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袁世凱和孫中山多活個十年,民國史將走向何處?

最近看走向共和有感,希望各位大神不吝賜教


瀉藥。。。
暗黑歷史已經說的很好了。我這邊沒網,也寫不了長篇。我先寫兩句吧。
袁總統注意身體,不要因為家族病史就急於稱帝孤注一擲,亂吃虎狼補藥,注意離女人遠一點。
孫國父注意吃相,不要因為沒了權柄就不擇手段,亂投下家。
黃興陳炯明怎麼和他鬧翻的,大家都看著呢!
再活十年,也許北洋這種舊式的軍閥集團,還是打不過黃埔學生軍的鐵血洪流。不過,兩個人的評價肯定要客觀多了。畢竟人性,都是複雜的,每一個歷史人物也是這樣。他們應當是鮮活而又多面的,既有光明,也有黑暗,在時代的枷鎖中舉步維艱獨自徘徊。偉光正一邊倒近乎偽善的高大全式政治說教,看多了真是讓人噁心。
叱吒風雲手握權柄的亂世強者,到最後也只是淪為了地攤文學的笑談。

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 。這是袁世凱的句子。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是孫中山寫在1916年的名言。
袁世凱呢,是個古典氣質經略權謀的軍頭。孫中山,是個來自西洋醉心民主的大冒險家。孫在歷史書上的扶搖直上,與其說是他個人有多麽偉大,更像是一種潮流的勝利。袁世凱段祺瑞吳佩孚,一代古典主義的軍閥最終都被新興的北伐軍黨徒們雨打風吹去了。
黨國制,近代軍制,青年軍人和黨徒的潮流終於擊垮了所有的敵手,笑到了最後。從這一點上來說,土工拜他為師也不是白喊的。
這是時代的洪流,誰人能夠阻擋呢。若是有十年,或許人們才能更客觀的對比這兩個人吧。
勉力國事裱糊亂世卻又渾身纏繞著舊時代枷鎖的悲情老軍頭,煽風點火權欲熏心卻又抓到了大時代潮流的堅韌冒險家。
一目了然,一聲長嘆。
中山先生的蘿莉夫人照片鎮樓。。。。


個人不太贊成樓上的絕大多數答案,
下面是我的答案
袁世凱會在1916年下野,並回河南老家,首先,樓上諸位不要對袁世凱能繼續賴在大總統位子上抱任何幻想,因為護國軍方面對於袁世凱下野的要求是極為堅決的,這也是為什麼袁世凱取消帝制後護國戰爭仍然繼續的原因,而北洋方面馮國璋段祺瑞也根本無心真的去維持袁世凱的地位,所以對北洋控制被嚴重削弱的袁世凱是非走不可,並且在下野後袁世凱不會成為政壇的重要棋子,因為他此時已聲敗名裂,軍隊也不聽他的了,沒有名望和實力的他是不可能再真的影響政壇了。
然後個人認為,袁世凱會在1918年左右復出。
袁世凱走後,黎元洪會擔任總統,當然實權會操控在段祺瑞手裡,然後黎元洪段祺瑞府院之爭,張勳復辟,馮國璋接任大總統,段祺瑞拒絕恢復舊國會應該還是會有,然後馮國璋和段祺瑞對抗的二次府院之爭自然也還是會發生。不過之後的歷史就會不同了,很有可能就是曹錕吳佩孚擁戴袁世凱重新出山調解直皖矛盾,直皖戰爭有可能避免。
原因有三
第一:曹錕一向對袁世凱比較忠心,也是護國戰爭里相對打的比較賣力,比較晚反水的一個,實際上,袁世凱死後曹錕對老袁家也一向優待有加,甚至當年賄選之時,有傳聞說曹錕打算邀請袁克定擔任其副總統人選。
第二:曹錕在直皖兩系之間比較超然,雖然我們一般把曹錕列為直系,但實際上曹錕所屬的直系和馮國璋所屬的直系並不完全是一個系統,北洋直系是有新舊之分的。曹錕一方面以直系自居,和馮國璋關係密切,一方面又和段祺瑞集團眉來眼去,一度被副總統之位誘惑轉向段祺瑞,擁護段祺瑞武力統一主張。
第三:袁世凱也是當時唯一能調解直皖矛盾的人物,畢竟他是直皖兩系共同的祖宗,也是雙方都能接受服氣的人物。而且作為一個強人袁世凱也不會甘心下野,肯定會想盡辦法積極利用殘餘影響力重回政壇。
因此,很有可能的情況是,在1918年段祺瑞私心自用任命張敬堯為湖南督軍徹底開罪曹錕吳佩孚後,曹錕吳佩孚拒絕再為段祺瑞效忠,直皖兩系矛盾公開激化,袁世凱乘機在幕後大造要求北洋團結一心的輿論,並且得到了北洋系一致的擁護,曹錕由於先前的蛇鼠兩端而被「直人不以我為直」「皖人不以我為皖」,決定投向袁世凱,公開通電要求袁世凱復出調解直皖矛盾和府院之爭。而此時已經焦頭爛額的馮國璋段祺瑞等人也很難拒絕這種主張,於是袁世凱會順利復出。
袁世凱一旦復出,估計曾經背叛了袁世凱的馮國璋和段祺瑞會同時下野,然後袁世凱會更強硬地拒絕恢復民元國會,廢除臨時約法並恢復他自己制定的《中華民國約法》,然後再拼湊一個完全由北洋系掌控的北洋國會【類似於段祺瑞搞的安福國會】
原因有三:
第一:民元國會裡幾乎全是國民黨員和進步黨黨員,護國戰爭就是國民進步兩黨聯合西南實力派發動的,他們不可能答應袁世凱再當大總統,就算袁世凱通過逼選的方式當上了也很難再和這樣的國會合作下去,雙方完全沒有互信,所以袁世凱必須廢了民元國會。
第二:袁世凱不可能去當臨時約法里規定的虛位元首,他的身份也不太可能去當掌實權的內閣總理,所以只有袁世凱自己制定的《中華民國約法》里規定的超級總統制才對他的口味。
第三:由於忽視上次國會選舉導致宋教仁大勝的袁世凱這次會吸取教訓,完全包辦新國會選舉,因為護國戰爭的原因袁世凱很難和研究系【進步黨演化而來】合作,而袁世凱北洋共主的身份會使得他更多的吸納直系議員入會,因此袁世凱版的北洋國會相對於真實歷史裡的安福國會會有比較大的差異,估計是直系, 安福系,交通系三足鼎立,安福系不會一家獨大,研究系會被剔除。
這樣一來,孫中山先生依然會在南方號召第二次護法,研究系【梁啟超湯化龍等人】會加入護法陣營。而由於袁世凱的再度復出,直皖矛盾會在一定時間內相對緩和北洋系會相對團結,護法陣營【國民黨+研究系+西南軍閥+兩廣軍閥+四川湖南部分軍閥+張作霖】與北洋系之間的鬥爭會相當涇渭分明,不會出現真實歷史裡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合縱連橫。【真實的護法運動史里出現了吳佩孚和唐繼堯合作,孫中山和段祺瑞聯手等匪夷所思的現象,這裡恕不詳談】而且袁世凱也比段祺瑞更加憎惡臨時約法和民元國會,雙方几乎不會有妥協空間,不會有真實歷史裡的第二次南北和談,所以護法戰爭會進行的特別激烈。
這裡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把張作霖列入了護法陣營,這裡筆者認為,袁世凱復出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就是東北的局勢發展會發生重大變化。
張作霖,雖然我們現在都把他列為北洋軍閥之一,但實際上張作霖本人並非小站出身,當時的北洋系將領也不把其當成北洋袍澤來看,東北是袁世凱長期經營的地方,而且靠近其統治中心北京,袁世凱是斷斷不可能容忍在其身旁出現一個非自己親信的強大軍事集團,因此對於張作霖統一東三省的野心,袁世凱毫無疑問會堅決抵制,很有可能會全力扶持北洋嫡系吉林督軍孟恩遠對抗張作霖,黑龍江的鮑貴卿許蘭州等人由於和袁世凱淵源頗深,也不太可能如歷史上那樣配合奉天對吉林兩面夾攻。但張作霖也不是那種甘屈於人下的懦夫,其實早在1916年張作霖驅逐袁世凱乾兒段芝貴,謊稱願攻打護國軍詐騙政府軍餉的時候,袁張就已撕破臉皮。袁世凱張作霖必然為了東北的霸權產生尖銳的矛盾。
【實際上,張作霖能在歷史上驅逐孟恩遠很大程度上也是鑽了直皖之爭的空子,孟恩遠親近直系,張作霖驅孟之時得到了掌權的皖系默許,而袁世凱的復出就不太可能讓張作霖有這個空子鑽了。】
張作霖為了反袁,很有可能會響應南方的護法口號【當然並非真心護法,只是拉護法這桿大旗增強自身大義名分】。因此,張作霖極有可能加入護法陣營,法戰爭將出現南北兩個戰場,北洋軍則要兩線作戰。
【待續】


袁世凱若是多活十年的話。會像宋朝那樣解決割據問題。對於北洋諸將,採用類似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對於南方各省,會用武力解決。

而從其對於一戰的態度來看,他一定會在列強中左右逢源,絕對不會像奧斯曼帝國那樣不自量力的直接挑戰列強。中國會在恢復國力之後通過談判來廢除不平等條約。近代中國人也會免去不少磨難。但是中國的國際地位絕對不會有今天高。滿洲不好說,但蒙藏回部有相當大的可能會在民族自決的浪潮中獨立出去。其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會成為一個加強版的凱末爾。但其影響也就是如此了,絕對不會達到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程度。


至於孫文,大膽假設其如果多活二十年並且成功統一中國的話。以他的大亞洲主義思想,一貫中二的行為,以及他的那些日本右翼大佬朋友。他統治下的中國與日本的關係會非常好。濟南慘案不會發生,即便關東軍下層擅自發動九一八事變,也會被日本高層壓下去。

但是他會有相當大的可能與日本結盟,一同對英美開戰。國軍會在東南亞與印度付出慘重傷亡,中國本土也會受到盟軍的地毯式轟炸。在戰爭過程中孫文也會不斷的拖日本後腿,然後一同戰敗......中國被美蘇兩國南北分區佔領,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孫文也會落得個戰爭元兇的頭銜。中國在戰後的地位會被三哥取代。日本人則會拍攝一部名為《百無一用孫大炮》的腐女向動漫。其在世界歷史上,會和土耳其的恩維爾·帕夏與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一樣,成為志大才疏,不自量力的代名詞。


袁世凱重用了馮國璋、段祺瑞等才華橫溢而又桀驁不馴之輩,這些人之所以甘心供其驅使就是想著有朝一日成為他的接班人。袁氏稱帝徹底斷了他們的念想,等於跟他們撕破臉皮。他繼續戀棧也難以保持北洋系的團結。要想重振北洋,除非他像段祺瑞對徐樹錚、曹錕對吳佩孚那樣從馮段二人中選一接班人,甘心放權,做一扶上馬送一程的老太爺才行。孫中山要是再活十年的話他專制獨裁的面目就會徹底暴露,到時即使國共再怎麼給他洗地也無法把他裝扮成偉人了。


國父再活十年的話,不知道哪家的美蘿莉又要遭殃了,想想就可怕,


袁世凱再多活30年:
1. 軍閥大混戰可以避免;
2. Kmt和ccp 會成立,但應該鬧不起大風浪;
3. 日本會等不及,可能會提前發動侵華戰爭;
4. 袁的外交官以親美派為主,更可能尋求美國幫助,而不是俄國或者德國;
5. 因此中國依然能獲得二戰勝利;
6. 蒙古不會丟;
7. 中國的近代史會好看不少。


如果袁大頭不是想稱帝想瘋了,做個安靜的美獨裁者,還是大有可為的。推翻滿清一半的實際作用都是他起的,他不把已經被視為屎盆子的「稱帝」往自己頭上扣,大家也不會那麼反對他。他多活十年是稱帝呢,還是不稱帝呢?如果稱帝的話,一如正史,死前退位,那麼南北對峙,他稱了帝,名聲已經臭了,多活十年也沒卵用,何況這裡孫文也多活了十年
那麼我分兩部分,大頭暫時不稱帝(這樣他也不會那麼早被氣死,多活十年有理有據,令人性福),孫文如史實——第二,大頭如史實,孫文多活十年
第一部分:1914年,袁大頭覺得自己大權在握萌萌噠,想當個皇帝老兒過過癮,不知為何一有稱帝的念頭就頭昏腦脹惶惶不安。袁大頭辦理公務無事,但是一想到稱帝就有此惡感。袁大頭暗自尋思,這可能是共和伊始,不宜稱帝之兆,故不再尋思稱帝一事,反而神清氣爽,彷彿能多活十年了呢(2333333這麼牽強也是蠻拼的2333)
那麼,大頭不稱帝了,國家決策能更考慮國家利益,整個國家都會更加集中於經濟建設,而不是造勢變更國體,他不放稱帝這個話,孫中山反袁立場堅定也就罷了,但是馮國璋之類的絕對不會跳出來反袁。
正史自1912年到1914年這3年間,新開的工廠為4000多家,民族資本興建的麵粉廠、火柴廠、捲煙廠、造紙廠以及採煤、冶煉企業,得到長足發展。袁世凱在遭譴歸隱之後還說出「官可不做,實業不可不辦」的話。所以袁大頭時期工業還是在迅猛發展的(只要和平無內亂,統治者水平高於平均線,沒有任何一個落後國家奮起直追的發展速度會慢,這就是為什麼非洲國家南美國家有的時候一年GDP能20%30%地往上漲)而且,如果不是袁大頭逆行倒施,先稱帝後退位啪啪啪打臉,威望盡失,孫中山也不會應邀入粵組織革命軍,各省也不會反叛,政局更加穩定。
那麼大頭騰出手來,可以干點有意義的事情了,除了發展經濟,還可以把地方權力收回中央,反正大頭在那裡鎮著軍頭子也不敢放肆,不服的打一架就是了。以大頭的智識,肯定會選擇對德宣戰,這是段祺瑞都有的智識。很多人因為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而小看了這一舉動的意義。如果沒有這場戰爭,歐美列強對於中國根本就不會有一點考慮。你以為滿清在列強眼中和莫卧兒有啥區別?只不過利益不足不惜的打而已。一戰成了戰勝國,還能去和會談判,歐美列強還要臉(當然日本是不要的),不能對一個陣營的太苛刻。如果不是,列強想再試著瓜分一下中國,中國有能力反抗?
1916,大頭沒死,感覺自己萌萌噠,戰爭到了1917,大頭的派遣的勞工幹活乾的歡,也許還能派一個精銳的旅上前線,趁機學點科技啥的呢(反正國內無戰事,沙俄崩潰之前英法還是很吃緊的,英國佬窮酸的都得向加拿大要援軍,讓加拿大整整動員了三十萬戰士,這時候有白來的中國軍隊能不要?)那麼接下來,轉機就到了
沙俄崩潰了。
然後我們就可以干涉了哈哈哈哈大頭感覺自己有活幹了。
正史上,忙得要死的徐世昌政府都趁機從蘇俄哪裡撈了一筆,拿下了蒙古,袁大頭能不好好敲詐勒索么?正史上白軍想趁著蒙古空虛發展個根據地抗蘇,但是一個統一的中國肯定不是他們能佔便宜的,所以他們很有可能與進佔蒙古的徐樹錚合作而不是干一仗。大頭又找到了和歐美列強搞好關係的好機會,一起干涉蘇俄革命。但是大頭沒必要為了歐美火中取栗,所以可以跟蘇俄搞一個對自己相對有利的條約就退出,順便收復個唐努烏梁海啥的。


袁是當時最佳領導人。他即有實力也有聲望能夠鎮服北洋諸軍。如果他不稱帝的話,中國很有可能在他領導下完成真正統一。


經過清季以來的民主思潮和稍後的爭取立憲實踐和暴力革命歷程,中國君主制的道義性和合法性來源已失,彼時中國社會迎合帝制復辟的思想土壤稀少。但帝制崩潰後,在民主幼稚期內缺乏一個提供全國性政治權威的中央,對此國人未有較成熟的解決方案。有資料顯示,民國肇建後各省解往北京的稅款逐年減少而袁大總統面對督軍們的搪塞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對袁這一輩在君權威赫下匍匐多年的傳統老政客而言,在憲政框架下按民主規則艱苦卓絕地樹立新政治權威性,一定痛感遠水不解近渴。他們有恢復約束較少的帝制的強烈衝動和緊迫感,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熟悉並精通的政治實踐。


袁多活幾年也改變不了頹勢,因為他的失敗在他死前就註定了。孫文多活幾年到時對中國命運可能有根本的改變,kmt為何能讓黨內右派走上清黨這種殺敵三千自損一萬的路子,為何和其他候選人比,資歷欠佳,能力欠奉的校長能崛起(黃埔軍校有影響力的可不止校長一人)。kmt和cp之間這比糊塗賬該怎麼算,孫如果多活十年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另外前面有答案說孫文專制獨裁面目暴露的這就真笑了,打下來天下坐不穩叫專制獨裁,坐穩了天下那叫雄才大略。再說了,孫文的路線自己就講的很清楚了,軍政訓政憲政三部走。但政治改革能和民生相比?1946年搞憲政的黨國還不是因為經濟奔潰民不聊生丟了天下


以下純腦洞,不負任何史學上的責任。
按題目來說,就是袁和孫都多活了十年,即袁死於1926,孫死於1934。

1916年3月,袁世凱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宣布取消帝制。但護國戰爭仍未結束,5月8日,反袁力量在廣東肇慶成立軍務院,遙尊黎元洪為大總統,唐繼堯、岑春煊等掌握實權。此時,北洋內部段祺瑞等對袁相當不滿,除了對抗袁的政令以外,還和南方反袁勢力暗中聯繫。
在北洋軍和護國軍在前線拉鋸的時候,1916年6月7日,從尿毒症中挺過來的袁世凱下令撤去段祺瑞國務卿兼陸軍總長的職位,改王士珍接任。段通電全國,宣布反袁,並密謀策劃兵變。北洋系內部意見紛紛,士氣再受打擊,但護國軍軍費不足,也無法再推進。
袁世凱命令張勳進京防衛,張遂率辮子軍入北京。張與康有為等宣布,推翻袁世凱,復辟清朝。雙方在北京展開戰鬥,袁手下雖是自己練出來的北洋軍,但人數少,士氣低落,無法抵擋張勳,唯有退往天津,與卸職後到天津的段祺瑞見面。
段向袁世凱提出三個條件,一是恢復民三約法,二是重新任命自己為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三是袁世凱下野黎元洪接任。袁表示同意,於是段祺瑞領兵進攻北京,相當容易地趕走了張勳。在這次戰鬥中,段使用了飛機轟炸,是中國歷史上首次。
段進入北京後,袁世凱下野,黎元洪繼位,他則就任新一屆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南方軍務院解散,蔡鍔出國治病,無力回天,於1916年11月8日病逝於日本。同年病逝的還有黃興,北京政府為他們分別舉行了國葬。
借張勳復辟的機會統一了東北軍政的張作霖對關內局勢十分關注。自1917年初開始,段祺瑞與黎元洪矛盾不斷,發生了所謂的「府院之爭」。張作霖應雙方邀請,入關「調停」。誰知他入關以後就驅逐黎和段,請寓居天津的袁世凱重新出山。。。。。。

後面的有機會再寫
---------------------------------------------------------------------------------------------------割一個-------------------------------

由於1917年中張作霖入關,袁世凱出山,國家大權落在奉系的手上,段祺瑞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因此在這條世界線上中國沒趕在一戰結束前對德宣戰。

以後的想到再補


國共合作再撐幾年,不過到抗日時的結果是一樣的


袁大頭不好說,孫再活十年不知道誰家女兒又要悲劇。兆銘大約也不用背近代第一漢奸的名頭了。


袁世凱多活十年就沒孫中山什麼事了。

孫中山多活十年可能三峽大壩早就修好了 :)


日本電視劇里的袁世凱都是雄才大略的形象。


不贊成以上一些答案
孫文後期用了列寧主義式革命方法來推動民主化,並非不可行,詳情請見南非,辛巴威等國
不過,在這種憲政體制下,國民黨是佔優的,看看國民大會活妥妥一個過濾「民意」(民粹)的政權機構,加上以後揮舞「血衫」以及之後的大建設,吃老本夠用了
等我想好後,再填


依然是同樣的結局,歷史不會因為一兩個人改變的。
他們誰都改變不了當時軍閥混戰,各懷心思的事實;也改變不了小日本覬覦已久的野心。
各種因素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必然的。


不徹底土地改革,把地主階級打掉,袁孫活個十來年也阻擋不了中共這個土地改革最革命的黨問鼎天下。洋務派死就死在土地改革不徹底,都是地主階級的進步知識分子,但在怎麼進步也是地主階級啊


你們這些回答都是要搞事情呀
只有無產階級才能救中國


內憂外患。袁其實一直在擔憂壽命,家族歷來沒活過59以上的。導致後來的幾件事兒都辦的太急,弱化北洋勢力是必然要做的,可是不該在大局未穩就妄動根本。北洋三傑除去歸隱的還有馮國璋段祺瑞,尤其是段祺瑞,論聲望實力,袁退了後基本他就是下一任總統了啊,但是如果國體為帝制,前途就落空了,還得伺候那個架子比父親還大的太子爺


推薦閱讀:

自北伐戰爭起,蔣介石指揮的勝仗有哪些?
為什麼南京大屠殺前,南京政府沒有通知全城百姓撤離?
如果三國里的人穿越到了抗戰時期,他們都會變成誰?

TAG:歷史 | 中華民國 | 孫中山 | 走向共和 | 袁世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