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赤壁之戰?
起因,經過,結果。人物,故事背景,造成影響。
鑒於現下頗多掛曆史唯物主義羊頭,賣歷史虛無主義狗肉的李鬼,以下看看正兒八經的李逵是如何評價赤壁之戰乃至三國鼎立的: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
【赤壁大戰,決定了三國分立的形勢。曹操所代表的統一趨勢雖然受到阻礙,但此後三國統治者各在自己的領土內削平地方割據勢力,鞏固各國內部的統一,恢復殘破已極的生產(主要是魏國),比起以前的十九年大混斗時期,三國分立也還是恢復全國統一的一個步驟。
……(以下大段分析三國鼎立的經濟基礎)
魏漢間戰爭是統治階級內部兩個集團爭奪全國統治權的戰爭。曹操集團與劉備集團有同等的權利來爭奪這個統治權,問題不在誰應該統治而在誰有力量能統治,戰爭說明雙方都沒有統一全國的力量。曹操曹丕治魏革去了一些東漢的惡政,諸葛亮治漢也革去了一些東漢的惡政,事實說明魏漢比起東漢來,政治上都有一定的進步。古代史書有的揚魏抑漢,有的揚漢抑魏,大抵以誰應該統治即誰是正統的觀點作論據,其實三國分立(主要是魏漢分立)是中國遭受十九年大破壞以後逐漸恢復統一的一個準備階段,三國的統治者在國內所進行的某些措施,客觀上都起著有益的作用,所以它們的暫時存在都是合理的。】
對於赤壁之戰,不僅僅指出其軍閥爭霸的本質與導致統一受挫的後果,更從客觀角度分析由此產生的三國鼎立的積極作用,這才叫辯證唯物,才叫唯物史觀。扯兩句軍閥混戰啦,誰當家都關老百姓屁事啦,甚至打出和平統一之類政治正確的旗號揣測古人,這是什麼?不折不扣的歷史虛無主義。
嘴上嚷嚷著反對英雄史觀,末了身體卻很誠實,分析來分析去還是幾個英雄人物,對於三國鼎立的經濟基礎及政治制度一字不及,全篇都是在揣測歷史中的英雄人物如何想,歷史中的百姓如何想,這叫唯物?標準的唯心主義,標準的打著紅旗反紅旗的老戲碼。
捎帶,統治階級的道德問題果然只是一場作秀?誰來統治對於老百姓毫無意義?唯物主義者如是觀:
《中國通史簡編·漢國(蜀漢)》:
【道德永遠是階級的道德。封建到的當然是為地主階級服務的,當然是為鞏固封建經濟基礎而存在的。它和封建政治、封建法律一樣,都是封建基礎的上層建築物。一個社會當它還沒有發生新的經濟基礎以前,對原來存在著的上層建築物,只能就它們本身作比較,判斷它們哪一個好些,哪一個壞些,這就是說,如果某些封建統治者所行施的政治和法律,對勞動人民損害較少較輕的話,那種政治和法律就值得褒揚,因為比起亂政淫刑來,到底是好了一些或好許多。同樣,如果某些封建統治者的行為體現出某種封建道德而其目的不是為了損害人民,其後果也不是直接為害的話,那個人就應該看作有道德的人,因為比起不如他的人到底是好了一些或好許多。】
這是范文瀾先生介紹諸葛亮治國之道時的開場白,看完這段,再對照對照李鬼那些看似正確,實則無是非、無差別、無腦筋的充滿穿越史觀的鬼話,一笑。
話說曹老闆統一了北方以後,思前想後帝國統一隻剩下唯一大敵——劉黃書和姑息他的劉表。
讓我們看一下當時天下大勢:
北方七州——幽冀並青徐兗豫控制在曹老闆手裡
往西是凋敝了的關中在鍾繇手裡
再往西是西北的馬超韓遂,隨著馬騰入京,明面上這一路是支持中央的
往西南看,分別是邪教頭子張魯和窩裡橫劉璋,張魯是異端但是勢單力孤可以忽略,劉璋明面上也是支持中央的
往東南看,孫權繼承其兄孫策的江東後,明面的戰略是漢室不可復興,曹賊不可卒除,所以我們要向西拓展——打劉表。
所以曹老闆南下的目的是什麼?其實只是劉備。
荊州降的很快,在曹老闆意料之中。
劉備跑的更快,超出曹老闆意料,精銳騎兵都沒有追擊到。
已經讓劉備逃到了地勢較險要的江夏,那麼下一步怎麼辦?
把軍隊集結起來,在江夏來一次決戰。
所以這個時候曹老闆寫了封信給孫權——要會獵於吳。
那麼獵物是誰呢?
其實很明顯同樣的手段,在遼東,在隴西都用過,遼東、隴西可以安然數十年,那麼想必曹老闆給予孫權的開出的條件也是類似的。這樣消滅劉備後,帝國就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
然而這個條件,北方集團認為很優渥,江東士人認為很優渥,唯一不能滿足的就是孫權和身邊小部分軍事武人集團。
然後仗就打開了,曹老闆軍隊還沒有到達江夏,就在赤壁烏林一線與周瑜發生了遭遇戰。
這是一次孫劉聯軍的主動進攻。
開始的時候曹老闆怎麼也想不明白明明是利益不一致的兩家是怎麼走到一起的?
這裡的原因等老曹燒了船撤了軍放棄了南郡才想明白。
赤壁之戰只是曹滅劉的一個局部戰爭,但是產生的影響很深遠。
第一點,
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後不再把追求國家統一當做第一要務了。
赤壁的失敗,給了曹魏軍事集團當頭棒喝,
同時也給北方一些面和心違的各個小集團一個新的認識:
原來無敵的曹軍並不是真的無敵。
曾經屈服於曹魏軍事淫威的各個集團逐漸浮出水面,想要搶班奪權。
第二點,
曹操開始考慮如何把權力傳繼下去。
此時曹操才發現自己死之前並不能統一全國,
那麼自己死後留給曹魏集團一個外有強敵內有異端的局面是並不能保證北方統一而穩定的。
強敵難除,先從國內異端開始。
所以赤壁之後,
曹魏方面對內部實行了一系列的打擊,之前無人提及的立儲問題也開始被重視起來。
這個時候曹魏集團已經不再考慮為東漢王朝選拔人才,
而是開始考慮如何為魏國選拔忠心的「走狗」。
於是一部分從前的國之棟樑甚至處於北方權力核心的人遭受到了打擊甚至殺戮。
西北的馬韓由於個人野心和隴西的特殊地理必須予以消滅。
相反遼東的公孫可以保留,甚至數十年與曹魏相安無事。
但是三國鼎立的局面可以說是由這一戰才拉開帷幕。
公元208年,也就是官渡之戰結束8年後,曹操不戰而席捲荊州。到此為止,天下13州,曹操一人獨佔9州,剩下4個州由韓遂、馬騰、劉璋、張魯、劉備、孫權、士燮眾人佔據。
從實力上,當時的曹操擁有絕對壓倒性的優勢;從地緣上,曹操已深入江南,所謂的長江天險已大打折扣了。
在這種背景下,益州、揚州一時主和派(投降派)大佔上風。因為從過去的歷史經驗去看,曹操統一天下似乎沒有什麼懸念了。
但是此時的南北經濟比重,雖然依然是北強南弱,但是南方的經濟基礎顯然比以前強多了,在這種背景下,南方憑藉崇山之險、江河之險就是可以與北方長久的對恃了。當然了,在這種背景下,遂拉開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長達三百年的南北分裂時期。
後來隨著交通媒介的發展,南北的聯繫增強,人類征服崇山、江河之險的能力增強,中國才再度恢復了大統一為主流的時代。
曹操不戰席捲荊州後,一時躊躇滿志,以為統一天下就在眼前了。卻沒想到在赤壁,被劉備、孫權打得大敗而回,於是中國統一的進程,就這樣被延長了三百年(只有西晉短暫的統一了一段時間)。
赤壁之戰的具體過程,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那就是一個歷史之謎。
最簡單而言,赤壁到底在什麼地方?歷史學者爭得昏天黑地,最後也沒有爭出個結果,於是關於赤壁的所在地,就就有七種說法;最後最為普遍認同的說法,也有兩種。總的來說,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再簡單而言,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會兵敗撤軍?史書至少給了三種版本,還有一種大家非常熟悉的演義版。
曹操一方說,赤壁之戰時,曹操本來要席捲東南了,卻突然來了一場大瘟疫,於是曹操只能無奈撤軍了,於是從前的戰果也丟失,只能退回江北。
孫權、劉備兩方自然不會認可這種說法,因為這就是曹操諱敗罷了。真實的內容,是孫權、劉備神功無敵,於是遂打出一場歷史上最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當然了,在細節上,孫權、劉備兩方也有分歧。一切是顯然的,孫權一方說,主要功勞是他們的;劉備一方說,主要功勞是他們的。
而演義版的記述,那是赤裸裸的佔在劉備一方並且進行了文學加工,所以劉備一方的戰績更是被無限誇大了;總而言之,如果沒有諸葛亮,火攻曹操也是無法進行的;再總而言之,關羽差點把曹操一夥全部俘虜,只是念舊情,把他們放了。
總的來說,赤壁之戰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劃時代的戰爭。
因為從此時起,中國歷史南北分裂的格局,開始基本奠定。而且一直維持了三百年,只有司馬炎短暫統了一段時間。
總的來說,赤壁之戰只是軍閥混戰。並沒有什麼正義、邪惡之爭。
對天下百姓而言,讓劉氏統治,讓曹氏統治?讓孫氏統治,讓司馬氏統治,有什麼了不起分別嗎?其實是沒有的!
但是基於劉備、諸葛亮、孫權、魯肅的角度來,那差別可大的去了!
在公開場合,劉備、孫權等人都是國家、百姓、漢室、忠義的高呼。
關起門來,魯肅說實話了。如果投降了曹操,老百姓該幹嘛還幹嘛,普遍的豪門大戶、官員小吏,還是該幹嘛還幹嘛。但是,孫權還能該幹嘛還幹嘛嗎?
魯肅這樣說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想告訴孫權:別人都為自己考慮,只有我為你考慮;總而言之,你以後就應該信任我、重用我。
魯肅在說這番話的時候,希望孫權相信,我魯肅投降曹操,可以舞照跳、馬照跑、官照做;所以我一心抵抗,絕不是為了自己私利考慮,而只是為了主公您的利益考慮。問題是,誰也知道,如果當時曹操統一了天下,魯肅的江湖地位,肯定沒有後來那樣高了。
關起門來,諸葛亮和劉備也是這樣思考問題的。
總而言之,曹操當時統一了天下,普遍的豪門大戶、官員小吏,還是該幹嘛還幹嘛。但是劉備還能該幹嘛還幹嘛嗎?
許多人總喜歡說,以諸葛亮的才幹,就算投靠曹操,肯定也是舞照跳、馬照跑、官照做,所以他一心幫劉備對抗曹操,就是為了偉大的理想。問題是,誰也知道,諸葛亮如果跟著曹操混,江湖地位肯定沒有後來那樣高了。
事是這麼個事,但是不能這麼說。所以在公開場合,大家都是國家、百姓、漢室、忠義....。
其實呢,天下由曹操統一,還是由劉備、孫權統一,關天下百姓多大的事來著?因為誰統一天下,對普遍老百姓而言,也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
但是傳統歷史,就是帝王將相的家譜,所以許多人看歷史時,難免就就把目光集中在一些帝王將相身上。而天下百姓呢?就是一些數字,一些可有可無的道具。
總而言之,只要對他們認可的大英雄(甚至是扶不起的劉阿斗、殘酷暴虐的歸命侯),還可以割據一塊地盤,還有機會繼續擴大地盤,就算伏屍百萬、流血千里,這些人也會歡呼半天的。
總而言之,他們認可的大英雄(甚至是扶不起的劉阿斗、殘酷暴虐的歸命侯),明明有機會做最後的掙扎,卻選擇了接受失敗,即使因此可少死幾十萬、幾百萬人、幾千萬人,他們也會唏噓半天。
有的時候,為了證明這些戰爭是神聖的、應該的,大家還會扯一塊遮羞布。總而言之,自己認可的一方最代表人民利益,他們敵對的一方最喜歡禍害老百姓;所以為了進行這種紛爭,就是死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人也是非常值得的。
有的時候,他們乾脆連這種遮羞布也不要了,總而言之,大家不惜流血千里、伏屍百萬的打鬥不已,就是為了傳說中的搶地盤、打江山罷了。或是我老爸給我留下這麼大一份家產,我不打他個流血千里、伏屍百萬就拱手讓出,我實在就對不起我死去的老爸。
有的時候,更是連點臉也不要了。開口閉口就是,我的主子是扶不起的劉阿斗,我的主子是殘酷暴虐的歸命侯,但是我就是希望他可以永遠統治大家,更希望他有朝一日他可以統治天下。總而言之,誰叫他是我的主子?
其實呢,天下大亂時,普天下老百姓的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所生活的地區能保持和平穩定;就是希望天下能再度恢復和平穩定。所以才有一句無奈的俗語,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
問題是,當英雄輩出時,大家紛爭火併的時,都是報著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就會冒著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全家慘死的勁頭去爭。關鍵是,因為他們控制著話語權,所以旁觀者都是順著他們的節奏喊著加油、加油、加油!
這樣爭來爭去,把歷史當遊戲去看,把歷史當小說去看,自然是非常精彩,問題是,歷史不是遊戲,也不是小說。那一行行簡單的話語背後,那一行行冷冰冰的數字背後,都是無數鮮活的生命堆積而成。
傳統歷史,無非是一些帝王將相的家譜罷了。所以這種歷史看得久了,難免只會看到這些帝王將相的成敗得失,而普遍老百姓呢?無非就是一個個數字,一件件道具。總而言之,什麼叫伏屍百萬、流血千里;什麼叫戶口減半,什麼叫人吃人;那就是一個模糊的背景,所有的聚光燈,都打在了幾個帝王將相身上;只要帝王將相活得精彩,那個模糊的背景到底會怎麼樣變化,人們才懶得關注呢!
所以說起赤壁之戰時,人們就好像在說棋牌遊戲。
總而言之,說來說去,只是說著曹、劉、孫三方的成敗得失、博弈得失。卻似乎忘了,這是一盤以無數鮮活生命為棋子的棋局。
於是人們只關心著棋手的勝利,只要自己支持的棋手能取得勝利,就是把棋盤上的棋子拼光了,也沒有任何內疚感的。
在類似叢林社會的競爭中。
只有那些夠惡夠狠,在關鍵時候,敢於犧牲自己,敢於犧牲自己全家,敢於讓天下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的人,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所以人們在看歷史時,難免會對這種人表現出極度崇拜。
對於這種價值觀,我實在無意苛責。問題是,人們在宣傳這種價值觀時,卻顯然喜歡為它披上各種浪漫、華麗的衣服。總而言之,好像他們連命不要的爭奪王圖霸業,就是為了什麼理想、國家、百姓;所以老百姓就應該無怨無悔的給他們當炮灰。
在類似叢林社會的競爭中。
那些在關鍵時候前怕狼後怕虎的人,註定只能成為失敗者。所以人們在看歷史時,難免會對這種人報以十足的輕蔑嘲笑。
對此,我實在無意苛責。問題是,大家在輕蔑嘲笑這種人時,希望不要忘記一個事實,許多爭鬥,本身就沒有正義、邪惡之說。換而言之,天下是劉氏統治,還是曹氏統治,是孫氏統治,還是司馬氏統治,真有很大的差別嗎?在這種背景下,歷史有時候可以避免許多血流成河的事,就是因為有這種人存在。
如果亂世紛爭中的大人物,全是劉備、諸葛亮、孫權、魯肅那種,只要有一線希望,就報著不惜犧牲自己、甚至犧牲全家,報著不惜流血流千里、伏屍百萬去賭的人,普通老百姓還活不活了?
希望反駁的人,千萬不要拿宋元交替、明清交替的歷史說事;更不要拿抗日戰爭說事。
因為我的立論基礎是:在任何地方,我也敢說,在漢末三國時代,天下無論劉氏統治,還是曹氏、孫氏、司馬氏統治,對老百姓而言,並沒有本質差別。處於老百姓的角度,管他們誰勝誰負的,老百姓只希望和平統一。
所謂大家都持劉氏,那不過是扯淡罷了;因為老百姓是最現實的,你能代表我的現實利益,我就支持你;否則,我是玉皇大帝的兒子,我們也不會支持你的。只是老百姓沒有話語權,所以老百姓這種樸素觀點,是不會成為主流思想的。因為在皇權政治下,誰敢宣揚這種觀點,當時讓抓起來殺頭,也沒有什麼稀奇的。
如果有人想用宋元、明清、抗日戰爭的歷史否定我的觀點。請先把我的立論基礎,套在你們所要說的時代上;如果你們覺得能成立,再來反駁我。否則,還省省吧!
起因。
曹操統一北方後,野心大大滴膨脹,實力大大滴雄厚, 一統江山彷彿只是時間問題。
經過。
荊州迅速改姓為曹,曹操瞟了一眼江東。
劉備告訴孫權,我死了你也活不久。
孫權心想,劉皇叔說的好有道理。
然後,
曹操的八十萬大軍水土不服,瘟疫橫行,中醫又沒卵用。
周瑜意氣風發,羽扇綸巾,黃蓋上演碟中諜,一把火燒了曹操的艦隊。
劉皇叔在睡覺。
結果。
曹操跑回荊州,之後退回北方。
孫權哈哈大笑,主公的凳子還沒暖熱呢,就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阿瞞。
周瑜功高蓋主。
劉皇叔睡醒,住進了荊州。
人物。
曹操,孫權,周瑜,諸葛亮,劉備。
故事背景。
以上。
造成影響。
曹操實現帝國一統的夢想破滅了,之後也再沒有這麼好的機會。
劉備耍賴佔了荊州,漂泊了大半生終於穩定下來,在諸葛的輔佐下實力迅速增強。
孫權鞏固了父兄基業,提高了江東政權的江湖地位,增強了自己主公的話語權,同時見劉備愈發的不順眼。
其他諸侯淪為群眾演員,失去主角光環的競爭資格。
不同意最高票的答案認為曹操南下的目的只是劉備
私以為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下的目的是奪荊州,伐劉表,滅劉備
這個目的在曹操奪取江陵之後基本完成
接下來順江東下的目的應該既打劉備,也打孫權
很明顯曹操是要進行統一戰爭的,掃平北方後往南一瞧
發現大帝在各個割據諸侯之中還是算比較有實力而且不容小覷的,大帝此時還比較能任人唯才,麾下有一眾人才輔佐(不管江東士族是否出於真心)
雖然大帝可能從來無心北上,但是曹老闆不會坐看江東做大威脅自己的統一大計,這個兒子遲早是要認下的(劃掉),這顆眼中釘遲早是要拔掉的。既然都已經打到了荊州,那就一鼓作氣再把孫小兒一鍋端了吧。
估計曹老闆在虐黃書的時候虐得太爽,心情有點亢奮,也仗著人數優勢,以為大帝一樣可以吊打,想著兩全其美有點飄飄然,但沒成想孫吳集團是有備而來,再加上眾所周知的水土不服、瘟疫、東風、鐵索連環船等原因,曹老闆被孫劉FFF團聯盟教育了重新認識人生。
還有一點,孫權在赤壁之戰前夕對周郎說:
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
引自《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如果曹老闆不是劍指江東,以大帝的個(niao)性,他是不會說出要決一死戰這種話的。
推導結論沒有異議。
人生三大幻覺,她(二喬)喜歡我,我能雙殺(孫劉),越塔安全(過江)。
赤壁古戰場記
丙申之歲,冽冬之月,雪猋風馳,天陰地蔽。余攜侶儔,乘帆日游赤壁古戰場。
滔江無際,遐不見岸,濁濤縈帶,群石亂砌。龍愁萎儀,片鱗無數,虎哀傀貌,疊嗷失巍。
驚濤擊岸,怒波拍雪,寒光飛橫,冽勢揚揚。寒蟬不鳴,其聲葬悲,四時藏暮,臨江躊躇。
儔曰:「此赤壁古戰場也。嘗覆師軍,往往天陰,常聞鬼神啼泣。」秦漢歟?三國歟?
吾聞昔日,漢之初亡,朝臣異謀,封將貳動。逮廷政之亂,朝綱之弛,大疆師軍,雲翔電發,懸革江介,艏艉鏈結,舸幃遵渚,衿帶要隘。
孫劉舟師,偏軍數萬,披甲養威,火攻反虜。曹魏不敢南窺,強寇敗績,消跡宵遁,喪營大半。
江山多嬌,英俊逞雄,天地呈亂,代數循環。堪茲逐爭,鹿鼎兩間,驅卒揮戈,千里猋走。丹臣諍將,心掇巍科,志登上第,炳耀汗青。
憑命士伍,寄身戍卒,曠野山川,不知歸路。藉命銳刃,苦楚誰訴?自古而還,夏夷多事。
革亂日久,乘釁燹火,匪盜絡繹,戈戟而起。四處猖獗,大肆凶頑,搜山掠地,妄意抄殺。煙光降火,相雜蔽天,饑饉疾疫,救死不暇。
戍客刑戰,農婦饑饉,天下白骨,生民塗炭。浮屍塞江,千里無炊,天怒人怨,愴目痛心。
念及至此,余悲泣不已,乃以石擊石,歌曰:「哀魂何兮是何極?屈魂來兮歸何地?」歌闋,二石皆粉,復撫黛石,寒甚入髓,痛哭涕下。
是日,風帆既駛,逾久,舟駛未行,同雲蔽天,嚴飆卷江,暮以溟濛,日沒潛匿,夕色漸濃,霧霰相集。疑有鬼神陰相,以顯茲義。
余曰:「嗚呼!將折兵死,凋轅空旗,濁江滔滔,寒雪冽冽。有泣聲已千載矣,鬼神之悲,固或可知。
吾當為彼文詞,因以曉意;為彼施食,因以拔苦;為彼詠咒,因以憑怙;為彼祈祝,因以貺福。枉死城中,冥王宮前,孤孤凄凄,誠可悲也。」
文詞乃曰:「天下蒸民,誰無椿萱?天下臣子,誰無兄弟?六親相眷,攜負友愛,生逢何幸,死有何咎?
或雲歿亡,信疑參半,凄愴淚下,不能見之。屍身未存,顏語若昔,布奠獻樽,哭祭歿方。」
又曰:「戎臣武使,統領三師,褚伍戍卒,結陣交鋒。北戰南伐,失陷沙場,白刃卷屍,朱矢透身。
衣冠為冢,憑弔何依?嗔怨未釋,祭祀何峙?天宙生愁,地川卷愴,郁木吐悲,展英含恨。」
薄暮夕落,雪舞風颶,不可留此,乃歸,風雪殊彌,行數十里,遂至宿驛。
其後,儔以修書來,言:「赤壁之役,荼毒生靈,三分建功,枕骸遍野。」
余閱之,傷心哉!嘗欲仿李華著《弔古戰場文》,如漢唐之際。今人罕知余心,後人更不知余心之者。故此撰文記之,以付愁懷。
(因為仿照李華的《弔古戰場文》,所以全文盡量用四字寫作。)
赤壁·重整山河
千年戰場再聚焦,黯黯陰霾眾鬼囂。
灼灼金盔群雄峙,
奇門道法鎮江妖。
離火乍現東風嘯,
電閃雷擊敗物號。
龍將助威金剛怒,
各施神力大圍剿。
流離仙劍斬青蛟,
濁浪翻騰鱷魅消。
滅盡邪靈山海靖,
奇花簇錦水雲謠。
我比較反對【諸葛亮和魯肅因為投降曹操之後歷史地位會下降】而打仗這個觀點。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諸葛亮投靠劉備的時候只是【一個縣長手下的幕僚】,基本沒有歷史地位可言,諸葛亮本身是荊州士族,他的岳母是劉表老婆的姐姐,只要他願意,在劉表手下隨便拿到一個比縣長職務更高的地位是沒問題的,等曹操南下的時候直接投降,得到個比蒯越稍低的地位應該不是很成問題,蒯越之後是九卿之一的光祿勛,諸葛亮年紀遠比蒯越小,才能卻比蒯越高,保守估計之後是三公級別的,如果猜的過分點,可能就是宣王這樣的情況。
當然,你可以說,我這裡的猜測是往樂觀的方向想,曹操會不會重用諸葛亮還不一定呢。
我當然不否認這一點,但是你能否認,諸葛亮跟著劉備還可能會死在戰場上么?
一個是比較穩妥的路線,而且很大可能會走到權力中心,一個是比較冒險的路線,往好了猜最後會大權獨攬,往壞了猜死無葬身之地,真的有必要為了一個不知道能否實現的所謂歷史地位而做這場豪賭嗎?
-----------------------
此外,我還反對【誰統一天下,對普遍老百姓而言,也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這個觀點
統一天下之後,普通百姓不會覺得誰當皇帝有區別,但是統一的過程中,誰去統一誰,差別大了去。
最典型的一個區別就是曹操會屠城啊。
曹操屠城的記錄基本不用我說,你把這兩個詞作為關鍵字進行搜索,就可以了解情況了。
當然有人覺得,當時的人對待屠城的態度和現代人不一樣,不能以現代的人道主義來對待當時屠城的事。
這麼說是沒錯,但是【當時的人】里,包括被屠殺的百姓否?
答案是不包括,畢竟都已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了——死人是沒辦法發表意見的。
而劉備集團,是三國中少有的【從未屠城】的勢力,若是這個勢力完成統一,對百姓來說,是多麼大的一件幸事,不言自明。
所以怎麼會【沒有本質的差別】呢?
另外,就算是曹操已經平定了的地方,也在不斷的發生農民起義,有記載從劉備入蜀到劉禪投降共不到50年的時間裡,曹魏一共發生了12次農民起義,蜀漢發生了2次,雖然這裡有地盤大小差距的原因,但曹魏相對而言也更穩定不容易發生動亂,百姓若是覺得【誰統一天下沒有本質的差別】,何以在起義數量上會有差別呢?
----------------------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話沒錯,但是我始終認為,蜀國百姓在三國中較另外兩國還算是幸福一點(當然這個幸福也僅維持到費禕死的那一天),所以我相信,諸葛亮的努力不是沒有意義的,這也是我洗刷了自己三觀之後,成為鐵杆亮粉的原因,誰也不能剝奪我對武侯的信仰。
曹操輸了不該輸的仗導致周瑜贏了不該贏了的仗給了劉備不該有的機會。。。
赤壁之戰曹操主要是輕敵,要說他認為僅憑兩萬多的荊州投降水軍(加上自己的幾萬精銳步騎兵)就能戰勝孫劉聯軍,恐怕也沒這麼自信。曹操來自北方,他可能沒有充分意識到,對於長江中游地區的控制權對於孫吳集團的重要性。曹孫之戰曹操的正確戰略就是如賈詡所言,在荊州多駐紮一段時間,廣數恩德,編練水軍,在幾年的時間內,不斷向孫權集團施加壓力,或許最終能迫使其不戰而降。戰後曹操為什麼哭郭嘉,原因恐怕有二:其一,郭嘉是曹操很信任的謀士,同樣的建議,曹操更可能採信郭嘉而非賈詡;其二,賈詡沒能說服曹操也許跟賈詡留了一手有關,也許賈詡(包括程昱)的分析不夠透徹,使得曹操沒有充分意識到孫權的帝王雄心。總之,在曹操謀士中,郭嘉看人是最準的(如之前評價袁紹和劉表),如果郭嘉未死,當能以其雄辯提醒曹操不要低估孫權不甘於人下的抱負,從而儘可能的籠絡孫權,待到荊州安定、水軍已成之後才謀取東吳。
應該說,曹操也把劉備看成對手的,但絕對不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對手。曹操起兵的目的是統一南方,首先平定荊州這個重要的戰略之地,此後無論向東威懾孫權,向西進取西川都是很有用的,而取得荊州後,江東那邊的著急也是顯而易見的。但曹操對孫權的自大威懾式勸降方式引起孫權的猶豫,並最終主戰。如果曹操能換種不這麼強勢的勸降方式,可能赤壁之戰就不會發生,畢竟當時江東的主和派勢力遠大於主戰派,孫權初期也偏向主和。此戰歷史影響毋庸置疑,天下三分由此始。
主要是曹操沒那麼厲害。
特別在跟孫權,劉備的對比上。除了赤壁,與孫權的下一次戰爭,與劉備的漢中戰,曹操都沒打到多好。
這還是在曹操實力佔優的基礎上。如果劉備晚點死,關羽不失去荊州,真是可能一統天下。關羽著急了一些。。。。「憶當年,周瑜現,賦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遊。赤壁磯頭落照,烏林灘邊衰草,渺渺千古愁。我欲乘風去,不負長江流。」半闕水調歌頭吟罷,怒答此題。
既然你們都扮歷史黨,我就來扮一扮演義黨野史黨。首先說結論,曹賊必敗。當然江東荊襄有一大票隱士在西山上結廬觀周郎縱火,他們是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底。赤壁不是打不打怎麼打,因為這一切在有識之士眼中洞若觀火,滅盡曹賊百萬如掌上觀文一般。
說到底,百萬北兵不過是個工具,是一時瑜亮鬥法的工具。瑜亮雙方著眼點都在對方,古人云,江東十計出完,則赤壁火發,不完不燒。誘豰計,借刀計,絕源計,反間計,掘坑計,疑兵計,苦肉計,詐降計,連環計,脫殼計。其中不過一半對付曹賊罷了,剩下一半是瑜亮互斗。所以說,大伙兒都沒拿曹賊當回事兒是真的。
這個就是深存於中華文化中的赤壁之戰,是中華信仰精神的一部分。至於真的歷史----難道不是沒打嗎?-----「孤燒船自退。」----選自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語錄。----一句頂一萬句。
7/11 update。。。 @袁本初 大將軍你好!原來你在說三國志啊,好吧我們翻翻三國志怎麼說赤壁的~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魏書一中關於赤壁的記錄 沒啦~
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并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蜀書二中關於赤壁的記錄也就一句。
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拒之議,意與權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吳書二 孫十萬的赤壁也是一句。
所以,我們所說的草船借箭、蔣干盜書、苦肉計、借東風、華容道等等精彩的赤壁只存在於三國演義中。也就是說,說赤壁之戰就是說三國演義。
再說一下我的意思,赤壁歷史上或許是有的,或許有其重要的意義,但是規模可能真的不大,沒有什麼精彩的過程,瘟疫什麼的也許更接近真實。
PS, @袁本初 大將軍,昨天我不該提「官渡」的,死罪,死罪。。。
————————————————————————————————————
7/10 update。。。 @袁本初 你看,你一回復我就急了,按三國演義之說這是可是關乎國運的大戰啊,cc上高地的一波,怎麼能說沒有帶名將?單挑么?來來來,我隨便翻翻給你數數: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程昱曰:「糧在船中,船必穩重。 程昱1隻;
文聘曰:「某就水上頗熟,願請一往。」 文聘2隻;
張遼與十數人保護曹操,飛奔岸口。張遼3隻;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忽斜刺里一彪軍到,大叫:「丞相休慌,徐晃在此!」徐晃4隻;
操只得望彝陵而走,路上撞見張郃,操令斷後。張郃5隻;
原來卻是李典、許褚保護著眾謀士來到。李典6隻,許褚7隻;
只見一群哨馬衝到,方認得是曹仁軍馬,曹仁8隻;
操曰:「荊州托汝管領;襄陽吾已撥夏侯惇守把;合淝最為緊要之地,吾令張遼為主將,樂進、李典為副將,保守此地。但有緩急,飛報將來。」夏侯9隻,樂進10隻。
看隨便翻翻就10+名將了,如此大敗,撤退井井有條,一個都不死,對比一下袁紹「官渡之戰」,先主「夷陵之戰」,數十年積累的人才名將死的渣都沒了!
所以,我的邏輯是倒推的,沒有死名將,所以沒有大敗,赤壁或許有,規模比較小。
尤其是三國演義里的赤壁就是給大耳加霸服的。ov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外話,赤壁真偽尙存疑,除了記載不詳,地點不明以外。
最大的疑點是人妻曹這麼大的敗仗,麾下居然沒有戰死一名名將?
所以赤壁或許是有的,只是沒有這麼規模宏大,情節曲折,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遭遇戰,天氣又不太好,早早收兵也不一定呢。。。個人不同意一馬的觀點,原因有二:
1 曹操還沒把這個時候的劉備看做對手,所以赤壁之戰不可能是為了劉備。
2 赤壁之戰是曹操和孫權的戰書——「孫權你要不投降,要不老子立馬滅你!」。背景是曹操已成為當時各路軍閥中的最強勢力,兵力10倍於孫權,而孫權是江南第一勢力。所以赤壁之戰是曹操南下統一中原的關鍵一戰,和統一北方的官渡之戰都是兩個最大勢力之間的大戰役,大決戰。
結果方面認同一馬的觀點。
年輕時為運籌帷幄的戰役叫好,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對赤壁之戰關注點就變了:雙方死亡的每一個士兵,背後都有一個家庭的悲傷。
所謂慈不掌兵。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遼寧日報致信全中國高校教師:請別在課堂上抹黑中國」?
※如何看待楊冪說自己喜歡別人叫她『『演技爆表的大美女』』?
※如何評價pile的長相?
※如何評價唐嫣和Taylor Swift的音樂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