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紀之後中國有哪些漂亮的橋?
本科期間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吳恩融教授發起了一項名為「良橋助學夢成真」的建橋計劃,為了解決貧困山區學子上學難的問題。後來發展出了無止橋慈善基金。這個計劃會從各個大學的建築系學生中招募志願者,自己設計,自己施工。
附上基金會的網址:Wu Zhi Qiao (Bridge to China) Charitable Foundation
這個項目完成了許多作品。這些作品凝聚了志願者們的愛心和建築學子的匠心,稱的上最美的橋。
附圖來自無止橋基金會網站。如果你看到最後的話,我就廢話幾句了:
橋的美不僅僅在於橋樑本身的形式美,更在於橋形式原型——聯通。這些樸素的無止橋,對於山村的孩子,聯通的不僅僅是河對岸的學校,更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大門;對於高校中的學子,聯通的不僅僅是設計的構思與實踐,更是中國社會環境的萬花筒。從聯通的意義上看,任何一座小橋都不輸於「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大橋。
前面答主從工程方面答了好多,在這裡從建築學角度補充一些橋樑的案例。
按照個人理解,建築學中所討論的建築除開要討論結構以外,還有形式討論、空間討論、材料工藝討論以及社會性的討論。所以也可按照這些討論方向將橋樑的建築學屬性強化,以此來分類舉例。
形式討論中,多將橋當做雕塑/大地景觀設計。這類橋一般是形式上求新求突破,有比較強的雕塑感或者光影特徵,一切以形式甚至形狀為主,力圖抓人眼球,而在結構等其他層面無太多突破。具體例子有
浙江龍泉寶溪鄉竹橋,設計師:葛千濤;
揚州柳葉橋,設計方:馬克·曼朗及合伙人事務所;
烏溪港竹橋,設計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彌擬建築工作室。
對橋的空間討論:建築設計中橋可以不僅僅是一個交通要素,將橋加寬加頂之後,其內得以從單純的交通空間變為各種功能交織的共享空間,正如中國古代建築中出現廊橋這一種橋的形式,橋本身也可以作為建築而設計;另一方面,橋以其方向性的特徵,使得人們的行動流線變為近似單向,這種流線特徵稍加改變便成為串聯式空間,而十分適合博物館或美術館這種空間布置。下面介紹兩個張永和老師將橋作為展館而設計的例子:
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建川博物館聚落——十年大事記館(建成),設計師:張永和
湖南吉首,吉首美術館 設計師:張永和(在建)
而對空間的討論不僅僅在於橋面之上形成的空間,也包含橋下留出的空間,在新型結構出現並大量應用,結構越來越輕越來越省的情況下,對橋下通行的需求似乎變成了一個單純的高度數字,而不再討論所留空間的感知特徵。大舍建築則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點,在使用三叉索減輕橋身結構重量的同時,也極力解決橋下同行空間的形態感知,那設在中部的拉杆與輕輕上提的鋼索此時便不再是對純粹結構問題的優化,而是對空間品質的努力。正如柳亦春所述:
而當我們研究橋下空間時,發現筆直的拉索橫檔在園路上方會對橋下的通行造成阻礙。雖然凈高能夠滿足,卻會在心理上給人禁止通行的消極印象,我們認為似乎還缺少一種使之由結構轉變為立足於空間和場所中的「橋」的因素,一種讓結構真正轉化為空間要素的時刻。最後我們決定在拉索中部設置連接橋段交匯處的拉杆,將拉索輕輕上提形成彎折,為橋下尤其是分叉點下的沿河道路爭取到符合規範要求和通行舒適度的高度。這一微小的拉拽的動作猶如將拉索掀起,由阻攔變成歡迎的姿態,傾斜的索形與傾斜的橋面也取得了形式上的一致性,在受力形態上,橋樑變得更為整體和富有力度,並且強化了橋樑的結構作為架構對其下方城市空間的覆蓋和限定;這一結構上的複雜化使橋轉變為空間意義上的結構,結構與空間和場所達成了第二次平衡。結構意圖逐漸隱匿,卻在空間和場所層面獲得了更豐富的意義。
日暉港步行橋,設計方:大舍建築
對材料與工藝的討論是建築學中另一重要的問題,大概分為兩類,其一為傳統工藝的新應用,其二為新興工藝的建造實驗。這裡各舉一個例子。
福建培田,風雨橋,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採用預製設計與傳統工藝結合的方式,製作的一座現代木結構橋樑。
同濟大學3d列印橋,設計方: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是全球第一組用3D列印完成的步行橋,跨度分別為4米和11米。
關於社會性的討論:不論是橋樑還是建築設計,一旦被人群使用,便不可避免地存在社會性的特徵。而設計者更是繞不開這一特徵進行設計,針對這一特徵討論而設計出的橋在國內也逐漸出現。
其中最為知名的是李曉東的橋上書屋。此屋地理位置位於兩土樓之間,號稱溝通兩個世仇的家族。因其建造形式用材方式與場地的特別,本建築也獲得了2010年阿卡汗建築獎。
福建下石村橋上書屋,設計者:李曉東
眼光放至寶島台灣,宜蘭是一個十分小的城市,然而在這個城市中卻有一個十分炙手可熱的建築師名為黃聲遠,他對社會問題也十分關注,且其建築也一直以附生之類的形式出現,橋成為了其作品中不斷出現的符號、意向甚至基礎。津海棧道便是這些作品中與橋最為相關的一個設計。
「……之後呢,我們就想說延伸到河的對岸,讓兩岸要交流嘛(笑)。所以就在原有的大橋旁吊了這樣一個步道(附掛橋)。我最喜歡的是,一個爺爺曾經跟我說,他走在那座附掛橋上回想起以前牽著牛過河的感覺。利用原本的大橋橋底的空間,我們還有放置小桌子,小朋友放學後可以在這裡先寫完作業再回家。……」
這個設計讓原本僅供機動車通行的冷冰冰的混凝土橋成為了人們放慢腳步開始交流的場所。
台灣宜蘭,津海棧道,設計方:黃聲遠
無獨有偶,類似的還有香港建築師林君翰,其在貴州省紫雲縣所做的太平古橋修復工程中,也在探討如何在保護修復古橋的同時激發附近居民在此集會停留的意願,使橋上可以發生更多故事。修復過程中,融合了歷史悠久的石造建築和現代的預製混凝土技術。拱門的修補和橋面人行道的鋪設均用上了預製混凝土。通過與當地工廠合作,橋的鋪面定製成不同大小砌塊,作為綠化鋪裝和橋面座椅。通過將當地技術創新,整座大橋便成為了附近居民新的公共空間。
貴州省紫雲縣,太平古橋修復工程,設計方:林君翰
我素潮州人,我知道我的家鄉有一座湘子橋
潮州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於潮州市東門外,在韓江之上,古為溝通韓江兩岸的重要橋樑。為古代閩粵交通要道。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為中國第一座啟閉式浮橋。________百度百科"下圖遠處是我們潮州的金山大橋,是一座連拱橋"
有潮州民謠形容它:「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樓台二十四樣,二隻鉎牛一隻溜」。
"二隻鉎牛一隻溜」。
橋上本來有兩隻銅牛,聽老一輩說其中有一隻發洪水時被沖走了
"十八梭船二十四洲"
湘子橋的特點就是中間用十八艘船連成橋,古代時當有船要度過時便可解開浮船,來洪水了也可以,現在為旅遊觀光設立~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
現在的湘子橋是經過修整的
百度百科:2003年10月 廣濟橋維修工程正式動工。工程以修舊如舊為準則,以重現明代風貌為設計依據,功能定位為旅遊觀光步行橋,共分二期實施:一期為加固橋墩、修復橋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復橋上之亭台樓閣。經數年努力,工程於2007年6月告成。
2007年9月20日 全面維修後的廣濟橋正式對遊客開放。廣濟橋_百度百科歡迎大家來潮州玩,潮州是一個很美麗的城市哦,這裡有著善良的人們還有很多很多的好吃噢
圖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立馬刪
說到橋怎麼能不提天津,天津處於「九河下梢」,很早就有「九河下梢天津衛,三座浮橋兩道關」的民諺,「橋文化」色彩濃重。而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天津的母親河「海河」上的橋樑也更加多了起來,茅以升也曾經說過:「幾乎全國的開合橋都集中在天津「。下面來簡單介紹一下天津的橋樑,水平業餘,希望大家不吝賜教。
1.解放橋
解放橋位於天津火車站(東站)西側,連接河北區三經路與和平區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的跨河橋樑,是一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樑,建於1927年。橋長97.64米,橋面總寬19.5米,是天津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解放橋最初建於1902年,於1923年重建,1927年正式建成。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舊稱),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於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更願意稱它為「法國橋」。抗日戰爭勝利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將「萬國橋」改為「中正橋」。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並沿用至今。
坊間相傳:此橋由埃菲爾設計(應該是假的),《情深深雨濛濛》中趙薇跳河的鏡頭也是在這(真相不詳)
2004年,為了表示此橋狀況依舊良好和對天津建衛六百年的紀念,還進行了開啟。
2.金湯橋
金湯橋建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比解放橋早建約20年。橋名金湯是取「固若金湯」之意。橋長76.4米,總寬10.5米,面積8022平米。是天津市現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鐵橋之一。平津戰役中」金湯橋會師「便是此地。
金湯橋是目前中國僅有的三座平轉式開啟橋之一,它開啟的樣子是這樣(中間旋轉開啟,供船通航)(沒找到效果更好的圖片)
3.大沽橋
大沽橋是由世界著名的橋樑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設計,全長243米,寬32米。其構思為「日月生輝」,故又被稱為「日月拱橋」。大拱面向東方,象徵初升的太陽,小拱面向西方象徵月亮,構成觀賞平台,行人至此可一覽海河美景。2005年通車。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召開的2006年度國際橋樑大會,天津市大沽橋榮獲尤金·菲戈獎
4.獅子林橋
獅子林橋是中國公路橋樑建設上最早採用預應力混凝土懸臂技術的一座橋樑。始建於1954年
獅子林橋上總計有184個獅子 ,原先獅子林橋上的獅子有3種,一是雄踞橋頭的兩對同形的漢白玉石雕,二是橋欄之間石垛上的高浮雕,三是每個石垛間欄杆立柱上的鑄鐵獅子。三種加起來,獅子林橋上總計有184個獅子。作為獅子林橋標誌的橋頭四座石獅已經修葺一新,並在橋上不同部位新增大小獅1177隻,使這座橋成了名副其實的「獅子林」 。(仿盧溝橋的獅子?)
5.大光明橋
大光明橋裝修改造在景觀創意上體現歐式古典風格,力爭體現「光明」的深層次含義。橋頭堡雕塑設計以日、月、星、辰為主題,意在以「日、月、星、辰」學說為載體,體現大光明橋的內涵。始建於1983年(每次路過都深感浮華)
6.進步橋
橋體按照「見光不見燈」的原則設計,流線造型,遠遠望去,既像是一條躍出水面的飛魚,又像是一列飛馳而過的子彈頭列車,形態優美,栩栩如生。 該橋橋樑建築設計由荷蘭德和威諮詢有限公司完成。2007年通車
7.永樂橋(慈海橋、天津之眼)
永樂橋原名慈海橋,位於天津三岔河口,設計者將慈海橋、摩天輪和商業設施融為一體,從而實現了獨一無二的「輪橋合一」風格。「永樂」之名源自永樂大帝朱棣,也就是天津之名由來的人。它更為熟悉的名字應該是天津之眼,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橋上的摩天輪,是天津的地標之一。天津之眼下邊便是永樂橋。
8.北安橋
北安橋始建於1939年, 1973年改建為鋼筋水泥橋。橋頭雕塑採用西洋古典表現形式,吸取中國傳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寓意東南西北四方平安,橋墩雕像為青銅正面裝飾盤龍,橋欄柱基上為四尊舞姿各異的樂女、金光閃閃,造型高貴典雅。手中分別抱著不同的樂器,琵琶、笙、蕭。改造後的北安橋是古典與時尚的完美結合體,以其特有的風格,成為海河上的又一亮點。(很浮華)
9.赤峰橋
赤峰橋總投資6.06億元,是海河上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座橋。該橋的設計採用國際現代設計理念,技術獨特,工藝流程新穎,體現了天津歷史文脈並富有鮮明個性,是天津海河橋樑史上的偉大神氣傑作,被稱為「海河之舟」、「天津之舟」。 2008年改造完工。
赤峰橋是國內唯一一座斜塔雙索麵彎斜拉橋,而斜塔的兩個附屬建築——塔頂的球形建築物和塔底的船形建築物也將成為特色景觀。
10.保定橋
保定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西岸橋頭的「風帆」形主塔,它寓意國際港口大都市——天津正乘風破浪、日益繁榮。主塔塔高50米,向西傾斜75度,塔形簡約。該橋在河內不設橋墩,而是靠斜拉索的拉力「拽起」橋面。這些斜拉索自主塔頂斜下,採用疏索形式傾斜至橋面中央,主跨橋面連接6根斜索,索距15米。2006年完工。
11.金阜橋(蚌埠橋)
金阜橋,又名蚌埠橋。金阜橋的設計採用了平面設計呈反對稱結構,對稱中心為橋樑片面中心點。主橋結構和兩側人行道結構由空間縱、橫拱網構造支撐並提供連接。主橋為單箱多室鋼箱梁結構,輔橋為懸臂挑梁結構。
12.直沽橋(奉化橋)
直沽橋原名奉化橋,是天津市首座中承式全鋼結構拱橋,全長257米,鋼結構用量7066噸,由法國馬克·曼朗設計所和天津城建設計院聯合設計。 全橋有27道飛跨拱、68片鋼結構「花瓣」和296根吊杆,再加上鋼橋面,共需7500噸鋼,成為本市用鋼量最大的跨海河大橋。全橋27道拱每三道形成一組跨,夾在三道拱之間的就是花瓣狀的鋼結構,整座橋共有68片「花瓣」,每片「花瓣」由兩個鋼製「三角形」組成,工程人員將它們戲稱為「鋼鍋蓋」。「鋼鍋蓋」共有36種大小,最大的邊長7米,重量近3噸,最小的3米,重不到1噸,這些看上去輕盈靈巧的「花瓣」要用280噸左右的鋼材製成。
13.國泰橋
國泰橋是採用了與世界名橋澳大利亞悉尼國家大劇院橋建築形式建造的一座橋樑。該橋跨越海河東西兩岸, 一是改善海河兩岸交通狀況, 另一是以人為本, 改善美化海河周邊環境點綴海河風景的一座桁架拱橋。
14.海門橋
海門橋位於天津市塘沽區,於1985年11月建成通車,是我國目前開啟跨度最大、提升高度最高的直升式鋼結構跨河橋。1985年11月13日,中國最大的開啟式公路橋——海門大橋在天津建成通車。(小時候對橋的印象就是從這裡來的,最愛的橋之一,爸爸說此橋的設計師是位女士)
提橋的時候是這樣的
天津橋樑數目眾多,這裡只列舉一些我覺得比較有特點的,圖片均來自網路(有版權問題請私信,收信立刪)。圖片難以完整表述橋的概念與氣勢,希望大家能有機會來天津感受「橋文化」,歡迎來做客!
維基有個世界五百最高橋樑列表,裡面每一座橋樑都美的驚人,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建築智慧的完美結晶。近幾年,這個列錶快被中國屠版了,親,大國夢哦。
List of 500 Highest International Bridges
矮寨特大橋
壩陵河特大橋
北盤江鐵路橋
世界排名第一的四渡河特大橋
武陵山特大橋
在我大學的時候,文學院老師曾安排給我們一個視頻作業,讓我帶著朋友編寫劇本,放飛心靈,去尋找影像,因為我劇本里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老工業區,所以我就背著相機,捏著摩托車油門,一路疾馳,去尋找華北平原上,重工業城市裡最朋克,最有力的橋。
一路上我們找了好多的橋,有水渠上極具革命氣息的共產主義渠,有幾十艘大船連在一起的黃河浮橋,還找到了一根繩索溝通河兩岸的索橋,農村清代的遺留石板橋,因為歷史久遠,發現電腦上還保存著幾張,展示給大家看,雖然沒有那麼美,倒也別具一格:
這座橋後是一個天主教堂,沒錯,就是馮小剛電影里的教堂近80年後的樣子。
這是黃河浮橋。黃河夏天其實很漂亮,細沙踩上去很軟。
還找到了一個巨大的鋼鐵橋,宛如夢幻的架在河流上,年代久遠的鋼結構,因為拆卸零件染上的油污,更突顯它機械朋克的一面,最讓人激動不已的是——它竟然可以開火車通過,老式噴氣火車張牙舞爪地冒著純白的滾滾蒸汽,駛過鋼鐵橋樑,在橋下河邊仰望著他們,會感受到舊世代特有的力與美:
後來我帶著朋友來一起拍短片,就有了這個畫面:
夕陽映在水面上,漫起金色的光,我和朋友們收拾魚竿在河邊釣魚,和諧號火車轟隆隆駛過,這是一個很完美的時刻,兩個男生在一起也不會尷尬,如果有姑娘在的話,反而會有些尷尬。
後來工作這些年,也去過一些城市,常常在天橋上,感受生命的流動,每當走上橋樑,視野上高於水平面,精神也從冗雜紛亂的生活里超脫出來了。
21世紀後,我漫步過一些橋樑,記憶深刻的是2014年5月份開放的——金華燕尾洲觀景步行橋、還有2016年9月18日落成的長沙中國結觀景步行橋。
金華燕尾洲觀景步行橋
這座橋,我是親身體驗過的,夜裡會有點點呼吸星光,在橋上散步,木質結構的橋面,彈性很好,踩上去有一種躍動感,不知不覺就輕鬆了許多,夏夜河風陣陣,三角交匯處的河風,熏得人衣袂翻飛,喜不自勝,走在橋上,甚至會感覺自己帥了許多,體驗感絕佳,畢竟這座橋是世界建築節最佳景觀獎的獲得者,從全世界47個國家的700多份作品中拔得頭籌的也只有這一份榮譽。
長沙中國結觀景步行橋
這座中國結觀景步行橋,有兩層可以走,分散步道,和拱形的登山道,全場183米,和望京soho,蘋果總部大樓一樣,並列世界最性感的建築,中國結步行橋在河流上建立,有很多女生走上這座橋,橋樑是紅色的,橋道像中國結的繩線那樣,盤繞成迷宮一樣的結構,很多人走進去的感覺,就會繞著繞著,又按照原方向走了回去,它是複式三條的道路,也就是一座橋上有6種風景可以體驗,設計上獨具匠心。
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雲天渡」
張家界「雲天渡」,取義:天橋合一,以渡天下之人。過橋的時候,也是心跳加速,高低落差300米,橋面純凈潔白,長達400米,像千尺白練,細流流過大峽谷,遠看非常壯觀。在去的時候,天很冷,踩著玻璃棧道,一上去我就覺的心境高冷,不悔此生了,當時好多人喜歡站在橋邊拍照片,站上去彷彿像站在了孤島上,站在世界上最柔軟,最舒適的橋樑上,峽谷中風很大,風把頭髮都吹的翻飛起來了,凌虛御風,心曠神怡。如果根據弔橋理論來看,在這裡應該是可以情定終生的。
湖南矮寨特大懸索橋
這座橋就是一條天路,全長1073米,橫跨兩座山間,在空中直挺挺的穿過雲層,深入山巒,大橋標高571米,從高速公路上向下看,距離地面330米左右,是湖南省吉茶高速的重要一環,一些朋友驅車千里就是為了來看矮寨大懸索橋的,索橋設計時速80公里每小時,也就是說開車在不違反限速的情況下,最多可以感受到80秒開車如同開飛機的感覺,經驗再豐富的老司機,也會讚歎。 看到別克的 @寰行中國 車隊也已經路過了這裡,微博上還有他們傳來的第一手照片。
對於我個人來說,我也很想去最近很火的【重慶天空懸廊】
這是一條探出去又繞回來的橋,據說最多只允許30個人同時在橋上,很多人看到這個規定都開始為自己的生命擔憂,高度也是相當恐怖,而且還可以在旁邊的長廊里搭帳篷過夜:
還可以在懸崖邊上盪鞦韆,可以說走南闖北,還是重慶人會玩:
@寰行中國 也可以考慮下繞道重慶,感受下這裡的山路十八彎,國內好玩的橋,漂亮的橋太多了。
21世紀後,建築材料,橋樑工程都有很大的進展,寧波上海之間還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海上公路橋,也是像雲天渡,矮寨索橋那樣破了數個世界之最。而且大海風光就在腳下,開車如開船,和海鷗一起在海上飛翔的感覺是在別處開車體會不到的。
希望有機會我能去湖南、重慶、寧波帶著朋友再走一波,一定是一次難忘的旅行。
為什麼沒有看見說廊橋的呢?
在本科N次的下鄉考察中,走過各式各樣的木拱廊橋,繁複的,古樸的。每次都被這種早已不再僅僅限於簡單通行功能而長久存在的「水上房」所震撼到。
雖說在考察中測繪研究過廊橋結構,並且木拱大跨結構也早已不是什麼很神秘的技術,國內也有很多新的木拱結構實踐,老王的水岸山居就是其一。
但每一次走進一座新的廊橋,安靜扎在兩側河岸。然後有清風,有村民,談笑風生,真想在裡頭待上個把鐘頭。
去過得橋有點多,貼個最近的吧。
---------------------------------------------------------
浙江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的如龍橋。明天啟五年建。
在一個很安靜的小地方,大概是有年限記載的壽命最長的木拱廊橋。
很古樸,有點宋的遺風。
橋頭兩端為橋頭亭和鐘樓。
鐘樓的三重檐歇山頂高於整體廊屋,比較少見。
廊屋的重檐歇山頂
橋底看重要承力的大木拱。
整個結構和力的完美表現,這裡看才是最震撼的。
-------------------------------------
當時拍的角度不好,還是放一張網上的吧。
這張可以清楚的看見橋頭鐘樓的三重檐歇山頂。-------------------------------------------
又上來更幾個老王學去用的結構吧。
御街陳列館
水岸山居
看出來老王對大屋頂的執念一直都在。。。大屋頂靈感的主要來源。。。
泰順廊橋
在浙江溫州泰順地區的許多廊橋都是八字撐木拱結構,造型上多用飛檐翹角,橋內時常布置神龕供村民祭祀
和侗族的風雨橋類似,泰順地區降水較多,地形多為山地丘陵,廊橋可以提供遮風避雨的場所,大跨度拱可以通過洪流不被摧毀
我個人還比較喜歡外白渡橋,是中國的第一座全鋼結構鉚接橋樑和僅存的不等高桁架結構橋
現代橋樑,我覺得造型比較漂亮的還有朝天門長江大橋
和現代橋樑相比,古橋會顯得比較精緻,也更貼近人的日常生活範圍,現代橋樑更多體現的是宏偉壯觀、不可思議的工程學的美。
———————————————5.1新增———————————————————
原本只是收藏的一張圖片,既然被問是哪了那我就去找了下。
此橋名為「彩虹橋」,實名高拱橋,位於達州市達縣大風鄉場鎮東南500米處,東西橫跨明月江,是連接大風、檀木等鄉的交通要道。雖然拱橋的旁邊有一座新建的公路橋,但當地百姓依然習慣走拱橋。據《達縣誌》載,拱橋建於清同治7年(1866年),籌資建橋時「糜費萬元」,故又有「萬元橋」之稱。該橋為單拱大跨度飛架石橋,橋長45米,寬10.3米,拱高18.8米,跨度高40米。均用青石砌成半圓形拱。
衛星地圖坐標為:31.065146,107.660651
更多:
(對比之下可見橋身很大)
(名副其實的「高拱」橋)
(右側就是新橋)
(「小」橋流水人家)
(以上資料來自網路,謝謝觀看)
四川雅安青衣江上的廊橋,我男票的家鄉。到了這個城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座廊橋。我是因為這個廊橋才喜歡上這個城市的(當然還有這個男人的因素哈哈)。
可惜雅安的「領頭人」比較SB,這麼美的一個城市規劃很糟糕,廊橋的利用和保護也不甚合理,真是干捉急,相比之下我大杭州的領頭人就明智多了。
中國是橋的國度。在水網密布的廣袤土地上,有著成千上萬座橋。進入21世紀之後,也出現了大量漂亮的橋。在這些橋中,有一座規模很小的橋,曾獲得2010年著名的阿卡汗建築獎。這就是位於福建省平和縣下石村的橋上書屋。
下石村有兩個圓形土樓,分別住著兩個有世仇的家族。兩個土樓間有一條溪水,也正是這兩個家族的分界線,表示決意互不往來。
時過境遷,兩個家族漸漸和解,也慢慢有了互相交流的意願,卻苦於地理之隔。在當地考察的建築師李曉東發現了這一契機,於是誕生了橋上書屋的想法。他希望以橋作為實體,聯繫兩個冰釋前嫌的家族。同時,在橋上設置書屋,供兩個家族的孩子交流學習,促進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橋上書屋是一個橫跨在小溪之上的輕質結構。簡單的鋼結構坐落在混凝土橋墩上的同時,像一個巨大的盒子微微地錯動了一下,減弱了笨重之感,顯得活潑有趣。當它在溪水上鋪展開的時候,整個橋也略微的扭轉,局部抬升或者下降,顯得豐富多變。在內部有兩個幾乎是一樣的梯形教室。兩個教室位於橋的兩端,分別朝向兩座土樓,在空間上有一種遙相呼應之感,以外向開放的形態,對比著圓形土樓的內向封閉。朝橋中心的方向則是慢慢收縮聚集。在中心的地方,是一個小型的公共圖書館。人們可以從書屋中穿過,也可以利用懸掛在書屋下方的捷徑過河。
功能非常簡單,卻靈活多樣。有兩個教室、一個圖書館、兩個舞台、一個商店。同時,它也不僅僅是一個書屋,而是整個村子的社區中心。結構的輕盈和空間的流動性是這個橋上書屋的主要概念。設計師通過在橋教室的端部設計推拉門和摺疊門,端牆外的空間可以變成一個可供演出的臨時小劇場。橋內的空間得以向外延伸。課餘時間,這些空地可以為當地居民服務,如舉行木偶戲等具有表演性質的公共活動。
材料方面,鋼結構外部用一系列纖細的木條包裹,可以過濾光線,還能調節室內溫度。同時,木條格柵也顯得低調自然,在這個寧靜的村落中一點也不突兀。
橋上書屋的最大意義在於恢復了人們對自然的覺察和修復了斷裂的社群關係。
一說到橋,首先想到的是它的通行功能。
由於地理的高差,河床低於河岸,常年有水流過,人難以到達對岸。原始人或趟水過溪,或泅水渡河。那個時候人和自然的關係非常緊密,由於科技的不發達,不得不把自己完全暴露在自然環境之下。在現代人看來輕而易舉的過河行為,在那時卻要冒著生命的危險。
曾看過一段視頻,一家人在溪水中玩耍,忽然開始漲水,山洪在短短几分鐘內爆發,根本來不及退回岸邊,在岸上的同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被洪水捲走。
原始人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過河,充滿了對自然的敬畏。在他們的認知中,過河是一種危險的行為,需要留心周遭的環境變化,需要快速通過。
為了這種快速通行的需要,橋應運而生。人們開始修建橋樑,試圖消除渡河的危險,但同時也抹除了人和自然的關係。人開始強調效率,一心過河,心無旁騖,不再留意周遭的自然環境,不再覺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看似征服了自然的天塹,但也在這種和自然漸漸疏遠的關係中失去了以自身量度世界的能力。
在福建浙江一帶,頗流行一種廊橋。在提供通行的同時,也提供遮風避雨的屋頂,在兩側設有座位。於是橋除了交通功能,還成為了當地聚落的社區中心。老人下棋,年輕人戀愛,孩子嬉戲,一時熱鬧如茶館。橋上書屋對此有所借鑒,試圖恢復橋作為逗留空間的作用。
西方哲學中,把日月運行的天空、江河奔流的大地、隱於幽冥的神明、必有一死的凡人作為四位一體。因為凡人必有一死,也就有了在世間的逗留。逗留的基本特徵是庇護。拯救大地、接受天空、期待諸神、護送必有一死的凡人,人們通過修建來營造安全感庇護自身。修建並不是技術,也不是藝術,而是通過某種途徑讓某物作為此物而呈現出來,是通過接合其所處位置的所有空間而成為其自身。橋正是作為這樣的物聯繫起了周遭空間。
橋上書屋通過在通行功能之外營造出逗留空間,使人們重新回憶起和自然的關係,重新覺察出自然的微妙變化;同時創造出社交空間,使人們產生歸屬感。
正是這樣的非凡意義,打動了評委,使其以240平米的超小規模,獲得了蜚聲世界的阿卡汗建築獎
樓上知友都發了很多或古老或現代,或時尚或復古等等美的橋,作為湘妹子一枚,大愛 @張羽涅發的
長沙梅溪湖大橋,希望早點看到真橋哇~~·
天津的解放橋、潮州的湘子橋都是很美很美的 ~~~
不過說到橋還是要說說呆了7年的第二故鄉--廈門。作為一個小島,只有思明區和湖裡區在島上,還有三個區在島外,要想富先修路啊,【這話好老啊】對於廈門來說只能修橋了啊。現在廈門的橋基本上都是島外各區的連接線了哦。
1、【演武大橋】最美的橋,自認為,請勿吐槽,嘻嘻。廈門大學白城沙灘旁,據說是離海平面最低的橋。
海浪、霞光、沒有比這個更美的畫面了。
再來一張
曾經晚上從演武大橋路過,就被深深的迷倒了,點點燈光連成光帶,飄逸在深邃的黑夜裡。看實景更帶感。
可惜一直找不到拍的角度,只能從網上找圖給大家了。
演武大橋的美還在於他的一側是廈大,一側可以瀏覽鼓浪嶼,連接的是環島路,真心錦上添花了。
2、【五緣灣大橋】--廈門婚紗攝影取景最愛的地方,旁邊就是濕地公園、遊艇基地啊。真心為自己的文字功底捉急,直接轉載了。【五緣灣位於廈門機場和翔安隧道兩大門戶之間,是島內惟一一塊集水景、溫泉、植被、濕地、海灣等多種自然資源於一身的風水寶地,還有大量的畲族文化等人文景觀。有五座大橋組成,分別為日緣橋、月緣橋、天緣橋、地緣橋、人緣橋,這五個橋的名字分別對應了不同的寓意,如月圓橋,寓意「海上升明月」;天圓橋,寓意「天涯共此時」;人圓橋則寓意「兩地共嬋娟」( 在此不禁感嘆,中國人的相象力真是太豐富),五個圓寄託兩岸人民盼團圓的美好意願,而五圓恰好與「五緣」諧音,故而取名五緣橋。】
全景
夜景【江爺爺的落款很顯眼的,這個是廈門眾多橋被題詞之一,真心想吐槽,後面還有】
之前在朋友空間看到一張婚紗照的,引用一下。這樣的婚紗照立馬高大上了有木有,你也想拍吧,至少我想了······
3、【海滄大橋】--廈門二十景之一「東渡飛虹」,光憑這個就知道這橋是美的。橋樑的下面有橋樑博物館、民俗博餅園。不過姐姐真心想吐槽的是他的介紹詞【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僅次于丹麥)的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當年還是小導遊的時候,每次介紹這個橋都要複習好幾遍啊,就這句話,就後面半句話。海滄大橋建好後,直接連通了廈門和漳州的距離,走高速和國道時間差不多的,所以我們一般都走國道,哈哈。扯遠了。
這橋在國內來說據說是很牛掰的,直接上資料,有大神的話可以評判一下。【大橋為三跨連續全飄浮鋼箱梁懸索橋,全長約6000米,主橋3140米主跨648米。鋼箱梁全長1108米。鋼箱梁寬(即橋面寬)36.6米,高3米。分11類94節拼接而成,其中標準箱長12米,重157.5噸,最輕的127.4噸,最重的206.6噸。大橋有140米高的雙塔,上架兩根主纜,主纜由99股1萬多根鋼線組成的,由吊杆把主纜和鋼箱梁拉住,鋼箱梁與海面凈高55米,5萬噸巨輪可自由通航。】
白天的海滄大橋
海滄大橋夜景。如果是從廈門坐飛機,晚上的航班就可以看到這樣海滄大橋了。
p.s:仍然是江爺爺的題詞
4、【廈漳大橋】原來在心中的排位第四的是杏林大橋,2013年此橋開通後迅速竄位了。暫且排第四吧。哈哈。廈漳跨海大橋(又名漳州灣跨海大橋)2013年5月28日正式投入運營,連接的是漳州港和廈門港。有人直接說是連接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和本校。因為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就在漳州港,廈漳大橋附近。繼續引用數據。
【廈漳跨海大橋路線全長9.33千米,其中橋長約8.555千米,路基寬度33.5米,跨海橋樑寬度採用33米(不含布索區),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從南到北由海平立交、南汊主橋、海門島立交和北汊主橋等4個主要工程構成,分為五大標段進行施工。其中,北汊主橋為該項目的主體工程,橋長1290米,主跨780米,可滿足三萬噸級船舶安全通航,採用雙塔雙索麵五跨連續半漂浮斜拉橋形式,在同類型橋樑中其主跨跨度位居全國第六、世界第九。為了把這兩座227米高的索塔修得 「橫平豎直」,工人們也花了不少心思。太陽照射帶來的溫度變化,還有大風,都可能讓建設中的索塔變形歪掉。為此,施工人員當起了氣象員,天天記錄日照和風力數據,紅外線稜鏡系統測試控制也被運用進來。
集美大橋建設時所採用的先進技術「節段預製懸拼法」,也運用到廈漳大橋引橋建設中。位於招銀港區的制梁廠,製作了1300多榀箱梁,之後,用「串糖葫蘆」的方式,將箱梁串到大橋上,形成橋身。
數據顯示,全橋總計打下樁基1441根、墩身322座、主塔四座、296根斜拉索,用材11.5萬噸鋼筋、68.7萬方混凝土。】之前帶團時最怕記這些數據了,可是偏偏會有客人給你逮著些問題問你。
不過題主問的是漂亮的橋啊,看圖就知道美了啊。
設計圖和實際圖。詳細的就不說了,留點大家去實地看吧。
5、【杏林大橋】--唯一有火車的橋。往漳州、龍岩方向的火車都是從杏林大橋走的,高速也是。
【杏林大橋公路橋和鐵路橋平層合建。公路橋橋型採用雙駝峰設計。站在高崎端橋頭遠望橋的另一端,看到橋面呈波浪式起伏。主橋兩端豎曲線抬高,整座橋縱向形成M型,從側面眺望,就像兩座「駝峰」,因此又被稱為駝峰橋。設計單位稱,駝峰橋在海上猶如長龍翻騰,寓意「鷺島龍騰」。
杏林大橋最大的特色在於駝峰處兩側設立的觀景台,這種設計屬全國首創。在觀景平台登高望遠,遠處的同安灣、近處的杏林灣盡收眼底;海滄大橋、海堤、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次第延伸,一覽無餘。】坐在火車裡,也可以看到,只是視線稍微略窄。
都是小圖,大家先看看,找到大圖再來更新。
看到題詞了么??那就再來一張特寫。p.s.我不是真心來吐槽的~~
6、【集美大橋】從島內到集美從此只要幾分鐘了,而且下了集美大橋,就是美麗的集美學村,和園博園。還設了BRT(廈門快速公交車)車道,真心方便。而且集美大橋下面有設計下穿機場主跑道的隧道,據說是國內第一座,這個沒注意觀察。還是引用資料吧。
【集美大橋還在海面以下建設了國內第一座下穿機場主跑道的隧道,該跑道可起降目前所以大型飛機,施工難度大。為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建設單位廈門路橋建設集團組織各參建單位克服了重重困難,施工工程蔚為壯觀的工、料、機的大量和集中投入為國內同類橋樑所罕見,在施工高峰期共動用6台亞洲最大架橋機、22萬平亞洲最大箱梁預製工廠、46套世界最先進液亞鋼模、600台鑽機、100台各類吊機、80艘大型船舶、12萬噸臨時鋼材、參建人員10800名。
由於採用新工藝、新工法,創造了世界橋樑史建橋速度之最,從2006年12月20日開工,至2008年7月建成通車,僅用19個月,建成了全長8.43公里,其中海上橋樑3.82公里,下穿隧道1.36公里,4座互通立交(五石路互通立交、新環島路互通立交、環東海域立交、同集路互通立交),2處收費站。
國內第一個採用「M」字造型的橋樑,橋樑景觀極為美麗壯觀。】
海天一線之間的集美大橋
最後來看題詞,啥也不說了。
7、【廈門大橋】在廈門這些跨海大橋里,這個在美觀上來說是最不上眼的,但是他是第一座,建於1987年10月1日,1991年5月試通車。當時面對了很多難題,所以才有上面幾座跨海大橋的效率奇蹟。而且在設計上也有很多第一。
橋建的有點歷史了,照片都不多。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題詞:江爺爺親筆題寫「廈門大橋」四個大字,並於1991年12月19日親自為廈門大橋正式通車剪綵。】木有找到這個圖片,只能引用資料了。
8、【園博園的橋】--廈門園林博覽苑裡面有13座既有設計感又有人文氣息的橋。【特地翻開多年前的導遊資料才找到完整的數據和介紹】介紹蘊珍橋做代表,其他的美景留給大家去園博園玩吧。
【蘊珍橋】緊靠園博園主島的次路口,連接園博島和管理中心。橋全長300多米,總寬為16米,人行道8米,車行道8米。橋樑採用車行橋和人行橋分幅設計,站人行橋頂,可「俯視」觀園。橋中央設一以「豎琴」為設計元素的鋼塔,斜拉索拉於兩幅橋中央,寓意著「廈門、琴島、園林盛會」。橋型採用曲線型,似海面波浪起伏,引導漸入園區。
==============00:20了,第一次寫這麼豐富的回答,第一次收集這麼齊全的關於廈門的橋的資料,興奮激動但還是扛不住濃濃睡意和頸椎酸痛,眯去了,明天繼續更新===============
===============一上午又過去了,終於更新好了。廈門是個美麗的小資城市,正如一泡鐵觀音,熱情又不失安逸。如今不在廈門了,更加懷念當初的美麗小日子。明天就是放假了,額,小廈門又要湧來來自各地的遊客了·~扯遠了,哈哈哈,謝謝題主的發問,讓我第一次整理關於廈門的點滴。文中資料和圖片都來自網路,如有冒犯,請私信。====================錢塘江大橋,故事美也是一種美。
程陽風雨橋 柳州大龍潭公園
黃山市內的古橋數量繁多,種類更是五花八門,有拱橋(磚、石兩種)、板橋(木、石兩種)、曲橋、平橋、廊橋、月橋·.....等等。
下面說的古橋都是歙縣的,因為我是歙縣人。
太平橋位於縣城太白樓之前,俗稱河西橋,建於明弘治年間,為多孔巨型石拱橋的代表,十六孔拱形石橋,長度為二百七十九點八七米,寬為六點九米,中間可容兩輛車對開,兩邊各有人行走道。傳說,古代民間只准建單孔橋,造雙孔便有欺君之罪。歙縣一寡婦為修善事,建造了這座16孔橋,因為雙數而犯了王法,欽處剝皮之刑,致使此寡婦含冤而死。所以後人稱太平橋為「人皮橋」,也稱「寡婦橋」。
紫陽橋初名「壽民橋」,位於歙縣城東南漁梁壩下,因西近秀麗的紫陽山麓,故有現名。橋建於明萬曆年間,此橋為九孔石拱橋,長140米,寬10米,高14米,孔徑12.4米,所用石料為紅砂岩。橋為縣內古橋之最高、最寬者,往來船隻可不落風帆桅杆從橋下通過。
萬年橋位於歙縣縣城北門外揚之河上,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9孔,長153米、高10米、寬6.7米、清光緒二十年(1894)重修。
風雨廊橋位於北岸鎮北岸村棉溪河上,明代始建,清中葉大修。石質三拱,長33米,寬4.7米,高6米。橋上建廊,磚木結構,高約5米。北門額為「謙庵舊址 」,南門額為「鄉賢里」。廊內十一間,沿牆置凳。東側牆上開3個大方窗,磚砌花格紋,西側8個風洞窗,樣式有滿月、花瓶、桂葉、葫蘆、書卷等。北端西側第二間置一敞窗,外裝「美人靠」。
高陽橋位於許村中部,是座風雨橋,橫跨昉溪之上,始建於元代,由許村人、處士許友山所建,初為雙孔石墩木橋,明弘治年間改建為石拱橋,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增建橋廊,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再修,基本定型為如今的模樣。
壽寧廊橋
好山好水好廊橋
江界河大橋
揚州五亭橋,揚州的標誌性古建築,又名蓮花橋 橋上錯落五個亭子,從上看像一朵蓮花。結合了北方園林建築的雄偉(紅柱黃瓦)和南方建築的秀氣。這是我見過的古代橋樑中最美的,現代的橋樑建築多數很雄偉,但是大部分醜陋不堪。
必須是我大崑山的雙橋。
周庄雙橋指位於周庄中心位置的世德和永安兩橋,建於明代,兩橋相連,樣子很像古代的鑰匙,又稱鑰匙橋。因出現於旅美畫家陳逸飛的油畫《故鄉的回憶》中而聞名。
摘自-百度百科
夜景
陳逸飛的油畫《雙橋》 另一張我不知道是誰畫的T T
圖片均來自網路
去周庄是小時候的事情了,在我們這裡啊,橋沒有那麼長,沒有那麼寬,只是淡淡的和周圍的住所融為一體了。
如果是春天,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現在窗外就下著春雨ww】 一個人,走在這種石板路上,不急不躁,超級有逼格!有意境的好咩!!說著說著,好想去周庄阿喵ww
新疆果子溝大橋
在新疆的公路上與它不期而遇,然後被美呆了。這是我見到的第一個雙塔斜拉公路橋,不知道會不會是最後一個
電腦換了後以前的照片沒有了,盜圖一張,和我記憶中得很相近
推薦閱讀:
※尺規工具畫建築快題與徒手畫快題的利弊有什麼?
※如果盧浮宮前不是玻璃金字塔,還會有什麼其他可能形式?
※在建築行業如果你是領導,你會好好帶一個不需要給工資的實習生嗎?
※你為什麼離開建築(設計)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