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背長篇古文,古詩?

長篇古文,無論是散文形式的和句式字數很工整的,長了的話容易背岔,一口氣從頭到尾可能會少幾句,順序錯誤,比如說最近背誦的《蜀道難》,《琵琶行》, 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有什麼很快樂的背誦的方法嗎xD 想問問大家怎麼想的,因為我很喜歡文學,但是政治歷史,一背就頭痛,古詩古文喜歡背自己喜歡的,一想到要應付考試會反感,請問大家是怎麼處理的呢~ 謝謝!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簡單說一下
老生常談的一句話,背誦是在理解基礎之上的。

不多廢話,拿《蜀道難》做例: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總起,中心:蜀道之難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從歷史的角度(這裡我就不翻譯了)描寫蜀道起源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上」「下」總體描寫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動物對「難」的感想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最險的清泥盤,也是先描寫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然後是人的感想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旅人西遊親身經歷,以「悲愁」寫「難」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段落總結,重點於「難攀」
——先小描寫景,然後以感受為主來寫蜀道之難。虛實結合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正面描寫,險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作者感想,過渡,開始由「險」聯想到「惡」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軍事意義上的「險」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開始聯想「惡」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惡」的具體表現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如何避「惡」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段落總結,重點於「險惡」
——同樣是虛實結合,以感受為主寫蜀道之難,不過這一段重點於蜀道之「險惡」

背誦時,三段記憶
起源——蜀道之難攀——蜀道之險惡
起源:時間順序
蜀道之難攀:描寫——動物感受——描寫——人感受——以旅人經歷突出人的感受
蜀道之險惡:描寫——從「險」至「惡」

你也應該注意到了,李白在這篇蜀道難中,經常使用先景後感受的方法,所以在背誦的時候,要體會到這一點,背誦起來會更快。

最後,這只是一個很大體的概括,蜀道難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細究然後再成為背誦的訣竅。我一直認為,如果只是單單強行記憶了一篇文章,其實是沒有什麼太多意義的。而這種理解的記憶方式,不僅在實踐中可以更加有效率地讓人記住全文,並且還能帶給學生更多的體會。

希望能幫到你。


1.逐字通讀。不認識的字務必搞清楚怎麼念,每一句是個神馬意思。讀到不會卡頓。
2.嘗試背誦。不看書,努力回憶。有不會的就看一下。持續到自己能夠背下。
3.沒事就背。路上,吃飯時,發獃的時候,就背。想不起來就看書。
《長恨歌》我就這麼背下來的。


《琵琶行》、《蜀道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文章。
1.平時多讀。課前課後,讀書聲朗朗不絕於口,則語感自然養成,背起書來事半功倍。推薦背誦《醉翁亭記》(可以搖頭晃腦地讀)
2.理解文意。若不能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含義,那就算把課文強行背下,也是空中樓閣,不得其精義。推薦背誦《岳陽樓記》、《過秦論》
3.情感共鳴。能進入中學課本的古文,都是萬里挑一的好文章,此類文章必定有它的靈魂。理解文意時,一定要充分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推薦背誦《送東陽馬生序》、《陳情表》
總而言之,要想背誦一篇文章,最好的辦法不是生硬地去背誦,而是用心思去理解它,去欣賞它,傾倒於它。每一篇好文章,都是古聖先賢所創作的具有靈魂的作品。你會發現,背書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理解,動真感情的朗誦兩三遍(根據語氣比如側身西望長咨嗟就要是嗟嘆的感覺),方便的話找個人給他們全文翻譯講一遍,然後開始硬背,記不得的地方回去看,看完把附近的幾句串起來重背,一會兒就背下來了,越長越好背因為有內在的韻律感和故事性,一點都不難


說說自己的一點背誦心得:

首先,強推背書利器——易唄詩詞app。
需要聲明,我並沒有收受任何「代言利益」,純粹是因為覺得它很好用,真正的良心產品。
好在哪裡呢?
1、文本資源比較豐富。
常見的如《詩經》《楚辭》《四書》《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等,文本儲備上應該可以滿足通常的背誦需求。(然而沒有我特別想要背誦的《道德經》和《莊子》,淚)
2、背誦方式的設計非常科學。
例如,你選擇一首完全沒背過的新詩,李白的《長干行》。
你打開這首詩的界面後,可以選擇「閱讀」先通讀全文,這樣對一首詩文的全貌先有個大致了解。
然後,你選擇「學習」,就可以開始背誦了。出來的界面是一串「□□□□□,□□□□□」——你需要回憶,這句是什麼?如果你不知道,或者想不起來,你就選擇旁邊的「不知道」,詩句就會自動浮出來——「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或者,如果你隱約記得,但你需要點提示,那麼你點擊「□」,會出現這句的首尾兩個字。
你背完這第一句以後,以此方式接著往下背誦。那麼大約在你背到第三四句時,界面又會折回第一句——回想第一句是什麼?在你背這首詩的整段期間里,它以這種不斷迴環往複的方式幫助你加深記憶。
《長干行》背完了。但關於這首詩的背誦並未到此結束。在你初初背完的時候,它會一天一遍密集地提示你複習,複習的方式還是「填空題」,就是回想,回想,再回想。隨著你對這首詩的熟練程度的提高,提示複習的頻率也會慢慢降低,直到你完全掌握為止。
這裡用了兩個非常有效的記憶方法——回想記憶法,和遺忘曲線記憶法
其實還有個附加的記憶法——理解記憶法,即通常每句詩下面都有生詞生字的拼音注釋,以及詩句譯文。但並不是每篇詩文都是如此,這是其不完善的地方。
3、有效的激勵措施。
你可以看到自己每天背誦學習的時長、累計時長,特別是,你可以看到自己完成背誦的條目數(通常一句詩、一句話構成一個條目)。當你一天天看著由「學習中——快完成——已完成——學會了」過渡的條目累積得越來越多,那種成就感真的是無可比擬的!
至於界面潔凈無廣告什麼的那都是次要優點了。但這個app也有幾個值得吐槽的地方,比如有一些詩文存在錯誤(目前來看訛誤不多,且大部分是注釋和譯文的錯誤),因此你在背誦時可能需要對照一下其是否是正確版本。另外,目前只有蘋果手機有這個app,安卓手機還沒有,不知道怎麼回事。

其次,背誦方法上,可由短到長、由簡入難,這有助於培養語感、增強信心。
篇幅簡短、結構簡單的詩歌是最好背誦的,例如《詩經》的國風大部分都是此類,一唱三疊,多數通篇下來只有個別字句的變化,非常好記誦。
次而可記五七絕、五七律,這些都是音韻明朗、節奏感強、琅琅上口的。這裡插一句,背誦古詩時如果掌握一點基本的格律、對仗、押韻的知識,則更是如虎添翼了。
再次則記長篇古風,《夢李白》《琵琶行》什麼的,好歹都是五字句、七字句的,結構比較整飭。
再次則記賦,其重於對仗、長於氣息,也比較好上手。
相對來說,詞啊曲啊古文啊不大好記誦。詞呢,除了個別詞牌句式像生查子、浣溪沙、玉樓春什麼的比較齊整外,其他長長短短、音律上也沒一定章法規律可循。古文那就更不用說了,而且時間上越是往前往往越是佶屈聱牙。除了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似乎也沒有更好方法了。
不過,背任何一首詩文,如果能深入其境地去感受、理解作者情緒、視角、思想的變化,那不僅對於快速背誦、深刻記憶大有裨益,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甚至寫作能力(如果你想嘗試自己寫作古詩文)也是極有好處的。

再次,背誦手段上可以多樣化立體化,效果絕對立竿見影。
比如,你可以聽。大多數詩文,目前都已有朗讀版,各種聽書軟體里俯拾即是。一天好幾遍地聽,那些字正腔圓、感情充沛的朗誦,很容易在你腦海里留下深刻的聽覺印記,跟你的視覺記憶融為一體。聽歌則是一種更好的方法了,配合著歌曲優美的旋律,歌詞(詩文)更容易讓人記住。如西北組曲有《葛生》《採薇》等,王菲唱過《水調歌頭》,我一朋友的朋友還把陶淵明的《讀山海經》也製成了歌曲……只是譜成歌曲的詩文畢竟還是少數。
你也可以錄。現在的錄音軟體也很多,你可以把你喜歡的、想要背誦的詩文自己錄下來。基於人的自戀心理,人對自己的聲音無疑更敏感,識記度也更高。如果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在一遍一遍的錄製中,大概早已把這首詩滾瓜爛熟地背下來了。
你還可以吟誦。你應該不會忘記,魯迅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先生誦讀課文那渾然忘我的姿勢。古代詩人文士,大抵都是善吟的。在抑揚頓挫的吟誦中,人的情感很自然地被牽動、被激發,精神全然凝注,那些字字句句自然而然也就跟你的身心完全熔為一爐了。古時據說吟誦有專門之法,只是到如今早已失傳,今人也有學吟誦的,卻不知是從什麼淵源而來,這個本人不曾了解,也就不便多說了。

個人覺得,在今天這樣一個快餐文化當中,花一點時間去背誦我們的古詩文經典是值得的,是重拾「慢生活」、重拾靈性的過程(當然我不是指《弟子規》《三字經》什麼的,我覺得這些並沒太多營養)。我們不著急,慢慢地來。我們一字一句地背,一字一句地咀嚼和消化,讓這些古人或質樸或高貴的精神、風度也成為我們自己身心的一部分。有那麼一天,你會因為遇見那麼一個自己,而倍感喜悅。


凡是文章,必須有一條線,找到這條線就行了。
線就是構思,就是行文結構。


事實上我覺得最有用的方法是:右腦。
理論很早之前就有過啊,人記憶畫面要比文字容易。


所以我在背《琵琶行》的時候。先定一個場景:潯陽江頭夜送客(兩個人走到江邊說拜拜啦!這時天是黑的)
楓葉荻花秋瑟瑟(畫面聚焦到旁邊的植物上,紅紅的楓葉, 嗯,唰唰地響)
主人下馬客在船 舉酒欲飲無管弦 (然後很自然的就轉到下一個畫面:倆人上船了,想喝酒,沒音樂,不開心)

諸如此類,後面我會想像到一個古代美人彈琵琶,低眉信手續續彈啊,這些畫面感都很強的。包括到後面琵琶女訴說自己年輕時的經歷,想想完了都是個小影片的感覺。

以上是我主要想介紹的方法。不過呢,我認為基礎是熟讀,讀到一字不卡沒有停頓,一段就一口氣下來那種程度。事實上讀到這種程度,再度第一句話的時候腦子裡已經有第二句話了。這樣既是你背不下來,背前一句的時候有一種慣性(比喻),感覺後一句就脫口而出了。
全都熟讀後還無法背下來就可以開始想像畫面了。一句話一貞像一個電影。填充畫面其實是比較累的,可以一段一段來。最主要的是把他們連起來。不然下一句還是接不上的。
扣上書,背一遍。這個時候可能背每一句都要想畫面,很慢。但是記得很牢固。足以應付考試和老師提問。不過久了之後爛熟於心,不用想就能背了。反正我感覺我睡過一覺之後有些東西就莫名的熟了不少。這大概是知乎討論過的「睡眠時期大腦整理白日學的內容」,在我身上體現得很明顯。

PS:正在背離騷,有些畫面很難聯繫在一起,可以誇張或者抽象一點相像。為背誦只看字面意思也沒什麼關係。比如「進不入以離尤兮」。 我要相像成屈原從椒丘往下跳,跳到一個平面里,跳不進去了 ……只能出來重修。有時候其實很有意思,想像力很重要。


我覺得首先要養成朗讀的習慣,最好是早上,不用一定以背為目的,但是讀的時候要知道自己讀的這一句是什麼意思。也不需要很多遍,一兩遍我覺得就夠了,但是要每天讀。這樣從整句都念不下來會念到熟讀,不知不覺就背會了。我的經驗,屢試不爽!


一直念一直念……不強迫自己去記憶,讀的多了發現原來不大懂的部分也懂了,然後再去試著背誦。
可能有些慢,但有利於長期記憶。
一般比較喜歡的古文我會用這種方法去背,中學時代這樣背下來的文章至今記得。


理解了才好背,真的!而且記憶久遠,強行背下來很快就會忘記。當年可是背詩背詞小能手


我的方法就是沒有方法,純粹死記。小時候背完論語,感覺打通了文脈,背文言、背英文完全不是問題。順便也支持一下其他知友的答案。


我覺得主要是喜歡,多讀它幾十遍吧(??? )
我特別喜歡長長的古文,覺得能背下來就特別有成就感。高中的時候把《長恨歌》《琵琶行》《赤壁賦》《夢遊天姥吟留別》等等都背了,覺得自己牛逼得不行(?????)
同學都說我傻,說這些考試只考一句。但是我覺得,我喜歡它,把它背下來就是圖個高興
( ??ω?? )


理解著去背,把它翻譯成白話


沒有什麼訣竅 就是不停的讀 不停地念 直到背到心裡感動不已


首先肯定是要理解的,其次還要體會詩人的心境,諸如《陳情表》通篇都很歡快的讀下來是肯定不對的,體會詩人為什麼這麼寫,為什麼這麼說,大概就很好背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醉酒後瘋狂背書,手動微笑。


嘛,首先當然是熟讀,保證沒有字讀錯音的。
邊讀邊翻譯,不追求準確,只要知道個大概意思就好。
接著就開始幻想,邊讀邊幻想,想他所描寫的景與物。
然後就可以嘗試背誦了,不出意外的話┑( ̄Д  ̄)┍,背幾句是會卡住的,不管,接著向下背,背完一遍後重點看卡住的部分。
接下來就是背一遍,找找不足,再背一遍,再找找不足,直到心滿意足。
¥¥¥¥¥¥¥¥¥¥¥¥分割線¥¥¥¥¥¥¥¥¥¥¥¥¥¥¥¥¥¥¥¥¥¥
其實吧,自我感覺找到「節奏」背起來就容易的多了,甚至有時候「節奏」誇張一點效果也是不錯的。(類似唱歌)
ps;以下部分可以忽略~~~~~~~~~~~~~~~~~~~~~~~~~~
依稀記得年少時背誦詩詞的時刻,與同桌快速毫無感情的背誦不同,我的「朗誦」是有激情的【手動誇張笑】抱著玩樂的心態在背,對,沒錯,就是背的快,就是任性【手動囂張笑】。


熟讀,要
要非常熟,然後快讀,嘗試背誦,記不起,看一個字,繼續。個人覺得理不理解與背不背得下不成正相關。


推薦閱讀:

別人家的熊孩子怎麼教育?
作為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你在處理班級日常管理事務上有什麼經驗或者感受?
如何看待上海大學聘請郭敬明為影視學院客座導師?
子女教育中,「標準化」和「個性化」的界限在哪?
學校的教育算是一種對知識的買賣嗎?

TAG:教育 | 考試 | 文學 | 文言文 | 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