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從天而降的男神設計師,打造出夢幻房子,也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一文?

抱歉題主最近開學手忙腳亂,看見大家對這件事的討論有著異常的熱情,不禁想繼續挖坑請大家各抒己見了!

發現很多回答的論點集中在「懶」這個話題上(自戳幾刀)。那麼挑事的問題來了:

1.懶是否是種原罪?
2.設計(特別是涉及到物質層面的建築設計),是否要天然地具有改造人性、改變行為的職能?

希望大家看到這條補充後,能繼續討(si)論(bi)一下~

一條來自9月27日的醜陋的分割線
———————————————————————————————————————————

《夢想改造家》節目在中國已經算大熱,估計設計圈內外的朋友和各種吃瓜群眾都被自己身邊的人安利過。而近幾天朋友圈突然被《從天而降的男神設計師,打造出夢幻房子,也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所刷屏,文中呈現出不少節目案例改造後的慘淡現狀。

那麼很沒有營養的知乎體問題來了:到底應該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附上鏈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c3NTUwNw==mid=2653773514idx=1sn=c5f3af55303ea2ca58d44cae08838020scene=1srcid=0918BPCfuwbw4SOyzV6MUIBR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其實人本來就是懶 那些小空間做成各種需要變換才能使用到某種功能 那樣看著是很爽 實際使用很麻煩 如果一個空間是客廳兼睡房 把床一摺疊就能變成客廳 我估計實際使用時會一直是睡房的狀態 因為沒有那個經歷天天摺疊床 床是摺疊了 床品怎麼辦 每天收起來又鋪又收? 我的家裝理念是 讓每一樣物品都有自己的空間 所以要想辦法合理使用空間 而不是想怎麼去在同個地方做不同的功能!有些功能可以,但有些功能就是不可以!


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的朋友圈裡,大部分設計師對於這些家庭的生活習慣一片批判,我覺得挺悲哀的。

以下是個人觀點:

1,設計師應該為業主考慮周全。不要把設計最後實現不到位的所有問題甩給使用者,這裡面的責任不是百分之百。
2,大部分設計師是通過設計為自己的情懷和價值觀買單,而非業主的,包括各種大師上至密斯柯布,下至。。。。
3,設計娛樂化之後就脫離了設計本身,對於節目來說需要的是有爭議和出挑的設計,註定不合理。
4,生活遠遠不是幾個簡單的使用場景與設計好的願景,而是二十四小時的喜怒哀樂,生活沒有高下好壞之分。


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說:

設計師給出的答案確實太過完美 恐怕只有設計師這類強迫症群體能夠一直維持這種完美的狀態 無論是空間還是收納幾乎都達到了極致 某種意義上來看 這不是生活這是擺設

但是我作為設計師必須要為自己辯護:

不奇怪這些房子在改造之後沒過多久又一片混亂 你可以看到幾乎每一家房子在改造之前都像是垃圾堆一樣——垃圾堆 而不僅僅是雜亂那麼簡單


對於懶人來說 沒有什麼家居是方便又整潔的 隨意堆放對他們來說才是最方便的 即最開始一團糟的狀態 任何整潔都是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維護的 別為懶和消極找借口


本質上來說 這些人沒有經營生活的積極態度 不然再小的房子也可以收拾得條理乾淨 所以即使設計師給出了完美的生活環境 他們窩囊的生活方式終將把這夢幻蠶食殆盡 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亟需改變的是他們的態度 而不僅是他們的房子

總的來看 娛樂節目要的就是這種欲揚先抑的極端對比效果 這樣才能提高收視率 但這背後買單的是使用者和設計師 使用者的生活方式遭到人們的吐槽 設計師的方案被批判為"缺乏對使用者的考慮"、"烏托邦主義" 其實呢 這一切不過都是為了博觀眾一笑而已 認真你就輸了


怒答一發。
這個節目第二季第七期《縫縫補補的家》有個細節,裝修完工後,設計師把業主找來教各種物品的收納方法。當時就覺得這個設計師夠接地氣。
實際上小戶型要住的舒服,裝修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日常的使用同樣重要。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來適應家居空間,不然設計師設計再多的收納空間也是白瞎。


我想說本間老師那一期,老師問:最先考慮誰?孩子媽媽選擇了孩子,與之對應的是為了照顧他們一家累到嘔吐的孩子姥姥並不是他們最先考慮到的。
有點難受
上一季的一戶廣州人家為了報答照顧自己多年的保姆還特地要求要給保姆留一間房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

補充一下吧。

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

這是之前女主媽媽和和爸爸居住條件,當然女主和她老公和三個孩子住的也不好,畢竟房子真的很小。

這張圖的旁白大致說:由於勞累外婆在嘔吐(旁白沒有字幕)

這是本間老師的反應,是在擔心。

這期節目看完後我想說:母愛真的就像水一般,如此溫柔、細膩、無私。但卻又如水一般總是向下流去。愛、似乎都是向下一代傳去,外婆來女主家幫女主照顧孩子,女主優先考慮自己的孩子,節目中的兩位母親都在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著,其中種種我不做評價,各位請自行領會。

----------------------------------------------------(? ̄?д ̄??)

這是設計師第二次上門考察,女主這麼說或許是無意的,但卻有失禮貌吧,你這是欺負人家不懂中文吧……但至少人家能聽出你的語氣……

最後,我希望大家也別在去批評這戶人家了,
因為第一我們看節目短短几十分鐘不能讓我們對著家人有著深入的了解。
第二我個人認為議論別人的家事不太好,畢竟她生多少個孩子跟別人沒有關係。上文中我所提出的那些看法也僅僅我個人的拙見。
第三希望母愛不再是像水一樣,那麼無私,希望母親的付出都能得到回報。

-----------------------------------------------

在下愚見,請多見諒!

最最後,有幾期真的是很感人的,比如說做裁縫補貼家用的媽媽,植樹造林的夫妻,我看過真的好感動。
創建於 2016-09-23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update3.0

http://m.qdaily.com/mobile/articles/33360.html

update2.0

我幫閱讀不過關的知乎用戶梳理一下文章大意:第一段我表達了對這個節目的鄙視(資本操控而非想要解決問題),第二段我提出了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第三段我提出了一種可能可以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

有些用戶局限於自己的教育背景抓到了一兩個觸及他們神經的點就開始反駁。我實在是懶得回復。

蒼蠅一詞來在於魯迅的一段話(大意)「真正在做事的人,真正有能力做事的人,已經在一聲不響的做了。在他們之前,就讓我做只蒼蠅,先嗡嗡的叫一叫」。這句話是褒是貶請自己體會。

其實我寫下這段話也是源自我一直以來對於建築師職業的思考。作為建築師天生好像就被三方面所纏繞:想為社會與普通人的生活做點什麼的良知,個人的慾望,來自開發商或者業主的資本裹挾。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更要正視自己,時刻警惕自己不要成為權力與資本的工具,也警惕不要讓個人的慾望凌駕於真實使用者之上。

---------------------------------------------------------

這個節目啊,就是請一個中產階級的建築師,做了一個中產階級喜聞樂見的東西,然後把這個過程展示給廣大的中產階級來獲得利益。在這個過程中,掙扎在生活底層的人被當成了籠子里的猴子。我總來不看這種節目,這就像是某些衚衕里搞的改造,沒用噠,如果不是區和街道解決了整個區域的廁所,生活,交通,上下水等問題,這種錦上添花的花都是長不出來的。

人的生活是有極限的,一心想著讓人們在突破底線的情況下生活,為什麼不提高他們所屬的位置,這樣的解決大概會比較本質。

希望那些真正在做事的搞規劃的人,搞政策的人所做的對於這種結構性的短缺,舊城產權的問題解決的持續努力可以儘早看到的效果。在這之前,建築師權當作幾隻蒼蠅,嗡嗡的叫叫。

update
抽時間看了下其他的答案,我覺得有兩點也是很有意思

首先,大多數設計師表達出的一種對於改造世界改造他人生活的決心。英雄主義的現代建築早就死掉了,甚至連現代建築自身的這種英雄主義傾向也不過是資本和權力所帶來的虛構。諸位設計師請醒一醒認清現實。你的工作和理髮師差不多,服務於顧客才是本行,不要把自己準備夾帶的私貨當作自己真正的事業。

另外我也沒見過哪個理髮師因為顧客後來沒有好好維護他給理得頭型就要把顧客批判一番的,怎麼建築師因為自己的設計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使用就可以破口大罵?

其次,諸位知乎用戶為何要judge別人生活。中產階級利用自己被灌輸的那種「好」的生活方式來評判別人,這件事本身我覺得是很羞恥的。同理還有美國學生去非洲搬磚,中國學生寒暑假支教。而且我想說的是,我就是這樣一個會把所有地方搞的亂糟糟,舊東西留著不丟掉的人。但是我覺得我的智識水平和專業素養應該還是勉強達到了同齡人的平均水平吧?怎麼很多人就把底層人-loser-某種特殊的生活習慣劃在了一起,然後站在一旁指手畫腳?


其實,生活是很私人的問題,他們這種節目要求有創造性,給了設計師很大的發揮空間,改造期間業主不能夠見到方案,不能夠提出意見,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在最初看的時候就好奇過這個問題,那些被爆改的小空間業主真的使用的慣么,設計是個取捨的問題,住宅設計中不如把這個權利交給業主。
其實這也是為了保證節目的觀賞性和趣味性,我們這群吃瓜群眾都能想到的事情,《夢想改造家》欄目組和大師們肯定也都有所考慮。但如果和業主進行方案的協調後,出來的結果無非跟我們這些微小的設計工作者的作品差不多。
所以,權當節目看看,開發一下自己的眼界吧。別真的一股腦的死學啊!


理想的居住空間很難通過設計師的設計一步到位。

真正符合自身生活需求的空間,需要逐步調整,人的生活狀態總在變化,居家空間也自然要變化。


再好的設計圖,也經不住生活雜物的堆疊。裝修初的整潔,多少會被生活的瑣碎打亂,畢竟我們沒法活在家居美圖裡面。


所以念設計的學生們,在上學時老師們都灌輸給我們一句話,設計不只是作為美化產品的附庸,設計是可以改變世界的。你真的出了社會就知道基本沒用,你連一個人都改變不了。

說實話,很多人家的狀況,如果自己有心收拾整理,都不會有如此窘迫。設計師、節目組做錯了么?也許節目組有自己試圖達到的節目效果、設計師有多餘的想像,但如果住戶自己不能藉此改變自己,無論給他們什麼房子多大的面積他們還是生活一團糟。設計能改變什麼?估計不能,只有人想要改變,設計能幫你去改變。


不知道有多少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思考過自己的生活,裝修只是看看圖片,聽聽忽悠,想當然的追求一些高大上的東西,胡亂的提一些根本不適合自己的要求。

雖說設計應該以人為本,但給設計師的報酬不足以讓他們去仔細觀察用戶的生活,用戶自己也不了解,就無怪乎出現文章所述的情形了。

房子裝修裝飾是隨著對生活的理解慢慢深入而不斷改變的。一開始的裝修非常重要,奠定基礎,但不是全部。

我就很懶,所以家裡裝飾幾乎沒有。多的是方便打掃清潔的工具或自動化工具。但我要的,每天用的,都追求好的。我同意斷舍離的觀點,有空我就扔東西,添東西。我相信房子是要越來越適合自己,而不是要做到一開始就最適合自己。

利益相關:珠海兩房小兩口。


前段時間家裡裝修,由於我一直在外面,就把這件事交給爸媽了。他們同樣也是建築師,我就把我想要的感覺大概和他們說了一下,他們也很容易的理解了,然後我就放心的離開了......

結果忙完回到家一看...what...我要的類似於日式風格的感覺呢......怎麼木材都是深棕色的。。瓷磚也都是暗色的。。裝完之後雖然整潔了不少,但是還只是個普通的房子啊,我們建築師的逼!格!呢!

一個很現實的原因,那就是只有滿足了物質需求,才會去追求精神需求。現階段大部分普通家庭實際上只是在考慮如何讓室內的功能更加合理,哪怕是在我這樣一個全是建築師的家庭里,我爸媽依舊會因為淺色傢具打掃麻煩而選擇比較深色一點的。

上面說的這些你以為我是在指責普通群眾的藝術素養低么?不,這些都應該在設計師的考慮範圍之內。我們設計的不只是一個房子,還在設計著房子主人的生活。既然我們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選擇了做建築師,那麼我們的工作環境都需要自己去深入體會。可以說國內的藝術氛圍還比較弱,但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就說甲方不懂我們的設計,很老粗,設計師那種天生的自命不凡真的可以收收了。我一直把我的工作當成服務業,首先我需要滿足甲方的要求,然後再說服他接受我的設計理念。如果成了,皆大歡喜合作愉快;如果他不接受,那我尊重他的意見,對我來說這只是一個作品,對他來說這可能是他的一段人生。

像文章中說的那些問題其實我們應該能預見得到。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都是長年累月形成的,作為設計師我們只能根據一些碎片化的細節來提取主人的生活習慣,但是肯定不會做到完全契合。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難道要主人根據我們的設計來改變生活習慣么?不要說你設計的習慣更合理,你不覺得這句話很像是你媽媽經常對你說的那句「我都是為你好」么?......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這是他的家,他當然可以選擇以何種方式去生活。你可以提前告訴他你的設計會有何種改變,看他是否接受,而不是設計好之後告訴他「你按照我的設計來生活肯定會更好」......

還有一點大家應該也明白,平時里我們刷微博看到什麼整理收納的小技巧就會覺得get到了新技能,看到有誰在節目中很會整理東西就羨慕,但這恰恰說明我們越缺什麼就越關注什麼。大部分的家庭都沒有一個良好的整理習慣,年紀大的人什麼都捨不得扔,年輕人用壞直接換新的,都沒能達到一個良好的維護作用。就像一些古董需要特殊的環境去維護,一個房子也需要長期的維護才能一直保持原樣。這需要很高的耐心和時間成本,也是由很多因素共同決定的,所以很多人就比較喜歡一切從簡,這樣整理起來也比較方便。在這樣的環境下,設計師做的那些在主人本身的生活習慣之外的設計,對他們來說就是負擔。

像日本的很多住宅設計在我們看來簡直無法生活在裡面,各種狹窄的空間,但是有的就是幾十年都生活這樣的房子里。西方人說日本的中產階級覺得有責任接受這樣的藝術,對此我不做評價,雖然這樣可能會提高國民的整體藝術素養,但可能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束縛。我覺得在設計師和業主之間,一定是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的,如果有任何的偏失,一定還是沒有找到最終的答案。

現在國內對於設計這件事還沒有一個理性的評價,外行不把設計當回事,設計師又太把自己當回事,導致了雙方互相鄙視......所以可能還需要時間的磨合才能更加合理。其實整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設計師到底是在設計什麼。


作為這檔節目的迷妹,我今天無意中刷到這篇文章,在被它膈應了一節課後寫下了這些想法。( ˙-˙ )?
————————————————
原文


結合個人近10年從業經歷,我想首先總結一句
裝飾裝修之所以叫裝修,它只是修,只是飾。
它沒法創建什麼,因為總共的空間,是一定的,這邊多了,那邊就會少。

經常接觸到一些客戶朋友,說房子小,要我把他房子變大,雖然照顧到他的需求和使用,我總是儘力而為,為他每設置一個50,100厚度的牆,非常精細的去規劃,去預測將來使用上的取捨。
可是,變大的,不如本來就大的,對吧?
裝修是一個很軟的東西,無法用30平解決160平如此硬性的需求。

居家裝修有幾個特點
順應,協調,
功能外觀,符合大眾審美和使用習慣

比如一些某某空間最愛的柜子床,
在國外本來是用來放辦公室的

硬塞家裡,想想誰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本來都累的不行了,還要完成放下床,鋪好席子或者床單,取出被子和枕頭等一系列工作,才能睡覺?
或者每天早上煙急火燎的趕著去上班,還要將床整理收納一番?

中國60.70.80後,不太考慮床有多巧妙
他們關心的就是,連接有聲響嗎?實木嗎?1.8米或者更大嗎?硬板床嗎?

還有日本的膠囊旅館,連人口密度達到東京1/2的上海,都不會有人光顧。

因為小就是小,別瞎強調多媒體,空氣凈化,溫度舒適之類。。

這也許,就是smart和兩廂車,在中國佔有率,遠遠不如三廂車的原因之一吧!

儘管如此,我依然
對實用型裝修的積極作用,抱有非常樂觀的態度!


做了兩年的建築,經驗不多,我從一個建築設計者的層面上試試說一些吧。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是兩個層次的問題:
1.這個節目(《夢想改造家》)存在的合理性;
2.建築師與業主(使用者/民眾)對建築的理解。

回答:
1.無論結果如何,這個節目的效果達到了,它能夠在一定範圍內引起了公眾的討論。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現象,因為建築學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能夠真正地進入了普羅大眾的視線內。

我相信大部分看《夢想改造家》(以下簡稱《夢》)的觀眾,都很有可能聽過或者看過另外一檔日本建築改造節目《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以下簡稱《超》),是的,《夢》就是借鑒《超》的一檔節目。說實在的,剛開始我很看不起這一檔節目。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土地的問題,城市中獨棟的小住宅絕大多數只在城中村內能找到,而我一直認為私有土地才能保障住宅的活力。(水塔之家中已有印證)其二是,這筆改造的錢並不是業主出的,有可能會導致 「儀式感」喪失 的問題。
這些原因導致我一直沒去看《夢》,直到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兩個案例:上海的「玻璃盒子」以及青山周平的「L型長屋」。

(姑且叫做玻璃盒子)

(暫時叫做L型長屋)

這兩個案例讓我感觸頗深——原來,這檔節目對於我們來說,還是有希望的。
可能在大眾眼裡,建築師是為有錢人服務的,沒錯,事實就是那樣子。但是有多少人會知道,大部分建築師從學生時代到真正成材,心裏面都是為民眾服務的,是為普羅大眾服務的,但是,很抱歉,我們的市場不允許我們這樣做。
現在有一檔節目,可以讓建築師不再為民眾的成本擔憂,可以表達自己對居住設計的理解,怎麼能不心裡開花呢?很多人說,建築師過於自我只顧表達自己,我對此持保留的態度。一個好的設計師,對居住建築最根本的理解就是以人為本,所以自我表達和為民眾服務根本不衝突。
我甚至可以偏激地想,在這檔節目中,建築師的表達能夠重於使用者的需求。因為,這檔節目對建築設計的宣傳意義十分重大。然而,在這兩個案例中我看到的是,無論在使用功能上,還是建築理論上,兩位建築師都做得十分之好。
甚至,好得讓我覺得這檔節目有點變態。節目組挑選的住戶大多處於不富裕的地區,面積非常有限。這對於建築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有限的空間內布置複數的功能對於一般設計師來說根本不可能完成,但是他們都做到了。(要知道在《超》中這麼狹小的空間也不在多數。)但在完成的基礎上必須會有取捨,這些我會嘗試在後面解釋。

2.在我身邊的很多人,都不明白建築師是一個怎樣的角色。而我,將它定義為空間規劃者。甚至在我看完《超》之後,覺得建築師是一個醫生,是對「病」了的房屋(結構問題、功能分區)以及「病」了的行為進行治療。

從現代主義建築興起以來,住宅很多時會被看作是居住的機器。所有的流線以及功能分區,傢具布置等都是為了盡最大的可能性來讓居住者住得更舒適便捷。我相信很多接觸建築學的人都會有這個想法,但是,在實踐中往往很有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結果,心中就會產生疑惑。

(《建築家 安藤忠雄》 —— 安藤忠雄)

是的,很多人會責難建築師設計得不夠人性化,像是那些摺疊的傢具根本不好用巴拉巴拉。
這是對建築和對生活缺少了一種 儀式感 。如果,不把建築看成是一個居住的機器,而是看作一個與你一起度日與你一起成長的夥伴,甚至是將建築看作是完成某種生活方式的媒介,那麼,我認為應給予這些「空間的規劃手段」給予尊重。
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既然我花了錢,我就應該享受到最舒適最人性化的設計,為什麼是花錢受罪呢?我認為沒錯,建築師是設計師的一類,無論採取什麼手段,最核心的都是服務客戶,把他們絕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需求體現在一定的空間中。但除此之外,建築師更希望挖掘客戶潛在的需求或者是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顯然,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這種情況都是少數的,所以,建築師選擇妥協。

(住吉的長屋——安藤忠雄)

當年在日本建築界中,住吉的長屋算是極具爭議性。在僅有的立面中,沒有開一扇窗。更為奇怪的是,像穿過玄關到達客廳必須經過一段露天的空間,甚至在二層要去卧室也是這樣。這意味著,如果是下雪或者下雨的話,居住者就需要打傘到達各個功能區,和之前那些看起來,這種設置顯得更不近人情,更喪失人性。
但是在這個作品之中,其實包含著一層含義,通過這個手段可以更切身感受到居住與大自然之間的融合與交互。在這極小的,密閉的庭院中呈現日本禪的境界,在這收穫的往往是高於舒適住宅的精神境界。
有人可能會覺得,我要把這種不適強加給普羅大眾嗎?並非如此,我想說的僅僅是建築還有這樣的一種解讀方式。可能有人會覺得,在《夢》中接受改造的人,可能只是想要一個簡單的家,溫暖和舒適的未能解決,談什麼精神呢?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認為這就是我對中國的住宅改造感到悲觀的原因。但我願意相信,在審美提升的以後,這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我和我舍友一起看完「L型住宅」的改造,看到節目的中段,年輕的妻子準備要生二胎時,舍友問我,如果兩夫妻ooxx,那不就全家都能聽到?我回過頭來想,確實是這樣。難道建築師沒有考慮到這些東西嗎?我想他是會想到的,但他依然選擇用這種方式去處理空間,想必是有更重要的東西去考慮。我所知道的是,日本家庭有相當一部分很講究家庭成員間的互動以及視線的交流。所以,新生代的日本建築傾向於做開敞的流線與視線設計,這種手法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家族成員的凝聚力。
有些人會說,用幾十萬來改造這一家人,倒不如把這些錢花了補貼幾家人的生活,這種慈善是更高效?是的,我還希望這筆錢捐給落後的山區民眾幫助他們孩子讀上書吃上飯。但我更願意相信,節目每一筆錢,每一個作品都能增加民眾對建築的認識,讓大家知道,你擁有的空間再小,活得也不比住豪宅的人憋屈,也活得比很多人更有態度。
有些人會說,這些時間用來學習建築手法、措施,還不如用來學習實用性的技能來得更有效更能提高生活。是的,學習這些東西根本不能掙錢。我也多麼希望他們能在學習掙錢的技能同時,也能夠學習一下認真的生活態度。況且,建築師並非說是我為你設計這些手法,你就非得按照我這一套來,不是的。而建築師可能更希望在設置這些措施後,使用者能夠在此基礎上有更深刻的理解或者是有建築師意想不到的用法,這樣建築就真正的和人一起成長。
在我看來很多措施到最後沒有堅持住,是有很多原因的。有可能是建築師當初設計沒考慮好,有可能是使用者無法堅持這些「戒律」,也有可能是使用者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對於這些狀況,設計師和業主雙方都有責任。但是,我相信在這檔節目中,建築師能夠溝通的,能夠提供的,都已經是最優的一個狀態了,畢竟時間和成本就擺在那裡。
《夢》的節目我沒看多少,但是自此後,我相信我會開始去看,我更願意相信他們都是幫有理想有抱負的設計師。
如果有人會問我,我為什麼想做建築師和想做怎樣的建築師,大概有張圖可以表達。

我每每看到都會泛起淚光。


因為所有的改造中都大量的運用了變形空間和變形傢具,其實上一期的設計師本間貴史已經說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對於像節目里的這些房子戶型來說小空間來說,基本是解決家庭中空間衝突的問題全部靠變形空間和變形傢具傢具。但是對於變形傢具的應用,我個人覺得應該如同這期節目里本間貴史設計師所說的:」在一段時期內,保持在一種形態來使用。」而非頻繁、甚至每天都需要進行變形。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每天早上晚上都需要對床鋪這些進行整理,變形。早上要先收被子 床單放柜子里,晚上要把被子床單從柜子里拿出來重新鋪上其實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懶,保持在一個固定的形態。從題中的事例也可以看出非常多的變形傢具在業主的使用過程中被固定在了一個形態或者直接被業主放棄。


來的太容易的東西人們基本上不會太珍惜,所以公益項目會造成很大浪費。讓真正有需求的人(既有經濟實力且有願望的人)來接受改造,而不是表面看起來急需改造但既沒經濟實力且有沒明確願景的人接受改造,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來辦事效果會好的多。


重要的人。
給你一個城堡,不去好好維護,最後也是會衰落。
人的惰性,太可怕。


我看了一些回答只想說,自己生活的陋習,設計師不背。


關於變形傢具。
床變餐桌這種變形傢具用起來難度也不是很大吧,很多家庭改造前睡覺也是要各種打地鋪啊弄沙發床那些,沒覺得比以前更麻煩了。(第三季第一期那個浮誇的女設計師設計的床底衣帽間那種脫離平均值的就不說了),但是大部分設計師的變形傢具都挺好操作的。

關於收納。
設計師給設計了那麼多那麼大的柜子,把家裡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堆在裡面很難嗎?真的不理解,很多人都說很難維持整潔美的感覺,很難嗎?以前把東西堆在外面才要花時間精力去收拾,現在放柜子里明明就更容易維持整潔啊。

總結一下。
設計師就是在努力降低使用者的生活難度啊,不管是採光通風還是上廁所洗澡收納,他們在改造後生活不是都方便了幾百倍嗎。以前的房子要努力收拾一個星期才可能看起來乾淨整潔美觀(甚至根本不可能看起來美觀),現在或許只要一個上午,這不是妥妥的生活難度降低了嗎!?連一上午都不願意花來收拾房間的人真的不配生活在這樣的房子里,真是暴殄天物!!!
還有說改造後居然還要一上午那麼久去收拾是因為設計師考慮的不夠周全。。。你們咋不上天呢。


問題出在住戶身上。
就像你決定減肥去辦了健身卡,結果沒過幾周覺得太累就不再去了
就像你決定認真學英語去報了培訓班,結果沒堅持多久就想放棄
太懶的人,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終還是得靠強大的決心,不然再好的產品,再好的設計都救不了你。


推薦閱讀:

設計師是自由職業好還是全職工作好?
為什麼客戶都認為自己比設計師更會設計?
設計師如何思考?
設計師如何進一步提升設計水平?
全智能或者全自動化的建築設計可以或者快實現了嗎,從設計層面來講,建築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TAG:建築師 | 設計師 | 建築設計 | 室內設計 | 夢想改造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