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中,李元吉為何「再三不彀」 ?
畢竟這個跟唐朝的命運有很大關係。
《舊唐書》: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
《資治通鑒》: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轂。
《新唐書》:元吉引弓欲射,不能彀者三。
孟憲實認為元吉太緊張,搭不上弓。試問誰上戰場會不緊張?武將出身又喜愛打獵的李元吉怎麼會因為緊張失態?
李健唐認為李元吉的弓被調包了。自己的武器自己當然最熟悉最順手,怎麼會輕易被掉包?
從2017年6月1日起不限時間停更本ID在知乎內容。
從弓箭本身說:
1、最大可能,就是弓本身質量低下和長期使用接近報廢造成的,特別是高磅數弓良品率更低,古典弓的良品率一直到明末到清代才基本達到可接受的範圍,實現一人一弓,即便如此,依照不同的用途,每5到10年就要裁汰或維修一批舊弓。而宋遼金元之際,一人雙弓甚至三弓屢見不鮮,並非是左右開弓需要或者沖牛逼,而是弓在快速射擊後,不能再維持其性能,不得不攜帶多張弓,一張不能用能夠迅速替換。這還是技術發展以後的情況,唐代的情況,恐怕只會更差。如果恰好遇到一人一張弓出了弓拉開以後發現片扭了,梢歪了,沒勁兒了(內結構崩脫),特別是強弓,這種情況簡直就是無解。
2、弓和箭被人替換過,或者被做了手腳,造成緩急不應,不能入彀,耽誤大事,這種說法有點扯。特別是古代傳統弓,不管是否官造或採買,一般都是自行維護或隨從維護,不讓其他人(包括且不限於婆娘和熊孩子)碰就是怕被別人動手腳。特別是被身邊人以外的人動手腳這個可能性是很低的,如果我們看唐宋的卷繪會發現一個特徵就是武人基本上弓箭都是常年隨身攜帶,這樣還被人動手腳,未免太玄幻一點。
3、因為緊張或者親情所以出現失誤,這個更說不通。如果心理素質不過關,根本混不到玄武門之變。
4、另外還有一種可能,唐代官樣弓有四種,目前資料看,拉距和所用箭應該都是有配套關係的,不同種類的弓和箭並不完全通用,從宣武門事變本身看,李元吉情急中拿錯了弓和配套箭造成不能入彀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大拉距的弓配了短箭情況更可能)。我覺得情急之下這種歷史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一些歷史緊急事件中,都是順手抄起什麼東西一發打過去解決了危機。(道光帝:不是謙虛,就是打槍打的准,個人奮鬥和歷史進程都具備啦)
所以我覺得不是什麼陰毛論,僅僅是運氣不好而已,另外脾氣暴躁的人,一般來說也疏於自我管理,關鍵時刻出這檔子事,也沒什麼意外。對自己好一點,同時對弓好一點。。。。。。
孟憲實說的是對的,太緊張。
當時的玄武門不是一般的戰場,那個情況也完全出乎李元吉的意料,他一時使不上力是正常的。史書記載當時李世民從臨湖殿衝出來就要殺建成和元吉,可以想見是完全沒有作為兄弟或友軍的感覺的。
忘了是哪本書里看的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說「在此之前都是戰友,感覺不到他有多可怕,到這一刻才知道他面對敵人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元吉見到的應該就是這樣一個已經成為敵人的李世民,而不是之前他隨之出征的那個讓他跟隨的二哥,所以一時緊張拉不開弓了。
忽然收到一波贊於是點進來看了看。稍微更新一段。個人覺得弓箭質量不好這種情況應該是不至於的,唐代的弓箭質量確實一般般,但是李元吉常年上戰場,本身又是親王級別,他不會帶著質量特別差的或者接近淘汰的弓出門的。至於心理素質如此能不能混到玄武門……其實李世民自己當時都非常緊張,不能說在玄武門緊張就是心理素質不夠。那個場合換了誰都會緊張。受到更大震撼的一方相對更加難以發揮水平而已,元吉就如此。
以上答案列舉了精神的高度緊張與震驚愕然,我來舉一個另類的。
李世民向皇帝秘密告發了李建成與齊王,皇帝盛怒召見二人於早朝對質。夜半,宮中線人密報李建成告發之事。略近日出,李建成與齊王急急入宮,二人向西由玄武門入宮覲見,李世民與伏兵斷二人退路,圍之於玄武門下,此時的齊王見了二話不說,錯誤的地方看到了錯誤的人,曾經的神箭手搭弓怒射,卻三射不中,一個曾經以射移動俘虜為樂的射手,射不中眼前的李世民,這興許是因為,齊王恰恰此刻看到了,身處東方的李世民身後的,那個冉冉升起的太陽。
胡思亂想。
很可能,玄武門之變,李建成一方根本是被屠殺的一方,估計連李世民的面都沒見到,殺人的是李世民的侍衛之類的武人。
之所以寫出來,是為了扭曲事實,編造李建成等人是作亂的一方,而李世民則是戡亂的一方。
順著編造梳理細節,根本沒有用。
很簡單,編的。史書寫了事變前太宗去建成家喝酒差點被毒死,事變時元吉拉不開弓,還有後來差點用弓弦勒死太宗等等,都是為了告訴後人太宗是迫於無奈才動的手,是美化他的做法
真命天子自有皇天庇佑。
就是叫你搭不上弓~
1、李元吉和李世民一起打過仗,可以說李元吉知道李世民打仗的功底
2、更關鍵的,李世民後面有尉遲恭,那煞星是完克李元吉
3、一瞬間就面臨生死,而且敵強我弱,太緊張
很多視頻中,老外作死找刺激,喜歡狩獵野牛,先開一槍激怒野牛,野牛發狂轟隆隆奔突而來,作死獵手站在原地,迎著奔突的野牛,持槍不發,等野牛突近了開槍,打死的野牛靠慣性,轟然而來直摔到腳邊。獵手先承受野牛直面奔突而來的強大壓迫感和恐懼,再擊斃野牛死裡逃生,那感覺,那刺激,爽飛了。
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里有一段寫單雄信的,戰場上縱馬挺槊直突秦王,秦王一箭射去,射中槊頭,火星四濺,而單雄信如入無人之境,直衝到秦王馬前,把身經百戰、百騎破萬、又一向神射自許的秦王都差點嚇尿了,幸有尉遲斜刺里殺出,挑了單雄信。
估計當時玄武門之變,秦王以有心算無心,把的家底都帶出來,同天策府的百戰老卒從暗處驟然突出,破王世充的故技。估計到這時候,元吉才知道他二哥為什麼能在洛陽百騎破萬擊垮王世充的,唬得心慌手滑。
《亂彈》估計是老房組織寫作班子把寫好的《實錄》呈給上將御覽。上將一看,搖搖頭:「這樣寫不行,再斟酌一下」。第二稿:元吉張弓欲射……。上將有點猶豫:「他們可是一直有要害我的心思,這裡應該有指向性」。第三稿:元吉引弓射世民。上將:「畢竟我們還是手足情深,這樣寫是不是太直接?」於是,第四稿出爐:「元吉張弓欲射世民,不彀者三」。上將閱後淚流滿面:「千秋之後,世人知我心苦。」不過,上將應該不後悔,如果再回到那個清晨,上將還是會慶幸,先出手的是他。
彀的意思 特別是「入彀」這個詞的意思 是滿弓
所以再三不彀,更可能的情況是,想拉弓來著,拉不滿,到一半肌肉沒力氣了。
就是李元吉遭遇埋伏,非常緊張。三次沒能將弓拉滿,結果全部射脫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沒有李白或杜甫為主角的電影或者電視劇?
※張九齡是怎麼看出安祿山必反的?
※如果沒有唐肅宗靈武即位,當時的局面會如何發展,唐玄宗能否力挽狂瀾?
※唐太宗對待長孫安業謀反和李承乾謀反的態度為何區別這麼大?
※如何看待武則天的無字碑?