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周歲孩子厭學怎麼辦?

男孩,7周歲,小學一年級,農村。
對學習沒興趣,不注意聽講,寫字不工整,現在是一年級第二學期了,第一學期語文生字有110幾個要求會寫的漢字,現在記住的不超過20個字,而且拼音也不會讀,四個音調還需要掰手指來分辨。數學20以內的加減法更得需要掰手指來計算,口算準確率50%,速度很慢。寫字和算題的時候一邊寫一遍發獃或者鼓弄鉛筆橡皮文具盒什麼的...愛看電視周末如果沒人管CCTV少兒頻道能看12個小時,不換台,不閉電視。在學校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膽怯舉手發言,而且現在的老師負責的太少了,不給好處,就帶搭不理的。


我必須先說兩點,希望沒有冒犯您。
1、孩子還小,注意力不集中等都是正常的。說厭學過了~
2、即使你覺得他這樣不好,那也不是老師的錯。即使給了老師好處,他也不可能每個孩子都照顧到。
3、如果您一定要找一個人擔責任,那一定是孩子父母。現在很多父母覺得把孩子交到學校,孩子不好就是老師的錯。

寒假在家每天都帶著大伯家的4個孩子。發現只要方法對了,孩子好聽話。
針對您的描述:
1、對學習沒興趣。
有幾個孩子對學習有興趣的,別人家孩子也好不到哪裡去。我也覺得學習比電視劇動畫片枯燥乏味多。
興趣是培養的,不要急著灌輸學習不好考不上大學什麼亂七八糟的觀念,而是帶著孩子一起去發現書中的樂趣。舉個例子:書上花花綠綠的插圖也可以吸引孩子,平時生活指著花教他說:「這是什麼呀?」,「花」,」花是什麼顏色的?「……自由延伸。。。
2、上課不注意聽講。小孩子的注意力維持時間很短,不可能一節課全集中注意力。這個的彌補方法就只有讓他對上課內容有興趣。
鼓勵為主!每天都問問他學到了什麼,只要他說出來一點兒,就使勁的誇。尤其是對於那些沒被父母關注過而後誇獎過的孩子來說,他的學習動力就變成了回答得更好,得到更多的誇獎。
3、寫字不工整。
我倒是覺得一年級不工整太正常了,才會寫字啊~~~
4、最嚴重的是他膽怯!!!
先天遺傳什麼的就不管了,管也管不了。但是,環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孩子的性格,如果家裡沒有人和他互動的話,他只會越來越膽怯。互動真的很重要!!!
你要常常摸他的頭,常常對他笑,常常帶著他跑,看著他運動,鼓勵他多說話,他不是看電視嗎?就和他聊電視劇里放了些什麼唄,讓他去表述,家長作為傾聽者,肢體動作要跟上,常點頭什麼的,還要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
5、周末在家看12小時的電視連台都不轉。我瞬間覺得好傷感,他是一個孤獨的孩子。邀請同齡的孩子和他一起玩吧,可能是因為他性格的關係,都不一定主動找人玩。
小孩子在這個時候就是需要很多很多的愛和很多的陪伴的。哪怕兩個孩子在一起因為搶玩具打架都比一個人呆著好~

講一點自己小時候的學習經歷。(可以忽略不計)
我一直覺得讀書這種事情存在一個開竅的關鍵點。
我5歲的時候才開口說話。剛說話就上學了,所以我在學校幾乎不講話,因為不會講。
一年級拼音一塌糊塗,相當於沒學。因此我初中還專門買了aoe字母本自學。
我升二年級的第一天,不知道10隻鳥飛走3隻還剩幾隻。所以數學老師讓我留級。因為爸媽反對未果。
我三年級的時候開始意識到上課要好好聽課,但是無論我怎麼努力,都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我真切地感受到那種用盡全部力氣卻好像遊離在意識之外的無力感。我整個三年級就在糾結」除「和」除以「一不一樣的過程中結束了。
--------------------------------------------------轉折點----------------------------------------------------------------------
四年級的我突然像開竅了一樣,聽得懂老師在講什麼,按時完成作業,儼然變成了好學生。
後來,一帆風順。
作為對比,我必須提一下我那個一年級考雙百分,拿獎狀和各種獎勵的男同學,他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是老師的寵兒,各種好。二年級就風光不再了,三年級就不學習了,四年級就輟學回家了。

真心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以寬容的態度對孩子,他們有什麼錯呢~
孩子都是最美的天使。


靠,忍不住回答了,孩子才七歲啊,不能讓他多玩玩嗎?多認幾個字,多算幾道題目就很厲害?

我有一個好朋友,他小學四年紀的時候,考試就考50多分(本人那個時候期末都是95以上,平時都90以上,班上低於80分的基本上沒有),老師把他奶奶叫過去(他小時候是離異家庭),說這孩子*****,然後他奶奶罵了句,孩子才多大,考這麼多還不夠啊,哪來這麼多意見。從此老師再也不管他了。

後來高考比我高20分

這個時候的孩子,學習真的不重要,你覺得7歲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多認識幾個字就還厲害?將來成績更好,前途更光明?還算數學算的好,將來成數學家了還是怎麼回事?
你現在需要的是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讓他自己的事情學會自己,培養他的責任意識,他做錯事讓他懂得為什麼,怎麼補救,這些都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東西,遠遠比學習重要的多


請帶孩子諮詢心理醫生,也可能他有繪畫或音樂方面的天賦,不要泯滅了一個天才。


這是因為動力小,基礎差,負循環機制啟動導致的一連串學習問題

如題主說的這孩子,7周歲,小學一年級。
拼讀不會導致生字不會讀,不會讀導致記不住生字,認字字量太少導致看不懂聽不懂,聽不懂導致不注意聽課,不聽課導致上課時間意識遊離在外,意識遊離在外導致很多東西不會回答,不會回答導致膽怯舉手發言……負循環機制啟動

怎麼辦?
第一,首先要啟動孩子對學習的內在動機,點亮孩子自己的光,發現樂趣,啟發他開竅
第二,其次要幫助孩子補上必要的基礎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把正學習習慣,營造學習氣氛
其三,進行溫和堅定的正面管教,有效鼓勵促進,化挫敗為教訓,貴在學會反思,不斷進入正循環

具體操作辦法
一、啟動內在動機部分
內在動機來自人的本能求知慾望,或興趣偏好。
內在動機的好處,是做事有樂趣、主動、投入、走心、做喜歡的事、主動積極效率高。
而外在動機指來自外部的動機,如考試好給獎勵錢,或者如果不學好就種地要飯
人們為了生存,做不喜歡的工作,念不喜歡的專業,壓抑自己,不但發揮不好還感覺很不幸福。
外在學習動機常來自老師家長的管控,來自外部的控制或壓力。但對孩子,盡量要考慮如何刺激他們的內在動機,才能事半功倍!

參考一篇論文:《針對內在動機對學習成果作用的研究 》(作者趙東蕾)

「本文旨在探討內在動機對學習的效果,在Deci和Ryan的自我決定理論基礎上,發現內在動機與學習成果密切相關:內在動機高的學生成績較好;內在動機較低的學生成績較差。
由於內在動機可分為知識型,成就型和激勵型,進一步分析發現知識型內在動機在影響學習成果方面發揮作用最大。
同時,數據分析顯示,內在動機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比外在動機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大得多。本文研究表明 較強的內在動機可以產生較好的學習成果。本文也提出了增強學習者內在動機的策略。」
--------------------------------------
人做事幾乎都需要內在的動力刺激。
比如我回答這個問題的內在動力
一是能幫助到焦慮的家長和學習差的孩子少遭罪,二是滿足我自己的愉悅感,就是說如果有很多點贊的話,我就會很愉悅,那我就會繼續寫下去。


問題的關鍵不是你想孩子做什麼,而是孩子他自己想做什麼。
當然,如果非要扯殺人放火的,地球人都知道不好這樣做。除了這類事,還是有很多孩子會感興趣的嘛:)
很多時候呢,家長都沒活明白,卻奢望孩子能活明白,自然是很難的。


不要怪孩子,不要怪老師,都是你家長的責任。

良好的習慣培養,來自於家庭教育,來自於家長的言傳聲教。

先培養好的習慣開始吧,比如培養短時專註,引導,鼓勵。


我認為,一個人的信念是很難改變的,外人是很難去改變它,我們做心理輔導,也只是提供一個空間,讓當事人呈現其內心各個層面的真實的感受,而自己去辨別,去甑別,對比之後選擇。

有人講:「一個人有能力創造困擾,所以就一定有能力將自己解困出來,我們不需要更多地了解發生了什麼?我們需要給他一個安全可信賴的空間,空間不僅僅是物理的,更是心靈的。讓他自己去改變自己。改變首先是信念的改變,才有行為的改變。」我很認同。

在諮詢厭學的案子中,我聽的最多的是:家長說和孩子溝通,提醒,孩子完全聽不進去,也不聽,甚至說什麼都要反著干,你說的口出血,都油鹽不進!

而孩子的反應是無所謂;也有討厭自己的,覺得上課猶如上刑,聽又聽不懂,干別的又怕老師"k";也有的是跟老師有些誤會(產生心結);也有跟同學有矛盾,自己化解不了、甚至受到威脅,還不敢講的;有的為感情糾葛;有的孩子家庭條件很好,覺得其他人學習為了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有好的效益,而對自己簡直就是多餘,學習不學習根本就沒關係,反正要什麼有什麼;等等!想躲避、逃避、迴避!真真是坐立不安,所以討厭上學!以致連學校都不想、不敢、不願去!

孩子的這些反應,是正常的,是人本身的與生俱來的保護防禦機制在起作用,不讓自己受到傷害,當下利益最大化的結果。這種本能是不會管這樣的後果會導致與現實社會及家長的要求相抵觸之類的問題的。

其結果是家長很氣,孩子自己也未必就好過!

我想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比如開會,內容跟自己沒半毛錢關係,一開就一天,還不得擅自離開,否則扣您獎金工資,那您這個時候除了打瞌睡,開小差,左右而顧他外,您怎麼混到點?

所以家長孩子的心情及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

光理解有什麼用?大家想要的是怎麼化解!是怎麼讓孩子健康快樂的去上學學習對吧?

那請問您,有那個孩子生下來就是跟爹媽跟老師跟社會等是冤家對頭的?

我的答案是:沒有!

孩子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心理的某些認知扭曲、偏離了!沒有找到什麼理由,以致讓自己下不來台!過不了坎!而已。當我們心理師鋪路搭橋,建台階,讓孩子順利下來,問題就解決了!

比如:有的孩子在上課時,老師提問,明明不會回答,可老師偏偏就點他回答...!這種結果可能有的學生會積極面對,會好好複習預習,底下做好功課,以應對下次的問答;另一種可能就是有的孩子不是往積極一面去想,而是產生了恐懼,害怕老師的再次提問,上課提心弔膽,甚至無心聽講,導致惡性循環。這種就是經驗的體驗,而這個經驗相對久了會形成:正性影響,成績好的更好;負性陰影,成績不好的更糟,見到老師猶如老鼠見到貓,躲!直到到厭學。

所以要想孩子改變厭學的心理,改變孩子的經驗,得到正面的回饋,就很關鍵。

我不記得誰說過:推動我們的是感覺,道理是沒有用的。讓我們內部的價值觀推動自己,孩子的價值觀左不過以下:「神秘 新奇 成績 快節奏 變化多 意想不到 幫助別人 比賽獲勝 被認可 表揚 稱讚 。」家長們覺得如何?

再比如:有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做作業,很認真,覺得很新奇,但久了感覺枯燥,無趣了,就敷衍,結果挨批甚至挨打,不愉快的經驗就伴隨學習產生了,形成條件反射,一學習就不快樂,哪怕沒挨批挨打的時候。然而當孩子玩耍的時候,感覺快樂、刺激、有趣。

學習與快樂被對立了!

其實孩子意識里不是不知道學習很重要,也知道應該要做什麼,但只是孩子感覺的力量比意識里的這些強太多了。

又有講孩子沒有能力學好功課的問題,其實這只是教育的能力問題。

我們要教孩子如何把自己的大腦合理運用,孩子的改變是一個過程。而不是馬上,要給孩子改變的一個過程,及時間。要支持並相信孩子。

孩子是不知道什麼是為他最好的,但他的潛意識知道,我們心理諮詢師可以跟他的潛意識直接溝通。

孩子的厭學問題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反映這個家庭一定出了問題,以及學校,社會問題,各個息息相關!

我真誠的祝願,每個孩子健康快樂!


文末有福利)望子成龍成、望女成鳳是現在家長門生活的首要動力,那我們的孩子學習成長的動力是什麼呢?

家長們照本宣科、威逼利誘的讓孩子學習?這樣孩子只是在替家長們完成任務而已。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缺乏學習動力,每次的學習作業,都是父母催一下,動一下。那怎樣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呢?如何激發出孩子學習的原動力呢?我們看個例子。

孩子平時考試成績並不是很好,一般都是在70份左右徘徊,但是這一次突然考試考了90份甚至滿分的。興沖沖的拿著試卷回來向媽媽報喜。小手把卷子舉得高高的,一進門就衝到媽媽身邊,媽媽媽媽, 這次我考了100分!

我們的父母們有什麼反應呢

先看挑剔型的父母。

爸爸:你這次數學考了一百分,語文呢?

媽媽:是不是這次考試很容易呢?班上有幾個100分?

甚至會說:突然考了100分,你有沒有偷看別人的?

這些家長只能得負分。 遇到這樣的家長,孩子眼睛裡閃爍的光一下子就黯淡下去了。

我們看20分的家長怎麼說:

好,媽媽獎勵你一百塊!爸爸帶你去吃肯德基!

你在用物質賄賂孩子,讓孩子養成習慣,為錢,為利益去學習

30分的家長呢?

媽媽會說:孩子,你真棒。

然而這種誇獎多了就會顯得太過空洞,以至於孩子最後也不明白自己棒在哪裡!說你真棒的時候一定要點名具體孩子的閃光點是什麼

40分的家長呢?

爸爸:你考了100分, 是不是很開心?

孩子:是的,很開心。

爸爸:孩子你知道嗎?爸爸比你更開心啊!

孩子的愛是無私的, 是不以物質為交換的。他學習是因為他愛你,無條件的愛你。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你開心。他會為了讓父母開心而努力學習。

做到這個程度只能得40分,讓我們看看60分家長是如何做的。

看到孩子興沖沖的跑過來,揮舞著試卷,什麼都不要說,蹲下來緊緊的抱著孩子。至少五秒鐘。

然後看著孩子的眼睛說:孩子,媽媽早就知道你很優秀, 今天你終於證明給我看了,我沒有看錯你。媽媽真為你驕傲。

說完再一次緊緊擁抱孩子。

80分的家長呢?

爸爸給媽媽說:親愛的, 去超市買菜,今晚做幾個孩子愛吃的菜, 我們爺倆要喝一杯。

媽媽:孩子不能喝酒啊。

爸爸:孩子今天以茶代酒,吃晚飯的時候,老爸站起來,舉起酒杯:兒子,今天爸爸敬你一杯。我一直相信你很優秀,今天你做到了。爸爸沒有看錯你。

五分鐘以後,爸爸又站起來,舉起酒杯:兒子,今天爸爸要繼續敬你第二杯。我們劉家有你這樣的孩子,將來後繼有人,爸爸代表劉氏家族,一定要敬你第二杯。

孩子這時候是什麼感覺?原來我這麼重要啊!原來父母這麼看重我,相信我啊!以後,不用你催促,孩子做夢都想要再考一個100分。

這樣做只能說做到80分,想知道100分的家長嗎?

這一次我們特別邀請了這位有28年少兒教育經驗、廣東省早期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劉峻愷老師將為你分享他的教育經驗教你做滿分家長。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免費參與直播課,和劉老師互動答疑哦!


正好最近在看關於「內在動機」方面的書,現學現賣幾句。孩子一般活在大人的控制之中,雖然大人自己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在控制孩子。大人的控制方法很多,比如獎勵或者威脅或者乾脆強迫等。獎勵:好好學習,爸爸給你買,,,威脅:你不好好學,將來就得要飯去了,,,強迫:八點前,必須把作業寫完,不許溜號,不許玩,,,例子都極端了點,容易說清楚意思。

人本質上,都有控制別人的慾望(讓別人按自己的想法從事),但另一面是,所有人,幾乎都抗拒別人對自己的控制,孩子也一樣。抗拒有顯性的(比如孩子直接表達對控制的不滿),也有隱性的(抗拒失效後,採取逃避、欺騙等手段對付控制)。可能有人認為好的獎勵,不是正確的方法嗎?新的理論認為,可能不是。一個小女孩,學小提琴,本來自己很喜歡,老師為了鼓勵,說,你如果每天堅持多拉一個小時,老師獎勵你一個禮物。從此小孩每當拉琴,開始不停看錶,投入程度下降。這是獎勵造成的目標轉移。這裡獎勵是一種控制,這種控制造成孩子把目標轉移到獲獎,而不是拉琴上。

內在動機來自人的本能慾望,或者認知、興趣偏好,內在動機的好處,是做事主動、投入,即做喜歡的事,效率較高。外在動機指來自外部的動機,如得100分獎勵100元,或者為了生存,做不喜歡的工作。外在動機常來自外部的控制或壓力。對孩子,盡量要考慮如何刺激他們的內在動機,減少控制程度,當然,在面對過分的本能慾望時,還是需要控制。但對認知、興趣偏好,要盡量引導,讓內在動機起作用,才能事半功倍。

完全靠內在動機,實際也是不行的。心理學有個詞叫「內化」,指孩子從不接受,到逐步接受一些社會規則,開始是來自外在動機的,內化後,形成內在動機。這個過程比較難度過,也不能過分強迫。

孩子的學習,需要引導,不能單憑孩子自己找興趣點(能激發內在動機),家長或老師的引導很關鍵,興趣是從很小一個點來的,要慢慢擴展,不能急於求成。過分控制,都會適得其反。

最後說幾句,家長最好去看看兒童心理成長方面的書,要了解,兒童在不同時期的大腦發育程度,以及相應的心理特徵,千萬要記住,孩子的大腦,跟大人的有絕對的區別(好像是13歲以後,大腦才基本發育完成),無論在認知能力方面,還是邏輯能力方面,,,當孩子不理解,不明白,不配合時,不要認為孩子笨,或者孩子學壞了,很可能是孩子的大腦還沒有達到相應的認知水平,這個時候對孩子發怒、批評,只有副作用。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怎麼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明白?大腦沒發育到那個水平,就是不明白,大人要懂這個道理。


每個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速度都不一樣,您的孩子語文和數學不是不好,也許是發展的速度稍微慢一些罷了,等等他,會發展起來的。
每個孩子都有擅長的方面,可以看看您孩子擅長什麼,從他擅長的方面入手培養,多表揚,增強他的自信。當他這個方面有了自信和快樂後,語文和數學也許就會好起來了。


對學習沒興趣,不注意聽講,寫字不工整,現在是一年級第二學期了,第一學期語文生字有110幾個要求會寫的漢字,現在記住的不超過20個字,而且拼音也不會讀,四個音調還需要掰手指來分辨。數學20以內的加減法更得需要掰手指來計算,口算準確率50%,速度很慢。寫字和算題的時候一邊寫一遍發獃或者鼓弄鉛筆橡皮文具盒什麼的...

這些是有原因的,不能用一個詞「厭學」概括。
你小時候是不是這樣呢,不要去想你父母怎麼教你的,而是你當年希望你父母怎麼做。
現在很多家長只會訓斥孩子,說應該怎樣怎樣,其實他們自己當年上學的時候也沒多好。
即使當年上學很好的,隨著事物的變化,那種古老的學習方式可能已經不適用了。
我覺得「厭學」只是個結果,如果我是這個孩子,我最希望的是和我的父母交流,而不是被父母斥責,或者厭惡。
不喜歡學習是有原因,希望父母花點時間去了解,是自己感覺太難,還是學校有人嘲笑他,還是老師無視他。
我覺得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不僅僅要一個結果,要教會他一種方法,一種思路。
或者和孩子一起去面對他所認為的困難,
不要說小學知識或者小學人際關係有什麼難的,
設身處地的想想吧,如果是你,你怎麼辦。
請不要用「厭學」這種詞語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孩子的自我感覺是從經常接觸的人那裡來的,
他會從你的眼神里看出他是什麼樣的人。

愛看電視周末如果沒人管CCTV少兒頻道能看12個小時,不換台,不閉電視。

這個我有個建議,
別看CCTV少兒頻道了,
家裡電視台限制在 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ic,BBC等等外國的頻道吧,因為講的東西更易懂,也更實際,還很有趣。
如果沒辦法,那就停留在國內的CCTV 音樂,CCTV 地理,CCTV9英文頻道,CCTV科教頻道也挺好的。
這樣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不看電視了。
還有一種是還是看電視,12小時,這樣也不怕,至少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孩了。
愛一種東西其實是好事啊,需要家長引導。
比如喜歡彈琴,
小時候我說喜歡音樂,
父母很高興,
很快就買回來,
我也很高興,
但是後來就是強制要去學,
要考級。
老師也不是按照孩子的興趣來教的,
不好好彈要打手的,
非常沒意思,
一個愛好變成了痛苦,
最後,
我琴藝方面也不精,
家裡花了不少錢,
他們也說是願意的。

在學校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膽怯舉手發言,而且現在的老師負責的太少了,不給好處,就帶搭不理的。

1「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膽怯舉手發言」是個現象,是個結果。想想原因吧。
2「而且現在的老師負責的太少了,不給好處,就帶搭不理的。」
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啊,
你報個警,警察多久到啊?、
到了會幫你擋子彈嗎?
你打個120,120多久到啊?
到了要收錢啊!
什麼不是靠自己!
人家老師憑什麼要特別關注你的孩子?
這就是老師不負責任嗎?
看看自己能做些什麼吧,不要把期望都放在別人身上。


(我也沒孩子,單純的回答問題而已。其中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地方,還請包涵。)


他的父母或離得最近的那個監護人百分之百也這樣,怪不得孩子,更怪不著老師。


多陪陪,從平時想不到的地方入手,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育孩子是一件很奇特的工程,比如你多帶ta去動物園,郊外野餐,甚至帶到單位都行,總之盡量不要在家看電視,創造機會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一個月之後就有改變。


是留守兒童么?
如果是,那只有接到父母身邊來,由父母管教。
如果不是,建議親自教學1周,認真教學,教識字,但千萬千萬不要責罰,如一周內學不會10個生字,建議測智商。
另外孩子有沒有什麼一起玩的小夥伴?有沒有對家長交流冷漠等的現象?有沒有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轉臉就忘?(不是你交待事情讓他去做,是類似「你昨天晚飯吃的什麼」,請他回憶。)
如果在認知障礙的同時存在情感冷漠等情況,建議去醫院檢查。


本來只想寫在評論里的,但貌似提交不了求摺疊。

每年回家都會短期帶一下小侄女。她活潑又可愛調皮又聰明,勇於表達懂得分享,有時會對叔叔說的話深信不疑,有時又任性地誰都不聽。有時我樂意花極大的精力,陪侄女玩樂高積木,教他掃地、整理東西,帶她去沙灘撿貝殼,有時也會對一個黏糊糊的小姑娘煩躁不已。

此中經歷,深覺培養一個心靈、心智健康的孩子,真的是太難了。常常擔心有什麼自己未意識到的行為或性格缺陷影響、傷害了侄女,又擔心有些好的方面由於自己做的過了頭,造成了反面的後果。
這……真是很難的啊,很羨慕本身就心靈健康的爸爸媽媽,教育孩子只要憑感覺輔以簡單的理論就可以了。

對於7歲的小孩,讀書上學事小,家庭關愛、心智培養才事大。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對孩子更多的耐心。心智方面,父母應保持學習狀態,不斷自我提升,為孩子作示範。


七歲的孩子, 最該做的事兒就是玩兒!

ps:求你們了, 別踐踏抹滅孩子的天性了... 他喜歡做什麼就讓他做什麼吧. 有興趣學得才好.

----------------------------------------------------------------------------
時隔兩年半了, 看到有人點感謝. 過來更新一下.
當時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剛畢業, 初入職場.
現在兩年過去了, 雖然工作中出過一些小問題, 到目前為止自認為還算髮展良好.
很有興趣, 很好玩兒. 也很願意干. 喜歡多花一些時間在新技術上.
為此得到的回報是, 職位上的公司給予的肯定和晉陞. 待遇上的相應報酬.

此外, 如果一段時間內我想玩兒點別的, 因為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也比較擅長. 所以我一般是可以騰出一些時間做點其他有意思的事兒的.

綜上, 兩年了. 觀點保持不變.


看著孩子的課程內容和功課,每次都會有感概,中國孩子很努力,可惜和可怕的是,努力在錯誤的方向上。這種努力習得的,大部分在成人之後沒有什麼用處。

懶得碼字了,簡單的說,我認為,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三好:「好性格,好習慣,好身體", 以及對各方面的興趣,而不是拼音,認字,寫字,寫作文,語法,文章中心段落大意之類的(就吐槽一下語文吧)。。。


一個7歲的孩子不喜歡學習課業跟不上沒什麼,看電視沒人管能看12個小時的話家長真是太差勁了!不覺得這是個很孤獨的孩子么?有沒有多抽時間多用心陪孩子玩?有沒有多鼓勵孩子大事小事都不忘培養他的自信?有沒有認真跟孩子交流,是不是知道他最好的朋友叫什麼名字?自己是不是有耐心放低姿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不要把問題和責任都推給老師,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如果覺得孩子身上有問題那就先找找自己的毛病。


孩子看12小時電視,我比較好奇父母在這期間做了什麼?沒有責怪的意思。


出去玩玩吧,多跟人交流,跟大自然接觸,孩子玩得太少了。


推薦閱讀:

跟她(他)分手後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西遊記中後期一些孫悟空明知唐僧會多事導致遇難為何仍不阻止?
從小的自卑到現在為什麼還存在?
27了多少人還迷茫(我該怎麼做)?

TAG:成長 | 兒童教育 | 孩子 | 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