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有哪幾種種類?如何分辨雄雌?


2016.4.26 應大家要求,再增加小部分藍孔雀變異品種,主要是白孔雀的內容。

多圖預警!

譚樊馬克答得很詳細了,然而抑制不住對孔雀的喜愛之情,加上目前國內綠孔雀處境艱難但大部分人並不認識,再答一下吧。

一般我們所說「孔雀」指的是雞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孔雀屬(Pavo)的兩個物種:綠孔雀(又名爪哇孔雀,Pavo muticus)、藍孔雀(又名印度孔雀,Pavo cristatus),均分布於亞洲。
此外雉科還有兩類名字中帶有「孔雀」字樣的鳥類,一是分布於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中西部的剛果孔雀屬(Afropavo)鳥類,該屬僅有剛果孔雀(非洲孔雀)一種,與孔雀屬同屬孔雀族(Pavonini),偶爾也把它算作「孔雀」。二是孔雀雉屬(Polyplectron)鳥類,共八種,多分布在東南亞,部分亞種在南亞、我國海南島、巴布亞紐幾內亞也有分布,與孔雀屬親緣關係較遠,當然就是純山寨貨了。
來一張雉類系統樹,理清這幾類鳥的關係。

(△雉類系統樹)
以下,從外形特徵、地理分布和種群現狀三方面來區分孔雀屬的兩種 真·孔雀
1.外形特徵
(1)雄性個體
先各來一張雄性的全身照,直觀感受一下。

(左為雄性綠孔雀,右為雄性藍孔雀)
第一眼看到的是不是這兩貨顏色迥異的長脖子?其實這也是兩者名字的由來,綠孔雀綠脖子,藍孔雀藍脖子。至於雙方的尾屏或多或少都帶點兒綠色,因此常常有人一眼看到藍孔雀綠色的尾屏就誤認為是綠孔雀了。可是,重點在脖子啊,在脖子!
下面來看看細部特徵:
頭頸部:

(△左為雄性綠孔雀,右為雄性藍孔雀)
a.冠羽:綠孔雀羽毛長短都有,緊密聚集呈簇狀;藍孔雀每根羽毛長度基本相當,僅在最末端才有羽枝,基部都是光禿禿的羽軸,較鬆散,呈扇狀。
b.臉頰皮膚:綠孔雀臉頰上有大塊黃色皮膚(黃色皮膚區域在繁殖季節變黃變大,而在非繁殖季節黃色區域變小,顏色也會較暗淡,但是不會消失);藍孔雀臉頰上只有白色的皮膚。
c.頸部羽毛:除了顏色上有綠藍之分以外,綠孔雀的脖子是鱗狀的羽毛,如龍鱗一般,這也是綠孔雀另一個別名——龍鳥的由來;藍孔雀的則是絲狀的羽毛。
翅上內側覆羽:

(△左為雄性綠孔雀,右為雄性藍孔雀)
藍孔雀翅上覆羽有白色和黑色(還是褐色?)交替的虎斑,綠孔雀無斑紋,為或淺或深的藍綠色。
除此之外兩種孔雀在其他地方還有許多區別,比如,成年雄性綠孔雀一般比藍孔雀的體型更大,兩者尾屏的顏色和光澤略有差異,不過這些特徵不太容易直接目測分辨,就不贅述了。
(2)雌性個體
孔雀雌雄之間的區別,除了繁殖季節雄性具有艷麗的尾屏外(是的,雄性只有繁殖季節有尾屏!過了季節不僅尾屏會逐漸褪去,全身羽色也不如之前艷麗。另外尾屏不是尾羽構成的,是尾上覆羽,開屏的時候繞到後面你就能看見真正的尾羽了),藍孔雀的雌雄鳥的羽毛顏色差別極大,雌性個體灰頭土臉,綠孔雀雌雄個體羽毛顏色同樣鮮艷,差異不大。
雌性藍孔雀:

(△雌性藍孔雀)
是不是有點懵,這貨脖子的羽毛又是綠的,又有點像鱗片狀我說它是藍孔雀?
再來個全身照感受一下。

(△雌性藍孔雀)
沒錯,雖然它脖子泛著綠光,它就是如假包換的 母·藍孔雀。
雖然全身褐色,脖子有綠光,但是扇狀冠羽和臉頰上只有白色皮膚而非黃色這兩個特徵和雄性藍孔雀是一致的。
那麼你要問它不是會跟雌性綠孔雀撞衫,當然不會啊,前面已經說了雌性綠孔雀和雄性一樣妖艷啊!
雌性綠孔雀:

(△雌雄綠孔雀)
由於是繁殖季節,有無尾屏足以區分兩者,何況這個身體位置·······

(△雌性綠孔雀)
不過若是過了繁殖季節,雄性尾屏褪去,又如何分辨呢?此時雌雄羽毛顏色相差不大。

(△綠孔雀,上雄下雌)
a.眼前斑紋:雄性綠孔雀為深藍色至黑色,雌性綠孔雀為棕色。
b.簇狀冠羽:雄性冠羽更長,羽片較小且緊密,雌性冠羽較短,且羽片較大,較鬆散。

再插播一下白孔雀以及其他的藍孔雀變異品種的情況。

(△白孔雀)
首先,白孔雀不是一個物種,而是藍孔雀在人工養殖下出現的白色變異,頂多算個品種,目前已可以穩定遺傳。(嚴格意義上說,白孔雀不能算是「白化」,或許算是「白變」。白化個體由於酪氨酸酶異常,無法合成黑色素,其虹膜顏色很淺,眼睛往往呈現眼底血管中血液的紅色。而白變個體是源自胚胎神經嵴的黑色素細胞變異所致,但由於眼睛中的黑色素細胞並不來源於胚胎神經嵴,因此白變動物眼睛的顏色是正常的。可以見下圖,白孔雀眼色是正常黑色。)

(△白孔雀)
雖然全身羽色變白了,但是扇狀冠羽可以清楚無誤地顯示其藍孔雀血統。
所以,以下面兩張圖作謎面的話,謎底就是「自家人打自家人」。

(△白孔雀拒認藍親戚)

(△藍親戚怒斥白茶婊)
好吧狗血劇插播完了,繼續嚴肅地答題。
那麼在無尾屏參考的情況下,如何區分白孔雀的雌雄呢?
除了雄性體型略大些,我也無能為力,期待高手作答吧····················汗 (⊙﹏⊙)b

除了白色變異,個別國外養殖的藍孔雀還出現有類似黑色(大家說的黑孔雀)、褐色和藍紫色的變異,部分變異甚至有綠孔雀血統的參與。這些目前數量少,諸多情況也不明。我也記不得在哪裡見到過一些資料,沒法兒上圖了。

2.地理分布和種群現狀
先來說處境稍好些的藍孔雀,藍孔雀野生種群目前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

上圖來源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網站,黃色為分布區域,野生種群數量暫時沒有查到,不過介於The IUCN Red List目前將其保護級別定為LC(Least Concern,無危),數量不至於太少。

至於人工養殖的藍孔雀基本上已經是爛大街了,澳大利亞、巴哈馬、紐西蘭、新加坡、美國、歐洲多國到處都有引進。國內各種公園、動物園裡能見到的孔雀絕大多數都是藍孔雀,包括綠孔雀在中國的原生地——雲南。
常常能見到把養殖的藍孔雀稱作綠孔雀的情況,隨便舉幾個栗子吧:

△認錯我就忍了,TMD你從哪裡知道的綠孔雀是二級保護動物,人家是一級好吧!!!

△雌性藍孔雀被錯認為綠孔雀就更常見了,畢竟雄性好歹脖子帶了藍色,雌性全身上下除了土褐色,就是泛著綠光的脖子,說它是藍孔雀,大家怕是要問「它到底哪裡藍啊你說啊。」

△好吧,我不舉栗子了,糟心···

下面說說正宗的綠孔雀,綠孔雀野生種群目前分布於:緬甸、柬埔寨、泰國、越南、寮國、印度尼西亞、中國

上圖來源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網站,黃色為分布區域,紅色為可能已滅絕的區域。The IUCN Red List目前將其保護級別定為EN(Endangered,瀕危)。

國內方面,分布於雲南怒江州、普洱市(原思茅市)、紅河州、楚雄州的部分地區,此外在西藏東南部墨脫等地也有觀察到,但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的調查中,許多地區都不再能觀察到野生綠孔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其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近期有個好消息,4月15日普洱市林業局宣布成功拍到一隻身長約兩米的野生雄孔雀,鏈接:獨家|普洱再次拍到野生綠孔雀 對著相機又開屏又大叫 太「孔雀」了!
至於人工繁育方面,在有綠孔雀分布的東南亞諸國、美國等都有進行綠孔雀的人工繁育,但在人工繁育方面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部分綠孔雀基因已被藍孔雀污染,也就是說存在藍綠孔雀雜種。好在許多國外繁育的機構和人員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並且在極力避免發生雜交。然而國內的情況就不容樂觀了,放眼望去大多數動物園所稱的綠孔雀其實都是藍綠雜種,動物園除了對公眾進行科普教育,還有動物的遷地保護和研究的作用,然而當我們繁育的物種已不再是原有的物種時,何談研究,何談保護,何談適時增加或恢復野生種群呢?

下面上一些藍綠混血的圖

(雌性藍綠混血)
兩張圖片是同一個個體,這是一隻藍綠混血的雌性,黃臉(眼周有黃色皮膚)是綠孔雀特徵,而幾乎呈扇狀的冠羽和全身土褐色的羽毛又是藍孔雀的特徵。

(雄性藍綠混血)
黃臉(綠孔雀血統)+扇狀冠羽(藍孔雀血統)+翅膀上的虎斑(藍孔雀血統)=混血
其實還有一點可以看出它血統的不純,就是這條比藍孔雀綠一點兒比綠孔雀藍一點的脖子,羽毛有一點點鱗片狀,卻又不夠明顯,每張「鱗片」的花紋和純種有所不同。上兩張純種個體脖子的標樣供大家對比:

(雄性藍、綠孔雀頭頸部)
另外說明一點的是,一些混血個體由於混血程度低,混入另一種的血統較少,外形特徵變化程度較小,分辨起來就沒有這兩隻這麼容易了。

另有知友問道,既然藍綠孔雀可以產生可育後代,不存在生殖隔離,那為什麼還是兩個種,而非兩個亞種。
實際上,雖然"生殖隔離"一直是生物學裡經典理論,特別是由於納入中學生物課程被廣泛知曉。然而在分類學家的實踐中,前有比生殖隔離更易於觀察驗證的傳統的形態學方法,後有精度更高的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生殖隔離」的標準被束之高閣,極少使用。此外,大量的種間雜交的情況,也讓「生殖隔離」作為分辨物種的標準顯得十分尷尬。例如:鴨科鳥類之間常有雜交且後代可育,植物中就更多了,大家最熟悉的是柑橘類水果大亂交,從而誕生了葡萄柚、橙子等一系列水果,至於更低等的生物跨種雜交就更常見了,而我們的藍綠孔雀,也是高等動物種間雜交的一個經典案例。
總之一句話,理論歸理論,但實踐中生殖隔離基本不被作為劃分兩個物種的決定因素。

以兩張國外的圖鑑結束兩種孔雀和雌雄個體的辨別

(△雌雄綠孔雀)

(△雌雄藍孔雀)
————————————————————————————————————

中國雖然作為綠孔雀原產國之一,除了野生種群日漸稀少,人工繁育混血嚴重外,還有一個非常令人遺憾的情況是:大多數國人不識綠孔雀!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難道不是,「孔雀頭上有一把小扇子,尾巴上有一把大扇子」嘛!

(△上圖是90年代使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驕傲的孔雀》配圖。這靛藍的脖子,這扇狀的冠羽。)

(△連環畫版也是一樣。)
諸多的畫作也都是畫的藍孔雀。

△工筆畫
至於大眾和媒體錯認綠孔雀的栗子前文已經有很多了,不再重複。

最後,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有越來越多的人能認識綠孔雀,更希望這個物種能繼續在這顆星球上繁衍下去。

————————————————————————————————————
最後捎帶介紹一下剛果孔雀以及各種孔雀雉這些不是孔雀的雉類。
剛果孔雀:

(剛果孔雀)
左為雄性,右為雌性,雄性沒有尾屏。長成這樣,應該沒有必要和藍綠孔雀繼續比較了吧。僅分布於剛果民主共和國中西部熱帶雨林,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資料,成體數量在2500—9999隻,目前將其保護等級定為VU(Vulnerable,易危)。

孔雀雉屬共有八種鳥類,雄鳥兩翼內側和尾羽有眼狀斑,似孔雀尾屏,故名孔雀雉。我國有兩種分布:灰孔雀雉和海南孔雀雉,The IUCN Red List目前將灰孔雀雉保護等級定為LC(Least Concern,無危),將海南孔雀雉保護等級定為EN(Endangered,瀕危)。

(△灰孔雀雉,上圖為雌性,下圖為雄性。)
和華麗的孔雀相比,灰孔雀雉寒酸了很多。
至於海南孔雀雉,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灰孔雀雉的一個亞種,2004年中國學者通過DNA測序和分子遺傳標記等研究發現兩者的遺傳距離為3.1%,超過了鳥類種與種水平間的遺傳距離的範圍,《Zoological Science》(《動物科學》)2008年刊登論文提出,經過長期獨立進化,海南孔雀雉和灰孔雀雉的遺傳距離在過去數百萬年間差距越來越大,大約於440~600萬年前分化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物種。至於外部特徵嘛,和灰孔雀雉相似,我就不再上圖了。


2016. 04. 25: 被選上日報了,受寵若驚啊……(這小鳥土土的綠綠的,怎麼可能是「藍」孔雀呢?)
其實我在專欄也更新過,和這邊也有點不同,我把兩者統一了一下,比選上日報的答案要新一些吧。(zhihu.com 的頁面)知乎專欄改版後,Edge 閱讀視圖不行了,Pocket 也無法保存,這裡也就將就著丟失標題吧。

在@王蛐蛐 的觀點上補充。他說的有一部分是對的。
首先介紹孔雀的分類。
孔雀,是雞形目(Ga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孔雀族(Pavonini)的統稱。該族包括:

  • 孔雀屬(Pavo,亞洲)
  • 剛果孔雀屬(Afropavo,非洲,字面意思便是非洲孔雀)

孔雀屬包括綠孔雀(Pavo muticus,又名爪哇孔雀,中國是原產國之一)和藍孔雀(Pavo cristatus,又名印度孔雀,中國不產)兩個物種。
記住,是物種!不是顏色不同而已!亞洲分布有兩種孔雀——藍孔雀和綠孔雀,藍孔雀還有兩個突變形態:白孔雀和黑孔雀。至於白孔雀和黑孔雀,只是相當於藍孔雀栽培變種(cultivar)的角色,可惜動物學不承認家畜的歸屬。
藍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蘭卡,我國的各大動物園能見到的孔雀,幾乎都是藍孔雀或其變異的白孔雀,並非是雲南省和西藏自治區僅有分布的綠孔雀。
綠孔雀

綠孔雀在中國文化中不是很重要(雲南除外,可以問一問雲南的朋友,「孔雀」是什麼意思……)。也叫龍鳥,因為胸口有龍鱗一般的羽毛,孔雀東南飛說的就是這種孔雀。種加詞 muticus 意為「短(尾)的」。

分布有印尼、緬甸、印度(局部,可能滅絕)、寮國、中國雲南等(鳥類學泰斗鄭作新發現的綠孔雀雲南亞種就是在楚雄一帶,以前超級多啊)。以前廣西、四川也有,雲南的不多了:雲南野生綠孔雀數量不足百隻,10 年內或將消失。

  • 原生種分布:柬埔寨、中國、印度尼西亞、寮國、緬甸、泰國、越南。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西部怒江地區、西南部思茅地區、南部紅河地區和中部楚雄地區。
  • 已滅絕區域:孟加拉、印度、馬來西亞。

中國的綠孔雀過去在雲南廣泛分布的,蒙自、思茅這一帶。雲南老鄉一般稱之為「老孔雀」。近些年不多了,但也有:

綠孔雀在歷史上曾遍佈於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廣西和雲南的西部、中部和南部。在改革開放早期,人們為多產糧食、增加經濟收入,大規模開墾森林、荒山、草坡等綠孔雀的棲息生存環境,並且毫無控制地獵捕綠孔雀,導致綠孔雀分布區急劇收縮,數量銳減。根據最近十餘年的調查,綠孔雀在雲南的分布主要局限於瀾滄江、怒江、紅河 3 條河流的中下游兩岸熱帶地區,且分布區幾乎全部呈「破碎」的斑塊狀,每個群體的數量都較少。號稱「孔雀之鄉」的西雙版納州已經有很多地方見不到綠孔雀蹤影。

  • 1991 至 1993 年,由多位鳥類學者經過三年調查發表的《綠孔雀在中國的分布現狀調查》中記錄著在上世紀 60 年代前,雲南綠孔雀種群在雲南還有較多數量。1995 年,雲南全省綠孔雀群體數量約 800—1100 只。
  • 1994 年,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研究所副所長、野生綠孔雀研究項目負責人羅愛東等人對雲南南部景洪、勐臘、勐海 3 個地區的綠孔雀分布進行了調查——在 1990 年後,上述三個地區綠孔雀已經絕跡。1995—1996 年,昆明動物研究所的鳥類專家楊曉君等對雲南東南部和西北部綠孔雀的分布現狀又進行了調查,蒙自、金平、綠春3個地區的綠孔雀也已絕跡。
  • 2007 年又開始了對雲南綠孔雀生存現狀的新一輪調查,新增了保山、南澗、瀾滄 3 個綠孔雀分布地區。其中,保山在 2005 年之前仍能聽見綠孔雀的鳴叫,有村民曾拾到綠孔雀脫落的尾羽,還有村民甚至收藏了整張綠孔雀的羽衣。但最近兩年,據當地村民反映,已再也聽不到綠孔雀的鳴叫;南澗地區狀況為偶爾見到,數量不清楚。2014 年,唯一能知道的還有綠孔雀分布的區域已經鳳毛麟角。

綠孔雀估計是對農藥敏感的緣故,卵容易死胎、無法孵化,這一點和朱?很相似。


藍孔雀

藍孔雀在印度文化很重要,孔雀王朝和佛教的孔雀都是這種。分布主要在印度、孟加拉。種加詞 cristatus 意為「簇狀的(尾巴)」。

具體的鑒別我懶得寫了,引用一個以前的答案:現在還有哪裡有野生的孔雀嗎? - 譚樊馬克的回答
這兩個物種能雜交,後代可育,相當可怕……可惜國內動物園還不懂區別,都混血成田園犬了……

藍孔雀的話,國內也有逃逸出來的群體,尚不能算是野生分布吧……不過我很擔心它和綠孔雀雜交破壞了基因。

國內不少動物園(點名:昆明圓通山動物園)就把綠孔雀和藍孔雀一同飼養,鳳凰級別的稀有動物,全世界就兩千隻,和家雞一樣廉價幾百塊錢一隻的藍孔雀混合,後代可育,這是滅頂之災!

昆明長水機場,版納孔雀之鄉(實際上孔雀之鄉傳統上認為是德宏,版納近些年也宣傳自己是了)的廣告居然用的是藍孔雀!據說也有野放的藍孔雀,嗚呼哀哉!


剛果孔雀
還有第三種,是關係遠一點的剛果孔雀(Afropavo congensis),也是非洲唯一的雉科成員,至今搞不懂怎麼回事。僅僅在剛果的熱帶叢林,1936 年才發現,行蹤詭秘,不容易得到研究。

剛果孔雀沒有孔雀引以為傲的大尾巴,但看外形確實是孔雀,包括頭上那一簇羽冠。
因為它是一夫一妻制的,不需要賣弄風騷了。種加詞 cong(o) + ensis (of congo),「剛果的」的意思。
於是,這裡可以轉入雌雄判斷了。
相反,亞洲孔雀就明顯雌雄長得不一樣。首先,雄性都有尾屏(孔雀開屏)。
藍孔雀鑒別雌雄直接看毛色:

藍孔雀雄性確實是藍色,雌性灰不溜秋。
綠孔雀則雌雄完全一樣,只是雌性沒有尾屏,換句話說,尾巴短(其實不是尾羽,是尾巴上的覆羽)。

剛果孔雀一夫一妻制,雌雄完全一樣,大概只是提醒有差異吧。在雉科不多見,因此被認為是比較古老的物種。
(實際上,馬雞屬的四種馬雞,褐馬雞、藍馬雞、白馬雞、藏馬雞也都是雌雄同形,也都是一夫一妻制。然而,雄雞打架時候要有死活才罷休,所以春秋時期趙國把他們的翎毛做成帽子送給武士,名曰「鶡冠」,「鶡」就是褐馬雞,褐的衣換成鳥,今天山西太行山還有褐馬雞。)


藍孔雀綠孔雀剛果孔雀,雌雄長得完全不同,長尾巴的是雄的


孔雀分綠孔雀和藍孔雀兩種。都是由印度引進。綠孔雀比較稀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更高,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們在公園常見的孔雀一般屬於藍孔雀,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飼養和繁殖相對容易,且在繁殖過程中易發生變異,故我們常見的白孔雀和花孔雀也多是藍孔雀變異而來。中國現行《動物保護法》是不允許單位和個人繁殖飼養綠孔雀的。藍孔雀在林業,環保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後可以由私人或單位進行商業化繁殖飼養。


孔雀成年雄鳥體長約220厘米左右,尾屏羽長約150厘米,體重7~8千克。通體艷綠色,並有金屬光澤。頭頂有簇狀直立的冠羽。尾上覆羽延長成為尾屏。各尾羽頂端具有大形眼斑,十分醒目,雌鳥尾上覆羽不發達、也無圓形眼斑,全身羽色亦較暗淡。藍孔雀成年雄鳥頸部及前胸羽色艷藍色,體形略小於綠孔雀。體重5000~6000克。綠孔雀與藍孔雀的區分,除羽色不同外,還在於頭頂冠羽,綠孔雀冠羽簇生成簇狀相聚,藍孔雀及白孔雀的羽冠成扇狀,略展開如扇形。

如果鳥比較小的話看鳥腿部附跖部尖狀突起,有突起的是雄的,沒有是雌的。


推薦閱讀:

TAG:鳥綱動物 | 鳥類鑒別 | 孔雀 | 鳥類分類學 | 鳥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