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單純按照文學造詣來排名會是怎樣?
看到這問題我突感尷尬——
把散文大家們以「文學造詣」排名,是單在散文領域品評呢,還是把大家們的所有形式作品都拿出來品品「造詣」?
如果是後者,那單摘出這散文八大家就失去了意義。
這就好像是班裡有8個人英語成績過90分,現在我們要按照語數英理化生政史地的全科成績來給這8個人排名。
不說別的,「詩詞」上,這八位大家就得拉出三條街的差距。散文再怎麼出彩也沒意義了。
那麼,單論「散文造詣」,誰能排第一呢?
請看我個人簡介。
(′??ω??`)當然是我愈神!!!
為了把愈神薄弱(鄙人愚見)的詩詞領域排除,我真是費盡心機。。。
咳咳,嚴肅點。
韓愈的散文,我大致將其分為
1. 「說道拉理」類,如《原道》、《原毀》、《師說》,一般闡述了比較宏觀的思想觀念。
2. 「評人聊事」類,如《伯夷頌》,《獲麟解》,還有《柳子厚墓志銘》,這種文章得看看事件或人的背景才能看明白,針對性和評論性較強。
3. 「書信及其它」類,這個大類比較尷尬了,又有時代事件背景,又有道理闡述。比如《與於襄陽書》這樣要錢的,《答李翊書》這樣教孩子寫作文的,《與陳給事書》這種道歉的。總之很多較雜。
一開始讀「說道拉理」類文章,心想:「韓退之啊韓退之,寫得真好啊啊啊!」
後來又查閱背景試著讀了讀「評人聊事」類的文章,才覺得:「什麼叫有思想?這就叫有思想!」不俗套!敢說話!
但是也的確容易招人非議。
「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一旦臨小利害……不一引手救,反擠之……」真是繪盡小人相。
………………………………
上課了回頭再更,反正也沒人看
(σ′▽‵)′▽‵)σ我已經補藥臉了
………………………………
一更二更合併更:
看到別的答案有很多推蘇軾的,我來說一說我沒推蘇軾的原因。
我也是愛蘇軾的。文章寫得真是……申論必備——
「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詞也是洒脫超然——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有意思的是,蘇軾在文章和詩詞中體現出來的超脫精神,使他在當時的時代不得志,但卻在思想自由的今天大受追捧。
然而這也是我個人不那麼迷戀蘇軾的原因——太正確,太對,太符合時代的審美和價值追求。相比之下,我覺得韓愈評人聊事的文章更飽滿,更接地氣。
拿《人民日報》來打個比方
《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比較多樣,其中有這麼兩種:
一種是宣傳和弘揚正統思想精神的,一般會闡述一些宏觀的價值觀念,總之就是一個字——正;
另一種是針對實事的評論(不一定是時事熱點新聞,也可能評論某些現象),這類文章比較隨意,不拘泥於格式段落,語句上更接地氣,經常出現百姓俗語,比如「不能聽剌蛄蛄叫就不種莊稼」,「良心總不能歸工商局管」,等等。
在我心裡,蘇軾就像是第一種,有點仙,適合跪拜;韓愈呢,雖也會正經嚴肅但卻接地氣,他像我的知己。
當然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咱們評出來的第一第二都是自己個人的偏好。時隔千年,我把他當知己,他不知道。也好。
據編《韓愈歌詩索引》的花房英樹氏考察,韓愈使用《文選》所無字種類之多,凌駕於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上。
不過疏離《文選》並不是從韓愈才開始,朱熹曾指出杜甫晚年已丟開了《文選》:"李太白終始學《選》詩,所以好。杜子美詩好者,亦效《選》詩。漸放手,夔州諸詩則不然也。"一一《朱子語類》卷一四O
出自韓愈的成語有:不平則鳴、蠅營狗苟、特立獨行、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佶屈聱牙、俯首貼耳、搖尾乞憐、虛張聲勢、一龍一豬、飛黃騰達、旋乾轉坤、再接再厲、坐井觀天、駕輕就熟、無理取鬧
我認為唐代最有獨創才華數韓愈、杜甫、李賀、李商隱。
在線成語詞典,收錄成語13001條。出於好奇,搜索一下文學大師們對成語的貢獻。用關鍵字「李白」查詢出63條,但其中17條來自他人對李白的描寫或評語,包括杜甫的9條,如「暮雲春樹」、「斗酒百篇」、「清新俊逸」等等。於是改用關鍵字「唐·李白」搜索,太白原創46句成語。
太史公在成語上所作出的貢獻應該是最大的,有540句成語出自《史記》,但其中一部分由流傳下來的歷史人物語言提煉加工而成,而非獨自創造,另40句出自其他著作。班固主撰的《漢書》出了392句,其他作品也貢獻了33句。
《史記》(540)
司馬遷(40)
《漢書》(392)
班固(33)
《左傳》(356)
《後漢書》(350)
《三國志》(203)
《戰國策》(173)
《資治通鑒》(39)
諸子百家中,莊子的文學才華無疑是最高的。
莊子(309)
孟子(277)
荀子(110)
孔子(71)
老子(63)
墨子(26)
漢賦中成就最高的應該是司馬相如,與其成語的創作能力似乎不成比例。
揚雄(54)
賈誼(24)
張衡(17)
司馬相如(15)
唐宋八大家之間差距其實是很明顯的,人們常以韓、柳、歐、蘇並列。韓愈與曾鞏之間的距離恐怕就如常青藤聯盟中Harvard(156位國家科學院院士)與Dartmouth(2位)之間那麼大吧。韓愈也是漢朝以後成語最多產的語言大師。
【韓愈(232) 】
蘇軾 (148)
歐陽修(40)
柳宗元(30)
蘇洵(11)
王安石(10)
蘇轍(7)
曾鞏(2)
《詩經》是中國詩歌之源,屬於集體創作。韓愈的成語主要出自散文,蘇軾也有很多成語來自其散文。個人詩作中出成語最多的毫無疑問是詩聖了,連「蜻蜓點水」和「霧裡看花」這麼細膩的東西都能寫出,杜詩無疑就是個百寶箱。使人頗感意外的倒是白居易詩中竟出了這麼多成語,可能與其詩風「淺俗」有關。陶淵明和王維的「產量」彷彿與其詩壇地位不符。
《詩經》(247)
杜甫(92)
白居易(68)
李白(46)
屈原(43)
曹植(43)
陸遊(38)
黃庭堅(25)
李商隱(23)
杜牧(20)
辛棄疾(18)
李賀(14)
劉禹錫(11)
王維(6)
曹操(5)
陶淵明(3)
四大名著中語言最豐富的原來是《三國演義》。
羅貫中(114)
曹雪芹(85)
施耐庵(72)
吳承恩(55)
蒲松齡(53)
吳敬梓(24)
中國文學成就最低的體裁應該是戲劇了吧。
關漢卿(59)
王實甫(42)
馬致遠(24)
湯顯祖(12)
白樸(7)
唐宋八大家是以古文而論,要比文學造詣自然是比在古文方面的文學造詣了:我推蘇軾第一。
很遺憾的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文章,屬於文學之文的,比較少。
韓愈的名篇中,很多作品文學性不強甚至都稱不上是文學作品,如《師說》《原道》《論佛骨表》。柳宗元亦是如此,除了遊記與寓言,大多文章的文學性都太弱。
歐陽修的名文中,如《朋黨論》《瀧岡阡表》等文學性幾乎沒有,《醉翁亭記》《秋聲賦》文學性算是比較突出的。其學生曾鞏的文章說教性較強,文學性乏善可陳。王安石的文章則偏政治功用,如《游褒禪山記》這樣的文章都比較少。
蘇洵的名篇多為論辯文,其次子蘇轍的政論文向來受人推崇,不過文學性文章如《黃州快哉亭記》也是以記敘為名,發議論之實。蘇軾的文學之文也是不多,幸有《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石鐘山記》等名篇。
以上觀點出自章培恆《中國文學史新著》,並不是說一定要為了藝術而藝術,非目的論,是結果論。蘇軾寫赤壁賦也沒看出來是為了藝術,不過是寫篇遊記抒發感想,然而人家寫出來就是藝術。
范仲淹都沒去過岳陽,為了友人寫篇硬廣《岳陽樓記》,依舊是文學名篇的藝術。
王勃不過是適逢其會,在大多數人只會寫【樣板文】【應酬文】的場景,居然寫出了《滕王閣序》這樣的千古美文。
故而,請評論區分清楚。
我覺得歐陽修第一。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歐陽修文章最好嗎……
眾所周知,唐宋八大家是指的散文,這裡的散文與現代意義的散文不同,它指的是與駢文對應的散體文,散文的文學性本身不如駢文,所以比較文學性意義並不大。自然詩詞等其他作品種類也不能在比較之列。
八大家中呼聲最弱的我想應當是蘇轍和曾鞏,這二人就不必說了。
剩下的六人的行文風格不同,韓愈和王安石有點相似,他二人是純粹的政客,文章以實用文為主,韓愈的行文風格比較渾厚,王安石的行文風格比較強硬。柳宗元和歐陽修在行文風格上比他們二人要優雅許多,也有不少文學類作品,柳宗元的文學啟蒙是駢文,因此他能將駢文的優勢巧妙的融入到散文中來,歐陽修的寫作風格十分慢雅,喜歡用虛字來舒緩音節,讓人讀他的文章非常舒服。剩下蘇氏父子各有特色,蘇洵有一個棄武從文的過程,歐陽修基本上可以算是他文學上的啟蒙老師,因此文風上比較追求歐陽,但是蘇洵的家底是戰國策,這使得蘇洵的文章邏輯性極強,在他之前用邏輯寫文章的人也有一個,那就是韓愈,但是蘇洵在文氣上略有不如,所以他的文章僅僅有點老樹盤根的感覺。最後一個說的就是八大家中最熱的蘇軾,蘇軾的文章比蘇洵更貼近歐陽修,在慢雅的基礎上,又加了幾分靈氣,所以蘇軾的文章更為不拘一格。
說完風格,再點一下筆者認為的缺點。韓愈在作文時喜歡給自己增添限制,比如文以載道,言法古人等等,這種限制雖然讓他的文章非常有特點,但是難免有些枯燥,這也成為韓愈文章被後世褒貶兩個極端的重要原因。柳宗元文氣比不得韓愈,他的文章達不到韓愈的氣勢,因此藉助駢文的美感也自成一種散文的寫作手法,他在描寫上十分下功夫,筆者多年前曾經認為,學議論文看韓愈,寫記敘文看柳宗元,現在看來,這個觀點雖然有點絕對,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歐陽修是宋第一位散文大家,在他之前,韓柳領導的古文運動經中唐晚唐再至五代,其勢已衰,北宋初年西昆體的出現更有駢文捲土重來之勢,這時再次掀起散文運動的擔子就到了歐陽修身上,歐陽的文章不像韓愈那樣字詞險峻,也不像柳宗元那樣注重描寫,他更善於的是烘托氣氛,用非常曼妙的字詞,舒緩的文風,營造出一種氣氛,可以說看他的文章是最能得到享受的,然而它作為文壇領袖,如此秀氣的文風,也成為後世一些古文家對他異議很大的原因。蘇洵的文風主要是靠邏輯支撐,他對韓愈文章的評價是: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由此可見他對韓愈厚重文風的追求,但是在遣詞造句上卻無法達到那個水平,因此文章豐滿不足。最後是熱門人物蘇軾,蘇軾的優點千千萬,他的粉絲太多,隨便大街上找個人,都能問出來蘇軾的文章好在哪,這裡只說說他的一些不足,其一是蘇軾文章立意大多比較淺,很難找到十分有思考價值的點,然後是蘇軾文章精品不少,但是數量太多,精品率比較低。提到蘇軾的散文反反覆復就是前後赤壁賦了,很少能看到其他評價頗高的文章,最後是蘇軾文章的優勢在於不拘一格,這同樣也成了他的不足之處就是他沒有一個十分明晰的文風。
評判誰的散文更好這個沒有辦法得到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是誰能當八大家之首,筆者認為韓愈當之無愧。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韓愈被稱為文起八代之衰。他領導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古文運動,在他的努力下,古文重新登上了大雅之堂,站在古文運動的發展史上,韓愈的地位無可取代。第二,韓愈的文章成為萬世文宗,後世的古文都必須要以韓文作為啟蒙教科書,宋代的六家也都一定以他的文章作為必修科目。第三,韓愈的文章中提出來的許多觀點對後世影響巨大,宋明清三代的儒學大家,文章流派,都免不了受到韓愈的影響,這點在散文發展史上也再無第二人能夠做到。這三點總而言之就是韓愈是龍頭,是創派祖師,所以最後,韓愈是八個人里唯一一個曾經在某一段歷史時期,被擺在孔孟後面的人。
如果單單比文學性的話,筆者推歐陽為首,韓愈王安石居末。因為歐陽的文風最為中庸,能做到雅俗共賞又值得推敲,而韓王二人的文章多是實用文,文學性較低,看起來太累,顯然適合研究,不適合平常閱讀。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韓柳歐蘇第一梯隊,其他第二梯隊。
-「唐宋八大家」概念的提出,最早出現在明太祖年間翰林院朱右以唐宋文為宗選編的一本《六先生文集》,書中把三蘇併為一家。明中期唐順之編《文編》,在唐宋時期所有的文人文章中獨取此八家文章。後來茅坤又編了一本《唐宋八大家文鈔》,所以「唐宋八大家」的出現是以古文為本,本稱作為「唐宋古文八大家」。就當時的時代環境而言,文為正統,詩詞則需擱置一邊,所以這個詳細的稱呼是有依據的。不過題主問「唐宋八大家單純按照文學造詣來排名」,要談「文學」上的造詣,私以為如果繼續依據古人選文的標準來判斷,略不全面。所以下面從文,詩,詞的角度來做一個淺陋的分析吧。
就古文而言,宋文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韓柳在古文章法技巧和敘事議論方面做出的是嘗試性開創式的貢獻,這個嘗試不一定是找到了古文的正確發展途徑,但是卻證明了哪條路是行不通的。宋代歐蘇等人看見了上一代古文的得失之後,總結嘗試出來了更雅緻的古文。歐蘇主要是把古文的實用意義和審美意義進行了融合,例如歐陽修的《秋聲賦》,議論敘事抒情已經到了渾然一體的境界。其中我認為蘇軾的成就最高,《赤壁賦》就是典範。王安石和曾鞏更注重把古文作為一種議論朝政的工具,他們的古文更注重議論的邏輯性和說服力,因而我個人認為在審美風格上稍遜一籌。所以古文方面取歐蘇當先,個人愛好給蘇軾加附加分,所以蘇軾第一啦。
就詩而言,這個在現在也是一項富有爭議的話題,韓柳(唐)詩以意境勝,歐蘇王(宋)詩則是以理趣勝。葉燮《原詩》中有言:「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為鼻祖。宋之蘇梅歐王黃,皆愈為之發其端,可謂極盛。」就這裡簡單的劃分,首先把柳宗元拎出來,韓愈為濫觴,其餘歐蘇王曾都屬於韓愈詩風中「理」的延伸。就像樹根和樹枝的結構,歐蘇王曾在同一個詩歌發展的大方向朝不同的道路前進。他們各自的詩作就好像沿路的風景,各有各的韻味,畢竟詩這種文學體裁,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同,不可能拿出來一個標準的審美範式去一個一個審核打分。就我個人愛好(唐詩),我認為柳宗元第一(畢竟一首《江雪》奠定了江湖地位。)蘇軾第二。
就詞而言,這個……這個毫無疑問蘇軾……吊打了……所以,感覺沒有商量餘地了?
綜上,蘇軾的文學造詣第一啦。餘下: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韓愈曾鞏。什麼,你問我其餘二蘇去哪了?其實我也不關注他們的…
OVER~看了幾位朋友的回答,也來說說我的見解
估計這題問的是純文學角度的排名
可是大家不可避免的受到別人的影響
比如,蘇軾排第一
蘇軾確實被現代人捧得非常高
文章好、詩詞都好
你看古代文學最牛的刊物
那四個大字都是從蘇軾書法里摘出來的
說明了一切啊
馬上要上課,先寫到這裡
太多的思路
寫在課上
三點半了,好睏
其實這個問題是不能拿來比的,我看到有人已經提到唐宋八大家是明人提出來的說法
所以我們的立論有點虛
但是大家又很熱衷於排名
也有人提到詩詞文賦幾個方面
那接下來我們也按照這個思路簡單說
又要下課,十分鐘後上課
有空更
%yyyyyyyyyyy
打了那麼多字,居然沒保存
我簡單說,這個問題好難
真想回到和老師、師妹探討人生的日子啊
但說文的話,第一肯定要宋代
韓愈文章很晦澀,講道理方式不被看好
柳宗元是世俗版的韓愈,清新亦擰巴
宋代來說蘇軾確實好,排第一競爭的還有
歐陽修、蘇轍、曾鞏
蘇洵肯定不行,有點野心家的意思
文筆也不輕盈
王安石一個當官的,自然水平不會高
你看他的詩歌就知道挺嚴肅一人
歐陽修詞又一般
說到詞,我們喜愛的蘇軾在當時也是個異類
並不符合宋詞的審美,名聲好更多是因為
我們喜歡他,他也寫了很多從生活中開脫的
在現實中找不到自由,更讓我們喜歡蘇軾
但說到詞哈,我真的很喜歡辛棄疾
跑題!
綜合起來,蘇軾肯定第一第二
至於誰能撼動他,我已經給出了答案
文無第一,但如果非要比第一,必定是美。美是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東西。韓退之行而有文,但要說美,那離他十萬八千里遠。百詩之源的詩經,後世無論如何都沒見有人超越,一部分原因是她是集大成者,另一部分原因是她有種與這個民族與生俱來之美,這種美無邪而又純潔。毫不做作。
如果不論詩詞,無疑是柳柳州第一,指文學性而言。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第一次讀到這裡,驚為天人!
理論上我認為古文的水平蘇軾和柳州水平相當,但水平相當則前人為先,畢竟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蘇軾是一種豪放的美,柳州則是另一種細膩之美,美雖不同卻異曲同工。另一方面來說《紅樓夢》高居華夏小說榜第一名,這個毫無爭議,本質上在於她有一種美,無論是文字還人性,皆美。
詩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就其價值而言不如古文,古文又不如史傳,後者是集文化之大成者,難度可想而知。如果要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選出美又有用的,則非《詩經》、《莊子》、《孟子》、《史記》莫屬。論語得靠邊站。
文無第一 武無第二 (╭???ω??)╭?
如果加上李白九個人的話肯定李白第一咯
我說的是武功
推薦閱讀:
※蘇軾參加科舉考試,歐陽修誤認為是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得了第二。這個故事是真的嗎?出處是哪?
※如何看待李健對蘇軾《臨江仙 夜歸臨皋》的評價?
※請問蘇軾《前赤壁賦》中倒數第二段蘇子說的話到底蘊含的意思是什麼?
※蘇軾到底有多厲害?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第四自然節,提出水與月,闡述事物變與不變,取與不取的論述有何深層含義,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