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蘋果公司一次性提取現金,會造成金融危機嗎?傳導鏈條會是怎樣的?

另一個問題里提到,蘋果公司的現金超過了美國聯邦政府的現金,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91665。那麼,假如蘋果一次性提取現金,銀行系統能馬上給付嗎?如果不能,那樣的話會不會出現連鎖反應,導致金融危機?
實際上美國有很多公司擁有大量現金,當然這些錢不會輕易提現,但是假如集中在美國的銀行里,銀行再借給一些不靠譜的地方,可能永遠也回不來了,這部分錢是不是可能突然變成流沙坑?


簡單談一下自己淺薄的想法吧。
我對美國的會計準則、金融制度什麼的不了解,不過,國際上對現金及相應的規定的原則是類似的,而且會計準則的趨同也是大勢所所趨。以下凡涉及制度規定,都是指國內的制度。

首先明確一下「現金」的意思。
賬簿上的「現金」,是指企業的「庫存現金」,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美元、人民幣,當然,一般是放在保險柜,由出納保管,還得定期不定期地盤點。
財務報表意義上的現金是指現金流量表所披露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以及企業持有的三個月內到期的債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是企業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也即,變現能力最強,幾乎可隨時用於支付,風險低價值明確且幾乎無波動(這裡說「幾乎」,因為債券雖然風險很小,但仍然是有風險的,不比「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完全是0風險。而風險更大一些的股權類資產,一概不能算作「現金等價物」)。會計準則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嚴格的定義。
很明顯,這個問題所指的「現金」,乃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這個應該沒什麼疑問。
下附兩個鏈接:
《企業會計準則31號——現金流量表》:http://www.casc.gov.cn/wjk/200608/P020060810524747377517.pdf
《 &<企業會計準則31號——現金流量表&> 應用指南》:http://www.tccpv.com/fnoron/zjxx/zj19/zj9-28.pdf

其次,談一下政府對金融秩序的監管。
政府為維護經濟秩序,必然設定一系列的監管制度。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有兩點,一是企業往來結算制度,二是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第二點稍後再談,這裡先談第一點。
政府要想維護經濟秩序,一定會把國內的經濟活動納入其監管制度之下,而重中之重,正是企業間貨幣資金(現金,存款)的往來結算。聽任真金白銀在眼皮子底下嘩嘩流動卻一無所知,這太危險了,輕則滋生犯罪,重則經濟動蕩,甚至危及政權,不是開玩笑的。現在的制度都是要求企業間貨幣資金的往來,一概通過銀行來進行,而銀行間的清算,則經過中央銀行進行。企業一定金額以上的支付,必須通過銀行轉賬,從而留下記錄。通過這樣一種制度,將每一筆資金流動盯得死死的,每一筆都有據可查。
而現金的流動,政府沒法盯著,企業賬簿上記載的現金用途,對政府來說是不可信的。某種意義上,企業手裡的現金和恐怖分子手裡的炸彈簡直是一樣的。所以現金的管理,要求更是嚴格,比如,我國的《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就有這麼些規定:

  • 企業可以在多家銀行開立銀行賬戶,但只能開設一個現金結算戶。也就是說,一切的現金存、取,只能在這個賬戶進行,其他賬戶只能進行轉賬。
  • 核定企業的「庫存現金」的額度,不能超過某個上限,超出了,必須存到銀行。額度以就會3~5天的零星支出為準。
  • 資金往來主要通過銀行轉賬進行結算。支付現金,僅限於以下用途:
      • 發工資,發獎金
      • 出差人員差旅費
      • &<1000元的零星支付
  • 每天的現金收入當天送存銀行,不得「坐支」。「坐支」,就是直接把現金收入支付出去。

《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http://www.people.com.cn/zixun/flfgk/item/dwjjf/falv/3/3-1-17.html
所以,按照制度,蘋果不可能一次性提取這麼多現金。
(另外,今年8月份有個假新聞,說三星支付30輛卡車的五美分硬幣給蘋果作為賠償金,如果知道以上這些監管制度,就不會被忽悠了。)

最後,假如允許蘋果一次性提現呢?(扯了半天,終於扯到正題了。)

這就要提到前面講的「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商業銀行儲蓄與貸款業務了。
銀行收到一筆存款後,不能將這筆錢全部拿支放貸,必須按比例保留一部分資金,存到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所保留的這一部分資金,叫做存款準備金,而這個比例,就叫做「存款準備金率」。顯然,存款準備金率有助於預防擠兌,維護銀行系統的穩定,這是其作用之一。
接下來看看銀行收到存款,保留存款準備金後,會拿這筆錢做什麼。考慮最簡單的模型,銀行只有儲蓄和貸款業務(這正是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且假定存款準備金率為10%,而收到的這筆存款的金額為100元(這個假設貌似有點小氣啊)。
收到100元,保留10%,因此可以放貸100*90=90元。而作為貸款方的企業,拿到這90元的貸款,肯定會存到銀行(前面講過,現金的使用極其受限,所以在這個最簡單的模型里,忽略掉現金,拿到的錢只能全部存銀行。)於是,銀行(可能是放貸的那家銀行,也可能存到別家)又收到了90元存款,它保留10%,然後繼續放貸90*90%元。同樣的,貸款方拿到90*90%元後又存到銀行,所以銀行繼續放貸90*90%*90%……如此往複,以至於無窮。
好,我們計算一下銀行收到100元後,整個銀行系統最終可以放貸多少錢:
100*0.9 + 100*0.9^2 + 100*0.9^3 + 100*0.9^4 + ... = ?
顯然地,這是一個等比數列,首項為100元,公比為0.9,它的和的極限是:
100/0.1 = 1000元
簡單地推廣一下,(在理想情況下)向銀行存入一筆金額為A的存款,而存款準備金率q(q&<1),最終銀行系統可以放出金額為 A/q 的貸款。很明顯 A/q &> A,所以這裡有一個「乘數效應」。投入一筆錢,將有金額大得多的錢被貸出去,最終進入各種經濟活動中。
由於存款準備金率由中央銀行規定,所以政府可以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來調控社會上流通的錢,從而實現調控宏觀經濟的目的,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是政府執行貨幣政策的一個手段。作為政府貨幣政策的一種手段,正是存款準備金率的作用之二。查了一下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的中央銀行)網站,今年調整了兩次存款準備金率,2011年調整了7次,2008年調整了9次,更誇張的是2007年調整了10次。鏈接在這裡:http://www.pbc.gov.cn/publish/zhengcehuobisi/610/index.html

通過上面一個簡單的模型可以知道,通過「乘數效應」,存入一筆存款,實際上向社會提供了比這筆存款金額更多的資金,這筆資金最終進入各種經濟活動中。因此,很顯然,如果提取一筆存款,自然也會通過「乘數效應」減少社會上的資金。考慮到蘋果的巨額存款,這相當於蘋果自作主張地執行了一次緊縮性貨幣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可能結果:影響價格水平,抑制通貨膨脹甚至造成通貨緊縮;影響GDP,抑制經濟過熱甚至造成衰退;也有可能造成失業。當然蘋果這麼乾的結果,到底如何,還是得看這筆錢的金額(當前,一切都是在假設)。

再說說這一切發生的過程,也就是所謂「傳導鏈」。
第一個受影響的當然是蘋果的開戶銀行,明顯地,蘋果不會只在一家銀行開立賬戶,所以最先中槍的就會有一大批銀行。

    1. 蘋果通知銀行提現,量少的銀行OK,直接給,量大的銀行無法一時湊齊,雙方談判,約定日期;
    2. 銀行向中央銀行取回其繳存的存款準備金,不夠;
    3. 賣出手裡的債券,這玩意兒風險低價格平穩,首先考慮;
    4. 根據利率,考慮同業拆借,也就是向別的銀行借錢。
    5. 還不夠,那就考慮賣出持有的股票和其他金融產品等
    6. 還不夠,考慮收回放出去的一些貸款。提前收回貸款會涉及違約,而如果借款方無法足額償還,還會造成壞賬損失。這一招會對銀行造成損失,會較晚考慮。
    7. 銀行遲遲無法湊到錢,漸漸走漏風聲,信息公開後,可能引發信用危機,蓄戶紛紛要求提款,擠兌潮出現。

從上面可以看到,首當其衝的是蘋果的存款銀行,接著通過同業拆借將整個銀行系統捲入,然後通過出售金融產品將金融市場捲入,最後通過收回貸款將其他行業捲入。而擠兌風潮則使這一切雪上加霜。
波及面會越來越大,但誰也不知道最終結果如何,有可能在銀行系統內將這一事件消化掉,有可能在金融系統內消化掉,也有可能最終給整個經濟體造成傷害。如果災難發生,甚至還無法確定誰會最先倒下。比如,蘋果的存款銀行為了籌錢,向其他銀行拆借,導致其他銀行虛弱,搞風險能力下降,而擠兌風潮發生後,最先倒下的卻是那些銀行。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神馬的,如果真的被預測出來,就不會發生了。
經濟學家們都很聰明,但他們老是有分歧,不知道聽誰的才好。

轉載一個關於經濟學家的笑話吧:
柯林頓和葉利欽在首腦會談的間歇閑聊。葉利欽對柯林頓說:「你知道嗎,我遇到了一個麻煩。我有一百個衛兵,但其中一個是叛徒而我卻無法確認是誰。」聽罷柯林頓說:「這算不了什麼。令我苦惱的是我有一百個經濟學家,而他們當中只有一人講的是事實,可每一次都不是同一個人。」

P.S
本想一點鐘睡覺,結果現在四點多了,傷不起啊!
我覺得,這事兒還是得聽聽經濟學家們怎麼說…… ^_^


如果足夠多的話,會的。

傳導機制也不複雜,其實就類似擠兌。
企業大筆提款,銀行現金不夠付不出來。其他存款人聽說銀行兌付出現問題,信心崩潰,於是都去銀行取自己的存款,銀行徹底付不出錢來,就破產了。
銀行在破產前後為了湊現金,一定會在金融市場上賣東西。股票、債券、其他任何金融產品等等,引起金融市場價格劇烈波動。金融產品價格波動會牽連其他金融機構,比如銀行間利率大幅上升的話,其他銀行在需要短期拆解的時候就會不容易借到錢,沒有錢,就會有一些資金付不出去,於是再次回到「現金不夠」那個環節。

基本的傳導就是這樣。一家銀行的信心不足,導致金融市場的信心不足,牽連其他金融機構,最後引起金融崩潰。這就是為什麼有了美聯儲或者人民銀行,因為需要有一家機構在市場信心崩潰之前借錢給銀行,保證他們有足夠的快速償付的能力(有時候也叫做保持流動性),才不會被提款擊垮。

足夠多到底需要多少,這事不好說,可能不見得幾百億美元就夠。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h6/Current/

參見其中的M1,24186億美元的現鈔供給。


決計不會,因為現金對lz和對蘋果的意味截然不同,對於蘋果而言,僅是信用的載體


美國的Reserve Balances of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在28日有2833 billion,所以理論上美國銀行系統當天的支付能力就是2833billion。考慮到央行可以向銀行系統提供流動性,這個額度就是美國的信用額度(得是萬億級別的吧)。所以不用憂慮蘋果的幾百億了,洒洒碎。


蘋果有一個投資公司,資金都在那裡面,不過運作不太好


蘋果是一個零負債的公司,既總資產價值全為權益資產。 所以問題不是很準確,原文的意思應該是蘋果公司的凈資產超過了美國政府的凈資產。並不是現金。現金在一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屬於凈營運資產,只佔公司總資產的很小部分。因為現金的收益率可以視為零,所以,很少有公司持有大量現金。


不會,因為有一種東西叫做存款準備金率。想想蘋果公司的現金才幾百億,美國銀行的存款怎麼說也有上萬億吧,存款準備金率一般都有5%到10%。足以支付蘋果的現金了,再說蘋果所有的錢也不一定全部是存在銀行里,也有可能是在保險箱里。就算在銀行也不一定在同一個銀行。所以這點不用擔心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羅永浩的「蘋果已經淪為一家巨型鄉鎮企業」的言論?
蘋果公司在 1980 年上市時為什麼不使用雙層股權架構來確保喬布斯有著足夠的控制權?
喬布斯去世後3~5年,假設蘋果會慢慢失去統治地位,幾大 IT 巨頭的格局會隨之出現怎樣變化?
iPhone 6 後置攝像頭使用什麼感測器,為什麼仍保持 800 萬像素?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經濟學 | 金融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