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關於傳統文化傳統民俗的冷知識?

【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的祖先留下了五千年文化遺產,民俗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可以分為天文、歷史、地理、曆法、職官、服飾、器物、玉文化、青銅文化、文學、藝術、武術、美食、禮儀、婚喪、百草醫藥等方面。現在對傳統文化傳統民俗的復興,是時代的呼喚與要求。今天,隨著國勢上升,自然而然的就是文化的輸出,也要讓世界了解我們的民俗傳統。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更應該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絕對不能數典忘祖。成為文化大國才是真正的強國。
現在大家都各自來說說你們知道的傳統文化傳統民俗吧,讓大家都多多了解。


謝邀。


先答一個雞年主題的。
我十歲的時候,家裡一個親戚生了小寶寶,我成天一有空就跑他們家去玩。
一天去了趕上小寶寶正在呼呼大睡,老人說:今天看來是貓在哄著。
我問這是什麼意思。

他們講,有種說法說天上有狗、貓、雞三個動物輪流哄人間的嬰兒睡覺。但是狗來哄的時候,小孩就會哭鬧睡不著;雞值班哄孩子的時候,小孩就會睡得很淺,動不動就醒;只有貓哄著的時候小孩才睡得香。

再答一個過年主題的。
過去我奶奶說過一個順口溜,具體記不清了,大體意思是懶婆娘都喜歡正月,因為正月里有很多天可以名正言順地不做針線活。好像初一到初三、初五、十五都不能動針。還有一天是莊稼的生日,這天動針會扎了莊稼的心,讓收成不好。還有一天是龍的生日,這天動針會扎傷龍,導致風雨不調。

聽這些東西的時候就會想到其實每個普通的屁民身上都有一條看不見的秘密通道聯繫著天上與人間的諸神諸仙,好厲害的樣子!


既然題主說到人日
人日出生的出來露個臉吧……


嗯……應題主請求取匿了


簡單說一條不知道算不算冷知識的冷知識……
坐標山西晉中n線小縣城,我這邊沒有所謂的「年夜飯」,甚至「春節」這個詞都沒有,只有「三十」「初一」「過年」。
所以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的時候我們吃的是下午的剩飯,一人一杯蜜桃汁/杏仁露,一人一個饃饃豆沙包糖圈茶食糕卷什麼的,饃饃不夠吃我妹還鬧脾氣了( ?° ?? ?°)

手撕燒雞腿、剩飯土豆燉雞塊、剩飯不知道什麼素菜、黃瓜豆腐乾。
所以除夕夜看大家各種大魚大肉的發圖我的心情蠻微妙(′▽`??)
對比一下初一的午餐orz
肘花 牛肉 南燕竹豬頭肉 下曲豆腐乾
蓮葉肉 醬梅肉 醋熬魚 過油肉 燒肉鍋


何謂「破五」,長知識了

1.「破五」的第一種說法: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圓年」,意思是說年過完了,到這一天要做一個總結,劃句號了。其實,這是「破五」的變種,是由於不知「破五」的由來,慢慢的演變出來的。

據《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有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後,就更讓人討厭了,還沒聽說有誰是喜歡窮神的是不是?所以人們就在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即歸」----馬上滾回去吧!

2. 「破五」的第二種說法:

還有一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

3. 「破五」的第三種說法: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4、「忌針節」

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五日。舊時,漢族民間過春節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飯,婦女不能用針縫紉等諸多禁忌,在過了初五之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習慣上,過了「破五節」,商店酒樓五行八作方才正式開張從業。如有鋪面變化、櫃檯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六定奪。

「破五」打破諸多禁忌

「破五」意為「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一般說來,從除夕至初五期間,有許多節規和禁忌,如不能做新飯、不能出門稱忌門、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掃地洒水、商店不能開門等。但到了初五,所有的禁忌都打破了。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破五」就是「趕五窮」 

我們告訴大家,所謂"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曾見於韓愈的《送窮文》。這位詩文大家說,"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無論內心如何思謀,行文總是比較平和,雖屬我的大患,還是客客氣氣送走了吧。到了老百姓便實話實說,"趕五窮","填窮坑",而且動用了爆竹掃帚,不能客氣。這畢竟不是請客送禮。趕盡殺絕,當是其中最為慷慨激昂淋漓盡致者。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

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放「二踢腳」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幹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後,要努力干一天活,稱「恨窮」。「破五」意味著只要在新的一年裡,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可過上好日子。

「破五」當天勿串門

由於地域不同,節日習俗也有差異。「破五」早晨進勞苦大眾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這天忌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因為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讓親戚沾著了窮氣。在北京一帶,婦女不許於此日串門,串門則不詳。在河南一些地區,人們於此日不勞作,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大小店鋪「破五」開張

按照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就關張了,而到了正月初五這天,家家又都重新開張了。所以,求財也是這一天的重要主題。放鞭炮也與求財相關,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到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過去正月初五是春節的尾聲,所有為過年而關門休息的大小商店,「破五」過後一般都要選擇吉日開張營業,通常是選擇大年初六。舊時,買賣人過大年,一般從初一至初五關鋪,商號停業,一律上門板,戲院子封箱不唱戲,門上貼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商號酒肆五行八作在年初五開張從業,如有鋪面變化、人員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五定奪,俗稱「破五」。

轉自朋友圈,侵刪。


農曆新年起源於古時的臘祭(也有蜡祭一說),就是豐年祭神拜祖的儀式,沿襲到上個世紀中葉前,才被正式定名為「春節」。那時的北方農村裡,大年初一要五更(凌晨3點到5點)便起來合家迎祭神靈和祖先。天亮前的這幾個鐘頭,不許大聲說話,不許嚇唬小孩兒,不許毀損器物,就連先起之人喚醒家人都只能放一個小炮仗,大家自然就驚醒了。之後的洗漱準備及至行迎神禮的全程,都需慎言。因此在這個時間之內,只聞得滿村爆竹聲聲,絕對不聞人聲(不過估計也確實聽不見)。其時還有於院中鋪芝麻秸稈的風俗,因踩之窸窣有聲,以為「踩歲」或「辭歲」的寓意,到現在都不多見了。


蟹邀
泥煤,給你一個鋒利的小眼神,哼@漫步人生路
過年只知道吃吃吃的我

奶奶說,大年初一一睜眼要吃一塊發糕,還要捲起來,一口吃掉,這樣這一年才發發發發


不知道算不算民俗呀,福建的某個地方,會過兩個春節,正常的春節和初四的春節。


推薦閱讀:

喝隔夜的水不好嗎?
「子母哏」的說法從何而來?是否有什麼書籍介紹子母哏的淵源呢?
年底祭祖,啥儀制比較規範?
賈鵬芳為什麼要到日本發展?
剪子包袱錘被叫做「jiang jun bao」源自中國還是日本?

TAG:習俗 | 民俗 | 文化習俗 | 傳統民俗 | 中國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