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SK-II 廣告片《她最後去了相親角》?關於剩女、結婚、相親,你怎麼看?
最近很火的廣告片#剩女改寫命運#《她最後去了相親角》關於相親,剩女,結婚。這些有什麼看法,這部廣告片打動那麼多人的原因在哪裡?
作為一個SK-Ⅱ用戶的所謂「剩女」,我大概也是第一批看見這個視頻的人之一吧,從故事結構上說,結尾轉折太突然這一點已經有其他知友提到了,那我說些別的吧。
首先,SK-Ⅱ這個廣告片是明確針對自己目標客戶的——城市女性,經濟獨立,有愛美之心,注重形象管理,雖然可能有生活上的現實困擾,但不會真正被困於其中無法自拔(自救)。
我自己第一眼看見這個視頻,是感覺很拉好感的。特別是在某合網的「外婆,我結婚了」,和某DO的「她犧牲了自己的夢想,來成就你的夢想」這種廣告片的襯托下,SK-Ⅱ簡直彷彿身高2米8。
但是轉念一想,某合網的廣告片目標觀眾並不是「剩女」啊,他們明明是在告訴老年人如何正確逼婚!而某DO的目標客戶是男人,是即將為鑽石買單的男人,懂了吧!
所以SK-Ⅱ的廣告片從抓目標客戶這一點來說,確實很走心,畢竟在此之前,國內根本沒有哪個品牌從一個獨立的人的角度關心「剩女」這一群體。(當然也可能我看得廣告少,如果有煩請大家指出。)
其次,片子後半段的轉折似乎不太真實,但前面的鋪墊應該是很真實的,這也是它能夠打動人——特別是打動所謂「剩女」的重要原因。
或許是我運氣比較好,現實生活中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因為自己的「剩女」身份遭遇過困擾、尷尬、為難等等。家人、親戚、朋友、同事、同學還真的沒有什麼奇葩,從未被逼婚過,沒有被某些猥瑣男認為應該「賤賣」過。
但是,我自己沒有「剩女」困境不代表別人也沒有,道聽途說的、網路看見的,整個社會對「剩女」的不友好是真真實實存在的。去年年底出於好奇心,我加了一個單身群。這是一個每天都很活躍的、全國各地人都有的群。
然後發現很有意思的是:女生的苦惱基本來自社會輿論、身邊壓力和父母逼婚;男生的關注點則是,約炮、自慰、某節目里的某女真丑、反對單身女人生育權利、你們單身久了心理扭曲……當時我還發了一條朋友圈調侃說:
有些女生不結婚的真實原因大概是出於最低限度的自我保護吧,畢竟「智商癌」這種病搞不好會通過體液傳染噠~
你們看,同是單身人群也是有「階級」的哦,單身男天然覺得自己是可以鄙視單身女的!
好的,那最後我們來說說「階級」,SK-Ⅱ廣告片讓我隱隱憂心一點的是——它並沒有有些支持女權的人想得那麼美好,因為片中女性能夠獲得理解和支持,是緣於她們的階級,而非她們的性別。
大家應該還記得年初那個上海女孩逃離江西的假新聞吧?雖然新聞是假的,但是由新聞引發的討論(甚至是爭論)卻是真實的。當時很多支持女孩的網友,他們認為上海女孩沒有義務陪鳳凰男吃苦、照顧窮婆婆的情緒,這可以看作是對女性的聲援嗎?並不是。這實際上是對女孩所處階級的支持。
在那個故事裡,女性和農村、貧窮是割裂開的,她們屬於城市,屬於有產階級,屬於不需要「跳火坑」的群體。女性只有和城市、富裕、精英等等這些高一階級的詞語共生時,她們才有選擇的權利。
發現了嗎?這也是SK-Ⅱ廣告片所傳遞的內涵,或者說它只是無意識地傳遞了這點?
女權主義者Roxane Gay曾經在她的TED演講里說:
當我們談論女性的需求時,必須考慮我們所擁有的其他身份:我們不僅僅是女人,我們是有不同身體、性別表達、信仰、性取向、社會階層、個人能力的人。看到我們的共同點固然重要,然而同樣重要的,是意識到我們之間的不同、以及這些不同如何影響塑造了我們的生命經驗。沒有這樣的包容性,我們的女權便毫無意義。
據說知乎多是年入百萬的精英人群,所以「窮人不該生孩子」這種觀點很有市場,而在「3000W光棍」這種話題里,也不乏諷刺他們沒資格傳宗接代的。但是,這真的不是女性的勝利,因為城市女性可以輕鬆逃離農村男人,但永遠有比農村男人更低一「階級」的農村女人繼續要承受剝削和壓迫。
如果女性只有成為精英才有安全感,那說明她們作為「女性」,依然沒有基本安全感。如果女權關注的僅僅是精英女性,那它和女權主義也沒什麼關係了。
不要指望化妝品廣告片促進社會變革,最需要爭取權利的人,其實大多數還生活在我們聽不見聲音的角落裡。
就醬。
============== 被 迫 一 割 ==============
鑒於評論區又出現了最讓我頭疼的那類網友——閱讀理解能力不過關,強行給答主頭上按一個觀點然後進行批判——所以我還是加個補充吧:
一、有人說我看不起農村人,把農村比成「火坑」。麻煩你再去看看,我那個「跳火坑」是帶引號的,是轉述當時討論中其他人的說法。而且你多讀兩遍應該能看懂,我都不認同「窮人沒有生育權」好嗎?
二、還有人說我要求SK-Ⅱ為底層發聲、推動中國女權發展,是我要求太高想上天。拜託,答主真沒有那麼幼稚,謝謝!我說的明明是,有些女權支持者對這個廣告片過於樂觀,而它實際上僅僅是一個品牌廣告,雖然比其他廣告對女性的態度要好很多,但它還是化妝品廣告,而不是公益組織廣告,它的首要目標還是抓自己的客戶,而不是觸及深層社會問題。倒是有些有志於女權的朋友,可以藉此(以及上海女孩逃離江西事件)反思下,自己是否走入了精英主義的窄門,這也算廣告片傳播中帶來的一點啟發。
請問,這樣說,你們能看懂了嗎?
好了不要再強行腦補答主對農村的惡意、對化妝品品牌的幼稚幻想了。
答主心好累。
首先,我決不認同國家機器創造並推廣的「剩女」這個詞,never!never!never!根本就沒有剩女,真正的可怕的社會問題是3000萬找不到對象的男人。
其次,講個我太姥姥的故事。我太姥姥1905年生人,祖籍河北農村,文盲,童養媳。夫家自幼強迫她裹小腳,她總是在晚上偷偷放開裹腳布,白天又被強制捆起,纏纏放放,導致最終大概穿35碼的鞋子。30年代我姥姥到了該裹腳的歲數,全村的小女孩都裹了,但是太姥姥堅決不給姥姥裹。有人來家裡勸說,說不裹腳將來嫁不出去,沒有男人會娶大腳醜女的。太姥姥說:有十個閨女我也不給她們裹!嫁不出去我養著!然後把勸說的人攆了出去。其時天下大亂,整個國家民族都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更遑論河北農村一赤貧又閉塞的文盲女性,她是打定了主意獨立撫養女兒的,根本沒想到還有解放的一天。
世異時移,姥姥17歲那年縣城鐵路段招人,姥姥作為十里八村適齡的唯一一個大腳應聘成功,後來一路進京,成為了北京火車站列車員,服務過毛主席,嫁給了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歸來的我姥爺,當了一輩子首長夫人。
太姥姥去世時我年紀尚幼,很多故事都是由太姥姥一手帶大的我媽講給我的。面對現在社會上那些所謂「剩女」、逼婚之類的,我媽都嗤之以鼻。她說你太姥姥一文盲小腳老太太100年前都比現在這些人強,21世紀了很多人的思想仍然活在大清朝。我為家裡出過這樣一位偉大的勇於抗爭的女性而自豪,不論我今生際遇幾何,永不妥協,問心無愧。
這條廣告的立意倒是沒什麼問題:單身抑或婚姻都是女性個人選擇,通過努力溝通實現與家人的和解而非將就著和誰都是過。然而立意歸立意,廣告的表現方式卻讓人覺得沒有搔到癢處。
雖然被很多人詬病把大齡單身女青年(25歲算大齡嗎...orz...)拍得太慘,但廣告的前半部分其實拍得很寫實。不久前我和一個好朋友出去吃飯時談起最近她親戚介紹給她的一個男生,見完面之後親戚問她感覺如何,她委婉的表示男生有點矮。結果她親戚輕蔑的看了她一眼:喲,別看你長得一般脾氣也不好,眼光倒挺高的...
社會對於所謂剩女的惡意是赤裸裸的存在著的,因為姑娘內心強大樂觀開朗所以這種惡意對她們毫無影響這種說法無異於痴人說夢。就好比說我覺著我就是個挺強大的姑娘,但這並不妨礙我換位思考時覺著如果我是我朋友我會當時呼一巴掌到那親戚臉上,以及這姑娘當時心裡一定是一萬頭神獸呼嘯而過。就算不傷筋動骨,天天沒事就被別人戳來戳去,戳久了也挺疼的吧。
但正因為前半部分的寫實,才使得後半部分的轉折顯得特別不真實,也特別不能激起人的共鳴。父母根深蒂固幾十年的觀念因為幾張藝術照和幾張紙條而在一夕之間天翻地覆?從「你不結婚爸爸就不死」到「剩女最光榮」?這種轉折好比機械降神,本來大家都坐以待斃打算狗帶了,結果忽然天上神明打了個響指於是就happy ending了,讓人滿心都是"Excuse me?"...與其這樣以莫名其妙的理由達到生命的大和諧(污),不如拍這些姑娘各自精彩的工作生活,這總比藝術照有說服力吧。而且廣告里這些妹子們確實也只出來賣了賣慘,獨立勇敢自由這些品牌想宣揚的美好名詞只存在於那一張張紙條上,未免顯得分量不足。
--
評論裡面好像有蠻多人介意我朋友嫌人家矮。在這裡說一下我的看法。我覺著一個人有什麼擇偶標準是他/她的自由,男生想找胸大貌美的女神,女生想找英俊多金的歐巴,這些都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有權利堅持。
但是作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我覺得你拒絕人家起碼發個好人卡而不是赤裸裸的表示對不起你長得太丑了吧。
我同學呢,是對她親戚說的,不是對相親男說的,我覺得對介紹人說句實話免得人繼續介紹這樣毫無可能的candidate浪費大家的時間還是必要的吧。難道她親戚正常的反應不應該是哦那我下次給你介紹高一點的嗎?不友善一點也就是你這麼挑我下次不給你介紹了吧。這種人身攻擊樣的反饋你們覺得很合理?你們果然和我不生活在一個世界。
以及為了避免誤會,聲明一下,認識我的同學都知道,我已經結婚蠻久了。如果只是作為一個廣告,那麼這個廣告是成功的。
但是從兩性關係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個視頻的內容,很扯淡。是的,在我看完以後,我就這個覺得,這個視頻很扯淡。
扯淡是原因的來源於與:短片必須是要符合大眾價值觀的,但是大眾價值觀,往往容易讓人產生欺騙感,容易隱瞞某些血淋淋的真相。
短片裡面的女人,一個個說著對不起,一個個留著眼淚,拿著照片走上相親的道路,看似很感人,難道這些女人要脫單,就一定要去相親嗎?難道大齡剩女要脫單,就一定要去相親嗎?
這個廣告反應了現實中很多單身的女人的現狀,可是並沒有說出真相,說出這些女人,如此想脫單,可還是單身的原因。
廣告不會,也不能說:
這些女人是因為和異性交往的能力很弱,所以單身。
這些女人是因為自己沒有辦法去結識自己滿意的男性。
這些女人因為在兩性關係中手足無措,沒有辦法把滿意的男性變成自己的男朋友。
這些女人因為對異性的要求,超過了自己的實力,差的看不上,好的搞不定而單身。
是的,廣告不能這樣說,一個又一個單身又事業又優秀的女人,單身,真的就是工作太忙么?不是的,這一類的女人有時間逛街,有時間購物,有時間旅遊,但是為什麼偏偏沒有時間為自己找另外一半呢?
是的,大眾價值觀,芸芸眾生,這個社會的單身女性,是不能允許有人說她們無能的,說她們挑剔,說她們貪心,說她們虛榮的.
不能說,可況這些人還是衣食父母,可是這樣下來,會讓很多這樣的女人,在內心根深的麻痹自己,從而再也不會直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了。
這樣就好像一個人一直讚美你的缺點,然後告訴你,那些不喜歡你的人,都是不懂你,我就喜歡你的各種缺點,然後從此以後,你在意識不到自己的缺點,然後沉寂在自己理想的世界中,天天像打著雞血一樣。
知道嗎?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這樣會毀掉一個人的。會讓一個人再也看不清真正的自己了。
所以這個廣告是成功的,但是內容是扯淡的。對SKII能以這個主題製作廣告感到感動,同時也對充滿中國式味道的反轉(「剩女很光榮啊!」)感到無奈。
我們獨立而堅強地生活著,抗爭著,不是為了讓世間認為剩下來很光榮(光榮這個詞本身就很滑稽)。只是希望,作為一名自立的女性,我們所選擇的感情和生活狀態能得到同等的尊重而已。
這個廣告提出了問題,很好。
也在嘗試解決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完全錯誤的。去人民廣場掛個牌子,就問題就解決了?千千萬萬父母心都如視頻的大媽這樣腦迴路急轉彎還不帶尷尬的?
為什麼採用了錯誤的解決方式?因為不敢。
為什麼不敢?
我們來看一下逼婚現象的根源。
視頻中的逼婚是指「長輩」針對「晚輩」個人生活方式的干涉,其實不僅僅針對女性,現實中男性也會被逼婚,只是程度沒有那麼深,當然作為一個女性向的廣告,視頻無需費口舌去展示男性受害。
這個問題的根本是,「父母」對「子女」施壓,而非「男權」對「女權」施壓,男權在其中的作用頂多是「助力」,而非「根源」。就跟前段時間很火的彎彎酒店受襲案一樣,這本來不是一個「女權」問題,是人權問題。
貼一段理論依據:
「中國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種有系統的權力(政權、族權、神權)的支配,……至於女子,除受上述三種權力的支配以外,還受男子的支配(夫權)。這四種權力——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
——毛澤東1927年3月《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解放了,上海當然不好找什麼「族權」了,但沒有完全消失,不妨把父母對子女的支配權,視為「族權」外延。廣告中女性受到的是族權外延——「孝道」的壓迫,而「夫權外延」——「男權」則加深了這種壓迫。
毛的意思是,你要救男人,你就要反政權、族權、神權;你要救女人,你就要反政權、族權、神權、夫權。涉及本題的族權不死,女性就不得解放。
冤有頭債有主。族權是主犯,你就該去找族權,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把戰火轉移到男權上,強調「女人」這樣那樣可以幸福,求父母諒解。這讓我一個非主流女權主義覺得被別有用心地討好、利用、煽動。
那麼問題就來了,打族權的話——
孝道,你敢不敢動?
之前寫了一篇總結YouTube外國網友評論的文章,順勢貼到這裡。
你會發現SK-II拍的這篇廣告基本是全世界都認可的內容主題和立意,尤其是在類似中國的那些穆斯林國家更是如此,具體如下(因為懶得排版就直接貼圖了):
對不起,這碗毒雞湯我們不喝。
作為一名化妝品行業業內工作者以及神仙水的使用者,我想藉此聊一個略沉重的話題—歧視。
性別歧視,是一種很嚴重的道德問題。
當一個頂級護膚品牌公開反覆強調「剩女」這個概念的時候,無論你是貌似想要理解這個群體是「家庭逼迫無賴」,喊著支持「女性獨立」,還是讓我覺得無語至極的喊出「剩女光榮」,這個時候,對女性的歧視已經發生了。
在婚姻選擇方面,沒有性別歧視(廣告中特指女性),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就是我們根本沒有「剩女」這個概念。因為當女性聽到這個名詞的時候,本身就不太開心了。我們無所謂支不支持你獨立,更無所謂什麼「剩女光榮」。我們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是結婚生子還是獨身,我們自己決定我們在什麼時候進入婚姻。並且,並不以事業成功來作為暗示女性有資格「獨身」的准入證。我們習慣這一切,就像是我們晚上要刷牙一樣習以為常的事情。試問,有沒有人要公開、長時間熱議我們晚上睡前是否應該刷牙呢?
且不說SK2的這個廣告片是一種商業逐利行為,需要消費者買單。即便今天有出於社會關懷的公益短片或者出於關懷而產生的行為,也應該在這種細節上,慎重再慎重。不是你給我關懷,你就可以暗示一個群體、種族的不足,不是你給我關懷,你就可以給我一個帶有恥辱性讓我很不開心的的標籤。
(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女性停車位」這個事情。)
試問在片中反覆出現的「大概超過25歲還沒有結婚就是所謂的剩女」的朋友,你們聽到這個詞的時候,你們真的開心嗎?無論怎麼去包裝這個概念,無論怎麼說他們支持你們,我不喜歡這個詞。
品牌在涉及這些敏感話題的時候,應該仔細又慎重,弘揚正能量、先進的價值觀,才能讓消費者收到你的價值觀的時候,我們很自信,很有安全感,更深刻和長久地喜歡這個品牌。比如嬌蘭的「女.士精神」。品牌方的說明是:旨在傳承與延續「士」的精神:「先天下而想,先天下而行」。她們是「先天下之心」的女性雅集的精神領袖;她們致力於優雅傳承,始終肩負企業的社會責任;她們在自我優雅之外,對世界充滿尊重;她們是當代女性,從獨特的視角中,實踐自我的追求。她們傳承著自我的修養與思想,更勇於擔當社會中的責任與理想。她們「先天下而想,先天下而行」,她們,正是嬌蘭「女·士精神」。(雖然我並不是這個品牌的追隨者,但是品牌智慧是不是一秒見高低呢?個人都有種一秒路轉粉的感覺了。)
最後,借用最近看一個節目的觀點:當歧視發生的時候,我們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當歧視是在「關懷」、「支持、"特權"的包裝下的隱藏行為的時候。不然,當我們醒過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失去掙扎和反抗的自由。這部SK2廣告片抓住了幾乎所有未婚女性都會為之煩惱的問題,並選擇堅定地和自己的目標客戶群 ——那些無需用婚姻實現自身價值的女性 —— 站在一起。
相信不同的人看了這支廣告會有不同的感觸。
視頻中給我衝擊最大的,是「剩女」和「不孝」這兩個概念。
「『剩女』這個詞給人的感覺就是剩下來的女人。」這麼一個隱含著把女人當物(被男人挑選剩下之物)的爛詞,在不少父母口中竟成為對自己未婚女兒的客觀描述。
更為嚴重的是,「剩女」是「不孝」。
不結婚怎麼會是不孝呢?
渴望真愛,但在沒有遇到對的人之前,選擇好好過自己的生活,這完全是一種負責任的生活態度,哪裡愧對了父母?
可能整個問題是這樣產生的:
(1) 在婚姻問題上,父母所認為的「好」與子女所認為的「好」之間出現了差異;(「不要任性」,「挑來挑去的,哪個也不合適」)
(2) 父母堅持自己認為的「好」才是對的,子女應該接受,否則會讓父母長期擔心或不高興;(「你一天不結婚父親就不死」)
(3) 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認為,子女令父母長期擔心或不高興是不孝的;(「不結婚肯定是不孝的一種」)
(4) 中國人普遍認為,不孝是大逆不道的。(「中華兒女嘛,就是孝為當先」)
這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卻在我們這片土地上每天上演。在這個悲劇中,有兩股不斷撕扯的力量,一股來自「婚姻自由」,一股來自「孝」。
當代的中國子女既背負著「孝」的義務,又渴望著婚姻自由。這是悲劇的根源。
難道「孝」一定會幹涉婚姻自由嗎?當我們在談論「孝」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孝大概有以下三點特徵:
1. 生育有恩。子女的生命是父母的饋贈,僅此一點就意味著父母對子女有恩,子女應當報答;
2. 家長權威。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處於權威的地位,並且這種權威一直持續到子女成年以後;
3. 絕對恭敬。子女應該對父母始終懷有恭敬甚至順從的態度,無論其父母事實上是怎樣的人。
《孟子》里舜的事迹可謂「孝」的典範:舜的父親叫瞽瞍,曾多次和舜的弟弟一起謀害舜,但舜仍然對瞽瞍恭敬有加。在孟子看來,即使瞽瞍殺了人,舜也會放棄王位背著父親逃出國境。
舜的事迹清楚地表現了「孝」的實質:在親子關係中,子女和父母的地位始終是不對等的。
在這種不對等的關係中,子女始終處於劣勢,並且,接受這種劣勢是他們的道德義務。這一點便決定了,在「孝」主導的親子關係中,子女的個人自由得不到充分保障:子女始終都有服從父母意願的壓力。
婚姻是終身大事。在婚姻問題上,當子女和父母意見統一時,「婚姻自由」與「孝」之間的潛在衝突並不會爆發。可是,當雙方的意見不合,並且經過充分的溝通後仍然無法達成一致,這時該怎麼辦?
「孝」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子女應當讓步。
如果一意孤行,違背父母的意願,這實際上便是在挑戰「孝」所規定的不對等地位:忘記生育有恩,推翻家長權威,拒絕絕對恭敬。
那麼,在中國父母普遍期望子女結婚生子的社會環境中,不結婚,很可能就是不孝。
類似地,如果子女是性少數派,是丁克族,這都很可能是不孝。
對於SK-II的這部片子,網上一片罵聲不斷。大部分反對陣營的態度是,
「這是給獨立女性潑的一盆髒水!」
「把『孝』搬出來要挾女人結婚,很可恥!」
作為SK-II「改變命運」全球campaign的一部分,在中國大陸市場,品牌方打算用「剩女」這個正在引發無數討論和爭議的話題切入。相比之前找湯唯做的「改變命運」廣告,以及在日本所採納的突破亞洲人限制在芭蕾舞界獲得認可的勵志故事,「剩女」這個話題顯然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這是一個全民關注,並且從高級金領到普通百姓都面臨的社會現象(注意,不能用「問題」來描述它,它只是「社會現象」而已)。
從營銷角度來看,片子緊跟社會熱點,並且大膽的玩了一個180°劇情反轉 ,極為有效地促成了大眾熱議,品牌主的魄力之強、話題拿捏效果之佳,可見一斑。
如果說到它所傳達的觀念,我倒與上面的「罵聲」相左。
這是一部勇敢的片子,因為它直面了當今大部分中國人不敢或不願意直面的話題:價值觀嚴重分歧的兩代人如何共處。
三十年的發展讓中國進入了「光速」成長,從北京這樣的世界性超級大都會到偏遠山區內原始的農村,這個國家什麼都有。與父母之間的價值觀分歧,也隨著經濟快車和世界文化快車的到來而越拉越大。幾乎沒有哪個年輕人沒有遇到與父母溝通障礙的煩惱,這也幾乎變成了朋友聚會上難以繞開的話題。
和朋友探討這樣的話題恰恰反映了一個現象,那就是本來應該成為我們傾訴對象的父母,正是造成我們的苦惱的源泉。我們無法和他們傾訴,相比其他忘年交,同齡人顯然更適合傾訴,因為坐在對面的這個人,很可能也正在經歷相似的煩惱,他/她願意聆聽你的傾訴。
然而,這不能夠解決問題 。在這裡,我需要明確的說明,本文所提到的問題都是指兩代人的價值觀矛盾。
看SK-II片子的前半段時,我恨得牙根疼——這顯然是披著客觀描述的外皮,讓未結婚的女人「認錯」啊!這種情緒到那一句「最後,她還是去了相親角」達到頂峰,看到那裡,我氣憤到,離關視頻、爆粗口就差手指一哆嗦了。
還好,我壓著火把視頻看完了。這麼懸的180°的劇情反轉大概也就只有國外品牌才敢玩……看到那幾位女性在人民廣場張貼的個人照片下面,給父母的留言,這部片子的真實態度變得明朗了。它沒有不尊重女性,它沒有給獨立女性潑髒水。它所想表達的是,我們到底有沒有真正讓那兩個最愛自己的老人明白,我們的行事作風,我們的處世態度,到底是什麼,為什麼。
個人而言,我不是一個善於處理與父母關係的人。兩代人的隔閡很多,生活習慣、處世態度、價值觀、興趣喜好等等都天差地別。每一次看到朋友圈有與父母同游的照片,內心裡的我都有些不適,這不適可能來自於對父母的抱怨、可能來自於自己對父母關心不夠的自責、也可能來自於不敢直面兩代人矛盾的懦弱。
相信我不是唯一一個不善於處理親情的中國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我們真的想改變什麼,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面對。這種面對並非敵對,而是put yourself in their shoes,從對方的角度,感同身受地考慮所面臨的問題或者困境。這是嘗試與同自身價值觀完全不同的人和平相處的第一步 ,那就是試著去理解對方的價值觀。
在這一點上,SK-II這支片子所給出的答案是有參考價值的。與父母價值觀不同的我們,也是一個個正常快樂的人,也許在父母眼中我們是「刺頭」,但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對於未結婚的女性而言,她們可以理解父母的想法,但她們不會因此而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和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她們會選擇一種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傳達自己的價值觀,去嘗試讓父母理解。選擇在相親角張貼照片和留言,也能夠體現這種態度:在事件的核心區域,另一種態度擺在父母的面前。這看上去像是某種「宣戰」,但卻完全沒有火藥味。立於相親角的照片就是一個個在父母的Comfort Zone里,耐心傾訴自己心聲的女兒們,她們沒有惡意,她們只有不同。
有個同事看完了這支片子氣憤地說,「這簡直就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 如果這支片子真的是在灌輸什麼,我倒覺得,它在潛移默化中向父母那輩人灌輸一個觀念:別天天給你家閨女介紹亂七八糟的對象了,看看視頻里那幾對父母,不都能理解自己的孩子嘛?結沒結婚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開不開心。
郭德綱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大意),「真正高級的教育,是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被教育。相聲也可以有教育有意義,但肯定不是逼著聽眾受教育。」從這個角度看,這支片子可以算是很好的現代婚姻觀科普短片了,因為它一直在以一種父母輩能夠接受的方式,告訴他們不結婚沒什麼不好,「剩女」沒什麼不好。
說到「剩女沒什麼不好」,就引出了被反對陣營廣為詬病的點,那就是片末那位大媽講出的那句「剩女也光榮」。
比如下面這個觀點——
「把』剩女』這個詞大張旗鼓的打出來撐場面是對女性的侮辱!」
這一點,我倒很同意大家的反感之聲。
「剩女」,這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辭彙。它的潛台詞是「女性是被男性來挑選的」,物化女性之嫌非常嚴重,帶有明顯的男權社會特徵 。因此不難想像,這樣一句「剩女也光榮」在廣告中被人喊出來,著實會令很多人不舒服。在一篇反對者的文章里,作者這樣說:
「剩女並不光榮,因為結婚也不光榮,自選的人一種生活方式,本就無所謂光榮。」
看到這句話時,我其實有些驚訝,不要誤會,我完全贊同她的觀點,因為這句話所反映的是女性主義思潮的最高級階段——沒有女性主義。換句話說,當社會足夠公平,女性不論在內心還是實際體驗中都感受到這種公平時,也就沒有女性主義了,因為那時候每個女人都明白自己是與男性是平等的個體,不需要再通過強調自己「女性」的屬性來爭取什麼權利。
之所以驚訝於這句話,是因為處在當今這樣一個男女不平等的環境下,這樣的態度著實難能可貴。結婚或者不結婚,不論是選擇怎樣的人生,都是一個人活在世上再普通不過的事了,無所謂光榮 ,也無所謂不光榮。
只不過,我個人覺得,在當前這個社會環境下,提出「剩女也光榮」著實不妥,但不妨換成「不結婚也光榮」。你肯定會問,為什麼要糾結在光不光榮上?答案很簡單,「矯枉一定要過正」。
當一種思潮過於強大,要想遏制甚至逆轉它,人們必須使出比這種思潮更強大的逆向力量,才能扭轉局面。「矯枉一定要過正」唯一的問題是,如果兩種思潮差異過大,反彈過於強烈,可能會撕裂社會環境,造成崩潰。這就好比一列高速行駛的火車,緊急制動可以讓它在短時間內停下來,但如果給它施加超過它自身速度很多倍的逆向力量呢?那火車一定是先脫軌,之後一堆車皮擠在一起,起火,爆炸。因此,在「矯枉必須過正」的過程中,仍然需要掌握節奏和時機。有些事情需要慢慢改變。
從這個角度看,SK-II著實找到了一個父母們或許能夠接受的方式,去表達與他們的觀念完全相悖的態度——「剩女也光榮」、「不結婚也光榮」。儘管「剩女」用在這裡欠妥,卻仍然不失為一個可行的策略。
任何一種價值觀的改變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不可能一蹴而就晉陞到女性主義的最高級階段,也不可能在不正面問題的情況下解決問題。這裡再次強調,整篇文章里我所提到的,需要正面的問題,與「剩女」現象無關,而是當下中國子女與父母的價值觀矛盾。
改變一個人堅守了半個多世紀的觀念,是非常艱難的,改變的人辛苦,被改變的人痛苦。個人覺得,這支片子給我們指出了一條能夠弱化痛苦的路徑。
P.S.
去年夏天,我曾經在一篇文章里深入分析了中國的「剩女」現象。想看戳下面——
27-35歲的日子:關於「剩女」那些事
我反對的不是相親,而是「剩女」這個物化女性、充滿蔑視的惡毒稱呼。
一個真正強大的靈魂不會接受這樣的屈辱跪著做人。
再者,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基因都並沒有優異到必須延續。
每過一段時間,總會有以女性相親為賣點的廣告出現,例如今年春季的《她最後去了相親角》。當時刷爆朋友圈,當然廣告是拍得挺不錯的,看完之後我感覺廣告商真的是抓住了目標客戶的心理,不火沒有道理。解讀這個廣告的雞湯文一抓一大把,基本上又是刷爆朋友圈。
但這只是廣告,對生活並沒有指導意義。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剩女為何剩下來」,也知道了有些人為「我是剩女我光榮」而理直氣壯。
作為命理服務行業中的一員,我李豐毅服務過非常多的被姻緣問題所困擾的女性,優秀者不乏少數。被剩下來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說到底就是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或者是知道了問題的所在又不去面對。
「我努力了三十年,不是為了去和這樣普通的男人相親」——這句話的意義就像,我已經看破紅塵,不想去踩狗屎。事實上狗屎依然在路上,不想踩就要小心避開,而不是說你不想踩那狗屎就會自動消失。
算命對之於女人,就是兩個事情,一是事業運氣,二是姻緣。算命之於男人則為簡單,就是算錢,因為男人如果沒錢談姻緣也是白搭。
算姻緣,尋常女性的八字一般看到就基本能估算個十之八九,誤差不會太大。但現代社會的複雜性遠超我們想像,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普及之後,問題一大堆。
關於姻緣,我經常用生活中的例子來比喻,以下3個比喻最常用:
1, 麥田。一個老生常談的故事: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婚姻,蘇格拉底叫柏拉圖到麥田裡面找一個最大的麥子,但只准摘一次、並且不能停下來也不能回頭走,柏拉圖總想著後面有更大的,一直走一直走,馬上走到盡頭的時候才發現能挑的已經所剩無幾,最後柏拉圖只好隨便摘了一顆小的麥子就出來了。算命的意義就在於此,告訴你麥田有多大,哪裡的麥子比較好,或者如果你這片根本就不是麥田,你該如何面對。
2, 自助餐。結婚的三種情況,第一是你挑別人(我愛的人),第二別人挑你(愛我的人,),第三湊合的過日子(互不討厭的人)。這其實就是和吃自助餐沒有區別,你所鍾愛的往往限時限量供應,主動爭取是必要的;當然有時候你期望的東西未必好吃;或者你鍾愛的生蚝是8點供應,但7點的時候你已經吃牛排吃飽了。
3, 價值投資。男女的價值問題,最常見的就是所謂「交叉盤」。在這就不展開說了。
以上三個基本能夠說明很多事情。舉幾個栗子:
例一,A小姐,不到30歲,身材高挑長相平和,做文字編輯方面的工作,收入穩定,但一直沒有男朋友,問是不是傳說中的尼姑命。
A小姐的問題面相可以解析。A小姐額頭高而開闊且稍微飽滿了一些(人聰明,讀書學歷沒有問題,記憶力好但反應稍慢),眉毛彎彎(為人愛好把事情想得很完美),眼睛很大(冤枉桃花眼,雖然不是真正桃花眼,但異性緣不是問題);再看手相,手相中顯示頭腦線長且下垂(愛幻想),感情線到達食指好中指的指縫位置(對異性有要求,希望對方是那種能被自己拿來炫耀的人),感情線上面沒有金星帶也沒第六靈感線(感情不夠不夠敏感)。工作她是選擇對的,但姻緣的問題是她沒有看清自己。
如上分析其實就可以知道A小姐不是沒有姻緣的人,而是根本不知道姻緣為何物。不算八字就能夠估算個大概:太愛幻想,容易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形象,然後按照那個形象去按圖索驥;完美主義,對愛情充滿憧憬,但現實總是柴米油鹽;對異性有高要求,達不到要求的根本看不上(實際上也是如此,她身高167/170,她希望另一半有180,收入比他略高,並且同樣愛好文學);手相中沒有金星帶,對感情不敏感,自己基於傳統認為女性就應該保守,於是總在等男人追她,現實中有男人追她么?有,一大把,但她認為不屬於她理想中的類型,根本連機會都不給人家,些小男生表達出來的小把戲她也根本察覺不了。再說,身高180愛好文學的男人有多少?愛好文學並且不悶騷、會主動出擊的男人有多少?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A小姐這種情況就像是在川菜館,滿心期待一份7分熟牛排。
例二,B小姐,芳齡30+,成熟幹練,外企高管,有過幾個男朋友,但是每個都不超過3個月,問是「正緣」在什麼時候。
當然正緣是宗教上面的說法,根本就是偽命題,不主動爭取的姻緣談再怎麼「正」都是白搭。
B小姐的問題有幾個,但主要的是在運氣上面。大運行食傷,最主要的影響就是說B小姐在走這個運氣的時候根本就遇不到那些比她優秀的男孩子和願意和她結成伴侶,或者那些優秀的男孩子根本就不會願意和B小姐結婚,只是玩玩而已。按理來說,B小姐的問題其實很簡單,找個普通男人做老公,女主外男主內即可。但B小姐就是要找一個比她優秀的男人,或者說是收入比她高的男人,這是問題么?
其實常人都看得出這些問題,B小姐成熟幹練,在兩性關係中要佔主導權;而且自己收入頗豐,根本看不上收入不如自己的男人。實際上,收入同樣比較高的男性本質上也是要在兩性關係中佔主導位置的。兩個都要主導權的人能相處融洽么?肯定不會。換作你是男人,你希望在勞累了一天之後,回到家裡有個年輕貌美、小鳥依人、安安靜靜的另一半,還是一個女強人將你使喚呢?答案同樣是顯而易見的。
既是命理,也是人情。
例三,C小姐,不到30歲,普通職員。從24歲起不斷相親,據稱每一個月至少一個,有時兩三個,但至今都沒有談成。身邊朋友同事親戚都介紹完了,現在只能上相親網站「碰碰運氣」。
C小姐的問題要看八字。斷語其實就一句能說完——「合財輕夫且為忌」,簡而言之就是她是要找一個有錢的,而不是找一個喜歡的;但是命中並不容易遇到有錢人,並且自身條件確實也很一般。
認清自己很重要。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幸福來得好不容易,才會讓人更加珍惜……」歌詞是眾多剩女的心聲,希望最終能等到那個對的的人。但是愛情不是等回來的,能像《終於等到你》的歌者那樣的人始終不多。愛情在於爭取。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相親有神馬不好的。我以前最喜歡相親了,可以遇見好多根本和你不可能有任何交集的人。
當然也有不少奇葩。
還有好幾個成為很好的朋友。大家肥水不留外人田,互相介紹。
擺正心態,就當多認識點人,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圖片是轉載,侵刪
~~~~~~~~~~~~
就像當年自由戀愛的困難重重,現在人對結婚的偏執已經到了要革命的邊緣。
SK-II的「反逼婚」廣告贏取了很多女性的讚賞。但是我卻感到很害怕——我害怕這個華美的「改寫命運」標語,並不能真正改變女性被婚姻家庭捆綁的現實,我更害怕,底層勞動婦女的聲音會被遮蓋和吞噬。
SK-II的《她最後去了相親角》視頻看了吧?有被感動到淚流滿面嗎?反正我的眼眶是濕了。
這個視頻感動了很多人之處,在於「剩女」們終於在父母那充滿捆綁意味的愛意下,作出了反抗。她們到了人民公園相親角,把自己「單身但快樂」、「會等到適合的那個人」的宣言掛了上去。
一位媽媽看見之後,哽咽地說:「我女兒真漂亮。」
圖片來源:《她最後去了相親角》截圖
這是一部由SK-II這個中高端女性護膚品牌打造的女性公益廣告。一群「獨立」、「自信」的女性在經歷了父母的催婚之後,通過自我激勵和自我鼓舞,最後生成了一個「佔領人民公園相親角」行動。並因此得到了父母的祝福。
反「剩女」污名的行動是很棒的。如今,通過女權主義者們的努力,中國女性日漸覺醒、日漸向女權主義倡導的反性別歧視方向走去。這個廣告符合了這一趨勢,所以它得到了很多共鳴。
但是,作為女權主義者的我,卻怎樣下下不了決心把這個商業/公益廣告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我總覺得這個廣告並沒有說出一些我更希望看到的東西。
廣告裡面的塑造的女性形象,毫無疑問是SK-II的潛在客戶人群。她們是有事業的、高學歷的、能夠擁抱「女強人」這個詞的處在社會中高層地位的女性。這群女性面臨著自己的煩惱——但,是否只有這群女性才面臨自己的煩惱呢?
圖片來源:《她最後去了相親角》截圖
商業公司為了迎合受眾,開始關注女權議題,是一件好事,這樣的廣告總比那些一昧要求女人以家庭為重、以留住男人心為人生目標的宣傳手段好。廣告裡面體現的「女性追求自由但還是孝順父母」的善意和無奈,更是令人感動。
但是我總是有一種隱隱約約的害怕。
廣告營造了一種獨立自強女性也很關注自己美態的想像。這種氛圍是和SK-II護膚產品的宣傳無縫貼合的——女人愛自己,照顧好自己皮膚,用容光煥發的形象來說服父母「我還沒有結婚但是我活得很好」。我會害怕這種想像,會消磨了女性對性別歧視反抗的動力。我擔憂「反逼婚」的話語只停留在「容光煥發地讓父母放心」、「等到那個適合的人最終出現」上面,而不能引導大家去批判婚姻家庭對女性身心的捆綁。這種容光煥發其實只不過是一種潤滑劑,可以調劑因為逼婚而產生的緊張的家庭關係,但是沒有辦法徹底解決女性的價值被安置在婚姻家庭中的問題。
我還擔心在強大的消費審美下,「女性」這個群體會被「精英女性」群體代言,更加底層的、面臨同樣或不同壓力的婦女,會更加被看不見——在和一些女工友接觸之前,我是萬萬想不到「被逼婚的女性」還會包含低學歷的、在工廠打工的女工。
女工被有意無意地「逼婚」的情況會出現在她們的幾歲呢?答案是,18歲。
圖片來源:實拍工業區招聘廣告
她們往往在非常年輕的十幾歲就出來打工,到了18歲成年的時候,家鄉的父母就開始「逼婚」了。那些到外面讀書的女孩子,父母不會太早提及婚事。但是成年之後在外打工的女孩子,往往就會收到父母的電話,叮囑她快點找一個歸宿。
而工廠,也會不斷地把「超齡」的女工趕出門外。「超齡」是指幾歲呢?答案是,25-35歲。對於招普工的工廠來說,年輕未婚的女孩子意味著乖巧聽話、精神爽利、伶俐服從。很多工廠都不喜歡招「超齡女工」,因為經歷過十多年或許有毒有害工種的她,因為重複勞動而患有一些身心疾病的她,因為有著更豐富維權經驗和人生哲理的她,很可能會為工廠帶來隱患,或者直接降低生產效率。而一旦超齡,工廠即使不當面辭退她們,也坐享了便利——因為普遍沒有生育保險,她們懷孕後只能辭職回家。生育後她們再出來更加艱難地找屬於「中年女工」的工作。
圖片來源:《她最後去了相親角》視頻最後宣傳語 截圖
我知道SK-II並不需要關注底層勞動婦女這個群體。我更知道它們最近的宣傳語「改寫命運」並非指女工從無休止的重複勞動和無休止的貧困中解脫出來。當然,「改寫命運」更加不是指那些被化妝品公司抓起來做動物測試的實驗室動物們。
但是我害怕,那些華美的燈光下,那些精緻的妝容後,那些浪漫的取景框外的底層勞動女性,會最終被鏡頭前的「向前一步」式的精英女性所遮蓋,甚至吞噬。她們的命運,不是這群人能夠改寫的。
為什麼我看見SK-II的相親角廣告後,害怕得遲遲不肯轉發
有一個問題沒看明白,一部分未婚女性是不婚,還是無奈未婚。片中的女性好像都還是想結婚的,這樣就給人一種強顏歡笑的味道。不如找幾個不婚主義的或者同性戀的女性來拍效果好。
或者大力宣傳一下男性應該找30歲以上女性戀愛結婚,找比自己大的女性戀愛結婚是成熟的,而找比自己小的女性是低級趣味的。
在個人公眾號寫了一篇文《她最後把自己掛在了相親角》,搬運過來。
婦女節那天,我發了一段話,告訴你們我開始北漂,約定好等我稍微安頓下來就更文。原本我打算一邊繼續把琅琊榜人物評寫完一邊寫一寫我北漂初期的故事的。但是今晚的一通電話,讓我暫時放下我正在修改的論文和正在追的劇,忍住連日睡眠不足帶來的睏倦,決定熬夜寫下這篇文。
晚飯前,初中的語文老師給我打來電話。因為從小語文成績不錯,我跟幾乎所有教過我的語文老師關係都很好,尤其是這位。老師覺得我寫的東西有感情,覺得我的很多想法與眾不同,所以我們就像朋友一樣多年來保持著聯繫。她很善待我,我也很尊敬她。但是我們平常只有節假日才會聯繫一下,畢竟大家都很忙,所以接到電話的時候我就有點不解。
剛開始我以為是突然想找我閑聊,我告訴她我現在在北京,做電影新媒體。然後話題就開始往詭異的方向發展了。
她先是一直說她覺得北京空氣、氣候、飲食怎麼怎麼不適合我,房價物價又那麼高,生活壓力那麼大,不適合我長期發展。我說這些我在來之前就已經很有心裡準備了,目前還沒有覺得特別不適應。
接著她終於說出了重點,「為什麼不好好回家鄉做一份公認的非常穩定的工作,女孩子嘛,人生最終的歸宿還是嫁一個好老公。跑這麼遠,你媽媽跟沒有女兒有什麼兩樣。」
這段話非常耳熟,我一聽就知道這個突然打的長途電話目的為何了。
因為這是這些年來我媽最經常意圖用來「洗腦」我的話。
在我回復了人各有志之後就找了個借口掛了電話,沒想到洗澡後就接到了我媽打來的電話。
我先是照常和她聊我的近況,還是她忍不住問了:「XX老師有打電話給你嗎?」
果然,說客都用上了。
後來我爸接過電話,讓我拍住處和公司的照片和視頻過去,已經躺在床上的我說了一句「明天拍照片給你們看就好啦,那麼麻煩。」
「有什麼麻煩的,你是不是在那邊住得很差還是在那種小公司不敢給我們看?我都跟你說了,跑那麼遠去受罪做什麼,你就是喜歡折騰自己是吧?別人家的孩子畢業了都乖乖回來拿鐵飯碗,你好幾個沒念大學的同學孩子都兩個了。你總是異想天開,不切實際。為什麼你就不能像他們那樣安安穩穩地過!」
我想不起來我都回了什麼,那一瞬間我的眼淚冒出來了,什麼也不想說。想激烈地反駁些什麼,又想起同樣的話已經反駁了無數次,還想起他們的白髮。最後我說我要睡了,掛了電話。
於是剛喝了感冒藥打算早睡的我,還是打開電腦寫了這篇負能量長文。
在大二的時候,我非常想成為某戲劇學院的編劇專業研究生,為此我去請教了幾個前輩,根據他們的建議開始看專業書,每天看一部電影然後試著自己做分析。當我第一次跟我媽說這個想法的時候,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反對。
她的理由是:北京太遠啦,你身體不好啦,不放心你啦。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女孩子,再多讀幾年出來年紀就大了,難嫁。
時至今日,在我不停地跟她嘗試跟她溝通、甚至無數次爭執、冷戰過後,我們互相做出了一些讓步,但是她還是以「怕嫁不出去」為理由,在不懈地想要我「幡然醒悟」、「懸崖勒馬」、「重歸正途」。希望我能如她所願,找份穩定的工作,早點嫁人生子,像大多數「別人家的孩子」一樣。
SK-II最近出了一個新的廣告片——《她最後去了相親角》,開頭姑娘們受著來自各方催婚的壓力,特別是來自家裡的壓力,被說是「剩女」,後來她們去了相親角,掛上自己自信笑容的照片,寫著希望爸媽支持讓她們做自己的話。父母們立馬眼角含淚,表示願意支持。
多麼美好的結局,多麼香濃的一鍋雞湯。
剛看到的那天,我還發了一條朋友圈,說這個廣告片立意非常好呢。
誰知道今晚就被自己打臉打到腫。
片子的主題是「別讓壓力左右你的未來」。
而這壓力,偏偏是來自最親最愛的人。
片子的結尾,父母知道了女兒真正的想法和需求,選擇了支持女兒。
意思就是,你好好溝通之後,他們會理解你的。
這也是我在和一些朋友說了家裡給我的壓力後,他們對我最常說的話。
「你覺得爸媽不支持你,那你跟他們好好坐下來聊啊,說明白你的想法啊,再告訴他們你過得挺好啊,說了他們就理解了啊,就不會再逼你了嘛。一定是你脾氣太沖總是跟他們發脾氣,他們才不知道你想幹什麼的。」
然後我就閉嘴了。
這在我看來,跟很久以前某昏庸皇帝聽到災民連樹皮草根都沒得吃的時候說的那句:「那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是一個樣的。
讓我用親身經歷來告訴你們,《她最後去了相親角》的現實結局應該是怎麼樣的。
我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
我不是不溝通,我一開始就和我爸媽講過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要如何達到,目前到了哪個階段,可能產生什麼結果,如果達不到預期要怎麼做。我都有自己的規劃和想法,而且我自認並不是一個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人。
然並卵。
不是缺乏溝通,而是溝通無效。
我這個人,一直少女心性,平生所願,不過是做自己喜歡之事,愛自己所愛之人。我想做影視相關的工作,所以曾經想考戲劇學院,所以現在跑來北京,而我也找到了。在我沒有遇到那個想共度一生的人之前,我就覺得結婚生子離我還很遙遠。世俗定義的晚婚晚育年齡,我一點也不在意。
我原本以為我是可以將就的,但是我去年嘗試過去勉強自己做過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工作後,覺得非常痛苦。才發現自己,根本不能將就。
目前的狀態就很好。
但是爸媽好像從來就不會關心我開不開心這個問題。
他們愛我,所以他們關心我的身體,希望我吃好住好,有個好人能照顧我。他們不會問我過得開不開心,喜不喜歡。
所以我媽一直汲汲於讓我回家鄉拿個鐵飯碗,在她眼裡,除了這個,其他的都不是正當工作。
我跟她講我在一家知名老牌電影雜誌做新媒體,她不認識,她就覺得不好。這不怪她,我怨她的是,她只給我一條路走,其他路則都是歧途,她就想把我往那唯一的路拉,不管我願不願意。
記得大三的時候,有一次我突然鼓起勇氣跟我媽說,我有可能以後會不婚,或者丁克。
其實我也不是很排斥結婚生子,我只是想跟她說萬一一直遇不上合適的人,請讓我可以單身好好過。
她的反應是:「不要亂說話,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人生階段,不然就是不正常。你總會結婚生子的。」
然後我就閉嘴了,不想去說我因為從小親眼目睹了太多不幸的婚姻,所以我對婚姻一點信心都沒有。我其實是想跟她討論,甚至是希望她開解一下我。但是她只覺得我一時腦子進水。
在高中畢業以前,我媽都嚴令禁止我和男孩子過多接觸,怕早戀耽誤學習。有段時間她好像察覺出我有點對誰動心的苗頭,非常嚴厲地指責我,好像我十幾歲就喜歡男孩子是非常羞恥非常不要臉的一件事。但是在今年過年的時候,因為我即將大學畢業,她卻在某天跟我說,她跟XX(一個小時候的玩伴,男生)的媽媽說好了讓我和XX見個面熟悉熟悉,看能不能發展一下感情。
「XX家境不錯,兩家又認識,知根知底。他人性格也好,工作又穩定。你眼光不要那麼高,我以前有個朋友很漂亮,追她的人特別多,她心高氣傲一個都看不上。拖著拖著,後來年紀大了沒得挑了,嫁了一個二婚的。你看看,你不要挑挑揀揀到時候輪到別人挑你。」
我原本以為,這種事只出現在電視劇和社會新聞里,沒想到我也會親身經歷一把。
有人說,你可以去就當認識一個朋友嘛,萬一成了呢?
我不排斥相親,我排斥的是沒有事先跟我商量就代表我的意願去跟別人父母定了的相親,好像那個擔心嫁不出去的是我自己。
更何況,我一旦去了,沒成,會被說眼高手低。
成了,對方是想在家鄉過安穩生活的,而我是想「折騰」自己的,豈不是兩方都很糾結?
真是不把我真正想要的生活考慮在內啊。
好幾次我很想衝動地說:「其實你們並非完全是關懷我,你們還怕在別人面前沒面子。怕路上遇到別人父母,他們的孩子都規規矩矩有穩定的工作和家庭,而你們的孩子還漂泊不定很丟臉很尷尬而已。哪怕我覺得自己過得很開心。」
但是我終究還是忍住了。
反正哪怕我辯贏了,他們也會說「小孩子這麼可以跟爸媽頂嘴。」
穩定的工作和結婚,真的就比「我過得開心」重要嗎?
我有時候被逼得不行,會發脾氣,也會想著不管了完全忽視他們吧。
但是看著他們的白髮和皺紋,再想想他們為了我這些年來所受的苦累,我又實在硬不起心腸。
可要我真的如他們所願,我又實在非常痛苦。
就像今晚,原本擠地鐵回到住處打算改改論文就睡覺的我,因為兩個電話,壓力加了好幾層,估計又要失眠了。
嗯,還有人問過我,我總說我爸媽特別是我媽不支持我在外地做非鐵飯碗的工作,我還不是被允許來了北京嗎?
來之前我已經跟他們再次溝通過,他們那時候也確實同意了,我以為他們想通了呢。但是今晚的兩通電話告訴我,根本沒有這回事,他們連原本說好的給我兩年時間去嘗試都等不了了。
他們總是說我沒有小時候乖巧聽話,原來孩子就是附屬品,是所有物,只要聽話就好了。
如果我像《她最後去了相親角》一樣掛上我的照片和想說的話,得到的回復不會是:「我們支持你。」而是「別人都可以安安穩穩地過,你為什麼不行?為什麼我養你這麼大,你就不能答應我的要求?」
我已經被逼得快想把自己吊在相親角了。
但是即使那樣,估計他們也不會想著「我們居然把孩子逼成那樣了,是不是真的錯了」,而是「怎麼就養出了這麼不省心的孩子呢」。
就好像當年生病休學的時候正逢青春期的我各種陰戾暴躁,他們不會去找原因做心理建設,而是以為我心理變態想用打罵來「矯正」我一樣。導致我現在經常會犯很嚴重的焦慮症。
還有人說,如果自己過得足夠漂亮,那麼父母也會支持的吧。
我的一個表姐,從小成績優異,現在可以說一個高學歷、高收入、高素質的三高女,她現在的工作甚至可以環遊世界,過得怡然自得。
但是我媽和一些親戚怎麼評價呢?
「三十多歲了不結婚也不談對象,難道要孤獨終老嗎?女人賺再多錢沒有家庭也是不完整的,你以後別學她。」
但是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們卻一直對我說:「你要努力像表姐那麼優秀啊!」
是什麼,讓原本很優秀的、值得做榜樣的表姐,現在成了反教材?
就因為她是女性,且大齡未婚。
看過夏達在微博發過一段話:
「我覺著我爹娘真是太好……十多歲時小夥伴紛紛被下閑書禁止令,我家給我單訂漫畫和小說期刊。二十多歲時北漂,有上頓沒下頓的想當職業作者,爹娘說「想做什麼自己拿主意,只不能半途而廢」。三十多歲時同齡人被逼婚逼得雞飛狗跳,爹娘欣慰的看著我自己買房買車,說「我閨女讓人放心。」………… 」
也還是有這樣溝通有效的父母的。
多麼想哪天我也能聽到這樣的話。
說了這麼多可能很自私的話,其實我很理解爸媽那種希望孩子留在身邊平平安安就好的苦心。但是我真的渴求能多給我一點信心和支持,給我多一點時間去證明我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一定要過和他人一樣的人生。
只有愛是不夠的,最難的是得到理解。
我還沒有完全放棄,還是會繼續試圖跟他們溝通。他們想洗腦我,那我就反洗腦他們,看看最後誰先被說服吧。
希望我以後不會去相親角也可以聽到那句:「只要女兒過得好,我們支持她。」
這個廣告可以說是毀譽參半,例如剩女的概念模糊,邊界不清;最後父母的觀念轉的太快,其實整個片子看下來除了諸多感慨,並沒有對中國的逼婚現狀產生什麼大的影響,提出什麼有建設性的意見。
但是,之所以大範圍傳播的原因,個人認為是戳中了大多數人的痛點。子女的思想獨立和父母的急切幸福所求都是不矛盾,而且應該被理解的。
短片開始壓抑的表現手法、中間催淚的獨白和最後理解的寬容無疑把所謂「剩女」的心理得到了最好的釋放,片子拍得有起有落。人人都了解的道理,通過直觀的視頻體驗和闡釋方法有了更強烈的共鳴。
首先,短片中有幾個片段比較戳中我
在說起相親角時,姑娘說「掛個招商啟事給賣出去那種」,滿滿的無奈與傷感……
(此處沒那張圖好開心2333)
許多女孩子表示「渴望真愛」「渴望愛情」。
但巨大的社會壓力,讓她們變得迷失自己:「也許想要放棄找個喜歡的,適合的也挺好」
甚至認為用自己的方式掌控自己的生活就是比較「自私」:「可能這方面我比較自私,我想跟她們說對不起」。
雖然短片最後的轉變有點牽強,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父母是《剩者為王》中金世傑(即女主父親)這樣的想法——《剩者為王》金世傑老師經典獨白視頻
我們的父母只是因為太著急讓在乎的人得到幸福,而變得有點咄咄逼人。
但是,哪有父母不希望子女得到真真正正的幸福,他們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找一個「救急用品」,他們希望的不是為父母結婚,為外界的壓力結婚,而是看到子女當找到自己想要白頭偕老的人時,昂首挺胸的、硬氣的、憧憬的,跟父母說「我等到了我的幸福」!
好啊,既然雙方都有讓人無法反駁的理由,為什麼不坦坦蕩蕩敞開心來說呢?
因為愛的著急產生的誤解,為什麼不能因為愛的寬容去消除呢?
那天什麼時候到來不知道,但希望父母和子女攜手站在一起,給彼此足夠的理解和尊重,等著那個一定會到來的幸福,別的都不行的,只能幸福!
最後,祝所有人都找到那個對的人,最重要的是過自己幸福的生活!
一個剛才寫給月子曰的評論,作為回答吧。
最近關於這個想了很多,其實剩女是文明程度提升和一夫一妻製造成的。
剩男問題古而有之,窮的娶不上媳婦的男青年比例在歷史長河裡相對是穩定的。中國的性別比在建國前失衡就很厲害,溺殺女嬰或女孩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和照顧是長期存在的社會現象。窮人家的女孩可以通過給有錢人作妾的辦法進入上層社會,而女人體力上相對弱勢和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使女人無法離開男人獨立生活,所以男人打光棍是常見的卻沒有女人剩下的。
近幾十年城市發展重體力勞動減少使女人離開男人可以過活,法律禁止重婚三妻四妾被廢除,所以部分女性不願意降低生活質量就必然走向單身。「剩女」是個正常現象,而且不可能被解決。
唯一能做的是政府允許單身母親,輿論友善對待非婚生子女,這樣起碼可以一定程度上挽救生育率。
再就是縮小貧富差距,現階段恐怕比較困難。
以上一篇我給朋友公號寫的文,作為回答吧。
世上之所以會有「剩女」,只因為渣男太多 | 學術八卦
越來越多人把到了一定年齡還未婚的女性稱為「剩女」——錯過最佳結婚、生育期而被「剩下」的女性。
「剩女」的真相是什麼?是這些女性要求太苛刻,還是某些男性太low以至於女性無論如何不肯屈就?
一個現實是:在我國,以愛情為核心的婚姻從來不是主流,主流是以繁殖下一代為根本任務的婚姻。
我對此深有體會:每當表達和女朋友將來不一定生孩子的想法時,必然遭到來自父母以及親友的猛烈抨擊——你不生孩子,你就是不負責任,你就是不孝,孩子都不生你還算是個人嗎?
嗯,婚姻的目的就是生孩子,女性存在的意義就是生孩子,男性存在的意義就是給家族傳宗接代。
僅此而已。
我們人活一世,難道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度過這一生?難道不該以自己的主觀意願來決定自己怎麼生活?難道生活中的一切美好都沒有生孩子重要?
很不幸,在很多人眼裡:是的,一切都沒有生孩子重要,自己那條宇宙最高級染色體,是無論如何都要往下傳遞的,沒了這條染色體,地球都是不完整的。
於是,不但「剩女」被歧視,丁克也要被歧視——「莫非男的不行?」「可能女的有問題生不出來」——所有和「主流」不一樣的人生,都要遭遇莫名其妙的無禮評判。
在這種畸形價值觀下,女性被物化是顯而易見的,妄想坐收漁翁之利的男性,其實也被物化了,這種物化因為隱秘而不易被察覺——
人不再是「人」了,人只是延續香火的「工具」,還有比這更悲哀的事兒么?
受生理構造的影響,男性在精神層面上的追求,總是會表現得比女性低級、猥瑣一些。(容我大讚作者三觀。在生活中,我對女性的要求似乎比對男性苛刻,那不是因為我同性相斥,而恰恰因為,我一直覺得女人比男人,離美好更近一點。)尋找性伴侶、傳宗接代是大部分男性的本能需求。而女性則更看重精神、情感層面的親密,並享受水到渠成的性愛。
當女性已經意識到自身被物化,大部分男性仍對此茫然無知。於是,越來越多清醒和獨立的優秀女性,開始反抗這種狗娘養的價值觀,她們因此被打壓為「剩女」,這真是個笑話。
對「剩女」充滿幸災樂禍的男人們,你們覺得男性和女性到底哪一方才真是被剩下來的?
——在一個男性數量比女性數量多出3000萬的社會裡,如果說有1000萬「剩女」,就意味著「剩男」的數量達到了4000萬。誰被「剩下」了?
另一個數據顯示:中國社會的男女百分比為51.27:48.73,而到了高校里,比例倒過來了:女性入學比例佔到52.9%,男性則佔47.1%。這一數據,還沒有考慮因為社會普遍存在的重男輕女觀念,而導致許多女孩被迫輟學的現實。
男性數量多,男性在男權社會得到了太多優待,然而,男性接受高等教育的總數大大低於女性,這就是讓直男癌們不得不面對的尷尬事實。
所謂「剩女」,大多數是不肯湊合。在視線範圍里接觸到的男性,不符合擇偶標準,而她們,不肯屈從他人以及社會意志,和某些低層次男性組成繁殖婚姻。
忠於自我,不被裹挾,剩女其實一直在寫一個大大的「帥」字。
容我很認真地說一句:世上之所以會有「剩女」,只因為渣男太多了。
推薦閱讀:
※有沒有什麼美食適合女生例假的時候吃?
※女患者在全麻之後可能被醫生猥褻嗎?
※生活中有哪些很優雅暖心的生活習慣?
※不孕不育21步排查法是什麼?
※更年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