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起初跟隨曹操的人,等曹丕上位時都不見了?


題主,你的問題被我改了,因為你打錯了一個字,這個字我不說,你大概知道。這種提問水平容易被人取笑,所以我偷偷的改,你偷偷的知道,就可以了,這件事情我們誰都不告訴,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變。

至於你的這個問題,抱歉,你也沒給出一個名單,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如果你指的是萬夫莫敵舉世無雙的典韋,不好意思,他死了,死的太早。

如果你指的是勇力過人拖著牛尾巴跑了幾百步的許褚,曹操去世那年,他哭紅了眼睛,哭吐了鮮血。七八年之後,許褚病逝。

如果你指的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的夏侯淵,老將黃忠輕騎下山,一刀砍死了他。

如果你指的是絕地逢生從不屈服的曹仁,這位曾經死磕關羽碾壓周瑜逐鹿馬超的名將,在曹丕繼位三年之後歸西,謚號忠侯。

如果你指的是戰功赫赫嚇破孫權的張遼,曹丕繼位兩年之後,他身染重病。在病逝之前,他拼勁餘力擊破東吳來犯之敵,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點。

如果你指的是驍果顯名無堅不陷的樂進,曹操去世兩年前,他先走了一步。

如果你指的是果敢剛毅晚節不保的于禁,在被東吳遣返之後,他羞愧而死。

如果你指的是勇猛善戰有周亞夫之風的徐晃,曹丕繼位七年之後,他追隨曹公而去。

如果你指的是用兵巧變國之所依的張郃,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他追擊蜀軍至木門谷,被流矢射中,命喪疆場。

如果你指的是才策謀略世之奇士的郭嘉,這位少女眼中的偶像少男眼中的榜樣,在曹操北征烏丸的戰場上,仰天長嘯,英年早逝。

如果你指的是王佐之才居中持重的荀彧,在曹操晉封魏公之前,他憂鬱而死。

如果你指的是文和亂武機智過人的賈詡,在支持曹丕稱帝之後,他得享天年,壽終正寢。

如果你指的是妙計百出算無遺策的荀攸,在荀彧去世兩年之後,他病逝于軍營之中。

綜上,這些人並不是「吡咻」一下就不見了,而是——他們死了。


因為人類到了一定年齡是要死的


曹丕在位不到6年,這段時間三國主要劇情是吳蜀夷陵之戰和諸葛亮平定南蠻,魏國這邊相對平靜。
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這個平靜如水的魏國那些曹操舊部該怎麼表現?也就是每天按時上下班喝喝酒吹吹牛,沒什麼出彩之處,於是就被忽略了。
等到諸葛亮搞定孟獲開始北伐的時候,曹操舊部老的老死的死,於是給人一種突然間消失的感覺。


我能明白題主說的什麼,題主大概是想三國演義為什麼寫著寫著,後面的武將都沒了

其實三國演義幾筆下來,人間已經過了很多年,算算時間吧

曹操陳留起兵的時候,是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接漢獻帝的時候是196年,官渡之戰的時候是公元200年,這時候已經過了10年了,赤壁之戰的時候是208年,距離官渡之戰已經過了8年,封魏王的時候是公元216年,又過了8年,襄樊之戰的時候是219年,死的時候是220年。

從曹操陳留起兵到最後死亡,實際上已經過了三十年了。

除了早死的一些人例如郭嘉之類的確實英年早逝,還有一些戰死的,例如典韋,夏侯淵,其實像夏侯惇,許褚之類的年紀都不小了

像許褚是公元197年跟著曹操的,死的時候是227年,三十年過去了
夏侯惇和曹操差不多同年死的
張遼是從198年歸降曹操的,死的時候是222年,和曹操死亡時間差距不大

你可以發現當年的一代英雄,差不多都是曹操死亡的年份左右死的,所以三國演義給你的感覺就是一死一片的感覺,好像英雄全部一下子沒了。

但是三國演義寥寥幾筆,人間過了三十年了。


那時候,人均壽命並不高。打架靠的是一膀子力氣,並不是所有的名將都能像黃忠、張遼、趙雲一樣七老八十還能爆發第二春的(不追究演義中藝術誇張),即使爆發了,也是曇花一現。夠了,真的夠了,年輕時候隨軍折騰,老了能頂著風濕病關節炎繼續上陣,不坐輪椅(諸葛亮除外),不打吊瓶,你還想他們怎樣,你以為血條沒空就還能繼續放無雙嗎?


誰說不見了,只是換了名字被當偶像的提起,比如忠侯,愍侯,壯侯,威侯,厲侯什麼的。

他們的兒子都開始接班了,而且最後成就不見得比他們小,夏侯惇有兒子夏侯楙,夏侯淵有兒子夏侯霸,張遼兒子張虎,樂進兒子樂楙。

不管實際水平如何,都是當時天下知名人物,夏侯霸最後居然當了蜀漢車騎將軍。。


我打光榮的三國志的時候,每次遇到好的武將去世就會reload....
曹丕可不行。


第一反應是:因為他們死了阿!!題主真是黑我子桓黑得喪心病狂啊


那為什麼我小時候見過的我爸爸的大姑二叔三舅舅他們 現在都不見了


有這麼幾種原因:
1,死了。古代人的壽命相比今天是很短的,直到十六世紀另一位像極了曹操的人物織田信長跳舞的時候還唱「人間五十年」呢,三國時候人的平均壽命也就三十幾。我以前覺得為啥古代人總是稱病一歇幾個月,那是因為醫療條件差啊,從黎民百姓到皇親貴族誰都有可能突然染病不起不日撒手人寰,而且到死連什麼病都不知道。比較著名的比如當時傷寒病在中原肆虐,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感染傷寒死的。然後另一部分打仗時陣亡的或者因為各種原因被砍了的書里都有明確講過不再複述。這一塊兒其實挺傷感的,在曹老闆最後的幾年裡從漢庭到魏庭幾乎每個月都有老臣去世,為此還耽擱過一些軍事計劃。
2,主動或被動地隱退。曹操的政治主張是打壓地方豪強和士族大家,多次推行舉賢令來徵召天下有才之人為他所用。但是曹操說了物盡其用卻沒說用盡以後會如何。有一些官吏是曹操在某些特殊的時候起用的,比如以鄴城令楊沛為代表的一干酷吏(包括其他一些刺奸令史什麼的)都是在曹老闆達到短期目的後被撤職或者找個由頭殺了。
另一部分老臣則是在曹丕繼位後才退下來的,這其中有因為政治換血被撤換的,有深知自己不被信任自覺辭官的,有威望甚高撤不了給個高官閑職任其養老的,也有因為以前的過節而被打擊報復的。歸根結底,曹丕和曹操秉承的政治綱領是不一樣的。曹丕時代再次確立了士族大家在統治階級中的地位,令曹操時代一些寒門出身的官員無法繼續受到重用,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3,因為著墨的關係。三國前期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只要你有膽,糾集個千把號人就可以自立山頭。那時候包括曹操本人打仗也經常是顧首不顧腚。這樣的亂世衝突多故事也多,勢力多且小,能人名士流動性也大。到後期天下大勢被幾個主要勢力把持,不管是政治鬥爭還是軍事衝突都更謹慎,這就導致精彩的故事相對變少。格局穩定後人才流動也變少,你不能像以前那樣說跑就跑啦,敢發幾句牢騷都分分把你下獄。那麼在書里這段時期能講的事兒就少了,即使詳細記錄,也就不像之前那麼令人印象深刻了。

一下子就想到這些,想起來再補。


因為曹老爺子在古代算長壽的,對比他兒子和孫子就知道了


死亡也是大自然的饋贈,人在屬於自己的時代里閃耀過足以。要謝的一手好幕可不容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賈詡司馬懿那樣聰明。首先你還得活得長不是嗎。


在打江山的過程中犧牲在所難免,而且這個損耗是很大的,沒有多少元老能活到開國。
然後就是,我天朝每次開國,一般都優先清理掉老臣,這樣方便後代掌權,就算蔣公去了台灣……



死了啊,除了張頜跟著曹真司馬懿後期還能露臉以外
曹二代大多也死了,比如曹休給東吳周魴陸遜坑了大敗,氣死
後面露臉的大多是曹2.5代了,所以張頜這個碩果僅存的老將這麼被忌憚
文官賈詡程昱荀攸在諸葛亮一伐前就死了,陳群倒是活的比諸葛亮還久,然而他基本不管前線的事


不是不見,只是沒有濃墨去渲染而已。主角司馬家族登場,其他的就只能退卻了~!


人都會死的!親


都死了唄...


不吐槽泥們了。


因為關於他們的故事都講完了


推薦閱讀:

「戰戰慄栗,汗不敢出」的典故是真的嗎?曹丕226年死的,鍾會卻是225年才出生,怎麼會說出這句話呢?
曹操是否預料到曹丕會稱帝?
為什麼曹操的兒子一個比一個厲害,而劉備的兒子卻是個窩囊廢?

TAG:三國 | 曹操 | 魏文帝曹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