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之前,列代兵家名士怎麼評價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的呢?學習諸葛亮軍事思想的有哪些?
1.好基友司馬懿:①打孔明前對我三叔裝逼: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②跟孔明打完後:天下奇才也!
(實力黑我爹)
2.軍事鬼才孫十萬: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重複結盟,廣誠約誓,使東西士民咸共聞知。
3.桓溫:溫遂勒銘曰:「望古識其真,臨源愛往跡。恐君遺事節,聊下南山石。」
4.苻堅:苻堅將有大志,聞猛名,遣呂婆樓招之,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5.唐代頭號大亮粉李靖:①諸葛亮七擒孟獲,無他道,正兵而已矣。
②諸葛亮以石縱橫布為八行,方陳之法即此圖也。臣嘗教閱,必先此陳。世所傳《握機文》,蓋得其粗也。
③臣本諸葛亮八陳法也,大陳包小陳,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古制如此。臣為圖因之,故外畫之方,內環之圓,是成六花,俗所號爾。
④方生於步,圓生於奇,方所以矩其步,圓所以綴其旋。是以步數定於地,行綴應乎天,步定綴齊,則變化不亂。八陣為六,武侯之舊法焉。
⑤兵之情雖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敵將多謀,戎卒欲輯,令行禁止,兵利甲堅,氣銳而嚴,力全而勁,豈可速而犯之耶?」答曰:「若此,則當卷跡藏聲,蓄盈待竭,避其鋒勢,與之持久,安可犯之哉!廉頗之拒白起,守而不戰;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進,是也。
⑥靖曰:觀其文,跡其事,亦可差別矣。若張良、范蠡、孫武,脫然高引,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爾乎?若樂毅、管仲、諸葛亮,戰必勝,守必固,此非察天時地利,安能爾乎?其次王猛之保秦,謝安之守晉,非任將擇才,繕完自固,安能爾乎?故習兵之學,必先由下以及中,由中以及上,則漸而深矣。不然,則垂空言,徒記誦,無足取也。
6.裴度:《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太長了你們自己看吧)
度嘗讀舊史,詳求往哲,【殘】秉亭君之節,無開國之才;得立身之遭,無治人之術。四者備矣,兼而行之,則蜀丞相諸葛公其人也。公本系在筒策,大名蓋天地.不復以雲。當漢柞衰陵,人心競逐,取威定霸者,求賢如不及;藏器在身者,擇主而後動。公是時也,躬耕南陽,自比管樂,我未從虎,時稱卧龍。(詩)曰:「潛雖伏矣,亦孔之熠。」故州平心與,元直神交。泊乎三顧而許以驅馳,一官而定其機勢,於是翼扶劉氏,纘承歸服,結吳抗魏.擁蜀稱漢,刑政達於荒外,道化行乎蛾中。誰謂阻深?殷為疆國;誰謂堇脆?厲為勁兵。則知地無常形,人無常性,自我而作,若金在鎔。故九州之地,魏有其七,我無其一,由僻陋而啟雄圖,出封疆以延大敵;財用足而不曰搜我以生,干戈動而不曰【殘】人以逞。其底定南方也,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震疊諸夏也,不敢角其勝負,而止候其存亡;法加於人也,雖死徒而無怨;德及於人也,雖奕葉而見思。此所謂精義入神,自誠而明者矣。若其人存,其政舉,則四海可平,五服可傾。而陳庸之評,未極其能事,崔浩之說,又詰其成功,此皆以變詐之略,論節制之師,以進取之方,語化成之遭,不其謬歟?夫委棄荊州,不銫邃有三郡,此刀務增德以吞宇宙,不黷武以爭尋常。及出斜谷.據武功,分兵屯田,為久駐之計,與敵對壘,待可勝之期,雜乎居人,如適虛邑.彼則喪氣,我方養威,若天假之年,則繼大漢之祀,成先主之志,不難矣。且權傾一國,聲震八【】上下無異詞,始終無愧色,苟非運膺五百,遭冠生知,曷以 於此乎?故玄槐知入之明者,倚杖曰魚之有水;仲達 人之雄者,嗟稱曰天下奇才。度每跡其行事,度其遠心,願奮短札,以掉群議,而文字蚩鄙,志願未果。元和二年冬十月,聖上以西南奧區,寇亂餘孽,晏虻未息,污俗未清,輟我股肱,為之父母.乃詔相國臨淮公,由秉鈞之重,承推轂之寄,戎軒乃降,藩服乃理,將明帝遭,陬落綏懷,溥暢仁風,間閻滋殖,府中無留事,宇下無棄才.人知何方,我有餘地,則諸葛公在昔之治,與相國當今之政,異代而同塵矣。度謬以庸薄,獲參管記,隨旌旄而愛止,望祠宇而修謁,有儀可象,以赫厥靈,雖徽烈不忘,而碑表未立。古者戊拳拳一善,戲師長一城.尚留斯文,以示來裔,況如仁之嘆,終古不紀,其可闕乎?乃刻貞石,庶此都之人,存必拜之感云爾。銘曰:昔在先主,思啟疆宇,挽攘摩依,英雄無輔,愛得武侯,先定蜀土。遭槐城池,禮義干櫓。煦物如春,化人如神。勞而不怨,用之有倫。柔服蠻落,鋪敦渭濱,撮跡畏威,雜居懷仁。中厚吁食,不測不克,以待可勝,允臻其板。天末悔禍,公命不果,漢祚其亡,持星中墮。反旗鳴鼓,猶走司馬,死面可作,當小天下。尚父作周,阿衡佐商,兼齊管、晏,【】漢蕭、張,易化而生,易地面理,遭遇豐約,亦皆然矣。嗚呼!奇謀奮發,莢志夭逼。吁嗟嚴、立,成受請罰,聞之痛之,或泣或絕。甘棠勿翦,駢邑斯奪,由是而官,殊途共轍。本於忠恕,孰不感悅;苟非誠懲,捷雲固結。古柏森森,遺廟沈沈,不殄禮祀,以迄於今,摩不駛奔,【】若有照臨。蜀國之風,蜀入之心,錦江清波,玉壘峻岑,入海際天,知公德音。 元和四年,歲在已丑,二月二十九日。
7.岳飛:帝手書曹操、諸葛亮、羊祜三事賜之。飛跋其後,獨指操為奸賊而鄙之,尤檜所惡也。
待補充。
材料引自百度,如有疏漏求輕扇。
額,瀉藥,我亮軍事能力其實陳壽說的很中肯了。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我宣帝司馬懿的評價:
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晉書:
先是,陳勰為文帝所待,特有才用,明解軍令。帝為晉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後,令勰受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標幟之制,勰悉暗練之,遂以勰為殿中典兵中郎將,遷將軍。
讀史方輿紀要:
陳勰持白虎幡,以武侯遺法教五營士。
歷代兵制:
終晉之世,惟陳勰、馬隆用諸葛亮古陣遺法,略試一二。隆以募兵三千,克平西涼,厥功稱著。勰事雖不概見,然徒校標幟,兵之一物耳。更數大亂,京闕圍逼,而白虎幡一麾,眾皆解甲不鬥。麾號數信,收效至此。孰謂古法之不可施於後世,而軍政之果無益於人國也?
晉書:
初,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行相去二丈。溫見之,謂「此常山蛇勢也。」文武皆莫能識之。
北齊書:
軍次白帝,謂人曰:「諸葛孔明可謂為名將,吾自見之。此城旁有其埋弩箭鏃一斛許。」
周書·劉亮傳:
亮以勇敢見知,為時名將,兼屢陳謀策,多合機宜。太祖乃謂之曰:「卿文武兼資,即孤之孔明也。」遂賜名亮,並賜姓侯莫陳氏。十年,出為東雍州刺史。為政清凈,百姓安之。在職三歲,卒於州,時年四十。喪還京師,太祖親臨之,泣而謂人曰:「股肱喪矣,腹心何寄!」令鴻臚卿監護喪事。追贈太尉,謚曰襄,配享太祖廟庭。
通典:
獻文帝皇興中,其主予成吐賀真之子犯塞,征南將軍刁雍上表曰:臣聞北狄悍愚,同於禽獸。所長者野戰,所短者攻城。若以所短,奪其所長,則雖眾不能成患,雖來不能內逼。又狄散居野澤,隨逐水草,戰則與家產並至,奔則與畜牧俱逃,不齎資糧而飲食足,是以古人伐北方,攘其侵掠而已。 歷代為邊患者,良由倏忽無常故也。六鎮勢分,倍眾不鬥,互相圍逼,難以制之……采諸葛亮八陣之法,為平地禦寇之方。使其解兵家之宜,識旌旗之節,器械精堅,必堪禦寇。使將有定兵,兵有常主,上下相信,晝夜如一……帝從之,邊境獲其利。後帝又北討,大敗之,斬首五萬級,降者萬餘,戎馬器械不可稱計,追奔逐北旬有九日,往返六千餘里。改女水曰武川。
隋書
子雄立指麾,六軍肅然。帝大悅曰:「公真武侯才也。」
舊唐書
故王猛、諸葛亮振起窮巷,驅駕豪傑,左指右顧,廓定霸圖,非他道也,蓋智力權變,適當其用耳。劉樂城、裴聞喜,文雅方略,無謝昔賢,治戎安邊,綽有心術,儒將之雄者也。
殷禮阿衡,周師呂尚。王者之兵,儒者之將。樂城、聞喜,當仁不讓。管、葛之譚,是吾心匠。
宋史
黃帝始置八陣法,敗蚩尤於涿鹿。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晉桓溫見之,曰:"常山蛇勢。"此即九軍陣法也。至隋韓擒虎深明其法,以授其甥李靖。靖以時遇久亂,將臣通曉者頗多,故造六花陣以變九軍之法,使世人不能曉之。
熙寧二年十一月,趙禼乞講求諸葛亮八陣法,以授邊將,使之應變。詔郭逵同禼講求,相度地形,定為陣圖聞奏。
慶曆三年,詔置武學於武成王廟,以阮逸為教授。八月,罷武學,以議者言"古名將如諸葛亮、羊祜、杜預等,豈專學孫、吳"故也
金史
臣聞古之名將,雖在征行,必須屯田,趙充國、諸葛亮是也。
王守信者,本一村夫,敢為大言,以諸葛亮為不知兵。
元史
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
明太祖寶訓
洪武十四年十一月甲辰,太祖召吏部兵部臣,諭之曰:「三代學者無所不集習,故其成材,文武兼備。後世九流判立,士習始分。服逢掖者或不閑於武略,被介胄者或不通於經術。兼之者,其惟達材乎!三代而下,若諸葛孔明、羊祜、杜預、李靖輩,文武兼資,難概以一律。夫木直者可以中繩,曲者可以中矩。人有學問,則亦何事不可為也。今武臣子弟,朕嘗命之講學,其間豈無聰明賢智有志於學者,若概視為武人不用,則失之矣。卿等其審擇用之。」
最後……放一張農藥的我亮,,,能不能要不要給我亮貼鬍子了,,我喜歡鮮肉的形象!哼!
在三國演義之前,諸葛亮的評價其實已經非常高了。
不說別的,就算是諸葛亮的敵人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都是天下奇才。
諸葛亮以益州一州之眾,打得無論是兵力、地利甚至兵種都佔有優勢的曹魏只能選擇堅守不出,使得諸葛亮每次自來自往,而曹魏之眾遇到諸葛亮,戰則必敗,追則必死。
謝瑤
學習諸葛亮的大局觀。
學習諸葛亮的向前看,忘記過去一切的事。
學習諸葛亮的天時地利人和。
學習諸葛亮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當然了,對諸葛亮懷疑者,不需要任何的學習。兵家啊,這個就把諸葛大名垂宇宙之類的甩了
我讀書少,所以只能說說李衛公問對
太宗曰:諸葛亮言: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敗也;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勝也。朕疑此談非極致之論。
靖曰:武侯有所激雲耳。臣按《孫子》有曰:教習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自古亂軍引勝,不可勝紀。夫教道不明者,言教閱無古法也;吏卒無常者,言將臣權任無久職也;亂軍引勝者,言己自潰敗,非敵勝之也。是以武侯言:兵卒有制,雖庸將未敗;若兵卒自亂,雖賢將危之,又何疑焉?
靖曰:「諸葛亮以石縱橫布為八行,方陣之法即此圖也。臣嘗教閱,必先此陣。世所傳《握機文》,蓋得其粗也。」
太宗曰:天地風雲,龍虎鳥蛇,斯八陣何義也?
靖曰:傳之者,誤也。古人秘藏此法,故詭設八名耳。八陣本一也,分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號;風雲者,本乎幡名;龍虎鳥蛇者,本乎隊伍之別。後世誤傳,詭設物象,何止八而已乎?
太宗曰:卿平突厥,用奇兵,今言正兵,何也?
靖曰:諸葛亮七擒孟獲,無他道也,正兵而已矣。
靖曰:臣所本諸葛亮八陣法也。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古制如此,臣為圖因之,故外畫之方,內環之圓,是成六花,俗所號耳。
太宗曰:內圓外方,何謂也?
靖曰:方生於步,圓生於奇。方所以矩其步,圓所以綴其旋。是以,步數定於地,行綴應於天。步定綴齊,則變化不亂。八陣為六,武侯之舊法焉。
這段對話里,談到最多的就是孫子,其次就是諸葛亮和曹操了……
諸葛亮政治強於軍事,內政強於外交,治軍強於打仗,防守強於進攻,屬於典型想贏很難,想輸也很難。
古代會打仗的,軒轅黃帝(人祖),蚩尤(兵神),姜子牙(兵祖),老子(道祖,治國強於會打仗),管仲(商聖,強國),孔子(儒聖,治民強於會打仗),孫子(兵聖),吳起(魏武卒),孫臏(龐涓),范蠡(西施伍子胥文種),(田驤苴),商鞅(強國變法),白起(人屠),蔚僚(滅六國),韓信(兵仙,項羽章邯),冒頓(第一個統一草原),衛青霍去病(擊敗匈奴),劉秀(大魔法師天降隕石,王莽),曹操(官渡),諸葛亮(治國),周瑜(赤壁),魯肅(三分天下),陸遜(夷陵),張遼(逍遙津),司馬懿(晉祖),王猛(統一北方),謝玄(合肥),陳慶之(白袍鬼將),檀道濟(三十六計,自毀長城),宇文述(楊堅李淵,關隴軍事利益集團形成),李世民(唐宗,一戰定河北,滅王世充和竇建德),李靖(軍神,戰無不勝),趙匡胤(統一中原,宋祖),狄青(半個),岳飛(武穆,精忠報國,結束金國不可戰勝的神話),耶律阿保基(遼祖),完顏阿骨打(金祖),鐵木真(元祖,成吉思汗,創造蒙古鐵騎,打造元朝神話),朱元璋(劉伯溫,徐達,由南向北統一天下),皇太極(多爾袞,康熙,雍正)《雖然討厭清朝,但是前幾任皇帝真是含金量超高》,毛爺爺鄧爺爺周爺爺(統一中國,擊敗日本,國民,外國列強)
瀉藥。
不會。
為啥最近邀請我的問題方向越來越奇怪了...
瀉藥 對三國的理解 只限於三國演義 不過如果你要問我三國美女 我都是可以和你白扯白扯
謝瑤。第一個問題答不了,列代兵家名士的評價還沒去整理過,暫時也沒想起來。但以個人看三國演義的感受,第二個問題可以勉強說幾句。
戰略上是穩紮穩打,立於不敗之地,曾國藩最善此道。戰術上是攻心為上,王守仁的拿手活。特點是重視用人、練兵和工程器具,深諳為帥之道。
瀉藥,不太清楚那段歷史,但是諸葛亮的才學和能力都是歷史承認的,我等晚輩應學習其精神
從三國志上看,治軍很好,重視軍事科技,部隊戰鬥力強,打仗中規中矩,雖然堂堂正正,但也少點靈氣,打不出啥大勝,也不至於有大敗,不過這也可能和他第一次北伐玩的虛了點有關,後來就更謹慎了。
謝邀
根據武廟十哲,唐宋元時代諸葛軍事能力是在歷朝歷代中排前十的。
尤其擅長治軍和正兵,奇謀相對不突出,但也是主流或以上水平。
指出上面錯誤:
「李公問對」是偽書,注意這書是偽書。李靖歷史上壓根就沒怎麼評價過諸葛亮,我覺得諸葛亮用兵法子是不配讓李靖評價的。不是貶低諸葛亮而是李靖用兵方略可以爭整個中國歷史上前三的。
「握機經」是偽書,注意這書是偽書。唐之後,歷代兵家偽書危害無過於握機經的。如果太白陰符還有點唐中後期兵制參考意義的話。握機經只有害而無一利。如不意外都是隱居在終南山道士李荃著的。正史沒說過他幹了什麼,唐宋錄神仙的書籍里記載他當過副節度使,基本也是假的。
建議樓主去看看「武侯八陳兵法輯略」,我想說古代中國兵法走向虛無,文人是推手的話,八陣就是禍源--此八陣非諸葛八陣,而是文人想像中的八陣。
我印象中光晉書就有兩個實際運用諸葛亮兵法的例子。
」虜樹機能等以眾萬計,或乘險以遏隆前,或設伏以截隆後。隆依【八陣圖】作偏箱車,地廣則鹿角車營,路狹則為木屋施於車上,且戰且前,弓矢所及,應弦而倒。「 ————馬隆傳
「陳勰為文帝所待,特有才用,明解軍令。{...}及蜀破後,令勰受【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標幟之制,勰悉暗練之,遂以勰為殿中典兵中郎將,遷將軍。「 ————志14 職官
歷代的評價更是多了去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了百家講壇易中天教授講解的三國,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不是一個概念,一個是史實,一個是小說,裡面關於諸葛亮的或多或少都有些許的誇張成分。說是誇張,這些都是有根據的,因此,易教授說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而非優秀的軍事家,我是相信的。
推薦閱讀:
※「諸葛亮北伐是為了把孫吳跟蜀國綁定一起」,這可能是北伐的一個原因,還是無稽之談?
※有沒有以三國背景為題材的另類小說?
※《三國演義》前文有沒有暗示(或埋下伏筆)諸葛亮框扶漢室會失敗?
※對躬耕時的諸葛亮來說,如果沒有被三顧茅廬,他會怎麼規劃自己的人生及天下大勢?
※為什麼中國從來不缺軍事天才?古有諸葛孔明,今有太祖,這個與文化傳承有關,還是跟中國的地理位置有關?
TAG: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