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從業者如何看待美劇《新聞編輯室》(The Newsroom)?


新聞行業從業近十年,做過嚴肅新聞,時政新聞,財經新聞,行業新聞,廣告以及所謂的新媒體……待過全國媒體,黨報,都市類報紙……做過記者、編輯、編輯主任、主編……為了情懷,自己給自己答一下。
可能會有一定劇透,請諒解。
劇集完結之後這麼久來答,截圖什麼的就不上了。全篇無圖(都說是自己給自己答的了,全在腦內就行了)。

一,這確實是一個和新聞真正有關的故事:
newsroom是具備部分話題性的劇集。這是我最喜歡,且願意把它當作我自己的「神作」名單里的劇集的原因之一。

首先我聽說過有關於這部劇集「在北美收視不佳,在大陸情懷滿滿,它不代表新聞,頂多代表裝逼」的觀點。

我所查閱到的信息顯示,The Newsroom於2012年6月24日在HBO首播,即創下210萬收視觀眾的佳績,為近年來HBO電視台的最好成績。(The Newsroom premie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HBO on June 24, 2012. It was watched by 2.1 million viewers, making it one of HBO"s most-watched series premieres since 2008.——De Moraes, Lisa (June 26, 2012). "TV Column: The Newsroom?"s ratings, and Dan Rather"s review". The Washington Post. Retrieved June 26, 2012.)
所以諸如「牆裡開花牆外香」,「理想主義的滑鐵盧」一類的影評觀點,對我來說,就沒有展開的意義了。

基於此,我們再接著說關於理想主義和情懷(也就是所謂的「裝逼」)。
Aaron Sorkin,除了Newsroom以外,我至少會想到的是《社交網路》、《白宮風雲》(
The West Wing)以及喬布斯的傳記電影。

他一直傳遞的觀點和感覺,在我看來,至少有這些標籤:自我,精英主義,正義至上,反對「惡商業」以及高效率。

同時,他(一直在)吸毒。不展開。

所以,在Newsroom這部劇里,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甚至是偏執到神經質的特徵:高效率的新聞精英們的語速快得在任何時候都能氣死運營商;魅力值和能力值(甚至是職位)的技能點被點高之後,角色就會記不住別人的名字(開口閉口就是,那個誰);Will McAvoy的出生地區是有意義的,甚至是值得長篇累牘地在牢房裡追溯的……於是我們通常會看到相關的影評里這些部分的槽點。馬克扎克伯格吐槽妹子「因為你是波士頓大學的」,或者The West Wing里的總統的家鄉是曼徹斯特,周圍環繞著東部地區的律政精英……我們或許覺得Mark情商肯定足夠低或者總統足夠代表精英主義,但,我們可能同時就會開始吐槽:一個新聞編輯室里的從業人員,你們在演什麼倔驢?但是,Sorkin一如既往討厭「絕大多數的美國人」,這種討厭老百姓的編劇,說出了America is not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anymore一類的話,實在不要覺得奇怪。你仔細找找,他的故事裡,何曾會有缺錢的人,或者拚命在賺錢的人。

又,作為一個腦內迴路衝突超過兩種藥品的編劇,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敘事方式,其實也不足為奇,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如果今天我們在討論Aaron Sorkin,我們就繼續展開。但是認識到這些索金的特色之後,我覺得我們可以更好地來討論Newsroom。

在環境設定和工作流程設定上來講,Newsroom是合格的。演播室的布景常常令我想起國內某家位於上海的財經(產經)類媒體的辦公環境。而且負責任地說,實際的工作節奏,劇集里並不一定就比前述的這家媒體更快。同時,既然已經如此不負責任地舉例了,那麼我不妨再表示,和上述媒體南北相望的某家坐落在北京的財經(政經)類媒體,也可以找齣劇中政治嫡系出身代言、派系觀點紛爭撕咬的政治新聞矛盾事件。(嗯,一如既往的,這些都是我聽說的)

最近,在真實世界裡,赫克比辭職了不是么?能不能選上總統不知道,不過他還真是個新聞主播。

至少對我而言,The Newroom這部劇,基本上講的是新聞工作者的故事。糅雜了混血性感女主播,呆萌的製片人,這種高智商低情商設定,不正是這兩年美劇的賣萌方式之一么?

二,這是新聞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

鋪墊了那麼多客觀事實之後,聊一下主觀的感受。

The Newroom有那麼幾次把我看到熱淚盈眶,就不過多分享了。我要聊聊其中印象非常深刻的那一幕:
製作Jim肯定不算是人氣角色,他的那個寫八卦專欄的炮灰女朋友更加不是,不過我始終記得第三季他們在陽台爭吵的橋段。是的,所有美劇都是言情劇,《實習醫生格蕾》更應該叫《急診室的春光》,可是Jim抱頭掙扎和嘶吼的內容是:我不怕你的三星galaxy,我根本就不是和你討論什麼數字革命的廢話,我完全不在意我有多少粉絲,我也不在意隱私被泄露,我只是覺得這一切都很醜陋(ugly)。

什麼是醜陋?我就干過很多醜陋的事情。
每一個最近十年里從事中國的新聞行業的人,低劣的,就會做過軟文一類的爛事,稍稍不低劣的,就拉拉廣告,跑跑會收收車馬費。你以為我在採訪知名企業家或者身居要職的政府官員的時候我在想什麼?你以為我描述的專訪對象是寫給讀者看的還是寫給他本人自己看的?
一旦資訊的傳播變成了你說的是你想說的話,這就是醜陋。而不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是否專業,你又多少經驗。
為了寫一個認真的答案,我豁出去了:舉個知乎上的例子。在知乎上,有許多女性ID,她們被推崇為女神。這些姑娘頭像模糊曖昧,清晰的鎖骨啊,烈焰的紅唇啊……她們沒有名校背景,多半長得不夠美也不算難看,也不特別語出驚人,也沒有特別的人生經驗和專業知識,但也沒有放浪形骸,連乳溝都不曾露過。但她們有小聰明,清晰地傳遞著自己想傳遞的信號。在各種回答里嚶嚶嚶一聲,嬌羞地拉出300個理工男豪放地點贊。她傳遞的觀點有害么?不一定。有益么?多半沒有。我不覺得1024下的樓主好人一生平安醜陋,我更不會覺得專業平台下大神的腦殘粉醜陋。我也不覺得自帶300贊是壞事。
但我覺得,這是醜陋的。任何進行受眾設定之後,利用信息不對稱,刻意宣講和隱瞞了信息點的傳播方式,都是醜陋的。
回到例子里,我不打算和你約,但我設定你想和我約,然後我強調我的女性設定,宣講我的憧憬,利用你較為幼稚的男性觀點,滿足我的某種追求。這和約炮不一樣,和分享故事分享知識分享經驗都不一樣。
然後我也目睹了某個這樣的ID,被人顏值攻擊了之後,她,及她的受眾的整個狀況。這真醜陋,我們全部都是。
所以我肯定要掉關注了。

所以你還記得么?Newsroom裡面那個新的東家,那個動不動就要眾包了資訊生產,強調新時代新技術的東家。他強調的是Will所鄙視的那95%的美國人,他認為這是未來的生產力,Will覺得他們根本就是烏合之眾。他要把公知明星精英拉下神壇,他要滿足95%的意淫讓他們得到關注。
唯獨有一件事情被遺漏了,那就是真相。

不想再逐一列舉我們所觀察到的社交網路上的公眾事件了。但是粉絲替偶像人肉,攻擊一個姑娘,這確實把明星拉下了神壇,這也確實醜陋。同時,我們距離真相越來越遠了。是的,我們明白了明星離婚事件的更多細節,可我們越來越不明白整個社會的樣子了。

我還干過一件醜陋的事情:因為策劃和執行了某家消費品企業的宣傳,後來我所在的單位直到如今也每個員工都定期定量無償享用這個品牌的產品。為此,我深得大家喜愛。

可事到如今我還記得的是,某年某地柑橘滯銷,整個村子裡豐收的柑橘眼見就要爛到地里。這是一個常見的新聞事件,有很多媒體都出於善意幫過農民朋友的忙。可我做得並不算好,我只幫到了一半。因為老老實實地算了一筆賬:這是普通的柑橘,質量尚可,因為要集中銷售,所涉成本也讓諸位並不能太便宜的買得。如果你正好想吃兩斤,我保證你撥打這個電話,買到的是我們親自拉回來的柑橘。
在老鄉們的答謝宴上,我很開心,非常放鬆地喝得爛醉。在山坡上尿尿的時候,摔了下去滾了好遠。
因為只有真相,才是真正不醜陋的。

很明顯,Newsroom里有諸多對我提到的醜陋一事的反思甚至抨擊。很明顯這個回答也滿是這樣的情緒。我們只負責吐槽,並未給出任何解答。但我覺得,直面這種衝擊,就是我最喜歡Newsroom的地方,我不要成功轉型了的新媒體故事,也不要傳統媒體的操守宣講,我要這種被吐槽的真相。
我所曾經長時間從事的,就是那個很多人都覺得要死掉了的平面媒體行業。我不知道它會不會死,甚至不知道自己希不希望它死。

作為一個新聞從業者,我認為,比起曾經只被精英掌握著的媒體,現在的新聞行業是更為糟糕的時代,真相先是被惡意的掩蓋,後來又被甚囂塵上的噪音和烏合之眾淹沒。

對的,作為一個新聞從業者,我並不懼怕數字時代,我也不討厭新的信息傳播模式。這一切和技術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一切是有關於當95%都因為自己的目的在發出聲音,我們還能如何找到真相的思索。

但我們終於開始思索,無論是95%,還是5%,我們終於開始站起來和對方撕逼。所以,這也是最好的時代。

一部電視劇,傳遞出了一個時代的樣子,而不僅僅是言情、裝逼和製造段子。作為一個新聞從業者,我覺得它是一部好劇。


看 Newsroom 的時候我在想:做新聞,重要的不是你是否能藉此成名結交權貴,而是要成為社會道德觀的一把尺子。為此,你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句話,太簡單、太容易被忘卻了。

如果在我八年的職業記者生涯中有這部勵志美劇,相信我可以做的更好。


說出來不怕被笑話,我開始對新聞這個東西有點想法和熱情就是因為這部劇,本拉登被擊斃的那一集我激動的差點哭了。
唐在飛機上告訴大家本拉登已經被擊斃的消息的時候,我彷彿置身其中了,好像是我的親人被本拉登幹掉了我跟電視里的民眾一樣高興,又彷彿我就是唐,這條偉大的消息就是我傳播出去的。
我特別著迷他們那種忙碌的生活,幽默的對話,至深的感情,但是我也知道我一生也不可能有機會像那樣去生活,但至少它讓我對新聞這個行業有嚮往的感情了。
我也覺得,這是我看過最溫馨最勵志最幽默的劇了。


非常理想主義的電視劇。


新聞系在校學生能答這題么?

為了練口語,我把第一季看了三遍,跟讀一遍。第一集男主Will吐槽美國「已經不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那部分看了五遍。擊斃本拉登那集差點看哭了。

上課的時候老師也提過這部美劇,雖然有些場景和對話很燃,但它也就是一部電視劇而已。至於新聞理想什麼的,我們談談世界和平吧。


《新聞編輯室》為什麼不是最優秀的電視劇?


很期待該劇對於什麼是好新聞的標準,第二集里列了幾個「是否」仍然很模糊,希望不要光靠兩人「幾十年」的從業經驗忽悠。
--------------------------------------
看完第三集,已經比較無語了。這個團隊就是根據執行主編和製片人兩個人的政治立場來報道信息引導選民。他們的說法是我們不提供海量信息讓選民見多識廣,而是開啟民智讓選民了解真相。然後這一集就一直在攻擊「茶黨」。

這跟胡主編旗下的環球有什麼區別呢?最多美國更開放真實一些。附上看到的文章一篇

「新聞編輯室」:總統大選的主戰場 杜劍峰
http://cn.wsj.com/gb/20120710/DJF075242.asp


自2007年在某211大學新聞學專業學習算起,我便開始了與新聞的接觸,後來在部和隊媒體、中和央媒體干過。總的感受是:新聞業絕逼是泛娛樂產業。越是大眾媒體、越是非地方媒體,其娛樂性就越強。(相比之下黨媒、部隊子媒體還好點——更像廣告業)

那些越是標榜客觀、越是聲稱為大眾服務的新聞機構其泛娛樂化的現象就越明顯。新聞人要涉獵社會的各個方面,因此絕不可能精通任何一個行業。新聞要面對童叟受眾,因此對一切都只能泛泛而談,絕無深入之必要。新聞議題要迅速刷新,想要保持熱度,就要迅速拋棄深入的想法(你絕不要希冀於看百度頭條了解中國)。而這所有的一切,就是儘可能的追求注意力,即便是所謂力圖客觀——其目的也是穩定住長期的注意力。

《新聞編輯室》本質是電視劇,也是娛樂業的一種產品。因此,相信很多新聞行業的從業者更是以一種娛樂的心態的看這種片子。以為美帝才是新聞自由的聖地?—— 親,認真你就輸了。那種熱血沸騰的狀態,為民請命的情緒,總的來說,是一種營造戲劇化的需要。反正我是為了學英語看的,尼瑪語速和語言都不錯。


如何看?

坐著看。

——標題:夢想編輯室——

新聞編輯室出的前幾天就在yyets上看到了。

是部很好的美劇,讓我回憶起很多學新聞時的光景。

比如影片一開始的欲揚先抑——給了觀眾一個很老道的憤青,是的,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個憤青,只是偽裝的自己都快忘記了。

學新聞的時候,老師講,在新聞的開頭就要吸引到讀者,新聞標題一定要準確,不能誇張,但是又要能一眼就吸引到人,這是很難的解決的,但課堂歸課堂,現實歸現實,這幾年,我們還是看到《幹了二十來天終於濕了》《只因對方逼太緊》這樣奇葩的新聞標題。

在憤青展示完口才之後,我們就看到了新聞工作者典型的一天(很遺憾,我沒有去過一天媒體,只能從影片中感受他們的工作,有影評說這個部分是脫離現實的,新聞工作者的一天不是這樣的,但我又沒把他當作紀錄片來看,只是美劇)。

看到這個部分時候我的內心又燃起了當年那小小的願望,那個無冕之王的榮耀又開始召喚我了。但是我知道這一切只不過是三分鐘熱度,且不說媒體中盛傳的——把女人當男人使,把男人當騾子使的苦逼節奏,但說我自己這軸到死的性格就和國內的媒體永遠的絕緣了。

所以這就像畫家遇到達芬奇,物理學家遇到愛因斯坦,喬布斯遇到蘇格拉底一樣,只能是看著劇中的人物忙著曾經令自己激動不已的事業,想像著其中的喜怒哀樂,感嘆著無情的時光和沉重的現實。遠遠的做一個看客。

美劇畢竟還是屬於電視劇,所以《新聞編輯室》中對新聞這個元素的劇情設定,出發點肯定是收視率等,而不是現實。

作為休閑娛樂的美劇《新聞編輯室》,水準絕對在80分以上。作為窺探美國新聞行業冰山一角的《新聞編輯室》,我就不知如何評價了。但我想,新聞編輯室在國內絕對是屬於啟發民智的一個電視劇。不管他有多虛構和偏激,都值得去觀看和討論。


曾經的新聞學生試答。


用力過猛,像是美國版的主旋律電視劇,弘揚一些美式主流價值觀。不是說製作不精良,只是總覺得透著一種教育青少年,宣傳偉光正的氣息。
不是新聞從業者,只是一些個人感受,但是從只拍三季就匆匆完結來看,可能美國人也不是很買賬。同樣給我這種感覺的美劇還有 國務卿女士。題材都很好,一開始我對這兩部劇都很期待,但看了之後比較失望。


我幾乎每集都會看哭。
我本科、碩士都學的新聞相關,畢業之後去了媒體,電視台。學校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無用武之地。
看了news room才更深刻地感受到,國內就不該設立新聞系。
永無那樣的環境和用武之地。


大一新聞傳播專業學生答一個。目前還在看第一季,看這部劇真的有很多讓人熱淚盈眶熱血沸騰的時刻,比如大家頂著壓力堅決不在醫生證明之前承認女議員的死亡,比如唐在飛機上看著機長的肩章決定告訴他本拉登被擊斃的消息,再比如史隆對於福島核泄漏災難級別向發言人氣勢洶洶質問。還有很多片段,讓我這個初學新聞的學生迸發在專業課上少有的對新聞的熱忱,以及對這個行業的期待,無論現在新媒體時代下的輿論讓記者這個職業變得多麼惹人非議多麼不堪,我仍然懷有熱情。


它描繪了我們心心念念想要將之變為現實的最美好的新聞業。

我當然明白這只是電視劇而已,我明白所有的矛盾不會像電視劇里一樣用熱血和信仰輕而易舉地解決。
但這部電視劇不可思議地讓我相信這些問題總有一天會解決的。
而且只要每個新聞人都努力一點,它所描繪的場景會很快實現。


It『s not about news at all. It"s about talking about liberals,liberals,liberals and their liberal idealism and left extremism. And also elitism and the value of educating the "stupid" and "morons". It"s vicious accusation of the current America and an outlet of the screenwriter"s personal vendetta.

AND AT LAST, the danger of the intent to civilize is the cause of great tragedies like what is described in 1984. Today you try to civilize the "uneducated" and 「stupid" and "morons", the next day you will think why they have the votes the same value as mine. And the next next day something happened in Cambodian in the 60s would happen again. All based on the same logic: They are the uneducated. We are doing the good deed. It"s justified to .... Try to rescpect people, Ok?


只看過第一季,吐個槽。

威爾怎麼看怎麼像民主黨,編劇卻給了他一個共和黨的設定。

另外不要企望中國的傳媒能像他們那樣獨立敢言,決定中國傳媒命運的力量不在傳媒自身。而在於壓制它的那股力量願不願意撒手。

我黨不可能踏出最關鍵的那一步,把傳媒放給市場。除非他們不在乎自己是否在若干年後還能存在。


今天剛追完三季,打算把自己的處女答獻給這個題,占坑


推薦閱讀:

求大神分析下權力的遊戲截止到第六季結束時各方勢力的戰力?
如何評價《權力的遊戲》第七季第三集 S07E03「The Queen"s Justice」?
美劇中常出現的lawyer、counselor、attorney和cop、police、detective、sheriff的區別是什麼?
電視劇越獄男主角斯科菲爾德的紋身是什麼?有圖片嗎?
你覺得最難翻譯的美劇是哪個?

TAG:電影 | 新聞 | 美劇 | 新聞編輯室TheNewsro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