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和江湖的區別是什麼?

常說丐幫是江湖第一大幫,少林派是武林第一大派,那麼江湖和武林有什麼區別?


我想你一定記得古龍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一定記得徐克電影里說「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你一定也不會忘掉金庸作品裡「武林至尊,寶刀屠龍」……

這裡,我要提醒你一句,武林和江湖,確實是有區別的。

在一次訪談里,徐皓峰曾回答過這個問題:

武林屬於社會地位較高的階層,是居民中的有德之人,有次序的生活環境。江湖是一個沒有規矩的世界,騙術橫行。民國的武林和城市分不開,武林人士在城市居住,為地方安定的重要力量。江湖和武林一般各行其道,武俠小說為追求好看,則將二者雜糅。

我在古代的江湖武林應該是個什麼樣的? - 言少的回答
曾經溯源過:
「武林」,原本只是地名(杭州),後來跟暴力狂們掛鉤、成為武俠小說書面用語,應該是出自民國武俠小說家宮白羽的《十二金錢鏢》(1937年)第一回「小隱俠蹤閑居傳劍術,頻聞盜警登門借鏢旗」里描述俞劍平鏢頭:「他的十二隻金錢鏢,尤屬武林一絕」。借用了「儒林」、「綠林」的提法。

中國民間武術的發展,經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數百年醞釀,至隋唐一個高潮,以刀劍槍棒器械為主。后角抵相撲等格鬥術,又經宋元明清數百年發酵,至清末民初又達到新的高潮,演化出較成熟的拳術掌法。
「武林」一詞,在近代誕生,主要指民間職業武人所組成的團體。當時窮文富武乃是常態,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為振興尚武民風,開立國術館聘武術家教學。所以徐皓峰有「武林屬於社會地位較高的階層」一說。

「江湖」二字,分割來,也是地名,應指長江和洞庭湖,當然,也可泛指三江五湖,如《史記·貨殖列傳》說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

而當這兩個字合併在一起的時候,千百年來,「江湖」已經演變為一個文化符號。
我們最熟知的起源,是《莊子》中的「大宗師」篇:「(魚)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其實《莊子》里,「江湖」的意象出現了不止一次。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內篇·逍遙遊第一》)

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內篇·大宗師第六》)

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浮之江湖。(《外篇·至樂第十八》,重言之異文又見《外篇·達生第十九》)

夫豐狐文豹,棲于山林,伏於岩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雖饑渴-隱約,猶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於罔羅機辟之患。(《外篇·山木第二十》)

這些表意都是江河湖海,然而「相濡以沫」云云及大葫蘆寓言(五石之瓠)里的語境,大概是與後世江湖的引申義最為契合的。它代表著隱逸,代表著無拘無束,代表著精神的絕對自由。

唐詩里,「江湖」的影子又一次批量出現。
如杜甫「欲寄江湖客,提攜日月長」,如杜牧「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這裡的江湖有著隱士、平民所處的人世間的意味,隱隱與朝堂對立。

唐代豪俠小說,出現另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把俠客置身於「江湖」的語境里。
如《紅線》中女俠紅線自稱:

某前世本男子,歷江湖間,讀神農醫書,救世人災患

又如《謝小娥傳》說:

小娥父畜巨產,隱名商賈間。常與段婿(註:俠客)同舟貨,往來江湖

我們還會發現,這裡的江湖,有「醫」,有「賈」——江湖除了為大俠提供安身之處,還逐漸附加了閭巷市井、三教九流的定義。

後來范仲淹一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則正式與廟堂對立了起來。

到了宋元話本,「江湖」更是常跟搶劫殺人越貨、蒙汗藥等常見勾當扯上,這也是現在所謂黑社會的前身。

直至明清俠義小說、民國武俠小說,「江湖」則雜糅了以上含義,遍地可見。如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等等。

現在,江湖含義頗為複雜,有時候,它既是市井中的三教九流,賣膏藥也好,變戲法也好,賭徒也好,乞丐也好,他們遊盪在社會底層,組成了一個龍蛇混雜的世界。
有時候,它是搶地盤、收保護費的黑道子弟們,殺人放火走私,卻又鼓吹義氣講究規矩。
即便是在金庸的作品,我們也常常看到,俠客隱於市井,如賣餛飩的何三七,拉二胡的莫大先生,如漁樵耕讀,也看到過黑道的火併,如海沙幫,等等。

而更多的時候,它與情懷掛鉤,成為國人追求天性解放的精神寄託。我們更青睞於,它是仗劍天涯、行俠仗義的所在,它跟以上兩種最大的不同,就是用藝術手段粉飾甚至詩化了主體俠客的形象。俠客們離開廟堂、漂泊江湖,本就是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本就是要以武犯禁、貫徹正道的,本就是要與天地往來、逍遙自在的。

江湖中人,遊離於主流價值文化之外,他們渴求精神的絕對獨立和自由,卻往往不可得。

正如徐皓峰所說,儘管有區別,但由於引入武功的設定及劇情的需要,「江湖」與「武林」,在武俠小說中,其實已經不分彼此了。

---------------------------------------
那個,我也開了公眾號,微信搜索「言少的江湖」,或「yanshaojianghu」,謝謝關注。


華山論劍,紫禁之巔,那是武林。
小二上酒,大俠饒命,那是江湖。


江湖是淘寶
武林是天貓


武林是組織,江湖是社會


為什麼中國人會說「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因為江湖太遠,是廟堂與朝廷所管不到的地方,那裡有自己的一套秩序與體系。
在封建王朝,地方與中央的鬥爭一直在進行,中央挖運河,搞官道與漕運,對地方的控制不停在加強,然而有一個地方卻是封建王朝絕難以控制的,那就是大江大湖區域。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大部分地區是重農抑商的小農經濟,特點就是安土重遷,政府特別控制人口的流動,基層會有什伍的編製,根本就無法形成那樣一個人員自由流動、不受政府管制的江湖。

但是在大江大湖區域就不一樣了,因為中國古代以內陸水運為主,所以主要的商業活動,貿易運輸都會發生在這裡,重農抑商在這裡得到緩解,在這裡的人即使離開了土地,得益於商業活動也可以活下去,人員才得以流動,這樣才形成了一個江湖。
因為有江湖上的貿易運輸,所以有江湖上的綠林草莽,因為朝廷管控不住他們,所以自然就會有運輸幫會的出現,比如漕幫,去組織進行安全的運輸與貿易。
這就構成了江湖的基本——幫會

而武林則有著根本的不同,他們都是立足於農業更多的派系,而不是商業,像少林武當,五嶽劍派,都有自己的土地,屬於地主階級,再往往會有宗教的性質,在朝廷獲得合法地位,維護正義,一般也維護統治者的統治。

從武功上講,一搬來說,幫派的傳功、練習、檢驗體系更為嚴密而正宗,而幫會則一般表現為鬆散、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經常還會有很多各大幫派的脫離者——這是由二者不同的根本性質決定的。

金庸先生注重家國大義,多講述幫派的故事,這是偏重於武林。
而古龍先生更注重個人恩怨情仇,可以看到他寫更多的是幫會的故事,所以他偏重於江湖。

中國封建社會的武俠體系,主要是由此二者構成,前期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時候主要是幾大門派在逐鹿中原,以宋元時期為突出代表,而到了明清商品經濟發達的時候,各式立足於商業的幫會則更加壯大,如丐幫,漕幫,長樂幫,海沙幫等。

當然,偶爾會有一些奇怪的東西混進來,比如不兼容的外來宗教,他們一般興起於小農經濟破產的時候,壯大於民不聊生的亂世,滅亡於新的強盛秩序的建立。

比如明教與一脈相承的日月教,在正統武林中都被稱為魔教。

這裡需要說明一點,因為武林幫派是傳統農業性質的,所以他們更加註重堅守傳統道義,於是行事也就更加迂腐拘泥,比如罵楊過娶小龍女是亂倫。
同樣因為江湖幫會是新興的商業經濟性質的,所以他們更加不拘禮法,行事放浪,於是免不了為所謂的正派人士所不齒,比如楊過與令狐沖的江湖朋友。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一定會壯大,把舊的封建禮教打的個落花流水,摧枯拉朽!
但可惜還沒等到這一步,兩者都被魔教消滅了


都在說武林,我來談江湖
古語江湖,是長江與洞庭、太湖等長江上的湖泊,取其水之浩大為意象,不特指自由散漫,更有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不服王化之意。

沒有武林,一樣有江湖
從來就沒有武林,卻一直都有江湖
人生於世,如魚在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一入江湖,處處江湖
何處是江湖,不僅在於你怎麼看,也在於別人怎麼看,兩個人,有了想法,那就有了江湖
江湖無非是人情,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己之間的常情和公義、此情與彼情、此義和彼義間的衝突協調
所以一個人也是江湖
所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回歸問題,無論有沒有武林,有乞丐的地方就有丐幫,可是沒有了武林,少林不過是少室山上一個廟。


武林里是人,江湖中是魚。
人有道義禮數,就算道貌岸然那也得裝上一裝。魚沒有那麼多規矩,弱肉強食便是。魚有時也想像人們想像中那樣健忘,可惜如果當真有過相濡以沫的那麼一位,那便是窮盡一生,也忘不掉了。


武林以「武」為中心,江湖以「情」為中心


武林是手下見真章
江湖是一笑泯恩仇


金庸講武林,古龍講江湖。
武林是大俠RPG,江湖是你我眾生相。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此乃武林。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是江湖。
一人一馬,一劍一壺酒,看似是江湖,其實做的是武俠夢。
陽春麵,花生米,夜雨山神廟,很像是武林,無奈江湖浪子囊中羞澀。


武林是紫禁城,江湖是北京。


謝邀——這是武林。
謝不邀——這是江湖。


《武林外史》是武林,《武林外傳》是江湖


好比你在網上發一段沒幾個人點擊的爛小說,然後自己說我是寫手。又或你從學校退學了,每天蹲校門口,想騙幼兒園學弟幾個零錢而不得,卻自稱我是道上的。這也能算混江湖。
但你好歹在雜字報刊上每月有固定連載或菲薄的專欄收入,又或在街面上雖然收不到保護費,拿人快餐店一份盒飯好歹人家也還笑臉說拿去吃吧,這才夠得上武林中人,雖然是基層武林。


簡單易懂地形容的話,大概是音樂圈和娛樂圈的區別。


江湖是社會,武林是行業


武林中人,多以世家子弟,有傳承的為主,凡事重傳統.循規蹈矩.
江湖中人,有人即可.


一個人稱霸武林,一群人才有江湖


都是er。
一個是虞我詐,一個是女情長。


武林是大V排名
江湖是整個知乎


推薦閱讀:

金庸、古龍、梁羽生、孫曉這幾個作家,誰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好?
如何正確理解三少爺謝曉峰這個人物?
假如古龍沒去世,他的第七種武器會是什麼?
可不可以認為林仙兒是《小李飛刀》的真正主角?

TAG:歷史 | 文化 | 武俠 | 金庸 | 古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