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杜鵑鳥的叫聲是「不如歸去」,為啥聽起來一點不像?
12-15
我猜想是否和杜鵑的品種有關?哪一種的叫聲最貼近呢?
現代說的布谷鳥也是杜鵑,但是「布穀」和「不如歸去」也差得挺遠呢……
另腦洞大開一下,是否能從鳥叫聲倒推出古漢語的發音啊?貌似也可另闢語音學的蹊徑啊?233333
「不如歸去」「,」光棍好苦「,」快快割谷「說的都是四聲杜鵑。杜鵑叫聲很有特點,大杜鵑是兩聲一度,叫聲類似於」布穀「(北方發音),中杜鵑三聲一度等等,這幾種杜鵑長得差不多,但是叫聲差異很大,有經驗的人聽到叫聲就知道是什麼杜鵑。此外,四聲杜鵑在不同的方言區有不同的俗稱,比如粵語地區是」家婆打我「,客家話地區是」滑哥煲粥「。
另外,品種這個詞只用於人工培育的動植物上,野生動植物只說「種」而不說「品種」
找了四聲杜鵑的叫聲,個人覺得完全可以空耳成「不如歸去。
上傳的UP主腦補成了「光棍好苦」。
老外則覺得是「one more bottle」。
四聲杜鵑(布谷鳥)叫聲視頻 光棍好苦
希臘人從星空里看出了十二星座,中國人看出了二十八星宿,說起來怎麼就能從獵戶座里看出那是個獵戶我也是很困惑。
其實嘛,腦補和空耳不需要嚴密邏輯。我一直覺得竹雞的叫聲很像「甜桂花」,有木有~
四聲杜鵑的鳴聲,其實並不含有清晰可辨的、我們熟知的輔音和母音,但有聲調。因此腦補自然可以很寬泛。同時正因為這種鳥鳴的模糊性,不能準確對應到具體的音節,所以很難藉此進行歷史語言學的研究(或許在一些問題中可以作為次要的佐證)。
不過,從大多數主要語言對杜鵑的稱名可以看出來,人們普遍更願意用k、g、b、p這樣的塞音來模擬杜鵑的鳴聲,其中k、g等音尤其常見。個人猜測,用塞音是因為杜鵑鳴聲節奏劃分鮮明,短促有力,貼近人類語言爆破音的特徵,不同於「啾啾」、「嘰嘰」這類聽起來較碎的鳥鳴。而用k、g等音,或許是因為杜鵑鳴聲高亢尖銳,人類要發類似的音,大多需要撮起嘴唇,讓空氣從狹窄的唇間縫隙通過,而撮口時較容易發的塞音就是k、g這樣的軟齶音。古音和現在差別很大,各地方言差別也很大。聽成「不如歸去」的,想想他的內心是怎樣的狀態吧。聽這一聲鳥叫,也覺得古語有可敬處。
粵西粵語區覺得是 早插早熟。我們小時候不知道這是什麼鳥,我們就叫早插早熟。
最近才發現,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題曲《北京歡飲你》開篇的鳥叫就是四聲杜鵑的聲音。
布谷鳥的發聲,跟閩南話的「早耙早布」非常像,「布田」即是插秧。
古代方言,不如歸去的發音跟它相像也不奇怪。
在西南官話區的農村,普遍認為四聲杜鵑是催秋收鳥,
因為它們的叫聲聽起來是「豌豆兒包穀」。
推薦閱讀:
※養一隻銀喉長尾山雀是什麼樣的體驗?
※鳥兒轉頭的時候為什麼像定格動畫一樣一頓一頓的?
※想手養一隻鸚鵡,先來一隻便宜的,價格在兩千以內,寵物性高的,求推薦?
※請問這種鳥名,加拿大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