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一直提倡和平卻一直在政治上帶有攻擊性?

最近到了紀念日了,也抽時間去了一趟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了看,民族仇恨瞬間頂上腦門,在心中再次把小日本的祖宗十八代問候了一遍,但是前兩天看火影的時候才注意到一個問題,明明日本的一些電影或動畫片都是提倡和平的,這之間難道不是相矛盾嗎?


日本民眾與政客在有關和平問題上的分歧確實存在,這從民眾廣泛反對新安保法案就可以看出。但這並不是矛盾的。一個淺顯的原因是,任何國家民眾與政府都不需要持相同觀點。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愛好和平,而政府則要在國際政治中為本國謀利,一些強硬必不可少。

對日本來說,這個分歧有特殊的歷史原因。一定程度上,這是二戰後美國對日本佔領時期(1945-1952年)政策上的不一致而造成的。起初美國為了在日本構建一個和平的政治經濟教育體系,主導撰寫了和平憲法,宣傳自由民主的國民文化,逐步拆散軍國主義時期的大型集團企業,除去了教育系統中民族主義成分,建立自由的輿論。應該說這套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改革效果顯著,使得戰後的日本很難具有攻擊性,戰後成長起來的日本民眾也大多提倡和平。而經歷過戰爭中困苦生活與戰敗羞辱的老一輩日本人,更沒有理由不熱愛和平。

然而這套改革卻沒有預想的徹底。美國對日本的佔領,最終是為了為美國服務。1948年,由於美國與蘇聯關係的長期惡化,對日佔領的目的變成了將日本打造成冷戰中美國堅實的盟友。這就需要日本有足夠強大的政府領導。於是美國停止了對集團企業的拆分改革,加強了日本政府對經濟的控制,更嚴重的是重新啟用了一些日本戰時政府的領導者。這些保守黨的右翼政客雖然因戰爭罪被投入監獄,但是政治勢力的確很大。在這對美國特殊的時期,在二戰結束僅僅幾年後,這些戰犯就被請出監獄重新掌權。比如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曾是東條英機的內閣大臣,還副署了對美國的宣戰書,戰敗後被當作甲級戰犯關押。不過他最終未被起訴,並於1948年被釋放。起初他被限制參與公共事務,但1950年他便當選眾議員重出政壇,更是在1957-1960年任首相,成為戰後日本自民黨最具權勢的人物之一。而自民黨是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黨派,作為右翼在戰後長期執政,包括現在的安倍政權。

所以說,美國在日本構建了反戰的輿論與教育體系,卻留下了保守主義強大的政治勢力。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日本民眾一直提倡和平,而政府卻忙於對戰爭的修正主義,修改安保法案,解禁集體自衛權。

這個觀點的出處是Foreign Policy的一篇文章:Does It Matter Whether Japan Says Sorry for Its Wartime Behavior? 以上的很多敘述也是對這篇文章的意譯。


政治是國家之事,和平是人民所求。


題主難道認為一個民族自宇宙開始到世界終結為止就是一成不變且是均一的一塊鐵板嗎……


和平和攻擊性兩者看似矛盾,其實不矛盾。因為這兩者都是基於日本本國利益的基礎之上的。

我並不贊同最高票的見解。當然因為美國不徹底的政策,使得日本極右翼實力仍然存在,但極右只是較小的一部分政治勢力,這並不代表日本當代主流政治和外交政策本身具有攻擊性。你什麼時候見過戰後日本首相和國會試圖美化或否認侵略戰爭了?
而在面對國家間利益衝突和博弈時,兩國當然會互相攻擊,並不能只提日本的攻擊性而不顧另一方的攻擊性,一個巴掌拍不響
戰後以自民黨為首的主流保守政黨確實一直致力於修憲,但這並不代表日本戰後就具有攻擊性-----他們只是希望自己擺脫戰敗後美國人的枷鎖,使本國成為正常國家,有正常的外交權利。只是,正常國家的這一字眼被安放在具有臭名昭著的侵略史的日本身上時顯得格外刺眼罷了。畢竟大家總是會擔心沒有和平憲法束縛的日本會不會重返軍國主義的道路。
事實上,因為GHQ對於戰犯的懲處,日本1947年和平憲法的確立和對軍權的限制,日本政府的攻擊傾向與戰前相比有了質的改變,和平思想佔據了主導地位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有大愛的人會提倡泛和平主義,但當今的日本人提倡的和平的主流思想不是基於全人類的道義基礎之上的泛人類和平論,而是因為---日本人在太平洋戰役中傷亡慘重(大轟炸,原子彈爆炸等),對日本人來說這也是不可磨滅的痛苦回憶,他們不想這段回憶重演。(日本國民至今仍動不動就把自己塑造為二戰的受害者,搞的好像他們是被侵略一樣。NHK關於二戰的紀錄片也是重點宣傳日本軍隊遭受了多麼嚴重的傷亡)
日本前首相小澤一郎曾經說過:「敗戰帶來了 300 萬同胞死去的結果,由於錯誤的政治使國民流血, 失去了明治以來的財產。」

所以,日本人愛好的和平是在經歷了凄慘的二戰歷史後,基於本國利益之上而做出的回應。

而題主說的【攻擊性】,最明顯體現在對亞洲的侵略上。這其實並不是當代日本政治的問題,所以把和平和攻擊性放在一起議論並不合適。
簡單說來,日本是在經歷了試圖進行攻擊性外交失敗帶來的嚴重損失之後,轉為非戰思想的。

至於攻擊性的這一話題,要追溯到明治時期乃至更早。這一點我先佔個坑,稍後會做解答。
------------------------------------------------------------------------------------------------------------
日本---四面環海的島國,資源貧乏,自然災害極多(地震、火山、颱風等),海岸線較長易攻難守,這是日本作為島國在地理上的客觀現實,這使得日本自古以來的危患意識就較為強烈。
江戶時代日本的九州率先引進西學(蘭學),並通過與琉球進行對外貿易等方式打開了視野。自歐洲地理大發現後便開始了殖民和貿易活動,這種指導方針和政策隨著與日本的貿易而傳到日本。基於這種時代背景和本國利益的視角,為了國家生存和發展自身經濟,日本在江戶時期就已經有了危患意識和對外思想:貿易和殖民。這種思想特質使得日本在富國強兵的同時,在外交上具有【攻擊性】
代表人物:
1、佐藤信淵(1769-1850)其在著作《混同秘策》中主張殖民滿洲、朝鮮、台灣、菲律賓等,乃至全世界都為日本郡縣。著作《西洋列國史略中》提到了日本在意識上落後於西方,主張通商等。他被部分學者稱為"大東亞共榮圈之父"。
2、吉田松陰(1830-1859)在著作《幽囚錄》中明確提出開拓北海道、侵佔琉球、朝鮮屬國化、侵略滿洲台灣菲律賓。
其他人物還有本多利明、海保青陵等,在此省略。由此可以發現後面日本的對外政策上與這些思想驚人的一致。
明治時期之後日本在面對內憂外患時,明顯繼承了江戶時期的通商殖民論,開始將殖民政策付諸實踐:
副島種臣(1828-1905)作為日本外交官,在其著作《大陸進出意見》中系統闡述了大陸經略理論,分析通過武力是解決朝鮮問題的必然途徑,並主張依靠戰爭使國家強盛。
福澤渝吉(1835-1901),慶應義塾大學的創始人。其《脫亞論》主張謝絕中國和朝鮮這兩個亞洲惡友,並以西洋對待中朝的方式對其進行處理。
而後來日本的對外政策印證了,當時歐洲的帝國主義手段對日本起到了指導性作用,更是日本對江戶時期貿易殖民思想的繼承

其實這一依靠戰爭發展自身經濟的觀點是帝國主義的共同特質,使得日本在對外政策上具有攻擊性,並一直指導日本走向二戰。


1945年以後的日本是國際社會的模範公民,全世界形象最好,最為遵守國際法的國家之一……你何來的「日本政治具有攻擊性」的幻覺?


題主說,日本人「提倡和平」和「政治上帶有攻擊性」,我覺得並沒有切實的證據能夠證明這兩個看法是否正確,但是我從主觀感受上和題主是一樣的。
假設這個推論是成立的,我說一下我的想法。

再說明,以下只是我模糊淺薄的想法,沒有深入過,不保證正確,大家看看就好,別太當真。

民族問題,都是和地域問題息息相關的。
比如蒙古人兇悍,因為他們的生活條件實在是艱苦,為了生存只好掠奪。江南地區富庶,所以百姓溫和,戰鬥力弱。
日本是一個略奇葩的地方,地殼不穩多火山,耕地面積少,人口密集,生存壓力大,在這種狀態下,日本人要比其它民族的人更焦慮,生活節奏更快。

這樣也就能比較好的理解,為什麼日本人性格里,或者說他們的文學動漫遊戲等娛樂產品里,包含著那麼多歇斯底里的東西。這是他們性格的真實寫照,也是用來解壓的一種方式。

因為日本人性格里有一些極端,所以也就好解釋為什麼他們宣稱起和平來這麼賣力,對外侵略起來又這麼瘋狂。

然後再說日本的侵略戰爭,在封建時代,日本低下的生產力不足以養活巨大人口,唯一的出路就是侵佔和掠奪。他們往東是茫茫太平洋,往西...就只有中國和朝鮮了。

現在發達的生產力足以養活日本人口,自然不會再發生戰爭。


我估計別人看我們國家也是這個感覺


媒體越乾淨,社會就越骯髒;媒體越骯髒,社會才有可能變乾淨。
文學作品裡越美好,恰恰很大幾率表明創作年代作者的生活背景越痛苦。


日本普通民眾絕大多數不關心政治,不關心中國。他們關心自身的切實利益,生存環境,食品安全,住房,醫療,養老,教育,稅金用途。關心美國,歐洲。關心工作,家人。中國多一些這樣的人就好了。

————————
上面是兩年前答的。最近有人消息說我是賣國賊,缺乏民族認同感。
抱歉,我讀書少,我不懂什麼民zu,我只知道民zhu。我如何賣國?國是統治者的,不是我的。我不是公民,只是個居民。
不需要去歐美,就在離我不到2000公里的地方,那裡的公民活著有選票,死了有墳頭,房子有產權,土地能繼承。那裡空氣清新藍天白雲,打開水龍頭是甜美的直飲水,食物新鮮好吃乾淨便宜,社會福利高的堪比北歐。那裡的民眾不啃老,不陪讀,結婚不需要買房,生了小孩國家幫著養。
愛國,不代表要愛專制制度,也不代表要愛當朝統治者,更不代表要循統治者之意去仇恨世界主流價值。我居住在國內,我愛華夏,但我不是個瞎子。中國多一些睜開雙眼的人就好了。


你知道當年我國的建國綱領文件中提到多少次皿煮嗎?


我一直也有這個疑問,直到現在我也要做動畫了才頓悟一點點----
藝術是要高於生活的,要描繪理想的世界和精神追求,要迎合市場(尤其是世界市場),得普世才行…但是真正到了過日子的時候吧,還是得該怎麼來,就怎麼來啊


我們也愛好和平,南海諸國也認為我們有攻擊性………
對抗是正常的,不服也正常。我們不是霸主,不是大爺。世界不會圍著我們轉。
而且估計日本人民也覺得:看到祖國這麼流氓我就放心了………


我朝不也一樣?


歷史僅僅是歷史,而不要被政治所利用。歷史沒有對和錯。在指責日本政府時,我們也犯了相同的錯誤。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曹丞相還「擁立獻帝,復興漢室」呢。


看看裡面的團藏就知道為什麼了。不必去仇恨已成歷史不忘記就可以


就好比小時候你給爸媽說會好好學習,卻偷偷的玩是一樣的


因為理想口號的提出跟理想達成之間是有距離的,並且可能需要用與之相悖的手段去實現,但是不妨礙口號的貫徹到底。我瞎說的…但是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我不是粉霓虹國,我就是覺得沒有哪個國家不熱愛和平,只不過日本無論從物質資源還是精神資源來講,都是匱乏的,是一個天生就沒有安全感的國家,它就像一個沒有和安全感的人一樣,有時候非常的平和,有時候又非常有攻擊性!羞恥感情緒太重導致的。可能是這樣,可能。


每個民族都有對和平的理解, isis上台 他們也是追求和平, 美國天天誇大中國威脅論 也是要保持現行制度下對他們國家的和平。 中國發展核武 保家衛國也是對和平理解的一種解釋。 所以不會無理由的戰爭,但同時戰爭本身也沒有對錯。 日本侵華戰爭 由於國內需要發展 資源嚴重不足, 他沒有別的辦法, 華盛頓屠殺印第安人也是需要自身立足於北美大陸, 創造良好的殖民環境


推薦閱讀:

TAG:火影忍者 | 日本人 | 和平 | 南京大屠殺 | 反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