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很少見到窗戶和外牆完全處於同一平面的建築?

一直好奇這個問題。這種做法很有現代主義美感,在歐洲也比較多見,但中國很少。為數不多的例子是北京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21 世紀飯店)群落(藍色港灣旁邊),1980 年代由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這是它的外牆。窗戶上方沒有突出牆面的屋檐,而且雖然最上面的四扇小窗是凹進去的,下面的中型窗戶都是完全跟牆平齊:

從側面可見,完全是平的:

請教過一些學建築的朋友,大多認為是成本問題。這種設計法要做到雨天不漏水據說要花點功夫。但為什麼 1980 年代的北京可以做出來,今天反而少見?


首先,開洞窗和外牆面做平不管是在歐美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都不多見。除非玻璃幕牆
另外開窗開在哪裡純粹是美觀問題,現有的技術可以讓窗開在任何地方,突出來都可以,保溫防水都沒有問題。當然外面裝遮陽設備的地方就沒了,只能放在兩層窗中間或者室內,效果較差。
當然更多的做法是開雙層窗,外面的窗隨便開,裡面再正兒八經的做一套窗。

這裡舉個例子更加便於理解。

圖片來自mimoa.eu
這個是歐洲著名建築師Hans Kollhoff 89年在Amsterdam做的住宅。
可以看到窗和外立面是完全平的,並且用的也是國內的平開窗。
當然從窗框的厚度可以看出來其實這些窗都是不保溫的,裡面是個封閉陽台,裡面再有一套外牆系統和門窗,然後才是室內。

再南方氣候比較好的地方不用考慮保溫,就簡單很多了。
比如西班牙建築師campo beaza

Offices for Junta de Castilla y León
圖片來自Dezeen.
玻璃能做成這樣,立面開窗開在哪裡顯然就不是問題了。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

Laban Dance Centre, London 2003
Herzog and de Meuron
Copyright: Margherita Spiluttini

總的來講,這就是個美觀問題,但是跟外立面齊平的就得把窗框做的很細才到位。窗框能否做細又跟各地的建築法規氣候環境相關,當然工藝水平和造價也起了很大作用。在對保溫要求相對高的地方,做成窗洞顯然有利於隱藏粗大的構造,使用標準產品又能顯著降低造價,而且並不妨礙其成為優秀的建築。


最後:

Thermal Baths Vals
Vals
Graubünden
Switzerland
Peter Zumthor 1996


防水原因:
窗子的洞口一般是和牆體厚度相同,窗子的厚度一般在76~90mm之間,窗子相對居中安裝在雨雪天氣時不會直接或間接漏水,或幾率會減少。平移(掀)窗(鉸鏈安裝在上方)如果在雨雪天氣發生漏水的幾率最大,其次是推拉窗。窗子頂部防水隱患最大,和建築連接處多使用密封膠/耐候膠密封,窗子頂部的密封膠條受光照和氣溫影響會逐漸老換,內嵌安裝時建築充當了屋檐提高防水係數。

節能方面:
雖然這個方面不是很顯著,但確實能降低一定的能源消耗。

施工難度成本:
非幕牆類窗子是在建築主體完工後進行安裝,住宅類建築大多有保溫層,厚度30mm以上。窗子和外牆齊平安裝,錨栓受力點有可能是非磚體/混凝土,施工難度和牢固度會降低。如果使用化學錨拴或其他解決方案,成本會大幅增加。外部密封處理時施工難度和成本也會進一步增加。

美觀方面:
建築的誤差率很大,外牆的平整度在沒有和參照物比對時看似平整。但窗子是由四條邊構成,當窗子與外牆齊平安裝時無法保證每個角的平整度,造成「翹邊」影響美觀。

補充:內嵌或居中安裝,可以在雨雪天氣開窗,但外部齊平安裝則很難實現。


受邀了……

要說施工難度的話,目前全球建築沒有中國施工隊做不出來的。

這種外牆平齊窗(我瞎叫的)並不是很常見,構造和一般窗略有不同,但也不算罕見。
國內國外都不常用,並不是因為大家不會做,而是因為實在沒什麼必要。這也不是主流風格。
這種窗型開窗面積比玻璃幕牆小,但施工工藝比多數幕牆麻煩。
滲漏可能性確實也比一般窗和玻璃幕牆更大,
因為窗面外側缺少導水的部件,也不能利用窗檯的小斜度來解決。

我覺得這是建築師設計口味的取捨,
黑川紀章在這棟建築上,想突出的是四個一組的小凹窗和牆面的整體對比,
但室內功能要求開窗的地方,他採用的設計方式是做平齊窗和圖案化處理,
他用簡單抽象的幾何分割、取消陰影的方式來保證大體量的完整。
多數建築師更喜歡有陰影線和凹凸的牆面關係,畫在圖上、拍照有明暗對比,更豐富一些。
但這事上沒有勝負,是個人的事。


中國傳統建築主要以南方建築最為有代表性。而中國南方雨量充沛,窗戶向牆內側凹以形成窗檯,以及滴水,有利於組織排水,防止積水以保護牆面。
其次,窗戶及窗框構造一般為鋁合金型材,玻璃是夾在型材中間,若做平,需採用隱框幕牆做法,成本較高,因此,現在的窗戶一般都不與外牆平。


我一直認為是出於窗子安裝牢固程度的考慮。


古建是在同一立面的,但是古建有挑屋檐,防雨水效果較好。現代建築如果做平,對防雨是個很大考驗。


牆比窗戶厚,外牆對齊了內牆就不齊,照你說的弄齊了才有美感,那屋裡邊咋辦?


看著這個一本正經的問題和各位一本正經的回答,我都感動的快內傷了,這是個什麼狗P問題啊,誰規定的窗和牆平就有「現代主義美感」了!?
建築立面窗牆處理本就是個沒有定則的東西,愛咋做咋做。建築的美感更多的來自於體量的適合、比例的和諧以及對材料的誠實…的確精彩的細部處理確實能使建築更加出眾,窗牆平這個只怕是百萬種處理方式之一吧…
學了8年建築我從來沒注意過這個問題…此問題的偏頗程度,就如同「有人會說標題不是10個字的文章就是爛文么?」
公眾視野和專業視野下的建築設計果然有巨大差距,受教受教!難怪我們的政府F領導會經常選些奇葩建築還妄想成為地標…


住宅沒有窗檐的話非常討厭非常討厭,出門一定要關窗,一下雨就要惦記家裡的窗到底關好了沒?!


有啊,南方有些地方的農民房就是這樣的


只要有錢,這種窗還是一整棟樓都是窗還是啥,中國的施工隊都能給你做出來,還保質保量~問題是,沒哪個業主有錢燒的為了個美觀多花個幾十萬上百萬的...這就是為什麼不多見的原因...有錢能瞎砸還不怕爹媽揍的畢竟是少數...


窗戶不打開,美感100。窗戶打開,美感0。


包豪斯風格吧,不是很好看啊


國內的建築世界第一......渣,誰人不曉


一個平面了,沒立體感,單薄的東西感覺不可靠


你試試弄個落地玻璃!半天灰不死你。


我說個我自我認為的理解,中國大多數對開窗戶幾十年用的是金屬合頁,金屬合頁如果窗戶跟牆齊平的話金屬合頁最大只能180°似乎,可以參考靠窗戶,風吹強力的話會造成窗戶與合頁更受力,留凹位的話風一吹就算很大在家裡老人也就拿塊磚頭頂住靠近凹位牆邊。這是對開窗戶,相信我說的你應該能理解一點點了,平面推拉窗戶門,如果高度不高危險性好強,其他也真不知道合理解釋,老人的智慧都是有道理的


構造工業化和構造產業化,以及構造進化~


在我看來,首先這是約定俗成的東西,特別是住宅

而且在舊的建築面積計算規範裡邊,突出的飄窗是不算入建築面積的,所以購房者喜歡,開發商也樂於這麼做

再加上各種功能設計、外觀設計的考慮

而且建築設計大都不存在新建,般為複製粘貼然後小小修改

綜上所述,大部分外牆不平是中國地方特色。


平開窗大量的應用於城市的商住樓、寫字樓、高檔住宅、別墅等中高檔建築


主要是施工難度,在中國,施工圖和前期設計是兩個很脫節的環節,造成的後果是,前期設計即使設計了節點到後期施工圖施工方很多不會看,而用之前盛行的方法做,若要考慮窗戶齊平,需要考慮牆面完成面的具體位置,所以要齊平則需要預先預先計算完成面的位置再將窗戶位置與之齊平,而普通做法只考慮與窗戶一起施工的外牆構造面的關係。

當然也有防水的原因,但防水原因我覺得並不是主要原因呢,事實上,只需要簡單的設計一下防水節點,防水是完全可以滿足的,只是不同於普遍做法,可能會稍顯麻煩,施工隊一般不願如此麻煩,相對不負責的設計院也就懶得管,不過現在很多事務所會盯施工方,出來的結果也比較不錯。


推薦閱讀:

有哪些真正做到「中西合璧」的建築設計作品?
大師的建築作品可以隨便模仿嗎?
商業建築的中庭空間有哪些不同的設計形式?
當代美術館在城市職能中的定位是什麼?

TAG:設計 | 建築 | 建築設計 | 現代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