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未來三年互聯網將顛覆電影產業》一文?

文章鏈接:張志遠:未來3年互聯網將顛覆電影產業

總結了下文中要點內容,主要觀點如下:

1 未來三年個人或者散戶拍電影的器材和設備將更好更專業,會出現不少人從現在拍短時長的微電影到拍90分鐘以上的長片。

2 未來電影成本降低,散戶拍電影門檻將進一步降低,這樣全民拍電影的熱情因各種需求將被激發,繼而可能出現一些像昆汀那樣的電影鬼才,由草根正式進入電影圈。

3 電影票房將不再是電影獲利的唯一方式,沒有機會進入院線公映的電影,可以有機會賣給各大視頻網站,用採取收費觀看的方式來盈利。這樣新人草根導演可以先從拍網路電影積累人氣繼而被大公司關注,去投拍千萬投資的院線電影,這樣傳統電影市場會湧現不少新銳人才。

4 文中指出中國電影未來在網路電影最重要的一個依據是,網路電影沒有審查!

5 結論:「未來幾年之後,網路電影和院線電影導演肯定平起平坐,就像現在區分電影導演和電視導演一樣,沒高低貴賤之分。」

個人覺得第一點是可以預見的,但是第二點出現鬼才進入電影圈開始就有點太樂觀和想當然了,至於網路審查,我想網路電影越來越多後廣電總局應該會有相應的審查制度跟進的。至於第五點,,,好吧我只能說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

以上拙見,求更專業的人士解答。。。


這樣的文章好多,關於電影、音樂、文學的都有。看來看去,通常都會有一個感覺:文章作者不喜歡電影,不喜歡音樂,不喜歡文學。他看到好的電影也不知道好在哪,他只關心「商業模式」,然後還總是喜歡跟關心內容的人說:電影首先是一門商業——好像只要是不整天把商業模式掛在嘴邊的人都不懂得這個道理似的。

這種人有點像會買很多數碼產品,但從來只用預裝的那些軟體的人,買很多高級廚具但做飯一塌糊塗的人,買很多專業寫作軟體但寫不出正常句子的人。


中國有那麼一種詭異的步行便道設計,就是好好的地面上鋪上有間隔的石塊,但是石塊的間隔特別操蛋,屬於那種『一步娘炮,兩步扯蛋』的距離。

【感謝上面那位匿名人士友情提供圖片】這篇文章就是『一步娘炮,兩步扯淡』的文字版。IT和電影兩個行業看到這個問題都沒法說什麼。因為知乎上不能說髒話。(看到老Yo也認真地回答了,於是跟風一個。)


這篇文章缺乏電影的歷史知識和產業知識,不值一哂。

電影發展有兩種趨勢,並行不悖。

一種是越來越便宜,從16mm、8mm、超8mm、Video到DV,生產成本表面上會下降,這是事實。讓電影拍起來更容易,是無數人努力的目標。

但也有另一種是越來越貴,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再到引入彩色、寬銀幕,以及現在的3D和IMAX;從《黨同伐異》到《亂世佳人》,到《埃及豔后》,到《泰坦尼克號》,再到《阿凡達》,電影的製作和發行營銷是越來越複雜、昂貴,動用了更多領域的專業技術和外部資金。

這篇文章的錯誤在於想用前一種電影來顛覆實際上由後一種電影所統治的產業,歷史已經證明,這行不通。


扯!這位張志遠先生是如何有勇氣說出這種話的啊!

滿是槽點以至於無處吐槽了。

隨意列舉原文中一些生花妙筆:

而影視後期成本更是降低,現在一個90後的年輕人就能用PC或筆記本來剪輯電影了。未來幾年更不需要上百萬的大型影視後期工作站,也能完成一般電影的剪輯。目前MV和微電影已經能在普通電腦上用視頻軟體剪輯了,下一步90分鐘的電影也不太遠。

你確定電影行業近百年發展所積累的影視後期製作經驗,是一個90後沒學過電影的年輕人,在筆記本上用一個所謂的剪輯軟體就能完成的么?那電影后期還要細分那麼多部門和專人幹嘛?

那麼演員的費用怎麼降低呢?能演戲的,或願意免費演戲的大有人在。 這些新人的演技也因為平時拍攝成本降低,到處都是小劇組,早已經鍛煉的成有經驗的老演員了。

一個專業演員,真不是在小劇組靠多演幾部垃圾戲就能鍛鍊出來的好么!而且你確定巨星的片酬只是因為他們「能演戲」么?明星魅力、票房號召力、商業價值和巨星氣質等等不論幕前幕後都不知道有多少人花了多少資源才打造出來的。而這樣的巨星,你確定能夠為你免費演戲?他願意,他的團隊也不願意啊。至於巨星和普通演員對於電影的意義這種話題,真是不說也罷!

一般的個人小製作,會降低到10萬以內,主流的商業數字電影會在10萬到50萬之間,50萬就屬於豪華大製作了。100萬?如果拍的好絕對可以上院線了!

對於50萬的豪華大製作,真是已經無力吐槽了。

原來的廣告導演會跟廣告客戶說,給我50萬,拍攝一部大電影,並套拍出來一個廣告片。廣告客戶一聽,50萬也就是拍一條廣告片的價格,還能拍一部大電影,還能聯合出品

我擦,哪個大廣告客戶的PR會傻到認為50萬元拍出的電影是「大電影」來著。

電影類型一開始以帶點情色花邊噱頭的青春喜劇題材為多;或反應社會熱點的題材,如海天盛筵,例如法官嫖妓,城管打人,這些題材有著天然的吸引眼球優勢。網路電影的周期很短,一兩個月的周期,可以及時反映這些社會熱點,這是比傳統電影好的地方,傳統電影都是一年多的漫長周期。

嗯,到這裡我弄明白了;其實他要拍攝的是新聞視頻和青春性視頻;這尼瑪還是視頻啊,這和電影有半毛錢關係?

電影的成本回收有了一個良性循環的模式:10萬到30萬製作成本,90分鐘,高清甚至4K畫質,直接在各大網路和運營商的付費頻道,用戶下載一部5塊錢,有2萬人付費下載就能收到10萬。有10萬人付費,就賺了

這大概是張志遠先生的未來電影商業模式。只可惜,我想告訴張先生一個比較不幸的事情是,大多數爛片,用5塊錢的價格,下載人數不只不會到10萬人,可能連10個人都沒有。

未來幾年之後,網路電影和院線電影導演肯定平起平坐,就像現在區分電影導演和電視導演一樣,沒高低貴賤之分。

哪個時代,電影導演和電視導演平起平坐了?

因為中國是一個電影的城鄉區別的二元市場,甚至多遠市場。一個是一線、二線城市和三線以及農村市場的區別,而後者人口超過10億,跟一二線的欣賞口味完全不同,一線城市已經能和國外接上軌,但是這10億以上的人口完全本土化。

嗯,你現在搞清楚他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了吧。他最後還弄了一句「如果能明白這個經濟文化特徵,研究市場就會明白很多」。這裡的關鍵是他弄明白這裡的經濟文化特徵了沒有?


當然文章並不是一無是處,比如他說到眾籌模式對於小成本電影的影響;比如他提到的中國電影不應當只以電影票房為主要收入。但靠譜的地方真的太少

綜合全篇,他太低估了電影製作的難度,也太高估了普通人製作電影的能力和熱情。最重要的是,他真正高估了網路視頻市場的規模。如他所言,一年有10萬部50萬成本的電影出埠;就意味著在視頻網站等渠道需要回籠至少過千億的資金才能夠保證絕大多數電影回本。而這個數字可能是目前中國所有互聯網視頻網站付費電影收入總和的近百倍!而且,當10萬個同質化的劣質視頻內容同時出現在分銷渠道時,最可能的結果是一個都不盈利,進而影響視頻網站的經營!

@張小北 小北老師的那句「一步娘炮,兩步扯蛋」真是再合適不過。


以本人的觀點,互聯網實際上起到的是催化劑的作用——不僅效率飛漲,更有可能使原本無法實現的設想成為現實,但不會改變事物的本質。


-
當年,柯達在戰後推出八厘米底片時,後來,日本富士推出超級八厘米時,都說過一樣的話。
再後來,日本七零年代,索尼推出家用錄影機時,也說過一樣的話。

「電影工業,請顫抖吧,年輕人顛覆你們的時代來臨了。」

到了2013年了,還在說這種話?是不是有點過氣陳腐了些?

淘汰誰?先淘汰這種老掉牙的預言吧。
偽先知,假彌賽亞,咋地滿街都是?

(最可笑的是,當年陳冠希的自拍作愛影像流傳出來時,都有一模一樣的產業預言……。)

-


我以前想過很長時間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人們都可以「心想事成」,腦袋裡面構思的所有奇幻詭異的畫面和情節,做的夢什麼的,都可以導出被別人看到,那麼是不是可以淘汰現有的3D渲染技術,降低一般人製作視覺特效的門檻(只需在腦內盡量具體的構思畫面,成品就出來了)?

視頻封面【史上最華麗動畫電影】狗蛋兒!視頻

1000個人,也許能做出1000個狗蛋兒。什麼秦時明月什麼雷鋒的故事什麼哈利波特全都給我靠邊站!笨蛋們要幾百個人沒日沒夜的趕工一年,我只要連上電極,想一想,就出來了。

雖說這可能是科技發展到大同境界共產主義了,已經沒辦法再往前進化了——再進化怎麼辦?學阿凡達,都不用製作視頻文件,直接把自己的思維像冥想盆似的抽出來,跟阿凡達一樣倆人一通電極交換思維?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但就算這樣了,就算你的故事可以通靈,你可以讓別人都知道你體會出來的弦外之音,我們還是不能說,技術可以就此取代藝術。

一方面,正是因為你100%不重樣的給別人灌輸了你的體驗,感受,想法,中心思想都有標準答案,接受者便沒有可能對你的故事進行再一次的加工。正如我以前聽過有人說的,讀者也會對故事進行再創作,融入讀者自己——而不是作者自己——的感情和體會,故事才具有常讀常新的意義。

另一方面,我們腦補的東西,其實有很多地方都是不完整的,世界觀會混亂,人物會變來變去,你說著說著回頭就忘記了自己的設定。在這方面,請參考托爾金對魔戒的世界觀設定,以及卡梅倫對阿凡達的世界觀設定。就算這個,也都是無限艱難困苦的大工程。

最後,載體也是決定人們體驗的重要一環。我堅持認為同樣一個故事,最好最好的載體是文字。當你看文字的時候,字體本身是中性的;有人念給你聽,siri的電子聲,母親的呢喃,父親一邊抽著煙一邊咳嗽,哥們一起看一起吐槽,這感受都不一樣。直到你看到電影,然後一邊覺得不是你想像的那樣,一邊說難怪大家都說改編的電影就是比原著爛。

當然,有過不同閱讀、觀影體驗的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看法,但這不是恰恰說明了,科技只能無限逼真的再現故事的原始版本,而恰好是非科技的,藝術化的失真才造成了無限的美感嗎?

這個能力,就是所謂講故事的能力。而科技能給你的,只是將你的記憶移植出去的能力,缺乏自己的再創造,這些東西也就沒有靈魂。

原諒我的胡思亂想吧。

9.2 我把這個答案擴寫成了一篇專欄:科技進步將會顛覆什麼?


唔。。。這文章的邏輯感覺有些奇怪,總覺得有點"因為做飯的成本降低了所以家庭主婦在未來幾年內將會代替廚師"的感覺。。。


誰是張志遠啊?
我想起一個小品的對白——酒喝二斤多,說那話就沒出聽去,
艾瑪那傢伙吹的呢,說後期只需90後,題材遍地哪都有,50萬大片10萬人下,群眾免費上去拍。
趕緊給我拿5D2 回去抓緊時間訓練!


我可以把題目中的電影換做其它任意行業並做出同樣的結論。
甚至可以吧互聯網換做其他任意詞語並做出同樣結論。
以上


且不說文章漏洞百出,筆者的業餘。筆者甚至連個最基本的問題都沒有搞懂:電影與視頻是有本質區別的。視頻是一種數據格式,可以用來承載電影。而電影是"藝術"產物!
互聯網能夠給電影行業帶來一些變化或者催化作用,但革命或是顛覆,玩笑!


照相機發明了這麼久,也沒見畫家全部餓死。技術、藝術和消遣,三個領域的溝壑不是會bala一堆名詞就能輕易填平的。


無它,一個不懂電影更不懂互聯網的人YY而已,這位作者大概以為電影就是拿個能錄影的機器找幾個人來點自以為是的點子拍出來的視頻。互聯網就是隨便發個什麼東西瞎JB炒炒就能傳播到全世界的菜市場。
於是覺得沉澱百年的電影行業和風雲變換的互聯網圈子一碰,就顛覆這個產業了。
我呸


想起了一個著名的問題,宗教與邪教的區別在哪?
有一個答案是:宗教的預言在來世才能實現,而且不會給時間表(參照佛教,伊斯蘭,基督教),而邪教的預言會在此世實現,而且有時會給出時間表(參照輪子,奧姆什麼真理教)。
看了樓上的吐槽,像忍不住一睹小時代真容一樣,我又一次忍不住手賤點了進去,實在無力吐槽。嚴重懷疑這個問題的提問者是托兒。

互聯網作為工具,顛覆的只是載體,改變的只是信息流傳播的形態。而內容為王的電影只會在這個時代加強其自然壟斷地位。該君肯定是看到了音樂行業被改變而橫生聯想,就像看到茉莉花可以推倒突尼西亞推倒埃及就一定可以推倒某朝一樣,但須知體量不同,硬度也就不同,音樂哪能和電影相比,別以為大家的電影定義都是海天盛宴。

不說了,坐看三年之後此文被鞭屍。


紙質書現在你隨便找個路邊列印店就能做出來,你要再懶點出錢直介面述人家給你打字都行,你看又幾個人能真的出書賣的?


張志遠眼光能力均屬末流,以前寫數字音樂看得我想抽他。他一直在文中表達自己對音樂多有理想,多不得志,想做中國的傑尼斯。(根本不想想傑尼斯為什麼成功的)
然後不知道哪個不開眼的給他投資做了個唱片公司,弄了幾個女孩做組合,好幾年了,根本無人知曉,屬於胡來。以為自己懂音樂。根本沒幹過音樂公司。
現在好了,又想禍禍電影了。

我就奇怪像張志遠、項立剛這種人怎麼能生存的!(純屬吐槽)


電影作為一個產業,其本身會朝一個內容更加豐富、分工更加細化的方向發展,越是個體越難完成一部好的電影。
真正的電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產物。
要說散戶電影對院線電影能有多大衝擊目前來說是不切實際的。
但也不能完全否定產生一個新的市場的可能,互聯網影院模式正在進入人們的生活,給予人們更多選擇


暫不看內容,題目中「三年」、「顛覆」這樣的詞,就說明不是嚴謹思辨寫出來的文章了。


沒看原文,只看了題主總結。
1.器材更專業是因為專業設備價格走低。但是散戶拍長片?現在也可以拍啊,大不了爛唄。你看優酷投資那些還有個優酷投資呢。沒啥投資的比如《四平青年》有人愛看沒問題,但是技法如何?爛到要死吧?
2.國內連15秒30秒短片的熱情都沒激發還激發拍電影熱情。這想法我只能說好激進。。。另外,這條到底是誇昆汀還是黑他啊?他的水平滅滅國內這些大導沒啥懸念吧?說出一個就出啊?
3.這得建立在有好片得基礎上。爛片在網上還想賣錢?下邊就是評論呀親。還有,跟院線搶飯吃這阻力多大啊。哪那麼容易。
4.沒審查是吧?咱拍個x獨64啥的傳優酷土豆之類的上去看看。還沒審查呢,視頻門戶先把你審查了。
5.以上都不成立所以結論不成立。

信息化的發展必定改變所有傳統行業,君不見數碼已經改變電影行業一次了么。
但是,這種貼上時間(三年)的玩意。都是扯犢子跳大神的文章。他要是那麼神,早發財移民外國華人強勢回歸支援祖國建設了。還在這扯啥犢子。


目前已經初露倪端了,類似女人公敵 媽咪之類的網路電影已經橫掃各大視頻網站排行榜,這些電影就是電影界的愛情買賣,傷不起。你可以反感,但幾乎沒法迴避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泰勒斯威夫特下架流媒體音樂?
2016 年有哪些產品讓你印象深刻,為什麼?
為什麼《機動戰士高達》(早期UC作品)的世界沒有誕生出互聯網--現實世界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為什麼有【某某科技領域,中國和x國有xx年的差距】這個說法,能不能砸錢瞬間彌補差距?

TAG:電影 | 互聯網 | 視頻網站 | 電影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