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插一根草或者花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好像叫豆芽花發卡
看爾等插標賣首
心疼低調的BOBO,腦袋上有小花兒的,只有BOBO妹妹最美,愚蠢的人類腦袋上戴花好違和。
2005年,大貓熊BoBo出生:
身高:132cm
三圍:不好意思講
特徵:頭上一朵六片花瓣的小花,屁股一個柔軟的圓尾巴,棉花糖一樣柔軟的梯形身體
性格:單純到極點,活潑開朗,喜歡幻想,無論對什麼事都非常執著
最喜歡做的事:彈鋼琴,跳舞
最討厭的事:沒有手指身材太胖,沒法彈鋼琴跳舞
最喜歡的食物:裹著巧克力的香草冰激凌,豌豆黃豆綠豆和所有豆類,媽媽做的菜
最討厭的食物:香菜,大蒜,竹子
最喜歡的顏色:草綠色,天藍色,海藍色
夢想:跟喜歡的人和好朋友在太平洋最美的一片海上,擁有一個小島,在上面快樂地生活
關於BOBO的那首MV歌曲《芭比》:http://music.163.com/#/song?id=214245
另一首是我基於BOBO寫的《小花》:http://music.163.com/#/song?id=33517539
這是當年非常小眾但十分走心的精緻國產動漫:
國寶的愛情視頻
拿BOBO的照片做頭像好久了,特感謝BOBOTOTO的作者,BOBO是我最喜愛的國內原創動漫形象,沒有之一。美好單純的東西是模仿抄襲不來的,為了潮流和營銷而盲目跟風是不會隨心所動的。
非常遺憾的是BOBOTOTO貌似已經倒閉了,淘寶、官網、微博都停擺了,十年前帶給我驚艷的BOBOTOTO現在竟淪落這般地步實在惋惜,諷刺的是十年後人類里流行在自個兒腦袋上栽花種草。
頭上栽花數十載,昭華逝去不復來。這一期的暴走大事件很好的解答了這個問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yNjU0NzI4NA==.html?f=25886866from=1-1x來源:一本正經地胡扯著的新京報書評周刊
原文鏈接:為什麼「頭上長草」會成為一種席捲全國的風潮?
2015年9月20日,北京馬拉松參賽選手刮「頭頂長草」風
頭上豎著一枚豆芽走在人群中,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黏著豆芽的發卡從今年五一開始興起,以零成本的營銷預算,從南方城市一路向北走紅,直到蔓延全國各地,
成為「國民賣萌神器」。突然有一天,你發現滿大街都是「頭上長草」的男女老少,發卡的種類也由最初的豌豆苗小草擴展到小蘑菇、小草莓,不禁讓人油然生出一
種帶上水壺出門給他們澆水的慾望。在剛剛結束的北京馬拉松賽事上,「長草」也成了新跑團的標配。
這除了引髮網友關注和吐槽之外,也已然上升到一種引發了外國媒體爭先恐後報道和解讀的現象。為什麼「頭上長草」會成為一種席捲全國的風潮?這一現象背後,究竟有哪些文化和社會心理因素作為幕後推手?
西方人眼中的「嬉皮士運動」?
頭上長草的風潮,在中國大地肆意席捲。各路外媒則紛紛圍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花草新時尚從中國人的腦袋上發芽。」(In China,
grassy fashion trend sprouts on people』s
heads.)美國《華爾街日報》則說:中國的本土時尚常常令人無法理解,比如無鏡片眼鏡和自拍桿,這股新潮流亦是如此。
CNN更是費了一番功夫,在深入中國的街頭調查過後,表示這種風潮「只是想展示一種嬉皮士精神(hipness)」。作為60年代興起於美國年輕人中、反對社會主流價值和社會陳規的亞文化,頭上長草大概是不懼他人目光、彰顯個性的嬉皮士精神中國式表達。
英文網站Business of Fashion也有類似的解讀,他們把「長草」風潮解讀為一種「小清新運動」。認為80後、90後用特立獨行與浮誇的衣著風格挑戰父輩傳統,並通過「裝嫩」來拖延結婚的「大限」。這在他們看來是一種自由主義和反主流文化的「文化抵抗」。
CNN的報道
英國《衛報》則認為,既然我們的世界每天都充斥著電腦屏幕、玻璃和人造纖維等工業品,那麼小草小花則是一種想和自然親近的美好希望。於是,「長草」的潮流就像是一場「環保主義運動」。
顯
然,以上西方媒體無一例外把中國的潮流帶入了西方的歷史文化系統,並套上「主義」與「運動」的框架。那麼,在我們的文化中,「長草」的符號,在歷史和當下
的語境中,又有著怎樣的象徵意味呢?自下而上興起的民間流行文化非要以「反抗」之名而誕生嗎?全民娛樂有沒有自身的內涵與意義呢?
「頭上長草」的傳統文化溯源
事實上,「頭上長草」的髮飾不獨今人專屬,實則古已有之,且內涵豐富。
內涵之一:插草賣身
頭插草標賣身的說法見於古典小說、戲曲中的描繪,是一種民間習俗。
《路史》載:「有虞氏以草纓當劓。」或是這種做法的發軔。這也被看做是最早的草標廣告,代表出售,最早產生於晉代。當時我國農村便產生了定期的集市,叫草市。
大多位於交通要道或津渡驛站所在地。因市場四周多置草料,房舍簡易,多用草蓋成,加之糧草交易甚多,故遍地皆草。趕集者攜物來賣,便隨手拾一根草插在該物
上以示出賣。
這種草標廣告在古代很普遍,如《水滸傳》中的「楊志賣刀」,《儒林外史》中「范進賣雞」,都是在貨物上插一草標。這種形式,迄今在農村的集市上仍可見到。
楊志賣刀
內涵之二:銜草報恩
《左傳》中記載,結草起源於春秋,在秦晉交戰時,晉國一老人為報魏顆救女之恩,用草結成的繩子絆倒秦國大將杜回,使晉軍大獲全勝。因此,結草最早的含義為報恩。後來有人賣身葬父,頭上佩戴小草也是「報恩」含義的演化。中藥鹿銜草的傳說中也有報恩和關愛之意。
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文化內涵,當下的年輕人在獵奇心理和病毒式社交傳播的雙重影響之下,選擇不同的「草」戴在頭上,似乎都和這些內涵無關。當下的符號象徵早已與傳統形成了徹底的割裂,更多的是「賣萌」心態的反映。那麼這種心態,又從何而起呢?
「萌文化」:因何而興?
微
博博主「偉大的安妮」繪製的系列青春漫畫《安妮與王小明》,裡面的男主人公王小明會在說出一些萌萌的台詞時,頭上長出兩片葉子。剛好符合「小明頭上長草,
是為萌」的段子。「暴走漫畫」中的王尼瑪的經典頭像就是在誇張的面部表情之上,頭頂長出兩片草。微博博主「兩條毛腿肩上扛」繪製的系列表情包「頭上長草」
融入了日本「顏文字」的特徵,其最大特色就是任何喜怒哀樂的頭像上都長了一根草。
早在1997年推出的《寵物小精靈》中,裡面的小智養了個寵物叫妙蛙種子。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的背上有個洋蔥狀
的鱗莖,鱗莖最後長出了葉子、開出了花。為了表現小智和妙蛙種子的親密關係,當妙蛙種子出現什麼表情、頭上的葉子怎麼擺動時,小智的頭上也會長出相應的植
物,並做出和寵物一樣的動作和表情。
在日本漫畫中,「長草」本身就是一種萌屬性。長出的草可以表達主人的心情、想法和意志。它變化多端的形態正是主人個性的一種展現。即使漫畫中的人物不說一句話、不做任何動作,觀眾僅僅憑藉頭上的草的姿態變化,就可以揣測到人物的心理,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此外,今年七月份上映的暑期檔電影《捉妖記》中的萌物胡巴也是一腦袋草,加上可愛的外型和聲音,俘獲了萬千年輕觀眾的心,最終成為小草發卡形象走向大眾的重要推手。
二
十世紀早期,美國社會興起一股對兒童天真可愛的崇拜。兒童世界被視為一個純潔無暇的、與成人世界全然不同的世界。當時,人們對高度工業化的社會開始進行反
思和批判,與工業社會相對的農業社會裡的田園風情、樸素的生活方式正如同未經雕琢的兒童世界。於是,取材於民間故事、描繪鄉村其樂融融的生活和各種可愛的
人物和動物角色的迪士尼動畫,因為迎合了人們的懷舊情感而大受歡迎。
二戰後,迪士尼動畫進入日本,其中所
宣揚的天真純樸與日本的文化傳統產生共鳴。日本將天真視為美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成熟即是喪失兒童的純潔、變得複雜的過程。如果說迪士尼文化的可愛是以工業
化城市為對立麵塑造的,剛剛從戰爭的廢墟中走出的日本找到了成年世界作為可愛的對立面,為「萌」文化從兒童世界尋找靈感奠定了基礎。
「萌」自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打上了濃厚的商業烙印。20世紀70年代,在日本的女學生中,一種模仿幼兒的書寫方式開始大肆流行,急需拉動內需的日本商家們相應開發了各種商品,成為「萌」文化的濫觴。
然
而,「萌」成為一種風潮,還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和日本「御宅族」的大體特點類似,「萌」文化,既在形式上表現出某人在一定時間或空間範圍內的執著和忘我,
展示出明顯的封閉性;同時又通過對某一特定偶像的共同追求,或較為固定的集體交流活動來謀求與團體之間的聯繫,並通過集團內的交流活動不斷發展出對自我的
肯定。
某老教授在課堂上
另外,日本從江戶時期就源起了一種獨特的美學意識——「粹」。它追求一種風流瀟洒、讓人產生類似於戀愛之感的美。這種感覺,和「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從「御宅族」到
「粹」再到日本人強烈的集團歸屬意識,可以說日本的萌文化有著它自身的產生土壤。與之相比,中國「進口」的「萌萌噠」則有其現實的意味。
對於中國的年輕人,尤其是九零後的年輕人而言,他們正處於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交界處。小至十六歲,正在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和青春叛逆期的無法歸類的「危險階
段」(參見瑪麗·道格拉斯《純潔與危險》;Purity and Danger, Mary
Douglas)。大至二十五歲,從學校走向社會,從原生家庭走向婚姻,正處於「四分之一生命危機」(Quarter Life
Crisis)的不確定階段。他們更容易感受到孤獨,更容易被言語和外界的評判挑動脆弱的神經。在未來不確定的壓力逼迫之下,一些人更傾向於轉向童年的記
憶。使得整個社會上瀰漫著一種「不想長大」的情緒。特別是一些年輕女性,在成長過程中過度受寵的記憶影響之下,面對與過去「斷奶」的現實和心理的巨大壓
力,更傾向於通過模仿嬰幼兒的語言和行為方式,比如天真、調皮、可愛,甚至是無知,來取得男性的注意和喜愛。
根據日本文化研究者四方田犬彥在《論可愛》中提出的理論,「萌文化」作為成年世界的對立面,在現代社會的流行是有
其社會心理成因的。一些成年人喜歡賣萌,暗含了紓解現實壓力和焦慮的心理預期,這是人們在後現代社會排解孤獨感的手段。經濟發展和女性社會地位的改編,也
為「萌文化」培育了堅實的消費市場(這一趨勢在日本尤為明顯)。
也許,與其像外媒所言「頭上長草」是張揚
個性是追求自由是叛逆不羈,不如說是渴求認同、尋找存在感、期待理解。與其說是希望和自然親近,不如說是想要在高樓林立、互不言語的冷漠人群中找到對視和
對話的機會。與其說是一場新的對抗父權傳統和城市污染的抵抗運動、或資本與權力的決鬥場,不如說是一場喜聞樂見的全民遊戲——某種後現代式的無厘頭狂歡。
我覺得是因為喜羊羊里的村長吧!
主要是旅遊城市在流行。
因為旅行的心情十分放鬆又沒人認識你,年輕人頭上插一根草覺得自己的呆萌十分可愛,一種重返中二年代的感覺。
作為旅遊城市的本地居住者則見怪不怪的一般認為他們腦子進的水夠多了,才長得出這麼一根草。
除了頭上的草標墳頭上的草,之前旅遊區流行過兔耳朵髮夾什麼的,主要是因為便宜。答非所問而且惡意滿滿的言論都有人給點贊,那也配叫「答案」?人家提問者是在問「某某某某是怎麼流行起來的?」不是在問你對佩戴此發卡人的行為的看法,再說人家頭上戴什麼礙著你什麼事兒了嗎?人家覺得萌,人家追趕潮流就願意買個戴頭上,礙著你了?
憑什麼你上來就滿懷惡意的譏諷人家賣了艹了綠了?這麼肆意譏諷他人,你確定自己不是髒心爛肺?!
對一種流行現象的包容力就這麼一丁點點點兒人,確定自己是現代人??!
-----------以上是吐槽該題目下所謂的「答案」------------先來看看流行是什麼,以下引用百度的釋義:
流行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指社會上一段時間內出現的或某權威性人物倡導的事物、觀念、行為方式等被人們接受、採用,進而迅速推廣以至消失的過程。又稱時尚。流行的事物、觀念、行為方式等不一定是新出現的,有的可以是在以前就出現或已經流行過的,只是在新的一段時間又流行起來。流行涉及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包括衣飾、音樂、美術、娛樂、建築、語言等
提問者圖中的豆芽發卡源自於顏文字君的周邊產品,顏文字君的周邊產品還有很多,但是像豆芽發卡這樣大規模流行的還是頭次遇見,在百度圖片里搜索『顏文字君周邊』會看到很多文字君萌萌的產品,口罩啦燈啦包包啦手機鏈啦等等....而豆芽發卡也是其中之一,一個兩個戴起來,兩個三個戴起來,小商小販看到商機,於是開始擺攤賣,五個六個買買買,十個八個賣賣賣,一個地區流行起來,周邊地區流行起來,全國流行起來......為什麼其他周邊產品不像豆芽發卡那樣流行呢,我認為是因為豆芽發卡相比其他周邊物有輕巧易買易佩戴等特點,而且裝飾性強於功能性,買主們大多是為了趕著流行買一個兩個玩玩,價格又很便宜的心態,參與流行以及感受「萌」文化...玩玩就很開心啦....
就醬~讓萌進行到底吧!你愛怎麼說隨便~不鳥你~這個綠苗,
長大以後,
就成了綠帽
轉facebook 網友的評價,「腦子裡裝的肥料(full of shit),頭上才長得出草」
---有一本書叫《格調》,後來作者又寫了一本,叫《惡俗》
-
♂:一棵草,名草有主。
♀:草我。
-從今往後,我們沒有名字,我們是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懶羊羊,以及羊村老村長……
去古鎮旅遊,我們幾個人有人戴花有人戴草,笑容洋溢。
一對也在旅遊的老夫婦看到我們,笑著給出評價,奶奶說:頭上戴根草,青春永不老。爺爺說:頭上戴個花,長的漂亮有人誇。
他們說的好有道理。
插標賣首?
莪?
據說來源於這個,如圖
意為萌的發芽了(?_?;)
幫你邀請王尼瑪。
fuck me?
如圖
我一直以為是因為前段時間網上流行說「可愛得發芽~」而來的....然後城裡人就真的發芽了!
不是因為長草顏文字君嗎
是在太萌 刷圖幾張(圖自網路 侵刪)
推薦閱讀:
※上海港匯廣場跳樓自殺事件頻發,這是否是其設計缺陷所導致?
※如何評價白宮請願調查並遣返孫維一事?
※中國菜是怎麼傳入日本的?
※如何看待外媒稱「東方之星游輪事故悲劇的原因之一是大部分中國人不會游泳」的言論?
※沙特為什麼軍費這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