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諸葛亮很會用人嗎?


說到諸葛亮的識人用人,大家最深刻的印象是馬謖和「事必躬親」。不說馬謖,(不是不能說),我們還可以從另外的幾個例子來看諸葛亮的識人用人水準。

一、用人:魏延、楊儀。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三國志·魏延傳】
[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三國志·魏延傳】
「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三國志·魏延傳】
魏延作戰勇猛,但性格孤高,脾氣不好,所以同僚和他關係都不好,尤其是和楊儀。同時魏延自負、自視甚高,缺乏遠見,也缺乏基本的判斷力。所以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才會貿然起兵,結果這個「善養士卒」的大將,剛一交兵,部隊就星散了。

[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三國志·楊儀傳】
[儀性狷狹,]——【三國志·楊儀傳】
楊儀才幹悠長,籌度糧谷,軍戎節度等方面是一等一的人才。但和魏延一樣,楊儀性狷狹,眼高於頂,與同僚不合。

對於魏延、楊儀這樣缺點明顯的人,通常是不能委以重任的,二人在諸葛亮死後,缺乏制約的時候,很快敗亡,也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尤其魏延,以其後事來看,他的「子午谷奇謀」,多半也和他的舉兵一樣,是他缺乏遠見,眼高於頂的體現。但蜀漢人才難得,如果因此把二人給排除掉,實在可惜。
魏延假節,封南鄭候,是軍方的第一人,楊儀則是丞相府的大管家,二人均是一二人之下,萬人以上的實權人物。諸葛亮對二人不可謂不厚道。但同時又駁回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後事則託付給蔣琬而排除楊儀。諸葛亮對二人,既用他們的長處,又安撫其心,雖「常恨二人之不平,」也「不忍有所偏廢」。這就是諸葛亮的用人之道,唯才是舉,不以私德而廢其才,同時也不以其才而縱其私。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自是用人的高明之道,但用「疑人」,而使其「不疑」,這就是天才的手腕了。
依靠諸葛亮的這種用人之才,在諸葛亮時期,蜀漢才能以弱國寡民保持對魏的戰略攻勢。

二、識人:蔣琬、費禕、姜維
[先主大怒,將加罪戮。軍師將軍諸葛亮請曰:「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主,願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倉卒但免官而已。]——【三國志·蔣琬傳】
蔣琬早期性情放蕩,險些被劉備所殺,被諸葛亮救下,在諸葛亮開府後,直接提拔他到丞相府,並立為繼承人。

[丞相亮南征還,群僚於數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禕右,而亮特命禕同載,由是眾人莫不易觀。]——【三國志·費禕傳】
費禕和益州舊人有牽連,諸葛亮卻對他很看重,在蔣琬之後,費禕是蜀漢的第一人。

[亮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三國志·姜維傳】
姜維為降人,年紀輕輕就封侯,是蜀漢最後的守護者。

以上三人,是諸葛亮死後,蜀漢的掌舵人,對於蜀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貧賤時被諸葛亮發現、提拔、培養,最後成為國家的脊樑。
蜀漢地狹才稀,國力微弱,能支持幾十年不道,沒出過什麼大動亂,主要得益於諸葛亮的遺澤,和他的這份識人的眼光。

從以上的幾個事例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用人和識人水準,無疑是歷史級別的。後來人以「失街亭」和「事必躬親」等演義局部片段,來評價諸葛亮的用人和識人水準,和真實的歷史差別何止萬里!


是以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數數陳志蜀書里諸葛亮任用過多少人,其中多少人用對了,多少人用錯了,自然能得出結論。講真,別老盯著一個馬謖行不?


就像毛評價周一樣,諸葛亮有些舉輕若重,把自己累得半死。在建團隊、搭班子方面,做得不足,缺乏氣度。


諸葛亮是勞模,也很有戰略眼光。

但他最大的缺點是控制欲太強。特別是在劉備去世之後,大權獨攬,士人階層得不到放手重用,導致他去世後,留下一個既無財力,又無人力的空殼王國。

但是諸葛亮很會看人,比如趙雲、鄧芝、蔣琬等都是他一手提拔的傑出人才。所以在鬥智遊戲胡了三國中,諸葛亮的策略是識人,很利於補充手牌。


推薦閱讀:

在三國演義之前,列代兵家名士怎麼評價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的呢?學習諸葛亮軍事思想的有哪些?
「諸葛亮北伐是為了把孫吳跟蜀國綁定一起」,這可能是北伐的一個原因,還是無稽之談?
有沒有以三國背景為題材的另類小說?
《三國演義》前文有沒有暗示(或埋下伏筆)諸葛亮框扶漢室會失敗?
對躬耕時的諸葛亮來說,如果沒有被三顧茅廬,他會怎麼規劃自己的人生及天下大勢?

TAG: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