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開創絲綢之路,請問他在出使時是如何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的?


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候,張騫找了一個副手,叫做甘夫。是一個被抓獲後歸順漢朝匈奴人,他既懂西域部分語言,也懂漢語,成為張騫的嚮導和翻譯。之後張騫在被匈奴軟禁了10年里,娶了匈奴女子為妻,期間張騫詳細了解西域各種風俗習慣(語音、文字等)和地理形勢,並學會了西域的很多語言。

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和基礎,而且擁有一支相對強大的出使隊伍。


,,張騫開闢的絲綢之路準確點說是「中原——西域」基本就是今天中國境內加上新疆那一塊的國外(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如果以張騫出發的長安(今陝西西安)來說,張騫基本就是從陝西經過甘肅到新疆而已。這個地域距離並不遠,不會出現絕對溝通不了的情況。

,,張騫開闢的絲綢之路,其實通過今天的考古發現,早就存在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只不過那條路叫「玉石之路」,基本是從河南——山西——內蒙——新疆。主要交易貨物為新疆的和田玉,現在我們在商朝墓葬(主要是河南安陽)發現了大量產於新疆(西域)的玉,特別是在商王后婦好的墓中。另外還發現了產於東南亞地區的海貝等物品,所以在商朝時就已經存在了中原通往西域以及東南亞的道路
,,另外在西晉晉武帝時,曾經有盜墓賊在河南的一處戰國墓中發現了一批戰國文獻,其中有一本叫《穆天子傳》的書,這個書差不多算小說吧,主要記載了西周第五位王——周穆王從當時的首都洛陽巡遊西域並受到西王母熱情接待的故事。

,,也就是說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在商周時就已經存在了,所以當張騫出使西域時,中原與西域地區的交流已經存在了一千多年,當張騫準備打破匈奴封鎖到達西域時,找個翻譯什麼的還是比較容易的!

我覺得你可以提問「商朝時他們是怎麼溝通的」,不過這個肯定沒人知道了!
或者,東漢班超派人出使羅馬時怎麼溝通?或者,羅馬使者來洛陽的時候怎麼溝通的?


我很小的時候思考過這個問題,老爸輕鬆的給我解釋了,朝鮮人和我們說話不一樣,古代如何溝通?中國朝鮮族是會雙語言的,所以,他們可以翻譯。

那當年張騫也會找到類似的雙語者當翻譯。


張賽出使西域使西域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和開通絲綢之路這個說法說不通的


多重翻譯 漢語-匈奴語-月氏語-大夏語(可能是希臘語)


推薦閱讀:

《半島鐵盒》中,男聲跟女聲說了「謝謝」,女聲為什麼會回復「不會」?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中的「無」字應如何理解?
只用同一聲母的字可以造出哪些句子?
是誰把「京劇」翻譯成「Peking Opera」的?這麼翻譯靠譜嗎?

TAG:語言 | 絲綢之路 | 西域 | 張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