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延安路高架到底怎麼回事?
那個帶龍的柱子。真如民間傳言那樣嗎
延安路高架龍之柱真有玄機? 民間說法:相信"驅龍"[圖]
2015-4-20 08:30:39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毛錦偉 選稿:實習生劉輝
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交會處的龍之柱。
問:申城的高架立柱中,有一條「九龍柱」赫赫有名,說的就是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交叉處的那根立柱。和其他柱子不同的是,這根立柱特別粗壯,柱子通身包裹不鏽鋼和銅製的龍紋雕塑,金燦燦,特別耀眼。每次駕車經過此處時,總有人向我提起它的「神秘傳說」。大意是,當年建高架時,這裡的樁打不下去,說下面是「龍脈」;後來只能請高僧前來「驅龍」,才得以成功。柱子包上龍飾,正是為了「壓陣」。末了,還加上一句「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說得繪聲繪色、神乎其神,但我心中始終覺得這個說法不可信。這個疑問在我心中已存在多時,請問這根高架柱子為何妝以龍飾?(市民肖女士)
民間說法
市民石先生:
相信「驅龍」之說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上海高架道路建設緊鑼密鼓。繼內環線建成並通車後,貫穿市區的成都路高架(南北高架)和延安路高架先後上馬,形成貫穿上海市東西南北中的「申」字格局。沒料到,當工程進行到關鍵的東西南北高架路交會點時,作為支撐主柱的基礎地樁怎麼也打不下去。
工程暫時停頓。不知怎的,一種說法在私下裡悄悄傳開:會不會是風水龍脈方面的問題?要不要請風水先生來看看呢?這種說法出現,立即受到工程技術專家的反對。於是,項目指揮部廣邀參與工程的市政設計院、上海城建設計院、上海市政和隧道等工程公司各路技術精英,彙集到這裡啃硬骨頭。可技術精英們各顯神通之後,打不進的地樁依然打不進。就是勉強打進一部分,也遠遠不符合設計的標準和工程的要求。
於是,先前的求神拜佛的說法又悄悄地在工地傳播。時間不等人,有招好過無招,何況試一試,即使不成也沒有什麼大的傷害。後來就請了上海的一位法師。
法師做完法事,樁就打進了,據說因為道破天機,法師回到寺廟,不多日無疾而圓寂。柱子上隨後圍上了白鋼並裝上了龍形紋飾,作為對佑助打樁成功的神明的祈敬。
這個說法,我聽很多人講起過,上海人也對此津津樂道。我想,多少總是有那麼回事的。
權威解答
全國勞模、造橋專家張耿耿:
樁是我帶隊打下去的
這根高架立柱的故事在上海人中很是流行。但作為當事人之一,我想告訴大家,「做法事」一說純屬無稽之談。
1993年下半年,成都路高架項目開始動工建設。成都路高架與延安路高架交會處這一標段,由隧道建築公司承建,而我所在的上海市政一公司,則負責承建北面的跨蘇州河標段。
交會處的這根立柱,由於上方要支撐起兩條高架,共四層路面,又是申城高架「申」字中心的主立柱,可以說是頂樑柱,技術上要求非常高。按照設計,這根主立柱直徑5米,在地下需要打36根鋼管柱。每根鋼管柱直徑90厘米,長為64米。按照施工要求,這批樁基要打到地下60多米深處。
但是,當時承建方找來的打樁施工隊伍,只擅長建築物打樁,對於如此密集的立柱打樁沒有經驗。在施工方案、施工技術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於是,這支打樁施工隊第一批打6根樁時,就遇到了地質的堅硬層面,無論怎麼打,就是打不下去的情況。有的樁只能打到10多米,最深的也只能打到41米,沒有一根達到設計標準。
施工遇到了巨大的困難,承建方要求上海市政設計院更改設計,但遭到了設計院的拒絕。而此時,同在北段施工跨蘇州河標段的我們上海市政一公司,已將98根同樣粗的樁打入地下。設計院向我們求助,在成都路高架建設指揮部的協調下,交會處立柱的打樁工程,轉由我們來負責建設。
我帶著隊伍,在施工時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用8噸重鎚打樁;二是打樁時不間斷地灌水,起潤滑作用;三是連續18小時捶打,保證樁柱連續深入。變更施工方案後,僅用了一個月零5天的時間,我們便將36根樁子全部打入。完成了成都路高架的節點施工,確保順利通車。
可見,樁子最終打入,靠的是科學的現代化建設技術,而非風水玄學。
雕塑家、曾任上海油畫雕塑院副院長趙志榮:
龍紋雕塑只是裝飾
成都路延安路高架五層立交中心柱上的雕塑,是我的作品。而之所以選擇龍作為題材,這也完全是我的創意,絕非是為了「鎮風水」。
當年,成都路延安路高架立交是上海自己設計的。相比請天津設計的共和新路中山北路立交方案,我們設計的這個定向式立交佔地面積小,一根主立柱配合四面4根「T墩」,撐起如此多層次的立交:成都路高架在第五層,延安路高架在第二層,連通兩條高架的左轉匝道橋分別位於三四層,較好解決了中心城區佔地的問題。但相應的代價,就是這根中心柱特別粗,它被設計成直徑5米、高度32米、樁基長度62米的「巨無霸」。
也正是因為這根柱子太過粗大,一方面在開闊的路口不甚美觀,另一方面也可能給駕駛員帶來視覺阻礙,影響行車安全。因此在立柱建設的同時,對立柱的裝飾也提上了議事日程,使之成了上海高架道路中唯一被裝飾的立柱。
當時的建設單位隧道建築公司非常欣賞我為延安路隧道出風口處設計的大型浮雕,認為非常壯觀、氣派。因此,建設單位找到我,將裝飾成都路高架大立柱的任務交到我的手上。
在設計立柱裝飾雕塑時,沒有人給我設定過條條框框。我每天只要有空,就到施工的地方去感受。突然一天來了靈感:這條高架,不就是上海的一條巨龍,日夜不停地運轉嗎?於是,我將這個創意作品命名為「龍騰萬里·日月同輝」。
由於柱子高達30多米,且中間的高架道路相互交錯,因此在設計、建造浮雕時,我先設計了平面圖,再將它「捲起來」包裹在柱子上。並且,我並不喜歡明清的那種張牙舞爪的龍形象,在翻閱了大量古代青銅器的資料後,我借鑒了春秋時期青銅器上龍的形象,比較古樸。其實,若是仔細觀察,柱子上遠不止9條龍,大大小小有很多條;此外還有鳳、日月等其他元素。
設計、施工花了近10個月的時間,雕塑揭幕後,各種傳言這才出來了。我選擇龍,只是因為這根柱子在上海高架最重要的位置,又托著這麼沉重的東西。老百姓的傳言,有著聯想的成分,或者出於獵奇的心理。但總之,都是「民間戲言」,沒有事實根據的。
墩柱太粗矮,裸露很難看,所以就做了個龍,為了好看
不 是 那 樣!
純粹就是個雕塑裝飾.你要相信人群傳謠言的能力是驚人的.魚肚子里有塊布,黃河裡挖塊碑什麼的沒啥兩樣.
轉自百度百科上海延安路高架龍柱……有採訪
翰:社會上一直有一個傳言,說是當初這座高架建造的時候,地基老是打不下去,最後是上海一座名寺的主持道出了此處乃上海龍脈的「真相」,結果還因為道破天機,提早圓寂。作為這件大型浮雕的作者,你所知道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趙:當時,確實是因為地基打不下去,但這只是因為地質的原因加上當時設備的局限而已。因為在相對變淺的地基上,如果仍然要負荷同樣的承重,整根柱子就必須加粗,而這過分粗壯的柱子便不可避免引來了如何美觀的問題,當時的建設單位非常欣賞我為隧道風塔所設計的另一處大型浮雕,於是,這個便把這個難題,交到我的手上,而不是哪一個老和尚。
翰:圍繞這根龍柱,曾經有不少人跳出來說,這是他們所創意的「九龍戲珠」,是這樣嗎?
趙:對不起,真的沒有什麼「九龍戲珠」這樣爛的創意。其實,在這幅作品上面不僅有數不清的龍,而且有鳳,還有日月等很多中國傳統紋樣……所以這幅作品的名字就叫《龍騰萬里日月同輝》。之所以選擇龍作為這件浮雕的主題。那還得感謝我長期以來的一個工作習慣,那就是無論接受哪一件城雕的創作邀請,我都會跑到現場去尋找靈感,常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當時,我坐在成都路路口的時候,突然靈光一閃,那就是如果在空中鳥瞰這種高架,你就會發現,這不就是一條盤旋在上海空中的龍嗎?有了這個創意之後,我就去翻閱了大量的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資料,並進行了全新的提煉與再造。你只要仔細看,你就會發現我所借鑒的龍紋都不是明代以後才會出現的那種「正面」的、「兇猛」的樣式,相反,我所所設計的都是「側面」的、「古樸」的,有點「調皮」的那一種類型。
層狀構造,可能剛好那個地方是層硬度高的岩石?
地質渣,沒有工地經驗,瞎猜的。
噓,保命要緊,這在上海是個提都不能提的話題[滑稽]
那個是鑽孔灌注樁,不存在打不打得下去的問題。
凡是這類話題都是對人的科學素質的小測試。
到鄉下說一下這類傳聞,鄉親們估計百分之九十九都會相信這個故事。
我就說這麼幾個問題
1.如果真的是地質問題打不進去,為什麼相隔也就5,6米的另一根柱子就這麼好打進去??還這麼細?不說地質學家,地理大家都學過吧,上海原本是什麼樣子的你不知道沒事,但是才相差這麼點就差別這麼嚴重?
2.如果真的只是為了美觀,為何其他粗壯的柱子不包起來?
比如中山北路共和興路交叉的也是同樣結構,汶水路共和興路也是同樣的結構,一點都不比這根細,為什麼不包起來呢?
3.如果真的是為了不阻礙視線,那為什麼非要用這麼厚的白鋼圍起來,豈不是更加阻礙視線?還是金屬材質反光如此明顯,大晚上還容易混淆視線,同樣的,為什麼中山北路共和興路的交叉不包起來呢?
最後,民間很多東西不是以訛傳訛,而是最初有了事實根據,才傳開,在傳開的途中傳岔路
聽說當年是那柱子開發商怎麼弄都立不起來,然後為了讓它立起來開發商不知道請了個什麼師傅,那師傅說需要犧牲一個人埋在裡面,然後開發商就騙了一個剛來不久的工人在那裡幫他弄東西,結果把混凝土直接倒進去,那工人犧牲了但柱子就真立起來。
之後那橋樑順利建成,但經常在那個柱子的位置出車禍,很多出事的司機都說沒看到柱子,結果這事兒就被警察發現並把開發商定罪了,同時就在那時候弄了條龍擋煞氣啥的...
這都只是聽說,不知道真假哈,大家就當故事來看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