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顧頡剛說《春秋經》中的《榖梁傳》是冒牌的,沒有價值?
《榖梁傳》,現代人又作《穀梁傳》。
看《中國史學入門》(顧頡剛著,何啟君整理)介紹《春秋經》時有這麼一段原文「……古書傳至今天的,《左傳》的價值數第一。」(估計他是說春秋經中最有價值的一本)「《榖梁傳》,是冒牌的,漢代中葉做的書,沒有價值。」
因為穀梁傳真的是在漢朝後才出現,最早對穀梁傳的記述見於漢初陸賈《新語》。
《春秋》的「威力加強版」,除《左傳》之外,還有公羊傳、穀梁傳、鄒氏傳、夾氏傳。然而除了《左傳》在戰國時期有成書的竹簡之外,其他的幾個都是通過帶徒弟、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授的。而且各自聲稱自己這門對《春秋》的擴充解讀有一個牛逼的作者,這就跟三哥的佛經一樣,實際上出現的很晚,但動不動就說這是釋迦牟尼口述的。
而這幾個傳都是何時成書的呢?
大約是漢朝大興儒術,募集天下圖書的時候。就有人將口耳相傳的聲稱來自穀梁赤的《春秋穀梁傳》整理了出來,獻了上去。由於穀梁傳中有大量篇幅引用公羊傳的內容,所以肯定的是這本書比公羊傳要晚。
然而比較玄妙的是……
自稱儒家經典的《公羊傳》非常推崇大一統、推崇刑名法術之學,甚至高呼大義滅親和血親復仇思想。
這讓人怎麼看怎麼像是漢初的儒生為了適應新時代,吸收法家等其他學派的觀點以迎合統治者。按照史記記載,公羊傳是漢景帝時期才被公羊學門人整理成書的。
自稱儒家經典的《穀梁傳》號召無限制尊王,強調天子絕對權威。又調和了公羊學派和正統儒家的矛盾,又一次強調仁德。
這讓人怎麼看怎麼像是公羊學派成為顯學後,一些儒生又發現了新的迎合統治者三觀的觀點,然後裝出這是古代聖賢的書,來討好統治者……
所以換句話說,《公羊傳》和《穀梁傳》的內容,更像是漢朝儒生為了適應新的時代,新編或者篡改出來的。
當然在篡改之前,公羊學和穀梁學的口耳相傳的內容可能不是這樣的,但然並卵,因為不像左傳那樣很早就整理出書……所以這兩個學派在沒有出書之前,其觀點是一代代地隨著時代改變的。而直到漢朝初年才整理成書的《公羊傳》和《穀梁傳》,其內容肯定和學派建立之初的觀點內容大相徑庭了。
然並卵……現在好像對浙大簡的真偽……還在撕逼……
但話說回來,司馬遷在撰寫《史記》的時候,就大量參考了左傳,至少能說明,左傳不會是漢朝才出現的東西,而是實打實的戰國書籍,就算是有人想篡改,篡改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請自行查閱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推薦閱讀:
※如果趙武靈王沒有在沙丘掛掉,而是再多活了幾十年,有沒有可能是趙國滅秦國?
※秦國、魯國、齊國、蜀國、韓國、鄭國、魏國、楚國、趙國、燕國、吳國它們的國人是不是主要姓國名第一個字?
※如何評價燕國在戰國時期的歷史地位?
※如圖,魏國和其他諸侯國比面積很小,卻能算戰國七雄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