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視劇《大宋提刑官》?


謝邀 @Heisenberg

說到《大宋提刑官》,就要先說到男主角:何冰

中戲87級表演班是中戲和北京人藝聯合辦班,表演功底非常紮實,當年的班長是胡軍,團支書就是何冰,何冰是很典型的北京爺們兒,為人爽快,能說會侃,他很多耳熟能詳的經典角色也基本都是這種類型:主角的最佳損友

《我愛我家》,何冰扮演胡三兒,經典台詞:「咱哥兒倆誰跟誰啊」

《甲方乙方》,何冰扮演梁子,和葛優的經典台詞:「那,孩兒他娘呢~~」「你哪兒那麼多廢話」

《茶館》,何冰扮演劉麻子,經典台詞:「我給您辦事,比給我親爸爸做事都更盡心」」得勒「

所以說,在看慣了何冰一路以來各種插科打諢的角色以後,在《大宋提刑官》的剛開始,何冰扮演的宋慈出場之後,還真的有點不適應,看著看著都怕冷不丁宋大人會突然拍著胸脯,眉飛色舞地說:「咱哥兒倆誰跟誰啊」

但是隨著劇情的深入,這種疑慮就很快打消了,何冰以完全內斂深沉的演技為我們呈現出了一位非常具有層次感的角色:自信堅定,心直呆萌,但同時內心深處又隱藏著很大苦楚的提刑大人,讓人頗多共鳴,大呼過癮

何冰扮演的宋慈,和羅海瓊扮演的女助手英姑之間絕妙的化學反應也是《大宋提刑官》讓人回味無窮的一個重要原因,羅海瓊和陳意涵一樣,都是一張娃娃臉的萬年蘿莉,拍片時已經年過三十,但是一笑一顰之間依然有著少女般的清純和明媚,讓人看著非常舒心

《飄》里曾提到過,在南北戰爭前的南方,一位紳士家的淑女如果和一個男人外出,徹夜不歸,那麼不管他們之間有沒有發生過關係,這個男人都有義務娶她為妻,觀眾的內心深處也都有這種隱秘的偷窺慾望,英姑和宋慈常年形影不離,英姑一方面對宋慈的智慧和學識非常崇拜,同時對宋慈的品德和操守也非常欽佩,很多話直到劇終都沒有點破,但大家都看得出來英姑的一顆少女心,芳心暗許,宋慈雖然專業能力過人,但於人情世故方面並不擅長,甚至有點遲鈍,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感情,英姑的善良和執著都令他感動,但是雙方也都恪守禮教,發乎情,止於禮,所以又都保持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男女之間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非常抓人,一方面會讓感情醞釀發酵,充滿了韻味,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地撓觀眾心裡的那塊隱秘的癢處,讓人回味無窮,後來一個同樣大獲成功的組合就是《潛伏》里孫紅雷扮演的余則成和姚晨扮演的翠平,也是同樣的若即若離的男女關係

在《大宋提刑官》獲得觀眾熱烈好評之後,何冰和羅海瓊之後又趁熱打鐵合作了抗日劇《天大地大》

《大宋提刑官》在結構上類似於《包青天》,《七俠五義》和《神探狄仁傑》,分成幾個小單元,每個單元偵破一件奇案,而每個單元中也都有大牌明星串場,給人頗多驚喜

第一單元串場明星,吳軍,代表作《神醫喜來樂》

第二單元串場明星,苗圃,代表作《五月槐花香》

第三單元串場明星,沈傲君,代表作《大唐情史》

第四單元串場明星,何政軍,代表作《亮劍》

第六單元串場明星,午馬,代表作《倩女幽魂》

第七單元串場明星,雷恪生,代表作《大宅門》

第九單元串場明星,杜志國,代表作《雍正王朝》

第十一單元串場明星,凌峰,代表作《八千里路雲和月》

《大宋提刑官》的故事在整體色調上偏暗,悲劇氣質隨著故事的進行開始越發顯露出來:前面幾個單元基本都是民間奇案,作案人也都是市井中的販夫走卒這樣的平民百姓,宋慈還能夠順利地為民伸冤,懲惡揚善,但是到了後面的幾個單元,作案人員開始涉及當權者,宋慈和他的前輩們一樣開始面對越來越沉重的阻力,而越發的力不從心,特別是到了最後一個單元,在壓軸大案中,宋慈一生最大的對手,郭達扮演的刁光斗,將宋慈徹底擊潰

郭達老師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形象都是春晚小品中的喜劇人物,但是他在《大宋提刑官》中塑造的這個滿腹經綸同時又陰險狡詐的官場權謀小人刁光斗讓人拍案叫絕,在我看來是《大宋提刑官》中的最佳表演,當然觀眾基本都能看出來,刁光斗這個角色是以《雍正王朝》中的巡鹽道御史任伯安為原型,包括他的那本把整個朝廷中樞一網打盡的《百官行述》,在故事的最後,當宋慈把那幾大箱百官的貪污瀆職罪證擺到皇上面前時,皇上也只能無奈地作出和《雍正王朝》中同樣的選擇:眼不見為凈,一把火燒了了事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但是談何容易啊,大宋王朝的整個權力中樞,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已經全部腐爛了,僅僅靠一個宋慈又有什麼用呢,反腐亡黨,不反亡國,千年以下依然如此,在這個思想深度上《大宋提刑官》無疑是同類作品中的佼佼者

除了故事結構之外,《大宋提刑官》的諸多細節也非常考究,像服裝和頭飾,用料和風格也都盡量契合時代,沒有故意為之的奇裝異服嘩眾取寵,人物的塑造也非常貼合實際,非常接地氣,比如宋慈的得力助手趙捕頭雖然身強力壯,但是要抓捕犯人還是要跑得氣喘吁吁,遇到人多也怕菜刀,絕沒有像《包青天》中的展昭和《神探狄仁傑》中的李元芳那樣飛天遁地,點穴傳功,再比如第七單元中窮書生和富家千金之間的愛情,也在破案後被證實為窮書生的一廂情願,富家千金真正喜歡的依然還是英俊多金,風月多情的公子哥兒,雖然讓人唏噓不已,但卻是真正符合情理

而《大宋提刑官》的另一個亮點就是片尾曲,在國產電視劇中首次使用了宋詞朗誦的方式,鏗鏘有力,古意盎然的詞句,再配上悲壯華美的音樂,把故事的主題表達的淋漓盡致


《大宋》是這十幾年中我看過的最好的一部古裝懸疑劇
我不會說我高中三年的住校生活就是在無限循環武林外傳和大宋提刑官中度過的
先來最愛台詞截圖鎮樓:(原來截圖這麼累啊哭)

何冰的貫口加上激昂古典的背景音樂,每次聽都會醉啊!

劇情流暢,人物生動,台詞考究,配樂極佳,前面的各位大神已經答得很好了,我寫不出更好的了。
大宋裡面的案子很多,哪怕只是個過渡劇情的小案子都來自於古典作品或者史實中,比如郭冬臨客串的那個案子就直接來源於《京本通俗小說》里的錯斬崔寧,還有幾個案子來源於《聊齋》里的故事,編劇不知道攢了多少乾貨收在這個劇本里了。這裡貼個百度貼吧里的一個帖子:
【明察秋毫】:《大宋提刑官》與《聊齋志異》
我要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可是好睏啊我先去睡覺鳥睡醒以後記不起來這件事千萬不要提醒我……
-------------------------------------------11.06-----------------------------------------------------
哎呀呀上兩位數了好吃驚。我要從另外一個角度談談這部電視劇,把它和同時期另外兩部大陸的古裝懸疑劇,少年包青天和神探狄仁傑,做一下對比。

這三部電視劇都是系列電視劇,在這裡只討論它們的第一部,因為這三部電視劇的續集都無一例外的沒能繼承前一部的水準質量。


------------------------------------------認真答題的分割線-----------------------------------

想了想,我覺得有三個方面值得對比一下這三部電視劇:人物定位,破案方式,案件設計。

人物定位
宋慈在更多的時候並不以官員的身份自居,他查案子破案子,既不是因為心繫社稷安危,也不是為了報效皇恩,而是出於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人命大如天,真相就是真相。他既不是為民請命的青天大老爺,也不是食君祿分君憂的忠臣能吏,所以他既可以為賣豆腐的杜松洗刷冤屈,也可以把二品高官史文俊救出大牢,他既可以聽命調遣去查官銀失盜,也可以因為宋皇掩蓋真相而辭官歸隱。

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外兩部電視劇的主人公。包拯一出場就拯救大宋於嚴重的外交危機中,他後面破獲的案子也大多牽涉國家核心利益,到最後他甚至查出了皇帝的身世以及流落民間靠賣衛生檢疫不達標的食物為生的太子,他不是官員,但他使用著官員的資源(破案的時候都有各級政府的支持)做著官員的事情;狄仁傑本就是官員,與其說他是在破案倒不如說他是在不停的平叛和反政變,他是熟透了的官,知道要逢迎皇帝,知道一些地方不能碰,知道一些案子不能查,(比如涉及內衛的幾個案子,狄老都是搬出了皇帝才審的下去,)他破解的謎案是「國家大事」,當他享受萬民的歡呼跪拜的時候,心裡是裝著他們的全部,而非每一個個體,所以神探狄仁傑里大部分的老百姓都只是「群眾演員」,即使他們被殺被害,也不如殺害他們的官員更讓人印象深刻。

在這兩部電視劇里都有一種設定,主人公破解的案子大多都會有一個緊急而嚴重的現實背景,案子不能按時偵破就會「動蕩時局」,這種導演和編劇有意無意的設定在很大程度上沖淡了主人公對案件中的受害者以及普通民眾的同情和在乎。是的,這麼一來包拯和狄仁傑偵破案子就變得意義非凡,他們的形象也更加高大,然而觀眾也就只能仰視,彷彿距離更遠了。宋慈則從沒說過「這個案子的破獲將極大的促進我們大宋的法制建設」等語,他只是恪守自己作為提刑官的職責以及背負著絕不能愧對冤者這一沉重的父親遺囑,他看重的是案件中的每個承受了或正在承受冤屈的人。包拯最怕愧對的是「社稷」,狄仁傑最怕愧對的是「蒼生」,而宋慈最怕愧對的是自殺的父親和含冤負屈的死難者。從這一點看,大宋提刑官的進步是跨越性的,公平和真相,終於不再來源於高高在上的「青天大老爺」而是來源於一個偏執的正直的「普通人」它們也不再是當權者的施捨而是社會良知的饋贈。這是這部電視劇最打動我的地方。

破案方式
幾千年的人治讓中國人從來都相信公正來源於清官,清官用他們的正直的人格力量和超人的聰明才智昭雪沉冤、震懾宵小。為了增大這樣的效果,小說家和戲劇家往往還要給他們以凌駕一切反抗力量的手段,諸如尚方寶劍、武林高手和八府巡按。三俠五義是這樣,各種形狀的包青天是這樣,狄仁傑說:「中書門下平章事問你元芳怎麼看?」
這種設定導致了「人」的因素在案件破解的過程中起了太大的不切實際不可重複的作用,《少年包青天》和《神探狄仁傑》中,太多的案件是由於包拯或者狄仁傑的靈光一閃或者是在旁人不在意的提示下突然明白了根結,而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和定罪中,也主要以「犯罪嫌疑人再次作案被當場抓住在主角的意念攻擊下主動坦白一切」實現的,比如少年包青天中朝鮮太子被殺的案子中,沈良如果不在最後「真情告白」,包拯打死也只能證明他是遼人和他沒有不在場證明,靠著那個靠不住的「殺人十字」是根本定不了沈良的罪的,所以才說包拯是「官員」,他不是在破案而是在完成政治任務,案件沒坐死,但在政治上完全可以交差了,那麼就此結束就好;狄仁傑里大多數嫌疑人都是被狄老算中下一步的計劃而在實施犯罪的時候當場拿住的,然後狄老擺出一副「我早就知道是你可是居然真的是你」的表情把案子從頭擼一遍,狄老的必殺技就是「我什麼都知道但是裝作不知道然後給你上個套你就會往裡跳咩哈哈」,嫌疑人都有必須繼續行動的理由,因為之前已經說了,其實這部電視劇里的都不是「案子」而是「陰謀」,謀反或者政變,不達目的絕不會收手。
所以《大宋提刑官》這種「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破案方式就顯得相當現代,不僅讓人耳目一新,從立意上就比另外兩部高到不知哪裡去。宋慈也很聰明,但他破案靠的不是他機智過人而是因為他恪守檢驗的規則、豐富的經驗以及敏銳的觀察力。這其中,無一例外都是可以經過後天系統而規範的訓練而達到的。所以宋慈才去寫《洗冤集錄》,為的就是讓全天下審案勘獄的人都能知道如何正確的查案。宋慈是很偉大,但更偉大的是他留下的那本書(書中的方法是否科學先不談),這裡的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真正有效的公正應當也只有來源於制度的完善和可靠而不是個人的天賦及操守,因此宋慈讓劇中人最為稱道的就是他「驗死驗傷」的「滴水不漏」,這不是他天資聰穎而是他嚴守規則造成的。宋慈檢驗的方法是否科學可靠這點不是最應該探討的,最該引人注意的是案子偵破方式的改變,如果這種改變能夠深入人心,那才是劃時代的變革,因為我們終於不再迷信權力和偉人,而選擇相信了事實和制度。

案件設計
《少年包青天》的立意是為了體現包拯的聰明,因此案件的設置也以精巧為主要著力點,這一點很像死亡小學生,案子中犯罪嫌疑人總會使用各種巧妙的花活來擾人視聽,而解開謎底也主要依靠看破這些障眼法。《神探狄仁傑》中案件的恢弘大氣主要依靠烘托史實背景來實現的,同時各種機關、武器、作案方式也都相當新奇,想像力可謂是天(nao)馬(dong)行(da)空(kai)。《大宋提刑官》的案子主要取材於古典小說中的案件,加工後顯得真實自然,這與宋慈這一人物的塑造有很大關係,前面說了很多了,就不重複了。

偵破的過程中,《少年包青天》和《神探狄仁傑》中主人公都會獲知觀眾所不知道的情節和內容,一些重要證據的具體細節觀眾在案子結局之前是不知道的,所以才有了真相大白時候的「恍然大悟」,但這只是劇本故意營造的現象,它們賴以提升觀眾觀看慾望的就是懸念。《大宋提刑官》並不刻意製造這種「驚訝」,因為從根本上這部劇並不需要用這種懸念來博人眼球,幾乎所有的案子(也許除了曹墨的那個案子,失足落水的結局我是真沒想到),真兇都早已被猜到,大家等著看的就是宋慈怎樣用滴水不漏的證據將其繩之以法,也因此證據的搜集成為了主要關注的對象。關注點的不同造成了他們吸引力的不同,看完包青天和狄仁傑讓人大呼過癮,看完宋慈你也會感到過癮,然而更多的是一種順理成章的平靜,這正是這部電視劇所表現出的和希望觀眾感受到的理智。畢竟,衝動更容易犯錯,人命關天的事情難道不該慎之又慎嗎?

結尾
在答案的撰寫過程中我更加加深了對這部電視劇的喜愛,上面說到的大多都是之前沒有注意到的思想,我也萬萬沒想到會寫了這麼一大篇內容,更萬萬沒想到之前那麼喜愛它卻從沒想過的喜愛的原因居然有這樣的高度,我想想,可,能,是,我,想,多,了,對,吧。很遺憾的是從它之後,再也沒有看到任何在思想上超過它的國產電視劇,以至於最近的電視劇只要細節和邏輯把握的還好的話就可以稱作」好劇「了,這真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好啦好啦寫了這麼多了我好有成就感啊哈哈哈碎叫鳥。

------------------------------11.08修改部分標點符號及用語-----------------------------------
------------------------------順便吐槽知乎的引號真是反人類電腦上根本看不出哪個是左引號哪個是右引號難道是我已經瞎了很久了嗎傷心的扶額------------------------------------------------------


千古悠悠
有多少冤魂嗟嘆
空悵望人寰無限
叢生哀怨
泣血蠅蟲笑蒼天
孤帆疊影鎖白鏈
殘月升驟起烈烈風
盡吹散

滂沱雨無底澗
涉激流登彼岸
奮力撥雲間消得霧患
社稷安撫臣子心
長驅鬼魅不休戰
看斜陽照大地阡陌
從頭轉

我記得這首詞簡直是!!! 神作!!!

至於這部劇,
這是我個人看過的,
最傳神動人的人物傳記劇,
最跌宕起伏的偵探懸疑劇,
最深刻嚴肅的宋代歷史劇,
最發人深省的政治社會劇。
還有餘音三日繞樑不絕於耳的片尾詞曲。

我看過的電視劇少,也許有失偏頗。
還望批評指正。


《大宋提刑官》里的宋慈大概可以說是有道德潔癖的。對觸犯法律的人,不論貴賤親疏、不管是人性本惡還是誤入歧途,宋慈一概嚴格依法懲處。

但這種性格不管處在何種時代,應該都是會以悲劇收場的。《大宋提刑官》里,宋慈拼勁全力搜集出二度出山的刁光斗及其龐大關係網的大量罪證,也抵不過夜裡皇宮大殿外的衝天火光。

也許我們很多時候的想法都跟劇里的宋皇是相似的——何必如此拚命呢,這世間實現不了絕對的正義,不如大家各退一步,維持現有的穩定才是最好的;很多時候,追求絕對正義的代價是大多數人都承受不起的。

但宋慈個人悲劇式的不妥協,讓我明白不論任何時間朝代,宋慈式的英雄都是不可缺少的。也許宋慈對道德正義刨根掘底的追求會傷及你我,但他所能撐起的是一個民族的脊樑。

《大宋提刑官》最後悲劇的結尾讓整部劇升華很多。主人公以失敗收場,比大團圓的結局能讓人有更多更深的思考。

宋慈最後也放了一把火,把自己半生心血寫就的《洗冤集錄》付之一炬。這把火顯然比起大殿外燒起的那團火要小太多太多,但作為宋慈最後無言的抗爭,倒也足夠了。

關於絕對的正義是否值得犧牲一切去追求,劇里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只是片尾曲里有人高聲長嘆——

泣血蠅蟲笑蒼天
孤帆疊影鎖白鏈
殘月升 驟起烈烈風
盡吹散

順便再說說何冰和宋慈

《大宋提刑官》裡面宋慈的角色設定其實是略有些臉譜化的,其性格特點大概可以概括為「處變不驚、嫉惡如仇」,這樣的角色設定很容易會被塑造成傳統「高大全」的形象。但何冰本身的氣質和對角色的演繹正好彌補了角色設定上這一點缺陷——

其一,在於何冰的長相。何冰的相貌比較大眾化、放在演員堆里很不起眼,但正是這種普通的相貌讓宋慈不像傳統的正派角色那樣舞台感太強、跟觀眾的距離太遠。

其二,在於何冰的台詞功底。個人感覺,對電視劇來說,最好的台詞表現是讓觀眾感受不到眼前的屏幕和台詞背後的劇本。這當然需要編劇的劇本功力、演員的台詞功底、聲光場景的搭配調度等等條件綜合在一起才能達到。何冰是話劇圈裡磨練出來的演員,台詞功底自然相當深厚。


嘛,如果有時間真想截些圖發上來,印象里有場宋慈和刁光斗在橋上對話的戲,那個場景真是非常漂亮。


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這電視劇就是當代社會的一些縮影,比包青天深刻多了。每一個故事都可以從現實中找到原型。
比如,最近內蒙古姦殺冤案重新出來。我立馬想到電視劇里,那個被屈打成招定罪的曹墨案。
劇情是如此的相似,簡直是一模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吳淼水在現實里到處都是,宋慈在現實里卻沒有。
所以內蒙古那個小伙最後被槍斃了,曹墨卻得以倖免。所以內蒙姦殺案雖然確證冤案,卻依然8年無法重審,曹墨案雖然證據確鑿,依舊得以伸冤。
畢竟,電視再怎麼反映現實,再怎麼批判現實,它依舊是反映和批判,卻改變不了現實。
僅此而已。
分割線...................................................................................................
我第一次贊上雙位數是在這裡,感覺不錯。
如果有人去再看一下這電視劇,就會真的發現,這編劇當時也是蠻拼的,基本上每個故事都可以跟近幾年的一些案子無縫對接。

第一個故事,就是宋慈的好友,孟良臣,懷揣著一腔熱血,到被世人稱作是"死亡之城"的梅城上任,明知前方是一片黑暗,依然誓要獨闖龍潭,解救梅城的老百姓,結果最後死的不明不白,那驛站的意外大火,不得不讓我想起幾年前河南省某女公安局長那場天下人都信以為真的車禍?呵呵,但當世有宋慈么?

孟良臣留下過一句話:
我孟某心裡流淌的那不是酒,是熱血,就算這一腔熱血撒在這梅城的山山水水,我也無怨無悔……
可任長霞:
什麼也沒留下,有的,僅僅是感動中國那一篇空洞而無力的獲獎詞,它們用感動中國,掩蓋了一個當世女宋慈的死亡真相。

第四個故事,呂文周姦殺案。呵呵,我不會告訴你它的審案過程和定罪過程,以及冤屈平反的種種巧合,簡直與楊姓叔侄冤案如出一轍。兩個案子之所以能夠最終平反,很悲哀的,僅僅只是因為一個概率小到基本不可能發生的巧合事件。


忽然想到大宋提刑官里,有兩個人都說過一段很經典的話:
第一個:刁光斗:
幾年前,
你抓住刁某的一點兒過失,
就一紙奏章欲將刁某置於死地。
可結果怎麼樣?
我不過就是官降幾品,
我不是還穿著這身朝廷命服嗎!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就是因為這天底下,
像我這樣的官太多太多,
而像你這樣的死心眼又太少太少了。
孔聖尚曰:法不責眾。
就你一個人,扛著一桿大宋王法的大旗,
就能夠橫掃天下,澄清玉宇?
如果官場上的事,都照你這麼一板一眼的去辦,
那滿朝文武,還不都得弄得是人人自危嗎?
如果這大家都不想當官,大家都不敢當官了,
你讓皇帝老怎麼辦?
你不是成天口口聲聲,說什麼王法王法,
你知道什麼叫王法?
好,就讓刁某來告訴你吧。
王法,王法,就是皇家的法。

其實他說的對,天底下,像刁光斗這樣的官,太多太多了,但是,像宋慈海瑞這樣死心眼一根筋的官,不是太少太少了,而是根本沒有。

第二個,是吳淼水:

呵呵呵呵,宋大人你怎麼忘了當年在太平縣的事了呢?當年在太平縣,吳某也就是因為你而丟職罷官,但是我臨走的時候,怎麼告訴你的,我告訴你,我們遲早還會在官場上見面的。怎麼樣,若干年以後,我們還在這京城見了面。不但見了面,我吳某還讓你宋大人在這地字型大小大牢里呆了幾天。哼,如果不是運氣不佳,我幾乎贏了你。今天,我還要跟你說這句話:不要以為就憑你一個宋慈,就能澄清玉宇,平盡天下冤獄了,別說你一個宋慈,就是十個八個,也休想把這渾濁的世道變得天朗水清。你記住宋慈,在這個世道上,只要有你宋慈,就一定有我吳淼水!我們一定還會在官場上見面的。宋大人,你好自為之吧!


小時候看,那時候我讀書少,他沒有騙我


這是我一直念念不忘的一部劇。

其一,裡面沒有武藝高強的侍衛、官兵,就這一點來說,已經強過許多以破案為主要內容且有不少飛檐走壁的大俠、侍衛的古裝劇,讓整部劇顯得沉穩了許多

其二,裡面的服飾、妝容很貼合古代,反觀現在的許多古裝劇,頭髮鮮有不燙染吹的,且經常滿頭珠翠,遍身綾羅綢緞,最受不了的是袒肩露背又舉止大膽的女性角色,看起來也太不真實了

其三,裡面的人的舉止行為不浮誇,與現今一些電視劇里男女主角動軸耳鬢廝磨、卿卿我我不同,宋慈即便是與他的夫人也真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當時觀看之時也覺得古代應當是提倡這種家門家風的吧

其四,整體敘事非常深刻,我們可以對比其與少年包青天等古代偵探劇,後者通常是三四個奇案然後最後以一個驚天大案結尾(比如我們熟知的狸貓換太子和各種謀反陰謀),而《大宋提刑官》中以宋慈之力抗爭整個朝堂的貪腐徇私之風,最後以悲劇的結尾收場,其中不少對白場景都有非常發人深省的作用,不少知友已經貼出來了,至此,整部電視劇的高度就不一樣了。

剩下的圖文之後再補充


不同的宋慈不同的戲:比較《洗冤錄》和《大宋提刑官》

《洗冤錄》和《大宋提刑官》都是關於宋慈的電視劇,反響都很不錯。前者為港劇,後者為大陸劇,風格差異還是相當明顯的。而且,這種差異所體現的內涵更是值得玩味。


出身

在宋慈正式進入驗屍領域之前,《洗冤錄》對於宋慈的經歷有所介紹。在劇中,宋慈出身卑微,是個「棺材子」,嘗盡冷眼和欺辱,甚至還捲入冤獄,險些喪命。在這期間,宋慈結識易庄看守人馬貴,通過學習,積累掌握了驗屍技巧,為以後的嶄露頭角打下了基礎。


《大宋提刑官》對宋慈這段經歷的介紹有所不同。在劇中,宋慈出身官員之家,而且,其父宋鞏也是一名驗屍高手。但是,宋鞏卻因為斷案失誤而自嚼斷腸草以謝死者,這對宋慈產生了不小的震動。在這期間,宋慈摯友孟知縣遭遇橫禍,宋慈深入虎穴,毅然為其昭雪冤情,自此,宋慈進入仕途。


歷史上,宋慈卻有其人,而且聲名顯赫。相比較而言,《大宋提刑官》介紹宋慈的出身更接近歷史原貌。但是,《洗冤錄》和《大宋提刑官》都不是歷史正劇,所以,對於宋慈出身的介紹的真實性程度不必太過計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所體現的審美內涵。

《洗冤錄》將宋慈的出身虛構為「棺材子」,意在暗示宋慈與驗屍這一職業有著不解之緣,似乎宋慈生來就與屍體有著某種緊密的聯繫。在這裡,屍體是一個很重要的象徵。屍體對於別人來說或許象徵了死亡,而對於宋慈來說,如果賦予屍體新的意義的話,那麼,屍體與活人之間的區別並不見得就比活人之間的區別更大,而宋慈賦予屍體新的意義的手段就是他的驗屍技巧,而且,與此同時,宋慈更通過驗屍技巧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可以這樣認為,原先,宋慈在人們的眼中就像是一具屍體一樣遭人厭惡,而後來,宋慈用自己的驗屍技巧為死者洗冤,這時,原先沒有生命的屍體有了新的意義,而宋慈的人生也隨之有了新的意義。換句話說,屍體所象徵的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死亡,區別一個人真正的生與死,關鍵在於這個人能不能賦予自己的人生全新的意義。


還有一點也值得注意,那就是劇中宋慈的驗屍技巧學自易庄看守人馬貴,而且學得並不是那麼的系統,而馬貴的驗屍技巧也學得並不系統。所以,宋慈進入驗屍領域後,在實際斷案的過程中,時常會進行實驗摸索,而宋慈的驗屍技巧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完善,這暗示的是驗屍技巧是宋慈人生的一個部分,二者緊密關聯。


相比較而言,在《大宋提刑官》中,對於宋慈而言,驗屍技巧不僅僅是一種器,更代表了一種道的意義。


劇中,宋慈之父宋鞏也是一名驗屍高手,從中不難推想,宋慈驗屍的技巧學自其父,可謂是家學淵源。但是,宋鞏卻因為斷案失誤而自嚼斷腸草以謝死者,致宋鞏於死地的恰恰就是令他廣受讚譽的驗屍技巧。這對於宋慈產生了不小的震動,宋慈甚至對於驗屍技巧產生了疑慮,但是,宋慈並沒有對驗屍技巧進行否定,所以說,這種疑慮決不是簡單的懷疑,事實上,與其說是疑慮,不如說是敬畏。在這期間,宋慈是在反思,反思驗屍技巧,反思的結果是宋慈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對驗屍技巧的敬畏就是對生命、對真相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洗冤禁暴的目的。所以,劇中經常出現對驗屍程序進行特寫、渲染的鏡頭,意義就在這裡。在劇末,宋慈也出現了對案情的誤斷,由此,宋慈又陷入了類似劇中開始時的痛苦狀態之中,但是,宋慈還是擺脫了困境,憑藉的還是驗屍技巧。


所以說,在《大宋提刑官》中,驗屍技巧也是一種人生的寄託,寄託了宋慈對洗冤禁暴的執著信念,對人生的希望。


環境

就宋慈所處的環境而言,在《洗冤錄》中,是一個小鎮,而在《大宋提刑官》中,則是整個官場。


《洗冤錄》中的小鎮充滿了濃濃的溫情。開始時,小鎮里的人對宋慈冷眼相看,但是,隨著宋慈屢破命案,人們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有意思的是,這個過程在劇中並不是展現得那麼的濃墨重彩,對此,《洗冤錄》要達到的效果只是告訴觀眾在宋慈身上有這樣一個過程,僅此而已。劇中真正要展現的是在此期間查小燦、薛丹與宋慈之間的友情。當人們誤認為宋慈的鬼魂出沒時,查小燦、薛丹不僅不害怕,而且還想與宋慈的「鬼魂」見面。此外,宋老闆夫婦對兒子的關愛之情,聶捕頭與聶楓之間的父女之情,等等,都讓人感到親切。


《大宋提刑官》中的官場充滿了腐敗,這種腐敗混淆了是非,顛倒了黑白,更戕害了活生生的生命。於是,屍體有時甚至比活人更可靠,當然,這一層意思並不是劇中著力強調的,劇中著力強調的是宋慈以滿懷的正義感和高明的驗屍技巧與整個官場的抗爭。

這是一場悲壯的抗爭。宋慈可以揭露真相,告慰死者的亡魂,卻難以澄清是非,扭轉黑白,更難以清除腐敗,這一點吳淼水並沒有說錯。


面對官場,宋慈難免尷尬。宋慈初次接觸官場是在梅城,沒有薛庭松這個更圓滑的官僚,宋慈要繩辦盧懷德這個官場老手,似乎不那麼容易。皇帝一把火銷毀證據,宋慈離開了官場。宋慈尋找證據是為了維護正義,但是,官場需要的不是什麼正義,官場需要的是讓官員滿意的利益分配的規則。宋慈不懂這樣的規則,所以,宋慈只能離開官場。


社會

很明顯,《洗冤錄》整體風格輕鬆明快,宋慈開朗樂觀還不失詼諧幽默;《大宋提刑官》整體風格灰暗沉重,宋慈更是內斂壓抑,經常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這是因為權力在《洗冤錄》和《大宋提刑官》中的社會中的地位不同,於是,社會的整體風貌,人的精神氣質就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相比較而言,《洗冤錄》中的社會,官吏之間,官民之間的界限不那麼分明,在這裡,權力不是本位。不但不是本位,權力甚至失去了威嚴。劇中權力人物的設置很耐人尋味。開始出現的村長蠻橫跋扈,不久即死;縣令宋翊是個冒牌貨;財大氣粗的藍濤追求權力而機關算盡;而身處社會底層,被稱為「野丫頭」的邋遢女子唐思卻是身份高貴的郡主;至於極有權力的十王爺,更是出入市井,遊戲人間。可以進一步引申,宋慈所在的是一個充滿協作精神的團隊。在這個團隊中,上下級的界限也不是那麼分明。


《大宋提刑官》中的社會是權力本位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等級森嚴,在這樣的社會中,人怎麼可能生活得輕鬆?而宋慈所在的更是一個上下級界限分明的政府組織。在劇中,英姑是宋慈的得力助手,更是紅顏知己,二人之間的友情深厚,所以,劇中常有二人之間輕鬆的私下交流,這當然是為了展現宋慈作為一個普通人所具有的情感,但是,就因為森嚴的等級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所以,本可以是充滿溫情的場景卻是令人覺得很彆扭。話又說回來,宋慈與英姑之間除了上下級關係,畢竟還有不少人情味,而別的官員與下屬之間甚至連上下級關係都難以達到,可以說是主子與奴僕的關係,在這樣的關係中,人退化為冷血動物。


說到底,劇中的差異來自劇外的差異。既然是電視劇,就會折射出製作者所具有的背景。《洗冤錄》中的宋慈是香港的宋慈,而《大宋提刑官》中的宋慈是大陸的宋慈。這麼說不僅僅是因為《洗冤錄》中的宋慈滿口的香港話腔調,更因為劇中的人情味很濃。還有一點很有意思,十王爺鼎力相助宋慈法辦假宋翊不是直接運用權力,而是通過讓朝廷制定將掌印作為斷案證據的法令,讓宋慈有法可依來實現的。而在《大宋提刑官》中,薛庭松來到梅城,在與宋慈爭論是否法辦盧懷德時,言語之間全是官場潛規則。二者的差異讓人感慨。


真實的力量,深刻的反思——話說大宋提刑官


此劇對我而言,無論是我對她的喜愛、記憶還是她對我影響力,都可以在我的觀劇史中排到前十,僅次於老版四大名著。與之可以並列的,有如下幾部:恰同學少年、大宅門、漢武大帝等。


《大宋》的首播是05年。那會兒我才初二,但已經讀了不少古今文學名著,知曉了一些古今興廢之事,對於古裝劇更是尤為喜愛。惜哉如三國演義一樣高質量的歷史劇實在太少。當05年上半年大宋的預告片播出時,濃郁的古風使我非常期待,現在還記得預告片有這麼幾句「他一生破案無數 在xx中尋找蛛絲馬跡 兩岸三地明星攜手打造 為您上演xx的千古奇冤 大宋提刑官 中央一套 震撼升堂 精彩 真精彩」的話,自然是使我的期待值又多了幾分。應該說,成片沒有讓我失望,打動我的首選是主創者的態度。本劇除了宋氏父子,其餘人物均為虛構,情節也多為再創作,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這實際是一部戲說劇。可讓人極為驚喜的是,這部劇從演員的遴選和表演,到畫面場景的布置,色調韻味的把握,服裝道具的真實,人物語言的古風,配樂朗誦的深沉蒼涼,乃至到思想的深度,反思的力度,方方面面都顯示出幾乎超越歷史正劇的創新性、嚴肅性和主創境界的不俗。遑論與一概胡編亂造的戲說劇相比,與很多打著歷史正劇旗號卻貽笑大方的爛劇如新三國、張居正、康熙王朝也同樣有著天壤之別,甚至直逼三國演義、漢武大帝、貞觀之治、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這樣的優秀劇目。此劇讓我認識了闞衛平這位功力深厚的導演,後來與六小齡童合作的《吳承恩與西遊記》也是他執導。


言歸正傳,說說我對《大宋》的看法。

《大宋》對受眾的吸引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中國人自古就有著強烈的「好古」心態,上到王公貴族,總統主席,下到平民百姓,引車賣漿者之流,幾乎無人不喜談春秋戰國、楚漢相爭、三國爭霸、隋唐風雲這些經常的歷史題材的,反映到古代,就是中國古代歷史題材的小說層出不窮,汗牛充棟,有句話評價是「堪與正史分簽並架」;而到了生活節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現代社會,這種好古心態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但表現形式卻有了新的面貌——歷史劇的興盛。另一方面,作為電視劇來說,首要的目的是賺錢,想賺錢就得贏得廣告支持,提高收視率,那麼牢牢把觀眾吸引在電視劇前,自然就是電視劇的首要任務,而懸疑推理題材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尤其是在央視這種題材素來四平八穩的頻道播出,就更為引人注目。這兩方面一結合,加上央一的影響力,大宋想不火都不可能。

大宋以一種類似於西遊記那樣連珠式的講述結構,把一個個案子串聯起來,並逐步達到高潮,每個單元里又有許多實力派知名演員客串,既好看又會有所驚喜。手法上,古韻濃郁又頗具懸疑感的配樂和時不時的回放鏡頭,使觀眾很自然地能夠進入劇中的世界,和宋提刑一起查案緝兇。這樣的體驗自然是頗為過癮的。我想這些,是大宋吸引大多數觀眾的原因所在。

但對我而言,大宋更加吸引我的,還有兩點,這兩點可以概括為兩個字:真實。


一是主演們的演技,首選自然是何冰。和很多看過大量90年代何冰演的小人物戲的朋友不同,我正式接觸他就是從大宋開始,所以看完大宋再看他那些油滑的小人物,真不像一個人演的,紮實的演技令我感到震驚。劇本對宋慈的設定,是一個技術上高超嫻熟、出神入化,道德上幾乎毫無瑕疵、公私分明、精忠報國,性格上不通(其實是不屑於通)人情世故、對兒女情長和官場冷暖都頗為木訥的一個清官、好官、有為之官。何冰把這些層面展現得很是完善,他的長相自然夠不上帥氣,但這平平凡凡的長相反而有利於人們更加關注他的演技和電視劇的情節,尤其是那雙小眼,充滿了思索、精明和正義,非常入戲,加之他本人抑揚頓挫的台詞訓練,都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宋提刑渾身是戲,令人難以不融入其中(這幾點第二部的王慶祥做得反而不如何冰,眼神和氣質一直覺得不入戲,聲音配的也不好,一聽就是配音,很假)。說了宋慈自然不能不說他最大的對手刁光斗(昨天看到有朋友說這名字隱喻賴。昌。星,恍然大悟),相信所以人和我一樣,在看大宋之前根本沒有想到一直僅僅以小品著稱的郭達能有如此紮實精深的演技,演出了一個可謂史上最有魅力的貪官,其陰險毒辣、貪婪腐敗自不必說,但那份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和遊刃有餘又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如果說何冰的宋慈是渾身是戲,那郭達的刁光斗簡直每個毛髮都透出濃濃的戲味。看這二位的對戲真?是莫大的享受,令人味之不盡。除了二位主演,英姑的純真善良正義,趙捕頭的樸實厚道勇武,薛庭松的城府和憂慮,薛玉貞的賢惠和睿智,曹綱、馮御史、吳淼水、史文俊等一批朝廷大小官員也展現得是千人千面,令人目不暇接,大呼過癮。成熟的看電視劇的表現之一是關注演員演技的老練、自然、多層次,從這個方面說,大宋提刑官、大宅門等劇都是當之無愧的好劇。

第二真實的,是劇中表現出的令我驚訝而又欽佩的價值觀和幾乎無處不在的悲劇氛圍。正如片尾曲所說,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是了,不算1840以後,就說三千多年的中華古國,在多少個治世多少個亂世中,有多少數不清理不完的冤案冤魂哪。這涉及到我們民族深層次的民族性和制度的原因,簡單來說,在中國這種愈來愈強化的專制政體下,政治不暴露在陽光下為民眾所知,而是處於暗箱操作的狀態,那這種統治癒來愈腐敗、衰落,不是偶然是必然。兩宋的悲劇,只是漫漫數千年的一例。如果僅看大宋的部分,很容易把他誤和包公、施公、濟公故事一樣,看成是民眾期待清官或能人的yy故事而已。但看到後面,尤其是最後一案和最後一集宋慈在父親墓前的心聲表白時:「時至今日孩兒才明白,單靠我等審案緝兇,洗冤除暴是無濟於事的。」才明白《大宋》所反對的恰恰是那種「明君清官能廓清天下」的迂腐無用的傳統價值觀,從而引導觀眾向古老中國的人性、文化、制度層面去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宋雖然拍的是古代社會,但卻絲毫沒有平庸歷史劇散發出的對「盛世」「明君」的吹捧朽味,而是表現出主創對於古代社會人性、文化、制度的深刻反思,體現出難能可貴的冷靜判斷與體察,從而顯現出一種富有力度的現代性的思索精神。也正是因為這種對必然性的清醒和深刻的認識,讓大宋幾乎自始至終充盈著一股悲劇感,讓全劇多了不少的清爽與氣韻。那股冷峻的悲劇色彩,恰如薛庭松離開之時,暮色之中,江南的隱隱山色,潺潺流水,彎曲的小橋,佇立的行人,林木間賓士的駿馬,水面上遠去的歸客,令畫面和全劇充盈著如水墨畫一般的蒼涼、傷悲而又格外高雅的色彩;那股貫穿天地的氣韻,恰如宋慈在父墓前跪拜之後,在肅穆的群山之中、在紛飛的白練之間昂首闊步,走向報國為民的坎坷人生時的胸襟,那挺拔的人物,堅定的步伐,大手筆的景色,直讓我想起丹心千古的文天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讓我想起大江東去的蘇東坡:「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忘者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讓我想起傲岸不屈的顧炎武:「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這獨特的色彩,這浩然的氣韻,讓劇中的情節和人物栩栩然與中國傳統的詩詞和文化接上了軌,將宋慈置身在了和文天祥、蘇東坡、顧炎武一樣的民族英魂之中,大浪淘沙而真金始現,使該劇的境界和胸懷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以至於那獨一無二的2005年夏天,看著新搬的空蕩蕩的家,看著西天如紗如錦的層雲,我總會有一種置身天地之間,遨遊宇宙之內的恢弘之感。我想,這正是優秀的歷史劇目帶給人精神上的感染與熏陶吧。

第三真實的,是劇中的道具、布景、建築,和歷史的貼合度確實很高,充滿了濃郁的宋風,比那些拍唐朝卻用秦漢宮殿的垃圾劇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我認為我看過的宋代劇有三步最符合宋代的風貌:老版趙匡胤、央視水滸傳、大宋提刑官(其中2部都是虛構作品啊,足以讓我們的正劇製作者汗顏)。全劇手法亦以寫實為主,如展昭元芳一般神一樣的存在,根本沒有,讓觀眾感受到一種腳踏實地的破案與古裝戲樂趣。大宋雄辯地證明了:真實的魅力是無與倫比的。

大宋當然也有缺點。最大的一點是拖沓,有的案子明明2、3集就可以講完,卻一定要扯倒5、6集,比如那個孩子把媽媽的心摔了的故事,前前後後完完整整地講了三遍,實在是啰嗦得很,有的對話也大可以精簡精簡,否則讓人有時候有點「懶婆娘裹腳布又臭又長」的感覺,用電腦看時時不時得快進。再有就是一些情節上的不合理和科學上的具體問題,確實還需要再打磨。然而金無足赤,瑕不掩瑜,不管是在10年前還是放現在,《大宋》都可以稱得上是一部良心之作,足以代表古裝戲說劇乃至歷史劇的最高水準。有這樣的作品,是觀眾之福,也划出了一條新的標線,給後來的創作者以提醒和鞭策。


中國笑星集體轉型之作。。。


《大宋提刑官》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宋慈的結拜兄弟孟良臣在酒樓敘說抱負的那段戲。這段戲在後來的一些場合中我又反覆想起。


孟良臣是個孤兒,出身布衣,家境貧寒。他不像宋慈有父親聲名在外,有岳父遮陰擋雨。對比宋慈,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草根。於是孟主動求官,要到沒人敢去的梅城當縣令。宋慈一方面斥責他求官心切,另一方面也擔心孟此去兇險。

面對好兄弟宋慈的規勸,孟良臣訕笑一聲,說:

那個梅城縣是龍潭虎穴,可是誰都不敢去為民做官,那兒的黎民百姓可不就永遠見不到朗朗青天了?

他一拍桌子,心潮起伏:

我孟某,是求官心切。可...可...可我這心裡流淌的不是酒啊,是熱血啊!
就算是一腔熱血,灑在梅城的山山水水......我也無怨無悔。

十年寒窗,一朝中榜,剛剛進入社會的新人哪個不是躊躇滿志,心懷抱負?

苟利民生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孟良臣的那片拳拳赤子之心,震撼了宋慈,也感動了我。


在宋慈岳父薛庭松被革職罷官,返鄉時路過三里亭的時候,我又想到了孟良臣傾吐抱負的這段戲。

薛庭松對女兒說:

幾十年前,我薛某年少志高,獨自進京趕考,曾在此亭發下誓言:今生,必將建功立業、貴為上卿,至老時衣錦還鄉、光耀故里。哎.....沒有想到時至今日,卻落得個削職罷官,遣返原籍。不該啊,不該!

官至一品、權傾朝野的薛庭松也曾是一個熱血青年,也懷著一顆赤子之心。經過幾十年社會的磨練、官場的傾軋,這顆心變質了。薛庭松變成了一個玩弄權術的大蛀蟲,和他一樣的,還有杜志國飾演愛吃青豆卻私盜官銀的袁捷。最後他們都心懷羞愧,服毒而死。


幾十年前的孟良臣,幾十年後的薛庭松。幾番沉浮,誰還記得最初的理想呢?

這越發體現出宋慈的可貴:為官幾十年,初心不改。這初心就是——人命關天,人命大於天。

正因為這樣的初心,宋慈才會不避親仇,不畏權貴,哪怕是皇權;

正因為這樣的初心,宋慈才會事必躬親,嚴查密訪,抽絲剝繭,為民洗冤;

正因為這樣的初心,宋慈每次分析案情與人對質,才會義正辭嚴,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宋慈乾淨得就像一面鏡子,他的品質和行動,將大宋朝上上下下、形形色色的人通通置身於外,無所遁形。他既照出官場的黑暗,也照出艱苦的民生;既照出吳淼水、刁光斗等人的蠅營狗苟,也照出孟良臣的純真熱血;既照出李唐案里養父的豺狼之心,也照出曹墨案里曹母的無私大愛。


《大宋提刑官》的每個斷案故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最後才顯現出宏大的主題來。在電視劇的最後,我又想到了那個求官心切,想去澄清一方土地的孟良臣。

宋慈最終辭官歸田。在老父的墳前,他說道:

父親,慈兒已辭去官職,回歸故里,從此再也不去做官了。
時至今日,慈兒才明白:若要世道清明,除惡揚善,單憑我等仗義執法,查凶審案,是無濟於事的。
孩兒已疲憊不已,不堪重負了。
唯留下這本書,原想到可以幫助後人,扶助大宋,現在看來也沒有必要了。
大宋這半壁江山,不會太久了。

個人的努力是命,時代的進程是運,孟良臣、宋慈等人的命運是悲劇。

不因為時代和社會的局限,而改變初心放棄努力,孟、宋兩人令人感動。

因為時代和社會的原因,孟、宋這樣的人成為悲劇,這是國家和社會需要反思的地方。

不愛看電視劇,覺得拖沓和粗糙。《大宋提刑官》是我十年間看了三次的電視長劇,特此作答。


剛剛三刷。

先佔個坑。

我就說一句:

這部戲,衙役群演的演技都比某些鮮肉好。


非常感謝@抽雪茄的魚同學的回答,這部電視劇我本人也非常喜愛,也來湊個熱鬧,畢竟不是很專業的一個劇迷,但是出於喜愛,忍不住答了。記得是05年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的,當時劇組在央視一套做了很多宣傳,男主角何冰先生也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演員,第一次看到他是在電影張揚導演的《洗澡》里的一個配角,其實電影第一個出場的就是何冰啦。後來是馮小剛的電影《甲方乙方》,還有根據老舍先生的小說改編的《我這一輩子》。一個地地道道地北京爺們兒,喜歡他說話的京味兒!羅海瓊曾經在李詠的訪談節目上曾經評價何冰先生是一位非常非常認真的演員,我相信這也是何冰為什麼能夠將宋大人塑造得如此成功的原因吧。
話說回來,當時電視劇沒有正式播出的時候,央視已經請了很多劇組成員進行宣傳,包括我們熟悉的郭達老師,都說精彩!太精彩了!在此之前,包括後來很少有電視劇在央視一套播出之前這樣大規模宣傳的,因此我當時也很期待,剛剛開始我父親看宣傳的時候一度以為是在宣傳包公!呵呵!據說當時這部劇的收視率破了兩億,可以說這部劇的地位在我還有很多看過這部劇的朋友們心目中還是佔據重要地位的,以至於我本人後來看大宋提刑官第二部的時候略顯失望。
關於@抽雪茄的魚介紹的那幾位配角我們也都認識,當然還有遺漏的幾位,萬年反派:飾演盧老知州的魏宗萬;

還有飾演譚里正的范偉;

飾演李唐的郭冬臨;

老獄卒的扮演者牛犇;

飾演馮御使的嚴順開;

吳淼水的扮演者周舟

(話說這位大叔也是反派專業戶,記憶深刻的閻錫山)
這部劇的配角有名有姓的熟臉還是很多的,多達六十位,可見劇組花了很大的功夫,另外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部劇的大部分演員都是演過話劇舞台劇的呀!不比張紀中導演一系列電視劇的演員陣容差呀。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拍攝的鏡頭,很多鏡頭都是主角觀看的視角去拍攝的,比如何員外殺婿案裡面,舊貨店老闆賈仁有意調戲李唐大娘子時,宋慈在樓上看到,那個鏡頭是從樓上對著李唐府上的,並未將鏡頭拉近,而作為觀眾,則是直接站在第一視角去看的,如臨其境。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白賢白老知縣辭官回鄉的那個段,一葉扁舟漸漸遠去,意味深長!
還有就是最好刁光斗被百官打死的鏡頭,本是一個血腥的場面,導演用黑白圍棋的棋子散落在地上的鏡頭,隱喻人生!
最後再來說說插曲吧,這部劇的插曲是程池配樂的,多用我國傳統樂器演奏,而且也有很多其他影視作品在襲用,程池曾經是魔岩三傑樂隊的成員哦,說真的我也無法相信啊,作品很多,央視紀錄頻道的很多歷史紀錄片的背景音樂他都參與過,就連胡主席的出場音樂都出自他手。足以可見他的分量了!
好吧!手機碼字,流量已超,有機會再補上一些內容和諸位分享!


之前從頭到尾完完整整看了一遍,何冰飾演的男主角是最符合我對書生想像的人,清貧孤直,卻又心懷理想,勢力微薄可是從不妥協。角色本身就帶有悲劇色彩。
跟刁光斗的鬥法具體過程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當時很心疼他,虐得不行,怕他堅持不下去。畢竟這世道十之八九還是刁光斗那樣的人,他斗的與其說是刁光斗,不如說是整個腐敗的官場。刁光斗放言:宋慈,你不要以為你一個人可以掃清天下不平,就憑你小小官吏,你可知我背後是誰……(原話不記得了,大意是這樣)身在泥潭的人看不得站在岸上纖塵不染的人,想要拉他下來一起臟污,想要摧毀他心裡的青天白日朗朗乾坤。
刁光斗最後輸了,可宋慈贏了嗎?他還是看到了現實,哪怕他一生志在洗冤除暴,環境不允,能救者寥寥終究是有心無力。皇帝下旨焚毀的不只是官官相護為非作歹的證據,也有他的決心吧。不能救世,談何救人。
結局是他掛冠歸去,我實在想不到比這個更好的結局。如果結局是徹底斗敗刁光斗之後仍然繼續查案洗冤,未免對不起最後深度的以宋慈和刁光斗為代表的官場群體的矛盾鬥爭,對不起這個劇的格調。結束在最好,最讓人嘆息的地方。一介書生,三尺微命,十年寒窗,當初都是有匡扶社稷的理想的吧,堅持到底是宋慈,中途改道是刁光斗,後者多而前者少,說什麼為民說什麼本心,大廈將傾而獨木難支,終究是不容。


我就記得別的古裝劇里人物去妓院的時候都是一大幫失足婦女圍著男人喝酒吃菜划拳,最多親兩口,搞得我一直懷疑古代妓院是不是就是現代的KTV包房~
大宋提刑官裡頭范偉去嫖的時候把錢放下就直接上床了,還把帘子放下來了,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這才叫真實,編導一定做過相關的功課
可恥的匿了~


有很多人為官都想著「既然官場黑暗、那我便一時妥協,位高權重再救國救民」。然而真的大權在握,貪污所得、聲色犬馬、刀光劍影都磨平了理想主義。岳父大人只記住了地位;御史大人就知道保全自己;袁通判自詡有理卻殺良冒功。

而宋慈宋大人做到了始終如一,也許有點固執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如果多一些這樣的人,政治就能十分清明。然而,事實也證明沒有制度保障的朝政,單靠幾個清官根本不夠。

吳淼水為什麼打不倒?還不是選官用人制度糜爛不堪,送錢說好話一切都好說。為什麼刁光斗開了私人會所搜集了朝臣罪證就如此肆無忌憚?還不是滿朝文武都有問題。為何地方冤獄這麼多?除去年代局限,行政權司法權檢察權分割不清甚至不分割,就導致了毫無制約監督。

這些問題,從古至今還少嗎?敢說沒有幾個刁光斗藏著幾箱證據嗎?

額外吐槽幾個不足:
1、不知道是不是導演、編劇都小學沒畢業,劇中演員讀錯的字不止一個兩個。已經很難以何冰老師個人失誤來解釋了,畢竟很多演員都犯錯了、次數還特別多。那麼導演的問題就更大一些。
2、劇中多次提及「外省」、「各省」,而行省制度發明於元代,宋代根本沒有行省,一級行政區為路。
3、劇中出現的辣椒等農產品顯然是穿幫了,還有就是出現現代玻璃窗的穿幫鏡頭。
4、有些地方太拖拉,台詞重複。
5、感情戲與支線不足。配角的個人生活完全可以挖掘一下。


童年和爺爺一起追劇的回憶


我會說因為這部劇,上大學在課本上寫姓名時,我會把院系「刑司(刑事司法學院)」寫成「提刑司」嘛!!!


傑森.達.斯坦森從未讓人失望。


已然不記得看過多少遍,今天看到知乎上相關的問題很是懷念。
記憶最深刻的除了宋慈和刁光斗的恩怨,就是曹墨的媽媽了。
兒是娘的心頭肉,兒要什麼娘都會給。有一天,兒要娘的心,開開心心的捧著出門,摔了一跤,把心重重的摔在地上,娘的心問:兒,你摔疼了嗎?
為了兒子不受牢獄之苦,寧願偽造血衣了結他性命,再準備兩口棺材陪他一起上路,這是一種怎樣的愛?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產劇很多演員都是配音,而美劇韓劇大多是演員原聲?
為什麼美劇《24 小時》完結四年後,還會再度重拍?
士兵突擊中有哪些讓你感動的情節和細節?
橫店影視城一年真能殺 7 億鬼子?

TAG:電視劇 | 影視評論 | 如何看待評價X | 大宋提刑官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