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在台灣是否有發展?

京劇作為北方劇目在地處東南的台灣是否也有發展?台灣的地方劇目又是什麼?


剛才添加的答案因為網路不好給弄沒了,賭氣不想寫了,但是還是忍不住回來了…………
………………以下………………
台灣的京劇不僅發展而且獨樹一幟,自成一風格。
儘管之前有部分京劇班社也曾到台灣演出,但真正到了國民黨南渡之後,京劇才真正在台灣有了發展。由於被民國政府奉為「國劇」,京劇在49之後台灣文化版圖中地位非常重要。
台灣京劇的先天不足是幾無頂級的表演藝術家隨去,反倒是由於一半的知識分子到了寶島,其京劇觀眾群的質量都特別高,那麼戲曲的旨趣和氣質也保存的比較好。
南渡之初台當局就大力扶持京劇,其中尤以「海光」、「陸光」、「金鵬」三大劇隊為最(分數海陸空三軍)。與大陸相似的是,當時的京劇也難免要受制於政治宣傳的語境,好處是台府比較尊重文化,而且以中華文明正統的姿態自居,所以倡導尊重傳統,因此避免了「糟改」戲劇的出現。當時各大劇隊主要以演出收復河山和弘揚氣節的「主旋律」京劇為主,不僅新派一些古代掌故,還恢復不少傳統的忠孝節義戲,這是為了迎合「反攻大陸」的宣傳需要。但是正如前面說的,文化氣質和維護傳統的使然,加之文人觀眾群體的約束,政府對劇團的干預僅僅停留在輿論引導層面,故而不會主動倡導改革。幸而保持了文化特色和藝術氣質的高追求。
台灣也在特殊時期禁過戲,但是並不多,主要是宣揚消極打仗的戲,比如《四郎探母》,由於楊四郎是「變節投敵」因此遭禁,京劇人聰明,加了108個字的「獻圖」獨白,此戲旋即得以上演。可見查禁不嚴。再就是,官方雖不明說,但是在大陸的名角的音像和印刷品是在民間受限制的,但是也不嚴,比如馬連良後來北歸,因此被稱為「附匪」,他的唱段賣之前要特別標上二字罪名或乾脆塗抹去名字,仍然得以買賣。
台灣的京劇進化與改革與大陸不同,大陸是政府主導,而且是領導說了算。台灣則是文人自發。美麗島事件前後,台灣開始鬆動,文化界先試春江水暖,一批京劇創作者不滿於「主旋律」語境,開始倡導更加有社會意義和獨立精神的進步,於是一批作品開始問世。
再後來兩岸交流打開,大陸實力京劇院團訪台,觀眾們大快朵頤,台灣院團意識到需要學習和進步,因此主動開展與大陸院團的交流,以後天之力補先天不足。
公允的說,從單純表演上,台灣的京劇演員或不如大陸,但從藝術觀和戲劇理念而言,台灣至少要比大陸先進十年。在我們還在爭論要不要「話劇加唱」的時候,台灣早已經玩剩下了,完成了這一階段的揚棄和臧否,今日其他領域的嘗試和創新。

對了,補充一點,如今台灣的京劇也不是很繁榮,一個是南渡的大陸老人開始凋零了,再一個泛綠一直反對國民黨倡導的官方文化,「國劇」自然遭到排斥。台灣本土戲劇發展還不錯,另外豫劇也很意外的受到歡迎。但是,每當藍營執政,還是要極力抬舉京劇的,比如馬英九任職總統儀式上就還演出了京劇。


偶然看到葉復潤和張火丁合作的《武家坡》選段,知道這位來自台灣的京劇老生,順道地粗略了解了一下台灣京劇。

老蔣1949年遷台帶著一批京劇演員和票友,並且把京劇作「國劇」保護,由於和大陸交流中斷,自行發展,印象比較深的是這期間方榮翔大師收的關門弟子王海波(女花臉)是台灣人。到20世紀80年代,兩岸文化交流剛一展開,「國劇尋根熱」就迫不及待地爆發了,當時大批台灣著名的京劇藝術家紛紛回到大陸尋根認祖,拜師學藝,不僅使在台灣的京劇更好地得到了祖國大陸母體的正宗傳承,也使京劇在台灣的「國粹」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李登輝時期還曾把國劇改回京劇,把國光和復興兩大京劇院校合併,意欲去中國化,搞文化台獨。

前段時間關注李勝素微博,她和於老闆領銜的一團4月份也有過赴台演出,文化交流耳。

京劇在台灣發展了半個多世紀,面臨的問題其實和大陸相似。市場發展規律無需多言。

台灣的地方戲嘛,還真有——歌仔戲,文言閩南語為主。


苟延殘喘,台灣京劇鼎盛時期是胡周李哈四鬚生的國光國劇時代,其實所謂台灣四大鬚生已經比大陸的四大鬚生低了近三個段位,大抵胡少安 周正榮等都是徒子徒孫輩。
到後來的國光唐文華等已經都是賣噱頭娛樂為主,脫離了傳統戲曲的本質。
李寶春不外如是,總覺得這樣能把京劇延續下去,其實越來越走畸,與傳統相背離。他本身傳統的戲根本就不瓷實,他進團的時候學的排都是現代戲,他成年懂事之後他父親已經沒有能力再教他什麼了。


李少春的兒子李寶春在台灣,台北新劇團啊……
台北新劇團現在也很活躍啊,經常來大陸演出,而且演出都是些新改編的戲,沒有聽說過他們嗎
= ̄ω ̄=

李寶春圖

一看這眉毛就知道是親生的~

其實我對台北新劇團感情很複雜
一方面李寶春老師既然是男神哲嗣,我當然希望他好,另一方面,李寶春老師繼承了男神的創新精神,很喜歡創新……然後他的戲就是這樣的

烏盆記 劉世昌

加了個天女散花

弄臣

就是……挺新穎……= ̄ω ̄=但是李老師還在演傳統戲的,專心繼承了男神的藝術,這點我一直支持~
祝李寶春老師越來越好~


台灣有國光劇院,有些角兒也挺好,譬如有一年的中秋晚會就請了台灣的唐先生(實在是記不起名字了),唱的余派珠簾寨,挺不錯,但是還是能聽出來不一樣。


emmm…
國光京劇團,第一次看他們的戲是《閻羅夢》,編排還不錯呢。也來過大陸演出,最近的好像是去年吧?來天津演了兩三場的樣子,記得票價還挺便宜的…可惜當時不在天津…


推薦閱讀:

如果讓郭敬明拍《霸王別姬》出來會是什麼效果?
隨著年紀增長 會對京劇等傳統戲劇感興趣嗎?
如果京劇擺脫政府管理,在市場中自由發展,是否可以在競爭中強壯起來?以及為何現在很難出現大家?
在京劇後台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台灣 | 京劇 | 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