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網上流傳的楊絳先生《一百歲感言》是別人寫的雞湯文嗎?

《一百歲感言》 楊絳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有些段落讀起來不像先生的文筆 。這會不會又是一篇冠以先生之名的雞湯文呢?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來自新華網記者採訪楊先生的筆會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來自《走到人生邊上》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杜撰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來自《走到人生邊上》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杜撰


剛才搜索了一下,在中國新聞網上看看到一個說法,鏈接為102歲楊絳:她內心充滿著高貴精神和平民情懷;

這篇文章裡面說道:

近日,一篇名為《楊絳百歲感言》的文章,在被李開復等名人轉載後,流傳甚廣。文章的開頭說: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核對2011年7月15日,楊絳先生接受上海一家媒體採訪的《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這段話,確實是楊絳先生的原話。但後面的內容,則是拼湊而成,並非楊絳先生的原話。

然後我又搜索了《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這個採訪,鏈接為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這個新華網的報道源於文匯報的報道;但是文匯報的報道我沒找到。大家可以再搜索一下。



事實上也不完全是杜撰的,有些是引用。

用楊絳先生自己回復一個高中畢業生關於思考與讀書間關係的困惑的原話來講,改編者東拼西湊的行為就是 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 楊絳
原帖來源:http://www.douban.com/note/249592532/ (已刪,留cache)

發表於:2012-11-27


我有一位朋友(狂熱地)崇拜楊絳,高中畢業的時候給楊絳寫了一封長信,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情兼傾訴人生困惑,楊絳給他回信了。淡黃色的豎排紅格信紙,毛筆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勵晚輩的句子之外,楊絳的信里其實只寫了一句話,誠懇而不客氣:


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我迄今都覺得這是對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人的大部分精神上的苦惱最簡潔樸素的概括。

要麼多讀書,要麼少想點亂七八的東西,其實這兩者是一樣困難的啊。

下文中有原書截圖或原文po出的是引用,其他是杜撰...書的原文中楊先生提到她並不會經常談及哲學,更不會談所謂的人生哲學...剛好前一段時間讀過此書~

該系列書早期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後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先po出人民文學出版社對該網文的評論:
最近網路上一篇《楊絳百歲感言》的文章被瘋... 來自人民文學出版社

網傳的內容如下(斜體加粗部分是引用,其他部分為杜撰):

《一百歲感言》By 楊絳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今年一百歲,

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

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

壽命是不由自主的,

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

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

準備回家。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

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

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


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
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你要不與人爭,

就得與世無求,

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

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

就先得和他們周旋,


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

青年迷戀愛情,

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


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

頑鐵能煉成的精金,

能有多少?

但不同程度的鍛煉,

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

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


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

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

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

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


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


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

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

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


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

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

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

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

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今年一百歲,

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

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

壽命是不由自主的,

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出自《楊絳 散文卷》4 中坐在人生的邊上—— 楊絳先生百歲答問 第3

《楊絳 散文卷》4 中的原文如下:

坐在人生的邊上—— 楊絳先生百歲答問

楊絳先生近年閉門謝客,海內外媒體採訪的要求,多被婉辭;對讀者熱情的來信,未能一一回復,楊先生心上很感歉疚。朋友們建議先生在百歲生日來臨之際,通過答問與讀者作一次交流,以謝大家的關心和愛護;楊絳先生同意,並把提問的事交給了年來投稿較多、比較熟悉的《文匯報·筆會》。我獲此機會,有幸與楊先生作了以下筆談。

——本報(文匯報)記者 周毅

筆會:楊先生,您覺得什麼是您在艱難憂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質,最值得驕傲的品質,能讓人不被摧毀、反而越來越好的品質?您覺得您身上的那種無怨無悔、向上之氣來自哪裡?
楊絳:我覺得在艱難憂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質,是肯吃苦。因為艱苦孕育智慧;沒有經過艱難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麼坎坷。有了親身經驗,才能變得聰明能幹。
我的「向上之氣」來自信仰,對文化的信仰,對人性的信賴。總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說的:有念想。
抗戰時期國難當頭,生活困苦,我覺得是暫時的,堅信抗戰必勝,中華民族不會滅亡,上海終將回到中國人手中。我寫喜劇,以笑聲來作倔強的抗議。
我們身陷上海孤島,心向抗戰前線、大後方。當時凡是愛國的知識分子,都抱成團。如我們夫婦,陳西禾,傅雷,宋淇等,經常在生活書店或傅雷家相會,談論國際國內戰爭形勢和前景。我們同自願參加「大東亞共榮圈」的作家、文化人涇渭分明,不相往來。
有一天,我和錢鍾書得到通知,去開一個不記得的什麼會。到會後,鄰座不遠的陳西禾非常緊張地跑來說:「到會的都得簽名。」鍾書說:「不簽,就是不簽!」我說:「簽名得我們一筆一划寫,我們不簽,看他們怎麼辦。」我們三人約齊了一同出門,把手插在大衣口袋裡揚長而去,誰也沒把我們怎麼樣。
到「文化大革命」,支撐我驅散恐懼,度過憂患痛苦的,仍是對文化的信仰,使我得以面對焚書坑儒悲劇的不時發生,忍受抄家、批鬥、羞辱、剃陰陽頭……種種對精神和身體的折磨。我絕對不相信,我們傳承幾千年的寶貴文化會被暴力全部摧毀於一旦,我們這個曾創造如此燦爛文化的優秀民族,會泯滅人性,就此沉淪。
我從自己卑微屈辱的「牛鬼」境遇出發,對外小心觀察,細細體味,一句小聲的問候,一個善意的「鬼臉」,同情的眼神,寬鬆的管教,委婉的措辭,含蓄的批語,都是信號。我驚喜地發現:人性並未泯滅,烏雲鑲著金邊。許多革命群眾,甚至管教人員,雖然隨著指揮棒也對我們這些「牛鬼蛇神」揮拳怒吼,實際不過是一群披著狼皮的羊。我於是更加確信,災難性的「文革」時間再長,也必以失敗告終,這個被顛倒了的世界定會重新顛倒過來。

筆會:能談談您喜歡的古今作家嗎?
楊絳:這個題目太大了,只好作個概括性的回答。我喜歡和人民大眾一氣的作家,如杜甫,不喜歡超出人民大眾的李白。李白才華出眾,不由人不佩服,但是比較起來,杜甫是我最喜愛的詩人。

筆會:楊先生,您一生是一個自由思想者。可是,在您生命中如此被看重的「自由」,與「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卻始終是一物兩面,從做錢家媳婦的諸事含忍,到國難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斂抑、「穿隱身衣」,「甘當一個零」。這與一個世紀以來更廣為人知、影響深廣的「追求自由,張揚個性」的「自由」相比,好像是兩個氣質完全不同的東西。這是怎麼回事?
楊絳:這個問題,很耐人尋思。細細想來,我這也忍,那也忍,無非為了保持內心的自由,內心的平靜。你罵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決不還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殺我,我會說:「你我有什麼深仇大恨,要為我當殺人犯呢?我哪裡礙了你的道兒呢?」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禦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隱身衣」,別人看不見我,我卻看得見別人,我甘心當個「零」,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這樣,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張揚個性。所以我說,含忍和自由是辨證的統一。含忍是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學會含忍。

筆會:孔子「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一段話,已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一個生命的參照坐標,不過也只說到「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期頤之境,幾人能登臨?如今您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嗎?能談談您如今身在境界第幾重嗎?

楊絳: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幾重。年輕時曾和費孝通討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時間跑,地球在轉,即使同樣的地點也沒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現在我也這樣,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new experi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樹上的葉子,葉葉不同。花開花落,草木枯榮,日日不同。我坐下細細尋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沒有一天完全相同,總有出人意外的事發生。我每天從床上起來,就想「今天不知又會發生什麼意外的事?」即使沒有大的意外,我也能從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體會。八段錦早課,感受舒筋活絡的愉悅;翻閱報刊看電視,得到新見聞;體會練字抄詩的些微進步,舊書重讀的心得,特別是對思想的修鍊。要求自己待人更寬容些,對人更了解些,相處更和洽些,這方面總有新體會。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鮮感受和感覺。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筆會:有人認為好性情只能來自天生,但您的好性情,來自您一直強調的「修鍊」。您大部分作品是70歲以後創作的,堪稱「庾信文章老更成」的典範。您認為「人是有靈性、有良知的動物。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鍊自己。」您看重曾參所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在《走到人生邊上》的自問自答中,您得出的結論是「天地生人,人為萬物之靈。神明的大自然,著重的該是人,不是物;不是人類創造的文明,而是創造文明的人。只有人類能懂得修鍊自己,要求自身完善。」「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經過鍛煉才能煉出純正的品色來。」對您這些話,我沒有疑問,也不求回答。在此複述一遍,只為給您一個響應。

原載 《文匯報》·筆會 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

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

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


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
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你要不與人爭,

就得與世無求,

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

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

就先得和他們周旋,


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出自 《楊絳 散文卷》4中的《走到人生邊上 自問自答》中的"七、人生實苦".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

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出自 《楊絳 散文卷》4中的《走到人生邊上 自問自答》中的"八、人需要鍛煉".

少年貪玩,

青年迷戀愛情,

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


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

頑鐵能煉成的精金,

能有多少?

但不同程度的鍛煉,

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

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


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出自:《楊絳 散文卷》4中的《走到人生邊上 自問自答》中的"十、受鍛煉的是靈魂"第3節:鍛煉的成績

可以看出,由人改編的楊絳《
一百歲感言》的部分內容來源於此,上述有圖或原文po出的是引用,其他是杜撰,不時彰顯出改編者斷章取義、借題發揮的高超技藝!!!


的確是,連鳳凰網都中招了。

新聞哥也中招了

奇怪


他們的問題在於讀的書太少 而點的蠟燭太多


此文章前兩段是原話,來自《我們仨》。剩下的我讀了很多遍,個人認為是其他人寫的。


更新:回答中提到的周言與徐晉如所講楊絳事已被闢謠https://www.douban.com/note/560242283/

闢謠帖下面又有爭論,且不細究。這並不影響我的觀點,即:

在名人逝去後,發出與其相關的負面、批評等信息,只要屬實(不屬實自然是誹謗,與人在世與否無關),不加過多主觀言辭,是無可厚非的(甚至無可非議)。

因為用一段垃圾假名言歸在逝者名下來悼念,才是真正的不尊重。

更一張自己微博的圖。

———————原答案分割線———————

我覺得實在是太好笑了。

好像已經習慣了,一個名人去世或誕辰忌辰,眾人集體轉發哀悼懷念。

我在這裡不想討論什麼裝逼、刻奇、跟風的問題。

我只想問,今天轉發了那張標準貼吧手寫體假感言的人,到底在做什麼?

一段乾巴巴又湯湯水水的話,還特么敲回車裝現代詩。

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曼妙…到最後才知道…(怎麼有臉重複兩次句式)

捏著鼻子拎出這些來都覺得尷尬。

我最開始看到,也沒去想真假的事,只覺得楊絳先生居然有寫得這麼差的東西,人家說她一句「充其量季羨林水平」也不冤。

好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上面高票答案都辟了謠。

可問題就更大了。這太可惡了,甚至噁心。

今天微博上一位 周言 先生是比較早確認楊絳先生去世消息的,他所發訃告轉發過萬。但稍後他又補了兩條微博:

「其實我對楊先生並無好感,她一生大的成就在翻譯,小說和散文充其量也就是季羨林水平,但有一件事不可原諒,九十年代她經常給丁關根寫信,說誰誰誰寫文章罵錢鍾書了,然後寫文章的人如果在事業單位的話基本就丟飯碗了,如果沒有單位的話那發表的刊物領導都要檢討,這是老太太一生最大的污點。

「一個經歷過文革苦難的人,用此種文革手段,終非君子所為。」

周言說得過於主觀了。此事可見於徐晉如先生《紅朝士林見聞錄》:

「當九十年代末,予友李公洪巖、范公旭侖考證錢鍾書留學英國,決不可能獲副博士之蘇聯學位,又謂楊絳《錢鍾書與〈圍城〉》非信史,楊便致電丁關根同志哭訴,請將李、范書銷禁。令遂行。而中書君身後,楊絳終不得不推翻昨日之我,承認錢所戴者為學士帽,而非蘇聯友好援助英聯邦之副博士帽也。 」

是否就是原始出處,請方家考證。

所以應該僅此一例,不是到處盯著人不準罵,沒文革手段那麼嚴重。

衣錦夜行的燕公子轉發說,

「想想都是少女玻璃心啊。評論里說軒軒不好看的我都氣死,何況人家還是罵她老公!」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護食兒,小姑娘脾氣。

當然,護老公也不能亂告老師,這又是兩碼事了。

周言言論本身有不妥,我素敬重的學者黃惲先生另有微博,覺得說得在理多了,抄錄在此:

「楊絳衛護夫君,往往做的都是煞風景的事。否定這否認那,極力把錢鍾書偽裝成一個無趣的人。老楊的散文是好,但這方面的小家子氣也使蘇州人無錫人氣沮。

「老楊一生不懂魏晉風度,換句話說,就是一生不懂錢鍾書。

「楊絳先生要把錢鍾書包裝成一個道德完人,這點是她的不智,但也有可能是被宗璞等事嚇著了。」

再多說一點,陳忠實先生去世時,止庵先生曾發:

「陳忠實的作品,讀過一篇《毛澤東的人格魅力》,其中有云:『他的思想他的智慧他創立的偉業,甚至包括他晚年的錯誤,都證明他起碼不是一個平庸的領袖。

『我現在更深地感受到毛澤東的人格力量,他不單具備一個大國大黨領袖的崇高人格,而且代表著一切普通中國人的獨立人格。除了他的思想他的文采,現在更能喚起我們心靈呼應的就是這種人格力量。』」

止庵先生只錄不評,且原文章騰訊網重新發出在前,卻也招來許多罵,足可見微博評論里都是什麼貨色。

引了這麼多,是想說,似乎不少人認為,在人去世時說關於其負面的批評的話(哪怕這話逝者可能都不認為是負面),是不好的不對的。

屍骨未寒,不積德,死者為大。(周言奇怪就奇怪在後來又說死者為大,不和罵他的網友爭了。這人很混亂。)

莫名其妙。

我也不想在這過多討論能不能說,但是,把拙劣的話放在楊絳先生等名人名下,那些造謠者真正是對逝者的不尊重吧?簡直是最大的抹黑,近於往頭上扣屎盆子。

所以我只針對在為楊絳先生點蠟燭的時候,用了這張垃圾「手抄詩」的人,

你們知道你們到底在做什麼嗎?

當然不用通讀楊絳先生的所有著譯作品才能悼念。

當然不用精通中國文學史、學術史、八卦史,才能悼念。

可以不喜歡,沒讀過,甚至直接就覺得她水平不行,那也不妨礙為楊絳先生的聲名、地位、長壽,為你零星從課本、網上看過的一點兒她真正寫得好的文章,為她和錢鍾書先生一家人,點個蠟燭,我覺得挺好。

但,配那張垃圾圖算什麼意思?

如果沒看內容,只覺得那筆學三節課毛筆塗兩本龐中華混半年手寫貼吧的字漂亮,那是對楊絳先生的草率和不尊重。

如果覺得那段話說得好,沉默了感動了,我想你的品位實在有些壞,還沒到欣賞真正楊絳先生的地步,很可能尚不及大冰劉同張嘉佳,只能翻翻什麼卵子文豪,或者飛機的壞品位(真的壞)。那便請不要掛那張偽作,氣楊絳先生於地下了。

如果自認為還有點鑒賞力,沒這問題。若貼楊絳先生照片,肯定得選端莊慈穆的;換成文字,怎麼著也是去挑最好的一本一段吧?

所以,那段話就是垃圾,留不到一百年後,楊絳先生真正文字不說有多麼高文學造詣,總歸能甩它一百萬條街。

所以,發那段話來悼念楊絳先生的人,請道個歉吧?



既然是對你有啟發的話,又何必在乎是誰說的…………


不是我寫的么?

借用一句話:
平時都不知道朋友圈裡有這麼多文化人呢。 你的問題就在於書讀不多而想得太多,然後又愛裝逼。


來一份權威版的解答吧:

記者致電位於北京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相關人士透露,這份署名「楊絳」的《百歲感言》並非是她手筆。記者進行查證,找到了這篇《百歲感言》中各個段落的出處,這篇熱傳數年的《百歲感言》其實是一篇「拼湊文」。

原文: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出處:文匯出版社2012年7月版《坐在人生邊上 筆會文萃》書中《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一文,作者周毅。

原文: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出處:商務印書館2007年8月版《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中的第7篇文章《人生實苦》。此散文集是楊絳先生於2005年-2007年之間完成的。該書出版時,楊絳先生96歲。

原文: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出處:《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中的第10篇文章《受鍛煉的是靈魂》。

原文: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出處:《羊城晚報》2011年7月17日B01版的文章《百歲楊絳:坐在人生邊緣,看時間跑、地球轉》,作者傅小平。

原文: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出處:《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中的第8篇文章《人需要鍛煉》。

原文: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出處:未能找到準確來源。有楊絳先生粉絲表示,為網友善意偽造。

轉載自上海觀察-闢謠平台

原文鏈接:http://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18620time=146418884267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1


」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錢鍾書


是楊絳百歲問答採訪的一些話和《走到人生邊上》里的一些段落的拼湊。


我最近在想,網上的話是不是楊絳先生的話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世時,有多少人關注他認識他?
想起一句很悲哀的話:子欲養而親不待!身前冷落不聞不問,死後大張旗鼓做給活人看。哎~
這該是一種悲哀吧!


前面是採訪,後面是《寫在人生邊上》拼湊


為什麼對是不是某個人寫的這麼關注?同樣的文字,難道一定要是楊絳先生寫的才是人生箴言,換了其他人寫的就是雞湯文了?


人民文學出版社早於2013年闢謠,這段話內容並非楊絳先生本人所作,前面內容是來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後面諸多人生感悟系拼湊而成。


楊絳先生一生雲淡風輕,山水寫意,寫文章也適度留白。像文中結尾那種一句話要佔滿整張稿紙外加三個感嘆號的,怎麼可能出自楊先生之手。


在知乎闢謠辟上天也沒用,朋友圈依舊被無知的手寫詩刷了半壁江山




楊絳百歲感言網路瘋傳?人民文學出版社:從內容到字體都是假的!


推薦閱讀:

醫生開的病例藥單字跡潦草是受過訓練的嗎?
有沒有那麼一句詩詞,初讀便讓你熱淚盈眶?
網上對余華的評價是否過高?《活著》的文學價值到底又有幾何?
《詩經·關雎》賞析,「身分語」一詞是何意?「鐘鼓」不是貴族才能使用的樂器嗎,為什麼出現在民歌當中?
《白鹿原》一書中秉德老漢是因何病而死?

TAG:文學 | 楊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