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呂布打曹操戰無不勝,最後突然輸了,張綉打曹操也是戰無不勝,最後也突然輸了?
題主這個略被人詬病的題目其實關係到了三國史上一段被人隱藏的歷史!
長篇考證文慎入。
感謝知友@Darkwingslord 的提醒,已重新排版(吐槽,手機排版不靠譜呀)。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第一, 為什麼呂布打曹操戰無不勝,最後突然輸了。第二,為什麼張綉打曹操戰無不勝,最後也突然輸了。
這裡先只說呂布打曹操。在這裡,題主雖然沒有明說,但明顯指的是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出征徐州時,聯合陳宮的『兗州之叛』事件。
我們來看一下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以其蹊蹺的地方。
第一,兗州的反叛
興平元年(194年),兗州刺史曹操因為殺父之仇出征徐州。留下陳宮和夏侯惇鎮守東郡濮陽,荀彧守備鄄城。陳宮趁機勾結呂布襲擊兗州,並佔據東郡濮陽。兗州全境只有東阿、鄄城、范三座城堅守。曹操回師在濮陽一帶和呂布發生戰鬥,但並不佔優勢。加上當時蝗災,雙方各自引軍回師。以下為部分原文。
《曹操傳》:會張邈與陳宮叛迎呂布,郡縣皆應。荀彧、程昱保鄄城,范、東阿二縣固守,太祖乃引軍還。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陽。太祖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據東平,斷亢父、泰山之道乘險要我,而乃屯濮陽,吾知其無能為也。」遂進軍攻之。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陳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太祖上馬,遂引去。未至營止,諸將未與太祖相見,皆怖。太祖乃自力勞軍,令軍中促為攻具,進復攻之,與布相守百餘日。蝗蟲起,百姓大餓,布糧食亦盡,各引去。
《呂布傳》:興平元年,太祖復征謙,邈超,與太祖將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宮說邈曰:「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邈從之。太祖初使宮將兵留屯東郡,遂以其眾東迎布為兗州牧,據濮陽。郡縣皆應,唯鄄城、東阿、范為太祖守。太祖引軍還,與布戰於濮陽,太祖軍不利,相持百餘日。是時歲旱、蟲蝗、少谷,百姓相食,布東屯山陽。
這段大家都比較熟悉。其他一些細節信息,比如荀彧和程昱的出色表現,樂進、于禁、典韋的戰鬥,夏侯惇人質事件,傷一目等,我們就不詳述了。
第二,謎之濮陽
接下來發生的,大家「似乎」依舊熟悉: 曹操擊敗呂布,呂布東奔徐州劉備。這也很容易被理解為提問者所說的「呂布突然輸了」。 是這樣嗎?
我們來看一下《三國志》原文是怎麼說的。《曹操傳》:…秋九月,太祖還鄄城。布到乘氏,為其縣人李進所破,東屯山陽。於是紹使人說太祖,欲連和。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程昱止太祖,太祖從之。冬十月,太祖至東阿。二年春,襲定陶。濟陰太守吳資保南城,未拔。會呂布至,又擊破之。夏,布將薛蘭、李封屯鉅野,太祖攻之,布救蘭,蘭敗,布走,遂斬蘭等。布復從東緡與陳宮將萬餘人來戰,時太祖兵少,設伏,縱奇兵擊,大破之。布夜走,太祖復攻,拔定陶,分兵平諸縣。布東奔劉備 …
《呂布傳》:二年間,太祖乃盡復收諸城,擊破佈於鉅野。布東奔劉備。
一切似乎看起來合情合理呀。 但是,請大家注意東郡濮陽的情況。
東郡濮陽其實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地方。因為
1)陳宮和呂布一直佔據的就是濮陽,陳宮本人就是東郡人,他們在此得到了夏侯惇部的輜重。而且,雖然當時整個兗州都叛變了曹操,但其實是各地不滿曹操的人各自反叛,所以呂布和陳宮所能依靠的也只是東郡濮陽而已。
2)濮陽對曹操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據點。曹操在兗州就是從東郡太守發跡的。曹操出征徐州,夏侯惇的職位就是東郡太守,治濮陽。
但是從已有記載來看,呂曹雙方並未在濮陽發生決定性的戰鬥,呂布和陳宮就放棄了東郡濮陽這個據點。直接就「到乘氏」了。原因,不明!
隨後在乘氏被當地武裝李進(很可能是李典家族)所擊敗。
放張圖,大家能看到大致位置。看不清的話點開大圖。
為什麼呂布放棄了濮陽?
這是一個不追究問題不大,追究起來很有意思的問題。
第三,濮陽背後的真相。
我差點就不去追究這個問題了,直到讀到《袁紹傳》裴注引《魏氏春秋》記載的袁紹檄州郡文。這片檄文就是大名鼎鼎的官渡之戰前夕陳琳所撰的檄文。其中的一段如下(沒耐心看的話略過,後面有草譯):幕府輒復分兵命銳,修完補輯,錶行東郡太守、兗州刺史,被以虎文,授以偏師,獎蹙威柄,冀獲秦師一克之報。而操遂乘資跋扈,肆行酷烈,割剝元元,殘賢害善。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天下知名,以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被梟縣之戮,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於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幕府唯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捲赴征,金鼓響震,布眾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復其方伯之任,是則幕府無德於兗土之民,而有大造於操也。
這段檄文前面提到袁紹(即文中「幕府「)表曹操為東郡太守和兗州刺史,曹操殺邊讓,兗州叛迎呂布等事件,不難理解。
有意思的是後面,「幕府唯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捲赴征,金鼓響震,布眾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復其方伯之任,是則幕府無德於兗土之民,而有大造於操也。」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
大概意思就是說,袁大將軍沒有乘人之危(不登叛人之黨),而是率軍出征(席捲赴征,金鼓響震),擊敗了呂布(布眾破沮),拯救曹操於危亡之間(拯其死亡之患),重新讓曹操成為兗州之主(復其方伯之任),袁大將軍對不起兗州人民呀(是則幕府無德於兗土之民),便宜了曹操那孫子(而有大造於操也)。
因為這是檄文,所以說成全曹操對不起兗州人民(怎麼有種解放軍的代入感呀)。
說白了就是袁紹出兵擊敗了呂布,拯救曹操於危亡之際!
那麼,我前面的疑問,也就是呂布為何離開濮陽,並且在乘氏被當地地主擊敗的疑問似乎就有答案了。
因為袁紹出兵擊敗了呂布,呂布才被迫離開了濮陽。兵敗逃跑路上,被李氏地主武裝補了一刀。
那為什麼沒有明確記載呢?
熟悉《三國志》的也不難理解,袁紹的好嘛,魏武帝的書當然不會寫太明顯。 這裡就不展開了。
繼續正題,那麼,袁紹有理由這麼做嗎?
有!略舉幾例。
《朱靈傳》:初,清河朱靈為袁紹將。太祖之徵陶謙,紹使靈督三營助太祖,戰有功。紹所遣諸將各罷歸,靈曰:「靈觀人多矣,無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復何之?」遂留不去。所將士卒慕之,皆隨靈留。
二,兗州之叛時,曹操差點答應入伙袁紹。
《曹操傳》:於是紹使人說太祖,欲連和。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程昱止太祖,太祖從之。
《程昱傳》:太祖與呂布戰於濮陽,數不利。蝗蟲起,乃各引去。於是袁紹使人說太祖連和,欲使太祖遷家居鄴。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時昱使適還,引見,因言曰:「竊聞將軍欲遣家,與袁紹連和,誠有之乎?」太祖曰:「然。」昱曰:「意者將軍殆臨事而懼,不然何慮之不深也!夫袁紹據燕、趙之地,有並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濟也。將軍自度能為之下乎?將軍以龍虎之威,可為韓、彭之事邪?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原將軍更慮之!」太祖乃止。
當時不知為何曹操居然會考慮袁紹的這種提議,後來讀到那篇檄文,恍然大悟。
因為當時曹操的情況確實非常窘迫,而他所能依靠的就是袁紹。
《呂布傳》:北詣袁紹,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布有良馬曰赤兔。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陳,遂破燕軍。而求益兵眾,將士鈔掠,紹患忌之。布覺其意,從紹求去。紹恐還為己害,遣壯士夜掩殺布,不獲。事露,布走河內,與張楊合。紹令眾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袁紹曾刺殺呂布!
第四,袁紹曾在此期間認命東郡太守。但是,一定還有人不服。這些只是動機。
既然你說袁紹曾攻打佔據濮陽的呂布,有直接的證據嗎?
只要我們仔細挖掘,總還是有蛛絲馬跡的。
《臧洪傳》:(張)超遣(臧)洪詣大司馬劉虞謀,值公孫瓚之難,至河間,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達。而袁紹見洪,又奇重之,與結分合好。會青州刺史焦和卒,紹使洪領青州以撫其眾。洪在州二年,群盜奔走。紹嘆其能,徙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太祖圍張超於雍丘,超言:「唯恃臧洪,當來救吾。」眾人以為袁、曹方睦,而洪為紹所表用,必不敗好招禍,遠來赴此。超曰:「子源,天下義士,終不背本者,但恐見禁制,不相及逮耳。」洪聞之,果徒跣號泣,並勒所領兵,又從紹請兵馬,求欲救超,而紹終不聽許。超遂族滅。洪由是怨紹,絕不與通。紹興兵圍之,歷年不下。
請注意這裡關鍵信息,「洪在州二年,群盜奔走。紹嘆其能,徙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東武陽和濮陽一樣,也在東郡,曹操初上任東郡太守,治所就是東武陽。
這段文字為什麼能說明袁紹曾出兵攻打濮陽呢?
我們來看下《臧洪傳》中所提到的有關事件的時間。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被表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接下來,「(張)超遣(臧)洪詣大司馬劉虞謀,值公孫瓚之難,至河間,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達」。這句說的是初平三年(192年),界橋之戰就是這一年。同年,劉虞被公孫瓚殺害。
興平元年(194年)秋,「太祖征陶謙,留惇守濮陽(此前: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別屯白馬,遷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
大約在此期間,袁紹任命臧洪為東郡太守。注意對應原文,也就是「紹嘆其能,徙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接來下,「太祖圍張超於雍丘」。這是興平二年(195年)秋八月。
那麼,問題來了。袁紹委任臧洪為東郡太守是什麼時候呢?
非常明顯,只能是在興平元年或興平二年,因為之前東郡太守是曹操或者夏侯惇。這個時間與呂布兗州之叛事件非常吻合!
另外,袁紹是冀州牧,東郡屬兗州牧曹操,正常情況下,他是沒有權力這麼做的。但現在他幫曹操擊敗了呂布,奪回了濮陽。再加上兩者關係當時非常之好。這樣才解釋的通。
概括下就是,袁紹在興平元年末或次年,出兵擊敗呂布,佔據濮陽,並任命臧洪為東郡太守。
綜上,有充足的證據顯示,興平元年的「兗州之叛」,袁紹曾經出兵擊敗佔據濮陽的呂布。
那麼題主的第一個問題可以回答為,呂布打曹操並非戰無不勝,之後突然戰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袁紹的出兵干預。
-----------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為什麼題主會有呂布、張綉戰無不勝的幻覺?
兗州之戰,呂布只是以騎兵衝散了曹操的青州兵,曹操在大火中被燒傷手掌,而後兩軍對持了一百多天,彼此發生過多次交戰,結果只是打個平局。這一戰呂布佔據濮陽在先,曹操由徐州返回作戰,本來就處於不利之勢。因為蝗災雙方罷兵,次年曹操就三次擊敗呂布。
張綉贏曹操那一次難道不是舅嫂被曹操操了,於是忽然兵變,曹操被打個措手不及嗎?後來曹操南征宛城正好遇上袁紹來襲,張綉和劉表聯軍追擊反遭大敗。
曹操兩次被擊敗還都被青州兵拖了後腿,這到是曹操兵力不足的無奈之舉。
曹操可是三國首屈一指的名將,被尊為武帝,論正面作戰就少有能打贏曹操的人物,論謀略,曹操深通兵法,奇謀百出。唯一不足的大概就是大戰略上常有失誤,被李世民黑為萬乘之才不足。啥時候戰無不勝了,都讓曹操打得像狗一樣……呂布是趁著曹操主力軍不在偷襲後方得了點便宜,曹操主力回來後呂布不也一樣抱頭鼠竄。張綉更別提了,直接投降是他最好的選擇……
這個問題問得就有問題,呂布和張綉對曹操不是戰無不勝,而是勝少敗多。
興平元年,呂布趁著曹操攻打徐州,背後偷襲兗州,幾乎佔領,並在濮陽大敗曹操回援的軍隊,差點生擒了他,這是正史記載中呂布對曹操的唯一一場勝利。在濮陽大敗後,操軍與布軍相持了百餘日,因蝗災導致缺糧,雙方各自退軍。
興平二年,曹操軍隊通過數次戰鬥打敗呂布,攻克定陶、雍丘各城,收復兗州,打得呂布跑去徐州投奔劉備。
後來,呂布趁劉備與袁術鏖戰,偷襲取得徐州。建安三年九月,曹操東征呂布,在陳登的配合和劉備的幫助下,最終征服徐州,在下邳活捉呂布後斬首。
可見,呂布對曹操少嘗勝果,唯一的一次還是陳宮、張邈叛變迎呂布入兗州造成的,屬於天上掉餡餅,可呂布也未能完全打敗曹操。究其原因,還是呂布手下人才不多(武將還可以,謀士只有陳宮)而呂布本人的用人和用兵才能也不及曹操。
建安二年曹操剛剛奉天子以令不臣後第一個攻打的就是張綉,軍隊開到淯水張綉便出城投降。可曹操管不住自己,上了張繡的嬸嬸,這讓張綉感到欺人太甚,於是聽從謀士賈詡之計突然反叛襲擊曹操軍營,這一仗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愛將典韋陣亡,靠著于禁等人的拚死戰鬥才得以脫身,穩住陣腳後,操率軍回到舞陰,打敗前來迎戰的張綉,張綉退到穰縣,與劉表聯合起來。
隨後曹操兩度南征張綉,最後張綉大傷元氣,於建安四年十一月聽從賈詡建議,率軍主動投降了曹操,被封為列侯。可見張綉對曹操也是敗多勝少,大勝的一次是靠反叛偷襲,而其用兵著實是在曹操之下的,能與操相持多年,一來是張綉帶兵作戰確實英勇,二來是身邊有一個神運算元賈詡,他的失敗也是必然,因為無論是兵力、地盤還是人才這些競爭要素都遠遜於曹操。
1. 關於東郡歸屬
兗州在黃河以南,但東郡雖然屬於兗州,因為黃河改道,一半在黃河南,包括濮陽。一半在黃河北,包括東武陽。
最早東郡歸東郡太守喬瑁,兗州刺史劉岱殺喬瑁,任命自己人王肱,東郡都為劉岱所有。隨後黑山黃巾大盛,不僅侵佔北東郡,甚至打過黃河,到了治所濮陽。劉岱抵擋不住,袁紹出兵,其手下曹操藏幫忙打走黑山黃巾。
袁紹以曹操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這是北東郡的太守。包括濮陽的南東郡,兗州劉岱可能另有東郡太守。此時袁紹和公孫瓚爭冀州,劉岱屬於中立角色,被雙方拉攏。袁紹手下的曹操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去搶南東郡,搶了也占不住。此前曹操出兵南東郡濮陽打黑山黃巾,有可能就是劉袁雙方的協議,反正黑山黃巾大盛,北東郡也管不住,劉岱乾脆作為謝禮,讓袁紹幫忙打黃巾。
那個時代大型山脈河流真是天然的行政控制邊界,邊界外控制成本太高。天下大亂以後,這種自然邊界外的區域被放棄的並不少見。小沛屬於豫州,就在徐州陶謙治下。
劉岱死於黃巾,曹操入主兗州,以夏侯惇為東郡太守,實質掌控了南東郡。陳宮張邈反叛時,因為程昱絕倉亭津,陳宮不能過河,而保住了東阿,事見程昱傳(東阿與東武陽隔河相對,倉亭津是渡口),此時陳宮所部在河北,可見此前北東郡還在曹操手裡,沒有被袁紹另外任命太守,所謂「太祖使宮將兵留屯東郡」,可能就是這個北東郡。不管是對付黑山黃巾,還是配合袁紹作戰,北東郡都是要留兵的。
臧洪後被袁紹任命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這時,北東郡控制權已經過到袁紹手中。可能是袁紹出兵從呂布陳宮手中打下來的,可能曹袁談判曹操名義上割讓。此後,南東郡歸曹操,北東郡歸袁紹,一直到官渡、倉亭戰後,曹操反攻冀州。
2.濮陽問題
曹操回返兗州後,與呂布在濮陽一戰,並非攻城,而是野戰,此後沒有再攻濮陽,不一定是袁紹幫忙攻城,也可能呂布沒有在濮陽死守。
濮陽之戰後,雙方缺糧,曹操就食東阿,呂布也就食山陽。呂布入侵兗州,部隊家眷想來還在河內,即使把濮陽當未來大本營,其地位也遠遠比不上曹操的鄄城和呂布未來的下邳。城內豪強沒歸心,只要城裡沒糧,部隊一走,濮陽就沒有死守的價值。
李進守衛乘氏成功,打退了呂布的進攻,乘氏只是普通縣城,既不是郡城,也不是鄄城這種必攻之地,呂布攻伐不需要盡出大軍,估計是類似打糧草的性質,沒必要死磕,值不得就放棄。李進的堅守並不說明呂布敗逃濮陽,被李進補刀。
這一時期,呂布對曹操不是爭的一城一池,而是以殺傷曹操軍隊為目的。反之,曹操殺傷了呂布的主力,呂布占不兗州,也沒必要死守濮陽守也守不住,因為濮陽本不是他的,這和後來守徐州完全不一樣,大概是攻、守的差別,搶人地盤和守自己地盤的差別。
3. 袁紹的作用
袁紹肯定有派兵幫曹操,起的作用也不小,但是不是有檄文說的那麼重要,我表示懷疑。
關東兩大派系,袁紹系與袁術系,曹操入主兗州本就是袁紹勢力南擴的標誌。袁紹還曾經派周昂入豫州,只是被孫堅趕跑了。曹操坐不穩兗州,被反袁的呂布搶去,這是袁紹勢力萎縮,為避免威脅背後,袁紹出兵順理成章。
但出多少兵,仗怎麼打,區別很大。曹操送了家屬,從小弟變成下屬,這仗就變成袁紹與呂布打。曹操沒送家眷,就是袁紹派兵支援曹操,可能幫助很大,但按檄文所說,起到了志願軍抗美援朝的作用,恐怕誇大其詞。
蘇聯出兵東北對中國幫助重大,但蘇聯不出兵,中國也會贏得抗戰,區別就是多打幾年,能不能奪回東北。打跑呂布,曹操的主導作用,應是無疑。
總之,曹操被呂布張邈抄老窩,十分窘迫,袁紹出兵幫助曹操,作用重大,但以此說袁紹在濮陽打跑呂布,我不贊同。
就跟你擼啊擼打個半個多小時一直領先團戰佔優看著人頭多10幾個,但是其實補刀推塔都算下來經濟差不了太多,最後浪了一波大龍團戰團滅一波被推了高地一個感覺!
戰爭的勝利與否很多時候瞬息萬變的。。。
戰和亂是兩個量級的概念 呂布和張綉頂多算地方動亂
肯定是作者一時手抖學錯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苻堅淝水之戰失敗北方分崩離析而赤壁之戰後曹魏是完整的?
※如果曹操有孫策的胸襟和情懷,三國的發展會是怎樣的?
※為什麼關羽的鬍子那麼長?當時他才二十齣頭啊。
※曹操殺華佗是諱疾忌醫嗎?假如當年曹操接受了華佗的手術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