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愛新覺羅!」 這個歷史細節是真的嗎?

歷史


「葉赫那拉就算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愛新覺羅」這種民間傳說,與「清初一個納喇清末一個納喇」等民間傳說,均盛行於晚清民國時期,可以認為是當時民間的一種野史渲染,甚至可以認為是作為後來人分析清代歷史的一種巧合解釋。

應該說,這種民間說法在那個時代還是很流行的,德齡的書里就用了這種說法,而且比《崇陵傳信錄》寫的更玄乎。朱家溍先生在《德齡、容齡所著書中的史實錯誤》一文中就提到,「前人曾在一些野史小說中對此事加以渲染,創造了些想當然的情節。」

至於說到《崇陵傳信錄》,作者惲毓鼎與我內親通家,雖然同屬遺老,但是惲家畢竟是漢官,所見所聞未必都那麼詳實,特別是這種跟旗人相關的,隨便聽聞的,多數沒有多加考證,在薇孫先生的日記里也很常見。所以只能說,《崇陵傳信錄》的記錄,的確證明了晚清民初時期民間有這種說法,但也只是如此而已。

再說下所謂葉赫那拉氏的問題。不想碼字太多,簡單說幾條。
1.葉赫國滅時,東城貝勒金台石不降而縊死,西城貝勒布楊古降後被殺,這是事實。但是「男丁罕免者」什麼的就不大可信了。東城一支,金台石有三子,均入了正黃旗滿洲,金台石第一子德勒格爾封三等男爵世襲,金台石第二子尼雅哈則是康熙朝名臣明珠的父親。西城一支,布楊武是布寨第一子,布楊武之二弟布爾杭武、三弟達爾漢的後裔都留了下來,入了正紅旗滿洲,還給布爾杭武封了男爵世襲,其家族還有世管佐領承襲。可見東城也好,西城也罷,兩支都有後裔流傳,而且兩支內都有一脈地位是在普通旗人之上的世家,怎麼就男丁罕免了呢……
2.有清一代,後宮裡葉赫那拉氏不乏其人。孝欽顯皇后、孝定景皇后這對姑做婆尚且不提,入關前的也不提,高宗舒妃即是葉赫那拉氏,文宗璹嬪、玉嬪也都是葉赫那拉氏。「祖制宮闈不選葉赫氏」從何談起?
3.有趣的是。孝欽顯皇后和孝定景皇后這兩位被民間認為「斷送了大清國的葉赫子孫」,恰恰不是星懇達爾漢系的葉赫那拉氏。簡單說,葉赫那拉氏是一個大姓,其中有很多系,各系之間沒有血緣聯繫,就好比,漢人的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這倆家族應該沒有血緣聯繫吧……),雖然同樣姓葉赫那拉氏,但是並不是共祖的。葉赫國主,也就是東西城貝勒的家族是星懇達爾漢系葉赫那拉氏,而孝欽、孝定兩皇后出身的喀山系葉赫那拉氏則跟星根達爾漢系沒有血緣關係。
4.更有趣的是,入關之後的五位葉赫那拉氏后妃,孝欽顯皇后和孝定景皇后這兩位最有名,但是這兩位都不是星懇達爾漢系的葉赫那拉氏。而恰恰,另外三位葉赫那拉氏後宮,都是星懇達爾漢系的葉赫那拉氏……高宗舒妃是永綬的女兒,也就是明珠的曾孫女,東城貝勒金台石的四世孫女,地地道道的「葉赫直系」,而文宗的璹嬪、玉嬪這對姐妹,是嘉道名臣那清安的曾孫女,那清安則是雅巴蘭的六世孫,雅巴蘭是楊佳砮的嫡堂兄弟,也就是金台石的堂叔伯,關係有點遠,但是還是同族。

So……結論自見了……


假的。建州部和葉赫部那是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


《崇陵傳信錄》:「天命朝,大兵定葉赫,頗行威戮,男丁罕免者。部長布揚古臨沒憤言曰:『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以此祖制宮闈不選葉赫氏。」

就看你信不信《崇陵傳信錄》了。


推薦閱讀:

慈禧所寫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出處是什麼?
戊戌變法的最終失敗,誰應該負最大的責任?
慈禧太后是怎麼死的?
為什麼清朝最後三個皇帝同治,光緒,宣統都沒有子女?
為什麼看到許多關於慈禧太后的照片和油畫中,慈禧太后都只露出了一隻腳,請問這是一種怎樣的姿勢?

TAG:慈禧太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