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主義和塗鴉藝術為什麼能取得成功,是因為對主流藝術的反叛嗎?


我論文寫不下去跑來回答這個問題,真是蛋疼……不寫長文。

讓每個人對藝術有不同的理解,是先鋒派(Avant-garde)藝術共同的目標。達達也是先鋒派。

首先,達達主義並沒有成功,或者說並沒有取得他們想要的成功。當杜尚的小便池賣到百萬美元的價格時,達達就已經失敗了。

達達不等於杜尚,杜尚也不等於達達。

一切都源於照相技術。隨著照相技術的誕生,再也不需要藝術品去模模擬實的世界,藝術從此被解放,用來表達內心,表達對世界不同的理解。

於是我們有了用拼貼畫手段表現客體結構的「立體主義」,有了用運動和光影表現動態世界的「未來主義」,有了關注內心世界的「表現主義」,還有結合現實和幻境的「超現實主義」。那麼達達是什麼?

有人說達達是反藝術。可是又有哪種藝術不是對早先藝術形式的反叛呢?

我們不相信藝術給人們帶來的自我滿足,Tzara說,達達是在獨立中誕生,我們不相信社會,我們不需要任何理論,我們已經有太多的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學說,他們都是刻板的論調。我們要表達對這個時代的歹徒的憤怒,在憤怒之後還要清理個體的純凈。沒有設計,沒有組織,不屈不撓的憤怒。

為什麼不再相信社會?為什麼不再相信藝術?因為戰爭。

Arp說,槍聲在遠方響起,我們用自己的靈魂歌唱。

達達主義者們在伏爾泰酒館裡寫下宣言,酒館裡飄揚著卡米爾·聖桑(Camille Saint-Sa?ns)的樂曲,彈琴的年輕人名叫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

技法不再重要,風格不再重要,邏輯不再重要,甚至連名稱都不再重要。他們隨便翻開字典就找個詞為自己的運動命名了。達達?Dada?dadadadadadadadada?這是個什麼玩意兒?

重要的是思想。拿起一樣東西就是藝術品,每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

1920年「第一次國際達達藝術展」在柏林舉行,打著「國際」的旗號,其實展廳就是間小破公寓。沒有人在乎達達,可是達達主義者們說:「達達是政治的」。德國的達達主義者,他們不滿魏瑪共和國的騙局,十月革命為世界送去了共產主義。於是他們聲稱共產主義者,他們要表明態度。

Hannah H?ch從報紙上雜誌上隨便剪下一些照片,貼在一起,就成了對新世界的宣言。女人也有權參與政治。

(Hannah H?ch: Cut with the Kitchen Knife through the Last Weimar Beer-Belly Cultural Epoch in Germany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先鋒派之前,資產階級的文學和藝術都是躲在自以為是的生活艱辛後面,顧影自憐。45度角仰望天空,我的生活滿是憂傷,世上只有我最心痛。看起來很美。

藝術不應該是小布爾喬亞的自怨自艾,不是藝術家的自娛自樂,藝術應該回歸社會。藝術手段是獨立的,藝術態度是社會的。「美」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思想。拿起一樣東西就是藝術品,每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

我們在傳遞信息,在播送思想。你看不懂?那只是你沒有試著去懂。藝術品需要你走進它,藝術欣賞需要你參與其中,欣賞就是創作的過程,你眼中的世界是什麼,你眼中的藝術就是什麼。

藝術的價值從膜拜價值變成展示價值,再變成社會價值,思維價值。

重要的是思想。拿起一樣東西就是藝術品,每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藝術和大眾沒有界限。

當杜尚隨便拿出一個小便池,這是什麼玩意兒?它只是多了一個簽名,但還是一個小便池。誰都可以做這麼一件「作品」,大眾就是藝術品的創造者,每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不只是我杜尚,多麼有趣的諷刺。小布爾喬亞眼裡,個體是藝術品價值的創造者,市場是藝術品的定價者。杜尚非要說不。

(Marcel Duchamp: Fountain.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過藝術評論家可不這麼認為,拍賣行的商人們可不這麼認為,他們不願意接受被杜尚嘲諷,他們說,杜尚讓我們思考的,是藝術品是否一定要手工製作,還是也可以存在於社會化大生產?

藝術否定藝術。

可是杜尚的小便池拿到市場上就是百萬美元,而你找個小便池撒泡尿再簽上名,誰也不會搭理你。藝術和大眾的界限依然清晰,市場在兩者之間划出巨大的鴻溝。達達是失敗的。

可是你依然可以走上街頭,胡亂在破敗的牆頭噴上各色的油彩;依然可以拿起人民日報、泰晤士報、明鏡周刊,從裡面剪下各種圖片貼在一起;依然可以拉完屎在自家的馬桶上籤上大名。達達是成功的。為什麼成功?因為你讓他成功。你就是達達。達達是什麼?


有人講了 DADA,那我就講講塗鴉吧。預警:多圖殺貓。

--------------------

Asco 是一個 70 年代一個四人塗鴉群體。Asco 取自「me
da asco」,也就是西班牙語言的 「it (your art) disgusts
me」。這個名字解釋了塗鴉運動的初衷——扇上那些藝術館和評論家一個大耳光 ,告訴他們,對,塗鴉讓你們作嘔,但塗鴉是藝術


為了證明這一點,Asco 的三位男性成員在洛杉磯藝術博物館(LACMA)入口的橋上噴上了自己的名字。唯一的女性成員作為模特,與 LACMA 合了個影。

塗鴉主要可以分為寫的(tagging)和畫的(graffiti painting)。Asco 這樣的 tagging,就是宣告所有權。也就是說,Asco 告訴所有人:塗鴉作為藝術在 LACMA 展出了——LACMA 就是我們的塗鴉作品。


宣告佔領白人區的 LACMA, 是當時是墨西哥民權運動 Chicano
Movement 的一個高潮。在 LACMA的權威說出「塗鴉不是藝術」的時候 ,Asco給這個作品取了個別名:Project Pie in De/Face


塗鴉運動的產生和進步,與美國社會多種族的特點,以及六七十年代的激進運動是分不開的。

同樣是 tagging,
Cornbread 的塗鴉可能沒有這麼明顯的政治色彩,但他被認為是當代塗鴉第一人。他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在所有的角落
寫上自己的「名字」。之後的 Top
Cat 126,TAKI 183 這群藝術家 都是受了他的影響。對他們來說,「風格」不重要,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名字被所有人看到。但是微妙的是,他們用的又都不是自己的真名。這種有名和無名之間的跳躍,最終成為對大眾媒體和商業廣告的一種反抗:就算你是無名小卒,也有權利在那裡放上自己的名字 。

很自大吧。It"s all about EGO。


Cornbread(玉米麵包)是 Darryl McCray 的綽號。小時候因為調皮,他媽媽把他送進一個類似少管所的學校。他天天跑去跟食堂廚師抱怨:「怎麼每天都吃白麵包,我要吃玉米麵包 ! 」廚師煩了,就跟旁邊的人說:「把這個玉米麵包丟出去 ! 」從此他就天天用 Cornbread 這個名字到學校亂塗亂畫 。


升學後,他喜歡上一個 叫 Cynthia 的女孩,就每天在校內校外寫「Cornbread
loves Cynthia」。這種幼稚到爆的行為還真的讓他成功追求到 Cynthia,但最後被女方父母棒打鴛鴦。失戀了的 Cornbread 就一夜在所有公交車站寫上了自己的名字「Cornbread」。


某天,他一個叫 Corn 的朋友去世了,媒體卻誤以為 Cornbread 本人去世了。他一怒之下就在費城動物園裡的大象身上塗了自己的名字。

和隱瞞真實身份的 TAKI 183不同,Cornbread很樂於曝光自己,也很積極地跟媒體大眾分享自己的故事 ,並稱自己為「唯一的塗鴉藝術家」。


為了提高識別度,tagging 漸漸發展出了各種風格。
Tag 變得越來越大,成了「piece」。


Phase 2 最早開始使用 Bubble Letter。

Stay High 149 最早開始使用 Candy-cane Style。

Tracy 168 發明了 Wild Style。

Lady Pink 的塗鴉帶來了「女性主義氣息」。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塗鴉都是作於火車或者地鐵上。為什麼選地鐵?因為它們就是移動的廣告版。同時這也傳達「art
is for the people」,藝術走出藝術館這而些信息。


70 年代,紐約的大規模的地鐵塗鴉使得塗鴉真正進入公共視野。1974 年一部驚悚片 Death Wish 中有大量以街頭塗鴉為背景的鏡頭,於是大眾媒體開始對這些邊緣藝術產生興趣。這些關注,也讓塗鴉的數量和質量達到一個爆發。現在車廂上廣告的位置,當時全是塗鴉。當然,塗鴉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廣告,只不過它賣的不是某種商品,而是一個意識:多生產


盛極必反。80 年代,塗鴉/街頭藝術與主流藝術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尷尬。一方面 ,越來越多的幫派和暴力勢力開始利用塗鴉。另一方面,一部分的塗鴉開始進入畫廊。

Fun Gallery 是第一間收集和展出塗鴉的畫廊。女演員 Patti
Astor 於 81 年開了這間畫廊,也使得塗鴉藝術家們多了一個考慮:商業因素。原本,塗鴉世界很單純。用塗鴉兄弟 Os
Gemeos 的話說,他們「夜晚播種,白天收割」——播種的當然是塗鴉,收穫的則是公眾的注意。畫廊的興趣,使得塗鴉藝術不再只關注傳遞社會信息,而是轉向商業。Style
Wars
這部紀錄片里有句話:「Forget about the trains. Let』s be dirty and hot at
the same time」, 就是當時很多人的心理寫照。


藝術家們開始在畫布上塗鴉,但這已經使塗鴉失去原來的語境和過程了——塗鴉不再是違法的了。他們也不用擔心塗鴉的時候被抓,可以慢慢作畫了。看到那些塗鴉的,也不再是社區的居民
,而是那些買家了。


總之,非常多的塗鴉藝術家失敗了。

同樣來自 Style Wars,這幅塗鴉是「從火車上撕下來又放到畫布上的…所以你擁有同樣的色彩,同樣的力量,同樣的張力,同樣的大小」。但事實是,它們看上去很爛。火車塗鴉的構圖,技巧,細節,往往經不起畫廊里的細細推敲。


1982年,Lady Pink 在畫廊里展出 The Death of Graffiti,以紐約政府的 whitewash 行動為證,提出「塗鴉已死」。

塗鴉是否已死?這個見仁見智。或許 graffiti 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或許 graffiti 演變成了新的形態 ——street art 。Jean-Michel
Basquiat 為這個轉變作出了很大貢獻。


Jean-Michel Basquiat 很聰明。以SAMO為名,他在紐約各區的分界線留下了一系列 tagging,
帶回了 Cornbread 那種簡單隨意又無處不在的塗鴉。不過他的所有塗鴉都加上了版權符號。塗鴉傳遞的信息有的很曖昧,有的指出社會問題。


他也畫塗鴉風格的油畫。還跟 Warhol 有非常密切的合作。他們甚至會惡作劇般地使用對方的風格和技法 ,讓 authenticity 的概念更加迷惑。

下圖的 Arm and Hammer II,利用 Warhol 作為一個白人男性,Basquia 作為黑人/異域符號的概念,對美國社會和歷史做了一個評價。

因為非法,塗鴉的壽命大都短暫。影像和網路讓塗鴉合法化,從而得以保存,也催生了塗鴉藝術新的形式。義大利藝術家
Blu利用塗鴉做了一個超現實風格的定格動畫: MUTO a wall:BLU的塗鴉藝術
。此外,Art Crimes -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和 Visual Orgasm 這些網站也收錄了很多塗鴉。


Homi Bhabha 在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的序言提出樓梯作為 liminal space 的概念:

… in-between the designations of identity, becomes the process of
symbolic interaction, the connective tissue that construc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black and white. The hither and thither of the
stairwell, the temporal movement and passage that it allows, prevents
identities at either end of it from settling into primordial polarities. This
interstitial passage between fixed identifications opens up the possibility of
a cultural hybridity that entertains difference without an assumed or imposed
hierarchy。

塗鴉就是這個間隙,也是過渡和通道。只要社會上還有各種聲音,意識形態還沒有被固定,它就會存在。


塗鴉的起源很單純,就是人類留下自己印跡的本能。看看史前的岩壁畫,其實就是塗鴉。但是現在,塗鴉出現在都市裡,出現在公共空間里。這樣的自我表達便成了一種反叛,一種革命,為所有人提供了無限改造公共空間的可能。塗鴉發展到現在,很難說是成功還是失敗。影像和網路讓我們能接觸到更多的塗鴉作品,卻也沖淡了驚喜和震撼。也許與它們不期而遇,意識到它們轉瞬即逝的時候,才是它們最有力量的時候。


任何藝術流派的勃興(我猜你說的成功指得是這個意思)都是對舊勢力、原主流的反叛,否則就毫無意義。


我來個「不走尋常路」的答案,可能與現有的觀點相左。這一觀點來自我的一名藝術史的老師,去年上過一門西方現代藝術的課,在這裡我只是闡述下老師的觀點,並不是說本人完全贊同。同時,因為本人不是藝術專業的學生,所以有些描述可能有誤。
達達主義和塗鴉藝術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美國在背後推波助瀾的結果。以達達主義、波普主義、抽象藝術等等為代表的當代國際藝術,歸根到底是一種「美國式藝術」。就是說,其形成、發展和確立,除了內在的西方藝術史文化邏輯,完全是美國推促的結果。它由美國所控,代表了美國的社會文化精神。
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歐洲始終是西方藝術的中心,那時的巴黎是世界藝術之都,而美國的文化藝術在歐洲人眼中完全沒有地位,美國人是與「粗魯」、「沒文化」等字眼相關聯的。但是在60年代,以美國人勞申伯格奪取威尼斯雙年展大獎為標誌,美國奪取了西方藝術的主導權,確立了以美國藝術為代表的當代藝術,抽象、波普、裝置、概念藝術大行其道,並將此風潮隨著經濟優勢帶到了世界各地。
當代藝術表現為五大本質特徵:1、日常性。這是打破藝術與生活的區別,混淆藝術與生活,宣稱生活即藝術。2、雜耍性。這是指在藝術內部,打破各藝術門類之間的區別,把詩歌、音樂、戲劇、舞蹈、繪畫、雕塑、廣告設計、舞檯布置、攝影、電影、電視等一鍋里大雜燴。3、受操控性。國際當代藝術受到「美德軸心」的主導4、股市投機性。國際當代藝術是一種與投機緊密相關的行業。5、文化性。這是一種「盎格魯-撒克遜新教藝術」。(《藝術的陰謀:透視一種「當代藝術國際」》13-16頁)從根本上來說,這一種藝術是以「反藝術」來從事藝術。它所反的,是反原先法國傳統主導的歐洲傳統藝術(架上寫實繪畫和雕塑),把「超越」繪畫和雕塑之後走向「實物」-「行為」-「概念」,這些原先屬於「非藝術」的日常生活事物,強行確立為藝術。
同經濟、政治上的霸權一樣,美國同樣需要確立自己在文化上的霸主地位。而當時傳統的文化中心是在歐洲,繪畫、雕塑被視為正宗。而美國在這方面的經驗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為了打破這一傳統,就需要確立起一種新的規範。於是美國將目光轉到了抽象表現主義。波洛克於是被歷史推到了榮耀的頂峰。美國利用其政治、經濟上的優勢,將「先鋒藝術」打造成了世界主流藝術,並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歐洲藝術。


「塗鴉藝術」沒有成功,塗鴉也不是藝術。
就中國來看,塗鴉新一輩沒出來,現在的就已經老了,大部分wt(塗鴉者)開始做商業塗鴉拿塗鴉賣錢、轉做代銷商賣塗鴉用具或是轉行做設計、做紋身。然後越來越少的做自己的東西、炸街,直到變成純商業。
個人認為商業的塗鴉就是死的,是失敗的,空有視覺效果,沒有骨頭只有肉,這只是wt的妥協。

一點補充:
這兩年來中國辦相關活動、展覽、交流會的次數還是相當多的,個人觀點是這些活動除加強各地wt之間交流外唯一作用僅僅是拓寬了塗鴉商業化的道路,從以前只是給別人xxrmb/平方的「牆繪」到結合品牌/產品(e.g支付寶、New balance 580等)做聯合推廣。影響力增大、公眾認知度提高的背後是層出不窮的塗鴉婊、混圈婊、牆繪抄襲。炸街的人越來越少,做合法牆、商業的越來越多。
我記得塗鴉者最一開始的稱呼是「vandal」而不是「writer」。
塗鴉的本質到底是帶破壞和叛逆性的行為還是一種純視覺產物?我已經混淆了。


1914年到1918年,眾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整個世界。

現如今我們說起一戰,心裡總是記得後面還有一個更恐怖的二戰。但是在二戰爆發前,一戰一直是唯一的「世界大戰」, 是當時人們心中最恐怖的記憶。

1916年,當戰爭席捲整個歐洲大陸的時候,很多流亡的藝術家/異見者都來到了中立國瑞士。當時的蘇黎世的一條叫做Spiegelgasse的街上,住著一幫改變世界的人。

街的一頭是我們熟悉的列寧,另一頭是達達主義(Dadaism)創始人Hugo Ball。

乍看,革命家列寧和瘋癲的達達主義藝術家沒有任何關聯。但是在當時,流亡異鄉的他們在蘇黎世都陷入了同一種憤怒:對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憤怒。

19世紀到20世紀初,歐洲的經濟和文化高速發展,但是高速發展帶來了什麼呢?第一次世界範圍內的大戰。戰爭帶來了恐懼,帶來了人性的泯滅,帶來了價值觀的垮塌。

列寧,Hugo Ball,還有很多流亡蘇黎世的藝術家,思想家,學者都將眼前的恐怖歸咎於了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我們都知道,列寧將這種憤怒融入到了對政治體制,對革命思想的改革中。而他同一條街上的藝術家鄰居們,也在醞釀著一場屬於自己的革命--達達主義。

革命家列寧帶著他的憤怒,決心徹底變革吃人的資本主義社會。藝術家Hugo Ball,則決心徹底顛覆為資產階級,統治階級的精細品位服務的藝術。

1916年7月14日,Hugo Ball召集了一幫藝術家,第一次宣讀了「達達宣言」。

和其他藝術運動不同的是,達達是藝術家們自己起的名字,而非後世學者冠予他們的。「達達」(Dada)是他們拿一把刀,隨手戳進一本詞典里,隨意戳中的詞。

就是這麼任性,就是這麼隨意。

作為一種藝術革命,達達代表顛覆,代表無序,代表反戰,反建制,反藝術。

更與其他藝術運動不同的是,達達主義不是一種藝術風格。它不是一種畫法,不是一種對美的詮釋。達達主義是一種態度,一種顛覆一切的態度。

小資產階級的品位?no!唯美?no!傳統?no!

煩透了你們自以為是的品味了。去你的品位。

誰能想到,「先鋒藝術」(Avant-Garde),和「革命的先鋒隊」(Vanguard),是一種思路的兩種表現形式呢?

「達達宣言」中說,「達達」(Dada)是一個沒有國界,沒有階級,沒有行業的字。你可以是任何背景,任何職業的人,只要你擁抱這種顛覆的態度,你就是達達。

「達達宣言」讀起來太有意思了。從沒見過這麼一本正經無厘頭,又這麼可愛的集體宣言。

「Dada Tzara, dada Huelsenbeck, dada m"dada, dada m"dada dada mhm, dada dera dada, dada Hue, dada Tza」

這是寫宣言的同時手癢寫了個繞口令?

達達主義的藝術涵蓋很多方面:戲劇,舞蹈,繪畫,雕塑,詩歌等等。

達達主義的藝術拒絕傳統,拒絕深遠的意義,拒絕高深的品位。藝術家們以一種戲虐的,甚至是挑釁的態度,破壞,堆砌,隨意組合既有的概念和物品。

這些藝術在現在看來感覺有點嘩眾取寵。

一方面是因為安逸了這麼多年的我們,心理狀態上和面對世界大戰,文明坍塌的他們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另一方面,我們在達達主義之後已經見過了太多挑戰人神經的藝術,早已見怪不怪了。

但是沒有達達主義,很多後來延伸到影視,音樂,戲劇里的偉大的藝術思潮都不會誕生。

面對戰爭的恐懼,面對信仰的崩塌,和列寧一樣,達達主義藝術家們沒有醉生夢死,沒有隻求自保,沒有陷入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泥沼,而是直面自己心中社會的弊端,顛覆它,改變它。

時光荏苒,回頭看去,列寧領導的革命並沒能真正建立起全新的秩序。列寧本人的形象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愈加模糊。

達達主義運動也不算長命。為了推翻而推翻的思想,不會持久的具有凝聚力。

但是達達主義思想確實做到了打破既有的藝術思維。它孕育了隨後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和波普藝術。

唯一讓人嘆息的,是達達主義作品,現如今也被放進了藝術家們曾經想要推翻的博物館中。他們的作品,也被送上了拍賣場。藝術,也重新回到了少數人的手中。

達達主義顛覆性的思想,最後也變成了少數人」精緻品位「的象徵。

為什麼轉了一圈,我們又回到了原點?

曾經的勇敢,曾經的叛逆,曾經的顛覆,曾經的銳氣,曾經的不屑一顧,曾經的躊躇滿志,去哪兒了?

如今我們也需要達達,需要打破界限,需要解放思想,需要有點敢玩兒的精神。

但絕對不是你們,那些只會照貓畫虎,沽名釣譽的copycat藝術家們。

現在的達達主義在哪兒?

關注石火藝術生活微信公眾號,我們玩兒最刺激的藝術,過最肆意的生活。

http://weixin.qq.com/r/Sjm1rQDEyl21rUTO92xY (二維碼自動識別)


@袁榮 回答的不錯 ,在補充一點,一樣東西為什麼可以獲得歷史性的成功 ,很大一個原因在於他吻合了人性的訴求,隨著科技政治等等人類諸多意識形態的進步,藝術在這個時代率先藉由塗鴉(包括搖滾樂、街舞等更是)等形式吻合對個性和自由更多的追求(同時科學上為什麼pc電腦為什麼擊敗了大型機,喬布斯曾經深受這種自由前衛文化的影響)。
達達主義跟塗鴉是不一樣的,其更多是文化的啟蒙和里程碑,它的發展主要來自於弗洛伊德對潛意識的提出、世界大戰的影響等,不一定是成功的(成功可能更多是世俗概念,塗鴉受大眾歡迎而崛起更可以算作成功)但絕對是偉大的。它的意義在於:無意識 虛無感的體驗,可以說他是諸多個性文化的溫床,就是因為人們在這種啟蒙思潮下對權威和外界提出質疑,開始更多面對內心,才開始有個性 有叛逆。


如果說,後印象派是一個里程碑的話,達達主義是另一個里程碑。杜尚將藝術的界限無限放大,有思想就可成為藝術家,技藝並不重要,觀點很重要,這種改變直接使現代藝術的發展走向另一個極端。足以震撼當時仍以架上繪畫為主流的藝術界。
而塗鴉創造出了大批街頭草根畫家,走出畫室,走出畫廊的藝術家,直接讓作品和大眾互動,放棄以館藏為目標。
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對主流藝術的反叛,而是這些藝術形式,讓人們對藝術重新思考,重新定義。


「如果人類開始荒謬的殺戮,藝術有什麼不能荒謬呢?」—達達主義的中心思想。關於達達主義的命名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孩子牙牙學語時沒有意義的辭彙;二是幾名創始者閉上眼睛翻開一本字典隨手一指—Dada?好,就它了。
它的藝術性不在於美學,在於思想性。


運動的主要發起者之一查拉將達達主義的思想解釋為「厭煩被戰爭折磨的世界,厭煩令人生膩的教條,厭煩因襲的感情,厭煩賣弄學問」。

達達把戰爭和傳統的文學藝術都看成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在反對戰爭的同時,也反對審美的文化、即藝術。達達的一些反藝術行為建立在非理性、無意識的荒誕之上,用以和理性化、秩序化的政治制度與文化制度對抗。正是因為達達主義突出了無意識的作用,它也涉及了人的創造行為的一個未知領域。

達達雖然以藝術運動的形式出現,但它首先是一種社會思潮和社會運動,也就是說它的口號與綱領、行為與作品較之其他現代藝術運動更具社會性。

達達並非超越其他諸運動之上的一個運動,相反,它乃是一個反運動,它不但反對所有的學院主義,而且也反對所有揚言要將藝術從它的界限中解放出來的一切前衛主義。達達是一種憤怒的爆發,它在侮辱與滑稽的形式中表現自己。

達達主義是對既存美學和社會秩序的一種挑戰,一戰後的藝術是把這種挑戰建立為秩序。


嘛叫主流藝術


首先你要知道,現代藝術不脫離哲學的本質。
那麼,這些達達主義、抽象現代主義、波普藝術,究竟要講什麼?畫的都是看不懂的?
它們都是一種美學思潮,也可以叫藝術思潮,跟當時的歷史,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畫這些看不懂的畫是為什麼呢?和作家寫書表達自己的思想一樣。畫家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思想。
如果要說它們是對誰的反叛,從印象派開始,後印象派就是對印象派的反叛,野獸主義是對學院派的反叛,立體主義是對傳統繪畫的反叛,達達主義是對一切的否定,我波普是對大眾文化的追隨,源於對專業繪畫的反派。
在這裡面你發現一件事情了嗎?每一個後來的主義都是對前者的反叛,馬克思主義說,發展是事物的前進與上升,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所以後面的思潮對以前思想的否定,就是藝術的發展。
你想問他們在反叛什麼,那你就去列張表,看看每個思潮什麼時候產生,主要表達什麼,你就知道他們都在反對什麼了。問知乎,還不如自己去做學問。
因為,進入20世紀,現代藝術以來,沒有人知道什麼是主流藝術了。


推薦閱讀:

皮特·蒙德里安的代表型畫作「格子畫」好在哪裡?
在藝術史上第一位主動在作品創作過程中引入隨機因素的藝術家是誰?是哪件作品?
為什麼歐洲很多美術館不讓拍照?不用閃光燈也不行。不利於文化傳播吧?
單就對藝術的影響而言,世界三大宗教哪個成就最高?

TAG:藝術 | 美術 | 後現代主義 | 美術史 | 藝術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