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饒雪漫的《左耳》和蘇有朋的《左耳》?

蘇有朋導演的處女座電影《左耳》已經上映。如何評價《左耳》這部小說呢?電影又如何呢?


150了。感謝點贊,本來就想著抖個機靈算了,但是既然這個答案現在排在第一位,那麼我還是好好寫一些對電影的看法吧。(有一種逼娼從良的感覺)畢竟我是一個嚴肅活潑的答主。原來抖機靈開腦洞的答案在下文的「Part 1:一個偉大公司的成立」中;對電影的認真思考在下文的「Part 2:人家的青春」中,請各位讀者朋友按需取用,評論點贊或關注^_^
Part 1:一個偉大公司的成立——————————————————————————————
匿名了,匿名了。
有幸受到某個爛片收割機女神的邀請,去看了《左耳》這個神奇的電影。
那些噴這個電影的同學們,其實是你們太膚淺了。
《左耳》其實是一部勵志電影,講了一個偉大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成立的故事,他本應當受到《社交網路》般被人頂禮膜拜的待遇。
如果大家沒看懂,我給大家簡單提三個小提示。
提示一:這是主角李珥(陳都靈飾)的照片,像不像某個著名大學的校花?

提示二:男主張漾最後成為了某電商平台的CEO,經營範圍包括電器(女主工作後送過女主禮物),同時還有第三方的首飾,簡直就是一個大商城。
提示三:最後男主和女主在一起了,男主還誇女主清純來著。
Part 2:人家的青春———————————————————————————————————
[劇透預警:內有劇透]
引子:
電影我看到一半的時候,給一個同學發了條微信,內容是:「《左耳》觀後感:打籃球好的帥逼都是渣男」。這位可愛的女同學回我說:「哈哈哈哈,可是人家帥啊」。對的,作為一個不會打籃球的非帥逼同學。我從我的視角講一下《左耳》。沒看過小說,只談電影。
一開始,從小耳朵自白中開始,這種敘事手法讓我想到了《小時代》的林瀟,異曲同工。但是這一次卻充滿了翻譯腔:「我叫李珥,對天發誓,我是個好女孩……」我表情崩潰的看著旁邊的爛片收割機女神,彷彿在說「我們還看嗎」,她笑出了聲,然後堅定了下眼神,彷彿在說——「看」。然後,我們開啟了在吐槽中看電影的旅程。
答主的絮叨:
交代故事背景的鏡頭和節奏還算流暢,雖然自白的方式明顯表現了導演電影語言的匱乏。然而電影裡面有很多伏筆,敘事手法有很多經典好萊塢電影的影子。一個多小時,還算緊湊,雖然情節非常無腦,但是還算有情節。完成度是有的,作為處女座本不該苛責。但是既然你非要吃青春電影這碗飯,我們還是認真說道說道。
主要角色簡介:
李珥:因為她左耳聽不見,所以故事就叫左耳。「因為左耳朵離心臟近,可以聽甜言蜜語。」這句話一出來我就表示「我擦,我果然是個看不懂什麼是浪漫的理工科直男」。補充一句:這個角色是每個青春文學裡面都會有的蠢姑娘,被各種人渣傷害。但是最後過的還不錯。
黎吧啦:每個青春文學裡面都會有的一個抽煙喝酒燙頭逛夜店的好女孩,在籃球場上看到了打籃球很好的肌肉男主,然後就突然像個沒談過戀愛的小姑娘一樣深深愛上了他,後來這個好女孩被這個肌肉男主害死了。
張漾:他就是那個打籃球很好的肌肉男主帥逼,一開始的是青春文學裡都有的陰謀大Boss,後來害死黎吧啦死了之後不斷被劇情洗白,變成了一個恩澤桑梓的電商CEO,最後看劇情要和白富美小耳朵在一起,走向人生巔峰。
許弋:青春文學裡都有的白白凈凈的打籃球很好的帥逼。一開始是個陽光男孩,在陰謀大Boss張漾的整治下,被愚弄了感情,沒考上學,混跡酒吧,靠臉吃飯,後來和李珥糾纏不清,但是又被捉姦在床感情破裂。
主要配角:
黑人:每個青春文學裡都有的純情小混混。和帥逼男主結下樑子,後來成為了主角帥逼的中國合伙人。
蔣嬌:每個青春文學裡都有的有錢人家的腹黑大小姐,家裡超級有錢,後來成為了賣純情的明星。
尤他:胡夏扮演,不帥的人,我最喜歡的角色。
個人觀後感:
為啥我的青春這麼正常?為什麼人家的青春可以草長鶯飛、奼紫嫣紅、男盜女娼?
我打籃球不好,不帥,不會打架,試過抽煙被嗆著了放棄,現在的酒量也不怎麼樣。和主角的生活完全不一樣。但是這種青春電影不是要帶入才會有感動么,我就拚命找代入感,終於在胡夏的尤他身上找到了。
胡夏是一個不帥的好孩子,一直喜歡人家漂亮姑娘,但是人家漂亮姑娘身邊打籃球很好的帥逼換了一茬又一茬,他還只是個好孩子。然後放棄了,走了,送了漂亮姑娘禮物,寫了情書。漂亮姑娘很感動,有點內疚,然後把他放一邊了。
但是胡夏只是一個小配角啊,大部分時間裡,我還是覺得:「我去,你們這些長的好看的人,腦子裡都在想啥啊。」
是的,這個電影在我看來是個大爛片,台詞太糙,劇情無腦。
《左耳》和《小時代》不同,《小時代》的讀者都是些正當年少的小姑娘,郭導可以用低齡化的劇情台詞迎合觀眾。但是《左耳》的讀者現在已經沒有太多高中生了,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否合適值得商榷。能提出的批評也僅限於此。
郭導說,電影應該是一個夢。
《左耳》也大致如此,說是青春懷念,但是確實故事和大多數的人沒啥關係。
女生都是單純的聖母,男生都是永遠可以洗白的單純帥哥。成功是只要努力就能實現的事情,而這些人彷彿生活中沒有其他,只關心彼此的感情。他們活了不到20年,便不斷說著永遠,只要站在了天台,對話瞬間就假裝的像個智者。
然而,畢竟只是寫長的好看的人的世界,草長鶯飛、奼紫嫣紅、男盜女娼,怎麼寫都還。但是這不是絕大部分人的生活,連青春都不是。
它帶給我的青春懷念,僅僅是讓我想起了我也看過這種類似的青春文學。
感慨下自己年少無知的可愛,電影票錢,也只能當做年少無知時沒交過的中二稅了。
總評價:
喬布斯對比爾蓋茨說:「你的操作系統太爛了,簡直是一坨狗屎。」
比爾蓋茨說:「但是是一坨可愛的狗屎。」
化用到《左耳》,確實也有些懷念,所以影片還算可愛,不如就叫它「可愛的爛片」吧。
最後:
1.評論說陳都靈脖子長的你們這些人啊,人家還是挺好看的,正好是我覺得很好看的類型,長得白,臉不大,很瘦,胸不大=。=被你們一說,我也覺得,卧槽脖子好長好長啊!
2.看完《那些年》之後忍不住給某個同學打了電話,隨便說了會兒話。很高興現在關係還不錯,看完《左耳》的時候,我能第一時間去跟她吐個槽。並且得知原來她當年也是個中二,中學時代看了《左耳》,就只給左耳打了耳洞= =。
3.嗯,寫了這麼多,我該去搬磚了。


今天剛看完忍不住用手機先碼幾個字。
在我還是個中二的懷春少女時我也看過這本書,即然那時我還是個中二的懷春少女,我必然是被書里一群幼稚病晚期的男女主角感動的稀里嘩啦的。不過要現在再來評價這本書,我想說……我真的記不得了。我也絕對沒有興趣 ,更主要的是沒有勇氣再翻一遍。因為一旦翻開,就不得不承認自己當年確實是個傻逼的事實。我怕我都不好意再連安慰自己了。
可是又忍不住去看了電影……好吧,它真挺爛的,從女主用呆板的福建腔說出第一句「「上帝作證」的台詞的時候我就心疼我的票錢了……真的是各種神邏輯,追男神要打扮成自由女神?你真的確定不良少女喜歡穿成這樣?真的不是腦殘少女?為毛女朋友被渣男害死了黑人的反應是把手砍了?然後渣男喝上20瓶酒就完了?真的不是看在贊助費的面子上加的這一段?……好吧我不說了,罵聲這麼多應該不差我一個。
在電影院我跟看喜劇似的開心的罵了2小時,罵完之後卻不能像以前一樣得到居高臨下的滿足感,因為我每一個詞都好像是在罵自己,我越來越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曾經是個傻逼的悲慘的事實,陪我長大的其實不是紅樓夢,而是一系列類似左耳的中二小說。前兩年小時代上映,我把所有衝進電影院為其貢獻票房的朋友鄙視了個遍,並為自己的高逼格而沾沾自喜了好一陣子。直到今天左耳上映,我才終於不得不直面自己同樣low到地縫裡的讀書品位。原來,我也曾經就是這樣一個毫無品位,拉低全民智商,讓大人唾棄的腦殘少年。
70後鄙視過80後,80後鄙視著90後,90後就只能整天拿著00後開涮。每一代人在看著年幼的一代犯錯幼稚時,都忍不住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展示自己的成熟智慧,用盡每一滴聰明極盡諷刺,最後再程序性的感嘆,一代不如一代,這個社會怎麼了。好像全都忘了自己當年為了躲避父母巡查,也給地攤言情小說包過數學書的書皮,也在自習課左拼右湊的寫出過一封封自以為文采斐然實則慘不忍睹的情書。其實社會怎麼也沒怎麼,都說一代不如一代,我看地球也沒有毀滅的趨勢,中國也不會亡國,說不定還越來越好。我們都曾經是腦子缺弦中二少年,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是21歲。
不是所有青春都要墮胎,但確實每個孩子都會犯錯。雖然成熟有早有晚,但我不相信你們都是第一本書就讀著加繆,第一部電影就看著黑澤明,大多數人都有過自己的小時代,也都有過在電視機前等著看喜洋洋的年紀。雖然20年前,它們還不叫小時代和喜洋洋。我想這也就是郭敬明們總是能賺錢的原因。沒有人永遠是中二少年,但總有人是中二少年。而我和你也都曾經是其中之一。
我並不是給爛片叫好,合理的批評永遠比一窩蜂的讚美更值得推崇。只是何必如此刻薄,又或者一邊說著這個社會怎麼了一邊擺出一副公知象。孩子是該擺脫幼稚學會成長,功底不深厚的導演必須繼續磨練學習,但解決方法肯定不是把幼稚的孩子和新手導演全殺了。
左耳里,學姐對痴迷渣男的女主說,你走過的路我都走過。
那我想,其實他們犯的錯,你我也都犯過。

手機碼字累,前言不接後語的勿怪。

--------------------------補充一下-------------------------
我真的沒有黑福建人,呆板是評價女主演技的。
至於福建腔。。。都靈妹子說的就是就是福建腔啊,沒有貶義的。
只不過有一個好朋友是福建人,口音和都靈妹子很像,所以特別注意了一下。


陽光明媚的天氣去看《左耳》,看完感覺自己置身「陽光之家」。


在腥風血雨的吐槽到來之前,先說一下《左耳》的優點:情節堪比美劇,專指男女關係不斷排列重組這一點。色調直追日系,尤其是女主出場自帶柔光效果。真實度遠超國內同類青春片,至少,演員的實際年齡,和飾演的高中生之間差距不算太大。

《左耳》里,黎吧啦有句經典台詞: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某種程度上,這正是國內電影的青春片定律。當然,臨了還要拖一句:反正都是為了賺錢


哪怕回歸廣電總局「允許早戀,早戀有害,不許成功,只許失敗」的審片方針,嘗試在這樣的邏輯預設里解讀青春片,仍然難以領會,為何每次「致青春」都離不開大同小異的車禍、留學、打胎。


究竟年少時光有多貧乏,才會不斷臆想說愛就愛、說走就走的天雷地火。

《左耳》正片之前就打出一段文字:獻給我們曾經如波濤洶湧的青春和愛情。


波濤洶湧是直男喜歡的,但關於後者,唯有奉上一句:你的愛情才墮落墮胎,你的青春才跳樓跳海


《左耳》有一個「文眼」:左耳靠近心臟,甜言蜜語要說給左耳聽。據女主角李珥說,這是醫學專家的觀點。看來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沒少看。為了符合青春片瑪麗蘇湯姆蘇的內核,李珥的設定是左耳失聰。

接下去四段涉及劇透,無興趣可跳過。簡單概括,《左耳》的故事是這樣的:李珥愛上翩翩美少年許弋,許弋愛上不良少女黎吧啦,黎吧啦愛上硬派復仇者張漾,張漾一邊接受富家女包養一邊利用黎吧啦毀滅許弋。

什麼仇什麼怨?因為張漾和許弋同母異父,蔣雯麗阿姨飾演的中年瑪麗蘇愛上許弋的父親,卻被惡婆婆拒收退貨,結果找張漾的父親做備胎。因為張漾的父親做了許弋父親的備胎,所以張漾打算讓許弋做自己的備胎。


可在兩代備胎的產品迭代過程中,張漾愛上了黎吧啦,許弋也在黎吧啦漫長的性騷擾之下猛然接受,連乖乖女李珥都和黎吧啦做了好朋友。自古主角多薄命,因為誤會,黎吧啦在傷心欲絕之際被車撞死。張漾、許弋、李珥也都考上大學,帶著陰影各自生活。


如果認為這已經是同班同學錯亂關係的極限,就大錯特錯了。上大學之後,自帶聖母光環的李珥拯救了瀕臨失足的許弋,又因為撞見他偷情而慘淡離開。張漾一邊深陷間接害死黎吧啦的痛苦,一邊要應付時而撒錢時而跳樓時而跳樓之前還要撒錢的富家女糾纏。當她得知黎吧啦深愛自己,且已原諒他之後,果斷卸下心理負擔,愛上了李珥。故事完。

信息量確實有點大,但我相信,原著小說和電影呈現,都是奔著可持續發展的初衷,廢棄角色要儘可能分類再利用的目的去的。否則,很難想像高考倒計時100天的緊張氛圍里,同一個班級竟然能夠發生如此漫長而混亂的故事。


仔細想來,《左耳》遍布的雷點,在《致青春》、《匆匆那年》、《何以笙簫默》和《萬物生長》里或多或少都有展現。


青春片的賣點,從來基於懷舊人群對過往的平淡庸常心存不滿。於是,愈乖謬離奇,就愈打動人心。哪怕矯情到無病呻吟,也能博得觀眾哈哈一樂。

作為難忘青春的對應,社會現實和成人世界則以千篇一律的形式出現:做大生意總有失敗的一天,過小日子自帶窮困潦倒怯懦屬性。如果年少時的愛情純潔得像一朵白蓮花,世俗和偽善就是揮之不去的黑色夜幕。


在青春片里,愛情不是愛情,青春不是青春,成長不是成長,成人不是成人。一切都以扭曲的面貌呈現,最終陷入追求戲劇性,又缺少代表性的悖論。再多的曲折,都沒有真實的痕迹,這是國內青春片難逃的宿命。

如果再加上肉麻的對白,僵硬的表演,走進影院的唯一理由,就是靠笑話來紓解平日的忙碌與疲憊。

或許,放下語錄,放下刻意,放下懷緬,青春片才可能真實。


《左耳》的主題曲邀請林夕作詞,前兩段寫:

聽不清的耳語最誠懇

看不到的內心都忠貞

執著難得 總不會辜負 你的單純


誰不曾一時輕狂而消沉

誰不曾無意讓別人惱恨

別怪身體 偶爾會傷害 你的靈魂

我給翻譯一下:真相都藏著沒說,嘴上很愛很愛的,身體卻很誠實嘛


在說人話講真事之前,還是煩請青春片們,不要再隨意代表了。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傅踢踢」:你的愛情才墮胎,你的青春才跳海


《左耳》這部電影沒什麼好說的,我把這個問題下所有的答案都看了一遍,最喜歡 @關雅荻老師的答案。青春片沒什麼好罵的,電影也是供需市場,有需求才有人拍,換言之現在國內的大多觀眾觀賞水平就是這個模樣,電影市場沒了爛片才叫一片死寂。講真,我挺佩服蘇有朋,為著這樣一部註定要爛的片子把場面調度做得可圈可點,至少也算負責任,至於饒雪漫的原著和劇情模式,我想說真的有點饒。

以下為原答案,諸位看官看著好玩就好,別太認真:)


--------------------------------------------------------------分割線--------------------------------------------------------------------

我要很嚴肅地說,整個《左耳》的劇情其實是懸疑片,蘇有朋以青春回憶風聲。
答案包含劇透,前方高能預警。

------------------------------------------------------論看電影的正確姿勢-------------------------------------------------------

首先從電影完結處說起,結尾張漾對李珥說出第一次見面的歡喜,剛好與電影開始張漾要求黎巴拉整掉許弋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為什麼是閉環,因為一開始張漾就是喜歡李珥的,他的所作所為最終就是為了贏到李珥。說到這裡我不得不佩服蘇有朋的野心,他整合了影片的所有資源,只為一個屌絲逆襲高富帥的故事套上青春回憶殺的外皮。這個故事的核心就是,一個對社會充滿報復心的人,如何為追求一個女人而不惜犧牲掉其他人的幸福。所以這故事包含不是友誼、愛情、背叛,而是陰謀。

張漾是個窮鬼,這是這個小鎮上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他有一個窮鬼單身老爹,他一臉寫著「我很窮別惹我。」,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大哥黑人就說張漾是天中唯一的男人,因為大哥也窮,但是大哥看起來很屌,張漾也很窮,但是張漾比他更屌,大哥很服氣。
張漾不僅很窮,而且他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身世:他有一個很有錢的媽媽。不過媽媽不願意給他錢,媽媽不要他和窮鬼老爸,媽媽找了個高富帥過日子據說還生了一個男孩,媽媽壞。張漾因此仇恨媽媽,也仇恨有錢人,更仇恨自己沒錢。
張漾還在在天中有一個人傻錢多的女朋友,這個女人一開始就宣布要包養他,張漾心裡呵呵,嘴上卻答應,畢竟死皮賴臉要給自己錢還要送自己去北京長途四年游還包吃包住的女人這個世界上也沒幾個。而且這個傻女屬於傻有錢,有錢人一定得報復,張漾心裡這樣想,等我有錢了,就把你給踢了。
就這樣,張漾在窮慣了也被包養慣了的生活中自我拉扯。直到有一天開學班會。
「木子李,珥是一個王一個耳朵那個珥。」
張漾呆了,心中萬千隻草泥馬奔過,這不是那啥的校花嗎,怎麼給飛到這所破爛學校來了,話說自己那個傻逼女友這麼有錢怎麼也在這窮屌學校讀書。
張漾看著李珥,覺得自己喜歡上了她。為了得到這個女人,我一定要有錢。
日子照樣平淡,除了每日yy一下李珥的身材吐槽一下天天跟在她身後的挫逼表哥,張漾繼續自我拉扯,並期待著高考之後一到北京賺錢就泡李珥。
直到那個男人的到來。
那個男人叫許弋,本來張漾一開始沒給這小白臉好眼色,結果他意外發現了李珥偷看許弋的眼神。
那是傻有錢看張漾,張漾看李珥的眼神,是愛的微笑。張漾的麒麟臂都震出血了。
家長會那天,張漾看見了許弋他媽,發現這就是自己的媽,許弋是自己同母異父的兄弟。張漾徹底黑化了,李珥牽著爸爸的手繼續偷偷看著許弋。
我趙日天不服,張漾奔到海邊狂躁脫衣對著大海秀腹肌。卻看到了獨自在海邊一個人行走的黎芭拉,黑人的女朋友,這個小鎮上最誘惑男人心的女人,一等一的狐狸精。
張漾心裡有了計劃。一個毀掉許弋和許弋他媽,得到李珥的完美計劃。
首先張漾去參加了場高中最後的球賽,本來打算去傻有錢家做5年高考.三年模擬,強行上葛軍老師。後打聽到許弋會去,黑人也會來,更重要這意味黎芭拉也會來。
於是張漾專挑在天中被黑人虐成渣的時候橫空出場,在黎芭拉面前強行秀腹肌秀汗液秀臉型,誘惑住了黎芭拉。張漾心中狂喜我果然帥得六親不認。
在球賽後第二天晚上張漾約黎芭拉出來,沒有一點點防備,黎芭拉得知張漾的要求後立馬就答應了整垮許弋。
接下來一切照張漾心中的路數走,許弋被玩成了廢柴,許弋他媽也病了。張漾心裡很滿意,一切計劃通。
不過一切看似成功的背後,張漾卻發現李珥和黎芭拉關係越來越好了,並且無意間得知黎芭拉把自己的害許弋的陰謀告訴給了李珥。心中一頓亂麻,下決心要除掉這一麻煩。
於是勾引,上床,故意利用傻有錢的嫉妒拍攝AV哦不DV漏給黎芭拉看。黎芭拉雨中失控暴走,張漾用傻有錢打賞他的零花錢攢下的積蓄,買通了一反社會人士趁機撞死了黎芭拉,製造出一場意外。一個落後的小鎮是沒人追究一個以蕩婦出名的女人的死亡理由的,張漾很清楚地看到這點。
高考結束之後,張漾順利地考上了北京某大學,並且甩掉了傻有錢,開啟了自己悶聲發大財的道路。這時候自家窮鬼爸爸告訴了自己的原本身世,張漾嘴上一個不說眼淚一個橫流,十足地演出了一個困惑少年得知身世謎團真相的傷心與彷徨,其實心裡滿不在乎,是不是是你親生兒子我都仇恨社會讓我沒錢沒女神,張漾這樣想。
說到女神,李珥這姑娘居然還在上海繼續關注早就廢了的許弋,還每天給自己發恐嚇簡訊,張漾心中一頓無語。於是,張漾找到一個夜店女郎,每日勾搭許弋,並在李珥拒絕對許弋獻出第一次後,成功踩到李珥反悔再到許弋家的點,製造許弋和夜店女郎花心荒淫的場景,從此絕了李珥和許弋的緣分。
在此過程中,張漾還順手一個真情流露的演技成功征服大哥黑人進自己發家致富的隊伍作為打手小弟。
就快到大結局了,張漾終於決心包裝自己,正式開工泡女神。首先展現自己勤勞願吃苦,誠實肯認錯的一面博得女神認可;然後,大過年的好時機帶女神懷戀老地方舊時光一通回憶殺徹底消除女神之前對自己的偏見;再然後,導演一出車禍救人的戲碼贏取女神好感,且順手錯開存在感為0的大表哥與女神最後見面時間,趕走最後顧慮;最後,考慮到女神喜歡被動,長時間送花獻禮,沒事就在小鎮秀一下跑車,趁女神回老家看學校,拉老師一起表演展現親和力,在陽光綠葉的襯托下說出了第一眼的喜愛感動女神。結局,在女神最愛的公交上忽然出現,強行表白,鏡頭拉開,終成眷屬。

就這樣,蘇有朋導演塑造了張漾這樣一個反社會人格與多面型性格,在青春回憶殺的表面之下巧妙解構原著的每一個劇情拐點,講述了張漾反覆算計,精於心計,工於謀殺,長於拉攏,終於依靠深不見底的陰謀策略贏取了女神的故事,完美糅合了網路小說故事模式與懸疑元素,由此完成了一個雙重劇情的合圍。(鼓掌)


以上


最後走上人生巔峰的CEO張漾為了紀念他的女朋友黎巴嫩,拍了一個動畫片叫做
《吧啦吧啦小魔仙》


謝謝深更半夜大家的贊,不爆照的答案終於也有人看了,我就知道大家都是一群有內涵有水準有文化有追求沒有性生活的人。 謝謝你們。
------------------
我老公王思聰最近一定是光忙著日狗了,萬達上這種電影也是日了狗了。


這個劇的劇情發展和對話都是正常人接受無能的,男主的口音和女主的撲克臉也是練過的,死人了被砸了都照樣處變不驚。每個男人和女人都以排列組合在一起了一遍,互相折磨互相打互相親,竟然沒有剪掉。然後每個人的人生都悲慘得需要募捐。主打的是女主左耳聽不見,但是用左耳又接電話又聽路人喊話。 看完整個電影我懂了,這些主演不是傻逼,我才是

至於有什麼看點?我覺得電影院的椅子還是挺好看的。

我看武媚娘傳奇 那個敏月是吧啦啦的扮演者演的嗎…這個姑娘確實有靈氣…由於左耳里她的眼線太搶鏡了我都沒有說到她。


前方高能吐槽,過往行人請注意閃避。
——————————————————————————

昨晚叕看了一部青春片。感覺自己不會再老了。記得細節如下:

1.看海報以為是《木耳》,興高采烈點進來,才發現是《左耳》……


2.一開始,他們說郭敬明也會當導演,我是不信的,後來我錯了;他們又說《小時代》會拍四部曲,我才不信呢!後來又錯了;再後來,說一首流行歌曲也能拍成電影!當然不能信啦!然後《同桌的你》大賣,我再次錯了;到現在,他們說饒雪漫也能拍成電影,鬼才信呢!你看又錯了。我覺隨著大家創造力大爆發,我們已經具備對著龐中華題的青春二字、對著汪國真的《熱愛生命》、對著國內任何一所中學校門,拍出青春片來感動世界的能力。審片制度亞克西!


3.這部電影劇情是這樣的:主要是兩男兩女。女一號胸小,女二號胸大。男一號愛上了女二號。女一號喜歡的是男二號。男二號被女一號勾引,也愛上了女二號。女二號車禍死了,女一號成了大學生。但男一號久久對女一號不能自拔,男二號為了女一號自暴自棄。影片的主旨,歐豪在階梯教室里已經表達很明確:在會做飯、會理財、有文化的女生當中,他們只選胸大的那個。


4.饒雪漫是和郭敬明並稱為「長大以後打死也不承認看過TA的作品」這樣屬性的作家。但是,這部電影里以一本《三重門》開頭,到結尾的時候表哥給她一本書,李珥居然說,我早就不看韓寒了。天吶!這劇本郭敬明改過嗎?

5.我覺得,這部電影都做到了面向他們的受眾,只是字幕不夠合格,翻譯得不夠到位,比如那句台詞應該這樣顯示字幕:銪結菓嘚湜叆綪,沒哊鮚綶旳⒐昰啨偆@@


6.饒雪漫說,甜言蜜語要說給左耳聽,因為這是最靠近心臟的器官。聽完這句台詞,我默默地摸了自己的乳頭,為它感到委屈……


7.我一直在想,最後張漾在公交車上對李珥說了句什麼話。李老師說應該是「我愛你」吧?我的答案則有「你該洗頭了」、「坐你麻痹起來嗨」、「吁」等等。當然這些都是扯淡。因為我們都看到李珥笑了,所以,真相是:「我沒打卡」。


8.截至目前,可以轉型做導演的職業包括作家(九把刀)、賽車手(韓寒)、歌手(周杰倫)、白雪公主(徐靜蕾)、小矮人(郭敬明)、演員(蘇有朋)、武生(吳京),甚至主持人(何炅)。導演果然是個門檻很低的行業哦,青春片是轉行當導演的第一站!對了,何炅的處男作叫《梔子花開》,喏,又一波荷爾蒙在路上了!


9.關於蘇有朋,天津流傳一個段子:說當年《還珠格格》正火的時候,他到天津電視台做節目,忘記拿車證,被武警攔下了。蘇有朋很著急,大喊:讓我進去!我是五阿哥!武警義正詞嚴:五阿哥?是皇阿瑪也不行!嗯!這部電影也是這樣的,故事原型差、演員稚嫩、節奏緩慢,你五阿哥也是不行的呀!


10.這是近幾年來我看到的第1024部青春片了。致青春、緬懷青春、祭奠青春、各位影壇大神們,請收了神通吧!請你們把牛逼還給牛,牛也要生活;把青春留給00後,80、90後的青春已經不夠用了!


(初入豆瓣不會髮長影評。。粘到知乎上好了,畢竟夜已深。)

沒看過小說版的《左耳》,只從電影本身來評價,孰好孰壞。
「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整個故事在大多數人看來可能會覺得很瞎,按照電影的演法,我們都是一群沒有青春的人。其實不然,只是大多人一生過著的都是循規蹈矩的生活罷了:做個好孩子,上學時認認真真讀書,畢業了聽家裡人的話找份好工作,找個對象平平淡淡地過一生。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得,並不是每個孩子在少年時期都是學校的乖學生,像曾經的許弋、李珥一樣。初中懵懂時期的我,也曾嚮往過「壞」學生的自由與歡樂,心猿意馬的在學習與帥哥之間漂浮不定。那段時間裡,認識了一些之後再也沒有聯繫也可能不再會遇見的人。了解到,學校里不是乖學生的孩子他們的生活日常。其實,和影片里描寫的不盡相同。你說,影片情節很狗血,那只是在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故事,按影片的演法,自己就是個沒有青春的人。也許,是的吧,你的青春故事寥寥,沒有過刻骨銘心的愛與傷痛。但確實有那麼一群同齡人,掙扎著、悔恨並痴迷愛戀著青春的故事與青春里的那些人。

15年是校園青春片橫行的年份,成本不高收益顯著,文藝范的青年們都喜歡坐在電影院,喝著飲料嚼著爆米花回味逝去的那些年。除了愛情,友情同樣佔據心房的大塊地兒。
影片中的吧啦,是位戲份超越女一的女二。她出車禍後,奶奶含淚燒了她的衣服,小耳朵走在海邊大聲呼喊宣洩,張漾坐在兩人待過的地方無聲啜泣,許弋在酒吧一個人落寞而舞,黑人想為她報仇卻無能為力然後剁掉了自己的小拇指。看到小耳朵在海邊絕望地呼喊時,我的眼睛濕潤了。

總是很容易被友情的戲份打動,小耳朵嚮往吧啦的自由和桀驁,她們因為許弋慢慢親近成為朋友。小耳朵在尤他和家長面前宣告吧啦是她好朋友,吧啦欣慰的微笑,小耳朵兩次回頭回應吧啦;吧啦車禍前傷心欲絕撥通小耳朵的電話,我只有你了,可是她們卻永遠地錯過了;小耳朵為著吧啦一直給張漾發簡訊,不想讓他好過。等等。

吧啦是不幸的,卻也是極其幸福的,永遠地停駐在愛她和她愛的人的心中。
「對不起是你的解脫,不代表我要原諒你的過錯。」年少時,我們還有愛的能力,那一不小心通紅的臉,現在越來越少見了吧。愛過那麼多的人,並不是因為濫情,只是因為沒找到最愛最合適的那一個罷了。

「青春的旅途沒有紅綠燈,越走越快你也成了過路人。」只願青春安好。


張漾上車沒投幣,嗯就醬紫。


記得當年看書的時候可能就是初中的樣子 反正高中的時候覺得特別不能理解當年自己對於這類青春疼痛小說怎麼來電的
但是鬼使神差的 我還是去了電影院 毫不私心的說 我還是有所期待
我覺得左耳比其他愛情電影要好的一點是 大多是新人 李耳的飾演者我原來並沒有見過 所以我帶入的很快 感覺一切都很真實
我看到很多人吐槽這些電影場景從來沒有在現實中出現過 我想說 是有的 只是我們離得比較遠 但是 是真的有 而且還很像
bug很多 但是從某些角度來說 我並不覺得很爛。
演員下了功夫 順便吐槽 楊洋在酒吧打工那段演的我心虐虐的 簡直和他的氣質不符合..
其實就是想說

這類電影 大部分都是找衝突比較大的一些愛情故事來詮釋 所以取材也就這

但是還是有感動
就像許弋被捉姦以後 那個學姐來照顧李耳時說的一樣 青春走過也就這了

最最最後還是想吐槽!!!如果李耳在努力一些 說不定許弋真的會變好 畢竟骨子裡曾是個好學生。


這幾天陸續有人問我這片子怎麼樣。那我就把前幾天寫的文貼上來,希望可以拯救一些尚在迷途的無知羔羊們。書沒看過,就重點說說電影吧。


青春逆耳:純真電影的逆生長


曾經也有過這麼一個時候,中國電影界出了一些好得不得了的殘酷青春熱血作品,萬分可惜的是,它們無一不是倒在了廣電總局威武雄壯的封殺令前。現在,搶佔市場的全是什麼呢,是一些不說欣賞,只是抱著娛樂心態去看,最後卻都哭不出來的電影們。《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萬物生長》、《左耳》、《小時代》,這畫面太美不敢看,不禁讓人感嘆,中國(部分從演員轉型)的導演們,為了賺錢真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雖然,賺不賺得了也還是個問題。

昨晚去看了《左耳》,懷著複雜的心情離開。期間走神無數次,醒來發現竟然毫無影響,後來明白,蘇導的電影其實並不存在情節一說。如果要講簡單點,故事從小耳朵愛上隔壁班男生許弋,吧啦為了心上人張漾而引誘許弋,許弋愛上妖嬈女孩吧啦,張漾愛上吧啦,最後小耳朵和張漾曖昧不清,無一不是如神經質般地,毫無頭緒與亮點。除了那個魅艷而近妖的黎吧啦,最後也被惡俗至及地殺死在車禍現場。至少年過四十的大人更好不到哪兒去,懷了小孩就找個人結婚先,等浪子想通了又回來找娘倆,好像是告訴你:我們也是有過青春的人。

整部片子不知在講什麼,喜歡和憎恨都突如其來,跟上帝創世一樣。實在沒戲可演了,就乾脆撞死個人,必須是簡單粗暴的車禍,不跟你解釋,反正就是死了。蘇有朋好歹是演過《還珠格格》的人,為什麼不能坐下來抽根煙好好想想,當一個人講故事時,他該講些什麼。

拿幾部老掉牙的電影說事,《陽光燦爛的日子》、《十三棵泡桐樹》、《十七歲的單車》。青春是一場實力不等的角逐,要麼來個人打破僵局,要麼出個事改變執念,從來沒有什麼是毫無由來的。青春也是隱秘的窺視,很多東西不必拿到光天化日之下看個明白不可,欣喜和悲傷都要經過醞釀,是在角落裡琢磨煎熬,緩慢長成,才能好歹有些溫度。

《陽光》里,毛孩馬小軍和大哥劉憶苦,馬小軍與自己的荷爾蒙,都是角逐;他偷偷潛進鄰居家玩耍,說著年輕孩子才有的囈語,然後遇見了夢中少女小米,這是青春幽暗小徑里的自我修鍊。《十三棵泡桐樹》,一個班級就是一個社會,每個角色都是相互角逐的對手,殘酷的東西從來不會黑白分明地表現出殘酷,它往往拐彎抹角,欲說還休,這才是真正的殘酷。《十七歲的單車》,典型簡單直白的敘事片,不存在任何生澀部分,貧苦小孩為了買一輛心愛單車而努力送快遞,後來搞丟了郵局的自行車,幾乎等於丟了飯碗,窮困如他何去何從。這種青春根植於泥土,沒太多少男少女的糾葛,沒有墮胎,沒有車禍現場,然而你說它不殘酷嗎。這才是真正的殘酷。

三部電影全都未通過審核。

有時想想,中國青春電影變成如今模樣,倒也不全是它們的錯。那麼,好好說一個故事可以嗎,講清楚開頭髮展高潮結尾就給打六十分。還真有,《重返二十歲》,翻拍自韓國,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九。

幸運的是,不少台灣電影在自由的規則下佳作輩出,《藍色大門》,性取向帶來的隔閡與疏離,幽深、偏執;《聽說》,男孩和女孩都以為對方耳聾,但彼此傾心,從誤會開始,到真相大白而結束;《海角七號》,樂隊故事,牽出半世紀的異國情緣(當然不是《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那樣以異國為幌子卻蒼白可笑的異國情緣)。都是上乘佳作。

再說歐美的,前幾天知影發了篇文章,《以後給我的小孩看的電影——初中篇》,《死亡詩社》,如詩如畫的成長,刻板的傳統被自由思想所挑戰;《聞香識女人》魅力十足的中年人,為少年打開的一扇啟蒙之門;《天堂電影院》,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少年與老人的友情,少年與女孩的曾經。即使再過幾十年,它們仍是硬碟里靜靜儲存光澤的珍珠,值得拿出來一再玩賞。

佳片如雲,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如果實在惱火,看一看《一天》里,海瑟薇是怎麼從青澀到純熟,一路泥濘波折,雖然傻帽但是為愛風雨無阻;《成長教育》,一個努力想要考上牛津的姑娘,在大人的觀念和自我選擇面前猶豫重重,看透虛偽,感受著成人世界帶來的迷惘,也是好教材;再不濟,至少像《歌舞青春》一樣,去拍拍校園裡再正常不過的十七八歲少年,讓人看到一些青春原本該有的樣子。

關於青春,有這麼多故事可說,題材浩瀚如海,為什麼導演們都義無反顧選最無厘頭的拍。我不知道當初饒雪漫寫這書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但要把它拍成電影就是你的錯了。這怎麼能叫故事,只能叫沒有音樂的MV。每想到這裡,就覺得痛心疾首,多希望有一天,這些青春電影不要再走回頭路。

導演們,你們好歹也是搞藝術的。

楊七七

2015.04.29


初三看饒雪漫的左耳,還是挺喜歡的,畢竟年輕過,蠻有共鳴的。暗戀一個自己覺得非常優秀、優秀到自己不敢直視的人;從小到大都是好學生,很後悔沒有去放肆一把,課都沒逃過;期待一場兩情相悅的愛戀,不必說什麼,但是偷偷地看著,發現「他是我的,我是他的」,曾經的青春啊!
對電影期待很低,因為買的預售票,不能退,影評不咋滴,但是因為期待不高,所以還好還好。趕腳作者參與選角編劇的片會好很多,我的左耳被基友狂呼「楊洋美如畫」刷屏。小耳朵好清純,吧啦漂亮張揚,許弋蠻還原的。
好女孩都想靠近危險,想嘗試變壞的感覺;生活安逸慣了,突遭挫折的資優生許弋一語成讖般「身敗名裂」;寒門出貴子,吧啦之死讓張漾浪子回頭,也更勇敢更真誠了;開篇尤他一出現,我還以為是新角色,因為騎著後面插著「高考必勝」的表哥居然是呆萌的胡夏!謝娜客串賣首飾也是醉醉的。
現在就是喜歡簡單的故事,不必太多表現手法(我也不懂),人物符合我的表象,喚起一些記憶,足矣。


作者:追劇喵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589458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提到國產青春片,廣大吃瓜群眾都有一種汗毛一豎甚至如臨大敵的緊張感。相比歐美國家的青春奮鬥,以及日本的青春蛻變主題,國內的青春片儼然鑄就了一段青春墮胎史。此前毒毒講過的「致青春」「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不光將爛劇本、小鮮肉、三角關係發揚光大,甚至墮胎率也高達百分之百。相比而言,影片「左耳」的豆瓣評分雖也沒上及格線,卻也佔了不小的優勢。

優勢篇 :先上三朵小紅花

影片根據那部攻陷無數少女心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饒雪漫親自擔任影片編劇,無疑也給五阿哥轉型導演的首部作品助了一臂之力。不得不說,蘇有朋的努力也確實讓他走出了漂亮的導演之路,特意找了福建漳州東山的銅陵小鎮作為拍攝地,將海邊的潮水拍岸以及南方小城夏天獨具的濕熱氣息拍的很有畫面感。

當然,五阿哥拍電影不光努力還走了心,布景的細質程度簡直把十年前的場景拍的無bug可尋。不光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當時的建築風格,音樂球賽,就連韓寒的《三重門》、高考的參考書也加入其中,甚至用的手機都是滑蓋的「諾基亞N95」,種種細節和小物件可見其用心程度。

此外,青春題材影片不光在故事情節中撕逼墮胎,還因盲目選擇有票房保證卻早已超齡的演員「裝嫩」而被詬病為矯情做作。而「左耳」在演員選擇上有點「出人意料」的感覺,採用的都是些非科班出身甚至初出茅廬的陣容,但卻都因本色出演而與角色有著渾然天成的契合感,演技的的青澀也恰好映射了當時小鎮少男少女的形象。

女主的顏值是影片不小的看點,陳都靈曾在2013年全國高校校花校草評選網站的女神排行榜中,力壓清華大學的奶茶妹妹章澤天高居榜首。在此片中飾演左耳先天不好但乖巧聰明的李珥,因身形象與劇中人物設定太相似,在影片中沒怎麼演卻也達到了驚艷的效果。

說到這,稍微扯點兒八卦,據說「消失」了快兩年的陳都靈近期終於又出現在了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不過她一改曾經沒表情和幅度很小笑容的高冷范,幾張笑的很誇張的照片讓其在很多宅男心中的女神形象崩塌。不過笑起來不好看的明星也比比皆是,希望毒毒的八卦沒有影響你們看劇的心情。

歐豪飾演的張漾有一點鄰居大哥哥的感覺,在此片中與三位女主人公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唱歌出身的歐豪表演起來還算專業,將青春期男孩對愛情的真摯和復仇時內心的衝突演繹的可圈可點,但口音問題也確實是個不曉得硬傷。

馬思純飾演的黎吧啦因敢愛敢恨的性格和有別於其他循規蹈矩學生的人物設定,給人的印象反而更深刻。馬思純更是將這種集性感與純情可愛於一身的風塵女子演出了味道,這種雙重性格的演繹估計給她日後演繹的七月起了汗馬功勞。

楊洋的演技雖比顏值遜色不少,但也把男二許弋前後的反差表現的很到位,酒吧中自甘墮落的痞氣以及初戀時的青澀害羞演的尤為出彩。

吐槽篇:罩著青春的帽子幹些不可原諒的事

當然,不能因為對五阿哥的好感以及影片的諸多優勢而忽略這部國產青春片的缺陷。影片比原著柔和了不少,導演將死一片以及打打殺殺等原著中比較「重口味」的情節刪減了不少,但毒毒仍舊不喜歡這種三觀崩潰以及邏輯混亂的四角關係設定。換句話來說,國內青春片不討喜的根本原因就是喜歡罩著「青春」的帽子,讓這些未成年人干著錯誤甚至無法被原諒的事情,但事實上效果並不好。

報復無辜少年並成功毀其一生?

男主張漾因無法釋懷童年的陰影誤而對許弋的媽媽心生仇恨,一心想報復無辜的許弋甚至不惜讓其身敗名裂。在一次籃球賽後,利用歌手黎吧啦對自己的喜愛,讓其幫助毀掉成績優異為人善良的許弋。

於是,在吧啦三番五次的求愛下,許弋愛上了這個與同年齡段女孩性格明顯不同的吧啦並跟其過上了泡吧打遊戲的生活。而張漾自己卻跟著富家女刻苦讀書,時不時也會因富家女的語言暴力而跑去找吧啦尋求安慰,在兩人都動情的某天晚上發生了關係。

然而就在吧啦準備與考上大學的張漾私奔北京之時,卻得到了一個斷章取義的視頻。還沒有等來張漾的解釋,就在大雨中被車撞倒當場身亡。而對吧啦動情的許弋耶從此開始一蹶不振,而許弋的媽媽也因兒子的墮落一病不起。

更匪夷所思的是,男主在間接害死吧啦並成功毀了幾個人的愛情與人生後慢慢老實了,而一句「我欠很多人一句對不起」就被原諒了。連一直愛慕吧啦為其不惜自斷小拇指的小混混也開始對其俯首稱臣,還共同開了家網店。甚至把一心想替吧啦報仇的女主都感動了,還和這個曾間接害死自己閨蜜的男人「糾纏」到了一起。

雖然故事在後半段開始強行給張漾洗白,把男主幼稚敏感和出於嫉妒的報復,統統間接歸給了對父母離異實情的曲解,以及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而導致的教育與母愛缺失的後果。但無論如何男主沒把事情真實情況弄清楚,就以感情為籌碼跟喜歡自己的女孩子做一個毀自己同學的交易,這種偏激和品行錯誤而導致的悲劇並不是披著青春的外衣就可以被原諒和寬恕的。

為愛情失去基本判斷力?

故事中的兩個女孩子雖在一定程度上有著悲劇色彩,卻也都為喜歡的人做了一些缺乏基本判斷的幼稚行為。吧啦為了得到與張漾轟轟烈烈的愛情,將許弋的感情玩弄於鼓掌之中。

而李珥也在得知許弋喜歡吧啦後,不惜也嘗試將自己變成那種化妝戴假髮海偷偷去學抽煙的女孩。為了幫助自甘墮落的許弋還賭博所欠的債,甚至默默操持家務跑去打工賺錢只為將他的生活有朝一日可以重新步入正軌。搞得好像這些處於青春期的女孩有了喜歡的人後,就會失掉判斷是非的基本能力。

此外,黎吧啦此前的黑人男朋友也因吧啦的去世而將張漾蔣嬌捆起來毆打,險些威脅到兩人生命安全不說,還在未達目的後自斷小指來表達自己對吧啦的愧疚。這種明顯有些變態的愛情觀,並不是披上青春的帽子就該被美化甚至理解,難道這就是17、8歲的男孩子該有的價值觀嗎?

愛情的力量是有多大?

除了故事中一些三觀崩塌的設定外,影片中許弋的幾次性格轉變也因鋪墊不足而顯得有些莫名其妙。起初還是好孩子的許弋在黎吧啦的幾次示愛後,竟然就真的放棄學業和吧啦整日泡吧斗酒變成了社會小混混。而在吧啦死後更是將這條道一路走到黑,不光在酒吧打工終日與美女廝混在一起,甚至還因賭博欠下了大額外債。

如果說此處的轉變與家庭變遷有一定關係還算多少能說的過去,而後卻又莫名其妙的在李珥的幾次救助及陪伴下改邪歸正了,開始靠自己學的專業掙外快。此處雖然有些牽強,倒也多少能用愛情來搪塞過去。

然而這以後的再次誤入歧途就真的來的太過於突然了,當李珥拿著手中的鑰匙捉姦在床時其實毒毒和她一樣處於一臉懵逼的狀態。就好比上一秒還與李珥親親我我互贈禮物,下一秒就又一夜回到了解放前,而且著前前後後幾次的轉變也著實讓一些吃瓜群眾瓜都吃不好了。

不難發現,近幾年盛行的青春片開始不滿足於平淡與青澀而是越來越傾向於重口味+撕逼,甚至不惜建立在毀三觀的前提設定下。但應該強調的是,很多錯誤的行為並不是籠罩了青春兩個字,就都可以被原諒的,對不對?

金融界不務正業的電影發燒友一枚

專註於各式影片毒辣點評

關注「金融毒舌女」微信公眾號,來一起玩兒吧!


中學的時候看過幾部饒雪漫的作品,感覺也就是劇情單薄狗血瑪麗蘇了些,以及所歌頌的「壞女孩和乖乖女主角是很好的朋友,前者為了後者的幸福自願沉淪黑暗(包括不僅限於失身)」式偉大的友誼非常噁心人。除此之外也沒多少鵝肝。

直到我看了左耳。

左耳是其最有名的作品,也是其寫作生涯放飛自我的巔峰:文風怪異,就像是一個老阿姨強行少女腔敘事、作者自以為踩住了青春的尾巴,寫出來的對話生硬而又做作,通篇都是不協調感;人物關係也延續了上述「偉大友誼」,兩個男主一個比一個渣,而凡是有名有姓的女角色有一個算一個都倒貼成性,對渣男不離不棄毫無原則底線一一其中女二所宣揚的「愛一個人就要獻身跪舔哪怕明知是渣男哪怕會被拋棄」的奇妙三觀讓我受到了今年最大的驚嚇;言情劇情更是一塌糊塗,渣男男二在對女二做出諸多渣男行徑後強行洗白成真愛女二,又在女二死後強行對女主一見鍾情,這魔幻現實主義般的走位讓人懷疑作者是在夢囈的狀態下碼字;包括書名都是個坑,女主一個耳朵聽不到跟整個故事毫無卵關係,這種強行小資的爽點,在我眼中實在是角度刁鑽,就如同我一直不懂的二刺螈一樣……

饒大媽應該深知叛逆期的讀者審美是非常古怪的,知道自己不需要好好構思劇情衝突、刻畫人物、打磨文筆,只需要滿足他們想要的爽,他們自己就會腦補出紅樓夢的細節、戰爭與和平的廣度和悲慘世界的深度。而左耳的核心爽點,大概就是倒貼渣男的nc女設定,可以滿足思春太妹某種神秘的自我奉獻心理吧。

ps:僅論文字功底,少年成名的饒雪漫至今沒什麼進步,水平比之網文中文字水準中游的跳舞都有著明顯的差距。


沒看過小說,只看了電影,公映當天買票去的。
下面不是影評,是我看到的電影,從電影角度給出的觀感和觀點,並嘗試舉幾個例子輔助說明。

從電影角度,電影《左耳》值得推薦,下面幾個原因:
下面我談了六點,我自己會認為第5點和第6點最有價值,沒興趣看長帖的,可以直接跳到後兩點。

1、導演風格意識很明確,應該是迄今我看過最接近岩井俊二感覺的國產青春題材電影
整體電影氣質讓我聯想到《莉莉周》,不止一次——就是整體故事殘酷青春,但氣質還是清新與溫柔。
之所以說「風格意識」,而不是「風格」,是因為作為導演處女作,「風格意識」顯然比風格本身更重要,這一點導演完全過關。

2、製作技術層面,《左耳》基本沒毛病。
表演整體是成功並且到位的,劇作被很多人病詬,這兩點下面分別單獨說。
攝影和音樂是這部電影可以著重觀察,特別前者的用光,無論外景還是內景,白天或者傍晚,都還是相當用心的。
有好幾場小巷裡的夜戲,有更簡便的拍法,但導演和攝影還是選擇了相對複雜帶縱深和移動的角度,這時候可以看到整個畫面內的布光,只需要看光源位置和光的層次,就知道這不是一個粗製濫造的戲。


3、表演單獨說,個人認為保留了新演員特質前提下,與角色氣質最大程度融合。
《左耳》這部電影,拋開上面技術層面,單看對新演員表演的控制和把握,蘇有朋已經足夠證明他導演方面的潛力和才華。
評判導演,特別是新導演的價值,個人觀點,最核心就看兩條:是否有鮮明的風格化意識,是否可以對演員有足夠的引導或掌控能力。
我認為,蘇有朋通過《左耳》都證明了這一點。

具體到片中角色,整體上,幾個女演員對男演員呈壓倒性優勢。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馬思純的角色,相當出跳,之前完全不知道這個演員,但個性魅力光芒四射。
在我看來,我會認為李珥這個角色表演難度最高,因為貌似這個新人完全沒有什麼表演經驗,在依靠很少的表演指導,大多憑著直覺在表演。
但難能可貴在於,導演還是做到了讓這樣一個幾乎沒有表演經驗的演員完成了這個角色,而且讓演員生澀的缺陷與角色融為一體,讓本來的短板和不足成為了角色特徵,這個迎難而上並成功轉移觀眾焦點,整個過程是很難的。
這個角色或者整體角色的塑造成功,我想導演本人至少功勞佔一半以上。

男主角張漾難度同樣不小,但因為故事推進問題,我一開始會認為表面顏值更高的許弋是男一號,故事推進到三分之一,我才發現不是,這個應該說是一個劇作結構上的問題。

4、關於劇作,的確有明顯缺陷,但有趣的是,這居然並沒有成為這部電影的致命傷,至少我並不這麼認為。
「故事永遠都是第一位的」,這話對於商業片當然沒有錯,但有時候會有變通。
當在宣傳稿上發現,劇組代表自己說曾經啟用過26個編劇時(當然也有劇組說,他們有50個編劇),可以想像這個故事應該遇到了很大的障礙和困難。

我之所以不認為劇作是《左耳》致命傷,就是因為幾個角色塑造還是成功的,或者對我而言,時相當成功的。比如,看完電影后已經兩天了,我很少見的可以清晰記住幾個主人公的名字:李珥、吧啦、張漾、許弋等等。
所以,在劇作層面,當人物和故事只能二選一時,我會選擇人物。
《左耳》顯然也是如此,故事情節更多為不同人物性格服務,而不是情節之間的起承轉折。

我一位編劇專業的老同學,看完《左耳》發了一個朋友圈,說「7個人物,7對人物關係,寫電視劇的都得會這招」。從某個側面來說,《左耳》的劇作在情節方面是為人物關係服務的,說到底,也是為人物塑造服務的。

5、青春片類型突破,《左耳》幾乎全面啟用新人,提供了新的可能。
我個人非常希望《左耳》票房儘可能的高,最好四五億以上,這樣讓投資方在青春片這個類型里,不要迷信大明星演員,不然很容易陷入尷尬——一方面觀眾覺得不像,另一方面投資人的性價比也不高。

歷史地看,「青春片」從來就是製造明星,而不是消費明星的。

《陽光燦爛》《牯嶺街》,國外的《早餐聚樂部》《鬥魚》《美國派》系列,無論是謀求導演風格的樹立,還是謀求高性價比的市場回報,都無所謂是否是大明星,最重要的就是新演員氣質與角色的高度契合。
對於青春片,年輕新演員是這個類型領域創新和製造新鮮感的重要一部分。

所以,只要《左耳》取得市場成功,票房四五億以上吧,應該足以動搖國內所有電影投資人和創作者的慣性思維,會有更多手裡捏了一堆類似暢銷小說的片方,會重新思考項目打包時的方案和選擇。

當然,《左耳》要注意整個幕後製作團隊的專業性,可能很多人對攝影師趙非、錄音杜篤之和製作人等團隊沒有任何專業性概念,我當然不認為「原著暢銷小說(泛IP)+新演員」就能取得成功,我只是在強調,未來青春片,在其他環節足夠專業基礎上,應該更多考慮啟用新人。

6、青春片類型浪潮,不是即將過時,而是剛剛開始。
從《致青春》《同桌的你》到《小時代》系列和《匆匆那年》,包括《左耳》,無論業內人還是媒體,貌似普遍的出現一種「唱衰」青春片的論調,我的看法完全相反。

「青春片類型浪潮」不是走向衰落而是剛剛開始,這個其實是市場決定的,具體說是市場人群決定的。
中國大陸的電影觀眾群的日趨低齡化,目前沒有看到任何放緩的跡象,未來20歲出頭,甚至20歲以下,會成為電影市場決定性的購買人群,從這個角度,沒有任何理由唱衰「青春片」這個類型,這個跟國內電影人能把「青春片」拍得好壞,幾乎沒有任何邏輯關係,說到底,未來幾年,「青春片類型」是個市場剛性需求。
或者換個角度,也說明這兩年古裝歷史片為什麼會真的逐漸走向了「沒落」,如果沒有針對年輕觀眾群體的再創新,這個類型短期內很難「復活」。

另一個本土市場獨特的原因,也讓我更加進一步看好「青春片」這個類型,或者說創作方向。

就是「青春片」向「泛青春片」演化的過程,也可以說「青春片」從一個商業電影子類型逐步演化成國內商業片的重要類型元素。
簡單說,「青春」二字,逐漸從「類型」走向「商業片必備元素」,甚至走向一種「風格」。

「青春片」可能是一種類型,但「青春電影」,就可能完全是一種創作方向了。

了解電影史的朋友,其實這裡,我是借用了「黑色電影」在影史當中的評價和地位,黑色電影從最初的一種類型定位,後來逐漸變成一種風格定位,在我看來,眼下中國電影,青春片正在走著類似的路徑。

國內現在很多商業片類型都有禁忌,比如警匪動作,比如科幻動作,比如鬼怪魔幻等。
最近《戰狼》是對現代軍事題材的正面「類型補缺」,但不是每個「暫缺」的商業類型「正面進攻」都能成功,大家都等著看《三體》在科幻類型的突破,《尋龍訣》《吹燈傳奇》對現代魔幻類型的突破等等。

所以,未來可以期待的是「青春片」和各種成熟商業類型片的混搭和組合後,可能以某種擦邊球的形式帶來的國產電影類型創新。
誇張點講,比如「青春警匪」、「青春科幻」、「青春魔幻」,這個不能生硬字面理解,打比方《哈利波特》算青春片嗎?《飢餓遊戲》呢?《分歧者》呢?《移動迷宮》呢?

關於「青春片」和「青春電影」的思考,是因為《左耳》聯想到的一點啟發,可能有點偏題了。


最後題外話,看到網上、包括知乎上,很多觀眾和網友對《左耳》負面的聲音,我並不認為這些負面的聲音就是錯的,雖然我並不贊同,因為大多可能只是一些原著讀者認為電影或角色跟自己想像不符,也有可能只是一種消費後的情緒宣洩。
恰恰正是因為這些負面的評論,讓我從一個電影製作人的角度,我覺得我有責任談談上面幾點我跟一些朋友不同的觀影感受和觀點。


《左耳》在我看來,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導演處女作,幾乎全面啟用新演員的做法,很大膽,但效果很好,電影專業製作品質過關,希望未來更多投資人能關注這樣新導演、新演員的電影項目。


是不是這幾年「墮胎青春」系列電影看多了 所以你們對青春電影的品味已經下降到「只要不打胎就好」的地步了嗎 ?

我的青春是青澀 熱血 略帶遺憾的 而不是充斥著做愛 陰謀 甚至死亡的 。

真要說勾起回憶的話 也就是諾基亞了 在那個蘋果還只是MP3 三星還只是小弟的年代 N95當年絕對是如iphone一般的存在啊 我至今還留著那款滑蓋的5300 。


PS:
黎吧啦用生命詮釋了「我爆粗 打架 懷孕 混社會 但我知道我是個好女孩」


PPS:
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書里的人都是校草校花 可他們的青春卻如此混亂陰暗 後來當我看到饒雪漫的照片的時候 我釋懷了 估計她的青春期過得很悲情吧 。。。(純屬調侃)


有人說饒雪漫的書是給初中生看的,我的確是在初中的時候看的。這本書是寫給那些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乖寶寶看的,雖然它所描寫的內容和我們的的青春大相徑庭,但是卻實實在在地成為了我們意淫中的情節,所以那些白襯衫,洗得發白的牛仔褲也成為了我們青春的一部分。
在我讀大學之後,有過男朋友之後,青春期都到了尾期以後,這部曾經被我意淫過的小說被拍成了電影。在開始聽說的時候,其實是充滿不屑的,但卻仍舊偷偷摸摸的去關注它。在去看的時候,聽到第一句台詞我就說這是一部爛片,卻不能阻止我在電影最後一分鐘的時候少女心又突然動了一下。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高度還原了小說,並且敘事流暢。
首先角色選得很好。
陳都靈雖然台詞講得不是太好,但是她不用演就是小耳朵了。
馬思純算是其中演技最好的一位,雖然也有點浮誇而且也不夠漂亮,但是真的演出了小城鎮不良少女的既視感。
雖然說不喜歡歐豪,但是他確實沒毀了這個角色。年紀大了就不會再把當年那個壞壞的小男生當成男神,不會在他沖你勾嘴一笑的時候就魂不守舍。少時的男神跌落神壇,終於覺得街頭那個酷酷的男生也不過如此,所以也就接受心中的他落入畫面變成一個具體的影像,而不再是當年那個靠著樹的挺拔背影。所以也就接受了歐豪,並且覺得還不錯。
楊洋長了一張校草臉,把白襯衫淡藍牛仔褲穿得極美。不過因為電影篇幅所限,許弋成為了整個電影中最單薄的角色。他莫名其妙的愛上吧啦,愛上李珥,莫名其妙的墮落,其實看過小說就會知道,他不過是變成了曾經的張漾,並且還沒來得及長大。
胡夏長了張學霸臉,像極了那個總是守護在身邊的表哥。
黑人不黑,但是帥帥的演得很好。

其次這部電影的選景很真實,不避諱簡陋的課桌,醜陋的校服,骯髒的街道,一切都像極了我們所熟悉的地方。

最後,作為一部電影,蘇有朋沒有把他拍成mv,沒有把他拍成ppt,也沒有拍成word,所以謙虛的來說,就已經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電影了。

饒雪漫和安妮寶貝都是我們不願意承認的過去,但卻實在豐富了我們曾經的意淫。

還記得那個小白楊嗎。

——————————————————————————彩蛋時間
最後男主逆襲成功成為電商ceo,並牽手白富美,這不就是強哥和茶妹的愛情故事嗎?幕後大boss默默點了個贊。


今晚電腦上看的高清,看過原著。蘇有朋也來過學校做宣傳,我下課後去看了看他,他還唱了下歌。我和這本書還有點故事可以說說,趁著有點寫東西的興頭,就上知乎寫一寫好了。首先,今年大三了,來自電影中那樣的小城市。
應該是在我初一的夏天,參加了一個去青島的夏令營(還沒到奧運會,不知道現在的青島的海是怎樣的了)。有過經驗的都知道這種夏令營條件好不到哪去,來回都是一天的火車,還得是硬座。那次經歷,我認識了兩個女生,第一個和我一級,我喜歡上了她;第二個大我兩級,結果我們成了很好很好的朋友。在歸途的火車上,我和她相鄰而坐,我回了一次頭,看到桌子上擺了一本《左耳》(記得是綠色封面),我拿起來翻了翻,還沒細看就送了回去,不過也記住了這本書,不知道是因為名字很特別,還是因為這是她的書。她是市裡的孩子,我則是縣裡的。一直到高中的時候,我們沒有真正的聯繫過。
初中時候,開始真正喜歡上文學,當然我也看韓寒、郭敬明(小時代三本我都看過,後來看夢裡花落知多少,直接看吐了,太爛。),當時的同桌有一本《左耳》,我自然就看了。那個時候還沒有撕逼這種詞,我是那種好學生(或者說單純的學生),只是覺得小耳朵挺可愛、也很倔強,那個表哥蠻喜歡的,因為和我們自己最像。記得饒雪漫還寫了續集,當時在網上看了一點就沒有看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續集。後來,就一直喜歡那個女生,雖然沒有見面、沒有聯繫。
高三時候,也不知怎麼就有了她的電話(也許是QQ裡面要的吧),她知道我喜歡她,後來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我父母也知道了(翻了我的手機簡訊),我也明白了她是怎樣的女生,她像《左耳》里的巴拉,可是巴拉至少是真誠的。高三已經進入到開始模擬考試的階段了,卻發生這些事情,父母的焦急你們可以想像。
當然,我的高三是努力的。學文科,數學也很好,每次全校模擬,我的目標就是那個全校第一,考不上就是失敗,所以我幾乎每次模擬考都是全校第一,因為我需要不斷用第一名證明自己,證明給理科班的老師,我學文科照樣是重本線;證明給自己,憑藉興趣選文理科沒有錯;證明給父母,他們的支持是對的。(可是高考並沒有考好,雖然還是重本線,但那是後話了)
至於那個女生(沒有人有資格評價別人是壞,我自然沒有),再也沒有聯繫過。
那次夏令營認識的第二個女生,就是我那好朋友,後來一直聯繫著。一次新年喝多了酒還抱著電話給她說了好久的話;後來她感情出現問題,自己還為她哭過;去年暑假去北京玩,她在北京的一個縣裡的郊外的一個學校上補習班,我就從北五環坐車,和北京不怕擠的大爺大媽坐公交過八達嶺,再下車走了一小時的公路(沒公交、連出租都沒有)去看望她,因為自從那次夏令營,我們就沒見過面了。有一天她結婚了,我應該會從很遠的地方去參加她的婚禮吧。
15年,大三了。再回看這部講述高三和青春的電影,我只是覺得,電影無法給予我共鳴。其實電影里也拍到了高三時候那些成噸的書和習題,可是我們卻只看到了那些真得很幼稚的仇恨和糾葛。當然,他們都很單純甚至犯傻(巴拉就是傻瓜,嘴巴里說上了很多人,卻是被第一次上)。小耳朵說得沒錯,她依然是好女孩。可是這與我們的高三和青春無關,所以我們看不到自己。你看那些年的時候,你會看到自己的沈佳宜,看《左耳》時候,你說話給自己聽,左耳聽得見的!
陳都靈很純凈的女生,是我想像中的小耳朵,雖然台詞說得都挺生硬地。其他角色沒啥好說的,尤其討厭許弋,自私。
不過我很喜歡左耳聽不見這個劇情設定,第一次聽不見成為了人生的遺憾,第二次聽不見可是卻聽到了自己愛情的心動。你有多久沒有心動過呢?
拍一部電影是不容易,但是中規中矩,基本還原了原著內容。
你拍一部電影獻給青春和愛恨,我看一部電影,也想起自己的一點往事,可流不出一滴眼淚。


可以早戀,不許成功——評《左耳》

《左耳》算得上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開始莉姐推薦我看這部電影,我是拒絕的。
一是豆瓣評分略低,只有5.6。
二是自從《致青春》之後,國產青春類型片的持續高開低走,電影的質量堪稱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而你始終不知道他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趙薇導演的處女作《致青春》其實開了一個好頭,從前期宣傳到電影本身,都堪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還引發了80後的集體回憶風潮,在當時的熱門話題排行榜上的風頭一時無兩。
曾經人人網上關於美國校園電影有很多推薦相冊,我以為《致青春》就是國產校園電影的開始,沒想到這居然是國產校園電影的終結。
《同桌的你》生硬的台詞和故事情節,雷的我外焦里嫩。
原創劇本就這個水平,我忍了。
可《匆匆那年》這麼優秀的小說基礎,
導演居然找了一幫年近30的「優秀演員」扮演高中生,
好端端的劇本硬生生的拍成了PPT集錦和廣告合集,
還順道促成了陳赫和張子萱的狗血戀情。
真是功德無量啊。

在這種大環境的促使下,我對《左耳》的期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低。
而也正是因為只抱有30分的期待,卻看到了一部60分的電影,所以帶給了自己80分的驚喜。

首先,這是導演選擇演員的成功。蘇有朋很有眼光的選擇了陳都靈,楊洋,歐豪這些年輕的,甚至不是科班出身的新人,而沒有靠一兩個所謂的大牌來招攬 人氣。
陳都靈都不需要表演,她站在那裡就是高中里最乖巧的那個好學生。
歐豪都不要表演,他站在那裡就給人一種想揍他一頓的衝動。
楊洋都不要表演,他的臉一出現我就聽見後面的小姑娘尖叫了。
演員是為電影服務的,可現在很多國產電影卻本末倒置,以為找兩個人氣頗高的明星就能撐起整部作品,這對電影本身就是不尊重的。

其次,這是編劇改編小說的成功。前幾天看報紙,匆匆那年的導演張一白說,我能拍高中生談戀愛已經是一個突破了,關於高中生戀愛的問題我們探討了很久,最後廣電總局說了,可以早戀,不許成功。
按照這個說法,《左耳》已經取得了很大突破了。

關於電影情節,我不想評論太多,畢竟仁者見仁,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
但是這部電影卻帶給了我一些關於電影之外的思考。
豆瓣上,這部電影的差評鋪天蓋地,喜歡的也有不少。
我看了看評論,大部分是在義憤填膺的表示,這部電影只有90後和00後腦殘喜歡看。

我感覺說這些活的應該都是80後,當然我也是所謂的80後。
想想很恐怖,同樣的話,曾經也有人對80後說過,現在80後掌握的話語權,又開始迫不及待的批判起下一代。
最年輕的80後已經26歲,大一點兒80後,孩子都該上小學了。
80後這個集體,應該說已經集體離開了校園,踏上了社會。
離開了象牙塔,開始面對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現實,開始為工作煩惱,為結婚發愁,為房子借錢,為買車貸款。
見識了社會上的種種醜惡,經歷了殘酷次次打擊,就以為自己經歷的這才是生活,對上學時那些所謂的愛恨情愁變得不屑一顧,以為那不過是小兒科。

身邊的朋友在談對象,每次問起來,應該都是這麼幾個問題,長的漂亮么,在哪兒工作啊,家裡幹什麼的,在青島有房子么。

是啊,我們終於不再那麼小兒科了,
因為小兒科的時候,我們問的最多的是:你為什麼喜歡她啊?

我終於明白廣電總局的深刻用意了,可以早戀,不許成功。
因為在早戀的時候,你什麼都沒有,只有愛,你怎麼能成功?


像我這種人渣,看見十幾歲的,穿校服的,漂亮姑娘,就會覺得這是個好片。


饒雪漫的《左耳》我在中學附近的一家書店裡看過,包括郭敬明的《夏至未至》和《悲傷逆流成河》,沒覺得不好意思。


這次是和十八歲的妹妹一起去看的,她高三,當時離高考只有一個多月。她出來跟我說,她們的青春根本不是這個樣子啊。


我笑答,等你再過些年頭看,青春片故事講了個什麼故事,一點都不重要。


推薦閱讀:

大魚海棠和美人魚一樣爛么?
為什麼美國的 NC-17 分級會嚴重影響影片商業表現,但香港的三級卻不會?
製作一段5分鐘的電影混剪視頻,大約需要多少個工時?
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真的不值得看嗎?
陳正道的《記憶大師》和《催眠大師》相比,哪一個更好?

TAG:電影 | 小說 | 寫作 | 文學 | 蘇有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