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歷史上曾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犯他國的記錄」?
剛剛讀了習近平在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其中有一句「中國歷史上曾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犯他國的記錄」。想問為何鄭和當年下西洋的時候,當時的皇帝沒想過要侵略?那個時期的中國還是很強大的吧?
自己想了一下,猜想如下:
1)當時的中國還處於小農經濟,而且皇帝認為中國地大物博,自給自足,不需要侵略別國來滿足自己需要。
2)外國(美國,後來侵略中國的歐洲各國)侵略的原因是需要開始資本積累,而這個是中國從未想過的。
----------------------------------------------------------------------------------------------------
大家都是通過哪種渠道知道這些的呢?在看回答之前從來不知道原來中國歷史朝代上對越南和朝鮮侵犯過那麼多次。
大概是潛意識裡沒把越南和朝鮮當外人。。。。。。
沒留下?你沒覺得而已。隨便舉個例子:班超跑到人家國家裡面,把另一個國家的大使給宰了,拿著人頭跑到人家國家首腦那裡,要求只准跟我們做朋友,不準跟他們做朋友,赤裸裸的侵犯啊。但是在我們的史書中,這是英勇的表現,是漢朝為鄯善國好。
乃們真的沒有去越南駐華大使館網站上看過么?以下內容來自http://www.mofa.gov.vn/vnemb.china/zh/nr050708132637/nr050727110902/dt050803151745:
在十多個世紀北方封建統治下,越南人民英勇頑強,反抗統治者的起義風起雲湧。公元10世紀,越南人民終於結束了北方封建朝代的統治,建立了獨立的國家,名為大越國。公元1010年遷都升龍(今河內)。自此,大越國進入長期的獨立紀元。建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主要朝代為李朝(1010年—1225年),陳朝(1225年—1400年),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在此期間,越南人民還多次面對外國的侵略者,包括中國歷代宋朝(11世紀),元朝(13世紀),明朝(15世紀)和清朝(18世紀)。1884年法國侵略軍佔領權越南領土,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
看到沒有,中國歷代!!! 這是多大的怨念啊,才要強調是歷代....
附送八卦一則:話說小弟在國外讀書期間,有學期同組有個越南同學,比較熟了之後突然有一天他憤憤的跟我說:「你知道嗎,你們歷史上只有一個朝代在統一之後沒侵略過我們。 」 我當時狂汗,一邊內心暗自揣測:有嗎? 同時為了國際友好,只能攤手表示我是歷史學渣。 他幽幽的說:「Republic of Chin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怎麼能說侵略呢?
那些地方基本都變成「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和「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在此要再次強烈譴責,安(南)獨和高(麗)獨分裂組織,違背人民大眾的意願,逆歷史潮流而行,是沒有好下場的
發動戰爭輸了叫【侵略】,贏得不徹底叫【殖民】,贏得很徹底就叫【統一】、【自古以來】。
打完都成中華民族內戰了
窮則擱置爭議,達則自古以來
沒有侵略那中國是怎麼從黃河流域的一小片變成如今這個規模的...
《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
所以拿著武器禹跳了段舞三苗突然就服了么?少俠你有想過三苗人的感受么...
以上回答於2014.11.04
———————————————————————————————————————
以下為2015.06.22增添:
為什麼最近這個問題突然又受到了關注0.0
評論里看似乎有人對這個答案有點誤會,來詳細說明下
舞在古文里並沒有征伐的意思,所以執干戚舞一般理解為跳「干戚舞」,或者揮舞干戚的「軍演」
然而領土擴張是難免發生軍事衝突的,所以古人也許一個舞字就掩蓋了我們祖先的血腥征伐,後人看到此處,請不要理解過於文藝~
(這下沒人再噴了吧-_-#)現存下來的民族,沒有一個是純粹的和平主義種族,也沒有一個手上不沾血的。
據說越南的歷史教科書中,滿滿的都是被北方大國欺壓的血淚史。
---------------------------
中國古代的中央政權對於領邦有這麼幾種定義。一個是叛逆,需要矢志不渝地剿滅;一個是蠻夷,要積極防備,並要努力把他打服,變成自己的附庸;一個是附庸。有時候「蠻夷」太牛,比如宋朝,那麼就是彼此征服。但征服後還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對周圍領邦還是這幾種定義。
所以在中國古代,壓根就不覺得自己有任何「侵犯他國」的行為。外戰寫出來都是有理有據,怎麼看都是番邦小國作死,天朝上國要麼受邀平叛,要麼懲戒不臣。於是要麼是降服之後從此恭順的附庸,要麼就是被滅了國的塵埃——漢文化連侵略者都是悄然同化,更不必說那些被滅了國的了。
而對於那些附庸,「我們都沒有滅了你們的國,出兵又是理據服,怎麼能說我們侵犯吶?」
至於西邊和北邊的戰事就更不用說了,要麼是想爭一爭華夏正朔的,要麼是經常來打劫的,要麼就是從中原王朝體系分裂出去的(西夏)。
所以就有了「沒有留下侵犯他國的記錄」。
---------
至於沒有殖民的記錄就更好理解啦。中國古代講究葉落歸根,講究鄉土之情,而且因為主要以農耕為主,人口資源十分重要,歷代統治者都不願意自己的臣民離開自己的管轄範圍。到了船舶技術可以組織起海外殖民的時候,上層完全放棄了這一選項,甚至有否認海外之民的國民身份的政策。
所以何來的殖民呢。
因為中國是個自來熟,向來不把自己當外人
這句話看來爭議比較多,我們修改下
"中國作為最強大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從未到萬里之外去侵略殖民其他國家"
我說的是事實,因為距離西安五千公里西到伊拉克,北到北冰洋,南到澳洲,往東則快到關島,中國的軍事行動連這些地區的邊都沒摸到過。只是英法美等海上強國紛紛表示壓力很大,「你丫不就是海軍挫一點么。。。。」。
習說的很委婉啊,沒有留下侵犯和殖民他國的記錄,因為被侵犯和殖民過的國家連留下記錄你機會都沒有。
「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犯他國的記錄」
我只能說中央辦公廳寫稿子的兔子就是有水平……
英雄風流不盡數,刀馬所至皆漢土。
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於甘。......」遂滅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記.夏本記》
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復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駱地犬丘並有之,為西垂大夫。
-------------------------------------------------------------------------------------------《史記。秦本紀》
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四]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陶)[陽]山、北假中,築亭障以逐戎人。徙謫,實之初縣。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適治獄吏不直者,築長城及南越地。
---------------------------------------------------------------------------------------------《史記.秦皇本紀》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過秦論》
於是以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赤為內史,欒布為將軍,擊匈奴。匈奴遁走。
---------------------------------------------------------------------------------------------------《孝文本紀》
1.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泰一鋒,名曰「靈旗」。2.其年,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見。3.其明年,伐朝鮮。夏,旱。
---------------------------------------------------------------------------------------------------《孝武本紀》
1.其明年,南越反,西羌侵邊為桀。於是天子為山東不贍,赦天下,因南方樓船卒二十餘萬人擊南越,數萬人發三河以西騎擊西羌,又數萬人度河築令居。初置張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 2.漢連兵三歲,誅羌,滅南越,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賦稅。
-----------------------------------------------------------------------------------------------------《平淮書》
「周書曰:『釂釂不絕,蔓蔓柰何?豪氂不伐,將用斧柯。」
-------------------------------------------------------------------------------------------《蘇秦列傳》
1.今年騎將軍青度西河至高闕,獲首二千三百級,車輜畜產畢收為鹵,已封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案榆溪舊塞,絕梓領,梁北河,討薄泥,破符離,斬輕銳之卒,捕伏聽者三千一十七級。執訊獲丑,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益封青三千八百戶。」
2.上曰:「票騎將軍涉鈞耆,濟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連山,揚武乎鱳得,得單于單桓、酋塗王,及相國、都尉以眾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謂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虜三萬二百,獲五王,王母、單于閼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師大率減什三,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戶。賜校尉從至小月氏者爵左庶長。鷹擊司馬破奴再從票騎將軍斬脩濮王,捕稽且王,右千騎將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虜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虜千四百人,封破奴為從票侯。校尉高不識從票騎將軍捕呼於耆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虜千七百六十八人,封不識為宜冠侯。 --------------------------------------------------------------------------------------------------------《衛青霍去病傳》
1.是時,漢既滅越,蜀所通西南夷皆震,請吏。置牂柯、越巂、益州、沈黎、文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2.明年,擊破姑師,虜樓蘭王。酒泉列亭障至玉門矣。3.諸嘗使宛姚定漢等言:「宛兵弱, 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即破宛矣。」
- --------------------------------------------------------------------------------------------------------《張騫李廣立傳》
安國至,召先零諸豪三十餘人,以尤桀黠,皆斬之。縱兵擊其種人,斬首千餘級。
- --------------------------------------------------------------------------------------------------------------《趙充國傳》
1.戈船、下瀨將軍兵及馳義侯所發夜郎兵未下,南粵已平。遂以其地為儋耳、珠崖、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九郡。 2. 於是天子曰「東粵狹多阻,閩粵悍,數反覆」,詔軍吏皆將其民徙處江、淮之間。東粵地遂虛。3. 天子募罪人擊朝鮮。其秋,遣樓船將軍楊僕從齊浮勃海,兵五萬,左將軍荀彘出遼東,誅右渠。
-----------------------------------------------------------------------------------------------------《西南夷兩粵朝鮮傳》
----------------------------------------------開更-----------------------------------------------------------------------------
1.青至龍城,獲首虜七百級。2.遣將軍衛青出雁門,將軍李息出代,獲首虜數千級。2.東夷穢君南閭等口二十八萬人降。為蒼海郡。3.匈奴入上谷、漁陽,殺略吏民千餘人。遣將軍衛青、李息出雲中,至高闕,遂西至符離,獲首虜數千級。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4.五年春,大旱。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兵十餘萬人出朔方、高闕,獲首虜萬五千級。5. 六年春二月,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兵十餘萬騎出定襄,斬首三千餘級。6. 遣驃騎將軍霍去病隴西,至皋蘭,斬首八千餘級。7. 將軍去病、公孫敖出北地二千餘里,過居延,斬首虜三萬餘級。8. 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眾合四萬餘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9.大將軍衛青將四將軍出定襄,將軍去病出代,各將五萬騎。步兵踵軍後數十萬人。青至幕(漠)北圍單于,斬首萬九千級,至闐顏山乃還。去病與左賢王戰,斬獲首虜七萬餘級,封狼居胥山乃還。10.六年冬十月,發隴西、天水、安定騎士及中尉,河南、河內卒十萬人,遣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征西羌,平之。11.匈河將軍趙破奴出令居,皆二千餘里,不見虜而還。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12.東越殺王余善降。詔曰:「東越險阻反覆,為後世患,遷其民於江淮間。」遂虛其地。13. 遣樓船將軍楊仆、左將軍荀彘將應募罪人擊朝鮮。又遣將軍郭昌、中郎將衛廣發巴蜀兵平西南夷未服者,以為益州郡。14.夏,朝鮮斬其王右渠降,以其地為樂浪、臨屯、玄菟、真番郡15.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發天下謫民西征大宛16.遣光祿勛徐自為築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盧朐,游擊將軍韓說將兵屯之。強弩都尉路博德築居延。17.四年春,貳師將軍廣利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來。18. 夏五月,貳師將軍三萬騎出酒泉,與右賢王戰於天山(,斬首虜萬餘級。又遣因杅將軍出西,騎都尉李陵將軍兵五千人出居延北,與單于戰,斬首虜萬餘級。18.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六萬騎、步兵七萬人出朔方,因杅將軍公孫敖萬騎、步兵三萬人出雁門,游擊將軍韓說步兵三萬人出五原,強弩都尉路博德步兵萬餘人與貮師會。廣利與單于戰余吾水上連日。19.三月,遣貳師將軍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萬人出西河,重合侯馬通四萬騎出酒泉。成至浚稽山與虜戰,多斬首。通至天山,虜引去,因降車師。
----------------------------------------------------------------------------------------------------------------《武帝紀第六》
--------------------------------------第二更----------------------------------------------------------------------------------------
波瀾壯闊的漢匈全面戰爭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1.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滅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距(拒)胡。而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其後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東胡,東胡卻千餘里。
2.當是時,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干匈奴。其後趙將李牧時,匈奴不敢人趙邊。後秦滅六國,而始皇帝使蒙恬將數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22),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謫)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雲陽,因邊山險,塹溪谷,可繕者繕之,起臨洮至遼東萬餘里。又度(渡)河據陽山北假中。
3.《馬邑之圍》 漢使馬邑人聶翁一間闌出物與匈奴交易,陽(佯)為賣馬邑城以誘單于。單于信之,而貪馬邑財物,乃以十萬騎入武州塞。漢伏兵三十餘萬馬邑旁,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護四將軍以伏單于。單于既入漢塞,未至馬邑百餘里,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時雁門尉史行激,見寇,保此亭,單于得,欲刺之。尉史知漢謀,乃下,具告單于,單于大驚,曰:「吾固疑之。」乃引兵還,出曰:「吾得尉史,天也。」以尉史為天王,漢兵約單于入馬邑而縱,單于不至,以故無所得。將軍王恢部出代擊胡輜重,聞單于還,兵多,不敢出。一戰差點結局了大漢最兇惡的敵人。
4.於是漢使將軍衛青將三萬騎出雁門,李息出代郡,擊胡,得首虜數千。其明年,衛青復出雲中以西至隴西,擊胡之樓煩、白羊王於河南,得胡首虜數千,羊百餘萬。於是漢遂取河南地,築朔方,復繕故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而為固。
其明年春,漢遣衛青將六將軍十餘萬人出朔方高闕。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至,飲酒醉。漢兵出塞六七百里,夜圍右賢王。右賢王大驚,脫身逃走,精騎往往隨後去。漢將軍得右賢王人眾男女萬五千人,神小王十餘人。
5.明年春,漢使票(驃)騎將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耆山千餘里,得胡首虜八千餘級,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票(驃)騎將軍復與合騎侯數萬騎出隴西、北地二千里,過居延,攻祁連山,得胡首虜三萬餘級,裨小王以下十餘人。
6.單于聞之,遠其輜重,以精兵待於幕(漠)北。與漢大將軍接戰一日,會暮,大風起,漢兵縱左右翼圍單于。單于自度戰不能與漢兵,遂獨與壯騎數百潰漢圍西北遁走。漢兵夜追之不得,行捕斬首虜凡萬九千級,北至寘顏山趙信城而還。
7.票(驃)騎之出代二千餘里,與左王接戰,漢兵得胡首虜凡七萬餘人,左王將皆遁走。票(驃)騎封於狼居胥山,禪姑衍,臨翰海而還。
8.烏維單于立,而漢武帝始出巡狩郡縣。其後漢方南誅兩越,不擊匈奴,匈奴亦不入邊。
9.烏維立三年,漢已滅兩越,遣故太僕公孫賀將萬五千騎出九原二千餘里,至浮苴井,從票(驃)侯趙破奴萬餘騎出令居數千里,至匈奴河水,皆不見匈奴一人而還。
10.是歲,漢使貳師將軍西伐大宛,而令因桿將軍築受降城。其冬,匈奴大雨雪,畜多饑寒死,而單于年少,好殺伐,國中多不安。左大都尉欲殺單于,使人間告漢曰:「我欲殺單于降漢,漢遠,漢即來兵近我,我即發。」初漢聞此言,故築受降城,猶以為遠。
11.漢既誅大宛,威震外國,天子意欲遂困胡,乃下詔曰:「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後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
12.其明年,漢使貳師將軍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得首虜萬餘級而還。
13.後二歲,漢使貳師將軍六萬騎,步兵七萬,出朔方;強弩都尉路博德將萬餘人,與貳師會;游擊將軍說步兵三萬人,出五原;因桿將軍敖將騎萬,步兵三萬人,出雁門。匈奴聞,悉遠其累重於余吾水北,而單于以十萬待水南,與貳師接戰。貳師解而引歸,與單于連斗十餘日。
14.初,光誡明友:「兵不空出,即後匈奴,遂擊烏桓。」烏桓時新中匈奴兵,明友既後匈奴,因乘烏桓敝,擊之,斬首六千餘級,獲三王首,還,封為平陵侯。
15.本始二年,漢大發關東輕銳士,選郡國吏三百石伉健習射者,皆從軍。遣御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四萬餘騎,出西河;度遼將軍范明友三萬餘騎,出張掖;前將軍韓增三萬餘騎,出雲中;後將軍趙充國為蒲類將軍,三萬餘騎,出酒泉;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三萬餘騎,出五原:凡五將軍,兵十餘萬騎,出塞各二千餘里。及校尉常惠使護髮兵烏孫西域,昆彌自將翕侯以下五萬餘騎從西方入,與五將軍兵凡二十餘萬眾。匈奴聞漢兵大出,老弱奔走,驅畜產遠遁逃,是以五將少所得。
----------------------------------------------------------------------------------------------------------------《漢書.匈奴傳》
--------------------------------------------------萌萌噠的分割線-----------------------------------------------------------
你們真是奶一武,他的意思是,我們都打贏了。
華夏族原先就河南周邊那一小塊,
異族要麼跟著我們部落混,要麼就被趕走或者別的什麼了.
慢慢同化下來,成了一家了.
---
北邊大家比較熟悉了.匈奴突厥什麼的,弱了人家打咱,強了咱們也是要復仇的.
(除了消失的,現在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
西邊大家也熟悉,自古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也不用說.比如三國時候羌族,.沒少互相車.
(除了消失的,現在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
南邊,江南華南現在已經是中國腹地的存在了.但這可是先人一步步開拓出來.
人家不是沒有原住民的啊!!!
百越族亦寫百粵族(越粵互通),指華南越地的百越族原住民。又稱為越族、古越族、越人、古越人,是泛指居於古代南方越地的古代部落。根據目前考古學的證據,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很可能就是古越族所創造出來的文化。
戰國時代文獻中便出現了「百越」這一個新的稱謂。戰國後期,除了有百越這個名稱以外,還有「揚越」這個名稱指代揚州地區的越族。揚州包括今淮南、長江下游和嶺南的東部地區,有時又包括整個嶺南地區。所以揚越實際也是戰國以來至秦漢對越人的另一種泛稱.
秦漢時,相關史籍則泛稱中國南方的民族為「越族」,史稱「北方胡、南方越」。
漢武帝時期,越族所建立的政治中心大多都被漢武帝征服,改為漢朝的郡縣。
漢以後,百越這個名稱就不見於史載,越族之名也十分罕見。(細思極恐!!!!)
古代「粵」、「越」通用。越族就是生活在長江以南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夏朝稱「于越」;商朝稱「蠻越」或「南越」;周朝稱「揚越」、「荊越」;戰國稱「百越」。宋朝人羅泌的《路史》說:「越裳、雒越,甌越、甌皚,且甌、西甌,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蒼梧、越區、桂國、損子、產里(西雙版納)、海癸、九菌、稽余、北帶、仆句、區吳(句吳),是謂百越。」(摘自黃現璠撰《試論百越和百濮的異同》一文)。
百越
(除了消失的,現在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
東邊:東邊是海.靠海的是我們齊魯大地,禮儀之邦,華夏本土絕壁沒有爭議.
可是,上古時期可不一定咯.華夏族源於中原,只是黃河下游的一段哦.黃河卻還接著往下流呢.
姜太公被封到山東,可不是因為功勞大被封到禮儀之邦.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 第二》: 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太公聞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
看看吧.打起來了.太公把人家滅了才後來的齊國.
下面摘自新華網:
新華網_河北頻道
既然東夷族文化已經達到如此的高度,為什麼會從歷史上消失?東夷族作為一個民族已經不復存在,但東夷族是否就真的無影無蹤了呢?他們的後代在哪裡?
東夷族與中原民族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在古代,戰爭是爭奪各種資源的重要途徑。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炎黃同蚩尤之間的戰爭就是華夏部落與東夷最早的大規模的衝突。中原地區的民族和國家與東夷族始終是處在一種"時戰時和"的拉鋸狀態。東夷也成為威脅中央王朝最大的力量。這種局面到商朝末期更加明顯。伴隨商朝的衰落,東夷開始大舉西進入侵商朝。同時商的西面周也對商王朝虎視眈眈。為了避免被東西夾擊,商王帝辛在西部部署了一部分兵力,聯合一些忠於他的國家監視周,同時調集大軍開始遠征東夷。商王動用約3萬人的軍隊和最龐大的象陣,最終戰勝了東夷。東夷軍隊基本上被擊潰,大部分做了俘虜。戰爭使得東夷部落日漸衰落。
公元前602年萊國的滅亡讓東夷族徹底消沉了,曾經主導東方大地的東夷部族,逐漸融入了華夏文明,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除了消失的,現在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
咱們華夏族的發祥地---中原:
華夷之辨:
給強悍的祖先們跪一個吧.
這就得看越南和朝鮮敢不敢去打臉了。
哦,這麼說中國的面積從商朝的約125萬平方公里,到現在的大小,是充話費送的?
推薦閱讀:
※李白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吉爾吉斯斯坦人?
※如何評價韓綜《英雄三國志》?
※全國到世界範圍內,你知道哪些結婚風俗?
※有人說「韓寒與郭敬明一樣都是社會毒瘤」,如何看待這一說法?
※中國地區在夏商時代的技術落後於北非,和炎帝黃帝與蚩尤戰爭有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