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到底是否如歷史上說的那般不堪?

唐朝李隆基寵臣楊國忠是否真的如歷史上說的齷齪不堪?沒有什麼政治能力,只知道迎合主上,靠搖尾巴和裙帶獲得皇上信任而大權獨攬?看過《血腥的盛唐》對其描述並不多,安祿山和他關係不好,除了勾心鬥角外和政治鬥爭外,安祿山清君側就是拿的他說事兒(類似漢朝晁錯)。因為近期不知道在哪看到了關於對楊國忠平反的一些話題,想聽聽大家全面的分析和評論!謝謝!


確實是非常不堪,此人只顧眼前蠅頭小利,既無人品又無才幹,相較李林甫能剛柔並濟恩威並施的安撫安祿山,楊只會一味打壓,至少在這一點上,同為奸相,楊的水平較李實在差的太遠。。。其實晚年玄宗應該能感覺的到安祿山尾大不掉,威脅重重,但他已年邁,一心想安度晚年,把問題留給兒子去解決,加之楊國忠一再從中對安祿山施壓,使本打算等玄宗過世之後再造反的安祿山倍感壓力,不得不提前反叛。潼關一站,高仙芝、封常青受宦官誣陷,玄宗不察,兩位名將被賜死,即使如此,局勢也並不是不可挽回,後期接替高封二人鎮守潼關的老將哥舒翰很清楚認識到固守潼關而不戰才是上策,因為官軍昇平日久根本不是藩鎮軍隊的對手,可是楊國忠只顧自己與安祿山的積怨,一味慫恿玄宗命令哥舒翰出關迎戰,無奈之下哥舒翰只能出關馬戰,很快兵敗被俘,潼關失守,京城長安也已在劫難逃。楊的為人處事以及為政施政,無不如市井混混一般,一個國家掌控在這樣一個人手裡,確實是玄宗朝的悲哀,縱觀整個盛唐晚期,唐玄宗由於對楊貴妃的寵愛,進而對楊家人的放縱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楊家人甚至可以藐視皇室宗親,主上昏聵而下必靡之,楊國忠固然不濟,但其實一切的原因都在於唐玄宗的晚年怠政,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是一個漫長的人生歷程,誰都無法保證在權利之巔卻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玄宗也一樣,沒有楊國忠,唐朝的隱患也早已埋下,盛唐背景下盛衰交替早已不可避免。


根據史料記載,確實沒什麼正面形象了。可是安史之亂也不能全怪他。

安祿山運氣特別好,碰上了第一個自私的宰相李林甫,這個人口蜜腹劍,所有政策都先考慮私利,還特別能琢磨別人心思。這個時候已經導致唐朝開始走下坡路了。

可惜李林甫死的早,換成了外戚楊國忠當權,楊國忠沒有什麼謀略,唐玄宗已經年老,所以他獨享大權。安祿山把唐玄宗哄得讓楊國忠心裡有忌憚。所以開始跟皇上碎碎念說安祿山要反了。

就像狼來了的故事,楊國忠就是那個孩子。安祿山本來很感激唐玄宗,打算等到唐玄宗死後再造反。可是楊國忠非要把安祿山逼到造反這條路上去,還逼的皇帝越來越信任安祿山。

最過分的是楊國忠為了防著哥舒翰居然寧願誤國都要除掉他。無勇無謀就算了,他還是明知哥舒翰出兵潼關一定失守也要勸服皇上讓他出兵。

哥舒翰是忠臣,可惜兵敗又自殺不得,被手下綁著去投降,晚節不保,一代英明,毀於一旦。

之後楊國忠還勸皇上逃跑,宮外的大臣親王誰都沒通知,丟下整個長安溜了。

當時安祿山攻打潼關,腹背受敵,基本沒有勝算,如果那個時候沒有楊國忠,再守一會兒,人民抵抗叛軍,國家守住防線,一個英雄,一個國家,說不定都有救了。

最後一點就是他引發了馬嵬之變。連累楊貴妃無辜而死,成就了千古遺憾,引發了楊貴妃的悲劇性,唐王朝的悲劇性,讓後人因為對貴妃的同情和盛世的緬懷又更加記恨他。

唐朝的衰落,一方面是宦官,一方面是外戚,都是唐玄宗處處用人不明,另一方面是氣數將盡,當權者的問題,千里之堤,也不是楊國忠一個人就能推到的。


楊國忠,忠臣耳!
貪,戾,奸甚矣!
反何有之!


可能他暗中聯繫吐蕃聯合鎮壓安祿山,不過被兵變阻止,這樣再造唐朝更加功勞大,被同時殺死的就是吐蕃的大臣,吐蕃視唐朝皇帝為舅舅,後來是從回紇借兵鎮壓,結果都一樣


應該比歷史上寫的更不堪吧。

歷史是勝利的人書寫的,可是安史之亂勝利的唐王朝,但凡給一點面子,都不會怎麼寫。


推薦閱讀:

玄武門之變之前,為什麼不將李世民逐出長安?
玄武門之變中,李元吉為何「再三不彀」 ?
為什麼沒有李白或杜甫為主角的電影或者電視劇?
張九齡是怎麼看出安祿山必反的?
如果沒有唐肅宗靈武即位,當時的局面會如何發展,唐玄宗能否力挽狂瀾?

TAG:唐朝李唐 | 楊玉環 | 唐代歷史人物 | 唐玄宗李隆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