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簡屢逆母意,要幫李隆基?
在百度上搜到一段話,太平公主與玄宗姑侄鬥法失敗,逃入寺院。李隆基曾暗示薛崇簡,要不要放過太平公主,他也不忍殺小時候最疼他的姑母,想借著表弟薛崇簡的關係偷偷放過太平公主,但薛崇簡對母親積怨已深,他也沒有為母親求情,一番義正言辭,李隆基也無奈,下令賜死太平公主。對於上述這段話感覺可信度不高(因為就政變的始末而言,成王敗寇,並無須且不可能放過太平公主,且依史料來看,玄宗的性子涼薄,且對這表弟也不熱切,事後也將他流放,更不可能做出這樣類似賣個好的行為了。)那麼到底薛崇簡為何要反對母親呢?是因為對太平公主對薛紹的死冷漠而心生怨恨呢?網上甚至還有小說中寫道薛崇簡與李隆基和李成器由於個人感情糾葛而疏遠母親,其言之成理,羅列證據讓人迷茫。究竟是何原因致使子陷母於滅頂之災違亂孝道呢?各種原因真假莫辨望諸君不吝賜教!謝謝!
歷史上這種事情並不少見,我舉個例子。
遼法天太后蕭褥斤想廢自己的兒子遼興宗改立自己的另一個兒子耶律重元為帝,但詭異的是耶律重元卻向遼興宗告發了這件事,導致自己的母親被興宗軟禁。如果說耶律重元不想當皇帝那也不是,因為他後來自己也造反了...所以說至少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什麼倫理親情一切都不足以成為羈絆。
我們參考一下神龍政變。當時太平公主的處境和先天政變時的薛崇簡很像。在那時太平公主沒有選擇保護母親是因為她心裡明白,就算是母親依然君臨天下,繼位的不過還是廬陵王或者是武家子弟,自己是一點承繼大統的希望都沒有的,甚至說連絲毫的政治利益都保證不了。且太平公主和相王,廬陵王關係一直很好。因為以上這些原因,她自然會選擇幫助五王和太子發動神龍政變。政變後,自己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所以可見在那個時代,關於站隊,政治利益的參考價值要遠遠高於親情的參考價值。
薛崇簡不滿十歲父親就被害了,青年時看著母親養小白臉,成年了又經常因政見不合被母親鞭笞,母子關係自然不融洽。而他本身跟李隆基就一直是一個隊伍的,關係也不錯且是表兄弟,他也本能地會認為李隆基不會虧待他就像當年李顯不會虧待自己的母親一樣。所以至少從站隊上講,薛崇簡選擇站在李隆基這邊是合情合理的。
我們不妨再想。退一萬步講,就算他幫了自己的母親,自己就一定會更幸福更有希望么?我看未必。太平的性格跟她母親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也是一個強權女性,強權女性的兒子可不好當啊,看看廬陵王和相王便知,一個流放數十年,一個差點死於來俊臣之手,每天都是活的心驚膽戰,自己的性命安全都保護不了,更何況保護家人?所以我想薛崇簡還是更願意把命運交給李隆基而不是自己的母親吧。
最後一個問題比較簡單,薛崇簡為什麼沒有求情替太平免一死。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李隆基心裡想要太平死,太平不得不死。這一點從眾多史料不難看出,其中有件事是:李旦替太平求情,李隆基不許。自己的父親太上皇替親妹妹求情尚且不被應允,何況一個薛崇簡呢。至於百度上的那句話,我自己沒有去考證,不過無非就是假的或者是李隆基裝好人試探薛崇簡罷了。
2.薛崇簡不得不用此方式宣布與自己母親斷絕關係,謀求自保。當年高岐和章懷太子交好,章懷太子事發後,武則天把高岐交給他的父親高真行發落,他的父親為了不受連累,一刀捅死了高岐。太子李顯的女兒女婿因為私下議論二張攝政,武則天不悅,將他女兒女婿交給李顯處置,李顯也不的不勒死了他們,目的也是和他們劃清界線某求自保。在當時惡劣的政治環境下,大義滅親的事情屢見不鮮,可以說是一大時代特色。恐怕就算薛崇簡想救母、也救不了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方舟子批評馬伯庸?
※謹慎如諸葛亮,為什麼學習的時候卻觀其大略?
※秦始皇為何能十年滅六國?
※如何評價李世民的豐功偉績以及弒兄殺父?
※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是怎么回事情,是鬼无法窃听人类意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