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綠茶比稍晚批次的春茶味道和口感上是不是真的好很多?

還有不到兩個月清明。綠茶中明前茶一直很受追捧,價格也尤而走高。雖然喝了幾年茶,但由於價格緣故,買的多是其他批次的春茶。明前茶買過一些,但和其他批次春茶比起來並沒有覺出明前茶的優越性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明前茶我只買過稱不上貴的(實際上甚至無法斷定是否是真明前),而同樣或低些的價格可以買相對好的其他批次春茶。所以心頭一直未解,市場上可以見到的好的明前綠茶和其他批次的好的春茶在味道和口感上是不是區別真的很大?


樓上幾位說的很充分了,補充幾點。
1、目前市場上對明前茶的理解僅為清明前採摘並製作的綠茶,但實際情況下,不同年份的清明前後的氣候不同,所以每年頭採的日期會有差別,有時會差十來天——不要小看這十來天,這十來天直接影響當年當次明前茶的整體質量。打個比方,頭采三月十一號就採摘了,那麼這一年靠近清明時節的明前茶質量一般會遜於往年同期頭采時間較晚的茶。因此,在頭采時間較早的某些年份,某些批次靠後的明前茶和雨前茶差別並不是很大。
2、不同產地、海拔的茶葉之間無法橫向對比。但據個人觀點,某些產區的雨前茶質量要遠遠強於大部分綠茶產區的明前茶,如:獅峰產區、東西山產區等等。
3、個人口味不同,對茶的要求也不同。個人所見,非常多的常年喝綠茶的長輩,他們評判綠茶的標準是夠不夠味,他們會更加喜歡雨前茶(很多年輕人也如此)。所以如果您也是苦澀味道的愛好者,那麼雨前茶是不二選擇。


第一批採的茶葉,由於經過了秋冬季節長時間的營養儲備
所以,內含物要比後面採的更豐富
這個是肯定的
但是是不是好喝,這個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至於值不值那個價格,就更沒法說了
題主下次去買茶葉的時候
可以讓店主給你泡點明前茶嘗嘗
然後自己判斷一下究竟如何吧


首先說一下「明前」、「雨前」的概念。這兩個概念里的節氣,是針對江浙地區的氣候而言。緯底越低,發芽越早,緯度越高,發芽越晚。所以,明前雨前的概念只對江浙皖這一帶的茶區有意義。南邊像雲南、北邊如山東,都不會有明前雨前的概念。山東的綠茶茶園,穀雨時還未發芽,而雲南茶區,到了清明節氣,那已經是綠葉成陰子滿枝了。

上面這一段話裡頭,大有文章,喜歡動腦的同學可以細琢磨一下,如果你是商(jian)人(shang),會怎麼做?我就不直說啦。

現在說一下我作為一個茶商自己的綠茶飲用習慣:除了碧螺春喝明前,其餘的種類都喝雨前,甚至雨後。


普通茶友喝茶並不一定要追求「明前茶」「頭采」「貢茶」等稱謂,
明前茶和頭采價格高,很大原因還是物以稀為貴。
茶友圈裡給明前茶起了個外號叫小混淡
——芽葉小、湯水混、口味淡,
雖然有搞笑的意味,但是確實是事實。
實際上很多綠茶的主要採摘時間還是清明後穀雨前,
這段時期茶葉質量較明前更穩定,口感也更濃厚,價位相對來說也親民的多。


謝邀,我覺得這事兒可以問茶農,因為他們最有發言權。就我個人而言,因為財力、精力、心態的原因,並沒有刻意追求明前茶。

不過我還有個觀點僅供參考,這就跟買少女初夜權一樣,價高者得之,至於好用不好用,不重要。粗俗了點,勿噴。


樓上賣茶葉的說的比較對。西湖龍井算是明前、雨前分的比較清楚的茶葉。假如自喝不講究泡在玻璃杯的樣子的話,個人認為4月1號到15號喝起來味道最好的。3月下旬的茶,樣子是好,更多的是留在品上,真的喝反而不過癮。西湖龍井口糧茶喜歡買一級產區雨前10號左右的茶。


採摘時間差多大 口感就按比例差多少

比如
明前和4月6日的可能不差什麼
明前的和6月6日的就差的太大了


只了解信陽毛尖,答案是確定的!
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明前茶,無論怎樣講,你說它味道淡也罷,說它炒作也罷,但是受到了市場上大多數人的認可,因為明前茶確實清新,回甘好,那種經過沸水泡開一瞬間的香氣,帶給你一種春天的氣息!

除了第一張干茶的亮度調亮了點之外,所有的顏色都沒調過,直接從相機卡里發到手機里。可以看出,明前茶是這種嫩黃綠色,芽頭短且圓。


我也試著補充下題主的問題。首先自我介紹下,我本身是從事茶葉加工這一環節相關工作的,就我的經驗來講,茶葉歸根到底是植物,既然是植物就和節氣(自然環境)密不可分,普遍來講明前雨前確實有不同。就我個人的感覺,明前雨前綠茶最主要的區別在醇度和苦澀度上,明前茶整體是鮮醇的,苦澀基本可以忽略,而雨前應該說是鮮純的,口感重些,能被感知的苦澀度也明顯些。至於價格,這個完全是取決於每年的鮮葉價格,無法絕對的來判斷。至於某些茶商的做法,只能自己擦亮眼鏡了。


剛從涇縣回來,住在一家茶農家裡,從茶農大哥那裡了解了些。因涇縣距離黃山不遠,大哥作為OEM,炒出來的茶直接(被商家)貼牌當黃山毛峰賣。
我自己之前喝的安吉白茶,因為從家裡拿的,不知道價格幾何。正好喝了大哥的茶,隨口向大哥討教了一番。結果被告知我喝的安吉白茶要2000大洋一斤時,覺得下回應該把茶葉嚼碎了咽下去。
回到正題,如前面知友所說,明前茶經過了一個冬天的生長,「營養」價值豐富,口感比較清香。
但明前茶葉片較小,泡出來的茶水湯色較淺;且往往兩泡過後便沒了味道。如果喜歡茶味重一些的,我覺得老茶可能更「香」些。


很簡單,每年春茶上市的時候,趕在清明前發貨的,一般錯不了,除非是陳貨,大部分是真明前。

家中也產茶,且綠茶為主,因為海拔高,雲霧多,每年只採摘明前,雨前的春茶,夏秋茶直接砍掉防止蟲害。

明前的茶,根據時間,也分為好幾段。
一般,從驚蟄開始採摘,每年氣候,降水不一樣,可能會有個幾天的差距。明前茶,由於剛剛吐露新芽,因此,氨基酸含量高,且幾乎無蟲害,比較放心。

雨前茶,氨基酸含量相對降低,葉子或者芽尖也逐漸變得飽滿 且茶多酚含量開始上來,因而帶一點點苦澀味。

總體來講,春茶都不錯。同樣的商品,價格已經自然分好檔次了。

我們那的茶葉,大部分賣給上門來收購的茶商,有賣炒青的,也有賣鮮葉的。然後一包裝,綠茶的價格大部分都翻倍了。


鮮葉大部分賣給了兩小時省內生活圈裡面,名氣響噹噹的杭州大品牌。有時候即使眼見人家在那炒青,也不一定為實。因為鮮葉都是外地來的。

我不是說外地的鮮葉不好,相反,我們那的茶山在半山腰,海拔高,且100里內幾乎沒有工業,錢塘江源頭,森林覆蓋率90%以上。但是本地賣七八百的茶葉,拿到杭州賣2000朝上,這個就有點太過分了。

可能這就是商業的本質,消費者認為親眼看到茶廠炒制鮮葉,那就是非常正宗的longjing.


是真的,明前採摘,茶樹經過一個冬季的緩慢生長,雲霧與雪的滋潤,最早採摘的芽稱為雪芽,也是價高量少的,隨著逐漸升溫,茶樹也開始較快生長,到春尾基本就是以葉較多,明前茶芽率高,味道鮮美甘甜,但不耐泡,3-4道茶,春尾茶味道厚重,一般可以5泡左右,較為大眾化的是雨前茶,這個時間段是茶樹均勻生長的時期,成型以後的干茶泡出來條形好,味道甘醇,作為口糧茶較為適宜。


頭茬,茶葉底子重,明前的茶葉為有機,香,苦澀感小。


像樓上說的:第一批採的茶葉,由於經過了秋冬季節長時間的營養儲備 所以,內含物要比後面採的更豐富 這個是肯定的
在口感方面個人覺得確實明前的口感好喝很多(以前公司有賣茶葉,都是挑所有人覺得好喝的茶來賣,老闆也特別會品茶,所以也沾她的福喝到不少好茶,喝的明前茶是某個大師送的,貌似很貴,所以口感很好)
喝完之後跟明後的對比,有一種不一樣的味道在裡面,最後大師點破,明前的有種稻穀香在裡面……


推薦閱讀:

各種好一點的茶葉一般都什麼價格呢?
如何將中國的茶賣給年輕人?
鳳凰單叢新茶和陳茶,哪個更好?
如果《紅樓夢》金陵十二釵都是一款茶的話,該用什麼茶和她們來匹配?
求問圖中的三樣東西是什麼?材質分別是海黃,越黃,紫檀

TAG: | 茶葉 | 綠茶 | 茶道 | 茶葉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