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真的是50年代才造出來的嗎?

經幾位解答,疑惑解開不少,詳情可參考
@繆淼 http://http://baike.baidu.com/view/60377.htm
@阿鐵 http://http://news.sina.com.cn/c/2008-06-23/063615799165.shtml
=============================
今天在新浪微博上看到的
http://http://weibo.com/1908285823/ymOdMykB2?type=repost

說來慚愧!我直到昨天才知道,那個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台灣香港人都沒見過,因為這個「古董」是五十年代才造出來的,在上級有關精神指示下,王振鐸根據古書描寫的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設計並發明了這個張衡地動儀,由於選進了教材,國人都以為是東漢貨色,事實上,那珠子掉不出來


根據前輩介紹,這東西確實是「50年代才造出來的」,但不能說是50年代才設計出來的。真貨早就失傳了,這個只是現代根據《後漢書·張衡傳》的記載與描述加上自己的想像製造出來的。
「製造」與「設計」是兩個概念吧?

同時說明一下,這東西只能作為地震「監測」,而不是大家以前所想的「預報」。在地震發生以後,地震波傳播到地動儀所在的位置,由於內部擺的慣性作用從而使得珠子掉下來。

當然,由於這是個仿貨,珠子掉下來與否也就不重要了,現代觀測技術使用更加精確的方式進行地震的監測。

更具體的說明百度百科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在此不再贅述。
http://baike.baidu.com/view/60377.htm


中共的山寨貨 這東西本就不存在 設想如果可以靈敏到可以檢測極其微小的震動 那怎麼解決安裝後工人的離去?腳步聲遠大於地下深處的震動。就算安裝工人可以用「威亞」離開,呢如何保證方圓數百米內不得有車馬經過??方圓數十米內不得有人經過也是必須的,否則腳步聲一樣可以引起震動,那小球掉到蟾蜍嘴裡怎麼被人發覺呢?別忘了這東西的核心價值是可以預測方向的。就意味著小球能感受到的震動差是由該系統的直徑造成的。該系統也就一米左右的大小,這個靈敏度相當高了。


你放的這個圖片,是復原的模型,原地動儀珠子能掉出來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23/063615799165.shtml


有點科學常識就知道不靠譜。


地動儀分地上與地下兩部個分。主要是地下部分,八個密閉的鼓形器物,儘可能的大,一端大,朝外。一端小,與上面的地動儀機械連接。當某方位地殼移動時,細微的聲響觸動大的鼓面,傳遞到另一端的小鼓面(震.動被放大)觸發機械連接,引起地面上方的地動儀(顯示器)的銅球落下


看到一圈蛤蟆。有種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感覺呢。我歪題了,不好意思。


我覺得好多人是理解偏差了。

從注意力在那個神奇的小球身上就偏了,小球並不是用來測震的啊,它是用來顯示方向的,這個很容易制出來的。

一個齒輪機括足以。 龍頭,小球,蛤蟆都是表象方便引人注意才這麼設計,像是軟體的交互界面一樣的存在。

真正複雜的有測震效益的可能是那一砣罈子的內里機關,有可能就是深入地下的一個活動機關,八方遠距固定設置,哪一方先動了就佔用了唯一上傳震感的機能,於是就報震吐珠了。

這種抑制獨佔唯一通道的東西對現代來說通電有電阻就能辦到,難得是當時能有怎樣的設計,在只有力學的情況下就成功了。而且這東西也肯定能力有限,並不能橫跨整個疆域,只能設置應用在某些地震帶上的大城裡。

若說張大人在地震儀上他撒謊,我是不相信的。 沒理由啊,人家學術和文采全能,而且都是執牛耳的泰斗般的存在,官也當得是真不小,做東西失敗了就失敗了,損失得起這點以「奇淫技巧」報國而損的面子,並且他不說他在造別人也不定能知道。 反而扯個謊出來,這才更失他的顏面吧?

所以要麼是他真失敗了,但是後人要他成功。

要麼是他成功了,但是沒有完整的設計圖確實就不敢肯定它是不是我們現在所能想到的那回事。

所以如果說是50年代才弄出來的,那麼已經不是張大人他弄出來的那一架了。


推薦閱讀:

對汶川地震有什麼記憶?
辨別地震雲有哪些技巧?
陸-陸板塊碰撞往往發生淺源地震還是深源地震?
古代地震以後方誌中記「地生白毛」是什麼東西?
不知道這個是不是地震雲?

TAG:地震 | 張衡東漢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