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為什麼這麼狂妄自大?


對韓國人的驕狂自大,中國網民可謂深有體會:編造歷史、窺探長白山、以致將各種中國文化和發明視為己出的種種行徑,讓中國網民倒盡胃口,給它送了個「宇宙第一大國」的雅號;而同為東亞鄰邦的日本人,對韓國的各種極端行徑也是煩不勝煩;韓國的這種奇葩行為還觸怒了八竿子打不著的歐洲——15年前的日韓世界盃上,韓國人明目張胆的收買裁判,靠黑哨贏過義大利、西班牙,強行躋身四強,讓歐洲瞠目結舌之餘,對韓國的印象也直接敗壞到家。


按照正常邏輯,韓國人沒道理這麼偏執。畢竟從哪方面看,韓國都沒有驕狂的理由——版圖10萬平方千米、人口區區5000萬,與周邊國家相比全部起眼;經濟總量1萬億美金多一點,頂多也就是個中等國家體量,和中美日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哪怕是比人均,也最多就是中等發達等級,比它厲害的多了去了。而說到地緣政治格局,韓國那簡直是爛到了極點:不僅有朝鮮這個令人膽戰心驚的袍澤兄弟,更身處中美日俄四大強國的地緣博弈中心!


這樣的國家基本面,別說自大了,連過日子都得看人臉色。可現實層面中,韓國人卻不僅不畏畏縮縮,反倒驕狂至極——這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從歷史來看,農耕時代的朝鮮人並不驕狂,甚至在李朝時還一向以謙和溫順聞名。直到二戰後,朝鮮民族的性格才顛倒過來。之所以會有這種變化,與地緣格局的演變大有關聯。


古代,中國是東亞無可爭議的主宰,作為中國的鄰邦,朝鮮不管是出於自保,還是吸納中國先進文明的需要,都有必要臣服中國。而這種臣服,在民族性格層面,給它嵌入了溫順謙和的基因,古代朝鮮人的溫和,其緣由就在於此。


但近代以來,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日趨沒落,新興的日本和飄揚過海而來的西方列強,成為東方世界的爭奪者。朝鮮的國際形勢出現重大改變:


鑒於中國已不能庇護朝鮮,朝鮮經過一番爭奪,落入日本之手。

二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韓國獨立建國。然則此時的朝鮮半島局面更加複雜,成為中俄美日地緣博弈的核心。


這實在是太糟糕了。一旦列強地緣矛盾激化,首先倒霉的就是韓國。要是不想淪為犧牲品,韓國有必要增強國力。


當然,就憑韓國的那點子地緣潛力,無論如何折騰,也無法徹底逆轉自己的弱勢地位。但只要國力足夠強,那在這場列強博弈中,它起碼可以成為一個重要棋子。


屆時,不管是中俄抑或美日,在博弈的過程中,都必須充分考慮韓國的利益,如此一來,韓國就有可能儘可能的左右逢源,為自己謀利:


首先,一個強大的韓國,能夠儘可能的避免衝突在危機自身的處境下爆發——任何一方膽敢嚴重侵害韓國利益,必引發韓國反戈相向,進以致局勢向不利於自身的方向演進。

其次,就算衝突實在避免不了,韓國起碼也有足夠的實力保障自身權益,至少不會因為盟友的落敗而遭池魚之殃——像當年日本擊敗清朝後,不費吹灰之力收服朝鮮的局面,會因韓國實力的增強而在相當程度改變。


最後,實力的強大,還能夠讓韓國確保自身對半島統一的主導權——美日自不必說,哪怕是中國,要想在跟美日博弈的過程中爭取韓國的配合——至少是不反對,就不會忽視韓國主導統一的訴求。

總而言之,韓國要想在虎狼環伺的格局中確保國家利益,首要前提就是自身實力強勁。這種強勁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也反應在精神領域——一個愛國主義情節濃郁的國家,其捍衛國家利益的力量會由此倍增。


而韓國要發展經濟,同樣要藉助愛國主義的力量。


韓國的地緣實力十分差勁——體量小不說,還缺乏礦產資源,本身也不是什麼貿易樞紐。這樣的基本面,對其發展經濟十分不利。

天然條件存在巨大缺陷,韓國想要發展經濟充足國力,就唯有將國民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最強——換句話說,就是大家拚命工作。


因此,韓國人的工作強度,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等級——這並不是韓國人喜歡天天加班,而是實在沒辦法。


但好逸惡勞是人之本性,沒有人喜歡沒日沒夜的幹活。雖然韓國可藉助拜金主義的力量來驅使國民鳥為食亡。但這種功能也終究不是無限的,人們再怎麼愛錢,也不願意把自己的身心摧殘太多

何況拜金主義盛行太過,還會導致社會道德秩序的解體,引發社會的不穩定。所以,韓國要在國內營造一個高強度勞動的社會氛圍,有必要構建一個正能量的精神支柱——而最好的選擇便是愛國主義。

把民眾的超額勞動跟愛國主義關聯起來,既可以激發他們的勞動慾望,還能夠避免拜金主義的肆虐,將國民超額勞作生產出的資源儘可能的轉化為自家國力。


政治層面,通過愛國主義增強國家凝聚力;經濟層面,通過愛國主義促進財富積累。這簡直是一舉兩得。


可是,怎樣才能在民眾心中培育出愛國主義情節呢?


愛國主義本身是一種情感思維。要培育愛國主義,那除了理性層面的引導外,還要使民眾在情感認同這個國家,覺得這個國家值得自己愛。更直白點說,要讓民眾覺得,愛國是件光榮的事兒。


對中國來說,這很簡單。五千年的文明史,積攢足夠的榮耀資本,來吸引民眾的愛戴。


對美國來說更不是問題——作為世界霸主,它天然能得到國民的認同。


但韓國不行。朝鮮的歷史沒有任何值得誇道之處;現實中更是在列強的夾縫中察言觀色,不管怎麼整,都註定只是棋子的命——直白點說,要是秉承客觀,那甭管是過去抑或現在,韓國的處境都只能讓國民覺得沮喪,難以激起他們的愛國情結。


既然實事求是只能起到反效果,那韓國就只好弄虛作假,來給民眾打雞血了。在這種思路主導下,各種奇葩行為應運而出——虛構所謂的古代龐大領土,竊取中國的文明創造果實,以此證明自己的歷史輝煌燦爛;在領土問題上跟日本、中國針鋒相對,彰顯自己有足以跟大國抗衡的強大實力;通過輸出所謂的韓流,在國民心中營造一個亞洲文明中心的幻象;甚至韓國連足球都不放過,通過收買裁判來擊敗意、西等強國,以此激發民眾的民族自豪感。


經過這一連串的努力,韓國打造出了一整套用來激發民眾愛國主義情節的文化體系——雖然多是憑空捏造,但也的確起到了凝聚人心的效果。


只是,這一切都是虛幻罷了。雖然韓國人他們願意陶醉其間,但外人卻不可能跟著一起被洗腦。特別是,當這種錯覺的營造,嚴重冒犯到他國人民情感時,外人對韓國人的厭惡也就難以自然而然,韓國人驕狂自大的印象,也就在世界範圍內根深蒂固。


而韓國人的這種驕狂,又給這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帶來了哪些具體的影響呢?關於這一點,雲石君在下一節中繼續分析。


本文選自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2節,有改動刪節。有意閱讀原文,或者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文章的讀者,請關注云石微信公眾號:yunshi911 (長按可複製)


整天當人家的番屬國和殖民地能不高興嗎?跟台灣人似的


熊孩子狠揍一頓就能老實很久


說韓國人民族主義強的原因是韓國和朝鮮的分裂、近代史上受的波折,這屬於歷史決定論而不是地理決定論。
同意地理決定論。
但正相反,我認為韓國的民族主義很強的原因是因為韓國人、朝鮮人對自己的半島文化有強烈的認同感。
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是這樣的:朝鮮北部多山寒冷,南部是雨水較為充沛的溫暖平原。在海洋上朝鮮半島東與日本相對,西與中國東北相對,南為大海,北為興安嶺的莽莽森林。
因為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正沿著山海關、錦州一線過去,所以在耐寒耐旱的良種出現之前東北實際上只有遼東一小塊土地適宜耕作,而遼東又常常要直面大小興安嶺中的漁獵採集民族的威脅,所以很長時間裡中原王朝在山海關以北,錦州以西的統治是很難長久保持的。
又因為朝鮮半島與中原王朝的陸上連接依靠的確正是遼東一線,中原王朝一旦失去遼東便失去了再進犯朝鮮半島的基地。
所以歷史上,中國僅僅在少數時期統治過朝鮮半島。
加上朝鮮半島本身的地勢也是北部多山,南部平原,所以在面對北面來的外敵入侵時朝鮮可以像中國一樣,利用北部山地丘陵打擊敵人,同時用南部平原生產糧食支持北部的戰事。
在這樣的條件下,整個古典時期,朝鮮雖然屢遭侵犯,卻終究保持住了自己獨立王朝的地位。
朝鮮半島的文化就是在這種環境中誕生的。
它是個獨立的文化,卻因為身處危如累卵環境中,所以必須要時時刻刻以保護自己獨立性做為第一目標。於是這個文化甫一誕生就把民族主義和事大主義的根子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里。
所以朝鮮半島的民族主義不是今天才有,因為沒有了民族主義,朝鮮文明就沒了。


小國寡民。高曉松比較推崇「地理決定論」,雖然有些絕對,但也有些道理。
作為一個「鯨中蝦」型的國家,作為一個歷史上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作為一個到現在還在分裂的國家(對於中國,目前只是少了個島,對於韓國,那是一半的國土),如果不消極沉淪,可能就會選擇過於積極亢奮。這也是沒辦法的,壓力太大。
當然,我們基本的是非觀還是要有,一個國家壓力再大,做出明顯傷害他國利益的事情肯定是不對的。當我們看到「韓國也有5000年歷史」,或者「某某某是韓國人」這樣的言論時,覺得反感很正常。
人,貴有自知之明。感覺韓國真的不能客觀的定位自己呢~


很多中國人何嘗不是這樣呢 尤其涉及到中國的話題上 中國最好 中國沒缺點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非首腦會談的新中國代表王心遴?
韓國男生是不是比中國男生潮?
如何看待road man節目中韓國選手在扳手腕環節中的犯規行為?
如何評價電影《王者(the king)》?
現場參加無限挑戰2015歌謠祭是什麼體驗?

TAG:韓國 | 韓國人 | 朝鮮 | 朝鮮半島 | 韓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