合法性」),無論如何都是天才級的創舉,難怪有人高呼「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也難怪後人前赴後繼地狗尾續貂、東施效顰。
頗令我覺得詫異的是,有的人居然現在還想玩那一套;做做也就罷了了,居然還明明白白地把自己的用意講出來——儘管用的是半文不白的文字,儘管滿足了某些人對big的幻想。

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敘事體系中,完全可能從頭到腳全然不同。像我這種腦無青年,所能做的,大概只有一條,那就是認清現實,從現實去認識歷史、尤其是從現實中書寫歷史的人的目的和手法去認識他們所書寫的歷史、進而看看古人寫史的目的與手法。
如果反過來,試圖從歷史來理解現實,那就要做好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的準備。

我居然如此熱衷於打破對歷史在內的各種腦海中的共同體的幻想,看來也病得不輕。誰有藥丸,給我來兩粒。


答主覺得這些批判有道理,那麼這條答案主要立足文本,看看文本究竟理解得是否有失偏頗,是否受到時代浪潮的影響。
開篇說春秋戰國時代是新興地主階級和奴隸主階級的矛盾產生的動亂,認為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期。本書是肯定作為新生事物的地主階級的,而認為孔子是堅定的站在了落後的奴隸主一邊。這樣一來,階級鬥爭的意圖就十分明顯了,然後再站在你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基礎上為你的所有行為尋找動因。
首先,關於我國究竟有沒有封建社會,封建社會持續了多長時間。這些問題學界尚無定論,因而說春秋就開始進入封建社會這條未必站得住腳。就算認為戰國之後的秦漢等朝是以地主階級為代表的封建社會,但自漢以後的政權一直是推崇孔子的,地主階級又何必把自己的「階級敵人」奉為聖人呢?因而說孔子代表奴隸主的利益這條是根據不充分的,有亂扣帽子之嫌。
孔子是主張恢復周禮的,一定程度上是希望時代倒退,因而被這樣認為並不奇怪。但我們來看看他的動因果真就是「夢想出人頭地,站在人民群眾頭上作威作福」嗎?如果這句話是對其主張的「學而優則仕」的解釋是不是有些帶有主觀色彩呢?相反,熟悉儒家經典的人都會認為有能力的人去做官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需要他們去「治國平天下」,需要「為生民立命」。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天下動亂,民不聊生。有知識的人希望能夠找到治理亂世的手段,因而有了百家爭鳴。孔子的學說是針對亂世的藥方之一,他認為應該恢復禮制,使人們各安其位,如果各地諸侯不再野心勃勃地想著欺君犯上,那麼亂世便自然消亡了。所以與其說他站在奴隸主階級的一邊,倒不如說他是站在秩序的一邊。這劑藥方是否正確姑且不論,但至少是對治理天下的一次勇敢探索,不應在道德上予以譴責。

孔丘一心要復辟,一心想當官。到了二十六、七歲,總算來了機會,當了個「乘田」,職務是管牛羊;後來又當「委吏」,就是倉庫會計。孔老二不嫌官小,幹得很賣勁。他要為今後向上爬,打下個基礎。


來看這一段,我們很容易發現漏洞,做官無非兩種,一種是像孔子一樣「不嫌官小,幹得很賣勁」,另一種是「嫌官小,幹得不賣勁」。難道這後一種尸位素餐的行為才是對的么?反倒看孔子的行為頗有那個年代倡導的「螺絲釘精神」至於是否為了向上爬,我們後人不得而知,但想做大官並沒有錯,有沒有為了向上爬而不擇手段才是關鍵,而這裡我們沒有看到孔子是如何不擇手段的。相反,看孔子生平,一生漂泊,很多時候都是得罪權貴而不改其志,導致越混越慘。
我們再看孔子收徒那一段說孔子只收貴族子弟,還勒索學費。但事實是孔子說的是:「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悔焉。」意思是說能給我十條肉乾,我就不會拒絕收你當徒弟。這果然是赤果果的勒索啊!


「舊社會」把人變成鬼


看到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為了自保批判剝削階級的聖人,余心中大喜

~~~~~~~~~~~~~~~~~~~
10.30
知識分子最喜歡說士可殺不可辱,所以說 辱 才是最好玩的,比如為了自保寫這種文章,比如說反右的時候互相咬(儘管許多人後來回憶都說自己是白蓮花,但是其實夏衍周揚在當時是很兇的,四處亂咬),比如說郭老寫些狗屁文章,對於這群貨色你能對他們要求多高呢?難不成真能勞動改造?隔三差五齣來表演一下,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很好啦~~~

巴金後來寫過不少傷痕文學,不可否認那才是他的真心流露,曾經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終於得到了他的「解放」,感受內心的安穩和平靜,多麼好呵,就正如許多工人真正地感受到解放是在起來反對身邊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一樣,是在真正地打擊到管卡壓,消滅臨時工合同工身份,自己掌握生產資料,組織生產時一樣,曾經不知道啥時候就失業,現在終於可以安穩的生活,有了真正的主人公地位,又有了許多同志在身邊,,,在現在呢?工人文學,,,大概就像是什麼原始部落的工藝品一樣,拿出來供大老闆們品味把玩而已,換換口味,吃多了陽春白雪嘗嘗下里巴人的趣味。


所謂鬥爭正是如此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作者是蕭甘(甘禮樂),跟巴金沒有關係


講的也沒錯,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黑的漂亮


孔子本身沒那麼高大上也沒那麼不堪,但我認為打死他不怨,你看看現在的各種傳統文化私塾,多噁心。 不如往死里打孔。 不過二共急需一個主義,原來的不能用了,只能找孔子之流吧


都快看哭了。

文章還好,尤其是小人書,孔子猥瑣蕭瑟的形象透著一絲苦情。這裡沒有萬世師表,沒有聖人,只有一個胸懷大志,被現實碰的頭破血流的小人物。說是孔子,更是那個時代普通人的寫照。

其實我們這個時代也是如此。

大家都胸懷大志,活得猥瑣卑微。偶爾碰到命中的盜跖,還要屁滾尿流的逃命。驚魂甫定,自欺欺人的安慰兩下自己,日子還要過下去。

當年的少年變成了老糊塗,揣著滿腔的不甘心,寫些個不知道有沒有人看的文字,孤獨寂寥的就混過了一生。

大家好像都是這麼活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還真是「萬世師表」。


作者是甘禮樂……


這篇文章的問題在於硬套模板,言之無物。
把原文中的關鍵字作個替換——奴隸社會替換成封建社會,封建社會替換成資本主義社會,奴隸替換成佃農——毫不影響文章的通暢性。
按正常的邏輯來說,要批判奴隸制對封建制的反動,乃至要批判孔老二為奴隸制鼓與呼,逃不過「奴隸制與封建制的區別是什麼」「誰、怎樣解放了奴隸並使生產關係過渡到封建制」「封建制政權怎樣擊敗了奴隸制政權」這幾個問題,就算不是論述重點也會捎帶著給個背景描述。本文里全看不到,最多提一句「季孫氏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至於季孫憑哪些實力不放周天子在眼裡,為啥封建制的季孫氏沒砍了搞復辟的孔老二的腦袋,這些讀者自然而然要生出疑問的問題,都不做解釋。這樣自然就缺乏了說服力。

同樣是迎合上意之作,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就比這篇文章好得多。


我倒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咬牙切齒。憋屎的勁兒去裝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也許心中也有高級黑的意思。


如果僅僅讀讀 &<論語&>, 如果理解為 道德說教, 那也沒啥了不起, 誰都能做到, 裝也能裝一下, 畢竟道德是虛的, 呵呵
但是評價孔子 沒有讀過 孔子為&<易經&>作的文章, 那是顯然不夠的, 畢竟孔子說過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道聽途說 受人誤導 那就是自己的錯了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正面一點回答,我看過漫畫,事迹基本都是真的。
所以我的評價是,同樣的史料,照樣有人會從各種角度來黑。
所以我的感受是,以後看歷史,多看某人做了什麼,而少看形容詞,少看各種內心描述,少看太史公曰。


如果孔子活在現在,他還是幾千年前那套理論,那自然是罪惡的,不過也不會有多少人去信的了,但是孔子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非但不罪惡,還是進步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北外副教授喬木的文章《夏天,當孔子遇上北外女生》?
我想請問一下「以德報怨,何以報直」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我查了書和網路,都沒有類似的介紹啊?
郭德綱集相聲各家之長,弟子眾多,又被同行排擠周遊列國,死後會不會被封為相聲屆的郭聖人?
莊子對於孔子是什麼態度?

TAG:歷史 | 孔子 | 文人 | 巴金 | 批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