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怎麼辦?


懶,只是因為那件事不夠讓你有動力,做有價值的事!


我們經常感嘆時光易逝,卻又經常在總結和回首的時候,發現自己有後悔有很多沒有實現的目標。

同時考進一所大學的同學,畢業時結局完全不同,有的保研出國,有的進了大公司,而有的同學甚至畢不了業。即使進了同一家公司,也會發現在幾年後他們的境遇也會完全不同。

這期間的差距在哪裡呢?其實,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在於選擇上。

什麼?選擇?!進了同一家公司有什麼選擇不同?基本的條件都差不多一樣吧?

然而,我還是依然堅定地相信人和人之間差距來自於選擇的不同。

潛意識與選擇

在我們的選擇過程中,大腦發生了很多神奇的變化,在人的大腦里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經過一系列的分析判斷,最後得出了一個選擇的結論。心理學家發現,在人每天做的各種各樣的選擇面前,潛意識往往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比較簡單的生活行為上: 你潛意識會選擇你最終把鑰匙放到哪個口袋裡,你走到路口不用想就知道往哪裡拐,你坐上自行車你就知道要怎麼保持平衡前行,這些都是潛意識的力量。

然而,潛意識選擇的就是最好的選擇嗎?

其實不是,因為潛意識選擇出來的結果往往是基於原始社會人類遺傳下來的基因,用潛意識涵蓋你基本的生存保護和生活上積累下來的經驗。古代食物缺乏,所以我們比較貪吃;人類遺傳要基因延續,所以我們好色;不少昆蟲有毒,所以我們天然會怕毛毛蟲。

最重要的一條是,我們為了保存體力,潛意識裡會選擇比較容易的事情去做。而且,在古代因為獲取食物困難,所以他們一般更關心當下發生的事情,想到的是下一頓是否能吃飽,所以我們的基因里決定了我們思考選擇的時候,會傾向於立即能獲得回報的選擇。

即使你知道吃下這個零食會讓你變胖,你也似乎控制不住自己想去吃,是因為馬上吃給你帶來的「愉悅感」回報大於未來變胖的「恐懼感」;你知道這時候該把事情做好,你卻總想先看看微信朋友圈再去做,也是因為看朋友圈能給你帶來當下更好的體驗。

潛意識的力量甚至完全無法控制,比如你知道恐怖片是假的,你在看的時候也無法控制恐怖感。

所以,在潛意識經常讓我們做出一些「不夠正確」的決定。

選擇時如何思考

對於我們來說,放縱和潛意識一起的選擇,是一件更輕鬆更容易的事情,但卻往往不是最好的選擇。優秀的人,要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並在選擇上從長遠的時間去考慮,做出對人生有長遠價值的選擇。

Do the right thing,Not the easy one. 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簡單的。

當你看到桌上一本書和ipad的時候,你不僅要考慮哪個對你更有意思,更可以思考我當下的這個選擇哪個對我五年後的未來更有幫助?答案就很清晰明了。思考選擇時用這種思考「長遠人生價值」的方法是個非常不錯的方法,會讓我看清自己做了哪些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正是因為經常這樣思考,我會為過去因為幾塊錢優惠多花半小時的淘寶過程感到後悔,因為這放到長遠人生來看,是一件很不值得的事情。

另外,我們可以利用和引導好我們的潛意識,經常在住處貼一些勵志的話語、圖片,經常和優秀的人待在一起,都逐漸地改變我們的潛意識選擇方式。

做正確的事情,放大你的人生價值。


你還有得救,因為你還沒有懶得問這個問題。


先說服自己邁出第一步,然後你就會順其自然的一直做啦。
多運動。我一天沒運動就懶懶的啥都不想做。


如果你總是被一些小事纏身,如果你總是無法拒絕。那你實際上忘記了自己最本質的需要,如果你能及時發現這一點,不要讓你的習性控制你,那你就該知道什麼時候該把你的注意力從不需要的事情上移開,轉身去關注你真正的需求。


唔,誰還沒犯過懶嘛。但是犯懶也要分時候啊,假如說你手頭上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逼著自己也要完成啊。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說「這個活我今天不做明天也得做啊,還不如趁著現在有時間先把它做完」「我現在要是犯懶把正事耽誤了,老闆會罰錢啊」等等。懶可不是荒廢時間,耽誤正事的理由。說白了就是靠自制力啊,你自己要是一點自制力都沒有,誰也幫不了你。


人類的大腦天生就很擅長理解規律,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說,這是因為發現規律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幫助我們生存下去。在《萬萬沒想到》這本書就有這麼一個例子,比如這道題:1,2,1,2,_,任何人都一眼就能看出來下一個數字是1,萬維綱的兒子在連10以內加減法都算不溜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善於做這種題了,根本不用教,一看就會。

因此,在我們眼中,所有的規律背後必然存在著因果關係,比如說上面那道題,一定是因為前面重複出現1和2的組合,所以我們才會認為接下來依舊如此,如果把這道題換成1,758,56,0,_,應該就沒有誰會認為這裡有啥規律了。所以,可以說我們的大腦一直都在尋找規律,並習慣了用「什麼因就有多什麼果」的定式來思考這個世界,最關鍵的是,這一切幾乎都是自動進行的


雖然在很多情況下,這種思維方式能給我們帶來好處,但下面這種情況就不一定了。比如說你一個人在賭場賭錢,具體說就是玩老虎機。你上來運氣就不太好,一連輸了很多把。這時候你是否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你很快就該贏了呢?這是一種錯覺,一種由因果關係的思維方式引發的錯覺。而正確的理解是:每一把都只是一個獨立的隨機事件,至此,我想說除了因果關係以外,我們還可以,也很有必要用概率的思考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

現代社會的複雜程度已經遠超過人類個體的理解能力,而這種超高的複雜程度會帶來一個麻煩:極難確定因果關係。比如說我們都知道的全球變暖吧,根據現在最新的研究,其實科學家至今也不敢肯定,到底是二氧化碳的增多導致了全球變暖?還是全球變暖導致了二元化碳的增多?


如果把這個麻煩放在日常生活中,那就意味著我們最需要確定的因果關係可能就是:確定如何達成某個目標的因果關係。比如說最普遍的「我想更有錢」這個目標,幾乎人人都有過,但真正實現了這個目標的人卻是鳳毛麟角。那阻擋大多數人的東西是什麼呢?我認為是複雜性。


那些在不同維度和程度上看透了這個世界複雜性的人,才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有效的、什麼樣的行為是無效的。而我們大多數人在構建因果關係時,常常因為不清楚什麼是有效的而四處碰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自信心也一點點被削弱了,這就會引來一個魔鬼:拖延症。因為根據心理學研究,拖延症的四大誘因之一就是:對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缺乏自信。而拖延症發展到極致就是放棄,因為徹底的失望而放棄,比如說在學校里的那些差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其實在智商等先天條件上都很正常。只是他們在起步時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跟上,這就導致了一步差、步步差的結果,到最後已經不是能不能跟上的問題了,而是他們自己已經放棄了繼續學習這件事。


至此,總結一下,在這個世界構建因果關係是極難的,所以我們在構建的過程中難免會失望。只要失望持續的時間足夠長,就會引來拖延症。這種拖延症如果一直發展下去,就會把我們引向放棄這條路,我想這也是現在很多年長的人看起來頑固不化的原因吧,畢竟他們已經放棄構建新的因果關係了。


那有沒有辦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呢?其實仔細看就會發現,上面說的這條邏輯要想成立,有一件事情很重要:一直失望。而這個過程中,但凡能有一些正反饋的話,我們就能擺脫這種惡性循環了。而創造這些正反饋的方法就是:增加成功和失敗的確定率。啥意思呢?比如說我們都知道跑步是可以減肥的,但從因果關係的角度來看,對於很多人來說,「因為跑步就得到了減肥這個果」的因果關係是不成立。我曾經就為了減肥去跑步,結果跑了有一個月左右,體重和體型的變化卻不大。從那次起,我就再也沒有成功勸說過自己為了減肥去跑步,而背後的原因就是:我對跑步和減肥之間的因果關係已經感到了失望,或者說不信任。所以我現在不跑步了嗎?不是,我現在一直都有跑步,只是不再為了減肥而跑步,而是為了增加成功減肥的確定率而跑步。也就是說,我現在不認為自己去跑步了,就一定能得到減肥這個果。而是從概率的角度看,如果我去跑步了,是不是就增加了我減肥成功的可能性呢?再比如,我今天要背一個小時單詞,雖然不能保證一定能得到「精通英語」這個果。但從概率的角度說,只要我背了單詞,就比我沒背單詞的時候更有可能精通英語。所以,只要這個關係是一定的,我們就不會覺得自己的努力白費了,其他事情也可以以此類推


最後,在我們尋找、構建因果關係的時候,如果以概率的方式去思考,就一定能得到正反饋,而這種正反饋會支撐著我們繼續試錯,直至我們確定了我們想要的因果關係。


今天心情非常不好,上班這麼久一直以來公司老闆說一次我從來不說二、是一女老闆、女老闆天生愛作、每次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已經計劃好的她總是愛變來變去、讓人實在糾結,一件事情變不少十次、可憐的我被像奴隸一樣琢磨的不像人了、直到今天終於鼓起勇氣與她對抗了、終於告訴她、我再也不伺候你了、再見 、感覺自己心情 棒棒噠……加油


每當我工作一段時間我就會找各種理由去休息一天或者兩天,總想讓自己安靜下來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看書·、學英語(因為我想出國)、運動、等等···
但想像總是和你的願景不成正比。無數件事情牽絆能邁開大步向前,比如收入的高低、房貸的壓力等··


我一直覺得自己很懶,懶得賺錢,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就相當於等死


推薦閱讀:

懶癌怎麼治療?
怎樣才能控制住自己不玩手機?

TAG:心理 | | 懶惰 | 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