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為什麼對玩有那麼強烈的熱情?


感謝推薦,上了日報。
做個簡單補充:其實「玩」代表了沒有壓力的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是我們的天性。新興的「遊戲化」學科就是在研究如何將玩的精髓+科技的力量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學習中去。
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Ted的相關演講:Jane McGonigal: Gaming can make a better world和作者的書《遊戲改變世界》,以及我的專欄:《遊戲改變世界》——玩個大的,玩一個戰勝拖延、治療艾滋病的遊戲 - 從作品本身說開去—《讀後感》『觀後感』 - 知乎專欄

另外,我想說男生對於玩具的情感從來不曾改變,只不過玩具本身越來越昂貴罷了。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4歲的孩子還處於幼兒期(3~6、7歲)。而每一個階段孩子的特點、需求和教育方式都不盡相同。這是由我們人類心理和生理的發育特點而決定的,是長久的進化造成的。
在這個階段,孩子會慢慢萌生思維的萌芽,但認知特點卻是非常的自我為中心,同時想像力日漸豐富,並且因為自我意識的發展從而產生了第一次的思維叛逆期。具體可參看此表:

正因為上述思維特點,所以遊戲對幼兒期的兒童來講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吸引力,孩子和成人一樣也會有自己的需求和興趣。而對父母來講,認識人類生長發育的客觀規律,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也非常重要。所以正視孩子在每個階段的需求,一定程度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和興趣有助於促進兒童人格和情緒的健康發展。
喜愛遊戲的原因
自我意識的萌生使孩子渴望了解這個世界,體現自我的價值。但是孩子還小,很多時候認知是不完全的,所以通過遊戲就成為了一種相對安全(通過想想虛構場景)和簡便(用現實相仿的物品代替實物,例:木馬)的方式來獲得現實中不能實現的願望;練習並鞏固已習得的各種能力等。
總結來說,遊戲是:

  1. 幼兒活動和情感愉悅的精神寄託。
  2. 促進兒童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渠道。
  3. 孩子之間社交的最好方式。
  4. 幼兒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好載體。

關於遊戲本身
可能在大人眼中,孩子每天就是在玩。然而「玩」也是有區別的,根據孩子認知水平的發展,遊戲也會從剛開始的對成人動作的模仿開始,與父母親自互動開始。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機能遊戲」。
隨後4-5歲孩子玩會通過想像構建虛假情景,在過程中加入自己的創造性等,進行一系列的象徵性遊戲。例如過家家。
在孩子再大一點之後,遊戲會變得更加複雜,會有更明確的規則,和每個參與者的角色分布,並且帶有一定的競爭性,這是所謂的「規則性遊戲」。
遊戲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
在孩子這一階段,對遊戲的喜愛是其天性,所以假如父母有什麼東西覺得需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陪其做遊戲。另外了解幼兒遊戲的本質及其意義,也可以觀察孩子心智的發展,在必要的時候做出引導。
遊戲對孩子的社會能力的發展有巨大作用,根據同伴和玩法分類我們可以得出幾種遊戲類型:

那麼假如自己的孩子比較孤僻,我們家長就可以鼓勵其參與遊戲,參與和他人的互動,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孩子如何與人相處,為以後進入社會打下基礎。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正確的玩法又對其身心發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遊戲這一幼兒活動可以追溯到千萬年以前,所以家長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一般來說孩子在7歲後進入童年期就會逐步的轉向掌握間接經驗為主,例如看看書、聽老師宣講等。
之前有一篇關於孩子各個年齡段的認知特點的答案,如需擴展閱讀,可移步:如果你全力教一個孩子,你會怎樣安排課程和教學順序?


玩是兒童的天職。

玩對成人和小孩有不同的含義。成人總是在忙工作,所以玩對他們來說只是消遣。但玩對兒童的成長至關重要。小孩子的世界充滿了等待嘗試的食物,等待去結識的新朋友,等待玩的新鮮遊戲,等待掌握的新單詞,等待遊覽的景點,等待理解的新概念。嬰幼兒會撫摸、品嘗、嗅聞、翻爬、戳點、投入、觀察、聆聽,並且比生命中的其他任何時期學習了解吸收得更多。在玩中兒童能得到身體和知覺動作發展,認知能力的發展,社會情感的發展,語言能力的發展。簡單來說,兒童通過玩來了解世界,通過玩來健康成長。

至於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可能自己限制了自己去獲得樂趣的能力,可能只是處於人生中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的時期,可能是沒有目標生活空虛,可能是花了太多時間做不感興趣的事,可能是抑鬱症的前兆。


所有人都喜歡玩,但大人沒精力。
如果我衣食無憂沒啥責任,玩的比他們還狠。


遊戲是人類的天性。
內心的動力,或者說心流體驗。
一件事情,只要能夠讓你產生愉悅(多巴胺),你的行為就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成人不也是一樣嗎?
私家車就是大玩具。
賺錢是在玩大富翁遊戲。家庭和職業生活是在玩角色扮演遊戲。技術類職業還包括了益智遊戲。在知乎網上問答也是在玩。
成年人都不認為自己是在玩,而是在干「正經事」,並提到「責任」之類的字眼,這是因為沒有審視自己的內心。


單從比較刁鑽的角度分析下。

-加利福尼亞大學有兩位心理學家Laura E.Schulz和Alison Gopnik曾做過這樣的實驗。
讓猴子走近一個花瓶,花瓶里插著兩朵塑料花,一朵紅色、一朵藍色。猴子打了個噴嚏,後退了幾步,然後又去聞那些花,再打噴嚏。大人把紅花拿走,換上黃花。猴子又過來聞了這兩朵花兩次,每次都打噴嚏。而後大人又把藍花換成紅花。猴子又過來聞了紅花和黃花,這次終於沒有打噴嚏。
大人問孩子,能給我那朵讓猴子打噴嚏的花嗎?79%的孩子選了藍花。這表明,在很小的時候,孩子就開始明白因果關係了,這對他們認識世界有重大意義。

-世界對孩子來說還是嶄新的。而對於成年人,在評估新信息時,大多都帶著陳舊的觀念。
就像法官必須只依賴所呈現出的證據,而不是腦子裡想到的與證據相關的任何事物。
之前在《The Robot"s Rebellion》中看過一個實驗:
「前提1: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水。
前提2:玫瑰花需要水。
結論:玫瑰花是生物」
70%的成年被測試者認為上面三段話是有效的。因為我們知道這個結論在現實中是成立的,換而言之就是「常識」,所以很好接受,儘管從前提到結論的過程並不符合邏輯。再比較一個相似的三段論:
「前提1:所有hudon綱的動物都很兇猛。
前提2:wampet很兇猛。
結論:wampet是hudon綱的動物。」
只有20%的人認為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另外80%的人正確地否定了這個結論,因為沒有現實生活知識的干擾。

-普通人對日常生活的歸因推理實際上很容易出錯。「長大了,就會懶散,對各種事情提不起興趣。」為草率的肯定反映了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究竟知道什麼」,這是元認知,是僵化刻板的表現,這也是人類大部分行動爭論的原因。人們經常從未經證實的必然性中得到毫無根據的推論,並很可能以這些推論作為行動依據。

-當今隨著人們要處理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的信息,其中一點甚至與生活息息相關,認知能力確實需要進行受益終生的強化。


長大後對玩也是有很大的熱情,只不過興趣點不同了


我覺得什麼人對玩都有強烈的熱情……
工作做得最好的人,往往就是把工作也當作自己的最熱愛的事物,才做到那麼有熱情的!

小孩當然也一樣。


玩就是他的興趣啊,你孩子對於玩充滿了鬥志,不惜早起,不知疲倦。不知他玩的是什麼,要是能正確引導,把這個玩或者這個類型的玩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豈不很好


玩是他們對世界認知的一種方法。


學習生存技能。


他在工作,沒有在玩


玩是內動力,其他的事情是外動力,能比嗎?我也覺得什麼事情都比不上玩重要。


其實是好奇心,從我觀察我女兒的行為來看,她把整個世界都當作大玩具。


因為他們知道長大就沒時間玩了


兒童玩是認識世界的過程,大人玩是放鬆自己的過程。


不是我們不會玩,是要賺錢養家,沒時間玩。但玩是我們人的天性,這是毋庸置疑的,千萬不要被磨滅掉,無論小孩大人多可以通過玩來了解這個世界。哦,對了。我們出去旅遊也是在玩啊?誰說大人不會玩的


人猿中不愛玩或者不能跟群猿一起愉快玩耍的,一般都是被排斥的,這種猿猴心理安全感非常低;小孩通過玩會或者群體的認同感


孩子喜歡玩玩具很正常吧

《育兒百科》,寶寶輔食,《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電子版
關注我們育兒趣(yuerqu001)即可領取哦
amp;https://pic4.zhimg.com/aea4cc5fdecf9abe1bbccc41d0d67267_b.jpg&" dw="644" dh="318" w="64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aea4cc5fdecf9abe1bbccc41d0d67267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4.zhimg.com/aea4cc5fdecf9abe1bbccc41d0d67267_r.jpg&"amp;>

作者:育兒趣
鏈接:兒童是如何學會「說謊」的,這一行為需要調動哪些認知資源? - 育兒趣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M1MzkxNg==mid=402376968idx=1sn=881e86f3f5b773ba40f116fde43f2fd8scene=0previewkey=VE7%2BQlXEoH6vFkgb4w7nK51iJUUG%2F7eLf7OA%2FVEtaJE%3D#wechat_redirect
玩具越少越聰明?這六件事,爸媽知道得越早越好!


推薦閱讀:

如何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有哪些方法?
兒童是如何學會「說謊」的,這一行為需要調動哪些認知資源?
《哈利·波特》中,伏地魔的反社會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他不死,應當如何治療?
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有哪些?分別起到多大作用?
小孩子挑食有必要糾正嗎?

TAG:兒童遊戲 | 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