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寫實主義畫風的油畫有何意義?

照片拍下來的,不是比油畫逼真寫實嗎?真不懂那種油畫的意義。


我又來胡說了,輕拍

題主指的應該是超寫實主義(又稱照相寫實主義)。首先來貼幾張圖

以上是西班牙極端寫實主義畫家Pedro Campos 的幾幅作品,是否震撼相信大家心理都有明顯的感觸了。

要說超寫實主義究竟有沒有意義我們首先得知道,這種主義是如何產生的。
自從文藝復興之後的五百多年中,西方畫家都是在通過科學分析的方式來儘可能真實地描繪這個世界。在這一時期也開始出現了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等等。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我們可以發現都是寫實風格的。比如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達芬奇等畫家,他們研究諸多學問,對一切都進行細緻和真實的觀察和描繪。

自此以後寫實風格的繪畫得以蓬勃發展,直到19世紀上半葉攝影技術的出現。
攝影出現以後,大家大都懷著和樓主一樣的態度來看待繪畫——畫得再真又怎樣?我們有相機呢。
之後,現代藝術流派呈現異彩紛呈之勢,印象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野獸派等輪番粉墨登場,每一個派別都有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和主張。在這段歷程中,儘管每種流派的內容都不同,但是都有共通點即否定傳統的藝術形式,強調主觀情感的表達,放棄了對客觀世界的描寫,形成從具象到抽象的轉變。

接下來的事情我們可以想像得到——正是由於在美國風行的抽象藝術,一種對抽象藝術壟斷狀態持反抗的情緒產生了。於是一些藝術家開始進行超寫實繪畫作的創作,希望以此來打破抽象一統天下的局面。說到他們抵抗的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有三點:第一,20世紀60年代,受當時藝術形式的影響,藝術家多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在充滿了個人主觀情感的一幅幅作品背後,畫家個人心靈的高度卻並沒有得到提升,反而開始走向了敷衍的道路。第二點,抽象派的大行其道使得繪畫藝術開始漸漸遠離群眾,普通百姓無法理解這些抽象作品的內涵的同時也就無法欣賞,超寫實主義者們希望讓大眾重新認識到繪畫的魅力。第三點,是希望繪畫的技術性能重新得到重視。所謂藝術離不開熟練的技術。通俗點來講就是當時的繪畫作品並沒有體現太多的技術性,以至於現在很多人看那些名作會誤以為幼兒園的孩子也能畫——畫家的技藝雖然十分精湛卻沒有能得以體現。超寫實主義體現了純熟的繪畫及照相的技術。熟練的技術要有背後的勤學苦練做支撐,不能投機取巧。

另外,照相寫實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照相寫實主義就是因為它的創作過程對照片的依賴性。超級寫實主義畫家的作品以照片作為參照進行創作,這些參照對於超寫實繪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極度精確就必須有照片的幫助。照相寫實主義的畫家並不是直接進行寫生的,他們會先用照相機先拍攝自己所要畫的內容,再通過幻燈機將相片投放,進而獲得比肉眼所能獲得的大得多也精細得多的形象。

超級寫實主義的繪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尺幅巨大。 畫家通過用幻燈機等技術手段,將照片放大幾十倍後進行精確的描摹。對於照片上不夠精確的地方,畫家會進行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精細刻畫和表現。由於正常人在觀察事物時不可能如此細緻,所以當看到這些超寫實作品時甚至會感覺到自己的觀察方式受到了挑釁,其帶來的視覺衝擊力不言而喻。

很多答案里都提到了超寫實主義作品的大尺度,所以又有人對大幅的超寫實主義作品在大幅相片前有何意義產生了疑問。我是這樣認為的:照相後放大是在細節已經確定了的情況下進行的簡單拉伸。而超寫實主義的大尺度是在定好了尺幅後用無數的細節去填滿它,充滿了作者的個人刻畫與創作,其精細程度是遠遠超過相片的。另外這是人類繪畫技藝的直觀體現,有相機也要有寫實繪畫,就像有汽車人也需要會走路一樣。

下面這兩幅超寫實主義代表藝術家克洛斯的名叫《肯特》和《蘇姍》的作品尺寸都為100x900cm

尺幅巨大,頭像頂天立地,滿幅一個大頭像,整個畫面充滿張力。給人一種逼人的真實,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巨大的張力和極強的吸引力,只要眼睛一望就很吸引你的眼球 ,讓人過目難忘 。當我們親身去看這樣副巨大的寫實作品,當他充滿你的雙眼,我們甚至會開始懷疑,這是否是真實的。太過逼真的描繪反而讓人覺得不真實。畫中的人物經過如此逼真的表達與描繪後,他是否還是他自己呢?特別微小的細節在這裡也變得極為顯著和醒目。凸顯出了現在看似無比繁華的社會中,我們每個人對生活細節的不在乎與內心的空虛感。

同時,當我們在遠處觀看這些超寫實作品時會感覺足以以假亂真,但當走進進行細緻的觀察時就會發現作品的局部其實是以抽象的形狀如點、線、漩渦等形式進行刻畫的。即看似逼真的畫面其實是有數不清的抽象元素構成。用抽象不真實的元素來構築物逼真實的作品——這樣作品就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這些超寫實作品除了以上說的對大眾和藝術家們精神上的反思以外,還要遠比抽象的、表現的作品容易被普通大眾接受。抽象在世界上風靡的同時卻讓普通百姓雲里霧裡不知所謂無法欣賞,所以我認為超寫實主義這種取材於生活的表現方式可以保證藝術在民眾當中的活力。

最後,藝術永遠需要多元共存。


題主說的是照相寫實主義吧?

如果對藝術和攝影都了解一點,就能知道攝影和繪畫的分別。
高精度攝影是可以做到將對象的一個銹斑、一個毛孔都拍攝出來,如果利用補光或某些色調調整手段,是可以拍攝出很藝術化的照片。
繪畫則是完全按照作者的想法去創作,作者就是為了在畫布上展示自己眼睛所觀察到的一切,其中有照片拍攝不出的色彩和局部結構特點,也有作者自身對描寫對象的理解和分析,甚至有的更極端,把照片拍攝不出的局部細小色彩變化都用畫筆一一表現。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人物畫甚至看得見每一根汗毛以及皮膚下的血管,一些靜物中細小的傷斑或殘缺。這些東西能否被看到取決於作者,即使是高精攝影也很難做到。

但攝影是十九世紀的產物,在這之前人們對任何事物的形象化記錄,只能通過繪畫。十九世紀歐洲的風景畫、靜物畫都曾有很大發展。

照相寫實主義源自波普藝術,目的是完全冷靜、客觀地用繪畫手段表現描繪對象,甚至忽略對象本身的情緒,但追求完整、清晰地表現對象的每一個細節。
如果把這種藝術作品和真實照片對比,很容易發現其實這種作品在細節的處理上超過了照片,在肌理分析、色彩及明暗對比方面,比照片更詳細、鮮明。

如果一定要與照片做比較,依然會發現,照相寫實主義作品是帶有作者創作情緒的繪畫作品,照片的情緒多是由觀眾的體會延伸來體現。
應該說,這才是攝影作品和繪畫作品最大的區別。
也因為這個,從藝術角度看,這種照相寫實主義繪畫作品完全具有存在價值。


巧。在我趕製油畫小稿的時候邀來答。以我多年行醫的經驗來說,懶得找度娘求助知乎,這是病,得電。西方油畫發展比中國早了100多年,發展至今分門別類,各派別不斷否定一個不斷建立一個,這是西方油畫史的前進模式。中國油畫隨著文化融合,各種主義也都有人在玩,但是大部分國人的審美還是傾向與寫實主義,就是"像與不像"。追其意義,借用波洛克的話,你看花美么,那它需要意義么。畫家的觀念為其思維意識產物,藝術的主題是情感和觀念。作品做出來,不求它對觀者甚至社會起到哪些意義,畫家想到了,然後表達出來,是由腦到手一個過程,有別於數字媒體科技產品。國內知名的超寫實畫家冷軍,你細看是有很多顏色變化的。這不是用什麼像素去衡量的。架上繪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一味求新。


以下觀點出自《電影是什麼》一書,法國作家巴贊,值得推薦。第一段直接引用書中原話,後面的內容是我自己概括的。書是從電影的起源講起的,自然牽扯到了攝影術。我驚喜於第一章中還有一些藝術的觀點和探討,所以整理出與問題相關的內容作出了以下答案,並加入了我消化吸收後的邏輯。所以大家不妨找來讀一讀。

————————————————————————————————————————————
「超現實主義是現代資產階級的文藝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先在瑞士出現達達主義,繼而在法國演變為超現實主義。它的哲學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直覺主義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認為『下意識的領域』、夢境、幻覺與本能是創作的源泉。「
從古埃及宗教認為把人體外形保存下來是對「以死抗生」理念的宣揚,到路易十四擺脫藝術中的巫術職能,死前請勒布朗畫了一幅肖像,表現的都是人類從古至今降服時間的渴望。從這之中誕生的藝術,我們無法追究其具體起源時間,但我們都不會否認,我們用藝術表達對永恆的嚮往和追求。
隨著繪畫藝術的發展,精神和技術(即追求寫實性和繪畫技藝)之間的關係越來越不平衡。寫實主義原理隨著文藝復興出現,西方繪畫不再滿足於表現精神現實(也就是以前的圖騰、壁畫的簡單形式),而力求把對精神的表現和對外部世界盡量逼真描摹結合起來。並在透視畫法的發明下達到突破性轉折。
從此,繪畫分成兩種追求:純美學範疇為表現精神的實在,象徵含義超越原形;另一種是逼真的模擬品替代世界的心理。
但寫實主義雖然能夠竭力追求形似,卻也只是似真非真,畫家在作畫時是抱著對對象的懷疑態度創作的,所以繪畫中有很明顯的個人印記和主觀因素。由於寫實主義永遠無法達到人們追求完美現實的臨界點,所以人們再次懷疑寫實主義存在的意義,既然這條追求達不到,為何不著力去表現精神和心理呢?
照相術與電影的發明解決了糾纏不清的寫實還是寫意的問題:它完全滿足了我們把人排除在外、單靠機械複製來製造幻象的慾望。攝影的獨特性在於其本質上的客觀性。(法語中攝影鏡頭objectif和客觀性objectivit"e是同根詞)它把被摹寫的原物確確實實的重現出來,能夠贏得人們的完全信任。
攝影對永恆的追求不是創造,而是讓時間免於自身的腐朽。所以攝影有了自己的美學原則:揭示真實。攝影機擺脫了我們對客體習慣看法和偏見,清除了我們在客體上的精神銹斑,在冷眼旁觀下還原真實的世界。
所以超現實主義派就是基於上述道理,認為美學目的離不開影像對我們頭腦產生的機械效應,想像與現實之間合乎邏輯的區別趨於消失。因此,超現實主義派在創作中優先採用攝影技術,為得到具有自然屬性的影像——他們認為是真正的幻象。
使用製造逼真效果的技巧,注重細節的精確,這就是超現實主義對攝影術的一種反證。


樓主的問題是:既然畫出來的畫和照相機照出來的照片可以呈現相似的效果,那麼這樣的繪畫還有什麼意義?

前面有幾位知友的回答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雖然寫實繪畫和照片所呈現的內容看上去很像,其實細節上還是有很大不同,所以繪畫有自己獨特的意義。

我嘗試著把這個問題推向極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來討論一下:即便繪畫和照片所呈現的內容完全一模一樣,繪畫仍然有照片不可替代的意義和價值。這個價值來自於「形式」,或者說「手段」。在討論藝術的時候,形式和內容是不可分割的。

假設一下,當你看到一張照片時,突然有人告訴你,這不是一張照片,而是某個畫家畫出來的,這時一般人會有什麼反應?大部分人都會感到很驚訝:他怎麼能畫得這麼像?這種震驚就是藝術衝擊力的一種。

大學時的一個美學老師提出這樣一種美學理論:「藝術性是人的能力的相對可審美性。」這個理論用在這裡挺合適。拍一張普通照片記錄一個客觀場景,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是拿起畫筆把一個客觀場景精緻地再現出來,卻只有很少人才能做到,需要融入很多的時間、精力、智力、技巧。當你看到一張普通照片,不會有什麼感受,但是看到一幅非常精準細緻可以以假亂真的畫作時,心裡肯定會有一種驚嘆。因為能採用「拍照」這種形式來再現的人多不勝數,而能採用繪畫這種形式來精準表達的人卻很少。這就是「能力的相對可審美性」。

我們普通人之所以會為這種「能力的相對可審美性」感到驚嘆,是因為這幅畫是人的能力在一個方向上更為極致的發揮:一幅好的寫實繪畫,作者必須要有很強很精細的感受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對畫筆對色彩的掌控能力。從某個角度來說,藝術性是人的「能動性」的一種展現。而充分發揮和實現作為一個人的「能動性」,其實是我們共有的一種生命渴求。所以當我們看到一件融合了某種相對高超的能力的作品時,會有震動之感。

在這個世界,任何能讓你從日常生活中停一下、驚訝一下的人事物,都是有意義的。因為這樣的人事物帶你脫離了日常認知的藩籬,哪怕只是一瞬。這不僅僅是針對藝術作品而言。


這個問題就如同:
跑車跑起來,不是比劉翔跑的更快嗎?那奧運會還有什麼意義。
答案就是:因為人類可以做到!

超寫實拋開藝術價值,它的行為價值就在於:人類可以做到。

然後超寫實又發展為兩大類型:
1)超尺寸寫實。
一個頭部無非幾十厘米的直徑,但是畫者給予放大到幾米。使得細節得以展現。
比如這種:

2)超精度寫實。
人頭有多大,就畫多大。依靠不可思議的毅力和堅持,在精細方面走到盡頭。
比如這種:

從這個角度來看,顯然是後者更難得一些。
因為前者很容易複製,但是後者的作品是不可再現的。包括作者本人。

目前在超精度寫實的油畫領域,最頂級的,應該就是我國的冷軍。

我曾有幸用手摳過冷先生的原作。摳的是一根畫上的毛髮,想看看到底是真的毛,還是畫的毛。
說起來抱歉的很。

被我摳的這幅畫就是:【關於微笑的設計】

這幅畫寬不到一米。頭就是頭的大小。
你看,這攝影就是不好,容易變色,拍出來的顏色都不同:

----------------
那麼,超寫實除了像,在藝術表達上,真的就沒有可取之處了嗎?
不是的。

其實不管是任何人,畫畫的時候,都會受到情緒的影響,進而產生表達的愛憎。
這種愛憎在色彩上,就影響了取捨,變成了冷暖。

有冷暖,就有自我,有自我就是表達。
有表達,就是藝術。
---------------
一般來說,認為攝影可以代替超寫實的朋友,都是沒有親自看到過原畫的。
或者看的時候,沒有戴近視鏡。把細節都給忽略了。

那麼冷軍本人,是怎麼說的呢:

「其實超寫實和照片還是有挺大區別的,不過一般人看不出來。超寫實還原的,是肉眼看到的東西。肉眼看到的跟照相機拍下來的不一樣。

因為肉眼能夠看到亮部所有的細節,也能夠看到暗部所有的細節,這個是照相機永遠也達不到的。

相機表現的是光,腦門上高光是光,不是一塊白色,但是反映在你的膠片或者數碼影像上就是一個蒼白,如果把一個物象從白到黑分成十個等份,照相機充其量就在七個等份到八個等份,它缺少最亮和最暗的細節,如果有最亮的細節這個照片肯定是曝光不足。

除此之外還有色彩問題,一個人的膚色絕對不是照片能夠反映的,不管照片怎麼處理,它的顏色絕對微妙的冷暖關係的變化和你眼睛看到的絕對是兩個概念。」

多數人,站在一幅冷軍的超寫實畫前,都會心生謙卑。進而平靜。於是祥和。

就好比站在一幅達芬奇的畫前,任何人都會感覺到生命的渺小。
因為它已經存世500年,它存在的時候,許多人還沒有出世。它依然存在的時候,許多人已經逝去。

它註定要在時間中,經歷我們。
----------------
當然,現在你去看冷軍的畫,恐怕也沒有摳畫的機緣了,一般都會有玻璃板給予保護。
那麼,到底有畫的有多細緻,以至於,讓我有摳的心念呢。
請看細節圖(玻璃板後面拍的,有反光):

再放大:

再再放大:
親眼見到,就會有一種被魔力吸引的感覺,真的是無法形容,人物微妙的神態,若隱若現的血管讓你感覺在她呼吸。
皮膚如油脂一般的真實感,我當時腦子裡只是在想:這是怎麼做到的啊!

這絕不是照片多少萬像能相提並論的,第一次讓我體會了原作和印刷品有多麼大的差距,
也甚感自己是多麼的無知和膚淺。

再來:

再來:

----

---

---
好像舉例的那幅也挺好的,我們來看看。

--

--

--

---
那麼是不是說,因為模特挺漂亮,所以看起來還不錯。

不畫人,行嗎?
--
我們來看看:
--
開始起型嘍!

一年後,就畫好嘍!
(注意,下面是畫,不是照片)

細節圖來嘍!畫的哦!

--

--

因為是手工的,所以放大後,還是有筆觸的。

--
大腳印也是畫的:

--------
好吧,看來冷軍這傢伙已經習慣了:「關起門來折磨自己,打開門來嚇唬別人。」的作風了。

那麼,這樣的一絲不苟的人,是不是因為他不會寫生,不會寫意。才故意這麼畫的。

---
開始寫生嘍!喊全村人來看嘍!
---1

--2-嗯,這個模特好!

---3-起形嘍!

--4-差不多鳥!

---5-照相的,也把你畫進去嘍!

-
--6-兄弟你也畫的不錯。

--7-不過我畫的就是你歐!

-----------------------------
好吧,好吧,服了你了。那你素描如何呢,素描才是體現基本工的不二法門哦!
-----
素描嘍:

----看看咱這細節!

--------
--------
哎呀,真是服了你了,可是咱作為中國人,是不是應該畫點中國的東西,畢竟這都是西方的玩意兒!
-------
嗯,你說的很對!
竹子來嘍!
--------

--
放大嘍!注意紅色方框的部位,放大了,您就知道和照片的不同。

---

--
這絕不是列印的冷冰冰。而是洒脫的情懷。
---
【冷先生呀,您畫竹子,是不是說:竹有千千節,節節有虛心!
要告訴我們大家,「竹未出土已有節,待到凌雲更虛心.」的道理呀。】小白問。【是的,虛心才能不必虛心!】冷軍答。
【不信你看我這幅倫勃朗。】冷軍微笑。
--

--


我認為,即使細部高度寫實,也能融入很多攝影無法實現的技巧。最顯著的是自由透視法。Photoshop CS6 的自適應廣角才基本實現了同樣技巧。


超寫實比照片真是謝謝


如果指的不是超寫實主義本身,而是超寫實主義風格的油畫的話,就像很多人說的,人可以做到。有人可以學鳥叫,有人可以當小彩旗,有人可以九連拍,所以有人可以畫得像照片一樣也沒什麼稀奇的,這些本質上就是一種才藝展示,就是我會。
超寫實主義是藝術家對繪畫之死的一種反應,畫什麼和怎麼畫都無所謂了,沒人關心了,老子愛畫什麼畫什麼。就算畫得像劣質的照片一樣也別跟我急,我就這樣弄了你拿我能咋辦?這很像飛天麵條神教對上帝的態度。超寫實主義繪畫雖然是畫出來的,但本質上是對繪畫的反叛,人變成了機器的工具(在這裡人是列印照片的工具),否認手工勞動的價值。
而超寫實主義風格又是另一回事了,如果畫家畫的畫看起來像照片,但是是當作畫來畫的,依然相信我能做到我牛逼,依舊不把作為人類的傲慢與偏見從神壇上拿下來,那他就是在表演才藝,跟超寫實主義藝術風馬牛不相及。
超寫實主義繪畫和超寫實主義風格的繪畫的區別就是當代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區別,一個關心本質另一個關心表象。
這個話題說再多就是對某一群人進行攻擊了,就此打住,畢竟那群人活著也不容易,就靠那點才藝吃飯。


對外行來說,給你看攝影你就看攝影,給你看畫你就看畫,不要跨越自己認知的極限去評論線外的東西就好啦

攝影的核心是記錄一個時間片段,繪畫的核心是重塑人對世界的認識,訴求是不一樣的

攝影剛剛發明的時候,畫家們也覺得自己的行當會被取代,但是100多年來攝影和繪畫相互補充相互汲取,就是沒有完成相互取代

如果對你來說,攝影和繪畫最終只是呈現各自的一個畫面,那對你來說確實是差不多的,因為你僅僅只有欣賞表面的這兩個畫面的能力


微博點贊,開班授徒,上頭條,賣個好價錢


超寫實主義屬於表現主義,既然是表現主義,就不能光從畫作本身去評判它存在的意義,還得結合它想要表達的思想,就如同行為藝術一樣。


本來我也質疑寫實或者超寫實的畫風,後來不得不承認這是因為自己還達不到那個程度的內心一種小小的豔羨罷了。個人覺得它 1.帶來視覺沖擊 2.給觀者心靈震撼 3.體現作者扎實的基本功和強大的細膩的畫技


要做到超寫實,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對結構的理解,對光影的理解,對手與筆的控制力,以及無比的細心與耐心。

掌握了這些東西,說土一點,牛逼。說高雅一點,我覺得是人的追求。


外行確實看不太出來。


對於藝術作品我們不能說好或者不好,但可以說喜歡或者不喜歡,美不美和好不好也是兩對不同的概念,我個人不排斥任何一種畫風,因為有一句話叫「存在即合理」,另,合理不是說它合乎常理。當然我們不喜歡的藝術作品更加不能一味的認定它沒有意義。
眾所周知很久以前的美術作品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再之後就是從神權過渡到人權,再到現實主義的,群眾包括從事藝術工作的人們意識到「啊,原來我們可以畫畫老百姓的生活嘛」然後從先前規規矩矩的用色到印象主義誕生,人們又眼前一亮「啊,原來油畫還可以這樣畫啊」然後到梵高到蒙克,馬蒂斯,夏加爾,克里姆特,蒙德里安,畢加索,達利等等(傳說中混亂無比的現代藝術)人們的感官都不斷的在被刺激。每一次的xx主義誕生,都會伴隨著形式上的創新和觀念上的深入,每一次xx主義的誕生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後人的感官進而導致後人觀念上的改變,觀念改變了隨即產生了新的形式。
比如杜尚的《泉》,小便池搬來簽個字放到美術館,然後波洛克開始在畫布上甩顏料,然後無數畫家在畫布上畫紅杠杠藍杠杠,再到後來有個人把空白的畫布直接掛在美術館,聽說有這麼件作品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在說「扯淡」但也有人說「什麼熱抽冷抽的都弱爆了」,這就是差距,能很快的接受新生事物,並去思考它真正的價值是一項難能可貴的技能。空白畫布的意義就是畫家把形式玩到極致了,他告訴群眾,原來畫也可以這麼畫。
我個人比較喜歡衝擊力強大一點的作品,直面畫家靈魂深處能看到痛哭流涕最好。你所謂的超寫實主義我是半點也不來電,但能堅持日推兩厘米的這股勁兒,真的是令人啞然啊。這類作品我只能說畫家很有毅力,眼睛很好用,竟然可以畫到那麼細,換言之對我來說就是「啊,原來畫也可以這樣畫啊。」這何嘗不是一種意義呢。
現當代對藝術作品所謂的藝術價值已經快等同於價格了,當然真正的藝術價值是價格無法衡量的,「xxx是個大畫家,很了不起」「這樣啊,那他的畫多少錢一平尺啊?」這種令人無語的問題何時才能消失,我的老師也經常告訴我,只有多看了才知道真正的好壞,看多了才有鑒別好壞的能力。我認為每個人心中的標準肯定都不相同,好壞本身的概念也很難釐定,我們現在沒有客觀的評價機構,所以只能自己多看多學,長好了見識有了本事,回頭看看路上發生的一切,意義自然明了。題外話說多了,以上。


一部分寫實油畫只是在舊時代給富人畫像,這個出發點的話確實到了現在意義不大。
但是現在畫寫實的人,出發點並不是這個,很多即使看上去超級寫實,其實也都是經過了畫家處理的,基於現實卻高於現實,比現實更美。這也都只是表面的,深層次的有什麼其他意義,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至少絕對不會是有存在意義的


前幾個答案說得挺好,我補充一下,欣賞藝術切忌老尋求「意義」,但凡有人在欣賞過程中得到享受,這就是「意義」,假如一切都要生硬探討意義那便什麼都沒意義了,抽象繪畫有些跟自然界的紋理以及小孩塗鴉形式也有相同點,那他也是沒有意義的咯?接著三滴列印技術越來越成熟了,那傳統手工雕塑作品也失去意義了咯,隨著音響技術不斷發展,現場聽音樂會也是沒有意義的咯?馬上要有三滴投影技術了,那任何形式的活人現場演出也沒意義了咯?總之無論科學技術無論如何發展也永遠無法完全接替人類追求任何形式藝術美的原始本能。


藝術的本質在於表達感受,超寫實油畫,是在客觀物像上面增加了繪畫者自身的審美,對畫面的理解安排,與控制畫面中視覺因素的習慣(視覺因素包含很多,比如純度,飽和度,透明度,厚度,肌理,顏色組合,比例對人眼視覺的影響)與攝影不同


照相機的發明被認為是繪畫時代的終結,可是那麼多年過去了繪畫依然存在,只是削弱了,同樣攝像機的發明又導致了照相的削弱。那麼怎麼辦,大家都要吃飯,於是創新就是關鍵了。不同的嘗試,才能生存。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pv師アボガド6的作品?
低齡畫師是怎樣養成的?
請問畫人物使用線稿方法沒有用嗎?
如何畫好妹子的腿?

TAG:繪畫 | 意義 | 油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