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改編成評書有發展前途嗎?
創意評書《海賊王》第一回 張准 演播視頻
最近由《海賊王》改編成的評書突然在網上興起,相比於漫畫改編成動畫,似乎評書更加忠實於文本,某種程度上比動畫更加原汁原味一些,並且適合在公交車上等地方聽上一段。這種改編方式對於漫畫和評書分別有沒有深刻的意義?
呃…這真是…
(請大家把閱讀重點放在「補充」里)
如果是按照所謂漫畫改成動畫,我稍微抱怨兩句。
日本的一些優秀漫畫,被改成動畫後,在我這種人看來,基本就是低劣製作。我本人就很受不了《灌籃高手》動畫版,看過半集,完全看不下去了,節奏太慢。而漫畫書則沒有這個限制,要是覺得前面看的不夠仔細,翻回去重新看就是了,TV版即便是快退或快進,都不夠隨意自如。所以大家比較看好的是漫畫的劇場版,而不是TV版。特別是漫畫的畫風,被改成動畫後,千篇一律的造型,完全體現不出原作中那種非常藝術化的表現力。
美國漫畫改編的TV版略好些,不過涉及製作成本,早年的動畫劇集也脫不了降格之嫌。只能說,當年的漫畫繪製本身技巧也不能算很出色,那麼同樣不夠出色的TV版也不會比漫畫差到哪裡去。但如今技術進步,如果再拿出一樣差甚至更差的TV版,觀眾肯定不買賬。前不久Marvel推出的《Thor and Loki: Blood Brothers》4集TV劇集,基本完全忠於漫畫原作,利用3D技術和2D水彩效果渲染,效果就比較優秀。
(Thor and Loki: Blood Brothers 劇照,與漫畫原作繪畫風格保持一致)
但是評書…真正的評書,適合表達的是章回小說體裁的通俗文學作品。
(我常會把評書說成說書,我個人理解,說書是類似於街頭賣藝、天橋說相聲的那種曲藝節目,非常通俗。)
不可否認,一些長篇連載的漫畫,確實多少具有一定的章回小說格局,若把這些漫畫故事用評書的方式說出來,確實很新奇。
我們還是得承認,這就是「新奇」而已,說書說得再好再動聽,它缺少了一個最重要的元素:
視覺效果
評書中對於人物造型、各種場景的描繪,只限於語言的表達,還是利用了人們的文學想像力,而動漫的最大特點就是其視覺性,直接的視覺效果,衝擊力、各種不同視角、人物心理以及場景的畫面表達…這些東西,僅僅依靠語言表述,根本不足以完成。
一部分文學作品能夠被改編成評書劇本,這首先取決於這部文學作品具有章回格局。
我們無法想像把《戰爭與和平》、《復活》、《高老頭》、《包法利夫人》甚至就是《海底兩萬里》吧,改成評書?!
或許像《One Piece》這樣的連載恰恰具有這種章回格局,於是有善編者將其改編成評書劇本。必須說這只是個特例。或許《Dragon Ball》、《Hunter×Hunter》、《Bleach》也可以改編。
但《棋魂》、《死亡筆記》等其他漫畫作品,以及歐美大量動漫作品比如Marvel的《美國隊長》、《蜘蛛俠》、《X戰警》…或DC的《超人》、《蝙蝠俠-暗夜騎士》、《魔法師澤坦娜》哪怕就是比利時早年的《丁丁歷險記》吧…怎麼改編能真正表達這些漫畫中精彩的地方,用語言合理地表達出來,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語言往往承載不了很多畫面的描述,而畫面的直觀體現,才是自漫畫誕生以來對觀眾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脫離了畫面的漫畫,就不再是漫畫。
難道我們看不到,評書真的會比動畫還原汁原味?只能說有些動畫版改動太大(人物造型、畫面節奏、劇情節奏等)確實有些偏離原作,但要說評書能原汁原味…我吃橘子糖跟喝橘子汁的感覺會一樣嗎?豈不是喝橘子汁更像吃橘子呢?
最起碼動畫版延續了漫畫的畫面感,最多就是摻水太多,再不成就是摻了太多著色劑、糖、防腐劑之類,但還是保留了漫畫的視覺性。
而評書正是失去了漫畫的視覺性。
把漫畫改成文學作品,還需要注意一點,就是漫畫作品是否具有相當的文學水準,如果沒有,改編後的作品缺乏文學深度,在語言表達方面早晚要顯出其先天不足,最終還是會被觀眾(或者說聽眾?)淘汰,一旦獵奇心態滿足後,就不會再對此有新鮮感,自然也就興趣缺缺。
只要看看到如今人們還是對影視等視覺作品感興趣,就知道受眾不會滿足於僅僅是語言表達帶來的聽覺享受,人們還是願意坐在電影院里(也可以坐在自己的家庭影院或電腦前)欣賞影片,而不是在公交車上聽一段說書,那只是打發閑暇時間的消遣,與影視作品的重量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說,正如 @ 賀天駿 所說,漫畫改編成評書,不會有前途。
反過來說,如果有好的章回小說,改成漫畫倒有可能擁有一定市場,比如《七俠五義》、《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封神演義》之類(別跟我說這是中國的古典名著,要我說,它們夠不上那檔次)。不是已經有很多人這樣做?三國、西遊、水滸等的漫畫版,似乎已經有好些版本了。
評書終究是在技術不發達時人們的一種娛樂項目,當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製作3D視覺效果的影片,評書可以作為優秀文化遺產,像相聲一樣,在特定場所供愛好者和廣大觀眾欣賞。
這倒是一種曲藝形式最好的保護方式。
補充:
看到 @ 曹夢迪 的觀點,個人以為這樣的看問題角度比較好。
因為這裡牽涉到「改編」。也就是說,如果要用來作為評書的劇本,其實並不能「忠於原作」,忠於原作的評書缺乏吸引力。要做到吸引人,就是如 @ 曹夢迪 說到的「二次創作」,將漫畫故事變成一個全新的故事,再作為評書講出來。這就取決於說書人的創作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 當然,這個時候漫畫原作其實已經不復存在,存在的是一個新的故事,而不是漫畫。
真正的改編,難度是很大的。
***************************************** 補 ****************** 充 **********************************************
看了朋友們的兩種明顯對立態度,我意識到有必要澄清一些事情。
兄弟們,我們在討論的,究竟是同一個問題么?
為什麼我發覺我們從一開始就混淆了一些概念?
我們一般一提到漫畫,就會認為是漫畫的整個整體。
從我對漫畫的了解,漫畫實際上有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可以斷言,當把這兩部分說明白,大家一定會明白為什麼我會同時支持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漫畫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
- 分鏡頭畫面
- 故事腳本
沒有了故事腳本,漫畫故事就不存在,沒有漫畫分鏡,漫畫故事也同樣不存在。
我們把這兩部分作為一個整體時,就是漫畫故事,分開的話,就是畫面/Screen和故事/Story。
說「漫畫不能被改編成評書」,針對的是漫畫分格頁面,就是畫面/Screen,這部分因其視覺直觀性,根本不可能被改成語言,試圖用語言描繪畫面的辦法永遠不會有畫面的直觀效果,無論如何我們都不可能完全描述一幅油畫傑作所表達的全部內容和內涵;
說「漫畫可以被改編成評書」,針對是漫畫所講述的內容,就是故事/Story,這部分作為可以用語言承載的東西,毫無疑問可以改成評書,一個優秀的評書表演者,完全可以把這個故事變成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好段子,甚至可以長期「連載式」地講下去。
如果把漫畫畫面與故事分開看,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 漫畫畫面,顯然不能被改編成評書,改編了也不會有前途,語言描述一個畫面再細緻,總不如把畫面直接放在面前更清楚;
- 漫畫故事腳本,完全可以被改編成評書,作為一個故事來講,可以很有前途,因為「 忠實於原作 」不是評書這種曲藝形式的特點,相反,評書要做到的是讓故事更有吸引力,甚至要突破原來的故事。
請各位兄弟好好想一想,排除個人偏見,一定會發現這個問題不是只有一個角度的。
兩分:
總體來說當然有前途,評書欣賞門檻低,對客觀條件要求也低,所以是很多人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而且群眾基礎很足——吃著午飯聽評書的人比聽唐詩宋詞的人多多了。所以如果選用大家感興趣的題材,做好了一定是有前途的。
說到外功,就包括嘴皮功夫,這個比寫書要複雜得多——因為寫書可以慢慢寫,寫好了可以反覆修改,而說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全得靠功力:基本的吐字清晰、流暢,嗓音水脆膛響能打遠,說起來有徐急聲音強弱的對比,口技要表演的到位,能根據觀眾的反應情況調整說書的技巧等等。仔細聽可以聽出這位說書者有些字發音不準,嘴皮子不溜,尺寸太慢,嗓子更沒有膛音不能打遠。至於象聲詞的運用,強弱徐急的對比更是不足,更不用說調整了。
這位把說書看得太簡單了。
有何不可呢,好的漫畫應該是有個好的故事來支撐的。
怒答。
個人認為,沒有前途。
尤其是熱血類漫畫。
且不說評書這種中國傳統藝術與漫畫結合的違和感。
即使只是做成有聲讀物,也是非常糟糕的。
漫畫,是一種畫,漫畫家主要是依靠畫筆來傳達他所想要表達的世界觀。
而很多情況下,漫畫家所精心繪製的畫面,你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
就拿海賊王隨意舉些例子:
(請點大圖)
頂上戰爭時,海軍總部全線戒備。
中將、七武海們列隊完畢後,三大將在行刑台前就座。
這是令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的、會覺得「卧槽,太帥了!三大將集結啊!」的場景。
這是只有看著這仨以各種神態慵懶地坐在那兒才會有的感覺。
用語言是無法描述這種震撼的。
這段是兩年後在香波地群島,路飛用霸氣躲開子彈、震暈假路飛。
全程沒有一句話,在動畫中也是幾乎靜音的狀態。
評書,怎麽說?
描述嗎?
還有一些名畫面,在漫畫上都用到了一頁甚至兩頁的篇幅,
以巨大的場景、字體來震撼讀者。
評書中用再大的分貝來念,都是無法達到效果的:
黑鬍子的點題言語。
羅賓敞開心扉。
頂上戰爭,多弗朗明戈的中立話語
終於來到新世界。
再說幾句偏題的話:
說實話,我是個連動畫都不喜歡的人。
且不說大多數動畫都粗製濫造,即使是製作精細的動畫,其品質與表現力也與原著相去甚遠。
近來還有一些漫畫的文字版、有聲讀物。
用空條承太郎的口頭禪說:「真是夠了......」
其實我只是想吼一嗓子【版·權·問·題】……
這種改編日漫的話,如何拿到改編權?改編國漫的話……借原作殼來推廣的意義就不大了= =……
要商業化我不看好
看了以上的一些答案。覺得,意見的向左源於對評書和漫畫表現形式理解的不同。但就傳統的觀點,一個是視覺,一個是聽覺南轅北轍。但深究一部,兩者之所以能發展成一門成熟的藝術手法,都是因為,它們最終以僅僅一個感官的輸入引發人們的聯想,最終形成通感,打動人心。這也是所有藝術表達形式的殊路同歸。借著這點,改編一事就不應一票否決。至於,反對派舉的一些例子,來舉證漫畫無法改變評書,我覺得,這恰恰是個敗筆,但凡聽過評書的人,都清楚評書所帶給人的精神體驗。要想表達漫畫的內涵精彩,在技術難度上,絕對不是一個問題。在來追究一些細節,無傷大雅,可以略過。漫畫與評書,都存在起承轉合,都有那類似「且聽下回分解。」的橋段來區分章節,留以懸念。同時,熱血漫畫也與俠志演義一樣,充滿激情活力,和豐滿的渲染與YY。在對人們的感官刺激點上,兩者也是高度一致的。。能力有限,單分析這兩點。。叨擾。。
平時一個個都挺創新的。遇到自己喜歡的領域,比老幹部還保守。
「歌劇能否和流行音樂混搭?」「繪畫藝術能不能和故事講述結合?」 這兩個問題剛拋出來的時候,音樂界和繪畫界也是不屑一顧。現在,前一個問題的答案叫音樂劇,後一個的答案就是你們說的漫畫。
有何不可?
不管是評書還是漫畫,主旨都是在講一個能夠打動人心和引起人們共鳴的故事。兩方各有各的長短處。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什麼形式,而是一定要用能符合各自長處的方式把故事講好。不能只死搬硬套把用漫畫的方式講評書,而是要利用評書自身的優勢。這就好像做飯,沒有最適合某一個食材的菜系,只有最能夠把這個食材原有的味道發揮到極致的烹飪方法。
其實只要用心和誠意做,總會成功的。你沒做出來之前,別人都說不可能,你真的做好了,別人才發現原來還可以這樣做。就還比iphone之於傳統的智能手機。
不過往更深點說,在做好之前,我覺得對市場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評書和漫畫看似有點不搭邊。看動漫的人估計喜歡評書的不會太多;聽評書的人應該不會花大把時間在網上。選好媒介。
但是最後一定要說:反對侵權!商業化之前一定要買版權,否則就是違法。
這種改編形式有沒有發展,等同於「評書在未來有沒有發展」。
其實還是挺期待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的碰撞。
在喧鬧的馬路邊聽了海賊王的評書,當聽到「故事的主人公叫路飛」這幾個字時就放棄了…
補充一樓:
一部<海賊王>花去了作者十年的時間,十年,人生又有幾個十年?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這是怎樣漫長的時間?可是作者花了這麼多心血完成的大作,居然有人不喜歡看!這簡直是道德淪喪,這是對文化的野蠻踐踏!我們怎麼能允許?那麼多混賬不看原著卻看了動畫片,真是缺乏對人最基本的尊重,簡直泯滅了人性!禽獸不如!如今這種卑劣惡俗下流的行徑已經發濫成災,不及時制止必會釀成大禍對社會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在此,我強烈建議,將對這種行為的制裁寫入法律,嚴懲不貸!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凈化社會風氣,將歪風邪氣清掃乾淨!
我無法想像:話說當年。一戴黃色草帽之人。。。。。。。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他回身一個橡膠機關槍打得那叫一個快准狠吶!這種節奏????好吧求摺疊
有
這個話題反過來討論比較有意思吧。誰想看評書改成的漫畫?
就像唱京劇的不穿戲服改穿禮服了,雖也是一條道路,但鑒於評書的日漸沒落、兩者文化的兼容性不高、要培養觀眾群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是個消耗精力大回報少的業務。便是單純個人愛好的摸索,掌聲少也是讓人頗落寞的事。
我讚賞改編者的努力,評書也許是盲童了解、欣賞《海賊王》的最好方式了。
其實估計也挺好的,不過跟原本的漫畫會有非常大的差別。很有可能是漫畫中側重的,評書中反而看輕,而漫畫中看輕的,評書中反而大家讚揚。其實就是兩條不同的路,只不過起點是一樣的罷了,究竟改的好不好還是得看改編者、演繹者的水平。
而且這裡面還是有先入為主的一種思考。
比如說中考前幾個月如痴如醉的迷上了單田芳的《施公案》《三俠五義》,怎麼形容呢?反正當時也是有點二,有回聽完一回評書,抄起曲棍球杆,在家裡就是一通亂耍,還打壞兩個瓶子,讓我媽好頓給我削,但到大學之後找書看卻怎麼也看不進去。(以此回應說評書是講不出原汁原味的話)
比如說灌籃高手那個動漫在俺看來絕對不會比漫畫差,甚至更好,完全可以奉為經典。(吐槽一句現在的動漫,什麼玩意啊,越來越差)
————————————————————————————————————————————
ps:
對於故事而言,最常見的表達方式無非是這三種方式
視覺,聽覺,視覺+聽覺
視覺里又有小說類的純文字、漫畫類的文字+圖形、藝術類的圖形、啞劇
聽覺類的,純音樂的、有詞有曲的、評書、相聲
視覺+聽覺,動漫、電影類似的、舞台劇
當然更細分還會有
它們每一項給人的感受,傳遞情感的方式都是迥異的,而且個人的差異也對理解有所影響,就像我這個白痴目前怎麼也理解不了抽象派畫家的美一樣。
所以到頭來還是得看怎麼改編的,演繹的怎麼樣。本人是動漫迷,基本上看漫畫和動畫的時間是1:3。
看漫畫更多的時候是動畫沒忠於原作中間插很多其它內容影響整個思路還有就是動畫沒有更新了,漫畫還有連載的情況。應該說只要忠於原作,大多數動漫迷還是比較喜歡動畫的形式,從表現形式上動畫是音視頻的形式,更簡單更容易接受些,漫畫的話空間更大些。
評書的話有一定中國風的感覺,有一定的噱頭,但就其本身對於漫友來說吸引力不加,試想下像海賊,火影,死神這些連載這麼多級的聽評書能一直聽下去的有多少人?
個人並不看好這種方式。
評書和漫畫作為幾乎兩種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中間是否具有可移植性非常值得商榷。竊以為,好的評書絕對不僅僅是把一個故事說完整,他必須有延伸,包括評論,引經據典等等。套用郭德綱說單口時的一句話「我會說話,你也會說話,你花錢聽我說話,這是為什麼」。
對於漫畫,這種方式不會有任何深刻意義。就好像你作為一個畫家,然後對著一尊雕塑畫了一幅畫,然後你問我他的這幅畫會對那雕塑產生什麼意義一樣。不論是畢加索畫了王二麻子雕的白菜,還是李大愣子畫了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都不會對彼此的藝術品本身造成什麼印象。
對於評書,可以說影響也是有限的。評書改編漫畫有著先天難以補充的劣勢。把小說拍成電影好辦,把電影改寫成小說就難度不小了吧。
沒聽過,但感覺不像LS的DX們說的那麼悲劇
漫畫改編成評書難度肯定不小,漫畫屬於年輕人的文化,而評書屬於傳統文化,優秀的評書人年齡偏老齡化,改編和演繹的難度大。(這個應該比相聲配上動畫難度大多了,動畫相聲保留了相聲原聲,動畫創作起來自由發揮的空間比較大,而且創作者和受眾都是年輕人)
但是需求肯定是有的,現在生活節奏快,信息量也大,都講究快速消費,之前曾經想看《鬼吹燈》的實體書和電子書,但是基本上找不到時間看,都是半途而廢。。。也可能是太懶了,後來下載了有聲讀物,聽的很爽,解放了雙手和眼睛,方便,並且聽的過程中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很有畫面感
推薦閱讀:
※海賊王里男人的浪漫是什麼?
※在日本動漫當中,哪個女性人物最強?
※如何評價海賊王中巴基船長這一人物?
※死神、火影和海賊王分別體現了怎樣的世界觀?
※怎樣評價海賊王中艾斯的死?
TAG:漫畫 | 海賊王ONEPIECE | 動漫 | 評書 | 國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